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 章 肝炎病毒

第 章 肝炎病毒

第 章 肝炎病毒
第 章 肝炎病毒

第 29章 肝炎病毒

一、选择题

【A型题】

1、 HA V的血清型别有:

A. 1 个

B.2 个

C.3 个

D..8 个

E.24个

2、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接触

D.蚊虫叮咬

E.性接触

3、 甲型肝炎病毒颗粒首先是使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A. 电镜直接观察

B.免疫电镜检查法

C.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包涵体

D.免疫荧光技术

E.PCR 技术

4、 Dane颗粒是指:

A. HA V颗粒

B.完整的 HBV颗粒

C.HBV球形颗粒

D.HBV管形颗粒

E.狂犬病病毒包涵体

5、 HBV的核酸类型为:

A.单正链 RNA

B.单负链 RNA

C.双链分结段 DNA

D.双链环状 DNA

E.双链 RNA

6、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消化道传播

B.血液、 血制品传播

C.呼吸道传播

D.蚊虫叮咬

E.直接接触

7、对 HBV最敏感的动物是:

A. 幼猪

B.黑猩猩

C.大白兔

D.豚鼠

E.鸭

8、HBsAg在血清中的主要形式是:

A. 球形颗粒

B.管形颗粒

C.Dane颗粒

D.免疫球蛋白

E.免疫复合物

9、Dane颗粒的直径为:

A. 27nm

B.34nm

C.42nm

D.0.120nm

E.80nm

10、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A. HBsAg

B.抗-HBs

C.HbcAg

D.HbeAg

E.抗-HBe

11、与原发性肝癌相关联的病毒是:

A. HA V

B.HBV

C.HIV

D.EBV

E.HSV-2

12、诊断甲型肝炎最实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是:

A. 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中标本中病毒颗粒

B.ELISA检测血中抗-HA V IgM

C.取粪便标本作病毒分离培养

D.PCR 检测血液中HA V RNA

E.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13、某患者血清检测HBsAg(+)、HBeAg(+),则说明该患者:

A. 无传染性

B.正向好的方面转化

C.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D.对 HBV具有免疫力

E.具有较大的传染性

14、下列哪种病毒为缺陷病毒?

A.HA V

B.HBV

C.HCV

D.HDV

E. HEV

15、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

A. 有感染性,有免疫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B. 无感染性,有免疫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C. 有感染性,有免疫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D. 无感染性,有免疫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E. 有感染性,无免疫原性,不产生任何保护性抗体

16、关于HA 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

B.经粪-口途径传播

C.只有一个血清型

D.感染易转变成慢性

E.病后免疫力牢固

17、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系统,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的是:

A. HBsAg

B.HBcAg

C.HBeAg

D.Pre S1 抗原

E.Pre S2 抗原

18、关于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是传染性高.

B.具免疫原性,能诱导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C.是体内有 HBV复制的指标

D.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E.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

19、HBV不同于一般 DNA病毒之处是:

A. HBV成球形

B.HBV外层脂质双层中镶嵌着蛋白质抗原

C.HBV含 DNA和 DNA多聚酶

D.HBV的 DNA复制时有逆转录过程

E.HBV尚不能细胞培养

20、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致病机制主要是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害

B. 感染途径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和垂直传播

C. 临床表现多数是无症状携带者

D. 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多见

E. 有些可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21、关于 HBsAg,下列叙述那项不正确?

A. 我国无症状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 10%左右

B. 少数无症状携带者肝病有病理改变

C. 是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

D. 阳性者不能作为献血员

E. 其相应抗体出现表示传染性强

22、关于 HBcAg 的叙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存在于 Dane 颗粒的内衣壳上

B.不易在血清中检测到

C.可表达在肝细胞表面,是免疫病理机制之一

D.相应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E.免疫原性强

23、关于 HBeAg 的叙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由 HBV DNA 的 Pre C 和 C基因编码

B.相应抗体对人有保护作用

C.是体内有 HBV 复制的指标

D.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E.在人体血清中,不能与抗-HBc 同时出现

24、与 HBV致病机制无关的是:

A.HBV 体内增殖抑制 CTL 的活性

B.HBV 的 Pre C基因易变异

C.Ⅰ型超敏反应

D. Ⅱ型超敏反应

E. Ⅲ型超敏反应

25、关于丁型肝炎的描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缺陷病毒

B.其基因组是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

C.传染途径与 HBV相同

D.其感染常导致乙肝患者症状加重与恶化

E.其免疫原性弱,通常机体不产生其相应抗体

26、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粪-口途径

B.血液传播

C.接触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垂直传播

27、关于肝炎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叙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

B.乙型肝炎病毒有致胎儿畸形危险

C.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D.丁型肝炎病毒为DNA 病毒,且必须在 HBV 或其他奢肝 DNA 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E.戊型肝炎在我国多见于新疆

28、制备乙型肝炎疫苗,下列那种来源不宜使用?

