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为轮值CEO:想挖我们中高级主管很难 待遇你开不起

华为轮值CEO:想挖我们中高级主管很难 待遇你开不起

华为轮值CEO:想挖我们中高级主管很难 待遇你开不起
华为轮值CEO:想挖我们中高级主管很难 待遇你开不起

华为轮值CEO:想挖我们中高级主管很难待遇你开不起

欢迎发表评论2012年12月03日20:35来源:财富中文网作者:周展宏

华为这家特立独行的世界 500 强公司,能否消除外界对其透明度欠缺的担心?能否保持其艰苦奋斗的个性?能否打破无法在三个客户市场持续获得成功的行业魔咒?创始人所秉持的“知本主义”理念究竟能够带领它走到多远?

华为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轮值CEO徐直军

从2万元资本起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任正非将华为打造成了一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09年华为收入218亿美元,首次进入该排行榜,其最新排名为第351位)。如今,华为成了世界通信产业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也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大型公司之一去年,公司来自海外的销售收入高达68%。与此同时,创始人任正非和华为公司一直与媒体保持距离,基本不接受媒体采访,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外界也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公司的相关信息,因此,显得非常神秘。

不过,神秘的华为从来没有失去对媒体和公众的吸引力,无论是公司每年将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的做法还是在新《劳动法》颁布之前要求所有工龄超过8年的员工主动辞职再竞岗,还有公司近50%的员工从事研发、每天创造3~5项专利的事实,都曾经被媒体广泛报道。今年,对外界最为神秘的华为员工持股计划也被媒体公开报道。围绕着华为公司,外界有太多的猜测和疑惑。今年10月初,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的两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安全威胁的调查,认为这两家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与之前对华为的质疑态度相反,中国媒体这一次普遍认为美国众议院的这个调查缺乏说服力,而华为甚至在11个月之前就预测到了这个结果。

最近,华为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轮值CEO徐直军接受了本刊2个多小时的专访,出乎我们意外的是,采访中徐直军没有回避任何敏感问题,其开放性和透明度前所未见。分析业务机会时,徐直军条理清晰,自信华为到2015年收入会达到700亿美元左右;谈到创新时,不仅分享了华为如何通过IDP(集成产品开发)系统将7万多研发员工有效地组织起来,同时也坦陈了华为目前创新上的最大挑战;谈到公司治理,徐直军告诉我们华为的股东结构以及员工持有的虚拟受限股的运作方式,以及华为最初采取这种方式的出发点是什么,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可轻易计算出员工虚拟受限股的回报率;至于上市问题,徐也明确表达华为目前的立场:首先要保持内部的稳定,即内部不能出问题。他指出外界认为华为应该上市更多的是从外部的视角,而他们还有一个内部的视角;通过徐直军的介绍,我们对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也更容易理解,而且也清楚地看到华为核心价值观中所蕴涵的内在逻辑。毫无疑问,华为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公司,不仅仅在中国如此,放到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如此。究其根本,华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其创始人任正非完全没有受到传统商业理论的约束,他更多的是从人性和所从事的行业的性质来设计和构建这家公司,他和他的管理团队每天思考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激励知识性员工、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世界,防止组织突然崩溃。徐直军走进接受采访的会议室,便与陪同本刊采访的Hay(合益)集团东北亚区总裁陈玮探讨如何防止组织僵化,Hay(合益)集团是服务华为十多年的人力资源领域的顾问公司,从徐直军关心的问题可知,华为管理团队对公司行政化官僚化趋势很警惕。

采访结束后,笔者收到了徐直军安排发来的即将出版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华为》的草稿。徐告诉本刊,这是迄今为止,华为唯一承认并推荐的关于华为的书籍,该书的作者之一是华为的顾问,写作过程中曾经获得查阅华为资料的特许。这是一本仅仅200多页的书,但它非常透彻地介绍了华为的经营理念和创始人任正非的理想,也有很多华为公司的敏感信息,比如从书中我们知道任正非在华为公司占的股份只有1.42%(截止2011年);2002年前后,华为差一点将硬件体系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摩托罗拉,但因摩托罗拉高层动荡,使得交易告吹,否则中国很可能就少了一家世界级电信设备提供商,而多了一家平庸的房地产开发商。徐直军说,如果将华为放在西方世界,那么“任总”的故事就是像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和阿尔卡特的创始人一样的创业故事。不过,现在是华为在中国,结果是中国人看不懂华为,美国人也不理解华为。据介绍,早在2008年,华为就开设了一个内部论坛华为心声社区,员工可以在这个网络上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包括对公司的不满,而华为外部人士虽然不能发言,但可以浏览。从两年前开始,华为已经加强与媒体沟通。本刊相信,如果华为保持这种与外界持续的沟通,即使不上市,各种不理解、看不懂和质疑的声音也会渐渐消失。

以下为本刊对徐直军专访的节选:

问:去年你们的利润降低了47%,如果剔除你们新的面向消费者的业务,销售收入也只有个位数的增长。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华为如何看待目前的市场低迷?或者说对通讯设备行业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徐直军答: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世界经济进入循环衰退是必然的,在这种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华为面临什么挑战,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因为我们在制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形势肯定不乐观,对华为是有挑战,但华为还有没有增长,增长空间又在哪里,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经济循环式衰退的情境下,对华为仍然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第一,我们20多年积累的运营商网络业务,我们仍然可能保持增长:首先,欧洲整个经济在下滑,电信设备的投资也是在下滑,欧洲的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下滑是必然的,但我们因为在欧洲盘子很小,前几年我们在欧洲市场拿了很多框架合同,因此我们今后两年在欧洲市场反而是增长的。我们欧洲市场今年有增长,明年还能增长25%左右,后年还有增长。华为在欧洲的业务情况是反周期的;其次,我们的主体业务是在发展中国国家市场,而这块的通讯市场还处在发展期,总体上是小幅平稳增长,因此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增长也没有问题;最后,我们这些年快速给客户建设了一些网络,而这些网络正在走出合同免费维护期,进入收费服务期,所以我们的收费服务能够保持增长。根据上面三点,我们预测未来五年我们的运营商网络业务保持每年10%的增长率还是非常有可能的。这块业务目前占我们收入的70%以上,如果能保持增长,那么我们总体上增长就比较容易了。

第二块业务是终端业务,即手机。首先,不管经济有多差,从原来的手机换成智能手机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其次,经济怎么差还影响不到我们的手机业务,因为我们的量还很小,我们才做了70多亿美元,像苹果那么大规模才可能会受经济影响。这两年我们在智能手机上的投资比较大,今年P1和D1系列手机出来,我觉得我们的手机可以用了,原来我们自己不用自己的手机,现在我们自己也开始用了。产品能力提升以后,我们终端这块业务保持一定的增长没有问题,因为市场很大,中国做得好就可以做100亿美元,中国市场手机保有量12亿,每年需求大概在4到5亿。我们手机业务以追求盈利为导向,不以规模为导向,追求规模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怕出现库存积压。我们宁愿规模做小点,但要保持每年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基础。这块业务空间对我们是很大的。

第三块业务企业业务也是如此,我们才刚开始,全球盘子那么大,经济再差,我们才取那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企业业务今年20多亿美元,明年再增加50%,也才30多亿美元,经济形势不会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影响。

因此,后面这两块未来五年保持增长不会有问题。整体来看,最大的业务我们能保持增长,在未来五年经济不大好的情况下,我们对公司保持一定的增长还是有信心的。

问:你们提出了“云-管-端”的战略,云现在是很热门的概念,能否谈谈华为讲的“云”是什么?最近两年,你们开辟了两项新业务,这是不是向电信运营商销售通讯设备这个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公司需要寻找新的业务机会的信号?

答:对云的理解每个人都不同,有人觉得是内容,有人觉得是应用,有人讲的是基础设施。我们讲的云是基础设施,我们做数字中心解决方案,包括计算、存贮等。我们公司的优势主要是硬件和嵌入式软件,积累都也在这两块,做业务就要发挥这两块的优势。我们做终端,名义上是向消费者逼近了,但我们不是做消费电子,我们的说法是做水龙头,我们要做与网络相联接的、一定要消耗信息产生信息,说到底就智能手机、家庭终端,都是和网络相关的。不跟网络相关我们就不做。而消费电子太多了,我们还是做与通讯和网络相关的。我们叫网络终端,最形象的说法是水龙头。

华为未来战略和主要投资方向是聚焦在管道体系。我们拿中国的水系来做比喻,我们的终端是水龙头,水龙头一扭水就能出来。打开水龙头不流水的终端我们不做。水龙头更便宜,水更容易流出来,水龙头更多,就可以把管道撑大。我们这个企业网络就相当于支流和城市的水管网络,这个管网做得越好,把水就收到支流上去了。移动宽带、固定宽带,我们就认为是长江黄河,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就相当于洞庭湖,我们骨干网解决方案这些就相当于太平洋[4.62 -3.95%股吧研报]。所以华为聚焦在做承载水的管道体系,企业业务、终端业务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不是新业务,它们都是华为管道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问:能否谈谈未来五年华为会有哪些新变化或者说挑战?

