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祭祀孔子

祭祀孔子

祭祀孔子
祭祀孔子

[标签:标题]

篇一:从《论语》解读孔子的祭祀观

龙源期刊网.cn

从《论语》解读孔子的祭祀观

作者:刘美君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8期

[摘要] 文本是被理解的给定之物,不同的读者对于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者对文本的理解并不能超过文本,而是在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其的解读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形成作者的解读。本人通过对《论语》中有关祭祀的理解,认为孔子的祭祀观包括严格遵守祭祀礼仪的外在细节、注重内在投入的真情哀思以及祭祀在国家治理的作用。同时,从孔子的祭祀观中也可以看出孔子的阶级等级观念。

[关键词] 论语;祭祀观;文本解读

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目的在于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免除神灵的责罚,神具备了超人的力量,成为人的主宰,因此,这时的祭祀是人们祈祷乃至报答神灵的重要意识。然而,孔子的祭祀观却与之不同,更多的是表达对往生者,特别是祖先的恭敬,身怀哀痛,缅怀故人。在孔子的祭祀观中更多的融入了“孝”、“德”的观念,认为父母的养恩不可以忘记,必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世的时候,必须尽最大的孝道,而父母往生时更是必须恭敬的祭祀父母。

一、重视外在细节

在《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的表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其意思是孔子为对禹没有批评了,他自己吃得很坏,却把祭品办得极丰盛;穿的很坏,却把祭服做得极华美;住的很坏,却把力量完成用于沟渠水利。从中可以看出,孔子非常讲究祭祀礼仪的细节,对于穿着、礼器、祭祀品、时间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时间方面上,孔子非常强调“三年之丧”,他认为孩子生下来三岁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我们从父母那得到了不止三年的爱护,因此守孝三年是儿女在父母死后必须做到的事情。一次孔子的弟子宰我对孔子说到:“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也太久了。君子三年不行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失传。旧谷吃完了,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用了一遍,一周年可以结束它了。”子对其进行了严重的批评,并且告诉他,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甘美,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也不感到舒适。在我看来,这所谓的“三年之丧”并不仅仅只是这三年之内的恪守孝道,而是一生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宰我连三年守孝都做不到,这是对父母的不敬不孝,也是祭祀礼仪的破坏。因此,孔子才会对其进行严重的批评。孔子在祭祀的时候讲究“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即在进行祭祀的时候,必须洁简自己的衣食与生活行为。在进行祭祀前为了要洁净自己,必须进行沐浴;在沐浴

篇二:祭拜孔子

民族小学祭拜孔子像助力“百姓儒学节”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感谢您学承古今,立范后世。”10月27日上午,在一尊高1米多、宽近1米的孔子像前,民族小学700余名师生正在行鞠躬礼。这就是民族小学举行盛大的祭拜孔子仪式的现场。

首先同学们在孔子像前齐诵《论语》,然后在孔校长的带领下向孔子像鞠躬行礼。最后由孔

老师向全体师生做总结。儒家学说是践行的学说,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仁义礼智信”,无不强调人的行为,提出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我们不仅要努力的学习国学知识,还要将学到的国学精髓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身体力行。

据悉,民族小学为助力“曲阜市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切实做到人人参与。通过行鞠躬礼、诵读《论语》等方式让孩子接受儒学教育,从小学会礼仪、学会感恩,并弘扬儒家文化。通过学习和践行古代儒家经典,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做人、做学问,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民族小学少先队

孔銮

2015年10月27日

篇三:孔子文化节及孔子诞辰祭祀

孔子文化节及孔子诞辰祭祀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级、国际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之一。始创于1989年9月,其前身是1984年开始举办的孔子诞辰故里游。孔子文化节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于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即公历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孔子故乡山东省曲阜市举行。孔子文化节是一项融纪念先哲、文化交流、旅游观光、学术研讨、经科贸旅合作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旅游节庆活动。于每年9月26日开幕。9月28日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孔子诞辰纪念集会,进行每年一度的大型祭孔活动。整个活动期间,还将举办观赏性和参与性相结合的专项旅游、游览名胜古迹、中外文化交流、文艺演出、中外儒学专家学者学术研讨、大型中外经贸科技洽谈、资金融通、人才交流等多项活动。

