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俄专家称俄战略核力量同时遏制中美力不从心

俄专家称俄战略核力量同时遏制中美力不从心

俄专家称俄战略核力量同时遏制中美力不从心
俄专家称俄战略核力量同时遏制中美力不从心

俄专家称俄战略核力量同时遏制中美力不从心

2011年12月21日09:41 环球网中国是否希望战争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认为,中国军队实战能力自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以来未再经受检验。在那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士气较高,官兵作战勇敢,誓死不当俘虏。此后32年来,中国军队内部成分发生较大变化,现在征召的主要是有文化的城市青年,而不再是仅仅受过初等教育的农村青年。中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兵源非常丰富,毕竟中国军队人数仅为全国人口的0.2%。不过,即便是只有0.2%,也足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现在很难说城市兵能否保持以前顽强的战斗作风。反对者称,他们都是富二代,独生子女,受到过多的溺爱;支持者称,对中国网络文化的研究表明,正是这些有文化的城市青年有着较强的沙文主义和冒险精神。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城市兵的战斗作风至少要好于欧洲士兵,也未必不如美国大兵。另外,在中国没有北约面临的政治分歧问题。中国是一个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军方对国内外政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指出,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是否有必要侵略俄罗斯。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和人民福利持续增加的条件下,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中国自身,就连全世界的资源都将短缺。应当特别强调的是,中国经济首先是生产性经济,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的服务性经济,因此中国的原料需求相对较大,其需求增幅也远远高于西方。另外,中国继续保持先前的经济增速势必会导致真正的生态灾难,影响到整个世界。但是如果增长放缓,则有可能激化社会问题,造成大量失业和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实际上,中国大部分民众仍然较为贫穷,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和社保差距过大。如果中国经济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无法消除这些差距,反而会导致大的社会动荡。造成上述所有问题的原因是中国人口过于庞大。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被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只在城市中得到较好的执行,却进一步拉大了城乡生活差距,同时引发了两个更尖锐的社会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二是男女比例失衡。一方面需要继续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需要立刻放松政策,增加劳动力。总之,中国现在处于两难境地,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加剧那个问题。因此,所有中国人都非常清楚,今后必须做出艰难抉择,要么承受社会灾难,甚至爆发内战,要么拓展生存空间,争夺资源和领土。没有第三选项。这是客观现实,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或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中国如果不想内战,就必须准备扩张。两年前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书就持这种观点。

俄刊文章称,专家指出,至于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西方必须争夺原料的问题,也很容易解释。第一,中国更需要原料。中国经济是生产性,而非服务性经济。中国人口是西方人口的两倍多;第二,西方可以用货币采购原料,至少可以大量印钞,而中国则会购买西方的债券;第三,对中国来说,原料很快就将短缺,如果买不到需要的原料,就只能从当前市场上争夺。对西方来说,购买原料比发动战争更为经济实惠,如果在军事实力削减的条件下发动战争,占领他国领土,必将导致人力费用剧增,心理因素和民主管理体系动荡,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而对中国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要简单得多。中国不仅需要资源,还需要领土,

中国对人员伤亡的敏感度较低,完全无法与西方相提并论。而且可以由多达6.741亿的农民来间接占领。中国农民现在人均耕地只有0.07公顷,最多只能生养两个孩子,如果迁移到被占领土上生活,所有这些限制都将取消。如果手中握有武器,就能非常有效地行使占领职能。

向北方拓展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指出,至于中国未来的拓展方向,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自然是首选目标,而且这里本就不多的人口还在迅速减少。哈萨克斯坦也面临类似情况。中南半岛则是中国可能拓展的另外一个方向,但是这里的现实情况是领土小,资源少,人口多。向此拓展只能在不大程度上解决中国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移民和耕地不足的问题只会进一步加深。

俄刊文章称,当然,也有专家反对肆意夸大中国拓展生存空间的风险。他们强调,中国自身几乎还有一半领土尚未开发,现在94%的人口生活在46%的领土上,因此没必要向外拓展。而且,西伯利亚和远东气候条件恶劣,特别是冬季漫长而严寒,中国人无法适应。但是,几乎占中国面积三分之一的西藏更是地球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那里的平均海拔为4000米,极度缺氧,多数人无法在此长期生活。而且在这种高原条件下,无法从事任何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总之,很难通过移民和经济开发促进西藏的发展。新疆的自然条件虽然稍微好一些,但是戈壁沙漠面积较大,前景也不乐观。相比之下,俄罗斯外贝加尔和阿穆尔河沿岸从事农业活动的条件要好得多,滨海边疆区则适合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甚至是严寒的雅库特地区也比西藏好,至少这里不缺氧。

赫拉姆奇辛指出,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根本没有威胁俄罗斯的意图。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哪怕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为虚弱的时候,中国也没有采取任何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行动。确实,当时中国没有军事入侵俄罗斯。但是90年代初俄军的实力要远远强于现在,而中国军队则明显弱于现在。当时中国不具备发动侵略的实际能力,也没有表现出善意,只是充分利用了俄罗斯的软弱,形成了对己极其有利、对俄方不利的双边经济关系,为人口拓展打下基础。还有一些专家在批驳中国威胁论时经常指出,中国正忙于解决内部问题,根本顾不上对外拓展。实际上,正是为了解决内部问题,中国才需要扩张。

