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综述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综述

248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综述

■李丽敏/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心理韧性具有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作用,是积极心理学领域全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心理韧性概念、模型和测量工具研究的梳理,对国内心理韧性现状调查、相关研究和干预措施的梳理,期望为国内心理韧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关键词:心理韧性 研究综述积极心理学是引导人们去发现自身的天赋和才华,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更令人满意,而不仅仅是治疗心理疾病,它促使了心理学研究视域的转换。伴随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目前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关注在挖掘个体自我实现和各种积极的心理潜能。本文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心理韧性研究进行了梳理,期望为国内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心理韧性概念的界定关于心理韧性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暂时没有权威的统一标准,它是从多个维度来论述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心理韧性视为适应或成功连续集合体,或是一系列的特质,结果或过程[1]。如特质论的代表Tusaie 和Dyer 认为,心理韧性主要涉及到两个基本方面,身体方面的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应对,因此认为心理韧性是个体特质调节压力的消极影响以促进个体良好适应,即个体成功处

理改变和不幸的能力[2]

。结果论的代表Ols-son 等将心理韧性视为良好的心理健康、机能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结果[1]。过程论的代表Rutter 认为,心理韧性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的过程,是风险因素和保护因子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要理解这个适应过程,评估风险和保护机制是必要的;保护机制主要包括个体自己、家庭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三个领域[3]。

(二)心理韧性测量工具的研究国外对心理韧性的评定与测量工具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主要有韧性态度量表( RAS)、加利福利亚儿童集合问卷( CCQ - Set)、加利福利亚健康儿童调查量表( CaliforniaHealthy Kids Survey )、CD - RISC 量表、发展

优势评估问卷、Ungar 编制的青少年韧

性量表、Oshio 编制的青少年韧性量表、韧性结构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单维心理韧性量表、DRS 量表、成人韧性量表等。尽管国外已经编制出较多的心理韧性测量工具,但这些研究工具多是以调查对象的自述和研究者对调查对象的观察为主,研究内容一方面探讨调查对象自身特点,即当个体遇到身心压力时如何动用人格特质使自己远离危险,另一方面探讨个体如何动用家庭、学习和社区等相关资源处理危机事件。

上述研究表明,国外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对推进顶岗实习期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一)现状调查研究郭峰和汪志兵(2011)对江苏省三所高职院校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心理韧性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韧性具有显著影响。凌华明和梁俊雄(2014)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在家庭支持因子上不同的专业、家庭和城乡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在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因子上,不同性别和家庭状况存在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因子存在差异显著。

(二)相关研究韩黎和张妍(2014)探讨了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支持通过心理韧性减轻自杀意念的形成,大学生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郭君君(2013)对高职生的心理韧性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本科生心理韧性显著高于高职生,这可能与社会对高学历的青睐有关,导致专科生心中倍感压力;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大学生心理韧性低于二年级的大学生,这可能与一年级学生需处理新生适应系列问题有关,与三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有关;女生在家庭凝聚

和社会支持因子上显著高于男生,这可

能与女生善于与他人分享自身经历相关;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影响着学生个人能力的高低;父母文化水平的不同影响着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

潘燕峰(2012)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韧性、压力知觉、积极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压力知觉与心理韧性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心理健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情感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心理健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积极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心理韧性在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情绪情感未能在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郭婧婧(2014)研究证明大学生心理韧性和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教导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来应对学习过程中的难题,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感。

郭部洲(2011)研究证实自我概念与心理韧性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学生对自身的评价越正向,越能够处理身心两方面的压力,越会维持自我结构的稳定,越能拥有较高的心理韧性。

压力知觉与心理韧性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情感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心理韧性在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情绪情感未能在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干预研究郭彦霞(2016)考察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显著效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王平(2013)初步探索认知疗法对提升恶劣心境障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效果,研究发现,该大学生经过干预后,社会支持感提高,生活满意度提高,其效果

(下转第260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