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则运算 3

四则运算 3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临武县三完小李建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法的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两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教具: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说一说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打开PPT课件)

45+8-23 28÷4×7 24-8+10 3×6÷9

48÷8×9 27÷3×7 63÷7×8 25÷5×8

2、请看大屏幕,观察这几个算式,它们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仔细看一看,是什么样的算式?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板书:只有加、减

或左——右(打开PPT课件:小结<齐读>)

只有乘、除

二、探究新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很棒,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冰雪天地”逛一逛,看看,那里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新知识需要我们去共同探究。(打开PPR课件)

第一环节:

1、谁来读题:买三张成人票,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看看售票窗口,写着什么: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提问:买几张成人票?(3张)

2、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在练习本上做一做,(教师巡视)。

3、谁愿意把自己做的写到黑板上来(向做题的学生提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你是怎么想的,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100-24×3 先求3位成人一共花了多少元

=100-72 就用24×3,再用100-72

=28(元) 就得到还剩28元

4、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它先算了什么?(先算24×3),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呢?(我们要先算出3位成人一共花了多少元,才能再用100减去3位成人所花的钱,求出应找回多少钱)

5、板书(100-24×3),我听明白了,这道题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先算出3位成人的票价,也就是先求出3个24是多少,然后再求应找回多少钱,所以这道题应该先算“×”(在板书上画“”)这道师大家解决得真好!

第二环节:

1、假如李老师想带我们班上的一名同学去“冰雪天地”游玩,需要多少钱?(打开PPT课件)

2、请问,老师买什么票(成人票),学生呢?(儿童票),儿童票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是成人票的一半用24÷2)也就是说,这道是求: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多少元?你们会解决吗?赶快开始吧!(教师巡视)

3、选取两种做法,请学生上台板演

○124÷2+24 先求儿童票需要12元,再用一张=12+24 儿童票加一张成人票,求出一共花=36(元)了36元。

○224+24÷2

=24+12

=36(元)

4、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他们在计算时都是先算什么?(除法)(24÷2),来,看看,一个24÷2在前面,一个24÷2在后面,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因为要先求出儿童票价是多少,才能求出一个成人和一个儿童一共花多少钱)。

板书:24÷2+24

24+24÷2

我明白了,不管是24÷2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必须求出24÷2的商是多少,再求和,同学们解决得可真棒!

5、来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几道算式,与我们前面所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以前做的算式是只有“乘、除”或者只有“加、减”,现在做的算式是既有“乘、除”又有“加、减”)他们的运算顺序又有什么不同(只有“乘、除”或者只有“加、减”的,我们从左→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我们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6、刚才那几道题都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的,老师这还有几道题呢?没有具体的情境了,那你认为这几道题

应该选什么?再算什么呢?出示(PPT小试身手)(请学生回答)

4+2×9 7×3-5 10-6÷2 12÷4+3

大家都知道这样想的吗?

现在我们都明白了,在一个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情况下,我们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出运算法则)

板书:既有“乘、除”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又有“加、减”

7、现在我们就有两条运算法则了,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来当一当小法官,判断一下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做一做”(PPT)

第三环节:

1、看着同学们在“冰雪天地”既能游玩,又能学到知识,玲玲同学也想到“冰雪天地”去,请看大屏幕: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多少钱(女同学读题)

2、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巡视,请学生上台板演

24+24+24÷2 先算出爸爸妈妈一共花了48元,玲玲=24+24+12 花了12元,再把他们加起来,就是一=48+12 共花了多少元?(请注意妈妈爸爸和玲

=60(元)玲的可以同时计算,再把它们相加)24×2+24÷2

=48+12

=60(元)

来看他们的计算过程,正确吗?。

强调(可以先把“+”两边的乘法和除法同时计算,会使计算更加简便)那么它有没有违反我们的第2条运算法则呢?(没有)

24×2+24÷2(两边可以同时计算)

3、巩固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5-3×4

=35-12

=23

三、课堂练习:

