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辽宁省宽甸县石湖沟乡中心小学

付绍仁

2015年10月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宽甸县石湖沟乡中心小学付绍仁

一、《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乡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尤其是相对于教材规定的八篇大作文之外的小习作,还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小习作课深感困惑,他们对当前学生小习作的定位把握不准,要求偏高,脱离学生的实际。不知道小习作到底写些什么,依据什么确定小习作内容。导致小习作教学没有目的,学生练得层次也不一样,也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作用,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提高的缓慢。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还是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为了满足基层老师教学的要求,提高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儿童增加体验、尝试创新、自主参与习作过程,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一根本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这一研究课题。通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努力探索小学语文小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规范习作练笔的内容极其管理模式,通过校本作文适度开发,使其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逐步构建一套与教材紧密结合,适合农村小学拓展性小练笔训练的体系,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使练笔真正为习作服务,让学生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多种激励中满足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开放过程,全身心地投入体验轻松愉悦的完成习作,真正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二、《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阶段: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用时两年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月)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小习作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为课程开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付绍仁

成员:姜辉、黄祖军、李丽霞、张春红、曹君洲、丛晶陈迎春、孙美华、陆咏春、马晓玲。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寻找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课程开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课程开发方案,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修订完善开发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1月)

实施阶段主要是抓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11年2月——2012年2月)

(1)校本教材的开发

①初步确定一至六年级随文拓展作文主题。

②召开教师动员会,确定随文拓展作文的主题,并确定训练方式。

(2)校本作文实施研究

①出台随文拓展习作、校本课程后续习作指导意见。

②组织调研教师教学指导、习作批改及活动指导工作。

③进行课堂研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帮助教师调整小练笔指导对策。

④分析、汇编各种资料,课题工作组修改、完善校本作文主题。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

①在第一阶段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反馈情况,做好深入地研究分析,及时搜集各地校本作文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指导。

②再次召开语文老师座谈会,删改随文拓展作文主题。

③继续进行第一阶段中小习作校本教材实施研究。

④全面使用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教材,在使用中逐步调整与完善。

3、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研究内容,综合研究材料,进行认真全面分析,撰写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二)研究过程:

1、调查问卷及前测的研究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和我乡学生的实际,我们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前测,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对习作不感兴趣,教师不爱上习作课。多数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是交给老师改的,是“为教师而作”,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无内容可写,或者无从下笔,或三言两语,或东拼西抄,应付了事。平时也没有养成积累、写作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做了详尽分析。我们认为,学生惧怕习作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既有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因、教材编定的原因、教学方式方法的原因,也有对习作评价方面的原因。经调查与疏理,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新课程的教材编定远远高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习作内容宽广得让学生无法把握。

(2).教师不能正确理解课标精神,任意拔高要求、急于求成。导写过程单调、乏味。小习作要求等同与大习作。

(3).习作点评机械化、条文化,缺乏赏识性的评价。

(4).学生小习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

2、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以前由于我们对习作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和思考,造成教师在习作训练中阶段性目标不明显,有着“信马由缰”的倾向,以至于一二年级就要求作文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来指导低中年级习作等现象,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各阶段的习作教学特点和训练重点,这些超阶段的习作练习无疑是拔苗助长,加重了学生的习作负担,造成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慌。学生的实际水平达不到这个高度,所以只能“抄袭”范文、套用范文,作文中也就出现了大量的假话、空话。为此,我们从2010年开始,进行小习作教材的编写,以片段练习为主,与阅读

教学整合,力求把小习作的难度降下来。

(1)、随文拓展练笔

随文拓展作文即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主题以及学生实际、风土人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训练:

1)深掘课文内容

①描写插图。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选我》我们是这样深掘课文内容的:

一、看一看:

二、想一想: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怎么看?结合对课文《我选我》的学习,想一想:如果班里改选班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为什么?你打算竞选什么干部?那时,你会怎么说?老师期待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竞选“演说”。认真想一想,先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或建议,再动笔写下来吧!