答:从前年开始,我们把业务展开了。原来我们业务是聚焦电信运营商,现在把业务从运营商客户展开到既面向运营商,又面向企业行业和消费者。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历史上就没有一家电信设备提供商既面向电信运营商又面向企业、还面向消费者成功过,或者说成功也没有太长时间。摩托罗拉曾经成功过、西门子也曾经成功过,但都时间不长。我们要突破两个不可能:面向电信运营商同时要把企业客户做好基本没有先例,然后还要做一个消费品牌,更没有可能:爱立信把消费品牌卖掉了,阿尔卡特也卖掉了,西门子也卖掉了,摩托罗拉也拆分了。华为实际在重复走前人没有走成功的路,我们与行业的同行现在走的方向是反的,他们是剥离掉这些业务,我们是发展这些业务。华为能不能做成功,说实在话,只有神仙才知道。但我们既然已经做了决策,面向三个客户群来做三块业务,那我们还是希望把它做好。

目前,从展开业务之后,公司的主旋律是聚焦,聚焦一个方面是产品,方向就是管道战略,核心还是围绕管道来做,无论是终端业务、企业业务、固定和移动宽带业务,还有数字解决方案等等,整个公司所有产品都要聚焦到管道上来。产品和技术上都要聚焦管道。客户和区域上我们也要聚焦。企业业务我们就聚焦在20多个国家和两个区域,两个地区就是欧洲和中国。终端业务也要区域聚焦,我们选一些量大的国家做好。因此,未来五年我们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业务范围只会进一步聚焦,组织形态也在优化。五年以后可能收入规模会变大一点,2015年收入大概在700亿美元左右。

问:从外部看,你们终端产品还是很多,并没有体现你说的聚焦。

答:我们终端的产品已经在减少了,我们以前是做运营商定制,意味着每家运营商做一款。从你看到的还是多,但从我们看到的已经减少了很多了。任总希望再少,就做一款产品,像苹果一样。目前,我们现在已经聚焦到四个产品系列。

问:你们从运营商市场转到企业和消费者市场,算不算一个转型?

答:我们公司内部不讲转型两个字。我们也确实不是转型。我们传统的运营商这块业务并没有什么问题,还是我们收入的主体,今年260亿美元,利润也是比较好的,而且这块市场将长期存在。我们不是这块市场出了问题,要进行转型,只是在原来这块业务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多元化。转型是原来的业务有问题,没有机会了,要转到新的业务上去。我们原来的业务还是发展的时候,爬坡的时候,刚开始在产品上与国际公司平起平坐。但客观讲,从运作的效率、从产业界的思想领导力,以及真正让客户感受到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成长上还是有差距,毕竟我们的历史只有20多年。我们认为传统的运营商业务从现在走向未来还需要有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即是不是真正能够成为运营商的最佳的战略合作伙伴,这需要质的提升。我们这块业务从量变积累到了质变,但还要有第二次质变。第二次质变就是从客户感受来看,我们就是行业内的领导者,就是他们面向未来的最佳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

问:那你觉得在运营商这块业务,你们还缺什么呢?

答:从运营商的角度看,我们缺的是商业能力,而不缺产品、技术或者服务能力。因为现在很清楚,电信运营商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来自互联网的竞争,短信市场已经快被互联网抢完了,以后语音、视频都面临类似的情况,运营商可能沦落成为管道提供商,而运营商又不愿意成为管道提供商;另外,就算他们愿意做管道提供商,但它现在的成本架构也是非常大的挑战。运营商肯定希望他的伙伴跟他一起来应对这种挑战,共同面向未来。对我们来讲,我们是以中国为基地的公司,历史只有24年,我们在跟客户CEO层一起探讨怎么跟他一起面向未来,共同解决问题,面向挑战,这方面的能力是不如那些老牌的公司。另外,在国际市场,我们还有来自语言和文化方面的挑战。

问:如果运营商沦为管道提供商,你们也会很被动。

答:那是很被动,所以我们现在对管道的定义不仅仅包括运营商的管道,最终我们聚焦的产业是ICT(信息通信技术),以后不管是谁买我们的东西都可以,所以客户也要拓展。

问:你们的消费者业务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手机品牌,怎么定义这个全球领先品牌呢?

答:我们首先给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负责人)把范围缩小了,你也不要追求消费品牌,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或者PAD品牌就行了。他们一直期望进入手机前三名,苹果、三星然后就是华为,我们期待他能做到。三星在五、六年前也就一般般,真正做起来也就这两年。后来任总不准他们讲第三,现在改成了领先品牌,他们内心肯定还是前三。我们终端海外市场加起来比国内量大,国内今年竞争压力比较大。

问:你们在推出手机的时候,一定考虑过用还是不用华为这个母品牌,能否介绍下你们的决策过程?

答:这个内部争论得很厉害,华为在中国用没有问题,但在国外,华为是发不出音的。H在很多语言里很难发音。我们一派观点是不用华为,再打造一个品牌,否则老搅在一起。用华为这个品牌,因为我们是B2B的公司,做消费者业务肯定受到约束,不能搞明星代言之类,否则业界以为你是做消费品的。但我们终端公司则觉得华为这个品牌还是要用,因为总比重创一个品牌要好,国外很多公关公司也建议不要放弃,毕竟你有一个这么大的品牌。后来达了一个妥协是:先用华为品牌带一个产品品牌Ascend,在日本我们就没有华为了,只有Ascend,这个没有翻译成中文,它在中国没有什么价值。在国外是华为加Ascend,就像苹果加iPhone一样。如果我们做得好,把Ascend做到家喻户晓了,那时这块业务也大了,我们就可以把品牌变成Ascend。如果这块业务做得不好,就还是华为品牌,就做中国这块,把运营商定制这块业务做好。做得好,向前走,做得不好,就还是跟现在一样。我们做到百亿美元是比较稳的,至于做几百亿美元,就不知道了。百亿美元就只要做运营商定制就可以了,不用做消费者品牌。

问:你们从做运营商市场,现在到企业、消费者市场,你认为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是什么?

答:外界总认为我们是先知先觉,总是问:“你们做国际市场,是不是先有战略,把国际市场摸清楚了再一步步走呀?”我说:“说出来好笑,我们从来都没有这样的一个战略”。现在我们面向三个市场,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吗?但现在有个解吗?没有。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中慢慢找到它的解。

问:那么目前产生的问题是什么?初步感到的挑战是什么?

答:主要是不同业务的规律不同,而我们所有干部员工,从中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是来自于原来面向电信运营商市场的,做法和思维模式都不一样。

消费品的做法与我们面向运营商的做法,差别大了,人家天天盯着的是消费群体,我们都是些工程师背景,是做B2B的,要真正转成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难呀!我们工程师经常做出一个产品,自己觉得好,好得很,但是消费者怎么不买;有时候看到一个机器觉得不好,但是为什么这个机器卖得很好呢?这个我们是需要付学费的。但是华为公司历史上都是付学费过来的。我们公司管理层没有一个人有管理过公司的经验,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个明天都是我们从来没有管过。管理层里没有一人能说,我曾经管过几百亿美元的公司,因此,每一天、每一年对我们都是新的,公司一直在变化成长,今年360亿美元,明年可能400

多亿美元,我们没有一个人管过400多亿美元的公司。因此每一年每一天都在探索,而且每一年的管理都是新的,累就累在这里,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用这么多国际的咨询公司,包括Hay(合益)、埃森哲、IBM。引入它们也是学习,问一问其他公司是怎么做的,业界是怎么做的。对我们来讲,每一天都是新挑战,每一个遇到的事情都是新的事情,包括任总本人也没有管理这么大公司的经验。

业务上也是。我们现在还是运营商思维,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的高层团队,管企业的说管企业的话,管消费者的说管消费者的话,管运营商时说管运营商的话。这个很难,包括任总一讲话还是运营商视角,我就提醒他,以后讲话要加个定语,这个话是对运营商讲的,这句话是对企业讲的,这句话是对终端讲的。我们三块业务的起点不一样:运营商市场我们已经在业界构筑了我们的地位;企业业务处于创业期,管法就完全不同;消费者业务的对象都不同了。

问: 2011年华为来自海外的收入占比高达68%。请问你们在国际化道路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分享么?

答:我们国际化是被逼出来的。最早国际业务是孙总(指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在本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排行榜上,她位居第二)亲自管,我是1998年底开始接手国际市场,那时我们啥都没有,任总都是用很悲壮的口号号召我们去做国际市场,比如“埋骨青山处,马革裹尸还”。

我们被迫国际化有两个因素:第一,当时的CDMA机会我们没有抓住,小灵通我们也没有做,手机又不让做——发改委不给牌照,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几个增长点都没有抓住,必须去国际市场。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它坚定了我们进军国际市场的决心,当时只有一条路,必须把国际市场做起来;第二,我们很清楚,如果所有的市场只在中国,我们的增长和发展是受限的。在电信这么标准化的行业,你必须走向全球, 所以就下定决心做国际市场。我们的期望是海外一条腿,中国一条腿,有两条腿走路我们就踏实,现在相当于有三条腿,海外有两条腿,是国内的两倍。比我们想象的好。

当然,我们走向全球市场,通过在全球市场的成功能够进一步证明自己。如果我们只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对我们就会有很多偏见,认为华为一切的成功都是通过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取得的,没有什么真本事。但是,如果我们在海外特别是发达市场获得成功了,那就能证明我们还是靠产品技术和服务。

为了做好国际市场,全公司一切政策导向和一切干部行为都是向做国际市场倾斜:叫你去做就得去,不去从此你就没有前途。我们有好几位主管,不去,或者去了跑回来了,从此在公司就不提拔。从1998年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干部政策都是如此:第一你要主动申请去;第二如果派你去你不去,就不可能再提拔。对干部就得这样,否则谁去做国际市场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在北京、上海这些的城市比国外很多城市生活环境都要好,再加上是在中国,我们生长在这里,这时如果在干部、待遇政策上没有导向,那谁愿意去做国际市场。而且我们派出去的人都在30岁左右,不像西方公司大概都在40岁左右,他们家里很多问题都解决了,再加上西方公司都是全家搬过来,而我们也鼓励全家搬,但还不一定做得到。中国与国外的教育体系不一样,所以中国去拓展国外市场难度更高。

问:你认为华为是否算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答:业界对全球化有三个层次的定义:第一是走出去,主要是走出去卖产品;第二是跨国运营;第三是真正的全球化。我们跨国运营是有了,已经在14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当地有机构,但我们还处在跨国运营到真正全球化的路上,还不能算真正的全球化。差距在哪里?我们明确把全球化作为华为公司的一个战略,但现在我们在全球化上有三点还没有做得很好:第一,我们没有做到真正的全球资源整合。即利用全球资源基于可比优势来做全球的生意。比如说这个能力哪个国家的性价比最好,我们就放到这个国家去,这就是最优的,效率最高。客观讲,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我们目前的研发基本做到了,研发我们利用了欧美、日本和中国资源的优势,我们把欧美的优势与中国的优势结合起来了。中国的优势是成本相对低一点,人多嘛,经营体系相对稳定;美国有创新思想,有架构设计能力,能够触到技术前沿的脉博;欧洲在工程能力上很强。这些能力我们现在都有了。在其他领域我们还没有做到,毕竟我们所有的部门总部还在中国。至于你说的高层有没有外籍不重要。找到合适的人就行了,不是一定要找一个洋人来,才算有全球化视野。

第二,本地化。全球化与本地化是结合在一起的。说到本地化很多人就以本地化员工的比例来衡量,包括是不是本地化的主管。我们认为这不对,我们认为本地化在于本地化的这个团队能不能真正面向客户的业务单独地做经营决策。

第三,我们要在所有有业务运营的国家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建设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得他们都感觉到,我们在每一个国家的机构都能融入当地社会。

问:你们是否考虑过让公司的资本来源全球化呢?

