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立足语文课堂筑牢孩子成长发展的根基

立足语文课堂筑牢孩子成长发展的根基

立足语文课堂筑牢孩子成长发展的根基
立足语文课堂筑牢孩子成长发展的根基

立足语文课堂筑牢孩子成长发展的根基

太和县第九小学汪冬梅

2017.2.27

立足语文课堂筑牢孩子成长发展的根基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更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孩子的终生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些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可忽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主旋律,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素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同步得到提升,这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一个基础。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将注意力放在知识教学上,要让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并且要在启蒙教育时期加强对于素质教育的良好渗透。这不仅可以给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会让学生更加健全地发展,这才是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实践的内在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素质教育的涵盖范畴非常广泛,教师应当结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且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及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要点选取。首先,教师可以从写字教学着手,培养学生养成良

好的写字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构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积累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会学习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要能够正确的书写这些汉字与词汇。写字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构成,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且能够写出一手好字,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都会很有帮助。学生在刚刚跨入小学时对于写字还有一个适应时期,无论是书写的方法,写字的技巧等都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教师可以首先从写字习惯开始培养,让学生对于拿笔、写字的笔画、写字的姿势等都养成好的习惯,这会让写字教学非常好的得到落实。教师在培养学生写字习惯时可以引入一些好的教学工具,比如,可以让学生多临摹字帖来规范自己的写字习惯。教师首先从字帖中精选出适合学生的楷书字帖一页,印发给学生。每节课进行五分钟的临摹练习,教师逐个巡视指导,纠正不良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尽快掌握写字的技巧,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完后,学生互评,教师课后选出佳作给学生张贴展览。适当的时候可以举行书法比赛、作业评比。这样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提高学生写字的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写出来的字越来越漂亮。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素质教育应当首先从写字习惯的培养着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课程学习乃至成长过程都会非常受益。

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小学时期是让学生各种好的习惯慢慢养成的过程,这也是让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时期。教师可以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

知识积累以及理解能力后逐渐展开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遇到问题后首先自己想解决的方案,并且透过各种努力来自己解答问题。自学能力的具备非常重要,这不仅是素质教学的直观体现,这也会让学生今后遇到问题后懂得以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与分析,可以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教师首先可以从最简单的技能着手,比如,可以从培养学生查字典开始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对于学生的一种潜在引导,旨在告诉学生遇到问题后不要马上向他人求助,而是应当先自己找寻解答的方案,自己想办法化解问题。这种意识一旦在学生头脑中深入后学生今后在课堂学习上会更加积极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可以加强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一部分的教学时间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这方面技能。比如,我们在预习课文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熟练朗读完课文之后,再单独拿出几分钟把遇到的不会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一遍字典。当然,需要限定时间,这也是讲究效率的一个体现。在开始的半学期甚至一学期,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的。等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并形成了如何进行预习的习惯,再放在课下进行。这样符合学生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自学能力的具备可以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著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得到培养,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实践功效的体现。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进一步加深,教师可以慢慢展开对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可以鼓励学生独立阅读一些文章,并且尝试自