1、数学医院

重点讲解:○13×4÷2×3 3×4÷2×3

=12÷6 =12÷2×3

=2(×)=6×3

=18(√)

○2480-80÷2+3 480-80÷2+3

=400÷5 =480-40+3

=80(×) =440+3

=443(√)

第○1题为什么不可以先算两边呢?因为它中间不是“加、减”一道算式只有“乘、除”我们要按第1条运算法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到底什么样的算式可以两边同时计算呢?(中间是“加、减”两边是“乘、除”的)第2题也不能先算两边的“加、减”,我们要根据第2条运算法则,先算“80÷2”,然后再按第1条运算法则计算。

3、那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运算顺序,

提醒学生注意: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四则运算”的有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看板书)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要合理地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新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 算练习题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70÷3×9 630÷9+320 2800+32×6 300÷6×9 (6900-2400) ÷5 (72÷9)+(56÷8) 54÷9×8 280×4÷5 60×8+1570 60÷(23-17) 22×4+221 21×3+410 40÷2+174 147+72÷8 9×4+420 2×80÷4 120×5÷2 202+36÷9 30÷5+240 81÷9+877 66×5+774 921+7×4 80×6×2 770÷7+65 807+20÷2 100-50÷5 35-35÷7 302+30×2 600-12×3 64÷8+456 640+60×4 5×7-48÷6 42÷7+36÷6 37×4+19×8 10×4-20÷4 15÷3+10÷5 25÷5+42÷6 35÷5+8×7 72÷9-36÷6 21×4-54÷9 72÷8+9×5 36÷4+21×2 25÷5-16÷4 56÷7+36÷6 500×(400-396) 72÷9-5 564+264-453 7650-(546+4530) 65×9-450 9×80+980 9000-(4500+250) 6700+72÷8 14×6+9×5 900÷(72-68) 180÷9-42÷6 12÷6+45×3 8×(910-720) 760-540+1110 6500+1250-3500 80×30+5600 9450-3200-4200 2400÷6-45 800×7-180 1600÷2+230 824÷4×3 ( 601-246) ÷5

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由极限定义来求极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行的,因此需寻求一些方法来求极限。 定理1:若B x g A x f ==)(lim ,)(lim ,则)]()(lim[x g x f ±存在,且 )(lim )(lim )]()(lim[x g x f B A x g x f ±=±=±。 证明: 只证B A x g x f +=+)]()(lim[,过程为0x x →,对0,01>?>?δε,当 100δ<-?δ,当2 00δ<-

极限的四则运算教案(1)

2.4 极限的四则运算(一) 古浪五中---姚祺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函数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2.会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求较复杂函数的极限; 3.提高问题的转化能力,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转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并能使用它求一些复杂数列的极限. 2.从函数极限联想到数列极限,从“一般”到“特殊”. (三)情态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进行类比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学会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的实践能力。 (四)高考阐释: 高考对极限的考察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考察基本运算,此类题目的特点在于需要进行巧妙的恒等变形,立足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难点:难点是运算法则的应用(会分析已知函数由哪些基本函数经过怎样的运算结合而成的). 【教学过程】 1.提问复习,引入新课 对简单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图象或通过分析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直接写出它们的极

限.如 1lim ,2121lim 1 1==→→x x x x . 让学生求下列极限: (1)x x 1lim →; (2)x x 21lim 1→; (3))12(lim 21+→x x ; (4)x x 2lim 1→ 对于复杂一点的函数,如何求极限呢?例如计算??? ? ?+→x x x 21lim 1即x x x 212lim 21+→,显然通过画图或分析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它的极限值是不方便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有关极限的运算法则,通过法则,把求复杂函数的极限问题转化为求简单函数的极限. 板书课题:极限的四则运算. 2.特殊探路,发现规律 考察x x x 212lim 21+→完成下表: 根据计算(用计算器)和极限概念,得出2 3212lim 21=+→x x x ,与1lim 2121lim 11==→→x x x x 、 对比发现:2321121lim lim 21lim 212lim 11121=+=+=??? ? ?+=+→→→→x x x x x x x x x x . 由此得出一般结论: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b x g a x f x x x x ==→→)(lim ,)(lim 0 0,那么 []b a x g x f x x ±=±→)()(lim 0 []b a x g x f x x ?=?→)()(lim 0 )0()()(lim 0≠=??????→b b a x g x f x x 特别地:(1)[])(lim )(lim 0 0x f C x f C x x x x →→?=?(C 为常数) (2)[])N ()(lim )(lim *00∈??????=→→n x f x f n x x n x x