答:我们没有融资要求,只有一个流动资金贷款。我们努力做的是:使我们流动资金贷款来自全球,而不仅是中国。我们每年把利润都分掉了,我们也跟任总商量过能不能有一年不分,只要一年不分就马上有20多亿美元,可充当流动资金,但任总主张要分。分是从激励员工的角度,不分是从财务的角度。我们这几年净利润100%分掉,赚多少分多少。去年利润为什么低,其实是有意的。前年利润赚得多了,因为08、09年的金融危机,我们投资收紧了,所以2010年利润赚得太多,每股分2.98元。去年,我们进了2.8万人,研发投资比前年多了9.5亿美元,汇兑损失比前年也多了5.5亿美元。这两块就多支出了15亿美元,所以利润就低了。我们确实要控制利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分了之后,员工的期望提高了,自从前年分了2.98元之后,家属天天就想着2.98元,去年分了1.46元,家属就有意见。我们不能把员工的期望吊得这么高。

不分,留存下来也有问题,留下来就意味着资本增值,意味着资本投入,新员工配股的成本就高,回报就低了。全世界没有我们这样的公司。我们公司有些事情最好玩的。

问:你们这个模式确实很独特,是怎么开始的呢?

答:这种模式我们很早就开始了。任总认为高科技行业需要大家一起进行利益分享,才能团结大量的人。当时社会上就有知识资本化的概念,我读书的时候,知识资本化是很流行的词,现在不大讲了。我们的员工持股就是知识资本化,员工分享企业的利益。正是因为员工持股,才使我们团结了这么多的人。西方顾问公司到我们公司来做咨询,发现我们公司干部队伍储备是很充足的,他们不可想象的。我们公司的中高级主管和专家基本不辞职,除了自己休息或者创业。要想挖我们一位中高级主管很难,因为待遇你是开不起的(作者注:根据华为2011年年报,2008年至2011年,华为的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21%、42%、40%和17%。因为华为是根据净资产作价配股,所以华为员工在华为公司的虚拟受限股的年回报率与上述股东权益回报率应当基本一致,这个回报率确实不可谓不高)。工资你可以给得高一点,但没有股权,我们公司要求离开的人就得退股。任总从创业开始建立的这个分享机制,也就是华为成功的最核心的要素。

当然,最成功的要素走到今天,也有它的问题。问题就是我们有一部分人不干活、不进步,只要在华为待得下去就行了。这时激励就失效了,因为股权的机制只要你在华为就一直有。我们这个员工持股机制说是长期激励,但事实上不是长期激励,还是知识资本化的概念。

长期激励是根据长期绩效来回报的,而我们的是一旦配股给你了,只要你在华为就长期有,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历史上员工持股成就了华为,团结了一大批人才,但走到今天,这些新问题是我们下一步要想办法解决。我们总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被激励起来,也就是我们说的奋斗,在华为你不奋斗是不行的。我们一直是希望我们的员工逐步走向富裕,而不是一夜暴富。

问:既然讲到华为著名的“奋斗”文化,就请谈谈你们的文化吧。

答: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有三点,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再下去就是“开放、妥协、灰度”。再下去就是开放进取、自我批判、至诚守信等。长期努力的方向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问:你的介绍使我想起了任正非先生在年报CEO致辞中的一句话,即“华为的董事会明确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也不以利益相关者(员工、政府、供应商……)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而坚持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驱动员工努力奋斗”。

答:是,只有我们这种股权结构可以做到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

问:你们对上市是不是兴趣不大?

答:首先,国家政策不允许。国家规定只能有200个股东,我们有6万多员工股东,而且明确员工持股会不能作为上市公司持股主体。中国平安[36.63 0.41% 股吧研报]的员工持股是通过信托公司解决的。我们6万多员工股东,要300多个信托公司,最终还是超过了200个股东上限规定。

其次,上市之后,员工一夜暴富之后还干不干活,如果员工都不干活了,那我们上市做什么?我们上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司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果上市目的就是为了大家分点钱,那我们早就分了。

问:你们有6万多员工股东,是合法的么?

答:员工的股票我们称为虚拟受限股,因此这6万多员工股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股东。公司真正的股东只有两个:一个是任总,另一个是工会持股会。员工持股是在工会持股会下面。你也可以简单认为是从员工集资了,然后投到华为。但是我们这个制度是深圳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有正式批文的,允许我们存在,后来就不批了,全国类似我们这样的公司有千家左右。当然,按现在的法律是不合法的,但当时特区特批的,是合法的。目前,任总在华为控股也只有很少的股份。

上市、透明化从外部和内部看法不同。为了外部不就是多几个合同,我们不做美国市场又怎样?内部稳定最重要。一切事情从外部看是一个视角,从内部看又是一个视角。如果让员工都能看同事持有多少股,目前时机还不成熟,我们还需要做调整。不能为了上市、为了透明把内部搞得鸡飞狗跳的。

我们不缺钱,透明的目的是干什么?无非就多拿几个合同。华为增长速度够快的,为什么要把公司做得那么大?我们已经够大的了,今年360亿美元左右,2015年真做到我们预计的7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美国市场,那已经是巨无霸,搞那么大做什么呢?话说回来,做企业都希望做得更好,但做得好内因才是最关键,只有内部是团结的、坚不可催的,才能抵御外部的任何困难。一切都要考虑内部的团结。不能上完市,大家都不干活了。中国人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你一定捅这个马蜂窝干什么?

问:华为现在是世界领先的通讯设备公司,你们申请的专利据说是中国公司最多的,研发员工占比接近50%,14万员工中有7万多研发员工。你们算得上是技术驱动的公司了,请问华为的创新体系有何独特之处?

答:我们不是技术驱动的公司,在我们公司这是受批判的观点。当然,我们是有技术情结的,但纯粹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是不能走到今天的。客观讲我们是一家客户需求驱动的公司,说我们完全没有技术情结那也是假的。我们每年维持这么高的研发投入,是因为这对于公司竞争力的提升、价值创造是有用的。每年12%以上的研发投入,这是要保证的。我们终端业务的研发投资比例是6%,其他是12%,总体就是11%多,去年11.6%,今年估计要到12%。我们在中国公司中,这么多年来坚持在研发上保持这么高的投入强度,确实很少见,但最终也实现了价值。今年我们研发投资大概45亿美元,在全球公司里也是排在前面的。

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还能有序地开展工作,这是我们1998年跟IBM开始的产品开发变革的贡献,我们叫IPD(集成产品开发)。我们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不断在优化研发流程,不断在优化组织,不断在提升研发能力,从来没有停过。我个人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负责研发,前年交给丁耘了,但我还是一直很关注研发。从一个创意到走向产品,整个的管理体系、流程、工具、能力提升,这个过程华为没有停止过。现在不管有多少人,别说7万人,再加7万人,我们管理也没有问题,能够有序地运作,确保把产品做出来,而且做出来的产品是稳定的、达到质量要求,这是我们这么多年管理体系和研发流程优化的结果。但是有最好的流程,不等于做出来的产品就做对了,我们以前做错过很多东西。我们在2005年前,客观讲,在产品方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前我们还有一点技术导向、凭想象做事情。

流程管理没有问题,现在做什么就成了最关键的了。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一个战略营销体系,更多聚焦怎么倾听客户需求,怎么理解客户需求,跟客户探讨他到底要什么,然后来定义我们的产品和产品的规格。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这个体系也建立起来了。这就使我们做什么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提升了。

研发首先是你有一个很好的组织流程和团队,这样产品才能做得出来。有了这个以后,就是不断提高效率的问题。接下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做出来”就成了最核心的问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光有研发队伍和流程是不够的。因为你可能让研发天天做错的东西,比如本来要做个手机,他却做个杯子出来。因此集成产品开发和战略营销体系这

两者保证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是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在信息通信产业,如果你做出的东西不符合客户需求,又得等两年才能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那你就落后了。每个产品、产业的竞争,都是在客户恰好要的时候,你就有;当然,竞争对手也会有;没有的厂家,这一轮竞争就出局了。但是你还得有竞争力,竞争力无非是三点:一是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第二是成本,第三是时间点。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在客户恰好要的时候,你恰好推出来,而且恰好是满足客户需求,相比竞争对手还有竞争力,那就是最伟大的”。我们的研发体系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最伟大的。

研发早了也不行,晚了也不行。早了效率低,晚了就出局了。

问:持续倾听客户意见,不断改进组织和研发流程,提高效率,你们确实有非常好的研发体系。那你认为在研发方面,华为未来的挑战是什么?