三、写一写:

训练目标:缩写训练

训练要求:

仔细阅读藏戏传奇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字数在100字左右。

训练目标:

拓展练笔。通过学生的想象,实现对文本内容留白处的有益补充及拓展。

训练要求:

乡村的冬天、夏日的傍晚你都会见到一些怎样的景象,要注意的是形式上对课文的仿照,以及内容上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拓宽。

(1)文中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

学生生活的,合理选择我们学生力所能及的东西进行训练。

2)巩固写作方法

学生习作基础差,依附课文的仿写、改写等能逐步引领学生走进作文之门,我们通过以下四种训练,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①仿写训练。例如:《荷花》一课有这样的语句:“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天做的好梦;蜻蜒飞过来,告诉我清晨飞行的快乐……”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仿照句式练习:(谁怎样)过来,告诉我(什么);“()过来,告诉我()……”我们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想像,同时可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迁移运用。再如:写特写镜头。读了《丰碑》中对军需处长的描写。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想像自己就是那位对着军需处长的将军,当他转身时,看到他身后的云中、山中的战士们会是怎样的神态,怎样的步履……学生的理解深度不同,描写就不同;语言积累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并在练习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②强化重点。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是这样设

人教版教材,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紧密结合,既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有利于使学生的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和谐发展。

鉴于此,我们将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后续练笔教学。由单一的言语交际训练向习作训练过渡,把课堂上精彩的瞬间定格在学生的习作中。

①写己所好:将课堂上自己喜欢口语交际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体裁更清楚明白地写下来。

②评己所闻:对课堂上老师的观点、同学的发言,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评论,理解不同,看法不同,写下来会更显明白深刻。

3、教师指导的研究

(1)、随文拓展习作指导研究

随文拓展习作训练旨在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为了让我们的教师更好地利用好随文拓展这一课程资源,我们深入教师的课堂,进行分析、调整和指导。我们的研究从以下方面着手:1)目标设计研究

语文课文是根据每一单元的训练目标而设置,阅读课不光要落实好本单元重点,解决好每一课的难点,还要在相应的课文中有机地

渗透拓展习作。所以,在备课时,我们的教案就应该体现这一教学目标,并落实到课堂中。我们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抽查,以掌握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落实情况。

2)过程设计研究

建立了习作训练目标后,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指导。看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把握了本次习作的主题,尽可能地抓住课堂的生成点,将习作练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课堂教学研究

要掌握教师对习作目标的达成程度,我们就必须进入教师的课堂,进行跟踪研究。我们的研究主要从这些方面加以剖析:

①教师是否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感触,交流所思、所做、所闻、所想。

②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写的情感,充分把握好了写的契机。

③教师是否尽可能地多铺设写的思路,丰富写的内容。

④学生是否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

(2)、口语交际后续练笔指导研究

1)教学设计研究

我们在原来的教案中,只是为口语交际的训练而设计教案。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增加了习作训练。所以,我们必须对原来的教案进行调整,把交际活动与习作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样,我们也要进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案,及时反馈指导和调控意见。

2)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采用了随文拓展习作指导课堂研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就教师是否兼顾了交际和习作这两个不同纬度的能力作深入分析研究。

3)习作评价研究

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改进教师的习作评价方法,指导教师的评价,我们通过检查学生的习作具体从习作的篇数、是否有眉批、总批、等级这几个方面来了解教师是怎么评议的。

4)校本教材评价研究

①课堂分析会

校本作文课程到底适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我们要在任课老师课堂实践并写出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会诊,看看适不适合学生,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有何困难,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的可行性提出意见或建议,课题组成员做好材料的积累和总结。

②教师座谈会

我们每学期召开一次以上的教师座谈会,征集教师们对教材的意见、建议,为教材的调整积累材料。

4、小习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口语交际的教学模式

着眼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我对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了“激起兴趣——创设情境——双向互动——评价激励——写话成文”的教学模式。

设计这个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读、写能力并行,变为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的整合;也可以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它可以为我们展现一个活跃的,开放而新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小习作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编写小习作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其教学方法:

①、注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进行“小习作”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学生练笔的过程由“理解——口述——练习——反馈”四步构成。

②、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阶段的训练各有侧重,但也注意了内容之间的连贯和年级之间的衔接。