己归纳与概括段落以及文章大意。这其实就是阅读能力训练的一种体现,让学生首先熟悉自主阅读的方式与过程,这会让学生阅读经验及技能慢慢实现积累。随着学生接触的文本的不断增多,自主阅读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学生对于阅读的体验会逐渐加深,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个时候不仅充分实现了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课内文本时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轻松。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最新的《优秀作文》,在课前当堂阅读。由于是同龄人写的文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时采取默读的方式,并提示学生改掉用手指读,晃脑袋,嘴出声等不良默读的习惯,逐渐加快阅读的速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句课后记录在笔记本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课后查工具书解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兴趣。素质教育应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更为充分的渗透,这样才能够发挥启蒙教育的内在功效,并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当课改的东风吹进杜马校园的时候,已经教过两届毕业生的我,暗笑无非是换汤不换药。依旧是埋头于教材之中,苦干于课堂之上,每节课后对照教参,庆幸完成了教学任务。期末手捧考试成绩,数数能全部及格,脸上便情不自禁透出些欣慰。直到自己要参加课改实验,依然对课改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简单认为不过是变变教材而已。 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我总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地切入点,寻找着进入文本的最快捷,甚至是最“科学”的方法,而把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冷落一旁。于是课堂上就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的共同话题,从而使交流几乎陷于停滞。本应是水乳交融的和谐,却成了油水难融的尴尬。于是课堂也就不能自由呼吸,生命活力也就不再,那种麻木呆滞,无奈忍从的沉寂课堂便一次次重演。直到06年的中考,97班沉重的一跤摔得我不得不反思,反思一年来辛苦的付出为什么会得来如此吝啬的回报?反思我的课堂上举手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见面就喜欢溜边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在我徘徊琢磨苦恼时,学校讲座、组内研讨,大量课改书籍……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惘的低谷。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吗?不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吗?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本文共有1374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本学期,多次组织开展人员思想及安全形势分析会,使党支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确保人员思想稳定。于此工作基础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党支部应该在进行专题思想教育的同时,一些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认可,更好的树立信念,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共同筑牢信仰之基。 落实民主集中制,促进上下两级共同发展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施行以来,各机构运转正常,队内自治状况良好,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临近学期末,让学生们对干部们进行了民主测评,切实落实了民主集中制。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即发现有些学生骨干不敢管、不敢为的问题。下个学期将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改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是各级党组织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党支部经常召开支部会议,会议上,各成员之间互提意见,互相监督,形成了良好的党内风气。同时,我多次组织党支部各成员学习上级文件和最新的政治理论,切实将上级对我们的政治要求落在了实处,也为更加严实的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保障。

以团结彰显格局,用团结实现共进 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上强军兴军新征程之际,团结带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不容懈怠的任务。积极组织团队建设,团结党支部成员一起为集体的和谐共同奋斗。经常和成员们谈心,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营造一个齐心、团结的党内氛围。在团队建设上,认清自己的身份,既作为带头人,又以兄长的身份引导大家。但是,由于相处时间尚短,交流机会不是很多,还没能深入了解大家,所以在日后更应当关注大家工作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做到党内团结、上下齐心。 了解重大问题,全面研讨可行措施 组织班子成员对相关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使成员充分认识到面对的挑战,不仅对这些重大问题有了解,更要有心理戒备。同时,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知道应该怎么做。如安全问题方面,在充分了解当前安全形势情况下,组织讨论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共同出谋献策、解决问题。不足的一点是,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不够及时,在等到有案例发生后才能真正开始重视。 严格律己修身,坚持养成优良作风 新时代党在不断发展,每一位党员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时不仅要做到也要做好。平时注重自己的作风养成与保持,随时检查自身军容风纪,严格遵守保密规定。认真学习,自觉维护看齐,学党规党纪、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保证自己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以

小学语文老师成长故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小学语文老师成长故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时间流逝飞快,不知不觉我已从事教育教学有十多年。回想以前自己的教学,觉得现在我的教学逐渐开始进行反思问题,研究问题,当然在反思中我也慢慢成长起来。虽然离成熟的教学教研相差甚远,但是我还是写一写自己的教学教研的成长之路。; 教研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 以前总认为语文教学课前认真备课,上课照本宣科,让学生抄写、熟读、会背重点词句,教学任务就完成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讲台上的我犹如一位演讲家,滔滔不绝,学生的一张张小脸在沉默,一双双眼睛暗淡无神,感觉到我的语文教学出问题了。 自20**年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后,我带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走入课改,当时在我们的头脑中就是课堂要“活”,我们上的语文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上我们让学生把课文用绘画、小诗、歌曲、舞蹈……等新颖形式展示课堂的创新,这样我们的公开课、优秀课已在头脑中形成定式一定要让音乐、美术等多学科融入语文课堂.; 一次,我参加了小学语文听课,专家的讲解中我感受到一堂课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中是否从小处着眼,加强品词析句地指导,加强书写指导;是否引导学生感受语文课的语言味;是否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思想,尊重学生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我反思自己的课堂只观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新奇,而忽略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在后来的教学中每堂课下我都帮自己找找这堂课中我用了多少时间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长期的反思让我的教学积累了一点经验。

