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导学案

主备人课时:序号: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

3、通过对古代四大发明的学习,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初步认识。

学习重点:四大发明。

学习难点:宋元时期科技先进的原因及特征。

自主学习(标注*部分内容是A层同学完成内容,B层同学可以选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我国在时期发明,辽、宋、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2、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的匠人发明,用胶泥刻烧字模,在铁板上排版;此后,能工巧匠又发明了。

②发展: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元朝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③传播:13世纪传入,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①出现: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

②发展:宋代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

③应用: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期广泛应用。

④传播: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

⑤影响:指南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技术的发展。

2、火药:

*①发明及应用: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到,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②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又经传入欧洲。

*③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交通:宋元时期驿站发达,交通便利,古代著名

的,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海上交通:宋元时期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宋代形成多条航线,向东可达日本、朝鲜;向南向西可达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致波斯湾及海岸。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发达的中外交通的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4、意大利友人马可·波罗:时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激起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合作探究:

宋元时期科技先进的原因及特征?

达标测试:

1、南宋著名文人辛弃疾在给朋友信中说:“近用沈存中法,以胶

泥铜版移换摹印,偶成《玉堂杂记》。”信中所说“沈存中法”指

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

D、雕版印刷术

2、英国文学家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

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3、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

D、火

4、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指南针最早发明并应用于航海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5、“……有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窼,如燃放,焰绝,然后

子窼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步。”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6、在天津某小学仿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建造了一座巨型活字“日知墙”。这面墙由1300个活字块组成,这项技术如果申请专利,下列哪一个人物最先拥有专利权()。

A、毕昇

B、沈括

C、李春

D、李冰*7、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入欧洲?()。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8、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后来欧洲航海活动创造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0、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课堂小结: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2、指南针: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宋代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针。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3、火药的发明及应用: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4、发达的中外交通:

①陆上交通: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陆上的交通要道。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 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 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 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 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 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 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 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 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 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15 第二单元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P20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与评价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6、隋唐明清时期的著名帝王及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要点】 一。繁荣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统治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 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 [难点解析】 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5.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淡水资源、盐类资源、鱼类资源、矿产资源(石 油)、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2.人们修建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6.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

【部编版】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测试卷_含答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1.东汉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 ) A.休养生息 B.统一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原因之一是( )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4.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阅读下列材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口号请回答: (1)黄巾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2)“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3)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1.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2.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3.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 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 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材料二(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什么是“光武中兴”;知道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掌握黄巾起义的 2. 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黄巾起义的过程、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通过让学生阅读理解黄巾军的口号,使学生认识到黄巾起义是一 3.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仅有辉煌的一面,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朽、落后的一面。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生对西汉的历史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这是学习东汉的历史基础。我们可以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和设计。对于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历史要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比较抽象的“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新授课。 1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刘邦建立西汉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但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西汉政权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药可救,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东汉的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东汉后期又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提问1 学生回答:25 教师点拨: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史书上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提问2 学生回答: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中兴”。(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互动探究: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共同讨论完成上述问题,如有差别,可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达成共识,也可求同存异。 提示: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行之有效,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 学生回答: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根据《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该示意图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了解东汉衰败的表现。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东汉盛衰原因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表格、插图、文字等材料,归纳或描述材料内容等,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描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 (2)通过对“外戚、宦官专权”现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成长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难点:东汉盛衰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东汉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的过渡阶段。尽管东汉前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很快就走向衰落。本课主要包括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的内容。学好本课,为学习下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昔有光武大帝,今有航天英雄”, 已是当今湖北枣阳市的新广告词。 完成神舟六号飞天任务的航天英 雄聂海胜的家乡枣阳被誉为“龙飞白 水,松子神陂”宝地,汉光武帝刘秀在 枣阳白水村(今枣阳市吴店镇皇村)度 过了十三年,其间经历了从皇族宗亲官 家子弟沦落为布衣贫民的转变过程,并 最终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君王,演绎 了“光武中兴”的辉煌历史。 刘秀如何演绎了“光武中兴”的辉 煌历史? 自由讨论和回答。 激发兴趣,引 起求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授新课) 1.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 简要介绍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王 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刘秀借助农 民起义的力量打败王莽,最后建立东汉 情况。 (2)光武中兴培养学生从史 料中获取有效历史 信息的能力。

2018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纲要 第一单元:人在社区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 二、社区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一、乡村聚落:村落,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种植业)、牧村(畜牧业)、林场(林业)和渔村(渔业)。 (1)村落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平原上的村落(密集、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条带状分布)

(2)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平顶尖顶);墙壁厚度和窗子大小与气温(有时还会涉及风或风沙)有关;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如傣族竹楼等)。 二、城市聚落: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例如拥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王府井-商业区,方庄小区-住宅区。 (1)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2)主要差异: 地区乡村城市 自然景观人为改变小,自然景观人为改变大,人文景观 建筑物矮,稀疏高,密集 公共设施类型少,数量不多,不够便利类型多,数量多,便利 人口数量少,密度小,从事农林牧渔数量多,密度大,从事工商业,服务业三、区域间的联系: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具体某特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贸易)、文化(文艺演出)、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教)等各个方面。(结合例子去记)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一、等高线地形图: ①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一个区域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④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⑤特点: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相邻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距相等。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A 山峰山脊山谷鞍部悬崖⑥口诀:山顶(山峰):闭合曲线,外低高,▲符号。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 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堂导入: 1、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 出现了什么局面? 2、激情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 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农业的成就: 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 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 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 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 三、商业繁荣: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 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页动脑筋 2.P 72 页活动与探究 3.P 75 精讲点拨:1. 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两个方面讲解:一是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对于这 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于计算机、录像片、投影仪、 挂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与第7课内容相联 系。 2.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兴修水利、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三个方面。 3.提花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 4、解释五铢钱。并同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比较。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 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 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1.材料展示: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2.教师讲述: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材料展示: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范晔《后汉书·郡国一》

4.问题探究: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 提示: 从背景方面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了积极对策;从措施方面看,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 5.教师讲述:光武帝的这些措施总体上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6.问题探究:你从光武中兴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问题思考:什么是外戚?什么是宦官? 提示: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2.图表展示: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 一、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意义:东部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的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十分稠密,以西人口比较稀少。 4、多民族的大家庭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所谓历史,就是指记录下以前所发生的事。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有一个真相。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二学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案表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列表述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A.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B.开凿了大运河 C.统治者昏庸残暴D.繁荣而短暂 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应是 A.《史记》B.《宋书》C.《二十四史》D.《资治通鉴》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完成隋朝的统一B.方便隋炀帝巡游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边防4.在我国历史上,郭沫若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称赞的古代帝王是 — 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唐高宗5.下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筒车(模型),它的主要用途是A.灌溉田地B.耕种田地C.鼓风冶铁D.纺织丝绸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状况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7.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A.玄奘B.鉴真C.戒贤D.戒日王8.“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朝鲜B.日本C.印度D.越南

> 9.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称中国人为“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叫“China Town”,这是因为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时正式开始对外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D.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10.小明的爸爸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请判断这座彩陶马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11.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下图中,福娃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 A.甘肃省B.河南省C.陕西省D.四川省 12.“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隋朝的A.赵州桥B.玉带桥C.宝带桥D.泸定桥 - 13.被人们称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分别是 A.杜甫白居易B.李白王维C.李白杜甫D.王维白居易14.下列四幅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15.“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于A.战国B.北宋C.元朝D.南宋 16.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姓秦的杭州县令在瞻仰了岳飞墓后写了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