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课题: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学法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情境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注意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除了课本呈现的2种解题方法,还可能出现 以下算法: ● 3×24=72(瓶) 72+8=80(瓶) ● 24+24+24=72(瓶) 72+8=80(瓶) 也可能会出现列综合算式的情况,教师要先 给予鼓励。 4.尝试改写算式。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5.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把自己改写的算式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说,教师自己板书。可能出现: ●24×3+8 ●3×24+8 ●8+3×24 师: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生:24×3求的是3箱饮料有多少瓶,再加8就是一共有的饮料瓶数。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第二个算式“72+8”中的“72”是24×3的结果,直接把“72”换成24×3就行了。 6.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了解虽然算式不一样,但都是先算3箱有多少瓶,即先算乘法。然后师生完成脱式计算。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分别说一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脱式运算过程,特别注意提示8+3×24算式的书写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先算乘法。

数列极限四则运算法则的证明

数列极限四则运算法则的证明 设limAn=A,limBn=B,则有 法则1:lim(A n+B n)=A+B 法则2:lim(An-Bn)=A-B 法则3:lim(An ? Bn)=AB 法则4:lim(An/Bn)=A/B. 法则5:lim(An的k次方)=A的k次方(k是正整数) (n T+R的符号就先省略了,反正都知道怎么回事.) 首先必须知道极限的定义: 如果数列{Xn}和常数A有以下关系:对于?£> 0(不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数N,使得对于满足n > N的一切Xn,不等式|Xn-A| v &都成立, 则称常数A是数列{Xn}的极限,记作limXn=A. 根据这个定义,首先容易证明:引理1: limC=C.(即常数列的极限等于其本身) 法则1的证明: ?/ limAn=A,二对任意正数 &存在正整数N?,使n > N?时恒有|An-A| v&①(极限定义)同理对同一正数&存在正整数N?,使n>N?时恒有|Bn-B| v 设N=max{N ?,N?},由上可知当n > N时①②两式全都成立. 此时|(An+Bn)-(A+B)|=|An-A)+(Bn-B)| < |An-A|+|Bn-B| v & + & =2 &. 由于&是任意正数,所以2&也是任意正数. 即:对任意正数2 &存在正整数N,使n > N时恒有|(An+Bn)-(A+B)| v 2 &. 由极限定义可知,lim(An+Bn)=A+B. 即:对任意正数C&存在正整数N,使n > N时恒有|C ? An-CA|v C&. 由极限定义可知,lim(C ? An)=C?A若C=0的话更好证) 法则2的证明: lim(A n-B n) =limA n+lim(-B n)(法则1) =limAn+(-1)limBn (引理2) =A-B. 为了证明法则3,再证明1个引理. 引理3:若limAn=0,limBn=0,则lim(An ? Bn)=0. 证明:?/ limAn=0,二对任意正数 &存在正整数N?,使n>N?时恒有|An-0| v &③(极限定义)同理对同一

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新课标四下)

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新课标四下)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具体安排如下: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新课标四下)》

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新课标四下)》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具体安排如下: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题

18×2×2+17 59+(48-46)×3 10×(62+47) (37 - 24 )×6 44÷(2+9) 66 +(49-45)×2 (62 + 34)×2 (9 + 27)÷9 ( 45 + 72 )×2 66×23 + 10 (21÷3+33 )×2