在一次学校教研活动授课中,我所授《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花很多时间用来让谈个性体验、展示自己的感悟成果,更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课堂让学生多读文本,说说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理解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会运用作者优美的语言和总分的表达方法。课堂上我发现一张张快乐的小脸,一双双思考的眼神,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我的教学方式受到当时中心教研组教师的一致好评。从此我知道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知识的传授,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教研提升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参加工作,我满腔热忱走入课堂,但是走入教室发现一切并非我想的那么容易,课堂中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课、不会思考……等问题,教学出现高付出低效率。有了问题怎么解决? 开始生怕学校老师领导笑话,“正规军”连个学生也弄不到手上,我每次上课看邻班的老师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经过模仿学习我发现孩子渐渐知道学习了,模仿学习给我很大的信心。后来,我开始反思自已的课堂,发现学生不会听课的问题,我就开始查找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听课习惯和听课能力的书藉。当发现学生不会学习时,我就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加以效仿……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在发生着改变,这让我尝到书藉带来的进步。; 我带着自认为还算不错的教学方法参加优质课竞赛,失败的结果重重的打击我年青的盛气,静下来反思,仅靠一个人的自学、自悟是不行的。在以后参加教学活动竞赛时,在准备课时,我先经过自已读教材、教参试备课,邀请年级组几名教师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中心教研组长带领大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到教学设计

我与课改共成长-范文

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教师”这一职业在自己的记忆中,简单地说就只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这种传统模式。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关于课改的许多知识,了解了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应怎么上,如何上得更好,这些都使我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在教学中又积累了许多经验。 以下就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及一些思考: 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 习过程的主导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 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 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工作减少了,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 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的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 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新课标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 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 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 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 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进行,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感 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等,而不应该再强调以前 的老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要特别 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老师“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 追求知识深度,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由于如今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了,而信息技术课程大都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学习的同

走进高效课堂,我与学生共成长

走进高效课堂,我与学生共成长 刚步入教育行业,就听说吉安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教学,多么陌生的词。对于一个刚走上讲台的我,要怎么把一堂课上完,都是相当的吃力,更何况要上好一堂课,这堂课还要达到高质量、高效益,这无疑是难上加难。这时前辈们说:“你们最容易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很好的运用这种方式。”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受传统教学影响,可塑性很大,的确如此。在领导的厚爱下,带着忐忑,带着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奇,开始和学生们一起启程,共同成长。 带着对高效课堂的浅薄了解和平时自己实践中的学习,开始慢慢地将这种教学方式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起初就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 首先就是小组的分配问题,有些学生偏科比较严重,很难合理而匀称地搭配组成员,达到这四个人语、数都可以互助。而且在乡镇由于一个班比较庞大,分的组会较多。其次,课堂上的问题,由于小组较多,一堂课下来难以照顾到每一个组的成员,还有很多学生在这堂课中没有很好的展现自我。接着就是学生受传统教育影响较深,这次课改都是从四年级开始实行,学生们从1—3年级一直都是接受着老的教学方式,突然转变成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很难转变自己的角色。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要打开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大门难度较大。而且在学习中学生都习惯自己独立学习,缺少和同学合作学习,也缺乏互助学习的精神,

不善于帮助身边的后进生。然后就是学生的接触面较窄,生活在乡村,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因此,课堂上就很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回答问题时表达就不多。纵使有些学生满肚子墨水,可他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所以表达能力上的提高还需很长时间。最后一环节,评价机制难以健全,高效课堂中要求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每一环节的表现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这既需要精神上的评价,也需要物质上的评价,精神为主,物质为辅。在具体实践中精神鼓励是很容易做到的,关键是物质评价。我在实际中采用“百分制”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给学生打分,满一百分奖励一本练习本,可这么多的奖品该谁来买单? 理论终将是理论,运用起来棘手多了,在运用过程中问题重重,一堂课下来并没有自己设想的那样完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通过外出学习和向书本学习,我逐渐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班上我很注重组长的培养,开始我每天都会检查组长的作业,组长每天都要向我汇报成员今天的情况。其实向我汇报也是锻炼组长的一种方式,他们没说好我会让他们重说,直到我满意。课堂上我经常叫组长回答问题,教他们怎么表达,怎么预习,每天都会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这组的情况,教他们怎么组织好成员的学习。 “要想成员听你的话,那首先得自己样样做好”,这是我经

