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孟庄小学2013——2014学年上期养成教育项目安排

孟庄小学2013——2014学年上期养成教育项目安排

孟庄小学2013——2014学年上期养成教育项目安排
孟庄小学2013——2014学年上期养成教育项目安排

孟庄小学2013——2014学年上期养成教育项目安排

为了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质量,进一步推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巩固养成教育成果,特制定本学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育内容

坚持“遵规守纪”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礼仪方面”教育,“劳动”教育,保持这四项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规范。

三、具体工作方法: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班级管理制度,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品生、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

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记录》上。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两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以值日生和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养成教育内容:

遵规守纪方面

低年级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2、遵守课堂纪律。

3、自学遵守考试规则。

4、集合站队要快、静、齐,听从口令。

5、保持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

6、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

7、不打架、不骂人。

8、游戏时自学遵守规则。

9、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10、按时离校,按时回家。

11、爱护公用设施,如:候车室、电话亭等。

12、保护有益动物。

13、遵守公共秩序。

14、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中年级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2、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3、自学遵守考试规则。

4、不打架、不骂人。

5、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6、游戏时自学遵守规则。

7、集合站队要快、静、齐,听从口令。

8、保持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

9、自觉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10、按时离校,按时回家。

11、遵守《交通管理规则》《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2、爱护公用设施,如:候车室、电话亭等。

13、保护有益动物。

14、遵守公共秩序。

15、不登陆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16、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17、不到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地方娱乐。

18、不私拆、偷看他人信件。

19、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高年级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2、按时佩戴红领巾,保持红领巾的整洁。

3、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4、不打架、不骂人。

5、遵守考试规则。

6、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7、集合站队要快、静、齐,听从口令。

8、保持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

9、游戏时遵守规则。

10、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11、按时离校,按时回家。

12、遵守《交通管理规则》《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3、爱护公用设施,如:候车室、电话亭等。

14、保护有益动物。

15、遵守公共秩序。

16、看有益图书、报刊、录像,不登陆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17、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18、不到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地方娱乐。

19、不私拆、偷看他人信件。

20、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学习习惯

低年级

1、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略高于自己现状的学习目标。

2、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3、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4、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5、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不马虎。做完后要检查。

6、对批改后的作业要及时改正。

7、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言。

8、遇到问题,大胆问老师、同学和家长。

9、考试不作弊。

10、多阅读,用线段或符号把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

11、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不歪,做到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

12、读书坐姿、站姿要端正,双臂微屈拿书,视线与书本平面垂直,保持一尺的距离。不在强光下读书,不在灯光昏暗的地方读书。不在移动的车上读书。不在躺卧时看书。

中年级

1、制定一个略高于自己现状的学习目标。

2、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3、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4、每天坚持预习。认真不敷衍。

5、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6、每天独立、按时、仔细、认真完成作业,不马虎。做完后,检查、验证。

7、有“错题集”,对批改后的作业要及时改正。

8、以平和心态参加考试,不紧张,发挥最佳水平,不作弊。

9、经常读书、看报。诵读优秀诗文。

10、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如:情境背诵法、理解背诵法、分段背诵法等。

11、留心周围事物,摘抄感兴趣的片段,积累资料。

12、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网络信息。

13、积极了解、接触新鲜事物,要勇于亲自实践。

14、不盲目迷信权威。勇于提出不同看法。

15、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发言。

16、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再去请教他人。

17、在家学习20分钟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18、不同学科交替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高年级

1、正确看待自己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略高于自己现状的学习目标。

2、制定学习作息时间表,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做适当调整。

3、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4、每天坚持预习。认真不敷衍。

5、课前预习新教材,提出问题,写好预习笔记。

6、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听讲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7、每天独立、按时、仔细、认真完成作业,不马虎。做完后,检查、验证。

8、认真审题,每个题读三遍,理解题意后再做。

9、有“错题集”,对批改后的作业要及时改正。

10、复习时用一定方法将所学知识归纳整理。

11、以平和心态参加考试,不紧张,发挥最佳水平,不作弊。

12、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质疑,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13、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别人有问题,耐心解答。

14、能从多角度看问题,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

15、经常读书、看报。诵读优秀诗文,摘抄感兴趣的片段,用完整的话批注。

16、与同学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并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7、熟练掌握借阅、上网等获取信息的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18、不盲目迷信权威。勇于提出不同看法。

19、积极了解、接触新鲜事物,勇于亲自实践。

20、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再去请教他人。

21、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礼仪方面

低年级

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

2、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3、进校第一次见老师,鞠躬问好,离校时主动与老师再见。