俄专家称,另外一个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不能肆意鼓吹中国威胁论,因为中俄冲突只会对美国有利。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中美俄三国中任何两国冲突都会对第三国有利。美俄冲突,中国自然获益。但是,无论是俄官方,还是学术界,都从未把中国当成是对抗美国的潜在盟国。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对俄罗斯造成威胁的根本原因不是美国的推波助澜,而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是由中国的社会经济性质,而不是政治所决定的,是完全独立的。

艰难的选择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认为,在推行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改革后,俄罗斯面临的局势仍不乐观。南部军区兵力在整体上能够应对战区局势,因为格鲁吉亚已被打垮,尚未恢复。而与北约成员国土耳其的战争暂时不太可能爆发,尽管将来不排除俄土冲突的可能性;中部军区没有直通潜在对手边境的要道,实际上是战略预备区;西部军区的兵力表面上严重落后于

北约部队,但是由于北约军力正在削减,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战争准备,因此当前的兵力是足够的。况且如果真的爆发战争,俄军还会得到非常强大的白俄罗斯军队的支援;东部军区兵力过于薄弱,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现在都无法与中国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相提并论。而且在此战略方向上,加强俄军集群实力相对困难,供给线太长。中国北方运输线的长度远远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而且在敌方破坏下的稳定性强,总体输送能力要高得多。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俄政府向银行注资,忽视了道路交通建设。中国政府则投入巨资发展基础设施,大幅扩建高铁和高速公路网。在近期的演习中,中国军队经常演练大部队远距离铁路和公路投送能力。

俄专家指出,在当前常规力量的对比之下,俄军根本无力与强大的中国军队抗衡。至于更为关键的核威慑问题,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个人对此有以下看法:

1、核武器应当是其他手段用尽后的最后手段,是撒手锏。

2、中国同样拥有核武器,而且其核武库规模不明确,大体情况不清楚。俄和西方媒体引述的数字是数百枚核弹头,数十枚中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这个数字显然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因为中国不会仅仅生产如此少量的战略武器。俄罗斯个别媒体报道称,中国至少有1000枚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

3、在签署《中导条约》后,俄罗斯不再拥有中程弹道导弹。中国此类导弹数量世界第一。俄罗斯被迫动用战略核力量同时遏制中美,显然有点力不从心。况且对于威慑中国来说,俄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又太远。

4、中俄战术核武器实力对比不清楚。不过,中国在战术核武器载体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有数千套射程为150-600公里的战术和战役战术导弹发射装置。俄罗斯只有100套“圆点-U”战术导弹系统,射程仅120公里。在自由落体航空核弹载体方面,中国可以利用老旧的轰-

5、强-5、歼-6飞机,其储备数量约为2000-3000架。从战术层面上讲,这些飞机仅凭数量优势就可突破俄防空体系,哪怕损失一半对中国来说也不是问题。

5、无论是对欧洲国家,还是对美国来说,哪怕只有一枚威力不大的核弹打到其境内,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中国边远地区则可以承受几十枚核弹的打击。

6、对中国来说,对其东南沿海城市实施密集核打击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作为反击措施,中国会打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领土,将对俄造成致命杀伤。

赫拉姆奇辛指出,总之,俄对华核威慑的效用首先体现在心理层面上。当然,中国可能推断俄方担心遭受致命核反击,因此根本不会冒险,特别是在保住俄方颜面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如果拓展到俄方领土后,中国可能不要求这些地区在法律上并入中国,只需实际控制即可。这样俄方就不至于颜面扫地,至少国家版图仍然维持原样。

俄专家指出,实际上,中国可能的拓展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同样是一个心理问题。中国更愿不战而屈人之兵,凭借经济和人口优势获得领土和资源。现在,俄官员和多数专家对中国的潜在威胁保持沉默,在政治和经济上向中国做出较大让步,担心激怒中方。实际上,中国现在非常务实。如果俄罗斯不仅在专家学术层面上,而且还在官方层面上,讨论中国威胁问

题和防范措施的话,反而可能会降低相应的风险。此举将会让中国明白,向北拓展的风险和代价将会高得难以承受,从而主动放弃。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俄罗斯必须提高国防实力,特别是战略核力量和防空系统。更重要的是,必须退出束缚俄军手脚的《中导条约》。俄军还必须切实增强东部军区的常规力量,并把核武器当作最后的撒手锏。另外,俄罗斯还有必要建立相互保护的国际联盟,把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和越南当作最重要的盟国,共同遏制中国。(编译:书山)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截至2011 年)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全球安全”网站。 注释: 2 包括2009 年755 亿美元的补充拨款和2010 年1300 亿美元海外应急行动的支出。

3 包括2010 年追加的330 亿美元支出和2011 年1593 亿美元海外应急行动的支出。 4 数据截至2009 年9 月30 日。 5 包括A-10 和OA-10 型战斗机。 6 排水量3000 吨以上。 7 排水量7500 吨以上。 2001--2017 财年美国国防预算(亿美元)

美国在欧洲和亚太部分地区的兵力部署(单位:人)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第一财经研究院

美国开启军事战略十年大调整 ——解读美国2012 新军事战略 执笔: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审稿: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徐以升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报告国际关系系列第07 期总第39 期 2012 年02 月13 日 摘要 此次美国军事战略之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战争最高原则。美国从要求其军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转变为只要求美军“具备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同时发生的突发冲突中起到“干扰、破坏、威慑”的作用。 未来的美军将是“小、快、灵”的军队——小型、轻型的,高科技武装下的,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新型军队。 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将中国列为其主要假想敌之一。据此,美国将加强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的军事基地,并加强与东亚国家的

