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同步练习含解

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同步练习含解

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同步练习含解
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同步练习含解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选择题

1.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

址 C. 良渚遗

址 D. 陶寺遗址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或北京直立人遗址被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从考古发掘来看,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40多个个体直立人化石,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北京人遗址是出土故人类遗骨和化石最多的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遗址。

2.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

【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生活。首先明确材料中的时间是原始社会时期,抓住材料中的“人民少而禽兽众”,当时生产力低下,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的原始人类过着群居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人民少而禽兽众”是解题的关键,在远古社会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居住环境恶劣,人类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人们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

3.如果从特征上来判断是否是“北京人”,你判断的理由中不会有 ( )

A. 手脚已经分

B. 上肢基本具备现代人的特点

C. 面貌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

别 D. 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

【答案】C

【解析】【分析】选C。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而北京人则保留了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

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格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A. 半坡人

B. 北京

人 C. 元谋

人 D. 大汶口人

【答案】C

【解析】【分析】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此题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5.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大地很早便出现了人类的足迹,请选出下列哪些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似点()

A. 都基本具有人的特征并保留猿类特点

B. 都已经吃上熟食使用自然火

C. 都能制造粗超的石器用于劳

动 D. 都能缝制衣物御寒有爱美意识【答案】C

【解析】【分析】北京人基本具有人的特征并保留猿类特点,山顶洞人与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少区别;山顶洞人学会了人工取火,能缝制衣物御寒有爱美意识,这些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北京不会缝制衣物御寒,也没有爱美意识;只有都能制造粗超的石器用于劳动属于双方的共同之处。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异同。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6.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有无语言

B. 会不会制造工

具 C. 会不会使用

火 D. 能否直立行走

【答案】B

【解析】【分析】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早期人类最早的工具是打制石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那是已经出现了打制石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会不会制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本题难度适中。

7.小明假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图),头像还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征,这个头部复原像应是()

A. 元谋人

B. 北京

人 C. 蓝田

人 D. 山顶洞人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图片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北京人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眉骨粗大,嘴巴向前凸起。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8.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

A. 新石器时代

B. 旧石器时

代 C. 青铜时

代 D. 铁器时代

【答案】B

【解析】【分析】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新被为新石器时代。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旧石器时代。

9.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

A. 直立行走

B. 制造和使用工

具 C. 学会使用天然

火 D. 学会人工取火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碳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知识点。

10.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其中与现代人存在明显差别的是()

A. 上肢

B. 大

脑 C. 下

肢 D. 个子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处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由此可知,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其中与现代人存在明显差别的是大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始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区别。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导致山顶洞人过着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

起 B.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C.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

下 D.

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已经进入了母系氏族公社的时期,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多少物质生活资料,要生存只有过着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生活。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主要原因的知识,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山顶洞人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为了生存只有过着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生活。

12.黔东南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 元谋人

B. 北京

人 C. 山顶洞

人 D. 半坡人

【答案】B

【解析】【分析】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13.下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

址 C. 河姆人遗

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会使用人工取火,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的爱美,题干中图片所示装饰品正是山顶洞人爱美的表现,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14.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考察,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

店 C. 西安半

坡 D. 浙江河姆渡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人生活在大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

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抓住题干所给信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是解题的关键,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元谋人的遗址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15.构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工具简陋

B. 血缘关系松

散 C. 人们智力低

下 D. 人们体质较差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的是即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了解,北京人由于生产工具简陋,生活能力底下,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只能过群

居生活。故答案是A。

16.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A. 女娲捏出出来的

B. 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 猴子变化而来的

D. 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人类——腊玛古猿。1910年人们最早于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了腊玛古猿化石,是一个上颌骨破片。1934

年被定名为腊玛古猿。六七十年代,又在肯尼亚、希腊、土耳其、匈牙利、巴基斯坦和我国云南省发现了腊玛古猿化石。经鉴定,腊玛古猿大约生存在一千四百万年前至八百万年前。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下列哪种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光技术?()

A. 北京人

B. 元谋

人 C. 山顶洞

人 D. 爪哇人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选项C山顶洞人掌握了钻孔磨光技术,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不符合题意;

选项B元谋人使用粗糙的石器工具,不符合题意;

选项D爪哇人属于猿人,不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掌握钻孔磨光技术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居住地点、使用的工具等。