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思想根基 赵慧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赵慧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 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 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自信。”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筑牢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直接决定了我们党的性质,是 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的理 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的重要体现。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体现在思想素养上,就是要真 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执着、笃信。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 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理论上清醒,政治 上才能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体现在行为方式上,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与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高尚政治品格的客观标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定力。在我们的队伍中,有的党员干部没有看清敌对势力 暗藏的玄机,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有的党员干部在涉及党的领导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政治问题面前态度暧昧、立场模糊、丧失原则……这些都是缺乏政治定力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被错误言论 所左右,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党的事业坚贞不渝。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必然体现为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追求。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逐渐富起来、强起来。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情况下,如果摒弃了我们原有的精神 追求,就会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甚至走向犯罪深渊。坚定理想信念,执着于共产主义的精神追求,才能超越单纯的物质享受,守护好我们的精神 家园,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觉、真诚地为共产主义事 业服务、献身的稳定心理和强烈情感倾向,是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 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补足精神之“钙”,骨头就硬,就能练就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始终 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昂扬锐气,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的侵蚀。相反,如 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进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甚至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在困 难和挫折面前摇摆不定,败下阵来。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筑牢思想根基。 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 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主题班会一等奖《我与集体共成长》教案

《我与班级共成长》主题班会 设计者:李振倩 活动主题:我与班级共成长 活动目标:回顾高一这8个月来的学习生活,我们与集体在不断的成长,我们取得了许多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这堂班会课,使大家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现班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个人与集体如何能更好地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建设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将班集体建设得更美好。 活动过程: 一、引入 T: 同学们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的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234天10小时25分,3年的高中生活已经快走过了1/3。8个月前,我们带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怀揣着对高中生活的无限憧憬,在这美丽的校园里,相聚一堂。分班以来,我们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亲相爱,我们有过欢声笑语,团结奋斗,我们也有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们不断迎接新的学习、生活与挑战,我们与集体在不断的成长,我们取得了许多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天我希望借助这堂班会课,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和大家一同讨论如何使我们与集体更好地成长。 二、回顾过去 1.与集体之相识 还记得当我们刚分班进入这个班级的时候,每位同学都有一小段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一些带着点懵懂,又有些极富张扬的个性。我从中挑选了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猜猜他们是谁?你还记得吗? PPT展示(学生集体回答): (1)我不敢说我学的有多好,但是我一定会尽全力去学!————罗荣喜 (2)大家好,我叫XXX,我来自风扇,有没有凤山的一起回家?我柔韧性好,可以踢到门。我喜欢看风景,喜欢武术之类的。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覃智林 (3)同学们大家好!我来自15-8班,我现在来到这里,希望和你们愉快度过三年。熟悉我的可以叫我“凹凸曼”然后喜欢玩游戏,然后我要励志长高、减肥!————卢祖威 (4)大家好,我叫帅满,性格很阳光、活泼吗、喜欢唱歌。魅力无限。好吧,我的名字是XXX. 2.与集体之欢喜感动 看不出当时看似不经意的大家,却已经把同学们的初次印象记在心头!刚才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有很多让我们捧腹大笑,让我们重新回想起那时还是很稚嫩的自己。在这段时光里,大家一定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我这里也记录了一些我们班级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欢喜感动。在此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PPT展示照片,欢乐:韦国梁大笑样子、韦乔杰扎头发、韦莹玉转呼啦圈,展示篮球赛时男生打球女生加油的图片、受伤时大家互相帮助的图片、同学在教室奋斗看书的图片、班主任辅导学生的照片、跑操时集体喊口号的照片、小组讨论时的照片) 在这段时光里,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那在你的脑海里,又有哪些我们的成长记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3分钟后请你分享一件与我们一起经历的欢喜或感动。 (5分钟的分享时间)分享1 分享2 分享3 分享4…(王肖演讲时忘词,我班同学在台下鼓励) 分享5…(何济帆分享和我吵架的事,同时我点评他对我说过的感动的话) 3. 与集体之团结 T: 请坐,谢谢几位同学给我们分享的一些感动的小故事小回忆.大家的分享让我体会到我们竟一起经历的这么多的欢喜与感动。也正是这样才让我感到经历过风雨的感情,才经得起考验,才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集体离不开个人,集体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人的付出与努力,只有这样集体才能够走得更远。同时,集体又会促进个人的成长。比如篮球赛在我们班集体拉拉队的加油下,让打球的5个同学更有动力,从而赢取胜利!我们大家都知道,在高一下学期由于文理科分班,我们又重新组建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但我们是否足够团结呢??下面我想通过一个游戏检验!有请我们班训练有素的8大金刚就位,再有请一位女生,谁敢来??。 (玩游戏8人搭手铺,1个人背对着向后倒。此游戏体现信任与团结) 问:给这两位同学接着你你OK吗?两组OK吗?三组呢?还不得,还不得那就4组,你敢吗? 答:好吧!