4、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问好(或向老师再见)是。下课时,让老师先离开教室。

5、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敲门,听到“请进”或看到示意方可进入,并主动与办公室的老师打招呼。

6、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客人好”。

7、和老师谈话时,站姿或做姿正确,眼睛注视着老师,不随便打断老师的话。

8、发言前先举手。口齿清楚,声音适度。

9、出入教室不拥挤。楼内行走,靠右行。

10、不在室内追跑打闹、大声喧哗。

11、活动中讲秩序、要谦让。

12、不起、不叫绰号。

13、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完后及时归还。

14、自己离(归)家时,向家长打招呼。

15、见家长离(归)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

16、认真听长辈谈话,不随便打断长辈的话。

17、对长辈、友人、初识者称“您”,不直咱其姓名。

18、对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与长辈有不同的意思要多沟通。

19、就餐时,咀嚼声不要太响。

20、咳嗽、打喷嚏时,不要面向餐桌或其他人。

21、夹不到的菜,可请大人帮忙,不要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拉到面前。

22、主动热情地与主人(客人)打招呼问好。

23、做客时不随便翻动主人东西,更不能拿别人的礼品。

24、在客人离开之前,不能随便翻动他们带来的礼品。

25、收礼品时要经大人允许,双手接过并道谢。

26、有小客人来访时,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和食品招待客人。

27、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28、接听电话时使用文明用语。

29、观看演出时使用文明用语。

30、不乱扔废弃物,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31、公共场所不折花,不践踏草坪。

32、尊重他人,遇到问路,认真指路;遇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中年级

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

2、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3、进校第一次见老师,鞠躬问好,离校时主动与老师再见。

4、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问好(或向老师再见)是。下课时,让老师先离开教室。

5、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敲门,听到“请进”或看到示意方可进入,并主动与办公室的老师打招呼。

6、和老师谈话时,站姿或做姿正确,眼睛注视着老师,不随便打断老师的话。

7、发言前先举手。口齿清楚,声音适度。

8、出入教室不拥挤。楼内行走,靠右行。

9、不在室内追跑打闹、大声喧哗。

10、活动中讲秩序、要谦让。

11、不起、不叫绰号。

12、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完后及时归还。

13、尊重同学的民族习惯。

14、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并为客人引路。

15、自己离(归)家时,向家长打招呼。

16、见家长离(归)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

17、认真听长辈谈话,不随便打断长辈的话。

18、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与长辈有不同的意思要多沟通。

19、主动给家长盛饭敬菜。

20、做客时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再进入,进门先问好。

21、大人在谈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或及时回避。

22、主人(客人)发问时,要大大方方地回答,语言要客气。

23、待客时,主动请客人入座,有礼貌地招待客人。

24、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25、写信时,会使用正确的书信格式,使用礼貌语言。

26、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时,要在站台上候车,按顺序先下后上。

27、看见老弱病残和怀抱婴儿的乘客主动让座。

28、在公共场所内不大声喧哗,观看演出时,做文明观众。

29、不在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

30、尊重他人,遇到问路,认真指路;遇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高年级

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面向旗杆方向立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

2、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3、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4、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

5、讨论时,声音以对方听到为宜。

6、做事时,要排队讲秩序。

7、同学有进步,要衷心祝贺,不嫉妒;有困难,要热情帮助,不自私;同学遇到不幸,要同情安慰。

8、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完后及时归还。

9、尊重同学的民族习惯。

10、和老师谈话时,适时适度地与老师交流,虚心接受指教。

11、尊重老师,不在背后议论老师。

12、与老师意见分歧时,以尊敬的态度,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

13、自己离(归)家时,向家长打招呼。

14、见家长离(归)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

15、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与长辈有不同的意思要多沟通。

16、生活上关心照顾老人。

17、对邻里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尽力帮助。

18、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再入座。大家起筷时才能动筷。

19、用餐时,尽量不交谈。

20、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

21、给别人敬菜时,用公筷。

22、大人在谈话时,不要随便插话,或及时回避。

23、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谦逊,声音适度,举止大方,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对方的讲话。

24、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凡事办不到的或不该答应的事,不随便答应别人;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解释,求得别人的谅解。

25、网络联系时,要文明。

26、看见老弱病残和怀抱婴儿的乘客主动让座。

27、保护文物古迹,不能污损展出的文物。

28、外出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

29、尊重他人,遇到问路,认真指路;遇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30、观看演出时,不乱喊,不起哄,不鼓倒掌。