(17×6 + 32 )-37 98+36 - 42 45÷5÷3+37 41+17+4+19 4×(36÷6+5)658 - 15 - 42 56÷(55 - 41) 11+31+19+29 8+(69 - 63)×9 78 ÷(27 -22)

24×4 -(54 - 51) (18×4 + 19)÷7 2×(44 + 4) 67×38-5-18 (57 + 21)÷6 (53 +32)× 9 83×5 - 16 - 14 4 × 4 + 27 55×6 - 36 52 ÷(19 + 7) 79 +(45 - 44)×8

(289 - 9)÷ 10 (24 + 66 )÷ 9 42 + 15 + 7 + 23 31 +(74 - 67)×7 60 +(97 - 94)×5 163 +39 + 48 414×6 - 14 38×5 + 56 49 ÷(69 - 62) 22 + 19 + 20 + 30

(38 + 34)÷9 210×7 + 24 324÷(3 + 3) 69 - 15 - 31 - 9 7 +(22 - 2)×3 43×15 + 48 (58 - 53)× 5 42 ÷ 2 ÷ 3 + 40 (36- 4)÷ 16 10 × 7 + 21 99 ÷(38 - 5)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的四则运算(1) 【目的要求】 1. 掌握涵数极限四则运算法则的前提条件及涵数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2. 会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求较复杂涵数的极限。 【教学过程】 1. 提问入手,导入新课 对简单涵数,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图象或通过分析涵数值的变化趋势直接写出它们的极限。如 1 lim →x x 21=21, limx=1. 对于复杂一点的涵数, 如何求极限呢? 例如计算 1 lim →x (x+x 21) 1lim →x (x+x 21)即1 lim →x x x 21 22+,显然通过画图或分析涵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 它的极限值是不方便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有关极限的运算法则,通过法则,把求复杂涵数的极限问题转化为求简单涵数的极限。 板书课题:极限的四则运算。 2.特殊探路,发现规律 考察1 lim →x x x 2122+,完成下表: 根据计算(用计算器)和极限概念,得出1 lim →x x x 21 22+=23, 与1 lim →x x 21 =21、 1 1lim →=x x 对此发现: 1 lim →x x x 21 22+=1 lim →x (X+X 21)=1 lim →x x +1 lim →x x 21 =1+21=23 .

由此得出一般结论:涵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0 lim x x →f(x)=a, 0 lim x x →g(x)=b, 那麽 lim x x →[ f(x)+g(x)]=a +b 0 lim x x →[f(X)?g(X)]=a b ? ][)() (0 lim X g x f x x →=b a ( b )0≠ 特别的 (1)0 lim x x →[C )(X f ?]=C ?0 lim x x →f(X) (C 为常数) (2)0 lim x x →[f(X)]n =[0 lim x x →f(X)]n (n ∈N *) (3)这些法则对X ∞→的情况仍然成立 (4)两个常用极限0 lim x x n x →=X n 0, ∞→x lim n x 1 =0 (n ∈N *) 3.应用举例, 熟悉法则 例1 求1lim →x 1 21222 32-+++x x x x 问:已知涵数中含有哪些简单涵数?它是经过怎样的运算结合而成的?是否适用法则? 适用哪一条法则?师生共同分析,边问边答规范写出解答过程。 解:1 lim →x 1212232 -+++x x x x =1 231 2)12lim() 12lim(→→-+++x x x x x x =1 1 21 311 21 1lim 2lim 1 lim lim 2lim →→→→→→-+++x x x x x x x imx l x x =1 12111122 3 2-?+++?=2 (1)讲解时注意提问每一步的依据,做到“言必有据”,培养严谨的思维。 (2)书写时,由于极限符号“lim”有运算意义,因此在未求出极限值时,丢掉符号是错误的。 点评:例1说明,求某些涵数(到底是哪些涵数,学了2。6节就知道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讲连续涵数埋下伏笔)在某一点x=x 0处的极限值时,只要把x=x 0代入涵数解析式中就可得到极限值,