答:新的挑战是:产业变化太快,竞争变化也太快了,我们的客户也不清楚要什么,客户也迷茫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不仅仅是倾听就够了,要跟客户共同碰撞出需求,需求不再是倾听回来的,是跟客户互动、碰撞,然后共同探索找到的。当然,我们不敢说像乔布斯一样先知先觉,但我们现在不能像原来一样简单地倾听需求。

问:最近,任正非先生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讲话向外界透露了很多信息,证明华为在技术方面做了不少储备,有对产业上下游都有很多的技术投资。三星的崛起就是靠一体化的研发,华为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答:华为到底做了多少东西可能外界很难知道,比大家想象要多。三星的崛起是一体化的成功,原因在于过去你可以在别人产品都做出来后,你再做。那时产业链是成熟的,别人的产品都出来了,所有器件都是现成的,你拿过来做就行了,只是设计和开发软件。走到今天,我们基本上是每个产品出来,从器件、到芯片到产品,是同步进行的,比如像单波100G 就是同步出来的,大家决定要做100G,是从芯片开始做的。华为要走向未来,那我们大量的产品应该是从芯片级开始做,不能从业界获得现成的芯片、器件,要不就自己做,要不就和供应商一起做,是用一个产业链把一个产品推出来,这样我们必须有核心能力。如果没有核心能力是做不出来的,我们如果再等到业界的器件和芯片都出来了,再做产品,那就要落后别人两年,这是历史上的做法。现在我们是要在业界同步或者领先推出,在通信行业,很多核心产品我们现在都是领先推出,这就是因为我们“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拥有那些核心能力,我们会做器件,我们也会做芯片。软件有人总归是可以做得出来,关键是得有芯片,有器件。

拥有所有硬件的核心能力对于华为面向未来的竞争是非常关键的,要不你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你要等着别人做出来。而且如果是供应商做的定制,供应商是不能直接卖给你的,必须要等到定制的做完,然后再开发一个标准化的芯片卖给你。我们在供应商那里订制的芯片也是不能直接卖给其他人的。

别人说华为公司是傻冒,我们也习惯了,就算原来芯片原来用的是别人,慢慢地我们也要做一个自己的出来。现在有些芯片是用我们自己的,这样可降低成本、进行差异化。任总在谈话中说的做备份的还是少数,是指一些非常难的东西,刚开始做做不到业界的水平一样。

问:华为是否会成立华为研究院,以进行比较基础的技术研究?

答:基础研究,要看多基础。硅谷也不做最基础的研究,都是要做产品化的。理论性的研究一般都是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做的。企业做的研究肯定是未来三、五年能够产品化的,能够有商业利益的。如果说要十年才能卖出去,企业是不可能做的。我们把研究分几段:一段是10年以后,一段是未来5到10年的,再一段是未来3到5年以内。10年以后,我们企业肯定是不碰的,交给高校和研究机构做;5到10年,我们是与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合作,我们投钱;未来3到5年是我们自主研究的主要方向,但是也有合作研究。

问:你们EMT主席采取轮值制,去年又推出CEO轮值制,我们知道有联席CEO,但轮值CEO是你们的首创,你作为三位轮值CEO之一,能否谈谈这种制度的优势?

答:EMT主席轮值是由我们的顾问公司提出来的,也没有先例。CEO轮值制度只能靠未来去检验,未经检验的东西你怎么能下判断呢?我们有一句话,这个东西效果如何,成功了,那一切都是对的。华为再过10年、20年,如果说轮值CEO制度一直在转,而转得华为公司很好,那么大家就会说华为的轮值CEO制度是成功的;如果说最终转得华为没了,那肯定是失败的,没有什么说的。

我们是在有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CEO轮值。我们有三个人各自有分管领域:一个是管人力资源委员会,我是管理战略与发展委员会,还有一个就管财经委员会,也就是公司的人、财、事,这三个是固定分工。一个公司这三项管完之后还多少事呢?剩下的就是公司运转过程中,内外部事务的处理。处理也不是轮值CEO一个人来处理,很多事情还是要召集大家来讨论,每个月都有董事会,还有日常例会。原来的EMT现在就是董事会。轮值CEO一个月只开一次会。具体来讲,像最近的危机公关,美国政府指责我们,我这个轮值CEO就要管事了。也就是说危机事件、内外事件的处理,轮值CEO要牵头;这一段时间内一些重点工作的推动,轮值CEO也要牵头。总体上,我们三个人各自有分工。轮值CEO期间做的事情是全面的,但自己分管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问:既然提到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指责,能不能介绍下这个危机的由来?

答:算不上大的危机,这个结果我们一开始就预料到了,只是等待它什么时候出来。这个调查11个月前我们就知道是这个结果,绝对不会调查出一个结果说对美国没有危害,对不对?如果结果是没有危害,那还调查啥呀?那不把我们全洗白了吗?那不把他历史上的决定全打嘴巴了吗?调查结果我们想象得到,肯定就是对美国有危害,把他历史上的做法也证明(是对的)了。各种场合美国都在说(对美国有危害),现在怎么可能还出一个报告说没有危害。但这个份报告整个就是说这个你华为没有说清楚,那个你华为没有说清楚,那怎么回答

清楚呢?回答不清楚的。一个东西是白的,你一定要证明它是白的,证明不了的。我们要证明自己是黄种人,要你提证据出来说你是黄种人,你怎么证明?皮肤还真不能算数。证伪是可以的,但证真很难。

问:你们从2005年实施的EMT主席轮值学到了什么?现在的轮值CEO制度有什么改变?

答:在实施EMT主席轮值之前,是任总对所有人,组织架构都是平的,可能很多部门向任总汇报,但任总从来都没去过。自从EMT主席轮值制推出来之后,就从原来任总个人决策走向了团队决策,但团队决策时毕竟任总对全公司更熟悉,他要发挥更主导的作用。从EMT 主席轮值到现在的CEO轮值,大的模式没有变。

2005年推出是因为顾问公司帮助进行组织架构优化,优化之后就要开执行团队的会议,一个月开一两天的会,任总说他不开。说他坐不住。CEO不主持会议,那怎么办?如果说当时任总同意主持开会,就没有后面EMT主席轮值这回事了。他不开会,我们就做工作,说以他感兴趣的议题开会,开会就要有人主持吧,这就产生了EMT主席,于是EMT主席轮值制度就出来了。开了会之后,任总变成很积极,觉得这一个月一次的会很有收效,发言最积极了。原来要他坐下来开一天会,是想都不敢想象的。他之前也会开会,比较随意。现在就是我们三个人(另外两位轮值CEO是胡厚盭和郭平)主持会议,日常工作都到业务部门去了,我们基本上没有日常工作。

问:能否分享一件你在华为所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事?

答:华为的成长道路跟中国企业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私下跟任总闲聊的时候,我们在中国做一个民营企业,走的路都是爬北坡的路,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民营企业应该走的路,完全不是。别人该上市的时候上市,我们不上市;别人该投房地产的时候投房地产,我们不投;别人有钱投到其他领域,我们天天投研发。我们跟政府关系也就是跟他们保持一个正常的沟通关系,我们在深圳市,但不跟深圳市领导吃饭的。我们就是一门心思盯着客户。我们公司的高管从来不上电视媒体,不是有规定,谁都不愿意。原来跟你们杂志见面都不愿意,现在好一点,是因为号召大家要多跟媒体打交道。我们公司做事的风格就是只知道做事,踏踏实实地把事做好。因为走的路跟其他企业不一样,就造成了中国不理解华为,国外也不理解华为。

中国不理解华为,就是不知道华为怎么能够成长到现在,华为走的这条路,中国公司很少走过。一个是我们研发的投入,第二个是我们真正的全球市场,第三是我们这么大规模的管理变革投入,一般1~2%的收入投资在IT和管理变革——我们整个管理变革要落到IT系统上。

国外看我们:“你说你没有上市,没有资本支持,还天天说国家没有资助你,你凭什么发展起来的?”美国人是不能想象的。后来外国人也搞清楚了,我们的发展资金还是来自于员工,但还是有没有搞明白的,我们凭什么走到今天。

事实上,华为这个故事如果在美国,就是一个像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一样的创业故事,包括跟阿尔卡特创业者的故事是一模一样的,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是有资本市场支持的,我们恰好没有。这是西方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后来我们把股权讲清楚,他们就慢慢明白了。我们公司不上市,但每年扩股不少,一年扩股10%就进来几十个亿,因此,我们公司的资金是员工拿自己的钱几十年滚起来的。(全文完)

华为内部工资和待遇详解(转)

华为内部工资和待遇详解(转) 时间: 2010-11-02 / 作者:杨祖江/ 分类:心情随笔 华为员工标准岗位工资明细及分析 华为员工对应的标准岗位工资 13-C:5500, B:6500, A:7500 14-C:7500, B:9000, A:10500 15-C:10500,B:12500,A:14500 16-C:14500,B:17000,A:19500 17-C:19500,B:22500,A:25500 18-C:25500,B:29000,A:32500 19-C:32500,B:36500,A:40500 20-C:40500,B:44500,A:49500 21-C:49500,B:54500,A:59500 22-C:59500,B:?A:? 完全胜任的系数是1,基本胜任的系数是0.9,暂不胜任的系数是0.8地区差异系数:一级城市1,二级城市0.9,三级城市0.8其它的0.7,15级3-4w多期权。今年每股分红1块多。还有若干奖金、股票分红 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等级为13C-15B,普通工程师B的等级为15A–16A。普通工程师A的等级为17C-17A。高级工程师B的等级18B-19B。高工A或技术专家19B–20A(华为技术专家的技术等级和待遇等同于三级部门主管,若高级专家最高可达到一级部门正职的技术等级21A-22B),三级部门主管19B。A,二级部门主管20A,一级部门主管21B,A–22B最高等级22A。 里所说的年收入也因人而异。如一个社招的18级的员工,他进入华为以后的前四年每年的收入最多35万。而一个土著18级,他的年收入最少百万。这个差距是股票和奖金造成的。 拿18A来说,每个月要交570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扣除个人所交保险什么的,算2000吧,32500-7700=24800.一年的工资税后收入大概是30万。奖金和分红另计。 如果工作八年以上,可以去应聘16A(大多给16B,但是工资会低于上述所贴,上述的工资是每个级别的最高工资等级。工资开价13500—15000 之间),工作六年的可以去应聘15A,B(工资开价12000–13000之间,如开价16级肯定不会给)。若自认为能力突出,项目经验丰富,有经理级职务,或技术专家,可以去应聘18级,当然应聘的时候会和你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之后给你的级别一般会低于你的开价一大级。 如果工作十年或以前担任过部门经理的社招员工,由于级别给的较高(17a以上者)大多数会赶到海外。 04年进入华为的本科生目前大多15A,B。华为社招工作六年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一般,基本能胜任工作普通社招员工,大多15A,B。如果在原公司是骨干可以高两个小级。即16B,16A。如果社招工作8年的普通员工,大多给予16A或17B。如果原公司(在业界有所闻名的公司)担任过公司正式任命的部门经理,并有超过两年担任部门经理(部门主管)职务的经历,有管理团队工作的业绩,或是工作十年以上的技术骨干,则不走普通招聘流程。作为特招进入。级别一般给予18A–