军事合作。但是,这一战略调整尚需时间加以执行落实,短期内中美之间还不致发生硬碰硬的冲突。 在美国新军事战略中,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马六甲海峡就像一个“杠铃”,连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战区。 美国调整军事战略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深陷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战争泥潭,需要一场“瘦身运动”;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不断减轻,使得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降低;东亚地区的金融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不断深化,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威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 美国2013 财年国防预算将印证美国军事战略调整,是新战略的具体执行方案。美国军事预算将在五年内共削减约2600 亿美元,十年内共削减约5000 亿美元。其中,海外行动军费五年内将在目前基础上再降低一半。 美国新军事战略是不同势力妥协的产物。在中东与亚太何为主要战略方向、保守与变革何为军事指导思想主流、联华与制华如何协调之间,美国新军事战略尚有许多不完善、不明确之处。 前言

俄罗斯可靠吗

俄罗斯可靠吗? 阎学通 【专题名称】中国外交 【专题号】D6 【复印期号】2012年10期 【原文出处】《国际经济评论》(京)2012年3期第21~25页 【英文标题】Is Russia Reliable? 【作者简介】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盟友的基础是共同的战略安全利益,因此盟友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共同安全利益的大小:大则可靠性强,小则可靠性差。俄罗斯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中 俄同盟对俄有多大的战略利益。无论俄罗斯对中国友好与否,俄都没有比与 中国结盟更好的战略选择。美国不接纳中、俄为盟友的国际环境,中国不断 增长的军事实力以及中国的战略合作诚意,三者能使其很容易看到俄罗斯履 行盟友责任利大于弊。 【关键词】盟友/中俄结盟/共同战略安全/同盟可靠性 2011年10月4日和2012年2月4日,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两次联手否决了美、 法及阿盟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案。2012年3月28日,胡锦涛主席在新德里出席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双边会晤,提出,双方更加积极地“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将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许多网友认为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是被俄罗斯拽下水,中俄结盟是个危险的趋势,因为俄罗斯缺少战略诚信。近日媒体又讹传普京组织撰写的俄罗斯战略报告公开将中国视为长期战略威胁。本文就中俄结盟可靠性的问题谈谈看法,以供讨论。 同盟可靠性最主要取决于共同战略安全利益 “朋友”(friends)与“盟友”(allies)是两种不同的关系,前者是以情感为基础,后者是以利益为基础。朋友的支持不以回报为目的,盟友的支持以回报为前提。盟友是指两国在安全上进行战略合作的伙伴,但之间不必然有感情上的友谊。二战时期美英都是苏联的盟友,但他们对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没有好感。冷战时期,美国严防德国和日本两个盟友的军事力量的发展,特别担心他们发展核武器。2003年,法国和德国与俄罗斯联手,反对美国发 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在国际战争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也无法确保法、德的支持,不得不组织自愿者同盟。 由于盟友的基础是共同的战略安全利益,因此盟友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共同安全利益的大小:大则可靠性强,小则可靠性差。共同战略安全利益的大小可依据其基础层次排序,如国家生存、政权生存、民族统一、领土完整、海外权益等。同盟的建立、延续和解体的利益基础是不同的。建立同盟需要成员国有巨大的共同战略安全利益,延续同盟则只需要成员国的安全战略利益不受损害即可,而成员国退出同盟则需要退出同盟所带来的安全战略收益大于保持同盟关系。 1964年中苏同盟彻底破裂,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两者虽具体原因不同,但根本原因一样,即中、法都意识到只有退出同盟才可能提高全面的战略安全能力,并获得世界大国的地位。中国当时的情况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求成员国把共产国际的利益置于本国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刑广程、王伟 2011-03-11 21:43:47 来源:《学理论》2008年第2期 [ 摘要]普京执政以来, 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巩固了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恢复了国防和军备实力, 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发展新思路。按照普京的“治国方略”, 未来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确立权威地位, 军事装备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展多样化。重点要优先解决好人民生活质量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 实现俄罗斯的强国理想。 [ 关键词]俄罗斯发展战略治国方略 [ 作者简介]刑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王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 “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是普京在2000年任总统时对俄罗斯的评价。当时他为俄罗斯复兴勾画了一个这样的蓝图: 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重塑俄罗斯价值观, 建立强大的国家, 发展有效的经济。 光阴荏苒, 时近八年, 普京实现强国理想的“治国方略”也逐渐清晰,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强大垂直权力体系; 加强法制和社会秩序; 有计划地打击寡头, 加强国家对大资本和大型工业企业的控制; 整顿金融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推行旨在加强俄罗斯国际地位和巩固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同西方国家接近, 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的核心利益, 维护俄罗斯在其他地区的应得利益。三是恢复俄