筑牢思想根基 聚焦突出问题 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刘云山:筑牢思想根基聚焦突出问题确保学习教育 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2016-07-25 | 作者:杨维汉 | 来源:人民日报 | 【大中小】【打印】【关闭】 部分省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24日在兰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筑牢思想根基、聚焦突出问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座谈会上,甘肃、山东、河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党委负责同志交流了工作情况,大家认为前一段学习教育坚持学做结合、注重常态化教育、分层分类推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要重视存在的问题,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措施办法、加强工作指导,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纲领性文献,为深化学习教育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要把讲话精神学习摆上突出位置,深入学习、专题研讨,把握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鲜明主题,把握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遵循,把握好从严管党治党的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刘云山强调,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注重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用好“三会一课”等基本形式,鼓励基层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载体,让每一名党员都认真学起来、扎实做起来。要强化问题导向,在增强党性观念、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上聚焦用力,以解决问题的成效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果。要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结合各自本职工作推进学习教育,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任务,抓党建促扶贫,加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对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立下军令状,群众不脱贫就不得离开原岗位,直到完成脱贫任务。要把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作为学习教育的实践课堂,激励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在兰州期间,刘云山还深入企业、社区、高校和窗口服务单位调研,看望慰问老党员,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意见建议。刘云山对甘肃经

我与学校共成长

我爱我家------我心中九中的明天 张秋婷 “一所学校,必须让每个生命都闪光,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光泽,而教育就是让这些原始的光泽闪亮、再闪亮!”。——题记 2013年九月,我有幸成为九中这个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生命教育”这个词,生命教育也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打开了崭新的一扇窗。 初识生命教育 为了启迪教师教育观念,我校以读书为切入口,在温馨惬意的活动氛围中交流阅读感悟,呈现阅读魅力,成就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还通过一系列教研行动,滋养教师的精、气、神,润泽着教师教育生命的宽度、高度与厚度……这种对教师的文化的引领其实就是对教师生命发展的引领。所以当我有幸阅读了肖川教授所著的<<生命教育引论>>一书时,我深深地感悟到这位生命教育专家的诠释,对我来讲,这是一次与生命教育的亲密接触,亦是一次生命思想文化的洗礼! 正如肖川教授所言:“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书中详细阐述了生命教育的概况。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这本书如一剂提神醒脑的药,指引我们在日常的生命教育过程中,要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影响生命,通过各种形式触摸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塑造优良的品格,全面均衡地发展自我,努力开创和经营自己的人生。我认为生命教育就是生命之间的对话,既然是生命间的对话,那么要提高一方的生命质量,另一方的生命质量必然要求是高的,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条件,要学生生命发展,自身也必须发展,所谓教学相长,生命教育的过程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回顾我们学校,正是秉承生命教育理念,将学生的教育提高至生命教育的高度,而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很多工作也是在为生命教育服务的。比如每天的“清晨励语”,放学前活动精典颂读<<常礼举要>>,比如敬老院的义工服务活动,去铁

我与校本共成长(胡金)

我与校本共成长 江夏区法泗小学胡金 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深感受到学校组织“以校本教学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专题的校本培训这个平台,给我们创造了在新课程教学中探讨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向更多优秀老师学习契机。为期八个多月来的校本培训,经历了老师们的专题培训,感受颇多。 一、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 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进而建构了教育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论坛”、“德育论坛”上,谭水林、丁晓群、陈成等等,许多优秀的老师们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诠释了教师教育岗位的真谛,是一份平凡人的朴实,也是一份不平凡的理想和追求。年轻老师,在工作的起点上,熏陶着这份思想,是弥足珍贵的。 二、教师必须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培养没有和生命意识有机联系起来,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就没有全面、深刻地体现出来。同样,教育的生命意蕴得不到陶冶和滋养,教育也就显得贫乏和粗糙。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性教学。课堂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虽然生活不等同与教学,但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成长无关;一堂好课更应该是学生探索现实和未来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激发课堂的的生命力,也就是从内驱力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本阶段的校本培训中,我们生化组的金国文开了一堂公开课,全组成员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分组对金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观察。“从教学模式的设

