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_干丰宁_毛金凤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_干丰宁_毛金凤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_干丰宁_毛金凤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_干丰宁_毛金凤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干丰宁毛金凤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四大基础部门之一,其管理水平对游

客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一座城市的旅游地形象塑造。

建设“智慧景区”已经成为我国景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本文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和发展基础上,分析传统模式下我

省旅游景区的管理弊端,提出我省建设智慧景区过程中应注意

的问题,增强我省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以便更好适应旅游

景区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信息技

术;智能化

1.引言

城市旅游的发展必须以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载

体,以优越的区位条件为支撑,以信息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

为手段,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和资源整合。传统的旅游

信息化在建设思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智慧旅游将在未来成为

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智慧旅游概述

2.1智慧旅游

一般而言,智慧旅游是指借助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

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

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

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的一种全新旅游形态。

表2.1智慧旅游概念一览表

作者(时间)概念

叶铁伟(2011.5)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方便利用的效果,通过便利的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

黄超,李云鹏(2011.5)智慧旅游也成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达到及时发布、及时了解、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

吴学安(2011.6)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

刘军林,范云峰(2011.10)智慧旅游系统是智慧旅游的技术支撑体,它以在线服务为基础,通过云计算中心海量信息存储和智能运算服务的提供,满足服务端和使用端便捷的处理掌控旅游综合信息的需求。

马勇(2011.11)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

朱珠,张欣(2011.11)智慧旅游是通过“智慧”的旅游管理平台,利用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用于传递各类感知或控制信息,形成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传入/传出神经网络;结合GIS技术、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与商业智能技术,整合各类感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等加工再利用过程,形成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大脑。

2.2智慧景区

目前我国许多景区已经在尝试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与开发,但是相关智慧景区的研究文献却较为少见,缺乏一个统一

的、标准的、具有科学性的关于“智慧景区”的概念,也体

现了智慧景区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智慧景区主流概念一览表

作者(时间)概念界定

章小平,邓贵平

(2011.01)

“智慧景区”是在“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转型

这一重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旅游景区特性,从而

更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

务,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党安荣,张丹明等

(2011)

智慧景区构建的核心是通过传感网、物联网、互联

网、空间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景区信息采集、传

输、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综合、实时、精

细、可持续的信息化景区管理与服务目标。

3.传统模式下辽宁省旅游景区管理的弊端

3.1辽宁省旅游景区票务服务系统滞后

辽宁省传统的旅游景区售票方式多为人工售票,纸质门票

为主要形式,虽然景区门票系统正向着电子控制系统普及,但

是真正与景区销售网络系统有机联系起来的却寥寥无几。在票

务预约方面仍存在一定滞后性,另一方面,对于持有特殊优惠

证件的游客,景区并未实行技术方面的监管,对证件真伪和适

用人群的判断还停留在检票人员肉眼识别的低级阶段,造成票

务市场混乱。

3.2辽宁省旅游景区未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景区容量监控

系统

环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旅游景区在某一时

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相

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级限值的最小值。从环境容量

的类型来看,卡口容量是最脆弱的控制点,主要集中在核心景

点、游览要道等区域,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有限的旅游

景区承载力间的矛盾在景区卡口显得尤为突出。目前,辽宁省

景区在客流高峰期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分时段流量控制、分流团

队游客和散客的游览线路,对景区的容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予

以控制,但是这种控制方法往往会出现因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游客配合度低而导致的景区客流量无法控制的现象。

3.3辽宁省旅游景区服务咨询时效性不强、传播途径

单一

由于旅游活动存在异地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因此旅游者在

抵达目的地之前很难对景区情况有真实而全面的了解。对于过

期无效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和删除的,给游客和景区之间带来

了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4.基于智慧旅游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改进措施

4.1辽宁省旅游景区服务的智慧化

智慧旅游以游客的需求为着眼点,把旅游品质的提升方式

从传统型演变为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景区服务的智慧化把信

息技术和个人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信息获取的私人定

制化、旅游计划决策的多样可行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的网络

化、旅游体验评价的公开化。使景区服务更为个性化、私人

化,逐步细分服务市场,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群体,量身打造

最贴心的服务项目。通过科学的信息组织和呈现形式使实时更

新的旅游资讯以最便捷的方式呈现在景区LED屏幕或游客的

手机终端上,使游客迅速掌握景区实时的优惠动态、景点布

GLOBAL CITY

GEOGRAPHY179

180城市地理

局、游览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等信息。旅游景区的线上平台服务、网络营销、在线预订支付等新型服务方式将满足游客需求,实现景区的智慧化服务。