A.从 HBsAg 携带者血浆中摄取 HBsAg

B.抗-HBs制备的 HBIg

C.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型肝炎病毒 HBsAg

D. 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型肝炎病毒 PreS1 及 PreS2 抗原

E.制备减毒活疫苗

【X 型题】

1.甲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是:

A.为单链 RNA 病毒

B.易转成慢性感染

C.感染后机体形成牢固的免疫力

D.临床病理以成人为主

E.目前能用细胞体外培养

2.关于 HAV的特性,正确的是:

A.分类学上属于肠道毒 72 型

B.无包膜,耐酸,耐乙醚

C. 只有一个血清型

D.衣壳蛋白有免疫原性,可诱生中和抗

E.可用减毒活疫苗特异预防

3.经非胃肠道传播并可转为慢性感染的肝炎病毒是:

A. HAV

B.HBV

C.HCV

D.HDV

E.HEV

4.HBV 的免疫病理机制包括:

A.Ⅰ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病毒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直接损伤作用

5.HBsAg在机体血清中的存在形式有:

A.小球形颗粒 B.管形颗粒 C.Dane颗粒 D.DIP E.包涵体

6.判断 HBV感染者具有强传染性的指标是:

A.HBsAg阳性 B.HBeAg阳性 C.抗—HBe阳性 D.抗—HBc阳性

E.血清中有HBVDNA

7.存在于HBV病毒体表面的抗原成分是:

A.HBsAg B.PreSl 抗原 C.PreS2 抗原 D.HBeAg E.HBxAg

8.不形成慢性感染或病原携带状态的病毒是:

A.HA V B.HBV C.HCV D.HDV E.HEV

9.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部位 B.具免疫原性 C.不易在血液循环中检出

D.存在于肝细胞核内 E.产生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10.关于 HCV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尚不能被细胞培养,只能用电镜观察其颗粒 B.为单正链 RNA基因组

C.病毒只存在于肝细胞中,不存在于肝外 D.黑猩猩对 HCV敏感,引起慢性肝炎

E.分数个基因型,我国以Ⅱ型为主

11、关于 HDV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一种缺陷病毒,曾称δ因子 B.通过非胃肠途径和垂直传播

C.只有在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感染 D.基因组是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

E.HDV感染会加重 HBV感染的病情

12.关于HBcAg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由 C 基因和前 C 基因编码 B.其相应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C.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 D.可用作疫苗成分

E.可表达在肝细胞表面,导致 Tc细胞识别并清除 HBV感染的靶细胞

13.关于 HBeAg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为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指标 B.仅在 HBsAg阳性者血清中出现

C.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有保护作用 D.存在于 Dane颗粒的最外层

E.HBeAg出现与 DNA多聚酶的消长相平行

【填空题】

1.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目前能用疫苗免疫预防的肝炎病毒是________和________;可用人工被动免疫进行紧急 预防的肝炎病毒是________和________。可进行细胞培养的肝炎病毒是________。 3.HA V的传染源主要为________。感染后________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4.HBV 在感染者血清有三种颗粒形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 又称为 Dane颗粒。

5.HBV核酸为双链环状 DNA,其特殊之处在于________。其基因组分 4 个区,HBsAg由 ________区编码,HBeAg由________区编码,DNA多聚酶由________区编码。 6.HBV的 DNA多聚酶既具有________功能,又具有________功能。

7.HBV在体内复制的检测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对 HBV最敏感的动物是________,HBV疫苗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9.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染源是________,其感染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 HBV 除可经 血液传播外,也可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途径传播。

10.为避免传播病毒性肝炎,筛选献血员需检验的项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11.HDV感染只发生在有________感染患者,其感染类型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2.疾病慢性化程度最高的肝炎病毒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区基 因容易发生变异。

13.乙肝疫苗第一代为________,第二代为________,第三代为________或________。 14.HGV基因结构与________相似。TTV的核酸类型为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大球形颗粒

2.小球形颗粒

3.HBsAg

4.HBeAg

5.HBcAg

6.δ抗原

7.HDV coinfection

四、问答题

1.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有哪几种?各以什么途径传播?

2.与 HBV相比较,HA V的致病性有哪些特点?

3.简述 HBV的形态结构及抗原组成。

4.HBV血清学检查内容主要有哪些?表示HBV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有哪些?

5.HBV感染后有哪些后果?

6.试述 HBV和 HCV在致病性和免疫性方面的异同。

7.试比较HA V与 HEV在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的异同。

8.输血传播肝炎病毒有哪些?如何预防输血后肝炎?

参考答案

—、选择题

[A型题]

1. A 2. B 3. B 4.B 5. D 6. B 7. B 8. C 9. C 11.B 12.A 13. E 14.D 15.A 16.D 17.B 18.E 19.D 20.A 21. E 22. D 23. E 24. A 25. E 26.D 27. B 28. E

[X 型题]

1.ACE 2.ABCDE 3.BCD 4.BCD 5.ABC 6.BDE 7.ABC 8.AE 9.ABCD

10 BDE 11.ABCDE 12.CE 13.ABCE

二、 填空题

1.HA V HEV

2.HA V HBV HA V HBV HA V

3.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不

4.大球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大球形颗粒

5.其中有一段仅为单链 S C P

6.以 RNA为模板合成 DNA的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的多聚酶

7. HBeAg 抗—HBc—IgM HBV-DNA多聚酶

8.黑猩猩HbsAg

9.HBV携带者 垂直传播 性接触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10.HBsAg HBeAg HBV-DNA HCV—RNA 抗—HCV

11.HBV 联合感染 重迭感染

12.HCV E1 E2/NSl

13.乙肝HBsAg血源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HBsAg多肽疫苗 DNA疫苗

14.HCV 单负链环状 DNA

三、名词解释

1. 大球形颗粒: 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的结构完整、 有感染性的 HBV颗粒, 直径42nm。