(完整版)三年级四则运算练习题

4+76×9 973÷(17-10) 424-19×6 = = = = = = 45×2-160÷5 145÷5×6+42 292÷4×21 = = = = = = 148+324÷6 (47+18)÷5 528+912-178 = = = = = = 824÷4×3 (601-246)÷5 201+232-365 = = = = = = 日期:分数:

(25+38)×5 (187-59)×3 1500-125×8 = = = = = = 25×8×9 (601-246)÷5 63×7-198 = = = = = = 735-35×8 540÷(65-59) 789-3×45 = = = = = = 120×5÷2 202+369÷9 735÷5+240 = = = = = =

6×84+221 21×7+410 468÷6+174 = = = = = = 25+3×23 52+18×12 17+34×19 = = = = = = 439+46×7 248÷4×6 67×(36÷6) = = = = = = 25×7-120 (450-175)÷5 948-3×52 = = = = = =

315-345÷3 574×(125-118) 560-8×24 = = = = = = 132+2×37 250+23×8 440+13×6 = = = = = = 516+27×6 315+7×34 147+8×36 = = = = = = 518+18×7 419+29×5 37+16×8 = = = = = =

(25+32)×3 (52+18)×4 (17+34)×9 = = = = = = 56+7×82 61+12×5 43+9×33 = = = = = = 45+3×25 38+25×3 48+52×9 = = = = = = 44+8×23 87+35×9 99+46×7 = = = = = =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口算: 3.6+ 4.4 = 10- 5.2 = 3.4 × 0.2= 7.8÷ 6= 1÷4 = 7.5÷0.3 = 9.8- 8 = 0÷27.9= 6.5 ×0.2= 0.1×0.5= 13.2+6.8= 0.15÷15= 2+3.8= 9-4.5= 0.42×3= 11+0.92= 4÷5= 1.8÷0.03= 75÷2.5= 0×25.4= 0.125×8= 7.24 - 2.4= 17.2÷17.2= 0.99×0.1= 二、计算 1.简算。 7.5-0.26-1.74+2.5 0.25×13×4 18-2.7-9.3 32×0.125 3.5×3+3.5×7 4.5×20-3.5×20 2、脱式计算。 82.3-40.5÷0.81×1.2 4.53+19.8÷(26.8-1.2×4) (9-0.45)÷(2.5+1.5×3) [1-0.98×(3.51-3.51)]÷2 三、列式计算。 4.5 除 3 与 1.5 的和,商是多少? 0.5 乘4.8 与 3.5 的差,积是多少? 3.6 加上 1.2 的 5 倍,再减去 2.88 ,差是多少? 3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 4.8的积,和是多少?

四、把下列的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7.8-2.9=4.9 (2)1-0.8=0.2 4.9×0.8=3.92 1.2÷0.2=6 9.15+3.92=13.07 18-6=24 0.5×24=12 五、应用题 1、水稻专业组有两块早稻田。一块45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1.3千克;另一块56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1.45千克。这两块早稻田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2、小红的身高是1.36米,小强比小红高0.04米,他们两人身高的和是小林身高的2倍,小林身高是多少米? 3、四年级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剩下的要3天修补完,平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 4、先锋小学要用长0.96米,宽0.69米的红纸布置一个光荣榜,这个光荣榜高1.92米,长 3.45米。布置这个光荣榜需要多少张这种纸?