31、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生身份,整洁大方。不留怪异发型。

劳动方面

低年级

1、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睡前洗脚、铺床。

2、睡前备好第2天所穿衣物。

3、自己刷牙、洗脸、梳头、剪指甲。

4、自己洗小件衣物,如:袜子、手帕等。

5、衣服、鞋帽脏了自己更换。

6、把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

7、自己整理书包。

8、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倒垃圾。

9、打扫教室卫生,并把扫除工具放回原处。

10、参加简单的公益劳动,如:捡拾白色垃圾。

中年级

1、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

2、自己洗各种衣物,如:背心、短裤。

3、把干净的衣物叠好,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

4、自己包书皮、修补破旧图书。

5、将看过的书分类、摆放整齐。

6、独立按课表备齐学具、文具。随时整理书包、书桌。

7、主动帮助父母择菜、洗菜等。

8、饭后主动收拾餐桌。每周收拾一次房间。

9、独立使用常用家电,如:电视、洗衣机、录音机等。

10、积极参加卫生扫除,并能分工合作。

11、积极参加校园绿化、美化劳动。

12、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如:捡拾白色垃圾、清扫积雪、擦洗护栏等。高年级

1、自己的衣物自己洗。

2、将干净的衣物叠好,并整理衣柜。

3、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并有条理摆放整齐。

4、自己把鞋刷干净。

5、用过的书进行分类整理、摆放整齐。

6、独立自觉按课表备齐学具、文具。随时整理书包、书桌。

7、每周收拾房间。

8、独立购买日常用品,不攀比,不购买伪劣商品,初步学会家庭理财。

9、做简单的饭菜,安全使用炉灶,会烧开水、热饭等。

10、主动承担饭后收拾餐桌,洗刷餐具的工作。

11、定期晾晒被褥。

12、帮助家长查看电表、水表、煤气表。

13、自觉参加卫生扫除。

14、积极参加校园绿化、美化劳动。

15、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如:捡拾白色垃圾、清扫积雪、擦洗护栏等。

16、能够到敬老院、五保户参加公益劳动。

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1. 开端养成教育学习

2. 守则抽测

3. “我的梦·中国梦”征文活动

十月份:

1. 养成教育学习---如何养成好习惯(4---6)

2. 争当诚信小标兵(六年级)

3. 守则抽测

4. 环保教育学习

5. 保护环境、爱我家园倡议书

6. 小学生守则学习体会(5年级)

7. 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学习体会

十一月份:

1. 小学生养成好习惯手抄报

2.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

3. 养成好习惯主题班会教案(4---6)

4. 弘扬民族精神讲座

5. 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体会

6. 学生诚信教育手抄报十二月份:

1. 人文科技教育

2. 日常行为规范签名

3. 养成习惯手抄报

4. 争做文明班级决心书

5. 守则规范抽测

6. 环保教育决心书

7. 感恩演讲比赛。

一月份:

养成教育总结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及教研记录完整版

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 (2014--2015学年度)

崖湾小学2014年9月

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年9月23日 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授课内容:分数的意义 研讨主题:创新课堂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主持人:顾明 过程: 一、解题 1、关于模式创新 模式是一种形式,同时模式也是约束教师行为的一种手段。 我校确定的教学模式命名为“三助式”,即自助(自主学习)、生助(合作学习)、师助(教师提点)。“三助式”既是教师教学的三个环节,更是学生学习的三种方式。 2、关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学生绝对的学习时间 (2)学生表达的空间 二、活动目的 改变学习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变有意为无意。 三、活动原则 和而不同 刘星辉: 《分数的意义》说课 在教学中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带给学生一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一堂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课,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

飞跃。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分数1/4入手,回忆关于分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紧接着通过表示1/4,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既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学具小磁扣,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数量创造分数。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为抽象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感悟分数就在生活之中。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操作、交流、对比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 (三)在练习上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几道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在练习中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猜一猜、抢答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出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 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的属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独立性 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这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3、学校文化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的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30×1’=30分、辨析题:4 ×5’=20分、简答题:5 ×6’=30分、材料分析题:2×10’=20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第一章: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我国小学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小学学校管理、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小学智育 、小学德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安全指导 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和班集体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 、少先队活动 、课外活动 、班主任 第四章: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第五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 、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1 第六章:教学实施 、教学概述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原则 、小学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章: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中国的教育萌芽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无名氏:《中庸》 无名氏:《大学》 (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 创立条件: 、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 、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 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主要教育学家: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2 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康德:德国哲学家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洛克:英国哲学家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