由 Dane首先发现,故又称Dane颗粒。

2.小球形颗粒:是存在于 HBV 感染者血液中直径为 22nm的 HBV 颗粒。无感染性,是由 多余的 HBsAg聚集而成。

3.HBsAg:是 HBV 的外衣壳的主要蛋白质抗原。HBsAg 与 PreS2、PreSl 分别组合成三种 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分子。HBsAg 可存在于 Dane 颗粒的外衣壳、小球形颗粒、管 形颗粒以及肝细胞表面。HBsAg是 HBV感染诊断指标之一,其相应抗体具有中和作用, 故 HBsAg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4.HBeAg:由 HBV的 PreC 基因编码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可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和肝细胞 表面。HBeAg 阳性表示 HBV 在体内复制,血液传染性强。持续阳性表示感染将转为慢 性,是 HBV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其相应抗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5.HBcAg:是 HBV的内衣壳蛋白抗原,因其表面有HBsAg覆盖,故在血液中不易检测到。

但可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是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的主要靶抗原。其相应抗体无 保护作用,可以作为HBV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6.δ抗原:HDV 的早期名称,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 HBV 或其他嗜肝 DNA 病毒辅助 下才能复制并致病。

7.HDV coinfection:HDV 联合感染。是 HDV 与 HBV 同时感染一个患者的一种形式,即 患者同时患急性乙肝与急性丁肝。

四、问答题

1.目前已发现并予肯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型别。传播途径上,甲、戊型

肝炎病毒以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以血液和血制品、母婴以及性接触为 主要传播途径。近年来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和”型肝炎病毒。二者均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 品传播。但致病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2.与 HBV比较,HA V致病性有以下特点:(1)通过消化道感染,可引起暴发流行;(2)引起急

性肝炎,不转为慢性和携带状态;(3)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不大; (4)不垂直传播,无先天 性感染;(5)感染对象主要为儿童、青少年。

3.完整的具感染性的HBV颗粒为球形,直径 42nm,由里向外分为三层。

(1)核心:由核酸和 DNA 多聚酶组成。核酸为双链环状 DNA,但其中有一段为单链结构;

(2)内衣壳:蛋白质成分,合 HBcAg; (3)外衣壳:相当于包膜,由脂质双层与蛋白质组成。 含 HBsAg和少量 PreSl 和 PreS2。

4.HBV 血清学检查内容主要是“两对半” :即 HBsAg 和抗—HBs、HBeAg 和抗—HBe 以及 抗—HBc,HBcAg不易在血清中测到,故一般不做检测。HBeAg、抗—HBclgM 阳性表示 HBV 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强。另外,表示 HBV 复制且具传染性的指标还有 HBV—DNA 或 DNA多聚酶检测阳。

5.HBV感染机体后,视感染病毒量的多少及机体免疫力的强弱不同而对机体产生不同影响,

临床表现呈多样:

(1)表面抗原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或 HBV 感染数量少、HBV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形成

免疫耐受,均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表面抗原携带状态。

(2)急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数量不多,机体免疫应答正常,可以表现为急性肝炎。

(3)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数量较多,机体免疫应答低下,不能及时清除病毒,或病毒

出现变异,均可表现为慢性肝炎。

(4)重症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多,机体免疫应答过度,可以表现为重症肝炎。

(5)肝硬化和肝癌: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晚期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6.HBV和 HCV在致病性和免疫性方面的异同主要如下。

(1)相同点:①传染源均为无症状的携带者和患者;②传播途径均主要通过输血和注射传播,

也可以通过母婴垂直和密切接触传播;③临床特点均可引起无症状抗原携带状态、中或重 度肝损害、慢性肝炎。与肝癌、肝硬化关系密切。

(2)不同点:①HCV亚临床感染多见,临床症状较轻,但慢性化程度更高;②HBV的表面抗

原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已有疫苗用于主动免疫。HCV 的包膜 抗原较易变异,病后免疫力不强,再感染多见,无疫苗预防。

7. HA V与 HEV在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方面的异同点如下。

(1)相同点:

①. 形态结构:均为无包膜的小球形的颗粒,核酸类型为(+)ssRNA。

②. 致病性:A.传染源均是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感染类型均多为隐性感染。B.均通过 粪

-口途径传播。带毒粪便污染食物、水源、海产品等均可造成散发性或爆发性流行。C.临床 均表现为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

(2)主要区别:

①. 分类:HA V属小 RNA病毒科;HEV属杯状病毒科。

②. 形态:HA V为直径 27nm的小球形颗粒;HEV略比 HA V大,表面有刻缺和突起。

③. 血清型:HA V为单一血清型,免疫原性稳定;HEV有两个基因型,有变异株。

④. 抵抗力:HA V抵抗力强;HEV则对高盐、氯仿等敏感,抵抗力弱。

⑤. 易感对象:HA V以儿童、青少年为主;HEV则为成人,尤其孕妇感染死亡率高。

⑥. 免疫性:HA V感染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HEV感染后免疫力持续时间不长。

⑦. 特异预防:HA V已有疫苗预防,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被动免疫效果好;HEV 尚无疫苗,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被动免疫无效。

8.输血传播的肝炎病毒有:HBV、HCV、HDV、HGV、TTV。

预防输血后肝炎的主要措施是严格筛选献血员,HBsAg(+)和抗-HCV(+)均不能献血。另 外需加强对HGV、TTV致病性的研究,如对肝致病性肯定,则也应纳入筛选献血员的检测 项目。