4.2辽宁省旅游景区管理的智慧化智慧旅游实现了传统景区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辽宁省内景区也要紧跟这一趋势,把智慧化的景区管理方式引入到景区管理当中去,实现智慧化旅游景区管理。例如旅游景区门票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景区容量的智慧化监控,景区在旅游旺季会面临售票压力,将旅游景区门票网络预售与二维码智能门票结合使用,既可以缓解排队压力,提高景区入口售票、检票工作的效率,提高游客满意度,也可以促进景区门票无纸化低碳化的发展。具体的技术如:为了实现在旅游高峰期的合理分流客流,缩短排队时间,景区可利用MIS 、GIS 和RS 技术,实现景区内部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化监测,同时与旅游咨询平台、门票预约系统、门禁系统相结合,实现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把旅游景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实现景区在智慧化旅游驱动下的可持续发展。

4.3辽宁省旅游景区营销的智慧化

旅游景区信息咨讯的多渠道传播,智慧旅游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智慧旅游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吸引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的传播和营销,并通过游客数据和旅游产品消费数据的积累,逐步形成自媒体营销平台。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我省旅游景区的全国知名度也会得到提高,促进我省旅游企业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我省旅游景区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等技术与游客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播放器、车载移动设备等信息接收终端相连接,不仅免去了旅行前不必要的搜集信息工作,也给游客更合理的安排出游行程提供了可能,极大提高出游质量。与此同时,虚拟现实技术、LED 技术、智能寻址技术、调频技术等新技术应该被应用于旅游景区中,用以提高游客的视觉、听觉、触觉信息感知。实现景区多元化、立体化、智能化的景区资讯互动展示,不仅有利于提高景区的信息传播效率,而且对缓解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的工作压力有积极作用。

5.辽宁省“智慧景区”管理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5.1注重辽宁省景区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工作

信息化社会,各景区管理终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渠道借助硬件软件设备进行“智慧”景区管理。但是目前网络安全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因素,对于在“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管理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的辽宁省旅游景区和主管部门来说,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是维系景区正常管理和运行的首要条件和重中之重。其次,对游客的个人信息实施加密保护,在进行身份认证、读取有效证件信息、银行卡密码输入、指纹识别、手机银行网上交易等环节严把保密关;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设备的操作水平,防止因景区人员误操作引起的游客信息泄漏和财务受损等事件的发生,避免因此产生的矛盾冲突和游客财产损失。在景区LED 屏幕和明显位置滚动和张贴景区网址和二维码,供游客输入和扫描。最后,在景区必要位置布控电子眼,保障景区游客安全监控无死角,谨防涉猎游客隐私行为的暴露。总之,旅游景区应做好旅游公众信息的散布与整合,做好隐私信息的管理和保护,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搭建

“智慧”的平台。

5.2体现辽宁省旅游景区服务的“个性化定制”

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已经变得可行,辽宁省旅游景区应该迎合这一趋势,在完善“智慧”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具有人文关怀和个性定制服务能力的“智慧”员工,把刻板、同质化的景区服务变得多元化、立体化、个性化。因此、在景区工作人员熟练系统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更加明确自身岗位职责,面向新型“智慧”化景区发展特点,学习适应自身景区发展的“智慧”

旅游理念。同时

,“智慧”时代也并非“自助”时代,而是更高层次上的一种信息、行为上的个性化互动,强调订制化的旅游服务。因此,既要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参与主动性也要激发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提升积极性,既让旅游者体验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也要让旅游者体验到被关怀和被尊重的温暖与感动。

5.3加强辽宁省旅游监管部门对景区交易行为的监管

与传统的旅游交易活动相比

,“智慧”化旅游景区交易活动具有非现实性和非同时性的特点,旅游交易行为可以在网络平台和各客户终端上实现,单凭借旅游景区的自我监管,很容易造成玩忽职守现象的出现,旅游监管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景区的交易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同时加速制定适应“智慧”化旅游时期的规章制度,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的合法权益。在旅游景区自我监管的同时,各旅游监管部门也要积极应对游客投诉事件,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的惩处,肃清旅游市场秩序,可见,发展“智慧景区”不仅需要依靠景区自身的发展,而且需要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管,必须扬长避短、切实监督,使旅游活动更加具有互惠性与和谐性。6.结语

智慧旅游的发展是旅游景区改进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契机,在科技当先的时代背景下,辽宁省旅游景区应打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走科技创新道路。智慧旅游是双向互动的新型模式,随着各种终端支持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能够体验到其带来的惠民性。无论是旅游经营管理者还是旅游消费者都应做好迎接“智慧时代”的准备,实现旅游资源、信息的高效整合,共同构建科学、时尚、健康的大众旅游。

参考文献:

[1]乔海燕.关于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思考—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J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 ].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55-68.[3]张凌云,黎夒,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 ].旅游学刊,2012,27(5).作者简介:干丰宁(199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