孔子诞辰孔庙祭祀分公祭和家祭。2004年开始,孔子诞辰大型祭孔公祭仪式由曲阜市人民政府市长主祭。参加人员为曲阜各界代表、海内外宾朋、孔子后裔等。家祭由孔子后裔祭祀。附1:2004年孔子诞辰公祭祭文:

维公元2004年9月28日,岁在甲申,节届中秋,先师孔子诞辰2555年,曲阜各界代表、海内外宾朋、孔子后裔,肃立大成殿前,谨以鲜花雅乐,恭祭先师孔子。文曰:

文圣吾祖,恩泽海宇。千古巨人,万世先师。

欣逢盛世,物阜民熙。高岸秀木,惟恐失序。

居安思危,重振纲纪。以德治国,德法兼济。

幸赖圣儒,万代垂仪。道贯古今,德侔天地。

杏坛春晖,泮池桃李。三坟五典,六经古籍。

薪火传承,百代不熄。而今吾辈,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弘扬承继。依仁志道,据德游艺。

仁为己任,见利思义。中和至德,过犹不及。

和协万邦,摒弃暴戾。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与时偕进,创新活力。清风遍拂,神州万里。

群情振奋,勃发骐骥。文化名城,通衢如砥。

碧树花团,芬苾争奇。百业兴隆,日新月异。

近悦远来,治平修齐。老养壮用,兆民甘饴。

儒风犹在,先圣故里。慎终追远,奋吾国膂。

继往开来,同德凝聚。东方巨龙,吼啸腾起。

四海擎天,有吾一臂。长鲸吞吐,丹凤鼓翼。

揽月追日,神舟环宇。告慰先祖,盛世在即。

大同世界,四海兄弟。世界和平,假年可期!

伏惟尚飨,为祷为祈!

附2:2005年孔子诞辰公祭祭文:

维公元二00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岁次乙酉,孔子诞辰两千五百五十六年,曲阜市各界人士、海内外宾朋、孔子后裔,满怀崇敬之情,谨备鲜花雅乐,恭祭我中华先师。其文曰:

海右山东,岱南奎星。垣墙环抱,岸柳梳拢。玉树攀云,紫叶吟虹。

水含苔浦,草铺莺鸣。歌动八垠,舞牵九瀛。全球祭孔,五州同风。设奖开坛,薪火传承。春秋绝笔,诗礼趋庭。植桧葳莛,宅井鸿濛。高山景行,杏坛筵盈。文脉緜延,海域再兴。百所学院,有孔命名。千年儒流,今古汇通。天人合一,与时偕行。仁者爱人,和而不同。阴阳和谐,执两用中。和生万物,万物和兴。天道和运,地势和行。家国和睦,世界和平。圣城曲阜,物阜文丰。华夏标志,百里新城。政通人和,德道常青。小康初成,大同在梦。欣逢盛世,强国威风。宝岛盼归,华夏一统。旭日中天,巨龙飞腾。鲲犁碧海,鹏登蟾宫。四海翘首,八方叹惊。继往开来,待我后生!伏维尚飨!

附3:2006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程序

2006年9月22日在尼山夫子洞举行了取土取水仪式,9月28日凌晨在大成路、神道路分别举行了朝圣之路、迎土迎水、开城仪式。7点开始祭祀大典。

悠远、深沉的音乐声响起。公祭人员、乐舞生等相关人员在大成门前依次按指定位置就位,全体肃立。

鸣赞唱:“主祭官就位!”

鸣赞唱:“启户!”