第二十八次课教案 肝炎病毒

第二十八次课教案

第三十章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及庚型肝炎病毒。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经消化道传播,常因患者粪便污染食物或水源引起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HAV属于小RNA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 2.培养与动物模型 3.抵抗力 HAV对温度的抵抗力较强,可耐受60℃1小时,-20℃可存活数年。100℃5分钟可将其灭活。 二、致病性 1.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时病人和隐性传染者。其潜伏期为15~30天,在潜伏期末,病人转氨酶升高前7~10天出现病毒血症。病毒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并可持续3~4周。随着特异性抗体的出现,血清及粪便中的病毒才逐渐消失。 2.传播途径 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性极强。病毒污染的食具、食物、用具、玩具等,直接或简接经口进入消化道而感染。最常见的方式是生食或食入未经充分加热的贝类食物而感染。 3.致病机制:尚未阐明。 三、微生物学检查 感染早期可用RIA或ELISA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抗-HAVIgM,它出现早,消失快,是HAV的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标。抗HAV IgG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防治原则 HAV主要通过粪便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因此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加强食品、水源和粪便管理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重要环节。丙种球蛋白注射对甲肝有非

特异性被动免疫作用,可用于高危人群或接触者的紧急预防。特异性预防主要用减毒活疫苗活灭活疫苗。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现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乙型肝炎约10%可转化为慢性肝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转变为肝硬化、肝癌,危害性远比甲型肝炎大。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电镜观察,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态的病毒颗粒。 (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为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内衣壳是20面体对称结构,相当于一般病毒的核衣壳。其内部含有病毒的DNA和DNA多聚酶。外衣壳的脂质双层中镶嵌有HBV的表面抗原(HBsAg),内衣壳蛋白为HBV的核心抗原(HBcAg)。 (2)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主要成分是HBsAg,是病毒体复制组装过程中过剩的衣壳成分,不具传染性。 (3)管形颗粒:是一串聚合的小球形颗粒,有HBsAg的成分。 2.培养与动物模型 HBV尚不能在传统的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目前常采用细胞培养系统作为病毒DNA的转染系统。 3.抗原组成 (1)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由S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在患者血清中HBsAg存在于大球形颗粒的外衣壳、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上。HBsAg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和细胞免疫反应,因此HBsAg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HBsAg大量存在于血液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指标。相反,血清中出现抗-HBs 倍认为是乙型肝炎恢复的标志。含抗-HBs的血清无传染性而有保护作用。 (2)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是HBV内衣壳的成分,其外被HBsAg覆盖,故不易在血液中检出。HBcAg抗原性强,能刺激机