信息技术教研组计划(精选5篇)

信息技术教研组计划(精选5篇) 篇一:2013-2014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2013—2014学年)一、指导思想: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总的指导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积极抓住契机,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二、工作要点: 1、按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上课率达100%,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争取实现每节课都在网络教室完成。 2、大力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发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技能)。 3、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育研究。 4、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做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工作,保证校园网安全有效地运行,努力做到绿色上网。 5、认真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使用工作。三、工作措施: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习课程改革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教研活动。注意教学实践与专题研究的结合。 2、加强组员之间的“联系”,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探讨,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设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运用各种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上好每堂课。 3、积极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大胆的与其他学科进行一定的整合,形成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良好局面。4、组织信息技术教师互相开课听课,抓住每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5、积极引导教师组织和参加各种比赛,并争取通过一些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努力调动组内各教师参与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 6、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表演赛,努力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工作安排: 1、开学常规工作检查;检查各教师假期超周备课情况;教研组开学工作安排。 2、学习教学常规,相同科目统一制定教学计划 3、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按照教务处要求开展好本组的“三字”工作。 4、对上学期就教学进行分析,针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整改措施; 5、老师公开课,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6、继续做好远程教育接收工作,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教室使用登记工作。 7、做好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照相、摄像工作。 8、做好学校办公室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工作。 9、期末;教研组例会,本学期教研组教学等情况分析。市十一中信息组 2013.2.25篇二:信息技术教

(完整版)2019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

完整word版2013 2014教研计划

2013——2014 学年度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白云湖镇石珩小学 2013.9

、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教研工作将紧紧围绕章丘市教体局“一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我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依据章丘市教研室教研计划,结合镇教育办具体要求,围绕“强化常规管理,打造高效课堂”这一重点,创新教研方式,优化课程实施,提升学校教研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及教研目标 1.“把握一个核心”,教研工作要始终全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突出两项重点”,一是严格落实《章丘市义务教育教学常规》,二是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做到三个结合”,教研工作要与教育理论成果和教育发展规律相结合,要与学校实际教学需求相结合,要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 2.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教师提升驾驭课堂能力和实施新课程的本领,使我校教研工作有特色、有实效,教学工作上层次、升台阶。 三、教研工作要点及工作措施 1.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建设,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打造符合国家课程要求、体现地域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建设品牌。 2.组织校级各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以赛促优,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积极参加章丘市、镇教育办组织的优质课评选和学科教研交流中心展示交流活动,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名师。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炼教学模式。依据章丘市《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育办教研工作重点,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将巡课、推门听课及常规检查作为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重视学法指导,进一步提高我校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每学期每个老师上一节研讨课,通过同科教师共同听、评课,相互促进学习。同时通过活动,发现弱课,重点抓好弱课评析,努力提高弱课质量。注意典型课例的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 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教技厅[2014]1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14.03.12 【实施日期】2014.03.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技厅[20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研究制定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2014年3月12日

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一、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三通两平台”重点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二、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方式 (一)以提升治理能力为核心,明确政府责任、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指导各地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工作职能、调整管理方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督导、推动先行先试。建立、完善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需求、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以促进深度融合为核心,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坚持从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手段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形成可资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大力推广、深化应用。 (三)以发挥市场作用为突破,集成各方力量、推进机制创新。准确把握与处理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公益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坚持政府统筹引导、鼓励多方参与,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地方、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三、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标 一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 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人员以“旁观者”身份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如对某一地区学龄儿童的普查,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如

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动情况,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农村中学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如要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如果这种研究是长期的调查研究,又叫跟踪调查。 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内借助于各种专门仪器设备进行教育心理实验的方法。现场实验是在自然情境下,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历史法的第一步是史料的搜集,史料分为文字和非文字两种。历史法第二步是对史料的鉴别。第三步是对史料进行分类。 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查和反思。 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现象、事件或某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个案研究是指个案研究应用于教育情境解决教育问题或建立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叙事研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师自传型叙事,即通过教师个人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促进自身经验的积累和生长。 考点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出题类型:单选、简答】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 真题: 材料解析: 1、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2、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课堂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 2、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 4、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 5、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6、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两个设计。 7、对于课堂吵闹现象老师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十、如何创建优良的班集体?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教材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 6、系统性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及功能 1.教育的本质