③、“练笔”与单元作文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进行“练笔”时,一般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练习点,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铺垫。把本单元的作文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分解式片断训练,然后再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综合性训练。把两种训练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④、构建小习作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落实小习作训练旨在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以写悟读,读写结合。经过我们不断地研究,我们总结了小习作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预习检查,感知文本内容。

1)课前预读,做好铺垫。

2)创设话题,引入新课。

3)预习检查,扫清障碍。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步:读悟结合,总结写法。

1)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2)抓住关键,品读欣赏。

3)总结方法,注重积累。

第三步:读写训练,完成小习作。

三、取得的成果

两年的研究,我们利用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每个阶段目标,促进了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语文教师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1、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通过课程开发,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研究型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的教学工作辛苦而充实,大家一起探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得以历炼,科研素质不断提高。许多教师在习作研究氛围的影响下,自觉地参与其中,听习作研讨课,并进行评课、议课,撰写听后反思,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工作热情,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马晓玲、陆咏春老师在全乡小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获语文最佳课奖;孙美华老师在参加县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所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获一等奖;在全县教学标兵比赛中,马晓玲、孙美华、刘凤被评为宽甸县第一届语文教学标兵;黄祖军主任撰写的《小习作教学策略》一

文在丹东市普教研究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中被评为市级一等优秀论文。《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2011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科研成果,准予结题;研究开发的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积累与练笔》2011年在丹东市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三等奖,并在全县小学推广使用。2012年9月付绍仁主持的《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经辽宁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结题,获合格等级。2013年10月黄祖军撰写的《小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在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所编写的《在研究中成长》上发表。

2、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水平大面积提高。

首先,由于小习作易于驾驭,即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写得有模有样,使学生容易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其次,小习作拓宽了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获得的途径。学生除了从作文教学中获得写作知识,还可以从阅读教学中获得;不仅从教师那获得,还从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习作水平明显提高。在参加乡县级征文比赛中,多名同学获奖。由于学生读写能力迅速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大幅度上升。

(2)、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好的小习作可以给学生的思维打开无限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全面发展,从而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德育的内涵,小习作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教育,学会做人,学会生活。陶冶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某开发区七小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我校座落于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西端,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结合我校地理位置及特点: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略懂种植技术的教师、学生,精通葫芦烫画的教师,因此我校决定开发“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校本课程。这一课程的开发不但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提高了学生艺术创造力的热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校本课程设计 (一)总体目标 开发“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对葫芦的种植、管理,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葫芦的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对葫芦生长过程的观察,葫芦的艺术设计,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瑰宝。葫芦烫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开发烫画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华的烫画艺术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了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包括:(1)葫芦的种植、管理;(2)葫芦的艺术设计(包括:烫画设计,绘画设计,雕刻设计)。 2、资源来源:(1)网上下载图片;(2)选置于书籍上的图片;。 三、校本课程实施 (一)内容层次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本位)开发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它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性。 作为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的我校,近几年来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2002年秋开始,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大量有价值的校本课程,取得了大量的丰硕成果。 一、开发校课程资源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

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各基础学科新的课程标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都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 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课的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用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利用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表达了方式的多样性,能从多角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科学(3—6种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即: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

校本课程写法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 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 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③、 3、学生层面目标: 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 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课题: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目标:1.通过合理设计购房方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生活。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材料》,即学生上课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例题、练习或实践作业等,使用者 为学生;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 的主要教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使用者为教师。 第一部分 学习材料: 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家庭已着手或正准备购买住房,以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在购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楼盘质量、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交通状况、装修水平等,其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购房总价、现有购房资金以及差价(结余)如何解决几方面。 例温馨家园为配置电梯的多层住宅,均价每平方米6800 楼层系数如右表。四楼D座面积98平方米,购房价共多 少万元?七楼A座面积125平方米,购房价多少万元? 6800元=0.68万元