2016病毒性肝炎试题

2. 1 病毒性肝炎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 ) A.HDV是一种RNA病毒 B.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HEV含双股RNA E.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2、关于HBsAg和抗-HBs,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感染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B.急性感染时HBsAg多持续1-6周,最长可达20周。C.慢性和无症状携带者HBsAg可持续多年。 D.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出现于HBcAg阴转后。 E.除血液外,HBsAg还存在于各种体液和分泌液中(唾液、尿液、精液)。3、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E.发热4、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 )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丙型肝炎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D.慢性乙型肝炎 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6、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IgM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B.HBsAg和HDAg均呈阳性, 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 可排除乙肝 E.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8、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9、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并发肝肾综合征者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B.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C.肝移植后不会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 D.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持久 3. 4. 2 E.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0、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 ) A. 小球形颗粒 B.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C. 丝状颗粒 D. 管状颗粒E. 核状颗粒11、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抗HA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抗HBs是保护性抗体D.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2、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但除外: ( ) A.HBV-DNA B.HBeAg C.DNA-P D.HBsAg E.e抗原13、下列试验中, 哪项不是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 ) A.ALT B.胆红素 C.白蛋白 D.谷草转氨酶E.凝血酶原活动度14、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临床符合急性肝炎。 B.有肝掌、蜘蛛痣、腹水、脾大。 C.血清HCV RNA阳性。 D.肝内HCV RNA阳性。 E.或抗-HCV阳性。15、HBV在机体内复制指标阳性的是: ( ) A.抗PreS2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16、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 A.胆红素> 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E.胆碱酯酶<2500u/L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 )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大量放腹水18、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HBV-DNA B.DNA-P C. HBV-DNA+ DNA-P D.抗HBc E.HBsAg 19、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20、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 )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 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D.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E.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21、下面哪一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 一、名词解释 1.Dane颗粒2.小球形颗粒3.HBsAg 4.HBeAg 5.HBcAg 6.pre—S1蛋白7.pre—S2蛋白8.δ因子9.HDV的联合感染10.HDV的重叠感染 二、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七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3.肝炎病毒中属于DNA病毒的是——;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4.已有疫苗可进行主动免疫的肝炎病毒是——和——。可用人工进行紧急预防的肝炎病毒是——和——。可进行细胞培养的肝炎病毒是——和——。 5.为防止输血后肝炎,筛选献血员时应当检查——、——、——、——。 6.以引起急性肝炎为主,一般不转为慢性或携带者的肝炎病毒是——和——。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肝炎病毒是——、——和——。 7.肝炎病毒中,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的是——;最易发生变异而转为慢性感染的是——。 8.HA V属于——科——属,其形态为球形,直径约——nm。 9.HA V的核酸类型为——,衣壳对称形式为——· 10.HA V的传染源是——和——,其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和——。其传染性消失一般在发病后第——周。易感年龄为——和——。 12.HBV感染者的血清用电镜观察可见到——、——和——。其中——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HBV。 13.HBsAg由HBV的——基因编码,以——、——、——三种不同形式存在于患者血清中。 14.临床上HBV两对半指的是——、——、——、——、——。 15.HBV的抗原主要有——、——和——。抗HBV再感染的中和抗体是针对——抗原的抗体。 16.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70%的乙醇——灭活HBV。常用于肝炎病房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是——。 17.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其感染呈明显的家庭集聚性表明,HBV除可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外,还可经——、——、——途径传播。 18.乙肝的转归和预后与机体的——有关。 19.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抗原抗体滴度较高。如持续高滴度阳性六个月以上,应考虑乙肝由——转为——·HBsAg和HBeAg转阴表示乙肝进入——,预后良好。—— 20.抗一HCV抗体阳性表明被检验者血液中含有——,有传染性,因此,这项检查可作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也可作为筛选——的检查项目。 21.HDV感染只发生在有——感染的患者体内,其感染类型分为——和——。 22.HEV与HA V均通过——途径传播,HEV多通过粪便污染——而引起流行。 三、最佳选择题 1.对甲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 A.病原体是单股正链RNA病毒B.病毒能在组织培养中增殖并传代 C.在潜伏期末和急性初期,患者粪便及血液均有传染性 D.早期诊断可测定特异性IgG E.一般不转为慢性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病毒的诊断 随着对病毒感染从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进展,病毒的诊断技术已由传统方法扩展至新的快速诊断技术。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有利于对病毒感染者的治疗;例如对有些病毒(如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已有较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控制病毒感染十分重要。此外,从群体感染角度分析,确诊病毒感染的病原在监测病毒的流行病学(如新型流感病毒、肺出血型汉坦病毒的发现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用于分离病毒或检测病毒及其核酸的标本应采集病人急性期标本。根据不同病毒感染采取不同部位的标本(如鼻咽分泌物、脑脊液、粪便或血液)。由于病毒在室温中很易被灭活,应在采集和运送标本中注意冷藏。如欲检测抗体,早期单份血清可用于检测IgM抗体,而欲检测早期与恢复期的抗体效价的变化,则需采集早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血清抗体检测标本应保存于-20℃。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在注明欲检测的病毒后,病毒分离培养的实验室将选择适当的原代培养细胞(敏感性高)及传代细胞系(便于在实验室保存)作病毒分离培养。接种标本后,细胞可出现病变或也可并不出现病变而需用血细胞吸附等方法检测是否有病毒增殖,并进一步还需用特殊的抗体鉴定病毒的种类,例如用特异荧光抗体染色或抗体中和试验等。当无病毒增殖时,可能标本中病毒含量较低,未被检出,则需要盲目传代3次后方可明确标本中是否存在病毒。这一分离与鉴定病毒的全过程有时可长达2~3个月,而且仅在有设备、实验条件及合格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方可进行。虽然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步骤多,但在确定病原上是“黄金标准”,即其准确性高而无误。如我国台湾省确定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多数患儿发生脑膜炎并致死的研究报道,就是由分离培养及鉴定病毒所确诊。如欲提高病毒感染细胞培养的敏感性,可将病毒接种于内有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瓶,经低温离心后,以增加病毒与细胞接触的机率。再将盖玻片进行培养,并用单克隆抗体染色,藉以通过检测病毒的早期抗原进行诊断。 在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中,最敏感而特异的方法是鸡胚接种,并用血凝和血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的结果对比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的结果 对比 作者:龙青文,何建军,马家驹,何秀琳,肖金平 【关键词】酶联;血清乳胶;定性分析 [关键词]酶联;血清乳胶;定性分析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e 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在许多方面如诊断乙肝判断愈后、筛选献血员、乙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判断人群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水平,对食品、保育及饮水管理行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故选择一种特异、敏感、稳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五项指标显得尤为重要。现将56例检测者血清同时用酶联免疫法和血清乳胶层析法对比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56例受检者中,男29例,女27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年龄46岁;来自健康体检人群15例,其中13例检测具有阳性结果,2例各项指标均为阴性、另41例为门诊检查结果有阳性的患者,均系血清标本。

1.2 方法酶联免疫法用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诊断试剂盒,由上海华泰生物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48人份,批号20040503,按说明书操作。乙肝两对半血清/血浆乳胶层析法检测试剂板由ACONLaboratories.Inc.SanDiegoCA92121USA提供,批号200407029,按说明书操作。 1.3 质量控制酶联免疫法每项检测项目均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每空加入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各1滴,并设有空白对照1孔。乳胶层析法各项检删项目均设质控区(C)。 1.4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酶联免疫法是根据颜色的变化,作定性分析。此法HBsAg、HBsAb、HBeAg呈黄色为阳性反应,无色为阴性反应,阳性对照为黄色,阴性对照为无色。HBeAb、HBcAb无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阳性对照为无色,阴性对照为黄色。乳胶层析法HBsAG、HBsAb、HBeAg在测试区内(T)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则是阳性结果,不出现红色条带则为阴性。HBeAb、HBcAb结果则相反,强阳性标本测试区内(T)将没有红色条带,弱阳性标本测试区内(T)将有一条非常弱的红色条带,阴性标本测试区(T)将会出现明显的红色条带。无论相应的待测物质是否存在于标本中,质控区(C)都会出现红色条带。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对比分析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肝炎病毒测试题

