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慧科技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科技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科技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科技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科技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科技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科技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科技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科技馆大数据云平台

建设和运营

1

目录

第1章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44)

1.1、智慧科技馆定义 (44)

1.1.1、集约化 (44)

1.1.2、物联网接入 (44)

1.1.3、GIS地图集成 (45)

1.1.4、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45)

1.2、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46)

1.2.1、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 (46)

1.2.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46)

1.2.3、优化营商环境 (46)

1.2.4、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46)

1.2.5、积累与创新驱动 (46)

1.3、技术背景 (47)

1.3.1、云计算 (47)

1.3.2、4G网络 (47)

1.3.3、多媒体通信 (47)

1.3.4、图像智能分析 (48)

1.3.5、物联网 (48)

1.3.6、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48)

第2章需求分析 (49)

2.1、管理现状及分析 (49)

2

2.1.1、用户身份平台不统一 (49)

2.1.2、系统孤立、不能联动 (49)

2.1.3、安防平台不完善 (50)

2.1.4、没有有效的分析机制 (50)

2.1.5、综合管理无法可视化 (50)

2.2、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分析 (50)

2.2.1、系统信息共享不足 (51)

2.2.2、业务应用效果不佳 (51)

2.2.3、数据处理不够先进 (51)

2.2.4、服务实战效能不够 (52)

2.3、现阶段业务需求 (52)

2.3.1、进一步提升管控能力 (52)

2.3.2、进一步提升应用效能 (53)

2.3.3、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 (53)

2.4、解决之道 (53)

2.4.1、物联网接入 (53)

2.4.2、事件联动 (54)

2.4.3、应急指挥 (54)

2.4.4、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54)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56)

3.1、设计依据 (56)

3.2、设计原则 (59)

3.2.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59)

3

3.2.2、优先改造、降低成本 (59)

3.2.3、安全优先、效率为重 (59)

3.2.1、事前、事中、事后原则 (60)

3.3、设计理念 (60)

3.3.1、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60)

3.3.2、合理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61)

3.3.3、标准化与开放性的统一 (61)

3.3.4、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62)

3.3.5、易管理性和易维护性的统一 (62)

3.4、建设目标 (62)

3.4.1、以“联动”为核心建设合成作战平台 (63)

3.4.2、以”数据”为基础搭建底层数据应用 (63)

3.4.3、以“共享”为目的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64)

3.4.4、以“快捷”为目标联动多个平台终端 (65)

3.4.5、以“实战”为根本建设实用应用平台 (66)

3.5、建设意义 (66)

3.5.1、增强科技馆安全防范工作 (66)

3.5.2、大数据可视化管理 (67)

3.5.3、增强科技馆日常管理 (67)

3.5.4、办公业务自动化、电子化 (67)

第4章智慧科技馆顶层设计 (68)

4.1、科技馆运营指挥中心 (68)

4.2、综合管理展现可视化平台 (69)

4

4.3、目标定位 (70)

4.3.1、以服务为中心的智慧科技馆 (70)

4.3.2、以人为中心的智慧科技馆 (71)

4.4、智慧科技馆建设内容 (71)

4.4.1、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71)

4.4.1.1、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数据管控 (71)

4.4.1.1.1、数据管控标准 (71)

4.4.1.1.2、数据管控核心 (72)

4.4.1.2、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展现模式 (73)

4.4.1.2.1、可视化大屏显示 (73)

4.4.1.2.2、领导驾驶舱 (73)

4.4.1.2.3、3D可视化分析 (74)

4.4.1.2.4、数据中心蓝图 (75)

4.4.1.2.5、可视化数据分析 (76)

4.4.2、GIS地图综合监控平台 (77)

4.4.2.1、电子地图综合管控平台 (77)

4.4.2.2、可视化指挥调度 (77)

4.4.3、智慧安防综合管控平台 (79)

4.4.3.1、方案设计 (79)

4.4.3.2、方案特色 (80)

4.4.4、智慧决策智能调度平台 (81)

4.4.5、智慧门户综合应用平台 (82)

4.4.6、智慧运维综合管控平台 (82)

5

4.4.6.2、故障全生命周期管理 (83)

4.4.6.3、3D可视化楼宇管理 (85)

4.4.7、智慧物联综合管控平台 (86)

4.4.8、集约化一卡通管理平台 (87)

4.4.9、智慧能源监管平台 (88)