18.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A. 会建造房屋

B. 会使用天然

火 C. 会制造彩

陶 D. 会种植水稻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意“有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是燃烧后的产物。结合课本所学,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了北京人已经会用火了。B符合题意。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没有建造房屋,A不合题意;

会制造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C不合题意;

河姆渡人已经会种植水稻,D不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 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本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最厚深过六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深达四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一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材料二: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又间断,又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

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绝对化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1)材料一告诉我们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找出“北京人”已有“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

【答案】(1)在发掘“北京人”化石的地点中,曾发现过三层灰烬。

(2)灰烬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又间断。

(3)“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在发掘“北京人”化石的地点中,曾发现过三层灰烬。

⑵根据材料二“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又间断,”说明“北京人”已有“控制火的能力”的能力。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用火“对付自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故答案为:(1)在发掘“北京人”化石的地点中,曾发现过三层灰烬。(2)灰烬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又间断。(3)“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答案】(1)群居

(2)北京人已学会用火;意义:防寒、照明、驱兽、烧烤食物,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3)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

【解析】【分析】(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意思是上古时代,人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北京人只有过着

群居的生活。(2)“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这证明了北京人已学会用火。意义:北京人可用火来防寒、照明、驱兽、烧烤食物,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3)根据材料三中“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可知,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人工取火的方法。它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使人吃到熟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点评】(1)此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原始人类人工取火的相关知识点。

21.文物是形象的历史。请根据下列的图片中的文物,结合你所学的史实,说一说在图片上你所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有哪些?

(1)图一:________

(2)图二:________

(3)图三:________

【答案】(1)图一是元谋人的牙齿,据测定,这种原始人类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图二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可知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会制作打制石器,也称为旧石器。(3)图三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和骨针,说明山顶动人懂得了爱美会缝制衣服。

【解析】【分析】结合图片考查了三种远古人类的信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以写出答案。【点评】此题难易适中需要掌握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1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牙齿化石、使用粗糙石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北京紫禁城 (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

(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 (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难点分析 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巨著的特点 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另外,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①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上复习资料 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1世纪=100年。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 (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 (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1课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谨,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的杰作,城中心的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生答:明成祖时修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故宫建筑风格:①造型雄伟。②布局严整。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老师要明确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距今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结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体质形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2)过着群居生活(3)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体质形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3)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4)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5)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生活活动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农业:种植水稻; 畜牧业:饲养家畜; 手工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磨制石器、骨器(耒耜耕地)、木器主食大米,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陕西 西安农业:种植粟和蔬菜;畜牧业:饲养猪狗,渔猎; 手工业:制造彩陶(有最早文字雏形—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木器主食粟(小米),副食鱼、肉、蔬菜;住着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采集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学习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学习难点】小说与京剧繁荣原因和京剧成为国粹的原因。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红楼梦》 1.清代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3.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红楼梦》这部强、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创作的。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的、的,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3、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4、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流传四方。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知识建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造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著名的京戏歌,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唱出了中国人对国粹艺术京剧的赞美之情和拥有这门传统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提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提示: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3.读教材,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进行,这次起义的发起者是() A.陈胜、黄巾 B.陈胜、李自成 C.吴广、陈胜 D.吴广、程咬金 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声中,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请问这次起义发生在()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下列关于如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 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 5.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 B.秦皇骄傲自大 C.秦的暴政 D.农民起义的打击 8.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主要内容是“秦的暴政”、“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由此可以得出他们学习的课题是()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大变革的时代 C.秦王扫六合 D.“伐无道,诛暴秦” 9.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20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10.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大败秦军主力,使得秦朝名存实亡。巨鹿之战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B.以少胜多 C.灭亡了秦朝 D.争夺皇位 二、读图说史题: 11. 观察《楚汉战争形势图》(前206-前202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历史学案 华师大版