第29章 肝炎病毒测试题 一.概念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2.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3.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二. 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 、 ;由血液 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 、 ;属于DNA病毒的 有 ;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 和 ;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 3.HBV的外衣壳由 、 和 蛋白组成,构成HBV的 ;内衣壳由 组成;核心由 和 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 和 ,猩猩和猿猴作为传 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 ,而表示既往感 染的抗体是 .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 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 即小球形颗粒和 以及 。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 和 . 1.HAV,HBV,HCV,HDV,HEV。 2.HAV、HEV, HBV,HCV,HDV, HBV, HDV, HAV,HBV, HAV。 3.S、pre-S1、pre-S2,HBsAg;HBcAg;双股非闭合环状DNA,DNA多聚 酶。 4.甲型肝炎的患者和隐性(亚临床)感染者。 5.潜伏期未期,急性期早期。

实验三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

实验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 一、目的 掌握ELISA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采用EI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抗-HBs。并采用HBsAg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HBsAg-HRP,进行孵育,当标本中存有抗-HBs 时,该抗-HBs与包被的HBsAg结合并与酶结合形成酶结合物HBsAg-抗-HBs-HBsAg-HRP复合物,洗去反应物,加入显色剂后,将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当标本中没有抗-HBs时,加入底物后没有或只有很轻微颜色变化。 三、试剂与器材 1.试剂 酶结合物、抗-HBs阳性对照,浓缩洗涤液、显色剂A、显色剂B、终止液(2mol/L H2SO4)、7号待测样品、8号待测样品 2.器材 预包被反应板(9孔)、封板胶条、移液枪、摇床 四、操作步骤 1.取7号待测样品分别填装到4孔中,每孔50μL。同样取8号待测样品分别 填装到4孔中,每孔50μL。剩余一孔装填50μL抗-HBs阳性对照。 2.加酶结合物,每孔50μL,并充分混匀,贴上标签纸,置于37℃孵育30min。 3.手工洗板:弃去孔中液体,在吸水纸上拍干,用洗涤液350μL灌注每孔, 静置5-10秒,弃去孔内洗涤液拍干,如此反复五次。 4.加显色剂:先加显色剂A,每孔50μL;再加显色剂B,每孔50μL;充分混 匀,放置37℃避光孵育15,min。 5.终止反应: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混匀。

6.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看出7、8号待测样品皆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是阳性对照组再加入显色剂A、B后立即显现蓝色,再加入终止液后立即显现黄色。表明7、8号待测样品皆无抗-HBs。 而反应显色原因为底物过氧化氢脲溶液和TMB,在HRP酶的作用下,产生蓝色的阳离子根;加入终止液后,一方面,硫酸破坏了HRP酶的活性,使酶的催化功能丧失,另一方面,pH降低,即可使蓝色的阳离子根转变为黄色的联苯醌。但本实验并未用上酶标仪,故测定联苯醌的消光系数也无法进行。

第17章 肝炎病毒

第17章肝炎病毒 学习要点 一、甲型肝炎病毒(HA V)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1)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27~32nm,呈20面体对称,无包膜。 (2)基因组为单正链RNA,长约7500个核苷酸左右。 培养特性 (1)HA V可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株中增殖,但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 (2)动物模型可用黑猩猩、狨猴及红面猴。 抵抗力 (1)HAV对温度的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2)对酸、碱和干燥有较强抵抗力。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通过粪-口传播。 (2)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 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 (3)甲型肝炎的预后良好。 (4)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AV,对该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3.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 在潜伏期和急性期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观察患者粪便中的病毒颗粒;或用ELISA和RIA检测HA V抗原。 血清学检查 (1)抗-HA V IgM可作为早期诊断和近期感染的指标。 (2)恢复期抗-HA V IgG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AV,对该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4.防治原则

一般措施 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保护,注意饮食卫生、个人与环境卫生。 特异性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我国使用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用于1岁以上儿童或 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预防效果较好。 (2)人工被动免疫----对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或儿童于1~2 周内 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用于甲肝的紧急预防。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1)病毒,具有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形颗粒三种形态。 (2)基因组DNA为双股未闭合的环状结构。 (3)抗原抗体系统有HBsAg、抗-HBs、HBcAg、抗-HBe、HBcAg、抗-HBc、Pre S、抗-Pre S。 培养特性 (1)目前HBV尚不能在传统的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 (2)常用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鸭、土拨鼠及地鼠等动物模型。 抵抗力 (1)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有耐受性。不被70% 酒精灭活。 (2)高压蒸汽灭菌或100℃10分钟可将其灭活。氧化剂类可消除其传染性。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主要通过血液及母婴传播。 (3)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 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 (4)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无症状带病毒,或引起急性、慢性、 重症肝炎等。慢性肝炎又可促进肝硬化发生,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吴淑秋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约5%的世界人口现行慢性感染,在我国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和多发病之一,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性传播及母婴传播,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病因。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左右,乙型肝炎其传染性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1],已经成为现在最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更新。到目前为止, 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主要是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 现将乙型肝炎病毒几种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1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主要包括常规电镜法(electron micros-copy, EM)和免疫电镜法(immune electron microscopy,IEM)。 1.1 常规电镜法1970年英国学者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了完整HBV颗粒即Danes颗粒[2],R De V os等随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18例HBsAg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发现了直径约25 nm的核心抗原(HBcAg)颗粒[3]。常规电镜法的优点是标本用量小、制样速度快、观察比较直观,不过因其观察灵敏度较低而要求病毒在标本中大量存在,所以本检测技术在观察HBV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 1.2免疫电镜法免疫电镜技术是免疫化学技术与电镜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在超微结构水平研究和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定位的一种方法学。Takashi等[4]对96例HBsAg阳性患者的肝组织进行免疫电镜观察,发现在肝细胞胞浆和胞核中存在HBcAg和HBeAg。胡莲美等[5]在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发现直径约22 nm的球形HBsAg,以及少量直径约42 nm的Danes颗粒。免疫电镜法较常规电镜法的敏感性高,从而可增加HBV的检出率,但该检测技术的样本制备过程较复杂,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 2 免疫学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百科名片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西医学名:乙型病毒性肝炎 所属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肝脏 主要症状:不同类型症状不同 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传染性: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等 目录 疾病介绍 疾病分类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饮食注意 专家观点 疾病介绍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才有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