华为的入职、待遇、海外经历、薪资分成

各位学弟、学妹: 大连、沈阳的宣讲结束了,说实话心理还是有些沉重的,以前自己在象牙塔的时候虽然也觉得学校和社会严重脱节,无论是学到的东西还是获取到的信息,但没想到你们比我们那会获得的社会信息更支离破碎,当然主要原因也不在你们,学校本来就是静下心来读书的一片乐土,大多走出校园的同学都会在五年、十年同学聚会上感慨,大学光阴不该荒废,应该好好读书,为什么呢?不是学校学得和社会脱节很厉害么,那学得必要性在哪呢? 其实大学带给各位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学到的理论知识,而是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你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别小看在学生会张罗些活动,也别小看那些经常在课堂上提问题但还没拿过奖学金的同学以及在校园撕海报勤工俭学的学弟、学妹,这些都是点点滴滴形成你各项素质和技能的源泉,同学们也不用羡慕书本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的同学以及那些出身名校的同学,因为在后续的面试以及走向社会后,你会发现两件事: 一是原来企业不看重你到底掌握了多深厚的理论知识,看重的是你是否有韧劲、有进取精神,因为只有这种精神才是你日后超越他人的精神能量。二、从哪个学校来?学的什么专业?是不是硕士?等得身份被逐渐淡化了,你获得晋升、薪水翻倍的依赖于你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业绩,当然我说的可能是大多数需要依靠自己成就事业的民营公司及外企,一些垄断性国企就像是我们眼中的“富二代”,有国家靠山,奋斗与否不会决定他们的生死,所以里面的水才那么深,不适合一穷二白、得里面在里面比拼关系的我们,可是除了这些,今天我还想给学弟、学妹们讲讲社会上的事、讲讲华为以及华为的销售与服务体系,我以毕业后就入职华为、历任华为研发体系、销售与服务体系并在海外工作三年半的学姐身份,以及这几年在职业发展领域积累的一些经验给大家说说你们的选择。 走向社会后,学弟、学妹们思想上会有个逆转,发现那些默默无闻但学业优秀的同学社会路走得可能不那么顺,为什么呢?

华为薪酬现状分析

华为公司薪酬现状分析 小组成员:赵剑峰、肖俊东、徐绵旺、吕佳佳 2016/12/19

目录 1. 薪酬设计指导思想 1.1 分析宏观环境 1.2 公平原则 1.3 合理原则 1.4 认可原则 2. 薪酬制度 2.1 目的 2.2 适用范围 2.3 内容 2.4 工资构成 2.5 支付方式 2.6 薪酬保密 3. 薪酬战略 3.1 表现组织战略 3.2 支持经营战略 3.3 拥护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4. 与类似企业对比分析 4.1 联想薪酬构成、工资等级 4.2 华为薪酬制度建议 1.薪酬设计指导思想 华为的薪酬制度制定的依据是根据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地区及行业差异、员工岗位价值(对企业的

影响、解决问题、责任范围、监督、知识经验、沟通、环境风险等要素)及员工本身专业知识掌握、工作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生涯发展等因素制定的。也是本着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制定。 1.1 分析宏观环境 任何企业都是在社会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因此任何企业在设计薪酬时都不得不考虑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的薪酬设计必须符合整体社会的水平。企业薪酬设计过低有可能导致人才外流,企业得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没有人才企业将无法发展。因此企业设计的薪酬必须有一定的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吸引到合适的人才去促进发展。 1.2. 公平原则 公平可分为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外部公平是指企业制定的薪酬与外部同等条件下的企业所制定的薪酬差别不大,从而使员工感知到公平感,内部公平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贡献水平与薪资水平成正比。多劳多得。从而使员工能够感知到内外部公平感,增加员工绩效水平。 1.3. 合理原则 企业设计薪酬必然要考虑合理原则,既不可太低又不宜过高。合理的原则也包括设计薪酬时所选择的薪酬方式要合理。如销售岗位的薪酬设计必然要考虑到绩效水平,这样可以刺激员工的积极性。以华为公司为例,华为设计薪酬比较复杂,不同岗位都有所考虑,且华为薪酬的组成部分较多,除基本薪资外,华为薪酬还包括奖金及各种福利。其中华为独有的薪酬设计就是股权激励,华为会给与员工一定比例的股票期权,从而使员工与企业结合为一体,这样的合理化安排可以最大可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4. 认可原则 企业的薪酬设计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可至关重要。认可不仅包括结果的认可,同时也包括薪酬设计的程序性和互动性的认可。薪酬设计的程序性的公平性,可由员工是否参与到薪酬设计并发挥自己的想法来分析,通常员工参与设计并提出看法可增强员工对薪酬设计的认可度。并能体会到薪酬设计的公平感。 2. 薪酬制度 2.1 目的:提供公平的待遇、均等的机会,促进公司及员工的发展与成长。 2.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2.3 内容 2.3.0 新雇佣的员工、公司通过考查本人的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等综合资历和所担任的职务,确定

华为各级员工的标准岗位工资

华为各级员工的标准岗位工资 1、华为各级员工的标准岗位工资(注:传说中的历史数据): 13-C:05500,B:06500,A:07500 14-C:07500,B:09000,A:10500 15-C:10500,B:12500,A:14500 16-C:14500,B:17000,A:19500 17-C:19500,B:22500,A:25500 18-C:25500,B:29000,A:32500 19-C:32500,B:36500,A:40500 20-C:40500,B:44500,A:49500 21-C:49500,B:54500,A:59500 22-C:59500,B:,A: 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等级为13;普通工程师B的等级为14;普通工程师A的等级为15;高级工程师B的等级为16;高级工程师A的等级为17;主任工程师的等级为18;技术专家的等级为19以上(华为技术专家的技术等级和待遇等同于三级部门主管;若是高级技术专家,最高可达到一级部门正职的技术等级21A~22B);三级部门主管为19B~19A,二级部门主管为20A,一级部门主管为21B~22B;最高等级为22A。 孙亚芳是最高级22A,和任总一样。华为好像只有此两人为22A(具体不详),华为一级部门主管或副总裁在22C~21B之间,二级部门总监20A~20C,三级部门主管19A~19C。刚开始定级时,三级部门主管大多18A~18B。现在过去若干年,华为的级别也有水分了,大家的级别也有升高。 完全胜任的系数是1,基本胜任的系数是0.9,暂不胜任的系数是0.8;地区差异系数:一级城市是1,二级城市是0.9,三级城市是0.8,其它城市是0.7。 虚拟股票期权: 15级的虚拟股票期权饱和值大约3~4万多期权(注:因人而异)。今年虚拟股票分红为每股1块多(注:2010年是2.98¥)。 还有若干奖金、股票分红……

华为薪酬制度

华为薪酬制度 华为薪酬制度 薪酬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任绵绵 姜艳艳 任正非 2011—1—1发布 2011—1—1实施 一、目的 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上升通道,建立一套相对密闭、循环、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二、制定原则 本方案本着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制定。 2.1 公平:是指相同岗位的不同员工享受同等级的薪酬待遇;同时根据员工 绩效、 服务年限、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对职级薪级进 行动态调整,可 上可下同时享受或承担不同的工资差异; 2.2 竞争:使公司的薪酬体系在同行业和同区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激励:是指制定具有上升和下降的动态管理,对相同职级的薪酬实 行区域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4 经济:在考虑集团公司承受能力大小、利润和合理积累的情况下, 合理制定薪酬,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利益共享。 2.7><5 合法:方案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基础上。 三、管理机构 3.1薪酬管理委员会 主任:总经理 成员:分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 3.2 薪酬委员会职责: 3.2.1 审查人力资源部提出的薪酬调整策略及其他各种货币形式的激励 手段(如年终奖、专项奖等)。 3.2.2 审查个别薪酬调整及整体薪酬调整方案和建议,并行使审定权。 本规定所指薪酬管理的最高机构为薪酬管理委员会,日常薪酬管理由 人力资源部负责。 四、制定依据 本规定制定的依据是根据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地区及行业差 异、 员工岗位价值(对企业的影响、解决问题、责任范围、监督、知识经验、沟通、环境风险等要素)及员工职业发展生涯等因素。(岗位价值分析评估略) 五、岗位职级划分 <5.1 集团所有岗位分为六个层级分别为:一层级(A):集团总经理; 二层级(B):高管级;三层级(C):经理级;四层级(D): 副理级;五层级(E):主管级;六层级(F):专员级。鸥江职级岗位对应表 序号