0.68×98×1.1=73.304(万元) 答:四楼D座购房价共万元。 答:七楼A座购房价共万元。实践活动: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小明家(三口人)因旧房拆迁,获拆迁补偿款Array 32万元,家中原有存款10万元。计划在以下几个楼 盘中选购一套住房。请帮助小明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表3 备注:1.楼层系数见表1。 2.购房款一次付清可优惠5%。 3.贷款方式: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 购房方案 购房总价(地型楼): 现有款项: 相差(或结余)款项: 解决办法: 设计理由: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析报告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 析报告 一、主题与背景 (一)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背景:1.开展创客教育的需要。所谓创客教育首先是“创客式教育”就是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发现自己,发表自己。即认识到个人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发散新思维,会发明新产品,生发新创意等等。 2.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今天的我们才会过上了今天的生活。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二、教材分析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是教师根

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编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较高涨。我们的教材主要分四个篇章--引导篇、思维训练片、制作篇、学习篇。共有11个课时,其中制作与科技活动占3个课时。把课堂教学训练和实验、小制作、参观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之间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2.教材编写条件受限。我校是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开设创客空间,也不能举行规模较大的科技活动节,所以我们的教材就紧紧围绕课堂,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也是参观活动和小制作等活动,教材不精美。另外是教师的水平有限,只是编写的教材整体水平一般,并不能突出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接触的科技活动不多,没有基础。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科学课教学,或者开展的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动手能力也不很好。 所以到七年级,我们主要是从引导开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课程名称:剪纸 教师:于红艳 授课年级:三年级 学校: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 校本课程剪纸案例 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于红艳 一、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用诗、画装点校园,校园就呈现给你诗天画境;用剪刀

裁剪生活,生活就呈现给你五彩缤纷。剪纸项目校——龙王庙希望小学的师生就是用一把剪刀,剪出了理想,剪出了希望,剪出了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看一看他们崇尚艺术、追求美的闪光足迹,会给你诸多启示。 2003 年,龙王庙希望小学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把剪纸艺术开发成校本课程,并编印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把剪纸课排入课表,并付诸实施。2007 年,经过教育局的考核评估,将该校确定为艺术项目校。 为了培训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该校把祖山镇省剪纸协会会员郝玉兰聘为兼职艺术指导,定期对教师进行剪纸理论和剪纸基础教程培训,使教师的剪纸技能和业务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剪纸课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严密认真组织剪纸课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剪纸理论和剪纸技能的基本保证。为使剪纸课课堂教学增加实效性,老师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课堂展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剪纸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此外,他们还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深入社会,走进自然,挖掘生活素材,组织写生式剪纸。不仅提高了剪纸技艺,丰富了剪纸涵,更培养了创新精神。 剪纸源于中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在世界美学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其对启发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剪纸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民间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许多观赏者对此赞叹不已,认为这门艺术只属于中国,为不断普及和弘扬这一艺术瑰宝,就必须从娃娃抓起, 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小学生对剪纸有着极大的兴趣,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起开设剪纸课程的坚实基础。 此外,剪纸是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它以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充分寄托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向往。由此可见,剪纸课程是培养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必将为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龙王庙希望小学的“剪纸” 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纸的相关知识。

怎样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怎样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文章来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6072315.html, 1、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要反映出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整体规划思路,能够从学生自主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双重需要出发,体现地方性和个别性。 2、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真实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无不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及新课程思想的印记。案例的叙述要能够反映出教育背景,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前因后果,将具体的课程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中。 其二,具体的行为。通过案例的描述,使人明白校本课程实施的复杂性,熟悉改革中的人和事,知道实践者的思考、行为和态度,从而才能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因此,案例的描述要具体详细,要把改革的目标设计、涉及的人和事等行为叙述清楚,不能只作概括性的说明。 其三,完整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一定的指导思想,解决问题必然要经过科学决策、制定方案、实施控制、结果分析等步骤,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和评价。因此,案例是对具体课程事件的完整描述,要让人们了解这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来 龙去脉。 其四,隐含的思想。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理念的过程。尽管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等待 读者自己去解读,去品味,去分享。 3、“案例”一般由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或大事记)、课程设计与实施、经验与问题反思等部分构成。“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着重叙述学校的课程资源及课程开发的相关条件,主要是事实描述,切忌“荣誉”堆积;“课程开发工作流程”主要叙述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相关人物和事件,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也可以概括为几方面的主要做法;“课程设计与实施”是案例的主体部分,要写清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主要课程要素;“经验与问题反思”侧重谈收获与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角度来谈有关反馈意见。 4、案例以第三人称来描写,是一种具体故事性的叙述,不是经验总结,更不是学术论文。要忠实于事实,不要有太多的主观议论。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其意义在于从事实中透露课程开发意蕴,让读者体验到课程开发的技术,

