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

一年级语文第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 案学案 荣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型新授题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时两时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设计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看图激趣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2.小组内交流自学。3.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1.教师简述诗意。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2.有感情地朗读。(六)读一读,想一想(七)书写生字(八)评价、指导本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杨万里的《小池》写的

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背诵两首古诗。【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并进行语言训练。老师进行朗读指导。进行认字教学,学生交流认字方法。并进行词句训练。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朗读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认字板块:联系前面的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

四年级上册 第5课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作者、写诗的时代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教案

20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 思。 3.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 准备 有关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生平材料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课文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3.背诵本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他俩是什么关系? 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读本诗,要求读准字音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 (2)借助文后注释,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3)标画出疑惑之处。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两名同学讲解古诗。 重点指导:“西辞”“尽”“唯”“天际”等重点词语。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送:送别。②之:去,到。③广陵:扬州。 释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故人西辞黄鹤楼 ①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②辞:辞别。 释义:老朋友在西边辞别黄鹤楼。 (3)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下:去, 到。 释义:阳春三月,顺流东下到扬州去。 (4)孤帆远影碧空尽 ①孤帆:单独的一条船。②远影:远远的影子。 ③碧空:晴朗的天空。④尽:消失了,没有了。 释义:孤独的小船渐渐消失在水天尽头。 (5)唯见长江天际流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二首同步练习(I)卷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二首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课前练习 (共4题;共18分) 1. (3分)照样子写词语。 蒸蒸日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8分)组词语。 宛________怦________ 婉________砰________ 堵________虚________ 赌________虑________ 3. (2分)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知作者周晔,是________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________的几件事。 4. (5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lǒng zhào sì hūyóu l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óng mào biàn huàn wú cháng ________________ 二、课后精练 (共4题;共21分) 5.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鞠躬哲理陶醉 6. (4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拥:A.抱B.围着C.挤着走D.拥护 ①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________ ②木桥前站着的是全村人拥戴的老汉。________ ③那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________ ④一群青年拥着一位老师傅走出来。________ 7. (10分)才艺展示 (1)请把你对“众星拱月”的理解简单地写出来。 (2)请把你搜集到的爱国小诗写出来或自编一首爱国小诗。 8. (4分)读课文《九色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________的波涛中。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5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渎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诗。)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①怜:爱惜。(重点理解“怜”,大家想过吗?为什么要怜惜这苍苔呢?其实是怜惜的春色。)小扣,轻轻地敲门;(重点理解“扣”,把“敲”代进去读,体会两者的差别。对比发现,“扣”的力量轻,显得礼貌) ②屐齿:鞋印。(屐:木屐)

部编版2021年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二首同步练习C卷

部编版2021年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二首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课前练习 (共4题;共21分) 1. (8分)按要求写词语 ①仿写:爱憎(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写:打算盘(动词+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看拼音,写词语。 huǎng rán yǒu yǎméng lóng dān bówǔmèi bèn zhu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分)读下面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花圈如海,泪水如雨”指花圈________,人们________;说明了人们对叶欣的离去感到________。 4. (4分)猜猜看,划线的字读什么? ①要开学了,商店里的书包销售一空。________ ②战场上硝烟滚滚。________ ③鲍鱼是一种海洋生物。________ ④海浪咆哮着冲向岸边。________ 二、课后精练 (共4题;共41分) 5. (8分)看拼音,写词语

zhōng xún suàn bàn zhēn zi fěi c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é rán biān pào bàn zuǐcǎi h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8分)查字典填空。 “光”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光”字第一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光”在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光线②只、仅③露出④明亮⑤净、尽、一点不剩 给下列句子中的“光”选择合适的义项,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Ⅰ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________ Ⅱ弟弟把零花钱都花光了。________ Ⅲ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________ Ⅳ我的眼前一片光明。________ Ⅴ小男孩光着脚,一双脚冻得通红。________ 7. (20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2)这是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改成感叹句) (3)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用现代汉语把它的意思写出来) (4)比较“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选择其中一个词写一句话。 8. (5分)选一选。 ①手②足③口④耳⑤目 Ⅰ我们用________吃饭。 Ⅱ我们用________听声音。 Ⅲ我们用________写字。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共19题;共97分) 1. (1分)下面是推荐给我们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请你按书名中第一个字的音序重新排列下面的书目。 把书名前面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稻草人》②《草房子》③《汤姆?索亚历险记》 ④《安徒生童话》⑤《孔子的故事》⑥《十万个为什么》 ⑦《没头脑和不高兴》⑧《宝葫芦的秘密》 2. (3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九天___________ 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 前川 3. (2分)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 起一句诗:“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4. (2分)我知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5. (4分)形近字组词 6. (3分)按拼音写汉字