学旅游管理学院2013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

毛金凤(1964-),女,浙江余姚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景区管理

1、旅游景区是指以其特有的旅游特色和价值吸引旅游者前来,通过提供相应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满足其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康体、科考探险、教育和特殊旅游需求,有专门的旅游经营管理的旅游管理地域综合体。 2、景区的管理职能,即用什么方式进行景区管理,或称为景区管理方式。 3、景区策划是制定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以及管理的方案的过程。 4、策划创意是策划过程中的点子、方法、亮点。 5、景区规划,就是以景区为对象,根据景区的资源特点、市场状况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所进行的有关开发、保护、管理等内容的布局、设计、安排。 6、旅游主题是在景区的建设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念。 7、旅游项目是指旅游开发商或旅游经营者为实现特定的旅游、发展目标、整合旅游资源和环境条件所开发出的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能吸引旅游者并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项目或项目综合体的总称。 8、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9、导游员解说系统是景区解说员、旅行社的导游人员向游客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递为主的解说形式。 10、物化解说系统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导游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 11、景区环境是指景区的周围空间及其周围空间中存在的事物和条件的总和。 12、景区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提高环境的资源价值,建设环境,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对一切可能损害景区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从而协调景区经营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景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3、景区设施是指构成景区固定资产的各种有形物品。 14、特殊交通道是指旅游景区中特殊交通工具使用的交通道路。主要有索道、缆车、踏步电梯、马帮、水面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等。 15、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服务活动所能达到规定效果和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能力和程度。 16、外部标准是指旅游区服务质量应符合并满足游客的期望,是游客对实际所提供服务或共享到的服务的评判。 17、景区营销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市场经营手段,通过旅游市场实现交换,把景区的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旅游者,以使目标旅游者的需求得到满足的经济活动和动态过程。 18、景区销售渠道指的是景区产品向旅游者转移过程当中所要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成的通道。 19、世界遗产:当代人从祖先继承下来和自然赋予的最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0、文化景观是自然遗存与人类持续活动共同产生的景观,代表了人与自然长期的亲密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具有真实性的、活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 21、风景名胜区系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22、森林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旅游景区管理复习

旅游景区管理复习资料问答题: 1、人本管理的主要观点:(以人为本) ①、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经营目的是为包括员工在内的人而服务的);②、员 工参与是有效性管理的关键(高度集权—适度分权) 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2、图示景区产品的构成:(P30) 3、我国景区的购物服务状况: (1)有课在景区内购物欲望较低,景区的购物收入水平偏低。 (2)旅游景区旅游商品雷同,缺乏景区自身特色。 (3)诚信服务意识差,购物“陷阱”多。 (4)售后服务不完善。 4、游客投诉处理方法: (1)给游客发泄的机会。 (2)充分道歉并表示安慰和同情。 (3)收集有关信息。倾听游客陈述后,用浙江的话重复游客所遇到的问题,确认无误后,进行必要的记录;适当的提问,收集游客忽略或省略的一些重要信息。 (4)处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被投诉者所在部门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核查情况、初步的处理意见书面报投诉处理部门。 5、如何塑造旅游者体验? (一)、创意体验主题 (1)具有诱惑力的主题必须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 (2)景区的主题必须具有特色。 (3)景区体验主题必须集空间、时间和实物于相互协调现实整体之中。 (4)好的景区体验主题应该能够在景区内进行多景点布局。 (二)、开发体验旅游产品 (1)外延式开发新产品。既要把握景区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条件,逐次进行;又要注重创意。创意的途径包括:文化移植、文化嫁接和本土文化再现三种。 (2)内涵试升华。对景区现有产品进行深层死开发,实现产品的高级化。变出售资源为出售产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设计,变参观型为参与型。文化是内涵式升华的主要切入点。 (三)、提供体验式服务 (四)、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1)建筑设施(2)景区内的交通系统 (3)建设完善的景区解说系统(吸引优秀人才,培训在职员工;子倒是解说服务的设计应该以文为本。)