罗斯的国防和军备实力, 建立强大的职业化军队。四是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新思想。五是发展有限的民主政治、公民权利和自由。 普京认为, 近年来的政策“主要致力于消除国家体制和社会领域内的失衡”。①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长期调查显示, 普京执政以来的政策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 按上述顺序排列, 认可度达到了81%~65%。②2008年, 普京将结束其第二任总统任期, 受宪法所限, 普京将不再谋求第三次连任。但是, 目前俄罗斯政治却出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第一, 普京在俄罗斯政坛影响 力随着离任日期临近而日益巨大, 社会声望愈来愈高, 权力资源充盈丰厚。各种反普京的力量,包括前寡头势力虽然暗流涌动, 但对普京均构不成现实的威胁, 俄政坛没有与普京相竞争的独立政治力量和政治领袖。普京“无法”离任的炽热氛围将导致2008年的“接班人困境”。第二, 普京明确表示不谋求连任, 但从未表示会离开俄罗斯政坛。他表示, 将珍惜社会对他的期待, 并愿意继续为国家服务。这就不排除他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施加影响力, 这将使下一位总统陷入普京的“权力磁场”。 在苏联历史上, 最高领导人的合理更替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国家最高领袖 更替呈不规则状态。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表面上遵守了宪法秩序, 但实际上却是一次巧妙地“违规”操作: 以提前离职的方式启动了权力交接的应急程序, 保证总统接力棒传到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手中, 然后通过一系列人事安 排使实际权力得到延续。 目前来看, 普京为权力顺利交接也进行了缜密的人事安排, 并准备了一套 保障程序。这套程序和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 执行普京战略的人将是权力接班人。“治国方略”的延续, 一方面可以使普京保持对俄

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全文(2020年版)

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全文(2020年版)2020年6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第355号总统令,批准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下称《政策》),该命令于当日生效。 《政策》共分4部分,分别是:概述,核威慑的本质,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临界条件,以及俄罗斯联邦行政机构、其他国家机构和组织执行《政策》的任务与职能。 一、概述 1.《政策》作为国防战略规划文件,反映出俄罗斯关于核威慑本质的官方观点,明确了可通过核威慑抵消的军事危险和威胁、核威慑原则以及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临界条件。 2.慑止潜在对手、保护俄罗斯及其盟友免遭侵略,是俄罗斯最高优先事项之一。俄罗斯将运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所有军事能力来慑止侵略。 3.《政策》汇总了政治、军事、战术、外交、经济、情报以及其他措施的策略。这些措施在核威慑力量和手段的基础上实现,预防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的侵略行为。 4.《政策》具有防御性,旨在将俄罗斯核力量维持在确保核威慑的水平,以确保俄罗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慑止潜在对手,保护俄罗斯及其盟友免遭侵略;在发生军事冲突时防止军事行动升级,并以俄罗斯及其盟友可接受的条件终止军事行动。

5.俄罗斯将核武器视为威慑手段,是极端情况下的必要措施。俄罗斯会作出一切必要努力,以降低核威胁、防止国家间关系恶化诱发包括核冲突在内的军事冲突。 6.《政策》的法律基础是《俄罗斯联邦宪法》、国际法准则与法规、俄罗斯签署的国防和军备控制领域的国际条约、其他规章性法律法规,以及涉及国防和安全问题的其他相关文件。 7.所有参与实施核威慑的联邦国家机构、其他政府机构和组织均应遵从《政策》。 8.俄罗斯会根据影响国家防御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不断明确《政策》内容。 二、核威慑的本质 1.当俄罗斯及其盟友受到侵略时,核威慑旨在保证俄罗斯对潜在对手实施不可避免的报复。 2.拥有战备力量和手段的俄罗斯武装力量保证核威慑。这些战备力量和手段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给潜在对手带来巨大损失,并使俄罗斯有意愿决定使用核武器。 3.核威慑存在于和平时期、面临直接侵略威胁时期以及战争时期,直至开始使用核武器。 4.因军事政治和战略形势变化,主要军事风险可演变为针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侵略威胁)。为消除这些威胁,俄罗斯需要实施核威慑。主要军事危险包括:①潜在对手在俄罗斯及其盟友的领土与邻近海域,部署包括核武器运载工具在内的常规军事力量;②将俄罗斯视为潜在对手的国家,开发反导系统、中短程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高精度常规武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8325656.html,/hbrb/hbrbsglk/hbrb13/201209/t22194 50.shtml 为期一周的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昨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首次担当东道主的俄罗斯,为主办会议投入高达220亿美元,也借机吹响了“向东看”的号角。 俄罗斯如此看重这次会议,除了希望借主办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外,还有着许多深层的考量。 首先是推动“亚洲战略”实施。近年来,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一蹶不振,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俄罗斯政治精英普遍认识到,俄要重新崛起必须搭上亚太经济快车。为此,普京重返克宫后立即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心将俄由传统上的“欧洲大国”变为“欧亚大国”、“太平洋大国”。此次会议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启动。会议确定的四大议题,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建立可靠供应链和推动创新增长合作,都紧紧围绕深化俄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这一主题。 其次是促进远东地区开发。开发远东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智囊们就曾提出“东西两翼齐飞”设想。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发课题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明确提出远东大开发战略,并采取

了一系列行政和财政措施。借助举办APEC会议之机,俄罗斯投入数千亿卢布在会址所在地区新建和改建50多项工程,目的就是要顺势改善基础设施,增强远东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再次,扩展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而在亚太,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正积极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广民主价值观,打造“亚洲版北约”,构成对俄罗斯的新一轮战略压缩。俄唯有变守为攻,融入亚太地区,巩固东部安全,才可能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 由此可见,俄罗斯“向东看”既是客观需要,更是形势所迫。不过,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俄政府还需要更强的意志和更多的智慧。 APEC系列会议于2日至9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俄罗斯全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显示了其提高自身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意愿,也昭示着以此为机遇,俄罗斯将继续推进其“向东看”的亚太战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08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八章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答案:C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答案:C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答案:C 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 A、一致抗美 B、逐渐取消北约 C、共建大欧洲 D、领导欧洲 答案:C 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D 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 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 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 D、总统大选 答案:C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 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A、渐进式转型方式 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 C、混合式转型方式 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 答案:B 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B 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 择》 陈兆德 2011-02-04 10:18:31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原来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了其合法的继承国,并仍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1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现在,俄罗斯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但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还很多: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早已确立,但政治转型过程尚未完成,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秩序的目标还未实现;俄罗斯务实外交的方略已渐趋形成,但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不利于其大国外交的实施。因此,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与对外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就十分必要。加之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范建中等同志撰写、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一书(以下简称《当代俄罗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走向的好书,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国际政治教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人们认真读—读。 重点突出显主题。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当代俄罗斯》一书没有泛泛研究俄罗斯的全貌,而是着重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在