礼生将殿庑诸门一时俱开,庭燎、门户吊灯俱点。

仪仗队抬花篮引导,主祭官(曲阜市长)等相关领导、嘉宾进大成门至杏坛北侧停下。

主持人:“2006海峡两岸同祭孔·曲阜孔庙公祭孔子大典现在开始”。公祭乐舞第一篇章:《天人合一》

唱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民胞物与泛爱八方

生生不已盛德无疆天人合一道谐阴阳

程序一:敬献圣土圣水。

孔弟子手捧圣土圣水,与曲阜市长从大成殿前台阶,将水、土、祭器敬献至大成殿门前,三鞠躬。

鸣赞唱:“起乐!——奏《诗经·商颂》篇”

(唱词)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无疆。约错衡,八鸾鶬鶬。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程序二:敬献花篮

主持人:“请有关领导、代表等敬献花篮。”仪仗队抬花篮从大成殿前台阶上大成殿,相关领导随花篮行进。

敬献花篮的人员由导引人员引导,从东西两侧下大成殿,在杏坛前就位。敬献花篮的过程与祭孔乐舞结合进行。

公祭乐舞第二至第五篇章:

第二篇章与时偕行

(唱词)

乾坤不老日月无殇泱泱华夏屹立东方

元亨利贞与时行将继往开来永新此邦

第三篇章万世师表

(唱词)

三代巨典六经华章金声玉振万仞宫墙

博文约礼教化其张尊师重道斯文永昌

第四篇章为政以德

(唱词)

人文化成礼乐相襄仁义礼智至德煌煌

君子德风万民慕仰德主刑辅纲纪有常

第五篇章九州重光

(唱词)

躬逢盛世国运隆昌海晏河清王道弥芳

一阳来复九州重光和平崛起远迈汉唐

程序三:宣读祭文

主持人:“请曲阜市长诵读祭文!”

曲阜市市长从大成殿前台阶上,侍应生端祭文,呈市长。鸣赞唱:“起乐!奏《诗经·周颂》篇”

(唱词)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乐止,市长诵读祭文。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知识讲解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 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一、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要求君子在吃一顿饭的瞬间也不要离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要离开仁德,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也不要离开仁德。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对仁德和理想要笃信,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要求君子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志向方能坚守。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这也可以说是立志过程的最后与最高的阶段。 今天,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在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出现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现象,许多学生已经把立志忘掉了。孔子的这一思想更需要成长在改革开放富

材料作文孔子和他的学生写作导引与例文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祭拜孔子主持稿 祭拜孔子主持词 祭拜孔子主持词6篇

祭拜孔子主持稿祭拜孔子主持词祭拜孔子主持词6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祭拜孔子主持稿祭拜孔子主持词祭拜孔子主持词 6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祭拜孔子主持稿祭拜孔子主持词 清明时节思故人,传承国学赖我辈。首先欢迎王老师、各位国学社会员及媒体的到来。 今日活动,是在我珞源国学社原有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借此清明佳节的时机,祭拜孔子先生,诵读国学经典。以期弘扬传统文化,复兴民族之魂。现在我宣布,清明节武大学子祭拜孔子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式开始。 (魂消万古,合德民心千秋事;颂拜今晨,后世始记圣人恩。)第一项、正冠肃立:请各位整理仪容。 (有严学官,四方来宗!)第二项、列队就位:请主祭人王老师于队列正中前方就位,各位会员肃正站立,列队排开。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第三项、主祭献花:请主祭人王老师为孔子像进献鲜花。 (克恭祀事,威仪雍雍!)第四项、众人行礼:请各位就位肃立,行五鞠躬礼。 一鞠躬,和为贵;