华为工资 职等及薪酬体系

华为员工标准岗位工资明细及分析 华为员工对应的标准岗位工资 13-C:5500,B:6500,A:7500 14-C:7500,B:9000,A:10500 15-C:10500,B:12500,A:14500 16-C:14500,B:17000,A:19500 17-C:19500,B:22500,A:25500 18-C:25500,B:29000,A:32500 19-C:32500,B:36500,A:40500 20-C:40500,B:44500,A:49500 21-C:49500,B:54500,A:59500 22-C:59500,B:?A:? 完全胜任的系数是1,基本胜任的系数是0.9,暂不胜任的系数是0.8 地区差异系数:一级城市1,二级城市0.9,三级城市0.8其它的0.7 15级3-4w多期权。今年每股分红1块多。 还有若干奖金、股票分红 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等级为13C-15B,普通工程师B的等级为15A--16A。普通工程师A的等级为17C-17A。高级工程师B的等级18B-19B。高工A 或技术专家19B--20A(华为技术专家的技术等级和待遇等同于三级部门主管,若高级专家最高可达到一级部门正职的技术等级21A-22B),三级部门主管19B。A,二级部门主管20A,一级部门主管21B,A--22B最高等级22A。 里所说的年收入也因人而异。如一个社招的18级的员工,他进入华为以后的前四年每年的收入最多35万。而一个土著18级,他的年收入最少百万。这个差距是股票和奖金造成的。 拿18A来说,每个月要交570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扣除个人所交保险什么的,算2000吧,32500-7700=24800.一年的工资税后收入大概是30万。奖金和分红另计。 如果工作八年以上,可以去应聘16A(大多给16B,但是工资会低于上述所贴,上述的工资是每个级别的最高工资等级。工资开价13500---15000 之间),工作六年的可以去应聘15A,B(工资开价12000--13000之间,如开价16级肯定不会给)。若自认为能力突出,项目经验丰富,有经理级职务,或技术专家,可以去应聘18级,当然应聘的时候会和你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之后给你的级别一般会低于你的开价一大级。 如果工作十年或以前担任过部门经理的社招员工,由于级别给的较高(17a以上者)大多数会赶到海外。 04年进入华为的本科生目前大多15A,B。华为社招工作六年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一般,基本能胜任工作普通社招员工,大多15A,B。如果在原公司是骨干可以高两个小级。即16B,16A。如果社招工作8年的普通员工,大多给予16A或17B。如果原公司(在业界有所闻名的公司)担任过公司正式任命的部门经理,并有超过两年担任部门经理(部门主管)职务的经历,有管理团队工作的业绩,或是工作十年以上的技术骨干,则不走普通招聘流程。作为特招进入。级别一般给予

华为公司员工待遇全面揭秘

华为公司员工待遇全面揭秘.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简介] 总部在深圳,人员共约3万,2003年销售额327亿,2004年销售额462亿,利润在10%左右。[笔试面试] 笔试基本上都是一些技术上的基本功,可能最后一题会考你的逻辑推理能力,诸如FuErMoSi 侦探判断几个人中谁说谎的问题,如果学过离散数学会对你有点帮助。笔试通过的话就是项目经理面视,问一些工作经历和打算(可能还会有部门经理talkwithu)。最后是人事部的头问一个技术无关的问题,如:生平何事自认为最成功最有自豪感。 [待遇] 现在进华为待遇并不高,大概与市场价持平或略低,应届本科生3500左右,应届硕士4000左右,社招的本科3800到4500,社招的硕士4000到5000。转正后会有一次调薪机会,50人里可能有1人,涨幅不超过500RMB,如果你不是巨牛,就甭指望了。每半年或一年部门会有调薪的指标,20人里可能会有1个,涨幅大概几百,不超过1000,如果你不是很牛,不要幻想一两年内工资会有变动,三五年工资没动过的员工遍地都是。当然,1999年以前来的老员工早已不在乎工资了,他们的股票才是大头,一年下来分红10万到几十万的都有,工资只不过是平时的零花钱。2001年后进来的就都没有股票了,而且待遇也低,感觉华为在向国企模式发展。员工工资下调的原因据说是华为已经放下了大公司的架子,不想再打肿脸充胖子,不再重视员工的待遇优越感,而是按照市场来进行定价和人员流动,体现的是公司压缩成本提高效益的思想,倒霉的当然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大量的人员变动。2003年到现在华为新招了4000人左右。现在仍然存在人员缺口。2000年到2002年进华为的基层员工目前工资在5500到8000不等,2003年到现在进华为的基层员工。 目前工资在3500到5500不等。无住房公基金,每月800到1000(在深圳总部为1000)的补贴发到工卡里,可以在公司的食堂和超市消费,若要换成现金,要交20%的税。年终奖有3万、2万、1万不等,具体视所在产品的利润大小而定。工作满整年的才能拿到全部,年终奖要到来年的3季度末才发放。来年辞职的不会影响上一年年终奖的总金额。这一点基本可以放心,华为是大公司,很多事情都是制度化的,不象一些小公司。从华为出去后工资涨50%到100%是问题不大的,我的一些华为朋友中就有三个先后跳槽去了外企,有一个涨100%,另两个涨了50%,奇怪的是,他们外语都不怎样(也就4级水平,口语基本为zero),进外企后好象都是做的技术支持相关的工作。 [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工作环境比较舒服,每人至少2台电脑,通常都是3台,一台办公室用,另两台实验室用。弹性工作制,早晨上班时间最晚总部为10点,其它研究所为9点半,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半小时吃饭,1小时午睡,传说中的华为床垫就是在这时候派上用场的。华为的信息安全抓得很严,不能上网,机器都是封了的,不可能把任何资料拷贝出去。晚上8点半后可以领一份价值7元的夜宵。早晨和下午的班车自己花钱,晚上9点的班车免费。 [加班] 确实比较多,尤其是项目进度很紧的时候(进度不紧的项目在华为几乎不存在),一般说来周末会要求统一加班一天,另外,华为规定每月必须最后一个周六照常上班,这样算来一月可能只有3或4天的休息时间。春节加班的概率很大,一般大年28放假初六七就开始加班。平时工作是否累是否晚上必须加班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的能力很强,2、3周可以把一个月的活干完,那么没有人会强制你晚上加班的(除非最关键的一个月里产品可能会统一要求)。当然,这样的人是少数,大概几十个里面有一个,大部分的人还是需要晚上或周末加班才能完成任务。总之,牛人长久呆在华为的少,不牛的自然会喊累喊忙的,华为就象一个养牛场,

华为的工资薪酬

华为的工资薪酬

据说没有.讲薪酬先要介绍一下华为的部门结构,因为不同的部门其薪酬是不同的: 1、市场系统 按地域先分为国内和海外,国内又分为深圳总部和各省市办事处,海外也分为国内深圳总部和各大洲地区部。按工作分工又可基本分为客户系统和产品系统。 深圳总部:包含国内、海外客户和产品系统的总部机关。国内包括各目标运营商(电信、网通、移动、联通等)系统部的总部和各产品(交换、光网络、移动、智能网等)国内系统部的总部。海外包括国际营销(客户)和产品国际(产品)的总部。还有负责客户接待(最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解)的客户工程部。当然个别小部门的总部不在深圳而在北京。 国内办事处:基本位于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大连、青岛等也有小办事处。各办事处的工作目标就是销售,分客户线(负责各运营商)和产品线(负责各产品)。各线人员算各部门深圳总部的派出人员,又直接受办事处主任管理。办事处主任对所在办事处辖区负责,权利很大,相当于封疆大吏。 海外地区部:包括亚太、中东北非、独联体、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欧洲、东太平洋(按地理应该叫西太平洋,因为管辖的是日本、韩国、澳洲、香港地区等亚太发达地区,但当时起名时不知怎么弄反了,就一直将错就错)。各海外地区部又在各个国家设了办事处,也分客户线和产品线。 市场系统的海内外员工总数应该在4000偏上。 2、技术支援系统 包括深圳总部和各国内办事处及海外地区部的派出机构,按维护产品不同分为各产品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总人数在2000至3000人(为降低成本,该部门的工作不少由外包公司负责,称合作方)。 3、研发系统 负责华为各产品的研发,是华为最庞大的系统,人数在10000人左右,还不包括相当数量的外包人员。分为深圳总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据产品不同分为交换接入、光网络、移动、智能网、数通、多媒体等等。后来又改为固网、无线、智能等等,不管名字怎么改,基本还是按产品划分。各地研究所侧重不同,比如北京侧重数通、上海侧重无线、南京据说网管搞得不错。华为在海外也有不少研究所,包括印度、美国、俄罗斯、瑞典等、除了印度曾经搞的挺大外(现在印度人好象都来深圳了),其他的基本是样子。

华为员工对应的标准岗位工资

华为员工对应的标准岗位工资 13-C:5500,B:6500,A:7500 14-C:7500,B:9000,A:10500 15-C:10500,B:12500,A:14500 16-C:14500,B:17000,A:19500 17-C:19500,B:22500,A:25500 18-C:25500,B:29000,A:32500 19-C:32500,B:36500,A:40500 20-C:40500,B:44500,A:49500 21-C:49500,B:54500,A:59500 22-C:59500,B:?A:? 完全胜任的系数是1,基本胜任的系数是0.9,暂不胜任的系数是0.8 地区差异系数:一级城市1,二级城市0.9,**城市0.8其它的0.7 15级3-4w多期权。今年每股分红1块多。 还有若干奖金、股票分红 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等级为13C-15B,普通工程师B的等级为15A--16A。普通工程师A的等级为17C-17A。高级工程师B的等级18B-19B。高工A或技术专家19B--20A(华为技术专家的技术等级和待遇等同于**部门主管,若高级专家最高可达到一级部门正职的技术等级21A-22B),**部门主管19B。A,二级部门主管20A,一级部门主管21B,A--22B最高等级22A。 里所说的年收入也因人而异。如一个社招的18级的员工,他进入华为以后的前四年每年的收入最多35万。而一个土著18级,他的年收入最少百万。这个差距是股票和奖金造成的。拿18A来说,每个月要交570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扣除个人所交保险什么的,算2000吧,32500-7700=24800.一年的工资税后收入大概是30万。奖金和分红另计。 如果工作八年以上,可以去应聘16A(大多给16B,但是工资会低于上述所贴,上述的工资是每个级别的最高工资等级。工资开价13500---15000之间),工作六年的可以去应聘15A,B (工资开价12000--13000之间,如开价16级肯定不会给)。若自认为能力突出,项目经验丰富,有经理级职务,或技术专家,可以去应聘18级,当然应聘的时候会和你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之后给你的级别一般会低于你的开价一大级。 如果工作十年或以前担任过部门经理的社招员工,由于级别给的较高(17a以上者)大多数会赶到海外。 04年进入华为的本科生目前大多15A,B。华为社招工作六年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一般,基本能胜任工作普通社招员工,大多15A,B。如果在原公司是骨干可以高两个小级。即16B,16A。如果社招工作8年的普通员工,大多给予16A或17B。如果原公司(在业界有所闻名的公