xi a ng l u z 1 y an y a o k an 7. (4分)我会默写古诗。 咏柳 贺知章 8. (6分)解释画线字的意思,然后写出上一句或下一句 ①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 。 蹊:___________ ②________ 自在娇莺恰恰啼。 啼:___________ ③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 。 怜: ___________ 9. (4分)选择连接下面打比方的句子。 小乌龟缩到壳里_____________ A.像一朵朵梅花 小鸡毛茸茸的_____________ B.像一辆小坦克 小白兔的眼睛_____________ C.像一个黄绒球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shēn shān fén shāo děng xián qīng bá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石灰 烈火 清白 人间 3.拼音我会选。 千锤万凿________(zuò záo) 烈火焚烧________(hún fén) 粉骨碎身________(cuì suì) 4.多音字组词 间jiān________ jiàn________ 处chǔ________ chù________ 5.写出近义词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清白—________ 6.写出反义词。 清白—________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7.形近字组词。 吟________ 深________ 冷________ 探________ 8.查字典。 “碎”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读________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锤________ 烈火________ 粉骨________ 10.我会读(读诗句,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我会填。 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 12.我会填。 《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是钱塘人。他是一位民族________,也是一位政治家。 13.解释下列词语 ①焚烧 ②等闲 14.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等闲 ②清白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16.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课文5古诗两首

课文5古诗两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wuhm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语文S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学生可能回答:“辞”在本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二首》练习题

5 古诗两首
一、语境识字,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寒冬 là yuè(
)天,他居然 hún shēn(
)湿漉漉地从河边回来,妈妈顿时起了 yí
xīn(
),难道这孩子去摸鱼了?真是胆大包天啊!
二、辨别同音字填空。
lǐng ____导 云____ 山____ ____袖 ____取
fēng 山____ 蜜____ 刮____ ____峦 险____
cè ____身 检____ ____所 ____面 ____验
三、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题西林壁
( ) A.做题 B.书写,题写 C.题目
2.只缘身在此山中( ) A.缘由 B.缘分
C.因为
四、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的两首古诗都是宋代的苏轼写的。(
)
2.“题西林壁”中的“西林”指西林寺。(
)
3.本文的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于写景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五、根据诗句的意思写出学过的诗句。
1.(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这重峦叠嶂的深山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的时候。忽然看见柳阴深深,鲜花明艳,又一个 村庄出现在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默写《题西林壁》,并理解填空。 跟我学: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读古诗,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 感。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这个道理。 2.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 看______的感觉。 3.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绝句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 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 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 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 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师板书,生书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 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 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 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 A生:鹭,白鹭。 B生:岭,山岭。 C生:含,包含。 D生:泊,停泊。 E生:泊,湖泊(bó) 师:你的词汇积累得真多,但应是湖泊(pō) ...... 师:大家很会给生字宝宝交朋友。接着,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古诗,并给古诗画一画节奏。(生自读古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朗读磁带。 3.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 4.课件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他们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紫川尺疑绝瀑布银河黄鹂白鹭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指名读,全班读。 (3)交流其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 (1)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画出停顿。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二、用"四步法"学习《望庐山瀑布》 课堂交流。 (一)释诗题: 1、师板书课题,生读 2、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 古诗两首 (共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第七册第二组“观察与发现”这个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他的哲理用原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游山西村》这首诗写于1167年,当时陆游因为极力拥挤张浚北伐,收复失地,结果被投降派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弹劾,罢官回家。心中十分沮丧和郁闷。回到家乡,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款待。前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乡亲们的盛情,后两句写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积累,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但他们大多还是觉得古诗文学习起来有些艰涩难懂,对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古诗独有的意境和韵味。本首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如何让学生学懂、学深,让古诗课堂充满趣味,还能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都是本堂课面临的挑战。 二、总教学目标 1.能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哲理,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第1课时题西林壁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整首诗。 2.能借助课文注释、图片、《词语手册》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4.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哲理,能把读