俄罗斯在朝鲜核危机中的立场与作用

俄罗斯在朝鲜核危机中的立场与作用 盛海燕 2012-11-19 15:32:03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7年2期作者简介:盛海燕,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盛海燕(197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其必然要受周边大国的重要影响。19世纪下半叶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的沙俄开始了与朝鲜半岛为邻的历史,从沙俄与中国、日本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到冷战时期苏联与朝鲜的结盟和对韩国的敌视,再到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与两个朝鲜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与平衡发展,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各自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起起伏伏,错综复杂。现在的俄罗斯在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时,在朝鲜半岛事务中也越来越起到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朝鲜朝鲜核危机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独特的地缘政治特征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必然同时面对欧洲与亚洲。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欧洲始终是其对外政策的中心,但是苏联解体后,新生的俄罗斯在内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断加强与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崛起的亚洲的联系,东西方并重的外交理念在俄罗斯对外活动中得到实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的朝鲜半岛,是亚洲的战略要地,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俄罗斯无法忽视的地区。对于俄罗斯来说,在朝鲜半岛的国

家利益总体上包括保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保持与两个朝鲜国家的友好关系,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以促进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朝鲜核危机直接关系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也考验着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在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六方会谈机制中俄罗斯的作用是独特和不可忽视的。 一、1990年代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 苏联解体后,其继承国新俄罗斯经历了整整10年经济严重衰退、政治不稳定和社会极度混乱的痛苦时期,俄罗斯需要在新的地缘政治条件和世界形势下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根据其外交政策总体方针的转变,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1991~1993年,俄罗斯疏远朝鲜,两国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几乎中断,而同时俄韩关系良好发展;从1994年开始,俄罗斯出于东北亚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及自己的地缘战略需求,开始注意恢复和发展与朝鲜的关系,同时也与韩国保持友好往来,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实行南北均衡的政策逐渐成型。 独立初期,俄罗斯的整体外交方针是向西方“一边倒”,表现在朝鲜半岛方面就是极力与韩国搞好关系,而冷淡和疏远朝鲜,俄朝两国的政治、经济、人道主义联系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朝鲜核问题上,俄罗斯积极支持西方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国际监督的立场。当时俄罗斯外交部长科济列夫表示,俄罗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首要利益是排除在那里出现核武器的可能性,督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使其所做的一切符合朝鲜本国人民的利益——把所有核装置置于国际监督之下”。[1] 1992年6月,叶利钦没有和任何立法机关商量,就宣称1961年苏联与朝鲜之间的《友好互助条约》过时了。同年的11月,叶利钦访问汉城时指出,1961年苏联与朝鲜之间的《友好互助条约》应该被取消或者进行重大的修

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蒋莉、刘桂玲、李东 2011-03-07 11:10:19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4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从笼统模糊到具体清晰,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俄独立初期,叶利钦一味追求融入西方,推行全盘西靠的发展战略,致使俄国家发展失去独立性和主动性。普京执政后,提出了要走符合俄国情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振兴俄罗斯经济,恢复俄世界强国地位。从目前看,普京的发展思路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赢得了国内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未来前景被普遍看好。但俄国内反对派的掣肘,以及西方的不满、担心和阻挠,必将使普京的强国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国家发展战略 [作者介绍]蒋莉,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刘桂玲,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李东,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独立后的国家发展方向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叶利钦的全盘西靠到普京的“强国战略”,俄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重大调整和不断演化,并逐渐明晰。本文将在梳理俄国家发展战略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普京“强国战略”的内涵,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基本判断。 一、俄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 俄罗斯独立初期,全国上下在选择何种国家政体和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争论不休,俄领导层内部在国家定位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从俄当时的政治倾向看,主要存在左、中、右三派主张。代表左派的主要是共产党人,也被称为

保守派,他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苏共70年的专制统治使苏联逐步走向衰落和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因此俄多数民众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支持者仅为原苏共坚定追随者、部分前苏联领导人和持有怀旧情绪的中老年阶层。代表中间派的是各种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他们主张既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开辟一条中间道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但俄罗斯是个易走极端的民族,中间力量历来难有市场,因此其支持者数量极其有限。代表右派的主要是激进民主派和部分民族主义势力,他们坚决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右派势力在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拥有相当高的支持率。对于刚刚摆脱旧体制的俄广大民众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和生活方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仿佛俄一旦走上这条道路,国家前景将一片光明。[1]俄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情绪,对本身就具有颠覆性格的叶利钦总统的政治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选择了西式民主自由的国家发展道路,即全盘西靠战略。 首先,搞政治民主化,实行三权分立。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表示要与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彻底决裂,朝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方向转变。叶利钦更是打算把“民主体制”推向极致:在政治上建立西式民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从共产党一党执政的高度集权政治体制向“多党议会民主制”过渡,[2]并引进西方宪政制度的法治、主权在民、自由和民主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基本原则。叶利钦在积极推动俄政体三权分立的同时,主张“实行总统制”。[3]因为俄罗斯当时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十分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实行议会制的条件显然不具备。叶利钦希望通过扩大行政权力来控制局势,推行经济改革,最终实现国家复兴。 1993年4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的俄新宪法草案将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式国家权力体制固定下来。俄总统新闻秘书科斯季科夫称,这一结果意味着俄罗斯将恢复成这样一个国家:具有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发达的联邦制,