华为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华为集团----任正非 华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OJJT-G-RZ-01-2016 薪酬管理制度 2016—1—1发布 2016—1—1实施华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薪酬管理制度管理 1、目的

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上升通道,建立一套相对密闭、循环、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集团公司现状,特制定本规定。 2、制定原则 本方案本着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制定。 2.1 公平:是指相同岗位的不同员工享受同等级的薪酬待遇;同时根据员工绩效、服务年限、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对职级薪级进行动态调整,可上可下同时享受或承担不同的工资差异; 2.2 竞争:使公司的薪酬体系在同行业和同区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激励:是指制定具有上升和下降的动态管理,对相同职级的薪酬实行区域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4 经济:在考虑集团公司承受能力大小、利润和合理积累的情况下,合理制定薪酬,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利益共享。 2.5 合法:方案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基础上。 3、管理机构 3.1薪酬管理委员会 主任:总经理 成员:分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 3.2 薪酬委员会职责: 3.2.1 审查人力资源部提出的薪酬调整策略及其他各种货币形式的激励手段(如年终奖、专项奖等)。 3.2.2 审查个别薪酬调整及整体整体薪酬调整方案和建议,并行使审定权。 本规定所指薪酬管理的最高机构为薪酬管理委员会,日常薪酬管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4、制定依据 本规定制定的依据是根据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地区及行业差异、员工岗位价值(对企业的影响、解决问题、责任范围、监督、知识经验、沟通、环境风险等要素)及员工职业发展生涯等因素。(岗位价值分析评估略) 5、岗位职级划分 5.1 集团所有岗位分为六个层级分别为:一层级(A):集团总经理;二层级(B):高管级;三层级(C):经理级;四层级(D):副理级;五层级(E):主管级;六层级(F):专员级。 具体岗位与职级对应见下表:

任正非给华为新员工八大忠告

任正非给华为新员工八大忠告 本文是关于职场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任正非给华为新员工八大忠告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内部讲话总是被业界津津乐道,在最近《致新员工书》中他强调,“在华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只有二个:一是努力奋斗;二是做出良好的贡献。” 据了解,这篇《致新员工书》最早发表于1994年12月25日第11期《华为人》,多年来任正非都是亲自修订更新数次,这是2015年任正非再次对此文做出的最新修订。 如何能够快速融入华为并发挥出自己的真实能力对于新员工至关重要。对此,任正非向他们发出了语重心长的八项忠告: 一、没有责任心,缺乏自我批判精神,不善于合作,不能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了宝贵的光阴。 二、求助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做不好事才不光彩,求助是参与群体奋斗的最好形式。 三、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地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 四、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怕做小角色,才有可能做大角。 五、我们呼唤英雄,不让雷锋吃亏。雷锋精神与英雄行为的核心本质就是奋斗和奉献。在华为,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

就是英雄行为,就是雷锋精神。 六、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才能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无悔。 七、您有时会感到公司没有您想像的公平。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是华为人对待委屈和挫折的态度和挑选干部的准则。 八、世上有许多“欲速则不达”的案例,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踏踏实实、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做高层管理者。 据了解,华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拥有员工约16万名,遍布全球各地。在LinkedIn最近公布的2014年全球100家最受欢迎雇主中,谷歌(微博)排名第一,苹果第二,微软、Facebook 分别位列第4、5位。而华为成为了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以下为任正非致新员工书: 您有幸加入了华为公司,我们也有幸获得了与您合作的机会。我们将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共同信任的基础上,与您一起渡过在公司工作的岁月。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进行共同奋斗的桥梁与纽带。 华为公司共同的价值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共同为世界、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企业文化。这个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吸纳

华为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现行本 必看)

华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OJJT-G-RZ-01-2011 薪酬管理制度 Array 2011—1—1发布 2011—1—1实施华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薪酬管理制度管理 1、目的

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上升通道,建立一套相对密闭、循环、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集团公司现状,特制定本规定。 2、制定原则 本方案本着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制定。 2.1 公平:是指相同岗位的不同员工享受同等级的薪酬待遇;同时根据员工绩效、服务年限、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对职级薪级进行动态调整,可上可下同时享受或承担不同的工资差异; 2.2 竞争:使公司的薪酬体系在同行业和同区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激励:是指制定具有上升和下降的动态管理,对相同职级的薪酬实行区域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4 经济:在考虑集团公司承受能力大小、利润和合理积累的情况下,合理制定薪酬,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利益共享。 2.5 合法:方案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基础上。 3、管理机构 3.1薪酬管理委员会 主任:总经理 成员:分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部经理 3.2 薪酬委员会职责: 3.2.1 审查人力资源部提出的薪酬调整策略及其他各种货币形式的激励手段(如年终奖、专项奖等)。 3.2.2 审查个别薪酬调整及整体整体薪酬调整方案和建议,并行使审定权。 本规定所指薪酬管理的最高机构为薪酬管理委员会,日常薪酬管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4、制定依据 本规定制定的依据是根据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地区及行业差异、员工岗位价值(对企业的影响、解决问题、责任范围、监督、知识经验、沟通、环境风险等要素)及员工职业发展生涯等因素。(岗位价值分析评估略) 5、岗位职级划分 5.1 集团所有岗位分为六个层级分别为:一层级(A):集团总经理;二层级(B):高管级;三层级(C):经理级;四层级(D):副理级;五层级(E):主管级;六层级(F):专员级。

华为工资 职等及薪酬体系

华为员工标准岗位工资明细及分析 华为前员工揭密华为“薪酬真相” 《世界商业评论》 ( 日期:2005-09-02 10:46) 我的情况:1978年生,北方某省会城市人,男,2000年毕业于北京某知名大学电子通讯相关专业,同年7月加入华为,经过技术支援部的一营实习,而后在市场部做产品线,即下过办事处,又待过总部,还去海外支援过三、四个月,于2003年下半年离职,工号22%%%,现闲居北京。 声明:本人所写均为本人亲身经历和华为同事的转述,但为避免透露真实身份,具体时间地点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有所更改,请勿对号入座。由于本人仅供职过华为市场和技术支援系统,对其它部门的描写均为华为其他同事经历。讲薪酬先要介绍一下华为的部门结构,因为不同的部门其薪酬是不同的: 1、市场系统。按地域先分为国内和海外,国内又分为深圳总部和各省市办事处,海外也分为国内深圳总部和各大洲地区部。按工作分工又可基本分为客户系统和产品系统。 深圳总部:包含国内、海外客户和产品系统的总部机关。国内包括各目标运营商(电信、网通、移动、联通等)系统部的总部和各产品(交换、光网络、移动、智能网等)国内系统部的总部。海外包括国际营销(客户)和产品国际(产品)的总部。还有负责客户接待(最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解)的客户工程部。当然个别小部门的总部不在深圳而在北京。 国内办事处:基本位于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大连、青岛等也有小办事处。各办事处的工作目标就是销售,分客户线(负责各运营商)和产品线(负责各产品)。各线人员算各部门深圳总部的派出人员,又直接受办事处主任管理。办事处主任对所在办事处辖区负责,权利很大,相当于封疆大吏。 海外地区部:包括亚太、中东北非、独联体、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欧洲、东太平洋(按地理应该叫西太平洋,因为管辖的是日本、韩国、澳洲、香港地区等亚太发达地区,但当时起名时不知怎么弄反了,就一直将错就错)。各海外地区部又在各个国家设了办事处,也分客户线和产品线。 市场系统的海内外员工总数应该在4000偏上。2、技术支援系统。包括深圳总部和各国内办事处及海外地区部的派出机构,按维护产品不同分为各产品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总人数在2000至3000人(为降低成本,该部门的工作不少由外包公司负责,称合作方)。 3、研发系统。负责华为各产品的研发,是华为最庞大的系统,人数在10000人左右,还不包括相当数量的外包人员。分为深圳总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据产品不同分为交换接入、光网络、移动、智能网、数通、多媒体等等。后来又

华为7年老员工离职感言

华为7年老员工离职感言:别把领导当回事! 职场那些事儿我有话说 我在华为已经第7个年头了,说实在的我很感谢公司! 首先这里的收入很不错,比我知道的大部分公司要高出一大截;其次个人感觉还是公平的,长期看(3-5年吧)雷锋是不吃亏的,而且屌丝没有关系只要自己肯努力也会有出头之日;然后在公司学到了很多,个人最喜欢公司把经验作为流程或者模板固化下来,让员工思考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点什么:自己不是愤青也不好指点江山,只是个普通的奋斗者,让我写一段离职前的豪言壮语也写不出来;也不是一个很老的员工,让我小道八卦的跟大家扒公司历史和传奇英雄人物事迹我也不知道;也不是什么领导,让我透露职级收入搬不搬东莞什么的我也无能为力……但是什么都不写总觉得少点什么。 最后决定把这几年工作感到的一点建议跟大家分享一下,肯定有不当之处,大家也不用找我辩驳了,仅供参考吧,不当之处就当一乐。 TO新员工 1、摆正自己心态,甘做一个普通的螺丝钉,在现在情况下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成为公司宣传的那种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的。