第二十八章笔记

第二十八章: 1976-1989年间文学思潮第一节:新时期之初的文艺复苏?一、新时期文学的前奏-- ?“天安门诗歌运动” 《天安门诗抄》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总理和人民同甘苦, ?人民和总理心连心。 ?花儿虽小自家栽, ?清明时节含泪采。 ?一束鲜花全家心, ?总理在人民心中活万代。 《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 ?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 ?素纸黑纱含恸剪, ?苍松翠柏和泪扎。 ?谁言献花是旧俗, ?明朝她死定无花。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文艺复苏提供了前提保障。 三、三只报春的燕子:新时期的文艺复兴:预 示文学新时期开始 ?白桦的剧本《曙光》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四、新时期文艺的起点:第四次文代会(标志文艺 界的全面解冻) ?1979年10月30日-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艺术工作者第四 次代表大会; ?茅盾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大会的任务;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辞; ?周扬在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提出了文艺工作者新时期的六大光荣任务。 第四次文代会的成绩和意义 ?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文艺要为两个文明建 设贡献力量的工作任务;重新确立了“发扬文艺民主”、“创作方法多样化”等文艺政策;在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新时期初期文艺观念的争鸣

?(一)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辨识和争鸣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成为1980年文艺新的指导思想。 (二)现实主义的论争 ?现实主义的核心问题——真实。 ?当代文学前30年是“伪现实主义”,不敢大胆真实写作;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第二节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一、1980年前后对西方现代文艺的简单评介?中国文学史上两次大规模吸收西方文学成果的阶段: ?第一次是在五四; ?第二次是在80年代初; ?这一时期区别于上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学在发展中自觉地、大规模地把西方20世纪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作为革新文艺的主要参照。 西方现代派 ?意识流:“由关注人的外部活动到关注人的内部活动”《追忆似水年华》、《到灯塔去》、《尤利西斯》; ?存在主义:“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性和自由”;

第25章疾病与免疫检测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5章疾病与免疫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 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2、在控制“非典”过程中,将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主要是为了()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增强病人的免疫力 3、南京市为了控制禽流感的发生,对来自疫区的汽车要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主要是为了()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项都正确 4、为了预防“流感”传染,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为了()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 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项都对 5、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蛔虫病 B、狂犬病 C、沙眼 D、心绞痛 6、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百日咳 D、血吸虫病 7、不随地吐痰,有利于预防() A、血液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8、冠心病是由下列哪种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A、主动脉 B、肺动脉 C、冠状动脉 D、冠状静脉 9、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有() A、外科疗法 B、化学疗法 C、放射疗法 D、以上都是 10、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 A、皮肤 B、黏膜 C、溶菌酶 D、鼻毛 11、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增强人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B控制传染源C保护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12、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胰腺 B、脾 C、淋巴结 D、扁桃体 13、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患过麻疹的不会再患麻疹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白细胞吞噬病菌 14、下列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 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破伤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 1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试剂: 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2.3包装规格:96Test/Kit 2.4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 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 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臵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臵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 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4.4微量移液器 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

4.6洗板机或洗瓶 5检验方法 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臵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5.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6温育:臵37℃温育60min。 5.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5.8温育:臵37℃温育30min。 5.9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的浸泡时间)。 5.10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拍混匀,37℃暗臵30min。 5.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 5.12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测定各孔OD 值(用单波长测定时,需用空白对照调零),并记录结果。 6结果判定与分析 临界值(C.O.)的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OD平均值*2.1;阴性对照OD均值小于0.05时以0.05计算。 结果判定:样本OD值S/C.O.>=1者为HbsAg阳性样本OD值S/C.O.<1者为HbsAg阴性 阴性对照均值>0.1或阳性对照均值<0.4时,实验无效,应重新试验。 7质量控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要求] 掌握血清中HBV-DNA的提取方法及原理;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原理;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 了解核酸测定引物设计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教学时数] 讲授2学时,实验6学时。 [讲授内容] 血清中病毒DNA的提取方法和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原理;核酸测定引物设计原理;HBV-DNA测定引物设计思路;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组成、相应作用及反应混合液配制;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实验内容] 分组提取血清中HBV-DNA;配制反应液并上机操作,实时观察,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总结 [自学内容]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实验指导(自编) 实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理】 Real time PCR 是普通PCR 的一项改进,使用了针对扩增DNA 的荧光物质,使得DNA 的数量与检测到的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大致得到DNA 的扩增曲线,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即对DNA靶分子的起始拷贝数进行定量的核酸检测。该方法精确、灵敏、特异性强、污染途径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是国际公认的核酸分子