二鞠躬,四海之内皆兄弟; 三鞠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鞠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鞠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鞠躬礼成。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第五项、主祭致辞:请王三山老师就祭拜孔子及国学经典诵读致辞。有请 (瞻之洋洋,神其宁止!)第六项、会员致辞:请会员代表郭琳就祭拜孔子及国学经典诵读发表感想。有请 (明禋斯异,咸膺百福!)第七项、诵读经典:请王老师带领大家诵读《中庸》。 (礼孝当先,清明祭扫庭前圣;仁义为后,吾辈静思稻粮君。)第八项、静默沉思:请众位一起为那些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而献身故去的先哲们静默沉思一分钟。 第九项、礼成结束:感谢王老师、楚天都市报的记者及各位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会员。今日晨读到此结束,望我辈担当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重任 说明:此乃今年清明节时的祭孔晨读活动的主持词,各项仪式前的内容中:第一项和第八项的对联为国学班林夕学姐辑写,第二项至第七项的内容出自《宣圣颂》。仪式程序结合现行的祭孔大典并联系当日晨读活动的实际而定。简单的不成体统。发这个出来,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交流,欢迎批

简析儒家文化和孔子学院的传播作用

简析儒家文化和孔子学院的传播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乎《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明清时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依据《结构论》的系统综合理论,曾邦哲提出公元前约几百年几乎同期发展的希腊(自然)文化、犹太(律法、波斯时期)文化、印度(佛教、精神)文化、华夏(儒家、伦理)文化奠基了人类至今以来的核心文化模式。不管世人对其文化,精神内涵的做何解释,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再从几个方面概括介绍一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公益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它的建立必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服务。从2004年创立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中指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孔子学院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孔子学院运作的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这一任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么短的时间建立五百多所而且运转良好,这是国家汉办和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的结果。当然,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一、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要求君子在吃一顿饭的瞬间也不要离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要离开仁德,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也不要离开仁德。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对仁德和理想要笃信,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要求君子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志向方能坚守。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这也可以说是立志过程的最后与最高的阶段。 今天,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在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出现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现象,许多学生已经把立志忘掉了。孔子的这一思想更需要成长在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学生们学习,必须要学生立志、坚守,百折不挠的进行意志锻炼,关注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学生应象松柏一样经得起严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学生应当把自己的意志锻炼得坚贞不移,“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总之,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决定于个人信仰和主观努力,是精神性的、内在的,不是依靠外力强制可以改变的。我们今天不能以孔子的志向为志向,但是他这种强调立志的思想,他主张道德教育要解决确立志向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吸取。 二、克已内省 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孔子所说的“道”,指的是道使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具有某种客观的性质和内容;孔子所说的“德”,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属于主观方面的东西。孔子在处理客观的“道”与主观的“德”的关系时,重视积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活动,强调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便遵循客观的“道”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而不受外来强加的限制,他把这种主观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复礼的基本条件,不能克制自己,也就不能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客观的“道”;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回复到“礼”的道德规范上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已”,也就是遇事反躬自问,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礼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对自身厚责,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对别人薄责,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增加矛盾,且会缓和和消除矛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制自己包括同情之心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要痛苦和麻烦,也不要把这种痛苦和麻烦加到别人身上。“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即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要勇于批评,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能自我批评,承担责任,与别人的关系也就容易相处。 孔子主张把克己、求诸已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思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已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所有这些,都着重在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当自己没有能够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时,要多检查自己的道德精神和学问水平,而不要责怪别人;如果自己的道德精神、学问能力的条件不够,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创造必须的条件,进而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 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监督的,不自觉就难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别人好的道德品质,虚心学习,向他看齐;见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引以为戒。“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说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见