中国梦专题: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 --四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3年03月21日 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 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上世纪初,爱国学生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里幻想举办万国博览会。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何敢言梦?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奥运梦、世博梦终于梦想成真,我们听到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 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体现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实打实的民生红利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向着现代化建设目标稳步前行。 我们深知,前行的道路上还存在各种风险挑战。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成为全球发展“新引擎”,但环境压力、资源瓶颈也日益凸显;整个社会活力涌动,但也要处理好转型过程中种种难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中国梦依然在路上。 要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能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以发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到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从丰富群众

夯实安全环保基础,筑牢三基工作根基

夯实安全环保基础筑牢三基工作根基 企业如树,根深而树大。一棵树看的见得是枝繁叶茂,看不见的却是根基深厚。一个企业,做得壮大长久生机盎然,则必须根基稳固。诚如我们的企业,三基工作犹如树之根基。加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素质的“三基”工作,不仅是对大庆精神的传承,更是强化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新阶段“三基”工作宣传提纲中指出,大庆钻探系统抓好新时期“三基”工作有五大目标,即: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六定六化”更加深化、员工素质实现显著提升、安全环保基础更加坚实、三基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而“安全环保基础更加坚实”正是其中目标之一,也是基础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因为企业一切生产活动要以安全为前提。 一、钻井安全管理工作和“三基”工作的关系 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生产的方方面面。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而基础工作是新时期“三基”工作的三大内容之一,“三基”工作又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企业的生产离不开安全管理。钻井作业是野外作业,恶劣的野外环境、沉重的机械设备、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多工种协同作业,这些行业特点都使钻井施工极具风险性,因此,安全就成了钻井行业的“天字号”工程。影响钻井生产的安全因素主要有“人、机、环、管”等四大因素,即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的可靠性。抓“三基”工作就

是抓住了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抓住了钻井安全生产的着力点。 1、安全管理是抓好“三基”工作的主要矛盾。安全基础工作是钻井生产基础工作的重点,“三基”是企业生存发展之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三基”工作,就要夯实基础管理,强化基层建设,提高基本素质。加强“三基”工作要着力于钻井安全生产最基本、最前沿的组织形态,把提升管理、设备、环境水平以及人的素质作为着力点和支撑点,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从实质上是抓住制约钻井行业安全管理这一主要矛盾。 2、安全管理是抓好“三基”工作的关键环节。“三基”工作的重点是抓好基础管理,抓好基础管理就要从安全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入手,从根本抓起、从源头管理、从本质做起,牢牢抓住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牛鼻子”。 3、安全管理是抓好“三基”工作重中之重。抓基层建设就是要以基层党支部为目标,通过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和管理,达到强化基层党支部执行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作用。抓基础工作就是为保证基层建设有一个安全、优质的保障环境,通过为基层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增强安全保护措施、创造一个具有支持力、保障力和承载力的良好环境。抓好基本素质就是以员工个体为目标,通过加强知识技能培训、管理考核、有效激励等手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加强员工学习力、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目的。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综合组陈唯 踏上这三尺讲台,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感到自豪。 特别是从事新课程《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和《校本—人防》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完善教育观念中,在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的同时,特别在与十四个教学班的学习交互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新业务水平与知识水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在共同进步,我与学生共成长。 有言:“智高方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我想这就是“我与学生共成长”的座右铭。 要说师者的教学高智,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教学的“四个会”和教育中的“三种眼光”。 先谈教学的“四个会”。特指:一个会微笑、二个会倾听、三个会应变、四个会反思。 1、“一个微笑”的作用。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会让温暖学生那幼小的心,因为它能将老师的关爱、理解、宽容传递给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是学生产生好亲近的感觉。“一个微笑”在低年级阶段,会忽悠到孩子们喊你“妈妈”来。因为世界上妈妈的微笑最美,最让他们觉得亲切、自然。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一