旅游景区管理重点

旅游景区特征的第一层面:(1)吸引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来访,并为达到此目的而经营。(2)为顾客提供获得轻松愉快经历的机会和消遣的方式,使它们度过闲暇时间。(3)尽量发挥其潜在能力。(4)按景区的特点进行管理,使顾客满足。(5)按顾客的要求、需要和兴趣提供相应水准的设施和服务。(6)收取或不收取门票费 旅游景区特征的第二层面:(1)旅游景区具有开展旅游活动的特定内容。(2)有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3)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4)具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一会又 旅游景区的第三层面:综合统一性、多层利益平衡性、目标多重性、特有时效性。旅游景区管理特征:关联性、动态性、科学性、文化性。 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1)旅游景区是旅游业核心要素,也是旅游活动产生的直接动因(2)传播地区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知名度(3)旅游景区的消费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抗氧化。 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现状:(1)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2)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普遍。(3)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游客安全感不足。(4)资源破坏,环境恶化。(5)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6)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景区产品分类: 景区产品自身的特殊性:(1)不可检验性(2)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3)不可出存性(4)不可移动性(5)季节性(6)脆弱性(7)共享性 旅游景区的产品构成:(1)旅游产品是核心吸引物(2)有形产品是景区活动项目(3)扩展产品是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 旅游景区的开发主要以提高游客体验为中心,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景区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优质,持续、平衡。 景区生命周期:更适用于人造景点或专门为吸引游人而投资建设的景区。(1)有些景区的生命周期曲线会在初创期就达到高峰,即游客接待量达到最大值。(2)有的景区可能永远不会消亡。博物馆、世界遗产,关闭它们政治和社会无法接受,不符合公众利益。政府支持。(3)初创期就夭折。可行性分析不当,资金选址人力,外部支持系统不足。(4)大部分景区可通过对景区产品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延长生命周期。(5)人造景点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6)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是产品的价格在真个过程在中是一成不变的。 景区产品创新方法:(1)主题创新。主题可以自然形成或人为塑造,但都应有一定文化内涵,选择可多样,注重与本土文化结合,且返璞归真的传统文化将成为主题选择的价值取向。(2)结构创新。对现有旅游产品的补充即选择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原有产品的组合状况进行整合,加强度假、商务、会议、特种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开发,完善产品的结构创新,注重旅游精品的塑造,形成有景区自身特色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标志性产品。(3)功能创新。节庆、娱乐表演节目的开发是景区产品功能创新的主要途径,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文化感染人,注重形式创新和场面烘托,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开发更多的参与项目,达到景区和游客的良性互动。 旅游景区主要服务内容:票务服务、游客接待、导向服务、景点管理、表演展示、餐饮购物服务、车船服务、特殊服务、景区环境、安全、应急控制、采购与供方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大全模板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 大全

旅游景区规章制度大全 前言 为了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 增加经济效益, 培养企业文化, 创新企业风格, 增强企业凝聚力, 依据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之有关规定, 结合重渡沟风景区的工作实践和现状, 特对原有工作制度加以重新拟定、修改和完善。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此番拟定的”管理规范”将作为本公司的内部规章, 以”从严治区, 划清职责, 自戒自律, 赏罚分明”为原则。力求条款合理, 操作简便, 管理规范, 有章可循。经过规范化管理, 使公司干部职工, 从个人到集体形成与公司”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同心同德, 荣辱与共”的企业风格, 形成”自尊自强、自勉自励、务实创新、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新的道德时尚。以制度来提高 员工素质, 规范员工行为, 指导员工操作, 调控员工心态, 力求公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企业精神

发展方针: 拉大框架, 完善设施, 强化管理, 改革创新, 打造品牌。奋斗目标: 建一流班子, 带一流队伍, 搞一流服务, 创一流业绩。 团队风格: 自尊自强, 敢为人先, 务实创新, 爱岗敬业, 荣辱与共, 团结奋进。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游客, 为了游客一切, 为了一切游客。 工作准则: 旅游无小事, 事事必认真。 第一章机构设置 一、总经理办公室( 总办) 二、财务部

三、接待部 四、营销部 五、市场部 六、票务部 七、水上运动娱乐中心 八、建设部 第二章员工守则 第一条: 遵法制 学习理解并模范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争当一名好员工。 第二条: 爱集体 和本企业荣辱与共, 关心本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和经济情况, 努力钻研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牢固树立”团队”、”竞创”、”协作”、”责任”的企业精神。 第三条: 听指挥 服从领导指挥, 不折不扣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一切任务。要 依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决支持、热情帮助领导开展工作。 第四条: 守纪律 不迟到, 不早退, 出满勤, 干满点。上班时间不串岗, 不办私事, 不饮酒, 不在禁烟区吸烟, 不私拿或损坏公物。不私设灶具自制饮食, 不做有损团结的事。

旅游景区该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

旅游景区该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 文章来源:巅峰国智 旅游业因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等特性,旅游企业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旅游的最终目的地和重要集散地,面临的环境相对复杂,要确保景区与游客的人身与财物安全,确保景区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安全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旅游景区日常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指导思想,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努力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积极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成为景区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能否根据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本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发生意外事件后能否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并做好善后处理,是对景区管理者综合能力的重大考验。 一、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许多矿难发生、制造工厂及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景区范围内的交通堵塞、客人拥挤践踏等事件屡有发生,这里面除了经济利益的因素作祟之外,还有就是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没有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事后没有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不仅给企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 就旅游景区而言,包括策划宣传、市场营销、资源开发、服务质量、成本核算等等,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各项工作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而安全管理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一些旅游景区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平时的督导工作也流于形式,或者消极应付上级检查,更有甚者将意外事故视为忌讳避而不谈,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每年国家的安检部门与旅游主管部门一起都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景区进行安全检查,查看景区是否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否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实际上,面对不可控制的天灾人祸,景区可以启动应急预案和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游客及员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了意外事故,也可以将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减小到最低限度。 因此,无论是国家对旅游行业的要求出发,还是从景区自身管理的角度考虑,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责任承担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大全