定量的标准方法。它已逐渐代替了Northern blotting 以及semi RT-PCR技术。 本实验从HBV携带者或者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抽提HBV基因组DNA,采用核酸扩增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 利用一对乙肝病毒特异性引物和一特异性结合于扩增区另一位点的TaqMan探针, 实现对乙肝病毒模板的扩增和检测。使用商品化试剂盒:HBV实时荧光定量试剂盒,深圳匹基公司(PG,Biotech.)。针对表面抗原S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个探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中,两个荧光染料标记在探针上,一个叫报告基团(R),一个叫淬灭基团(Q)。当两个荧光基团都连在探针上时,报告基团的荧光被淬灭基团抑制。在延伸中,DNA聚合酶利用5’→3’外切酶活性把报告基团从探针上切下来。一旦和淬灭基团分开,报告基团释放出荧光。通过监测荧光信号的积累来反映乙肝病毒DNA的扩增.产物的积累,根据扩增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使用外部标准曲线对初始模板定量(图4)。 图4: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原理 R:荧光报告基团Q:荧光淬灭基团 【试剂与器材】 1.HBV-DNA检测试剂盒:DNA提取液1,DNA提取液2,PCR预混合液(含有Mg2+、PCR反应缓冲液、dATP、dUTP、dGTP、dCTP引物、荧光标记的探针)、Taq酶、UNG,强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临界阳性血清,四种不同浓度的阳性参控品、双蒸去离子水。 2.荧光定量PCR仪 3.PCR反应管 4.移液器及移液器吸头 5.高速离心机 6.漩涡混合器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hepatitis B virus)大蛋白存在于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有关[1]。有研究表明HBV 大蛋白具有双重跨膜拓扑结构[2],针对HBV大蛋白特殊构象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为了解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大蛋白与HBV DNA的相关性,我们对179例HBV感染者血清HBV大蛋白进行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79例病例为本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住院患者,男性122例,女性5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为36±1 2.5岁,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2标本来源血液标本由真空采血管采集、分离血清后冻存于-20℃保存。 1.3主要试剂HBV DNA检测采用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试剂;HBV“二对半”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试剂购置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V大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主要方法HBV-LP检测试剂应用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筛选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前S区立体构象型表位的高特异性、

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并在微孔条上预包被,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TMB显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HBV-LP和HBV DNA阳性检出率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 2 结果 2.1HBV DNA与LP阳性率比较179例HBV感染者血清同步检测HBV DNA和HBV LP,HBV DNA(+)144例(80.4%),HBV LP(+)145例(81.0%),其中HBV DNA(+)、HBV LP(+)126例,HBV DNA(+)、HBV LP(-)18例,HBV DNA(-)、HBV LP(+)19例,HBV DNA(-)、HBV LP(-)16例,以HBV DNA和HBV LP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01,P>0.05)。 2.2 HBV LP与HBeAg阳性率的比较 144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HBV LP(+)126例(87.5%),HBeAg(+)73例(50.7%),其中HBV LP (+)、HBeAg(+)65例,HBV LP(+)、HBeAg(-)61例,HBV LP(-)、HBeAg(+)8例,HBV LP(-)、HBeAg(-)10例,以HBV DNA和HBeAg 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P<0.001)。 3 讨论 目前HBeAg和HBV DNA水平是反映患者乙肝病毒复制的主要指标,其中有HBV DNA定量检测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尤其重要。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HBV病毒变异,使得患者血清中保留着低水平的HBV DNA。Michael Bruns等[3]通过鸭肝模型研究也发现,含有嗜肝病毒血清的感染性不仅依赖于具有感染性的Dane颗粒的多少,

肝炎病毒练习题

肝炎病毒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可导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A. HA V、HBV和HCV B. HBV、HCV和HDV C. HCV、HDV和HEV D. HDV、HEV 和HA V E.HEV、HA V和HBV 2.关于病毒性肝炎,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甲型肝炎急性期血中难以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 B.乙型肝炎急性期血中可检出抗-HBs C.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和抗-HBe,表示预后较好 D.病人血清抗-HBc阳性时,无传染性 E.献血员HBsAg(—)即无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 3.关于肝炎病毒与传播途径的组合,哪项是错误的 A.HA V一消化道传播 B.HBV一输血和注射 C.HCV一输血和注射 D.HDV一输血和注射 E.HEV一输血和注射 4.HA V感染者粪便排毒高峰期是 A. 潜伏期早期 B. 潜伏期末期 C. 黄疸期 D. 转氨酶高峰期 E. 急性末期 5.甲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后的结局是 A.免疫力下降时会重复感染 B.病毒长期潜伏于机体某部位 C.成为慢性肝炎 D.血液中检测不到甲肝病毒 E.一般不会再感染该病毒 6.惟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 A. HA 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7.关于甲型肝炎叙述错误的是 A. 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 能在体外组织细胞中培养 C. 接种疫苗可特异性预防 D. 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 E. 隐性感染多见 8.HA 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输血 B.母婴传播 C.共用注射器 D.媒介昆虫 E.粪—口 9.诊断甲型肝炎最实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 A.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 B.ELISA法检测血中抗-HA V IgM C.取粪便标本作病毒分离培养 D.PCR检测血液中HA V RNA E.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10.关于HA 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位置 B.经粪—口途径传播 C.只有一个血清型 D.感染易转变成慢性 E.病后免疫力牢固 11.下列理化因素中,能杀死HA V的是 A.乙醚 B.加热60℃,lh C. pH3 D.氯仿 E.加热100℃,5分钟 12.HBV的核酸类型是 A. 单股RNA B. 双股RNA C. 双股线状DNA D. 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13.与HBV致病机制不相符的叙述是 A. 病毒蛋白对细胞的直接杀伤 B. 病毒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C. 病毒改变细胞表面抗原 D. 免疫复合物引起的Ⅲ型超敏反应 E. 病毒基因的整合引起细胞转化 14.下列哪种途径不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 3.2.1 急性肝炎 3.2.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3.2.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