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快乐学物理享受其过程

快乐学物理享受其过程

快乐学物理享受其过程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一方面要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却又肩负着培养中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的重任。但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初中教师教的“千辛万苦”,中学生学得“苦不堪言”。面对教育新形势,如何减轻中学生过重负担,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问题。现在提倡终身学习、终身读书。如果读书成了一件苦事,“终身”两字又从何谈起。谁会愿意终身自找苦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学习所得,对在物理课堂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融洽师生关系,让中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中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既阻碍了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中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首先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中学生,在课堂中始终面带微笑,努力营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相信每一位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次,与中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予以尊重和鼓励,努力实践新形势下的对话教学。再次,教学中想方设法让每一个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经常作为学习的一分子也融入到某一小组

中,充当选取实验材料的角色,为探究步骤献计献策,进入中学生的交流过程,把中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

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们都愿意接近我,期盼着生物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课堂的气氛活了,中学生们都充分展现着各自的个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中学生乐学。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初中教师讲、中学生听,初中教师灌输、中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思考、感悟的喜悦、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评价,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1)充分利用实验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引导中学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迷”是内化的起点,从外部诱因看,要千方百计创设使中学生不断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境界。“悟”则是内化的过程,是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实验的趣味性。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创设使中学生处于迷惑不解的求知状态,则对于激发中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纸盒烧水”这个实验来说明沸腾需要吸热;“一纸托千斤”来说明大气存在着较大的压强;“竹子生根”说明竹筷与米粒之间存在着静摩擦等等。这些实验与现象往往与中学生猜想的有所不同,更能收到激发中学生兴趣的良好效果。

(2)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中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优选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把中学生引导到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物理环境之中,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但必须注意举例要恰当、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

(3)共享交往的乐趣,“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失去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借班上课”——初中教师其授业技巧的展示;“课堂法庭”——运用“法制化”手段进行氛围惩治;教学执行着单向的“培养”活动——先教后学,中学生跟着初中教师走,复制初中教师讲授的内容。《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初中教师与中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利用多种媒体展示物理过程,使中学生在趣中学,动中学。多媒体技术正在逐渐引入课堂,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

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体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和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促使中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大大提高了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5)通过实验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但目前中中学生普遍对物理学缺乏兴趣,感到难学,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教学中,由于采取注入式的教法,少做实验,脱离实际,把具体、生动的物理现象变成了空洞、枯燥无味的东西,这是主要原因。对这种状况,教学要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中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点。因此要让他们多观察、多动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从初二序言课开始,便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放录像和参观物理实验室等使许多精彩的物理现象展示在中学生面前,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使中学生的兴趣持久有恒。通过在直觉观察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教学中善于提出问题,用以启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去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及其因果关系。使中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学习物理必要性的认识,也是使兴趣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让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享受。

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

快乐,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爱因斯坦在他的教育论中曾有过这样的观点:什么是素质?一个人如果忘记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一切,还剩下什么,这就是素质。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教学观。我们给中学生的不应当只是砖石和钢筋让他们学会搭建一间楼房,而是要借助这些现有材料让他们学会选用新材料,设计新大厦的本领,让他们去体会自己设计的新大厦,获得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中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一直是我长期关注投入研究的课题。

(1)享受思考的快乐。思考是艰苦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享受。在课堂教学中,要中学生会学,初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初中教师如果代替中学生思考,代替中学生掌握规律,长此以往,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将逐渐消蚀。课堂教学效果也必将“处处落实处处空”。作为初中教师若能转变观念,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发挥初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中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初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及时“引导”;在中学生学习新知识中遇到困难,初中教师要加强“疏导”。中学生使用知识联系实际时,初中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初中教师在导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善诱则通,善思则得,只有把初中教师的诱调谐到中学生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中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绪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活。

(2)享受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陶行知先生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认为接受知识就如图嫁接一样,必须有经验里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的相类经验才能接上去。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正是“为中学生的禀赋和智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尽量做到新知识让中学生主动探索,重难点和疑点让中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让中学生思考,物理规律让中学生寻找,结论让中学生概括,知识结构让中学生构建。让中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使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求知热情。

总之,在教学中, 初中教师都必须充分挖掘中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中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思辩、解决、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过程。

附件一:

2012年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创新”论文评选申报表

附件四:

论文题目快乐学物理享受其过程

区县蓟县

学校九百户中学

学段及学科初中物理

姓名高永奎

申报级别县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