一、考勤管理制度 (一)公司员工统一实行考勤请假制。 (二)员工考勤表由总经理办公室指定考勤员填写,考勤员要认真如实填清员工上班、请假、旷工、迟到、早退情况。如发现表内有故意造假行为应立即撤换并报请公司处理。 (三)员工因事或因病请假必须填写请假条。两天以内的(包括两天)由该职能部门负责人准批;两天以上五天以内(包括五天)由部门负责人提出意见报请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各部门负责人和副总经理请假和员工请假五天以上的均由总经理批准并通知总经理办公室注册。请假回来各到准假领导处和办公室办销假手续。擅自超过准假时限者均按旷工论处。 (四)各部门负责人在保证不误工作和人员出勤天数不少于规定的情况下,可合理安排员工轮休。对不能出满勤者,扣除缺勤时间的工资。 (五)满勤天数为每月扣除双休日天数。公假日照常上班。月勤超出满勤时数,应视为加班时间。 (六)迟到、早退者(晚上班3-15分钟为迟到,超过15分钟按旷工半日;早下班3-15分钟为早退,超过15分钟按旷工半日)第一次扣工资5元,第二次扣工资10元,第三次扣15元,依次推算,月底汇总,直接从当月工资中扣除。(七)员工不请假离岗或超假的视为旷工。旷工一天扣当月工资总额5%,两天扣当月工资总额的10%,一月内累计旷工4天以内者待岗两个月。连续旷工两天或累计旷工5天的公司将予以除名。 (八)员工一月内迟到、早退累计6次以上者待岗一个月。 (九)上班期间因公、私事外出,须经该部门负责人批准并须按时返岗。不经批准私自外出视为脱岗按旷工处理,贻误工作造成损失的将追究其责任。 (十)员工若遇突发性私事无法事先请假的,须用电讯工具或书信、口信形式请假,若假期已满而事未完时,须事前与主管联系,办理续假手续。 (十一)员工因公出差,须到办公室填写公差单,并由该部门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许离岗。 (十二)婚、丧、产假、节育、探亲假等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事后销假。假期中工资照发。 (十三)考勤表月底由总办公室汇总由总经理审核签字后交财务部门作为当月计发工资的依据。并应在本部门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宣布,并通报全公司。 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一)入职 1、所有员工由公司统一安排录取。 2、被录取员工由总办办理入职各项手续(包括服装发放、押金收取、员工档案卡、登记册等)。 3、所有新员工必须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外聘人员须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工作表现合格者,由部门经理书面提请总办批准转正,转正后签订《劳动合同》,方可成为正式员工,若不合格者,可提前辞退。 (二)在岗

旅游景区管理期末复习

旅游景区管理期末复习 1、旅游目的地: (1)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感性概念,它为游客提供一个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合成品,一个组合的体验经历。 (2)Buhalis认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由六个“A”构成: 旅游吸引物(Attractions)、交通(Accessibilities)、设施与服务(Amenities)、包价服务(Available Package)、活动(Activities)以及辅助性服务(Ancillary Services)。 2.从市场的角度看,旅游景区经营的主要任务: (1)旅游景区如何吸引游客 (2)如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3)如何实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经营就是通过调动旅游景区相关投入要素,在有效保护旅游景区公共资源(主要是风景资源、生态资源、文物资源)的前提下,对其合理利用并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营销、管理与服务。 3.旅游景区经营的主要内容: (1)开发与利用景区内旅游资源,建设景区旅游吸引物。 (2)从事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销售景区旅游吸引物,实现景区经营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包括对旅游景区的产品设计和组合;为组合旅游产品而进行人、财、物的协调与组织;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的提供。 (3)资源保护与环境维护,培育景区持续的旅游吸引物。 (4)景区的安全管理与服务质量管理。 4.旅游景区管理包含: (1)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 (2)游客与旅游业管理 (3)管理组织的管理 5.旅游景区的分类(邹统钎): (1)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 (2)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 6.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 (1)风景名胜区 (2)森林公园 (3)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4)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7.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8.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公园创制了一套完整的体制、法规和运行机制,在国际上非常具有代表性,其特点为: (1)遗产资源的所有权及其保护职能明晰,受法律保障。 美国的国家公园大多数属国家所有,部分自然保护地和历史纪念地属私人所有,其资源所有权明晰,均受法律保护,任何机构和个人(包括历史遗产的所有者)都不得侵犯和破坏。完善的法律架构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公园体系在联邦经常性财政支出中的地位,保障了国家公园作为公益机构的存在与发展。 (2)行政上一元化垂直领导。