(完整word版)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开设课程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开设课程的目标 第四章开设课程内容选择与确定第五章案例展示与评估 第六章设计理念选材 第七章作品评选与展览

第一章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 (试行) 阳信县商店镇第二中学(序)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 第二章 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它制约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出“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目标指向,把学生的“校内学习”同“校外生活”以及兴趣相统一,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共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学校的专有特色,着力构筑一个符合现代课程观,凸显校园文化特征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课程开设的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落实国家“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课程的目标的制定与开发时,为了有效发挥各种课程的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的开发来设计和实现课程具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总目标是: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一般思维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系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合作。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负责的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共10篇.doc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_共10篇 范文一: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小西湖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1) 课题:合理设计购房方案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目标:1.通过合理设计购房方案,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 社会、参与生活。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材料》,即学生上课使用的 教材,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例题、练习或实践作业等,使用者为学生;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使用者为教师。 第一部分 学习材料: 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家庭已经或正准备购买住房,以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在购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楼盘质量、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交通状况、装修水平等,其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购房总价、现有购房资金以及差价(结余)如何解决几方面。

例温馨家园为配置电梯的多层住宅,均价每平方米6800 楼层系数如右表。四楼D座面积98平方米,购房价共多少万元?七楼A座面积125平方米,购房价多少万元? 6800元=0.68万元 0.68×98×1.1=73.304(万元)答:四楼D座购房价共万元。答:七楼A座购房价共万元。 实践活动: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小明家(三口人)因旧房拆迁,获拆迁补偿款32万元,家中原有存款10万元。计划在以下几个楼盘中选购一套住房。请帮助小明合理设计购房方案。 表2 备注:1.楼层系数见表1。 2.购房款一次付清可优惠5%。3.贷款方式: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 购房方案 购房总价(地型楼): 现有款项: 相差(或结余)款项: 解决办法: 设计理由: 课后拓展: 亲爱的同学,假设近期你家也准备购房,请你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参谋,共同设计一套最合理的购房方案,好吗? 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信息技术下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三类课程形成了价值互补,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足见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而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校已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全校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该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为了能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我校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二、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Flash MX 教学目标: 1、总体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了解Flash的基本操作、舞台对象的创建、对象的编辑与调整、创建简单的动画、图层的操作与动画应用、调整声音文件、Actions编程环境、Flash的动作函数、动画的交互控制、对象的定义技术,以及Flash动画的优化及发布等。 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概念,了解Flash动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掌握Flash动画的的基本工作原理。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1)《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2)本课程又作为《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案例一 2、具体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案例

一、设计背景 国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 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 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 重。国家相关教育改革文件中反复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 时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 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 重大举措。 实施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 效途径;实施学校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利 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学校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 神。 学校背景:三大优势:1.学生素质:最大优势是学生的素养良好,有较好的 家庭教育背景, 家长对孩子的有较高的期望值, 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等。 2.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优良,有较高的人文素养。3.学校办学条件:新校的建立 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我们有条件,也必须实施改革。 二个主要矛盾是孩子日益增长的能力培养需求与有限课程服务平台之间的 矛盾。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与有限课程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需 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开发出能够满足孩子需求的学校课程。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学校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 神,编制我校学校课程设计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 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 26 中特 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 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 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一)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理念:厚积薄发、高端定位、科学发展、跨越提高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乡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尤其是相对于教材规定的八篇大作文之外的小习作,还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小习作课深感困惑,他们对当前学生小习作的定位把握不准,要求偏高,脱离学生的实际。不知道小习作到底写些什么,依据什么确定小习作内容。导致小习作教学没有目的,学生练得层次也不一样,也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作用,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提高的缓慢。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还是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为了满足基层老师教学的要求,提高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儿童增加体验、尝试创新、自主参与习作过程,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一根本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这一研究课题。通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努力探索小学语文小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规范习作练笔的内容极其管理模式,通过校本作文适度开发,使其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逐步构建一套与教材紧密结合,适合农村小学拓展性小练笔训练的体系,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使练笔真正为习作服务,让学生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多种激励中满足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开放过程,全身心地投入体验轻

