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版本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练习)

最新版本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练习)

最新版本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练习)
最新版本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练习)

《发现物体的特征》习题

一、填空题

1.我们周围常见的物体有()、()、()、()。

2.可以通过()方法观察和比较物体的特征。

3.为了发现物体的特征,可以从()、()、()、()方面比较。

二、选择题

你知道下列物体有哪些特征吗?选择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 圆形

B 方形

C 有味道D无味道 E 重 F 轻G 小H 大I 较小

()()()

三、判断题

1.我们没有办法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物体。()

2.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描述物体时要根据特征来描写。()

3.玻璃球的特点是:无味道、圆形、重、很小。()

四、拓展题

课上我们利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了一些物体的特征,请同学们再选择下面几样物体进行比较观察并填空。

1.观察物体时可以比较()、()、()、()等方面。

2.根据你观察的物体名称及它们各自具备的特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发现物体的特征》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铅笔、格尺、橡皮、文具盒

2. 比较

3. 形状、大小、味道、轻重

二、选择题

玻璃球ADEG 乒乓球ACFI 海绵BCFH

三、判断题

1.×

2.√

3.√

四、拓展题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最新整理)

2018 学年洒坪中心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 分钟的课堂学习 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程的含义是具有 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 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 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 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 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 7 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 6 个教学内容, 总计 13 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 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 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 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 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 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 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 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 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 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 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 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 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 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 20xx年春季

、教学进度表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2020科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时间:40分钟总分:100 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 ________ 一、填空题 1.我知道,找出水和牛奶的相同与不同,就是在(_______)。 2.将“能“”不能“”溶解"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妈妈把二勺白糖放在水杯里,又往杯里倒了一些热水,杯里的白糖立刻不见了,我喝了一小口,杯里的水甜甜的。妈妈告诉我,白糖________被水________。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5粒小石子放在水杯里,也往杯里倒了一些热水,可是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我发现小石子还在水底,没有变化。我对妈妈说,小石子________被水 ________。 3.蜗牛生活在(__________)的地方,往往在(_________)后出现。 4.水没有 _______,具有______性。 5.观察动物,不(________)、不(_________)动物,不损坏它们的“(_______)”。6.将“掂一掂”“称一称““天平”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明的爸爸送给小明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这两个球一个是铁做的,一个是塑料做的。小明要想知道哪个重,可以先________,如果估测不准,再用________来________,就知道两个球谁轻谁重了。 7.影响物体轻重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的特点是:水没有(_________),没有(_________),没有固定的(_________),(_________)流动。 9.说出你知道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10.校园里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11.鱼在水中靠()游动。 A.鱼头 B.鱼鳍 C.鱼尾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察方法。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活动埋下伏笔。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 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21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2

科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

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新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8学年洒坪中心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下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科学家这样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质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固体、液体、气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试着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给物体分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会加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将在反复探究中提高对物体属性的理解。这将为学生以后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等主要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轻重、颜色、形状、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不同的物体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 1.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 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 6.它们去哪里了 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 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 6.给动物分类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科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寒假,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二、教材解读 1.内容分析 ,“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2)“动物”单元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六河乡2018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科学试卷 (全卷总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3分,合计21分) 1、下列选项中,有固定形状的是()。 A.洗发液 B.空气 C.玉米 2、容易溶解在水中的是()。 A.沙子 B.小石子 C.红糖 3、下列()不是木块的特征。 A.透明 B.有颜色 C.有气味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蜗牛有()对触角。 A.2 B.4 C.1 5、我想知道自己准确的体重可以使用()。 A.简易天平 B.卷尺 C.体重秤 6、()是动物。 A.玩具熊 B.蚂蚁 C.机器狗 7、用鳃呼吸的动物是()。 A.狗 B.金鱼 C.蜗牛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3分,合计24分) 1、空气和水一样都可以流动,水有固定形状。() 2、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更容易找到蜗牛。() 3、空气很轻很轻,没有质量。() 4、在实验室观察水时,可以尝一尝。() 5、用搅拌的方法可以加快白糖的溶解。() 6、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色、无味、会流动等。() 7、一公斤的铁比一公斤的棉花重。() 8、在校园里观察动物时应做到,不伤害小动物。() 三、连线题。(将图片和对应的描述用直线连接起来,共9分) 四、你认识下列工具吗?请选择合适的工具填空(填字母)共6分 1、我想知道两个物体谁轻谁重,我可以选择() 2、蚂蚁好小啊,我想看清它,我可以选择() 3、我想知道金鱼的身体有多长,我可以选择()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说明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说明 罗昌福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 1.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 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

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y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

最完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橡 皮、文具盒、桌子、电视、空凋、黑板 1、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 2、主要的观察方法: 等等。 ①看:颜色、形状、大小、是否透明、是否流动 闻:气味 手:摸一摸粗糙程度、掂一掂轻重 ② 对比观察(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和观察) 3、比较物体轻重 步骤: (1)先预测 (2)掂一掂(用手掂量) (3)称一称(用简易天平 要求: (1)将所有物体两两组合 称量) (2)简易天平左端放称量的物体,右端放标准物 (3)标准物可选用较小、较轻的回形针。称量时,标准物要一个一个的放到天平里。 (4)实验结束后,数一数称量每个物体时所需要的回形针个数,然后根据回形针的数量就能 比较出几个物体的轻重了。 4、比较物体轻重时,用称量的方法会更科学、更准确。 (材料不同) 5、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两个碗,为什么轻重不一样?材料、形状都一样的橡皮,为什么轻重也不一样?(大小不同) 6、物体的形状不同,它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也会不同。 7、将下列物体分别平铺一层在盒子中,有哪些摆放的方法?哪种方法装的数量更多? (1)式。(2)小立方体和乒乓球每个面的形状都相同,所以它们在盒子中只有一种摆放方螺母和橡皮每个面的形状不相同,所以它们在盒子中有多种摆放方式,并且 螺母和橡皮立着放的数量会比横着放的数量更多。 8、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不同。 9、根据不同的特征给以下物体进行分类: 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给物体分类,分类的结果会有所 分类要求: (1)不遗漏(2)不重复 (3)对于某项特征明显突出的物体,分类时绝不可以出错! (比如:按“软硬”分类时,玻璃珠、木块、塑料块、螺母等物体是比较明显“较硬”的物体, 它们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大;泡沫块、塑料杯、纸片等是比较明显“较软”的物体,受个人因 素影响也不大,所以这7 个物体在分类时绝不能出错!而剩下的乒乓球、橡皮,由于个人感受差异较大,因此产生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两种物体可以自由分类,不做强制要求。) 注:分类时,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在确定分类标准时,尽量选择分类界限明晰的标准来 进行分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 发现物体的特征》、《2 谁轻谁重》、《3 认识物体的形状》、《4 给物体分类》、《5 观察一瓶水》、《6 它们去哪里了》、《7 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 我们知道的动物》、《2 校园里的动物》、《3 观察一种动物》、《4 给动物建个家》、《5 观察鱼》、《6 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

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它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生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