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

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 导读:本文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俄罗斯的战略调整 从2000年初普京开始执政到九一一事件发生的一年多时间里,中俄战略协作关系较之叶利钦时代有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元首通过两次最高级会晤签署了《北京宣言》(2000年7月)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深化和加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反对单极世界的理论共识和外交努力。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已经开始酝酿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九一一事件为俄罗斯改善俄美关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2002年5月24日两国总统签署的《俄美新战略关系联合宣言》反映了两国新的关系水平。《宣言》强调:两国将“忠于在友好、合作、共同价值、信任、公开性和可预见性的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的原则”,“俄罗斯和美国互相把对方视为敌人或者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结束”,“俄罗斯和美国已经以伙伴和朋友的身份在行动”。上述辞藻当然不能掩盖俄美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存在的矛盾,但是两国关系自1999年3月科索沃事件以来发生了大幅度改善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普京外交新政基于以下几点基本考虑: 其一,摆脱美国将其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和遏制对象的处境是外交

新政的最核心内容。 其二,这种摆脱的必要性产生于俄罗斯战略分析家们的这样一种担心,即如果继续维持与西方的冷和平状态(至少在1999年已经开始),就等于在西方的孤立中再加上自我孤立,这会使俄罗斯国力衰退更快或恢复更慢。 其三,俄罗斯的战略收缩开始于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后半期,叶利钦首先是一厢情愿地然后是不大情愿地继承了这一政策,而普京则力图“退够”——使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更加符合其除了核武库以外基本是二流国家的实力,为外交政策制定合理的力所能及的目标。 这样,俄罗斯外交政策由于其核心内容(对西方政策)的重要调整而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 首先,用与美国直接缓和关系来改变希望靠中俄协作牵制美国来保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模式,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维护对中俄关系的倚重有所减弱。然而,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由于俄罗斯对美国的不信任、中俄之间漫长的共同边界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吸引力而仍将得到很好地保持。 其次,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将更加集中于与本国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直接相关的领域,而不在于争取形式上“平等的”对国际事务的决策权。如对伊拉克问题的特别关注(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特别不关注(既不直接接壤,又无现实经济利益)。其结果是中俄之间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协作点相对减少,两国战略协作关系的重心会更加内向化,即合作重心向双边层次转移。

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

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 贸易战略是一国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战略之一,不同的外贸发展战略会对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资源型经济,从而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下的出口导向贸易战略,这种贸易战略虽使得俄罗斯经济得到发展,但在长期实施过程中又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且俄罗斯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偏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世界趋势逆向而动,主要特征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低,服务贸易发展不足,而且这种趋势近年还在强化,导致俄罗斯国民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所以俄罗斯想尽快的走向世界前列必须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的竞争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走出一条创新型发展道路,它还有一端路程要走。 一俄罗斯对外贸易的文化背景 俄罗斯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疆域和横跨欧亚大陆的独特地缘优势,而且有着独一无二而又极为深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文明。这种特有的政治文化不仅决定了俄罗斯人与他国人民不同的处世哲学和社会价值观,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常常使其在国际舞台上以一种特立独行的面貌令世人刮目相看。 二俄罗斯对外贸易运行与贸易政策 1999年底,时任俄总理的普京提出,国家应当积极支持本国企业的外经贸业务;要建立联邦出口支持署,向本国厂商提供出口担保;坚决抵制国际商品和投资市场上外国对俄的歧视做法,制定俄反倾销法并付诸实施;加入国际经济关 系调节机构首先是加入世贸组织。 2000年,俄贸易部采取较为严格和积极的贸易政策,加大国家对出口的支持力度;消除国际市场上外国对俄商品的限制;在市场准入问题上,俄不再提供单方面让步,而要求双方相互开放市场。年中,俄政府在其长期社会经济政策及近期措施计划中确定了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继续使俄与国际分工体系实行有效的一体化并促进经济的结构改革,以此作为稳定经济体制和加速经济增 长的最重要条件。 2000-2001年俄对外经济政策的方向是:保证俄商品、服务、劳动力以最佳条件进入国际市场并合理保护国内商品、服务、劳动力市场;保证引进对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资源(如:资本、技术及俄本国不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商品和服务);保证良好的国际支付地位;保证遵守对等原则,使相互的让步和义务达到良好的平衡。 2007年,俄外贸政策的主要方向是:通过国家调节措施保证进出口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提高俄商品的竞争力并扶持其走向国际市场,有效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者,推动“入世”进程,扩大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在扶持商品和服务出口方面,采取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和国家担保在内的措施,提高俄出口潜力和扩大高技术产品在出口构成中的比重;举办各种展览会推动俄商品走向国际市场;实施灵活的关税调节措施。在关税调节领域,主要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市场,扶持国内商品生产者,吸引投资和提高俄罗斯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年内俄共出台了65个相关政府令,修改商品名录和进出口关税,还多次调整了奶、肉、粮、油等与民生直接有关产品的进出口关税,实行临时降低进口税和提高出口税等措施,对保障国内市场商品和农产品供应,克服临时短缺,抑制通货