入职的时候公司都在讲英雄主义,讲曾经的男哥,现在的某EMT成员、某地总等大佬的传奇故事,激发你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觉得自己也一定会成为他们那样的英雄,叱咤风云不几年便功成名就…… 如果你有了这个想法后面可能会觉得落差很大,现在那种英雄已经很少了,工作已经流程化了,大部分人是在做着琐碎的工作,而且还受到各方的牵制(流程、部门墙等),项目成功了也不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个人觉得在入职的时候就摆正自己的心态很重要,不要入职不久就失落的想离职。 2、须知华为的领导是打出来的,你曾经的辉煌历史对公司来讲没有太大意义。 不要一入职就期望公司给你一个什么职位,不要觉得你在行业有经验有人脉就不需要学习,公司需要的不是你的历史的关系,而是你的能力,在我司现在流程严格的管控下,类似于带着枷锁跳舞,以前你能干好工作不代表在我司也可以,也不要动不动就埋怨公司流程太复杂,先适应,干好了公司自然会给你岗位,一开始就要岗位只会让你领导对你印象不好。 3、前三年不要太在意收入。 不要动不动都跟周围的人比工资高低,奖金多少,埋头学习干活,三年后再对比也不迟。其实我个人认为大学毕业后工作前十年都不要太在意收入,重点是学习。 4、勤快点。

华为员工手册

华为员工手册 公司简介 华为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系列程控交机及其配套产品生产、开发、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崛起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积极投身于民族通信产业的大潮中,为使我国通信产业早日走向世界通舞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热忱与执着。 公司自1998 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管理上学习日本,技术上瞄准美国,始终以世界一流的为目标,为民族通信工业作贡献”的经营方针,每年以近200%的速度迅猛发展,到今已拥有近元的固定资产,数百人的科研开发队伍,几万平方米的科研生产基地,已形成了年产百万线以上的生产能力。目前,主要产品C&C08 数字程控局用交换机、EAST8000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JK1000 程控端局交换机、HJD48 程控用户交换机均已通过部鉴定,公司也因此被专家评价为全部产品在同类机型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交换机生产厂家,最新研制的智能平台、无阴塞排除机均为世界一流产品,在0.5—0.6 微米超大规模集成路线设计、光电一体化技术、模块电源技术等专有技术已处于世界最前列。公司在全国秒地城市和直辖市设立了27 个办事处,在美国硅谷建立了开发研究中心,在香港注册了投资公司,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电信部门成立了股份以司。将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世界范围实现技术、资源的引进、利用与推广,以大系统、大结构、大市场的国际化技术服务体系。 公司实现总裁领导下各系统、各部门分层负丽的管理制度,并设立若干专业协调委员会,重大决策由委员集体产生。公司以贡献报酬,凭责任定待遇,鼓励人才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公司在全国名牌大学设立了奖学(教)金,激励人才的产生,并已形成了技术开发、营销服务为为体的人才倒三角结构,公司70%左右的员工是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90%以上的人员具有大学学历。 发展、振光民族通信是华为的事业,也是每一个华为人的责任。为此,所有华为人正在不断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和卓越的管理经验,为民族通信事业的明天,为华为的明天,也为自己的明天努力工作、集体奋斗。 员工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华为。 2、遵纪守法,服从公司管理。 3、顾全大局,善于合用。

华为的工资薪酬

据说没有.讲薪酬先要介绍一下华为的部门结构,因为不同的部门其薪酬是不同的: 1、市场系统 按地域先分为国内和海外,国内又分为深圳总部和各省市办事处,海外也分为国内深圳总部和各大洲地区部。按工作分工又可基本分为客户系统和产品系统。 深圳总部:包含国内、海外客户和产品系统的总部机关。国内包括各目标运营商(电信、网通、移动、联通等)系统部的总部和各产品(交换、光网络、移动、智能网等)国内系统部的总部。海外包括国际营销(客户)和产品国际(产品)的总部。还有负责客户接待(最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解)的客户工程部。当然个别小部门的总部不在深圳而在北京。 国内办事处:基本位于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大连、青岛等也有小办事处。各办事处的工作目标就是销售,分客户线(负责各运营商)和产品线(负责各产品)。各线人员算各部门深圳总部的派出人员,又直接受办事处主任管理。办事处主任对所在办事处辖区负责,权利很大,相当于封疆大吏。 海外地区部:包括亚太、中东北非、独联体、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欧洲、东太平洋(按地理应该叫西太平洋,因为管辖的是日本、韩国、澳洲、香港地区等亚太发达地区,但当时起名时不知怎么弄反了,就一直将错就错)。各海外地区部又在各个国家设了办事处,也分客户线和产品线。 市场系统的海内外员工总数应该在4000偏上。 2、技术支援系统 包括深圳总部和各国内办事处及海外地区部的派出机构,按维护产品不同分为各产品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总人数在2000至3000人(为降低成本,该部门的工作不少由外包公司负责,称合作方)。 3、研发系统 负责华为各产品的研发,是华为最庞大的系统,人数在10000人左右,还不包括相当数量的外包人员。分为深圳总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据产品不同分为交换接入、光网络、移动、智能网、数通、多媒体等等。后来又改为固网、无线、智能等等,不管名字怎么改,基本还是按产品划分。各地研究所侧重不同,比如北京侧重数通、上海侧重无线、南京据说网管搞得不错。华为在海外也有不少研究所,包括印度、美国、俄罗斯、瑞典等、除了印度曾经搞的挺大外(现在印度人好象都来深圳了),其他的基本是样子。

华为薪酬体系

华为集团的薪酬体系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在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华为之所以能够做的如此优秀,除了他的产品之外,在管理员工方面,拥有一个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华为集团的薪酬管理体系理念 1.1基于员工的贡献、责任、能力与工作态度的报酬认可。 华为集团员工的收入组成包括职能工资、奖金、安全退休金及股权带来的红利。采取与能力、贡献相吻合的职能工资制。华为集团按照责任与贡献来确定任职资格,按照任职资格确定员工的职能工资。奖金的分配完全与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赖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级别和贡献拉开差距。 1.2建立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命运共同体。 华为集团实施员工普遍持股制。目前华为集团员工持股的基本情况是,30%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40%的员工有比例的持股,10%~20%的新员工和低级员工适当参股。这种“人人是老板”的员工持股机制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和价格,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结成了员工与集团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1.3坚持报酬的合理性与竞争性,确保吸引优秀人才。 在华为集团工作,标志着“高额收入”。华为集团的高薪主要是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精神。在《华为基本法》第六十九条:“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刚性政策,一直以来,华为集团的工资在深圳哪怕是全国所有同行业公司中都是排在前列的。 1.4,华为集团始终关注报酬的三个公平性: 1.4.1对外公平,根据业界最佳与市场调研,与同类人员比,具有社会竞争力; 1.4.2对内公平,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根据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确定薪金结构与政策; 1.4.3员工公平,同性质员工,依据绩效考核与资格认证确定合理差别。 2.华为集团薪酬体系的内容 华为实物收入的形式是:工资、奖金、安全退休金、医疗保障、股权、红利,薪酬构成如下: 2.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职位、学历确定档次,但学历在其中的影响非常有限,尤其是当员工工作1~2年后,收入基本上就与学历没有关系了。从社会上招聘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实行协议工资制,一般都比应届毕业生高20%。在岗位正式工作半年左右开始加薪,加薪幅度的主要依据是个人表现、所在部门以及公司当时的盈利情况。研发、市场、客户服务等生产部门属于在投入上首先保证的机构,原则是向研发和市场倾斜,向一线倾斜,这些部门的加薪幅度普遍高于行政、后勤、财务等服务性部门。 2.2福利(补贴、社保基金) 首先是员工福利全部货币化。交通补贴、膳食补助每月都是直接发给员工,医疗补贴除

华为老员工:我所经历的“集体大辞职”新

华为老员工:我所经历的“集体大辞职” 任总最喜欢搞运动。”肖可说。 肖可(化名)是华为工号在10000以内的普通老员工,他指的这次运动是正被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华为大规模集体辞职”事件:华为公司要求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8年的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办理主动辞职手续,竞聘后再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重新排序。 亲历离职 10月下旬的一天,肖可和部门另外几名同事一上班就被叫进了总监办公室。总监不是他们的直接领导,而是上一级管理者。 “大家都了解怎么回事。”总监的开场白很自然。但接下来的话肖可听着多少有些受伤。“公司不是我们的家,大家要有打工意识。不要总谈感情,关键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有发展,对公司的贡献和自己获得的回报是不是成比例。” 随后总监解释了相关政策,包括公司的补偿。肖可算过,按照赔偿原则,自己能够拿到20多万元人民币。对于像他一样工号4位数的老员工来说,这笔钱和他们一年在华为拿到的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相比,并没有多少分量。“据传这次赔偿总体费用是20亿元人民币,不知是真是假。”肖可对记者说。 在肖可他们这些老员工眼里,华为不该是一个匆忙应对新法,绞尽脑汁想办法的公司,而应该是一个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在前面的公司。 之后不久肖可办理了离职手续。除了需要移交办公物品、文档,签署保密合同之外,还要附一份自愿离职申请,还有一份员工股票由公司保留6个月的协议。这只股票是公司内部用于分红的股票,也正是这只股票造就了华为的“小富豪”。按照旧的薪酬体系,一个业务总裁的月薪也许是3万元人民币,而一个技术6级的普通员工月薪也可能达到2万元,他们级别之间的收入档次就主要体现在股票分红上。肖可签订的这份6个月的股票保留协议表示:在接下来的竞聘上岗过程中,如果6个月内没能签约,股票就不再属于自己。 万一离开华为,肖可相信自己找一份新工作并不难。肖可最近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有时候一天两个,但待遇都不能让他满意,他都推荐给了别人,这个“别人”不是现任华为员工,肖可内心深处还是“以华为为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