第21课诸子百家 教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自由的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在我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一、导入(1分钟) 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列国并立、大国兼并,制度改变。 导出文化特征:百家争鸣 二、明确目标(1分钟) 三、阅读课文,勾画重点。(10分钟) 四、个人完成自主探究,老师巡视。(10分钟) 五、小组合作交流,把疑难点写在报道站里。老师巡、看、查、问、点。(8分钟) 六、大展示(7分钟) 预见性问题及措施: 1、学生对于诸子的名言理解上可能有偏差,需要老学习目标: 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 面的贡献;(重点) 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自主探究: 1、我的教材我理解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百家”中的主要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 家等,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 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注意:“子”是中国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百”只是 一个夸张的说法,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 2、我的教材我整理 把有关诸子的名言警句整理在下边,并试着理解其大意。 (要求合理安排、字迹工整) P103《论语》含义:自己不想干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为国家要无怨无悔,为家庭要任劳任怨。自己明白的事,也让 别人明白是,自己能做的事,也要帮助别人做到。体现了孔子 仁爱的博大胸怀。 P104“孟子语”:我很注意修身养性,培养正义之气。天下 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家庭 成员的修养。 P107“韩非语”: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 百姓。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 对待。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P107“孙武语”:用兵的方法不可长时间只用一种,好似 水一样没有任何形态。孙子想表达的思想为用兵长胜之道在于 多变让敌人琢磨不透 3、我的教材我归纳 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地位 儒家 孔子 思想核心:仁、礼; 教育思想:首办私 学,主张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等等 儒家创始人, 政治家、思想 家和教育家。 后世尊为“至 圣”。 孟子 思想核心:仁政、 民贵君轻。认为“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提倡做人 要有骨气。 把儒家学说发 扬光大,后世 尊为“亚圣” 道家老子 主张: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具有朴 素辩证法思想。 道家学说的创 始人。道教尊 其为“道家始 祖” 法家韩非 主张历史是发展变 化的,今世必然胜 于前世;强调“法 治”;提出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 法家学说的集 大成者。 墨家墨子 非攻、兼爱、举贤、 节俭 墨家学派创始 人 兵家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避实击虚;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 兵家始祖 师点拨。 2、学生对于诸子的主要思想可能 归纳不全或难于理解,可在小展 示和大展示期间予以点拨。 七、巩固记忆(8分钟) 第二课时(展示+反馈) 一、反馈:每组单号同学反馈孔 子、孟子的相关内容,双号同学 反馈老子、韩非子的有关内容。 反馈完后组内互查(8分钟) 二、合作探究。(15分钟) 任务分配:1、2组一题,3、4组 二题,5、6组三题 预见性问题及措施: 第2题和第3题稍有难度,可指 导每组的1、2号同学,再进行组 内帮扶。 三、大展示(10分钟) 四、整理导学案(5分钟) 五、课堂小结(1分钟) 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 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 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 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 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 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的思维。这堂课内容已结束,你 到底掌握了多少呢,请同学们独 立完成达标测评。 五、达标测评(6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北京人山顶洞人 约 70 万年前 -----20万年前生约18000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店龙骨山顶部 具备人的基本体质特征 , 保留一些猿类和现代人基本一样的 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 伸牙齿粗大。 能打制石器 ( 称为旧石器 )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生活掌握了磨光 , 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 有衣服 , 装饰品 , 产生了爱美的要求 过着群居生活,已进入了氏族公社 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约7000 年前生活在今天浙江余姚河 6000 多年前生活在今天陕西西安半姆渡。属于长江流域。我国南方留下的坡。属于黄河流域。我国北方留下的一 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①使用骨,木,石质工具。(石器经①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过磨制,被称为“新石器”)②从事原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②饲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③饲养水牛,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猪和狗等。④利用简陋的小船采集,打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鱼,渔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⑤住生活。④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 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⑤ 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远古的传说 ①约 4000 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 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 病的药物。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 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 一制度称为“禅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 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 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 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 个人素养。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唱脸谱》我们耳熟能详。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是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教师讲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答案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教师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的影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和人文精粹。了解我国古代文字、朝代更替、南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农业、书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历史随机图片,视频。总结历史的更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书法欣赏、古乐欣赏等,陶冶情趣,从审美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代历史和艺术成就。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历史中,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引入古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课文。 【自主回顾】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师出示图片,边看边讲,以及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一时期,有哪些文化。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中国早在古代,就有世界上最新进的技术,而且至今保持在领先地位? 2、我国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被人说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后人为什么这样崇拜? 3、从节气的产生,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判断?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今后的历史朝代产生了哪些影响。有什么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6.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7.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8.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9.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0.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3.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4.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4.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6.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 华师大版

第21课 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地位(影响) 学派 姓名 时期 主要思想及 著作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