材料作文__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

材料作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写作提示】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 材料的叙述对象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 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祭拜孔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民族小学祭拜孔子像助力“百姓儒学节”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感谢您学承古今,立范后世。”10月27日上午,在一尊高1米多、宽近1米的孔子像前,民族小学700余名师生正在行鞠躬礼。这就是民族小学举行盛大的祭拜孔子仪式的现场。 首先同学们在孔子像前齐诵《论语》,然后在孔校长的带领下向孔子像鞠躬行礼。最后由孔老师向全体师生做总结。儒家学说是践行的学说,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仁义礼智信”,无不强调人的行为,提出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我们不仅要努力的学习国学知识,还要将学到的国学精髓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身体力行。 据悉,民族小学为助力“曲阜市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切实做到人人参与。通过行鞠躬礼、诵读《论语》等方式让孩子接受儒学教育,从小学会礼仪、学会感恩,并弘扬儒家文化。通过学习和践行古代儒家经典,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做人、做学问,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民族小学少先队 孔銮 2015年10月27日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中教育成就最为显著。他在长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活动中,积累和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一下他的教育思想: 一、受教育者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在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很显然,孔子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具备外在的气质,内外统一,从而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何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呢?孔子认为可以这样去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本人不但身体健壮,而且多才多艺,喜歌乐舞,自身也是一个十分注重全面发展的人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道。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教道

2020高考模拟作文题“孔子的道歉”写作指导(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2020高考模拟作文题“孔子的道歉”写作指导(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有次曾因旅途困顿,已七日未吃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白米煮饭,饭快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这锅饭我已先吃了一口,不可以祭祖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脸红地说:“刚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孔子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抱歉地说:“我平常对他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来源于网络) 作文分析 材料主要通过孔子对学生颜回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入,描述如何正确深刻认识他人的道理。孔子对颜回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识过程。刚开始时,认为颜回偷吃米饭,还假装试探颜回。后来在和颜回交流的过程中,才进一步得知自己出现了观察错误且固执地坚持自己错误的认知。最终得到本材料的含意: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可有以下角度立意: 一是从孔子的认识过程出发,得出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学会“用理性去了解别人”“不要受眼前现象的迷惑”,要学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观察与思考并存”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从理性的角度去正确认识人。

二是从孔子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情境出发,深入了解一个人不仅“需要自己的观察”,而且“要学会和他人交流”,不“盲目主观想象和臆断”,通过交流“化解误解和矛盾“,弄清迷惑,才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三是从孔子的感悟出发,要知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而且“人性是复杂的”,“认识一个人是不容易的”。任何片面、武断、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都是不适合的。要学会用一种全面思维、圆形思维、多向度思维方式去认识人。 素材化用 素材1:宰相肚里能撑船化用例段: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由蒋琬主持朝政。他的下属杨戏,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该把他杀掉!”但蒋琬通过仔细了解他的为人,知道这就是他的脾气秉性。他说:“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可见,没有他对杨戏的深入了解,就不会有他对杨戏性格的准确把握。后人称赞“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这正是深入了解一个人才带来的美誉。素材2:比尔﹒盖茨的成功化用例段:说起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无人不知。但你可曾想过,他的成功离不开对他有着深入了解的妈妈。小学时,他的妈妈就发现他在计算机领域有兴趣爱好,于是就花了当时是天价的两万美元,让他去上全西雅图第一所开办计算机的湖滨中学。正是母亲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才促使一代计算机天才的诞生。素材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古谚化用例段:古谚有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是最为复杂的动物,是会思想的苇草,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交往和思考,才能正确深入去认识人、了解人。 范文展示

拜孔子流程

拜孔子流程 主持人:同学们应该都知道程门立雪的成语,讲得是一个叫杨时的年轻人去拜见老师,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在雪中等候的故事。当老师醒的时候,雪已经一尺多深了。那个时候的学生对于老师是非常的尊重,我们的同学也应该像杨时那样,尊重师长,谦虚学习。在古代,要想从老师那儿学到知识,就要拜师,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承诺,对老师的承诺,对自己的承诺,从此以后要努力学习老师授予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且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所以学生不仅要尊重父母,也要尊重老师。 今天我们在文庙举办拜师入泮仪式,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给自己一个承诺,珍惜时间、尊重师长、努力学习。 下面我们就开始进行拜师仪式。 一、开场礼: 学生着统一服装入场,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自己班的学生家长。 司仪介绍入泮[pàn]仪式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泮,是古代的学校。按照礼制,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东西页通水,称为“泮宫”;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壁雍”。孔庙的修建与兴学有关,孔庙又称学宫,最后在孔庙演变成半圆的泮池。