浅析俄罗斯亚太战略

科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院别:马克思主义学院 班级:12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梁冰 学号:1210217022 授课教师:梁晓理

浅析俄罗斯亚太战略 摘要: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下降,但它依然是世界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家。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影响力大幅的提升,冷战后,俄罗斯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亚太战略,更加积极参与亚太事务,对亚太地区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俄罗斯亚太战略的背景、形成发展、内容与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俄罗斯、亚太战略、目标、意义 一、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基本背景 作为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无视世界经济而在世界主要市场中顺利地解决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各国的相互依存性正在加强,科技的作用也在不断增长,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其中当然也包括俄罗斯的经济,不用说不与国外合作,就是不深入地参与世界市场一体化,便无法顺利发展。毗邻俄罗斯东部边界的亚太国家及其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也正在加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对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选择了"一边倒"的政策,即"不仅要成为美国和西方的伙伴,而且要成为它们的盟国",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俄罗斯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民族尊严受到极大伤害。为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俄罗斯逐步调整对外政策,加强与亚洲国家合作,对抗美国推行的单极世界;发挥东部地区的各种资源优势,参加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亚洲邻国共同 消除紧张和不安定因素,为国家经济发展营造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俄罗斯逐渐认识到加强东部地区与亚太经济一体化是现阶段俄罗斯经济振兴的关键一步。尤其是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对外发展战略重心明显向亚太地区倾斜,并采取积极主动和务实的态度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多领域合作。2000年11月8日,普京发表了《俄罗斯:东方的前景》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俄罗斯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主要领土位于亚洲,俄罗斯到了同亚太地区国家在一起的时候了,要加强与它们的政治、经济和其他联系。"普京还强调,近年来,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上坚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1140240230 冯志军 冷战时期,为了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人基本上将国家的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军事发展,尤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一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但苏联的经济实力却是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除哈萨克斯坦外,都没有达到苏联时期的经济水平,也包括俄罗斯,俄罗斯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继承了苏联军事的主体部分。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个加盟共和国的军事设施都不齐全,导致它们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军事设备技术不齐全,产品更新速度赶不上军事需求。美国为了打垮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进行不间断的压缩,时不时的进行经济制裁,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凭借盘大的能源产出可以维持国内各行业的运行,但无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搞军事研究产品更新能力差,近年来美国虽然调整军事分布来实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对俄罗斯的军事包围仍旧没有放松,西边北约扩张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东边有日本这一强敌,南边中东和中亚不断进行着战争,美国的军事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的门口,北边美国在北冰洋上不断扩张,也触碰到了俄罗斯的利益。一旦发生战争,俄罗斯就面临着和北约的直接军事接触。 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就必须实行新的军事战略。与以前的军事战略相比,当前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变化是很大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军事战略更加积极并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性色彩,俄罗斯军事战略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2003年) 2000 年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颁布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框架,使得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极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

俄罗斯发展的战略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31日/第005版 理论月刊?访谈 俄罗斯发展的战略趋势 访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所长、研究员邢广程 本报特约记者王伟 记者:近年来,俄罗斯各种经济指标、内政走向和外交姿态都从不同角度表明,其综合国力正在不断恢复和发展,俄正在谋求崛起。今后一二十年内俄罗斯将会走向何方,将会以何种方式崛起,所有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值得我们研究。您对此如何评价? 邢广程:普京正在谋求政治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保证现有政治秩序的连续性,保证当前制度和“强国富民”发展战略不因权力更迭而出现反复,是普京政权最关注的政治任务。 未来俄罗斯政治上将会呈现出以下主要战略趋势:第一,普京没有采取修改宪法的办法来直接延续自己的总统任期,他竭力保持宪法框架和政治规则的总体稳定性。不过,不排除未来普京重新当选总统后修改宪法以增加今后总统任期年限的可能性(普京已经明确表示四年总统任期太短,七年总统任期比较合适)。第二,继续加强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继续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第三,着眼于建设并完善两个强大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和“公正俄罗斯”党,试图以主导政治力量的稳定来保证其战略和政策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记者:普京多次强调要实施创新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多样化,这表明普京并不想完全依赖能源使俄罗斯强大起来,他要通过能源收入的支持刺激创新经济的发展。 邢广程:是的。发展创新经济问题是普京追求的重要的经济目标。市场经济改革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2003年普京在其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十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主要依靠发展创新经济和经济多样化来实现。不仅如此,普京还提出了创新战略。《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中提出了使经济结构向高技术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行业转化的创新战略方案。创新战略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施。同时,普京还指出,俄罗斯当前已经具备了启动创新模式的条件:一是对工业产品的内需不断增长:二是本国商业已经有能力对高技术产品进行投资。根据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的预测,如果按创新模式,到2020年俄罗斯GDP总量的70%都将来自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经济多样化战略也是普京提出来的。2007年2月19日普京在支持工业发展措施的会议上说,经济多样化是现代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罗斯经济中的关键问题,要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多样化。 从长远来看,创新经济战略将是俄罗斯改变当前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手段。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俄罗斯创新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立足于高新产业,这主要集中在军事技术领域。在对大工业进行一体化战略重组过程中,强调俄罗斯要在军民两个高新产业市场上占据高端地位。 记者:能源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俄罗斯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能源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俄罗斯通过打击寡头、国家赎买、兼并重组等各种手段基本上实现了对能源工业的绝对控制。在能源方面,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战略。能源燃料综合体在俄罗斯现阶段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俄罗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谋求更优越的能源资产和销售市场,以争夺更多的利益。那么,俄罗斯如何从战略的角度打能源这张重要的牌呢? 邢广程:俄罗斯在其外交政策新构想中已经明确表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一样,不会放弃天赋的竞争优势,也不会损害本国利益。能源因素在俄罗斯外交中的意义越来越大。鉴于这种情况,