四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

东校第二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课改精神为核心,以加强教研组与教师梯队建设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课堂效能,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切实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主要工作: 1、进一步加强梯队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调整并完善本学期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组内交流后达成共识,促每位教师的发展有方向; 3、通过专题听课活动、组内互助听课研讨、教师博客、教师本 体知识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深入组内听课并及时指导、反馈,加强专业引领。 4、尽可能为有追求的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进一步激发教 师专业发展的热情。 三、继续做好新教材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 1、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自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参 考资料(第八册)》,重点了解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的地位和教学建议,使自己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更加得心应手。

2、认真钻研教材,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交流研究教法、学法的经验,提高备课质量,以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同时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教育要求,有效使用拓展型学习教材。 3、规范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备课、上课、个别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校质量监控、研究课题、资料积累等各个环节,抓好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促进学校教研组的建设。 4、认真做好教学质量的检测与分析反馈工作,逐步减少校区间、班级间、学生间的差距。。 5、面对拓展型教材,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防止“重知轻能”的倾向,并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6、围绕课堂教学,反思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以“问题”为抓手,确立研究课题。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营造“人人皆为研究者”的科研氛围。 7、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自觉探索实践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在理论学习、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总之,在各项具体的工作中,进一步凝聚每个人的力量,发挥

教育部:2014年全国各省市普通高校数量排名

教育部:2014年全国各省市普通高校数量排名 来源:|发布时间:2014-08-22 编辑:szy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4年7月9日,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成人高等学校296所(包括民办成人高校1所)。 各省的高校资源配置是否公平、中国普通高校发展情况总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中国普通高校越办越多吗?中国哪个省份高校最多?去哪个省份上学更容易考上211、985等学校?南方周末网根据教育部等权威部门的数据整理和统计,为你揭秘2014年中国普通高校情况。2014年普通高校增速下降,民办普通高校占比逐年增加。 截至2014年7月9日,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比2013年增加48所,增长率为2.18%,比2013年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2014年民办普通高校444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9.77%,自2010年以来,呈逐年增加趋势。

2010-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增长趋势备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包括民办普通高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虎/图) 2014年普通高校江苏134所居首,西藏仅6所 以各省拥有的高校数为指标,江苏有134所排在第一,占2246所普通高校总数的5.97%,山东和广东分列第二第三,分别有130所和125所。全国各省市拥有高校超过100所的共有8个,江苏、山东、广东、河南、湖南、安徽、辽宁和河北。最少的是西藏,仅有6所学校,占比0.27%。

2014年全国各省市普通高校占比情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虎/图)211、985高校占比北京均第一全国共有112所“211”学校,分布在31个省市。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看,北京有24所居首位,江苏11所和上海9所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39所“985”高校,仅分布在18个省市。排在前四位的是,北京8所,上海4所,陕西和湖南均3所。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能力Word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 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一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一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A.教师备课 B.教师学习 C.教师说课 D.教师上课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8.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A.同质性差异性 B.一致性差异性 C.一致性独立性 D.同质性独立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 多文学校教研室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多文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要点和县教研室的活动安排,以思源学校托管为契机,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为动力,继续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新学期重点开展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狠抓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协助教务处抓好集体备课、高效课堂教学的讨论和研究,同时加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努力促进学校教教育和教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的听课、评课、出课活动 教研组要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探索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鼓励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学校要求加强教师之间特别是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推门听课的工作力度。 本学期继续安排开展组内老教师、新进教师的示范课和汇报课活动,老教师要带头示范,同学科要以“同课异构”为抓手,打造精品课堂,抓好精品课程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教师间相互交流,形成促进相互交流、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 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理分配时间,有效利用资源,改进集体备课方式,细化分工,优化步骤,强化运作,提高集体备课效率,教研室协助教务处不定期检查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情况。 (三)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编写的教材应以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为目的,重点放在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方面,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符合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学校要加大投入,引导教师自觉研发校本课程,让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教师能力展示的一个平台。 (四)组织和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淡化了学科竞赛活动,学校将根据学科特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当组织某些学科的竞赛,相关教研组请做好竞赛活动的报名、宣传、辅导、考务和阅卷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

30题: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六)因材施教原则 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世界; ②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1.语言说服 ①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 ②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③做好引导总结。 2.事实说服 ①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②做好充分准备; ③加强指导; ④做好总结工作。 (二)榜样示法 ①选好示的榜样(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②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 ③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倾慕之情; 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动行为,提高境界。 (三)情感冶法 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四)指导实践法 ①坚持严格要求;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五)品德评价法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②发扬,获得学生支持; 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种类: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模像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