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0214527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适合专业:旅游管理 总学时数: 5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得与任务 《旅游景区管理》就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得一门专业选修课,专业性较强就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得专业素养得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运营得基本规律与管理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得理论素养与操作技能。初步掌握旅游景区管理得各方面知识框架,包括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 二、理论教学得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区管理得含义、历史及发展趋势、基本内容与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管理得知识框架,了解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理解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掌握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 该实践教学得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景区资源、发展进行评价分析,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得能力。实训环节多在室外进行,实践考核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教学目得与要求:了解旅游景区得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不同类型景区得发展现状与 经营管理特征,了解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得体制模式;理解景区经营管理得基本内容、途径与手 段;掌握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得基本理论,全面认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得过程与方法。通过本 章学习使学生对景区管理有全面、大致得了解。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管理得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得体制与模式及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得概念、条件、类型及特征;旅游景区得构成要素概述;旅游景区系 统;旅游景区得发展变化。 第二章旅游景区得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教学目得与要求:了解景区区位选择得方法与景区布局模式得内容;掌握影晌景区区位 选择得因素及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了解景区区位选择与功能分区得相关实践。掌握 影晌景区区位选择得因素及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重点:景区区位选择得因素;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难点: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得区位选择;旅游景区得布局;旅游景区功能分区。 第三章旅游景区得组织管理 教学目得与要求:掌握旅游景区组织、景区组织结构与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得概念;熟悉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组织结构设计方法;学会旅游景区《员工手册》得制定。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原理;旅游景区组织结构。 教学难点:旅游景区组织; 旅游景区组织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原理;旅游景区组织结构;旅游景区《员工手册》得制定。 第四章旅游景区得形象策划 教学目得与要求:本章通过对旅游景区形象得概念理解、景区形象得构成要素,以及旅游 景区形象定位与形象策划得内容进行介绍,并配以实际案例,使学生对景区形象有比较全面 得认识与了解.从而树立景区形象建设得观念。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形象策划得构成要素;景区形象定位得方法;旅游景区设计得方法。

国家有关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旅游景区设施设计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一、旅游综合类 [1]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3。 [2]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2007修订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7。 [3] 《中国旅游强县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7。 [4]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2003。 [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 督局,1999. [6] 《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750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 督局,1998。 [7]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3。 [8] 《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点规划建设与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5。 [9] 《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 [10] 《国家生态旅游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 [1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 [1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3]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 67-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 [1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9。

高教版《旅游景区管理》总结

旅游景区管理 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一、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二、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 1、特征的第一层面(沃尔什?赫伦)(条件) 吸引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来访,并为达到此目的而经营;提供愉快经历和消遣方式;尽量发挥景区潜力;按景区特点管理,使顾客满足;提供相应水准的设施和服务;收取或不收取门票费。 2、特征的第二层面(构成要素) 具有开展旅游活动的特定内容;具有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 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具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 3、特征的第三层面(特性) 综合统一性;多层利益平衡性;目标多重性;特有时效性。 三、旅游景区管理及其特征 1、旅游景区管理是指相关机构对旅游景区的人、财、物、信息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旅游景区经 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推进旅游景区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性运筹行为。 2、旅游景区管理的特征:关联性、动态性、科学性、文化性、创新性。 四、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的地位 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传播地区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知名度;旅游景区的消费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现状 1、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 2、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普遍 3、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游客安全感不足 4、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5、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6、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第二章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与构成 一、景区产品的类型 按照产品功能分类:陈列式、表演式、参与式 二、旅游景区产品 (狭义)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广义)景区产品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包含4As—旅游资源(Attraction),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Amenities)和相应服务辅助设施(Ancillary Service )。 三、旅游景区产品的类型 1、依据旅游产品的分类:广义的景区产品、狭义的旅游景区产品 2、依景区产品的功能分类:陈列式(静态展示式)表演式(动态展示式)参与式(全方位体验式) 3、按照旅游产品的产品性质分类分: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 4、按照旅游产品的内部布局:品牌产品、重要产品、配套产品 四、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具有消费上的关联性和多样性、不可检验性、生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 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升温,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但由于旅游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景区的开发规划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不少旅游景区由于规划不当,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下面将对旅游景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景区开发体制存在问题。 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在风景名胜区设立人民政府及设立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尤其是着名风景名胜区实行了10多年。 在10多年间,各地风景名胜区根据自已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由于最近10多年我国正好处于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现实情况与当年制定国家和地方法规的经济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导致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全改变,再加上当初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法规的不完备、不配套,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各地景区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体制不顺、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给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并使新景区的开发建设难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运作。

目前,实行的人民政府和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景区内原有居民控制困难;景区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还有待解决。 第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体系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硬件设施建设整体水准不低。客观地说,标准规定的各项服务项目,一般的景区基本都具备。然而,由于管理水平、服务人员素质等软件的原因,旅游景区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从而形成了景区技术质量不低,而功能质量相对偏低的局面。就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服务质量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性质量不健全 由于目前众多的旅游企业在服务质量体系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造成 无法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游客量的增大,更加大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难度 2.功能性质量欠佳 目前不少旅游景区对功能性质量不够重视,服务可信度不高。具体表现为:景区服务