个微笑”能产生亢奋的情绪,能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2、“一个倾听”的重要性。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老师,他没有话语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言语空间,他在时刻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 3、“一个应变”的机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它是动态生成的,很多课堂上发生的细节是我们无法预见的。面对课堂上的这些意外,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四两拨千斤”,用巧变引领学生在交流和对话中激迸出智慧的火花,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应变”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化解教师教学中的尴guai,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在教师的预设教学轨道之中停留,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育技能--会应变。 4、“一个反思”的效应。“埋头拉磨”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书匠式教学的“标杆”形象的写照。这种只顾“拉磨”,不管“抬头看路”的教学就像“驴拉磨”在“原地转”。最终导致教学水平的停滞不前和教学效率的低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反思”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能将“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总结和提高,使之不断成长

语文教师教学成长故事:在路上

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在路上 春去秋来,鸿雁过往,又是一年教师节悄不过至;暮然回首,参加工作已经十个年头了,但今年的教师节对于我个人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终于看到自己成长了,也取得了点滴的进步。十年弹指一挥间,还记得当年因为求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而选择了教育这个神圣的职业。从最初的零起步,在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知道,在这条路上,我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或许我永远也无法超越别人,但是我总会超越自己吧! 记得那是2001年7月,当我满怀激情的拿到毕业证等待分配时,却传来了大中专毕业生不分配的厄运,那一刻我茫然了,父母含辛茹苦供养我上学,没有工作我如何回报家人?我该何去何从,难道一毕业就要面临失业吗?就在这人生十字路口,我的命运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因为那年固原市大中专毕业一千多人,而原州区缺少在编教师,但只收100人,发出公告起一个月以后公开考试招聘。我怎么能放弃这样改变一个农村孩子命运的机会呢?我决定拼一拼,我买了考试要用的几本书,回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让我终身难忘的是:母亲为了不影响我学习,即使那时正是农忙季节,她细心的竟然给我屋子的窗户上贴了玻璃纸,目的就是让我静心复习,迎接命运的挑战。当然我也没有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最终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前100名。就这样我从一个非专业转入教育这份行职业。 论做支撑,到底该怎样上课呢?虽然小学的知识不难,可用什么样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呢?一开始,我想着数学自己上学时学得好,应该好教,可教了一个学期下来,我才真正知道,要想给学生讲清楚何谈容易啊?最后我只好尝试着又去带语文。可教小学语文,虽然教的课文不过几百字,但课堂秩序的组织,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程序的运行,都成了一个个拦路虎。真的,在最初的那几年,因墨守成规于课本,再加上教案不熟、教法模糊、经验缺乏,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常常被折腾得大汗淋漓。清晰的记得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节公开课,那时因为在农村,没有网络,也没有别人的指点,更没有一点点教学功底,而是凭感觉凭一腔热情上课,结果一节课的内容30分钟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又不会机动安排,最后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沧州市第十一中学于忠英 清晨,走进校园,聆听着每一声纯真甜美的问候,感受着书香与墨香的芬芳,我不禁醉心于当初的选择——教书育人。若说教育事业是一棵丰茂的大树,胸怀蓝天,根扎沃土,那么我就是这棵大树上最坚韧的叶子,更多几分风雨的历练,也多几分收获的甜美。一路走来,虽有辛苦劳累,更多欣慰与陶醉。 七年前,满怀青春激情,走上三尺讲台的同时,我也担起了班主任的担子,望着比自己个子还高的学生,我心里明白,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可。我深知“教育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期的熏陶。”所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把团结、诚信、自立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中。通过适时的引导,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咸志超,担任了班上的卫生委员,自从他担任卫生委员后,卫生流动红旗就一直在我们班;通过恰当的鼓励,学习认真,但心理素质较差的王鑫多次参加晚报社的活动,被评为了晚报社“银星小记者”;通过多次的谈心,王晨改变了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现在在部队中表现积极,已被提拔为班长了;而张露现在是年级第一的学生,正在朝着自己理想的本科院校努力…… 风雨走过再回首,我感到是学生们教会了我爱和真诚。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各有各的可爱之处,他们就像一块块待琢的璞玉,都同样渴盼着被精心的雕琢打磨,放出熠熠的光彩。看着教师节学生献上的卡片,看着学生们在空间中给我的留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爱。正是这份爱让我也得到了历练,变得更加成熟。 两年前,满载领导嘱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余,我还负责学校小记者分社的工作。还记得第一次给小记者开会时,内心的惶恐不安;还记得第一次给报社发稿时,内心的忐忑不已;还记得指导的学生作品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时的怦然心动……在这些“第一次”中,学生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成绩并不突出的张雅然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被晚报评为了“金星小记者”;性格内向的保文华主动参加小记者采访活动,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阳光乐观的闫瑾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总结两年来的工作,我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幸运,正是小记者分社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正是这种责任感促使我不断努力,积极进取。 作为政教处干事,我还参与一些德育活动的策划。在这些活动中,我同样得到锻炼,