三年级四则运算练习题

三年级四则运算练习题

4+76×9 973÷(17-10) 424-19×6 = = = = = = 45×2-160÷5 145÷5×6+42 292÷4×21 = = = = = = 148+324÷6 (47+18)÷5 528+912-178 = = = = = = 824÷4×3 (601-246)÷5 201+232-365 = = = = = = 日期:分数:

(25+38)×5 (187-59)×3 1500-125×8 = = = = = = 25×8×9 (601-246)÷5 63×7-198 = = = = = = 735-35×8 540÷(65-59) 789-3×45 = = = = = = 120×5÷2 202+369÷9 735÷5+240 = = = = = =

6×84+221 21×7+410 468÷6+174 = = = = = = 25+3×23 52+18×12 17+34×19 = = = = = = 439+46×7 248÷4×6 67×(36÷6) = = = = = = 25×7-120 (450-175)÷5 948-3×52 = = = = = =

315-345÷3 574×(125-118) 560-8×24 = = = = = = 132+2×37 250+23×8 440+13×6 = = = = = = 516+27×6 315+7×34 147+8×36 = = = = = = 518+18×7 419+29×5 37+16×8 = = = = = =

第二章极限习题及答案:极限的四则运算

分类讨论求极限 例 已知数列{}n a 、{}n b 都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q p ,,其中q p >,且1≠p ,1≠q ,设n n n b a c +=,n S 为数列{}n C 的前n 项和,求1lim -∞→n n n S S .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理科难度0.33) 解: ()() 1 1 1111--+--=q q b p p a S n n n ()( )()() ()( )()( ) 1 1111 1111111111--+----+--= ---n n n n n n q p b p q a q p b p q a S S . 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1>p 时,∵ 0>>q p ,故10<< p q , ∴1 lim -∞→n n n S S ()()()()????? ? ?????????????????? ??--+???? ??--?????????? ??--+???? ??-------1111111111111111111lim n n n n n n n n n n p p q p b p q a p p p q p b p q a p ()()()()()()010110 10111111?-+--?-+--? =p b q a p b q a p ()() p q a q a p =--? =1111 (2)当1

最新小学三年级四则运算练习题整理

练习题 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70×3= 300×5= 178+22= 72÷6= 25×4= 706-203= 4×500= 23×6= 36+99= 212×5= 30×80= 21×6= 20×43= 40×33= 32×5= 12×60= 41×4= 7×90= 202+98= 11×60= 20×30= 32×50= 41×30= 二、脱式计算: 38×54= 78×67= 25×36= 46×79= 54×28= 52×18= 16×32= 57×46= 45÷9= 20×50= 15×8= 32×4= 1230+150×6-1500÷5= 986×3÷2-36×12+1234= 24×15÷8 = 25×(267-225) = 25×10÷5= 46×23-175 = 45÷5×28 = 148-618÷6=

5000÷(32+18)-50×20= 2689-654×3+865÷5= 43×18-547= 14×(25+42)= 71×16+232= 96÷4×25= 7×18= 73×29= 25×18= 18×15÷9= 36×25÷5= 24×15÷8= 148-618÷6= 25×10÷5= 25×(267-225)= 43×18-547= 46×23-175= 45÷5×28 = 18×15÷9= 9405-2940÷28×21= 690+47×52-398= 360×24÷32+730 =

51+(2304-2042)×23 = (247+18)×27÷25= 14×(25+42)= 71×16+232= 96÷4×25= 36×25÷5= 920-1680÷40÷7= 148+3328÷64-75= 2100-94+48×54= 4215+(4361-716)÷81 = 36-720÷(360÷18) = 1080÷(63-54)×80= (528+912)×5-6178= 8528÷41×38-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 814-(278+322)÷15 = 1406+735×9÷45 = 796-5040÷(630÷7)= 148-618÷6= 43×18-547= 14×(25+42)= 546×(210-195)÷30= 71×16+232= 96÷4×25= 36×25÷5=