封建科举时代,考中秀才亦称之为“入泮”、“入学”,意即进入孔学的大门。 二、正衣冠: 司仪解说:全体站立,由校长为第一排的同学们整理好衣冠。后面的同学两人一组互相整理好衣冠。 司仪高唱:入泮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正衣冠! 主持人画外: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三、老师拜孔子 司仪解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在长达近50年得教师生涯中,孔子大胆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打出了“有教无类”的招牌,创立儒家学派。他以培养“君子”为教育宗旨,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广招天下学子,通过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了“三千弟子”。终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万世师表。我们新小的所有老师应以孔子为榜样,以工作为本位,以教育为生命,铸就新小学子一生的辉煌! 下面进行新小老师拜孔子仪式。

孔子的思想及其意义

孔子的思想及其意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

子世家》。 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重大的影响。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规范和治术,突出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孔子所表达的政治理想是美好的,但提出的规范和治术均不切合实际,无实用价值.其要害在于孔子对人的行为规律缺乏基本的认识,其政治学说遂成为无的之矢.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以保护人为基点,首先关注人的生命与生存。“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十分同情百姓,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季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法家以待狗马禽兽之心态引导民众的物质欲望为君所用,孔子则敬民如神,“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强调“教之”。

更需注意的是,在关心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强调人的尊严,关注人格的培育,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由上可见,仅仅打破等级封闭,还不能作为政治上进步与落后的最后标准,还要看怎样打破,是在人的价值的肯定与提高中打破,还是以退化与落后为代价打破。孔子的思想属于前者,所以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层次更高一畴。孔子对旧等级不仅仅是削弱,更有新的建设主张。他主张在传统君臣父子框架之外,另设精神境界等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里,“君子”、“小人”是不同等级,但这等级却与血缘、官品无关。“君子”者不必是贵族、高官,“小人”者未必是贫寒无势的百姓,一切以道德修养水平为准。孔子精神等级的设立,冲击了旧的等级框架,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

材料作文“孔子的赞扬与批评”多维解读 【文题】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赞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在外国沦为奴隶的人被赎回来。因为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 【简析】 这段文字叙述了两件类似的事情,“救人受牛”和“赎人不报账”,涉及了孔子、学生一、小孩、小孩的父亲、大家、学生二、鲁国奴隶、鲁国政府等可谓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对这类材料的解读,可以从“人物角色”出发,连线现实逆向思考出新意。 【想之“初”】 将材料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分类,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开启思维。 1.关于子路与子贡(做事者): 根据《吕氏春秋·察微》记载:“救人”的学生为子路,“赎人”的学生为子贡。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相关资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9岁。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初仕鲁,后事卫。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陵暴孔子。这段记载说出了子路的三个特征:性格粗鄙,直率,喜欢勇力。 孔子的学生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字。卫国人,小孔子31岁。善于经商,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贡利口巧辞,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评价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子贡他不听我的话,跑去做生意,结果他总能赚钱。 ●探究思考: 思考一:子路救人的动机。网络上一篇题为《素食培训收费乎?免费乎?》的文章里写道:有人掉进河里,亲人在岸上喊,如果能救上他,就送一头牛作为报酬,子路听了马上跳下水救起那个人,高兴地接受了报酬。这段文字似乎让我们感觉子路是为了那头牛才去救人的。 思考二:子路的性格对他救人以及接受奖赏的影响。根据资料,可知子路是勇敢的,直率的。他救人可能不是为了得到那头牛,他接受那头牛时可能也没想到别人的评价,只是率性而为。这才是真实的子路。