浅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特点

浅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特点 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纵观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与演变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俄罗斯军事战略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内外环境明显不同,但其中反映出的某些特点却惊人地相似,即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一、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基本特征 (一)倚仗军事实力谋求发展是俄国军事战略一脉相承的最基本特征 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俄罗斯一样,几百年来一贯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倾其国力保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不惜代价地扩军备战,并主要倚仗军事力量来谋求发展。不论是把"俄国变成一个大兵营"的沙皇俄国,还是历来坚持"国防建设处于一切工作首位"的苏联,抑或是希冀以军事力量来"恢复大国地位和传统势力范围"的俄联邦,都始终把军事的发展视为基本国策。当然这其中也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二)强调战略进攻及军事行动的进攻性和突然性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 一部俄罗斯战争史表明,俄国军事战略是在血与火的对外战争中产生和发展的,俄罗斯军事战略是世界上最具有进攻性的战略。从彼得一世"到敌人土地上去作战"的军事思想和苏沃洛夫"快速和猛攻是战争的真正灵魂"的作战原则,到格列奇科"苏联军

事战略将是坚决的、积极的、进攻的"的论述,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积极进攻"始终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而突然袭击、先发制人、速战速决等信条则是俄罗斯军事战略始终推崇并遵循的作战原则。即使在当前俄罗斯"积极防御战略"的指导下,积极的攻势思想在俄军中仍占重要地位。 (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是俄罗斯军事战略显著的特征 从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在400多年的历史中,俄罗斯高度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着力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当前,为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俄国逐逝对海域和海军的重要性予以新的认识。普京就多次提出,重建俄联邦军队首先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俄军认为,俄罗斯濒临3大洋、13个海,海岸线长3.8万公里,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大陆架,需要一支强大的和有战斗力的海军来保卫其利益。俄罗斯军事战略指出,海军是武装力量在和平时期唯一能离开本土去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即使和平时期,海军也是国家国防和外交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其使命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捍卫海上的利益。 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俄罗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这点也要与国力相匹敌,俄罗斯从越南撤出军事基地,并不是其战略的改变,而只是军力无法承担,也就是经济上无法支持。 二、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地缘考量 (一)在把战略重点指向欧洲的同时,始终重视东部和南部

当前俄罗斯外交的特点及其走向

当前俄罗斯外交的特点及其走向 苗华寿 【内容提要】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创造复苏经济的国际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建立多极化世界为目标,采取灵活务实的风格,坚持全方位平衡外交,取得了明显成效。俄今后的外交走向将是:继续加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加强与欧洲在各领域的合作,发展与美国在反恐、防扩散等方面的合作,开展与中、印、日等大国的外交对话与经济合作。 【关键词】俄罗斯;外交;特点;走向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研究所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41-(2005)-0032-06 在普京执政后的近六年时间里,俄罗斯的外交基本上是成功的。2004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普京能以71.31%压倒多数选票蝉联总统与其外交上的成功不无关系。普京在连任后发表的第一次总统咨文中,重申了俄将继续实施已确定的战略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减少贫困,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和实现军队现代化。同时强调,俄外交应当更加活跃和务实,外交政策应当适应国家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即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实现最重要的国家任务服务。并表示,俄外交的优先任务是加快独联体国家一体化进程,希望欧盟的扩大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经济和精神上能够拉近与俄的距离;俄将继续同美国以及中国、印度、日本等伙伴国加强政治和经济合作。[1] 一、当前俄罗斯外交的特点

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外交基本上延续了叶利钦后期,即普里马科夫任外长后的对外政策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恢复俄世界大国地位和全球战略稳定为目标,积极推动多极化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欧亚并重、东西兼顾、平衡的全方位外交。但随着国际形势和俄内外环境的变化,俄外交进行了相应调整,并逐步形成了普京时期的独特内涵和风格,即以主动、灵活和务实为特点,以实现“富国强民”为战略目标,以为经济复苏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为首要任务,同时重视外交的平衡性。在“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之后,俄外交政策都曾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基本方向没有改变。当前俄罗斯外交思想和外交战略原则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国家利益是俄对外政策的基础 普京执政后,把俄国家利益界定为“个人、社会和国家在经济、国内政治、社会、国际、信息、军事、边界和生态等方面的安全的综合和平衡的利益”,这些利益“在持续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得到保证”。[2]俄外长伊万诺夫说“,俄对外政策应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基础上,确保国家利益是俄对外关系的最高原则”,并强调这是俄在近几个世纪里得出的一个主要教训。 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俄坚持反对立场,竭力遏制北约东扩的步伐;在伊拉克问题上,俄竭力与美周旋;在对待美国等西方国家向独联体国家渗透问题上,包括在应对西方国家在独联体地区开展的“颜色革命”上,虽然俄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但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俄国家利益,俄同美国及西方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说明,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始终贯穿着俄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基本前提的实用主义的外交思想,并已经成为俄检验以往对外政策是否正确的一把“标尺”。 (二)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为经济复苏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