征文演讲: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教师”这一职业在自己的记忆中,简单地说就只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这种传统模式。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关于课改的许多知识,了解了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应怎么上,如何上得更好,这些都使我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在教学中又积累了许多经验。以下就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及一些思考: ●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工作减少了,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组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的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新课标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 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进行,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等,而不应该再强调以前的老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老师“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由于如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了,而信息技术课程大都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监督,以免学生玩游戏、胡、聊天等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今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除了师生互动外,还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进行小组的讨论,发表个人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尽可能地让他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问题,综合地体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此外,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要常常随机应变,以防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这种可能;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中的热闹而不混乱,即学生可以学生处在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而不像闹市般的闹哄哄的。

为民情怀筑牢政治根基(人民观点)

为民情怀筑牢政治根基(人民观点) 从改进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到深化改革激发民生红利,再到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凸显“为民务实清廉”,各级干部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中国梦的人民底色日益鲜明 这样的声音交响,胜过激昂的乐章。“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大闭幕会上,习近平在就任国家主席的讲话中,数十次提到“人民”。会见中外记者时,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自陈政治情怀。人民大会堂的铿锵之声中,回荡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执政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0多个日日夜夜,中央领导深入河北阜平山区踏雪“访真贫”,来到“瘠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问民生,探访湖北恩施农村记下“烦心事”,穿上陕西老乡赠送的布鞋“走百姓路”……风雨兼程的足迹,展现出强烈的“为民情怀”,坚定不移的步履,迈向人民的期待。 人民,是我们党60多年来执政兴国的主旋律。当时间的钟摆标注出全面小康的崭新目标,面对市场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大潮涌动,如何读懂人民的期待,无疑是必须深思的首要课题。 有人形象地说,第一代农民工出来背的是“蛇皮袋”,要的只是“包吃包住,给足工钱”;新一代农民工现在拉的是拉杆箱,盼的是“体面就业,同城待遇”。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繁杂社会拼图中,期盼提高、梦想升级的何止2.6亿农民工?城市居民对蓝天的渴望、餐桌丰盛后对安全的期许、“富了口袋富脑袋”的需求……“发展起来以后”的各种期盼,在13亿的基数上排列组合,又岂止这一一列举的民生清单? 除了要解决民生的“更高”与“更多”,还要思考干群关系如何“更亲”与“更近”。一些地方,大楼高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网速快了,办理事情却难了。有顺口溜这样说:五六十年代同吃住,摸得到脚;七八十年代上广播,听得到声;九十年代坐小车,看得到烟;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到影。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种种不良风气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剪断了情感脐带,也滋生了政治冷漠,蚕食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流失了宝贵的执政资源。如何让“安泰”扎根大地,增强公信力、提高凝聚力,是今日共产党人必须破解的“生死考题”。 正视这样的现实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受关注的施政动向,集中在两个“改”——改进作风、深化改革。 八项规定、“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简朴之风劲吹,“只减不增”的政府“紧日子”到来。“比一条微博还短”的会见报道新风扑面,会见记者时的“约法三章”令人感慨。改作风,从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地方入手,从社会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入手,增进了群众的信任,也增强了人民的信心。各项举措无不传递这样的信念:“执政为民”的政治伦理,只有在拔除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之风等“软钉子”后,才能扎实践行。 如果说雷厉风行的“作风新政”,指向的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攻坚克难的改革举措,更蕴含着深深的为民情怀。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到“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显示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改革决心。司法改革为的是“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整合食品监管职能为的是捍卫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大病扩容进一步缩小城乡医疗差距……一系列改革,无不是以“民生”为关键词。从社会公平到生态环境,从生活质量到公民权利,关涉广泛的施政举措,其实也在拓展着民生的内涵与外延,一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已经呼之欲出。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纵观十八大以来的新开局,从改进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到深化改革激发民生红利,再到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凸显“为民务实清廉”,各级干部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中国梦的人民底色日益鲜明。我们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