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演示教学

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由极限定义来求极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行的,因此需寻求一些方法来求极限。 定理1:若B x g A x f ==)(lim ,)(lim ,则)]()(lim[x g x f ±存在,且 )(lim )(lim )]()(lim[x g x f B A x g x f ±=±=±。 证明: 只证B A x g x f +=+)]()(lim[,过程为0x x →,对0,01>?>?δε,当 100δ<-?δ,当200δ<-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 算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及答案 408-12×24=408-288=120 (46+28)×60=74x60=4440 42×50-17=2100-17=2083 32+105÷5=32+21=53 420×(327-238)=420x89=37380 (4121+2389)÷7=6510÷7=930 3.416÷(0.016×35)=3.416÷0.56=6.1 0.8×[(10-6.76)÷1.2]=0.8x(3.24÷×0.2-0.62=1.134-0.62=0.514 0.4×0.7×÷[14-(9.85+1.07)]=30.8÷(14-10.92)=30.8÷3.08=10 [60-(9.5+28.9)]÷0.18=(60-38.4)÷0.18=21.6÷0.18=120 2.881÷0.43-0.24××[(2.44-1.8)÷0.4+0.15]=20x(0.64÷ 0.4+0.15)=20x(1.6+0.15)=20x1.75=35 28-(3.4+1.25×2.4)=28-(3.4+3)=28-6.4=21.6 2.55×7.1+2.45×7.1=(2.55+2.45)x7.1=5x7.1=35.5 0.8××4)÷5=(31.8+12.8)÷5=44.6÷5=8.92 31.5×4÷(6+3)=126÷9=14 2÷2.5+2.5÷2=0.8+1.25=2.05 194-64.8÷1.8×0.9=194-36x0.9=194-32.4=161.65180-705×6=5180-4230=950 24÷2.4-2.5×0.8=10-2=8 405×(3213-3189)=405x24=9720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270÷3×9 630÷9+320 2800+32×6 300÷6×9 (6900-2400) ÷5 (72÷9)+(56÷8) 54÷9×8 280×4÷5 60×8+1570 60÷(23-17) 22×4+221 21×3+410 40÷2+174 147+72÷8 9×4+420 2×80÷4 120×5÷2 202+36÷9

30÷5+240 81÷9+877 66×5+774 921+7×4 80×6×2 770÷7+65 807+20÷2 100-50÷5 35-35÷7 302+30×2 600-12×3 64÷8+456 640+60×4 5×7-48÷6 42÷7+36÷6 37×4+19×8 10×4-20÷4 15÷3+10÷5

25÷5+42÷6 35÷5+8×7 72÷9-36÷6 21×4-54÷9 72÷8+9×5 36÷4+21×2 25÷5-16÷4 56÷7+36÷6 500×(400-396) 72÷9-5 564+264-453 7650-(546+4530) 65×9-450 9×80+980 9000-(4500+250) 6700+72÷8 14×6+9×5 900÷(72-68)

180÷9-42÷6 12÷6+45×3 8×(910-720) 760-540+1110 6500+1250-3500 80×30+5600 9450-3200-4200 2400÷6-45 800×7-180 1600÷2+230 824÷4×3 ( 601-246) ÷5 201+232-365 (25+38) ×15 (159-87) ÷3 1500-125×8 25×8×9 (601-246) ÷5