2019年祭祀孔子范文

2019年祭祀孔子范文 篇一:从《论语》解读孔子的祭祀观 龙源期刊网.cn 从《论语》解读孔子的祭祀观 作者:刘美君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XX年第08期 [摘要]文本是被理解的给定之物,不同的读者对于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作者对文本的理解并不能超过文本,而是在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其的解读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形成作者的解读。本人通过对《论语》中有关祭祀的理解,认为孔子的祭祀观包括严格遵守祭祀礼仪的外在细节、注重内在投入的真情哀思以及祭祀在国家治理的作用。同时,从孔子的祭祀观中也可以看出孔子的阶级等级观念。 [关键词]论语;祭祀观;文本解读 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目的在于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免除神灵的责罚,神具备了超人的力量,成为人

的主宰,因此,这时的祭祀是人们祈祷乃至报答神灵的重要意识。然而,孔子的祭祀观却与之不同,更多的是表达对往生者,特别是祖先的恭敬,身怀哀痛,缅怀故人。在孔子的祭祀观中更多的融入了“孝”、“德”的观念,认为父母的养恩不可以忘记,必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世的时候,必须尽最大的孝道,而父母往生时更是必须恭敬的祭祀父母。 一、重视外在细节 在《论语·泰伯》篇中有这样的表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其意思是孔子为对禹没有批评了,他自己吃得很坏,却把祭品办得极丰盛;穿的很坏,却把祭服做得极华美;住的很坏,却把力量完成用于沟渠水利。从中可以看出,孔子非常讲究祭祀礼仪的细节,对于穿着、礼器、祭祀品、时间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时间方面上,孔子非常强调“三年之丧”,他认为孩子生下来三岁才离开父母的怀抱,我们从父母那得到了不止三年的爱护,因此守孝三年是儿女在父母死后必须做到的事情。一次孔子的弟子宰我对孔子说到:“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也太久了。君子三年不行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失传。旧谷吃完了,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用了一遍,一周年可以结束它了。”子

描写孔子为话题高中作文700字

描写孔子为话题高中作文700字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高中作文描写孔子为话题700字 子曾经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提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做错,也要引起重视。 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提出这个观点。广开言路,虚心地接纳各个方面的意见,是政治清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统治阶级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明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 如齐威王,虚心地接受了邹忌的意见,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于是进谏者门庭若市,一年之后,大家的意见都说完了,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于是其他的诸侯国都来朝见,齐国不动一兵一卒,而战胜于朝廷。 唐太宗身边有个魏征,上了许多奏疏,绝大多数被唐太宗采纳,并且按照建议,兴利除弊,国家大治,唐朝初年的国力,十分强大。 历史事实证明,哪个时代重视采纳老百姓的意见,不闭目塞听,哪个时代的政治就非常的清明,哪个时代的国力就会非常的强大。与此相反,如果闭目塞听,阻塞进谏之路,哪个时代的政治就会一塌糊涂、乌烟瘴气,甚至搞得江山倾覆、国破家亡。周厉王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 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暴戾的统治者,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

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知道独占财利,却不懂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谁想独占它就会触怒很多人,荣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周厉王的暴虐无道终于激起了广大国人的愤慨,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并警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秦始皇也是如此,他把那些平时叽里咕噜的有不同意见的儒生活活地埋掉,把诸子百家的书籍烧掉,实行愚民政策,其结果,逼得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不要说当代社会不会出现这些事,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辈儿女们,可千万要注意! 高中作文描写孔子为话题700字 作为教师,孔子热爱教学。除了中途当了几年官,被阴谋家离间下台,他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不投资,不炒房,安贫乐道,