重点内容旅游景区管理

重点内容旅游景区管理 一.选择题(4×10=40分) 1.截至2005年,我国申请成功的物质类世界遗产有()项。 A.30项 B.31项 C.34项 D.36项 2.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主要包括接待、()和商业服务三个方面。 A.讲解 B.导游 C.安全管理 D.咨询 3.环境容量的概念首先在()诞生: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加拿大 4.景区价格的变动幅度一般控制在15%~( )之间: A.20% B.18% C.25% D.30% 5.新的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开发关键在于: A.文化 B.市场需求 C.创意 D.特色 6.生态容量的测定,以()为基本的空间单元。 A.旅游目的地 B.旅游景点 C.旅游景区 D.旅游度假区 7.下列四组有关于旅游景区的对应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A.吸引物—核心产品 B.活动项目—有形产品 C.管理和服务—扩展产品D.旅游形象—外在产品 8.旅游景区项目设计中,倚重旅游者需求趋势的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问询法 B.灰色系统法 C.时空搜索法 D.典型集中法 一.选择题(4×10=40分) 1.我国旅游景区从事业接待型向经济经营型转变处于发展历程的第阶段。A.1 B.2 C.3 D.4 2.景区产品按其功能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对应的是: A.表演式展示 B.陈列式观光 C.参与式娱乐 D.体验式娱乐 3.提出景区产品创新方法有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的学者是:A.保继刚 B.吴必虎 C.邹统钎 D.郭亚军 4.环境容量的概念首先在()诞生: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加拿大 5.下列哪一项不是景区项目价格制定的原则: A.体现价值 B.市场至上 C.稳中有变 D.利益均享 6.某次旅游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00份,得到有效问卷360份,则

旅游景区管理考试要点总结

旅游景区管理复习总结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二、旅游景区相关概念辨析 与旅游资源的辨析: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李天元 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原材料,而景区是开发的成果或产品。也就是说,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景区的“素材”,是旅游景区产品的核心内容;而景区是旅游资源要素和其他要素有机组合后形成的地域空间。——王清廉、王湘 旅游资源既包括未被开发的,也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如传说等);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而旅游景区必须是已被开发利用的,物质的,有形的。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开发并在必要的交通及服务设施齐备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综合吸引能力,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 与旅游目的地的辨析:旅游目的地在内容和范围上一般都比旅游景区大得多,在组合性质和构成特征上也与旅游景区有根本性的区别。 与旅游景点的辨析:一般认为旅游景点是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包含旅游景点。三、旅游景区的分类 .旅游景区按照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可分为五类,即自然类旅游景区、人文类旅游景区、复合类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以及社会类旅游景区。 自然类旅游景区。又称自然风景区,是由多个自然类旅游景点组成、并辅以—定的人文景观的相对独立的景区,以名山大川和江河湖海为代表。 自然类旅游景区又可以分为山地型自然旅游景区、森林型自然旅游景区、水景型自然旅游景区、洞穴型自然旅游景区以及综合型自然旅游景区等五个亚类。 人文类旅游景区。又称为名胜风景区,是由多个人文旅游景点组成。并以—定的自然景观为背景的相对独立的景区。 人文类旅游景区又可分为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工程建筑、古代宗教、古代园林以及综合型人文旅游景区等五个亚类。 复合类旅游景区。是指由自然景点、人文景点相互衬映、相互依赖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景区,该区域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游价值均较高。 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介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间的边际资源。 社会类旅游景区。是与上述传统旅游景区完全不同的旅游景区类型,它突破了人们对旅游景区界定的定式。只要是利用社会资源吸引旅游者,开展旅游经营业务,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景区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类旅游景区。 .按照景区的主导功能则可分为四类,即观光类旅游景区、度假类型旅游景区、科考类旅游景区、游乐类旅游景区。 观光类旅游景区。即以观光游览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区。该类旅游景区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 度假类旅游景区。是拥有高等级的环境质量和服务设施,为旅游者提供度假康体休闲等服务的独立景区。