高思3年级·1四则运算(一)-·答案

第1讲四则运算(一)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1】计算:28+72=100 【2】计算:123+177=300 【3】计算:220+780=100 【4】计算:15+21+25+19 15+25=21+19=40 15+21+25+19=15+25+19+21=40+40=80 【5】计算:70+63+81+37+30+19 简便运算原则:凑整——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数。凑整:两数相加凑整;两数相减凑整。 70+30=100,63+37=100,81+19=100 70+63+81+37+30+19=70+30+63+37+81+19=100+100+100=300 【6】计算:17+19+234+21+183+26 17+183=200,19+21=40,234+26=260,40+260=300 17+19+234+21+183+26=17+183+19+21+234+26=200+40+260=200+300=500 【7】计算:(1+11+21+31)+(9+19+29+39) 1+39=40,11+29=40,21+19=40,31+9=40 (1+11+21+31)+(9+19+29+39)=1+11+21+31+9+19+29+39=1+39+11+29+21+19+31+9=40+40+40+40=160 【8】计算:35+121-35-21 35-35=0,121-21=100 35+121-35-21=35-35+121-21=0+100=100 【9】计算:152-19-13+19+223-32 152-32=120,19-19=0,223-13=210 152-19-13+19+223-32=152-32+19-19+223-13=120+0+210=330 【10】计算:20-(11-7) 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 20-(11-7)=20-11+7=9+7=16 【11】计算:20-(11+7) 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两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20-(11+7)=20-11-7=9-7=2 【12】计算:20-11-7 20-11-7=9-7=2 【13】计算:20-11+7 20-11+7=9+7=16 【14】计算:25-(25-14)-(14-7) 25-(25-14)-(14-7)=25-25+14-14+7=0+0+7=7 【15】计算:57-(50-28)+(44-28)-(57-26) 57-(50-28)+(44-28)-(57-26)=57-50+28+44-28-57+26=57-57+28-28+44+26-50=0+0+70-50=20 【16】计算:199+99+9 199=200-1,99=100-1,9=10-1 199+99+9=200-1+100-1+10-1=200+100+10-1-1-1=210-3=207 【17】计算:9+98+397+247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加上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去同一个数,和不变。 9+98+397+247=9+1+98-1+397+247=10+97+397+247=10+97+3+397-3+247=10+100+394+247=110+394+6+247-

小学三年级竖式计算加减乘除练习题打印版

900-807= 784-85= 26×5= 63÷3= 458+52= 36÷3= 8×19= 78÷6= 81÷9= 66÷6= 51×6= 78×2= 64÷2= 64÷8= 63×3= 52÷4= 45÷5= 2×53= 7×90= 28×2=

56×5= 4×61= 3×22= 88÷8= 3×24= 186+231= 567+138= 268-167= 470-19= 522+36= 32×7= 570+128= 81÷9= 660-125= 84+127= 462-13= 780+24= 729-69= 64×6= 200+300=

156-97= 386+79= 31×2= 25×3= 8×25= 52×4= 3×24= 16×5= 48×3= 82×6= 4×93= 6×75= 5×28= 5×12= 816+38= 3×212= 45÷3= 567+284= 602-94= 46×2=

606-28= 63÷7= 198+33= 23×7= 46÷4= 46×58= 36×5= 48÷8= 37÷7= 784-85= 76×5= 67÷5= 56÷4= 458+54= 42÷3= 87×9= 497-99= 208-179= 472+108= 133+232=

234-123= 457-212= 34×2= 44÷3= 234+123= 49÷6= 63÷7= 70×8= 334-123= 546+123= 48×9= 188+119= 208-108= 802-66= 943+75= 38×7= 5×101= 700-305= 75×6= 234-113=

(完整版)极限四则运算

§1.5 极限的运算法则 极限定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求极限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并且在大多数情形下也是不可行的.这一节我们将给出极限的若干运算法则,应用这些法则将帮助我们比较方便的进行有关极限的证明和计算. 一 无穷小的运算定理 设,,αβγ是0x x →时的无穷小,即0 lim ()0,lim ()0,lim ()0,x x x x x x x x x αβγ→→→===下面 来叙述有关无穷小的运算定理。 定理1 1)有限个无穷小的和也是无穷小; 2)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推论:1)常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2) 有限个无穷小的乘积也是无穷小。 二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利用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及无穷小的运算性质,下面叙述极限的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定理2 如果()0 lim x x f x A →=, ()0 lim x x g x B →= 则()() ()(),()(), 0() f x f x g x f x g x B g x ±≠,的极限都存在,且 (1) ()()()()0 lim lim lim ;x x x x x x f x g x f x g x A B →→→±=±=±???? (2) ()()()()0 lim lim lim ;x x x x x x f x g x f x g x AB →→→==???? (3) ()()()()000 lim lim (0).lim x x x x x x f x f x A B g x g x B →→→==≠ 证 1因为()0 lim x x f x A →=, ()0 lim x x g x B →=,所以,当0x x →时,0,01>?>?δε, 当100δ<-?δ,当200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