第20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砚”,读准“谦、冕、凿、锤”等易错字,认识“吟” 这种诗歌体裁,结合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若等闲、粉骨碎身、淡墨痕、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4.依托搜集的背景资料、文本资源,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 学习古诗《墨梅》,感知王冕鄙视流俗的情操。 5. 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三、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录音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诗文对照、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写一体,将习得到改写古诗的方法,运用实践中。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将《石灰吟》改写成记叙文,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复习古诗导题,识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习过的贺之章的《咏柳》和王安石的《梅花》这两首古诗吗?谁能试着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诵,相机课件出示) 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今天我们再次踏进古典诗歌的殿堂,学习两首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 相信同 学们会从中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熏陶。 2.板题齐读20 古诗两首 3.谁能大声说出这两首诗的名字,并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指名板书诗题)这两位同学的书写真规范,尤其是“吟”和“墨”字,这两个字极难写,同 学们写得很规范,请其他同学,像他们这样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两 遍,请注意“吟”字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而“墨”字的“土” 要拖住上面部分。 4.你对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有哪些了解? 学生 自主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展示资料 于谦,字廷益,明代的名臣,民族英雄,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第15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第15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积累 (共7题;共51分) 1. (5分)听读词语,选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射________下(sè shè)熔________化(róng yóng) 弓箭________(qián jiàn)稼________穑(jiā jià) 滋________润(zīzhī)奔腾________(tēng téng) 2. (8分)我会组词。 值________ 怜________ 抬________ 扣________ 植________ 铃________ 苔________ 口________ 3. (10分) (2019三下·惠阳期中) 照样子,写一写。 念念不忘(AABC)________ ________ 无边无际(ABAC)________ ________ 4. (12分)多音字组词。 恶è________wù ________ 5. (3分)多音字组词。 挨āi________ái________笼lóng ________lǒng ________ 蔓wàn ________màn ________待dāi________dài________ 6. (8分)按原文《少年闰土》内容填空 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的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

一个十一二岁的________,项________银圈,手____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________去。那猹却将身一 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________了。 7. (5分)填一填,写一写。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著名诗人________。你还知道这位诗人的其他诗作吗?请找一找,读一读,再写下来。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14分) 8. (14分)补充诗句,并按要求答题。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走”的意思是()。 A . 移动、挪动 B . 呈现某种趋势 C . 奔跑 D . 通过 (3)“急”“追”这两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4)对“儿童急走追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儿童/急走追/黄 B . 儿童急/走/追黄蝶 C . 儿童/急走追黄 D . 儿童急走/追黄蝶 (5)整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 译文 【早发白帝城】 原文: 早发白帝(dì)城 朝[zho]辞②(cí)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líng)一日还③[huán]。 两岸猿(yuán)声啼(tí)不住④, 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词句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

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 住:停息。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绝句】 原文: 绝句 杜甫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准确默写《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正确处理问题的 方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并正确默写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掌握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收集有庐山的图片及陆游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 件。 五、教法及学法: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题西林壁》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庐山图片,依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在小组内说一说 你所看到的庐山有什么特点。 二、预习检测:小组内听写文中生字,相互纠正错误。 三、1、自读《题西林壁》2-3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互相指正。 3、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例如: “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读诗时,“远”稍强,“近、高”强,“低” 稍强等 4、学生掌握读诗的有关“抑扬顿挫”后,再读古诗,并自己结合文中 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5、在小组内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相互质疑、评价、补充。教师巡

视,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 6、展示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师:你们认为诗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别找一找读诗时需要突出读的字,教师加以提示指导,如“横、侧、远、近、高、低”等几个 字。 师:从这几个字中你体会到什么?突出了庐山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在小组内再读课文,分别说一说,议一议,体会诗人因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故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 师:你认为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学生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分析原因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教师巡视, 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学生认识诗中哲理。 师:谁能说一说“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这两个四字词语的意思吗? 学生查词典,相互交流,体会意思,结合课文,大体理解文中道理。 师:齐读古诗,说一说你明白的道理? 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展示, 课堂小结: 文中所含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jué lù liú ________句 白________ 河________ liǔ lǐng bó ________树 西________ 停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行háng________xíng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jué jù tíng bó hé li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ǔ shù xī lǐng bái l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给划线的字选着正确读音 翠(cuì huí)________柳一行(xíng háng)________ 门泊(bó bé)________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_____ 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⑤人工美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6.形近字组词 绝________ 含________ 舟________ 决________ 令________ 船________ 7.默写古诗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

8.给下列字加上偏旁,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天: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 ①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是否正确?________ 。“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________。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哪儿容易写错?________。它与“岭”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区别? ________。 10.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两个黄鹂________翠柳,一行白鹭________。________。 窗________西岭________,门________东吴________。________。 11.读《绝句》,对下面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A . “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 B . “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 12.填空 《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是________代伟大诗人________。在内容上都侧重于________。并借景________。《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心情。 13.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①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 ②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 ③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 ④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________ 14.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下列词语。 鸣:________ 窗含:________ 泊:________ 15.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________①放在嘴里不咽下去;②包含,藏在里面;③带着、怀着;④像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泊:________①停船靠岸;②停留;③湖泽 16.按课文内容填空 《绝句》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也是他写的。 17.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________ , 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