旅游景区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旅游景区:由一系列相对独立景点构成,是供人们从事经营活动,能够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边界、相对独立的小尺度空间的旅游地。五个要素:(1)经营主体;(2)独立职能;(3)空间范围;(4)旅游功能;(5)服务设施 战略管理: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确定组织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的活动”。 亨利·明兹伯格:“5P”模式:策略(ploy),战略是管理者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而采取的谋略;计划(plan),战略是管理者施行的有预谋、有组织的行动过程;模式(pattern),根据计划开展的活动,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这使得组织资源更容易形成合力;定位(position),一个组织在竞争环境中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观念(persipective),战略的本质是一种思想,一旦形成,它会根植于组织成员的思想之中,并指导成员的行为。 景区战略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内部环境 景区产品生命周期就是从产品进入市场到推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进入和推出市场标志着周期的开始和结束。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景区游客行为管理有哪些可行措施:(一)激发型管理方法所谓激发型管理方法是指景区通过激发旅游者的自我控制意识而保证其按照社会基本行为准则和景区游客行为规范行事。激发型管理的典型方法有:1.教育 2.示范 3.引导改变硬件设施更改道路、入口;有选择地封闭路段;改进停车设施;改变游径难度宣传教育;制定规则;适当要求 约束型管理也称为强制性管理,该管理方法的作用机理在于明确制定相关的行为规则,并借助强制力保障该规则得到遵守,任何违背行为规则的旅游者都要受到惩罚,从而形成强大的压力来迫使旅游者按照规定的方式在景区中游览。 三、加强管理人员与旅游者的沟通加强管理者与游客之间的相互理解,可以获得来自旅游者的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克服对立、抵触情绪,减少误会和冲突,也容易将管理者的主张和规定落到实处。 1、试析当代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挑战。 答:(一)我国旅游景区发展阶段: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阶段:1、早期事业接待型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和对外开放的水平都很低。这一时期,旅游景区的运营方式是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投资经营主体。 2、市场化发展的起步阶段(1980-1990前后)旅游景区经营方式大多属于粗放型开发;盲目开发。属于“遍地开发”阶段。产品单一,以观光为主。大多数景区管理以被动的计划型;职能型管理为主。 3、大众化快速发展阶段(1990至今) 形式丰富:各种形式的旅游景区被建设,度假区、主题公园 数量上:自然,人文和人造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优秀旅游城市在持续上涨 管理上:更加规范,《景区质量等级管理》等规范相继出台。 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类型日趋丰富;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三个效益显著增 (二)我国旅游景区发展面临的挑战1、优质景区资源仍然稀少2、产品和服务能力需提升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

浅谈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文法学院 班级:旅游管理1201 姓名:冯帅 学号:A12120584 指导教师:葛学峰

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现行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有些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虽然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从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基于个人旅游经验来探讨改善景区的管理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country's tourist attractions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some 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business model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scenic area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tourist resort development an urgent require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s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lthough the level has improved greatl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e will present our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causes problems in view,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to explore tourism scenic impro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关键词:旅游景区;景区管理;问题;对策 Key Words:Tourist attractions; scenic spot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是指通过行使某种职能来协调各种社会资源,达到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生产力。旅游景区管理,指景区的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率的实现预定管理目标的过程。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日常经营与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系统,任何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其旅游竞争力。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对于景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 ,国内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较多,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机构权、责、利界定不清 ,造成景区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破坏。 一、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 1. 两级设立 ,属地管理 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2006) ,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 ,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我国景区实行的是属地管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实际上 ,下级政府要服务 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对景区管理不享有排他性处置权 ,从上到下的强制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院(系):应用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方向) 课程名称:风景区管理/Scenic Spo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代码: 08 开课学期:秋 学时/学分:32学时/学分(课内教学32学时,实验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饭店管理原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数学Ⅲ、饭店客房管理、饭店前台管理、饭店设备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英语Ⅱ、导游业务、饭店餐饮管理、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旅游景区服务及管理具体内容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熟悉并掌握相应的技能: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解说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辅助服务;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区管理、标准化管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概论 2学时 (1)掌握旅游景区的定义、要点、分类及特征; (2)掌握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及要素; (3)理解旅游景区管理与景区服务的关系; (4)了解教材的内容构建思路; (5)能够运用旅游景区的基本知识,对各种旅游景区进行区分。 重点:景区的分级分类;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难点: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注意:提示学生去查阅《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1)了解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2)熟悉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内容; (3)明确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原因及心理; (4)掌握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处理方法; (5)能根据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础知识,通过模拟实训从特殊到一般,掌握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本规律和技能方法。 重点:游客投诉与抱怨受理服务。 难点:处理游客投诉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注意:旅游景区入门接待服务可请同学进行现场模拟。 3.旅游解说服务 2学时 (1)了解旅游解说服务的相关概念、发展历史,认识其主要类型; (2)掌握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 (3)掌握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 (4)掌握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5)能够依据旅游解说服务规划与设计的流程,熟练地完成景区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重点: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及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难点: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及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注意:标识牌设计中的细节性问题有可能被学生忽视。 4.旅游景区娱乐服务 2学时 (1)了解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相关概念、主要类型; (2)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流程; (3)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运作模式; (4)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管理模式; (5)能够依据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策划流程,熟练完成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工作。 重点: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及运作。 难点: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及运作。 注意:旅游景区娱乐服务内容的分类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