(完整word版)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解读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孔子仁学思想以道德个人主义为支点,倡导一种以生命契合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伦理,追求一种以社会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政治秩序;孔子的仁人君子教育在政治领域引发了一场由血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仕的制度革命;在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的历史任务,从孔子仁学思想中汲取智慧,仍然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不二选择。 《论语》言“仁”者五十有八章,“仁”字凡百有六见。据考证,孔子之前,已经有人偶尔使用过“人二”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但只是孔子才赋予“仁”以全新的文化内涵。《论语》文本中“仁”的含义大致可以分成为以下几层: (l)“仁”首先是一种足以使人诚服的人格魅力。孔子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这种“仁为己任”,对自己所选定的人生目标坚定不移,倾 其毕生而追求之的精神;这种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无求“生以害仁”,只求“杀身成仁”的豪迈气概,不是着实让人心醉神迷吗?因此,“仁”便是一种足以让人为之诚服的崇高,所以《论语》是一种将合换心的征服,因而是一种人格美的展示,是一种爱的艺术的实践。 孔子认为:统治的哲学虽然可以说是征服的哲学,但是好的统治者绝不应该用武力去强迫人民接受他的统治,而应该以爱为武器,用自己的人格之美去征服民心,让人民心悦诚服地追随自己。因此我们说,孔子之“仁”首先是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高尚品德对他人和社会的感化和征服作用。 (2)“仁”倡导一种道德个人主义。孔子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雍也》)。这里孔子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确立为基本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介乎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间,强调一种在移情式理解基础之上的人际互爱。孔子又强调“为仁由己”,指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这是一种由道德自律达于心灵自由的义务伦理。在孔子那里,个人不是向外寻求相对他人(物)的自由,而是向内寻求相对于自己的自主,即人格的独立和道德的自主。人只有实现在道德上的自主,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理由,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自由,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把孔子的道德主张称为“道德个人主义”。由孔子仁学所开出的道德自律,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自律是存在着根本差异的,因为西方的道德自律是一种上帝绝对命令的内化,而仁学的道德自律完全由自己的本心开出,所以仁学对人们道德觉悟的要求似乎更高。(3)“仁”是孔子匡时济世之良方。孔子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同时还是那种具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精神,勇于靠自己的亲身奋斗去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实践家。为了实现其政治抱负,他需要培养一批不但能够理解并拥护他的政治主张,而且愿终生为之奋斗的“志士仁人”。为此,他“有教无类”,以教为业,以“六艺”授人,且整理国故,“删正六经”,开了中国教育与学术民间化的先河。孔子所要培养的,是那些能够按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去改造社会,匡扶正义,营造社会仁爱精神的济世之才。孔子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仁人君子”,即他要把他的弟子们培养成那种具有“仁者爱人”、“泛爱众”的人格情操,同时又具有为实现“天下归仁”而奋斗的“志士”,这些被称之为“君子”的志士们“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卫灵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学而》);“无终食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4)“仁”是一种人生修为之方法。孔子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微子》);仁人君子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里仁》)。要求君子须以诚信待人,以恭敬律己。同时还必须摆脱物欲的束缚,故“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里仁》);于是“饭疏食饮水,曲胧

孔子与百家争鸣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北京十一学校王烨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将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活动促发展。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历史知识应用的真切体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本课主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是我国思想的发源,它对于当时的社会起到推动作用。在讲述本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一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可以采用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与应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时期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是他们思维情境培养的最佳时机,本课设计了课本剧,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让学生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历史事件中去观察思考,加以判断、推理,选择出最佳答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 五、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在思想与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六、过程与方法 根据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如果一国国君在招募人材,作为一位思想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游说国君。 七、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成就,增进民族自豪感。 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等思想家在大变革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发表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鼓励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 八、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九、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十、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是几月几日?(答)就在2个星期前,全世界30多个国家都在祭拜一位智者,纪念他诞生2557年,他是谁?(孔子),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像。孔子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无论是旧时,还是今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大家都在纪念他,礼拜他。甚至有人还想将孔子的诞辰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现代人如此的敬重孔子,历史上的孔子是什么样的,他对中华民族做出哪些贡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课题: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孔子生活在春秋,距离我们已经3000年了,下面我们就随着一个课本阅读教材,回到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弟子们也非常优秀,通过刚才的对话,我们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