松愉悦的完成习作,真正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二、《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一)研究阶段: 小学语文小习作校本课程开发用时两年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小习作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为课程开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 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成员: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寻找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课程开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课程开发方案,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修订完善开发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1月) 实施阶段主要是抓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11年2月——2012年2月) (1)校本教材的开发 ①初步确定一至六年级随文拓展作文主题。

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及分析(完整资料).doc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例 xx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绿色教育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2、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即: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层次; 三、四年级为中年级层次; 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 《绿色教育课程》共分三大块: 第一块为〈绿色人文篇〉(适用于低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常识、绿色人物、绿色事件、绿色机构和绿色行动等。 第二块为〈绿色自然篇〉(适用于中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动物、绿色植物、绿色环境和绿色行动等。 第三块为〈绿色综合篇〉(适用于高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人类衣食住行、工业、农业、交通和绿色行动等。 五、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案例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思想是,校本课程校与学校的其他课程是有机的 一个整体,是有机的整合,而不是孤立的上一节课,搞一种活动,校本课程的 开发必须有整体发展的观念,即:开发的可持续性。必须有整体的学校课程的 框架,即:综合和开放的特点。 这一主导思想的确立对我校来说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由糊涂到清 楚的过程。是我们在学习有关文件,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确立的开发观。 我们将校本课程生成的过程视为素质教育在我校深化的过程,视为具体体 现“三个面向”的过程;视为体现这次课改基本理念的过程, 我们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对 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分析对校本课程需要进行了评估。从而确立一个中心:创 新精神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 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 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明确一个原则:体验。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体现一个特点: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 阔的天地,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 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的设置 我们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分为课程拓展部分和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一)课程拓展部分 1、双语游戏课 课程类型:课程改编类型 立足学生生活,从日常实际出发,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游戏、歌曲演唱、 情景会话等形式,教会学生礼貌待人,文明交际。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兴趣,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正确评价同学的优缺点,有自己的看法,并能用准 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进行分组学习。在游戏中培 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和创造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 2、探索与创造 课程类型:课程改编类型 以我校传统教材《学创造》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改编,以科学家或 科学探索故事为主线,从观察、联想、想象、发散、集中、转化、组合、定势

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我校的课程创新始于1992年9月。试图形成以必修课进行分层教学、选修、活动课增加内容为标志的“三大板块”课程,改变学校以往单一学科教学——必修课的状态,尝试开设了5门校本课程、18门选修或活动课程。学校力求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突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评估学生、教师、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估已有课程的合理性等,尝试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实施与评价课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孩子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的水平。 (二)、需要评估: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初中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xx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1、学校层面目标: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2、教师层面目标: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③、3、学生层面目标: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开发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课程结构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开发背景 我校创建迄今已有二十多年,多年风雨洗礼,铸就了市中区第二实验小学优质教学、全面发展的品牌和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学校现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山东省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等省市级以上各种荣誉20多个,学校现有学生近2300人,教职工11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80人。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

求为前提,本着先成人,再成材的目的,将培养学生优秀品德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新学期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例

新学期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例新学期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会和学校的资源开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下面是有新学期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欢迎参阅。 新学期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1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的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依据,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发和实施符合学校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为学校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模式和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开发背景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为人生打基础,与学生共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在学科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对此非常重视,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

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我们学校位于双流县云崖兔之乡——三星镇,近年来经济文化各方面事业发展都很快。但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没有多少了解,更谈不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使我校的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配合三星镇乡村文明建设,感受新农村建设成果。我校于2008年8月开发了校本课程《走进云崖兔之乡——三星镇》。 三、课程开发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讲文明,树新风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一同成长。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走进云崖兔之乡——三星镇》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本课程以三星镇的地域特色为依托,开发、利用当地实际教育资源,挖掘和整合当地体现家乡风貌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以身为三星人而自豪。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确立一个中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立一个基础:以生活为基础 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挖掘学生生活的地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