4.4.10、智慧节能监管平台 (89)

4.4.11、设施预定管理平台 (89)

4.4.12、智慧科技馆运营管控平台 (90)

第5章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详细设计 (91)

5.1、大数据创新平台设计 (91)

5.1.1、采集整合服务 (91)

5.1.1.1、现状分析 (91)

5.1.1.2、设计思路 (92)

5.1.1.2.1、爬取方式 (92)

5.1.1.2.2、购买方式 (93)

5.1.1.2.3、合作方式 (93)

5.1.1.2.4、数据整合 (93)

5.1.1.3、设计内容 (94)

5.1.1.3.1、互联网原始数据采集 (94)

5.1.1.3.2、互联网合作伙伴数据采集 (96)

5.1.1.3.3、其他部门数据采集 (96)

5.1.1.3.4、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采集 (96)

6

5.1.1.4、分步建设 (97)

5.1.1.4.1、互联网原始数据 (97)

5.1.1.4.2、互联网合作伙伴数据 (98)

5.1.1.4.3、国家其他部门数据 (98)

5.1.1.4.4、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 (98)

5.1.1.5、运营方式 (99)

5.1.2、质控治理服务(云平台) (100)

5.1.2.1、质量规则 (102)

5.1.2.2、自动化监控数据流转 (102)

5.1.2.3、数据比对 (103)

5.1.2.4、数据检测 (104)

5.1.2.5、数据质量评分 (104)

5.1.3、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和智慧城市) (105)

5.1.3.1、架构设计 (105)

5.1.3.2、服务总线 (106)

5.1.3.2.1、服务总线架构 (107)

5.1.3.2.2、服务生命周期管理 (108)

5.1.3.2.3、服务目录 (108)

5.1.3.2.4、服务授权 (109)

5.1.3.2.5、服务网关 (109)

5.1.3.2.6、服务监控 (110)

5.1.3.2.7、服务SDK (111)

7

5.1.3.3.1、数据多维展示 (111)

5.1.3.3.2、数据检索 (112)

5.1.3.3.3、数据订阅 (112)

5.1.3.3.4、数据评分、评论 (112)

5.1.3.3.5、数据可视化 (113)

5.1.3.3.6、数据科技馆 (113)

5.1.3.3.7、数据反馈 (114)

5.1.4、数据资源服务 (114)

5.1.4.1、数据目录创建 (114)

5.1.4.1.1、数据目录申请 (114)

5.1.4.1.2、数据集目录完善 (116)

5.1.4.1.3、数据目录初始化 (116)

5.1.4.2、标签生成 (116)

5.1.4.3、目录审批管理 (116)

5.1.5、数据洞察服务(云平台) (117)

5.1.5.1、数据挖掘 (117)

5.1.5.2、数据可视化 (122)

5.1.5.2.1、地图 (122)

5.1.5.2.2、图表 (124)

5.1.6、数据开放服务 (134)

5.1.6.1、数据开放目录管理 (134)

5.1.6.1.1、目录设计 (134)

8

5.1.6.1.2、数据开放目录的梳理 (135)

5.1.6.2、数据开放加工机制 (135)

5.1.6.2.1、数据再整理 (136)

5.1.6.2.2、数据失真 (136)

5.1.6.3、数据开放方式管理 (138)

5.1.6.4、数据开放生命周期管理 (138)

5.1.6.4.1、数据规划设计 (139)

5.1.6.4.2、数据运行维护 (139)

1.待发布数据集 (139)

2.数据集目录查询 (139)

3.数据集更新 (139)

4.数据集目录修改 (140)

5.数据集目录下线 (141)

6.数据集目录删除 (141)

5.1.6.4.3、数据绩效评价 (141)

5.1.6.5、数据开放授权管理 (141)

5.1.6.6、开放服务管理机制 (142)

5.1.6.6.1、数据目录申请流程 (142)

5.1.6.6.2、数据集目录完善 (143)

5.1.7、信息安全中心设计 (144)

5.2、科技馆云安全风险分析 (144)

5.2.1、科技馆云环境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 (144)

5.2.2、科技馆云环境面临的新型安全威胁 (145)

9

5.2.2.2、PaaS安全威胁 (167)

5.2.2.3、DaaS安全威胁 (178)

5.2.2.4、SaaS安全威胁 (184)

5.2.2.5、运维服务安全威胁 (191)

5.2.2.6、威胁来源与安全防护的核心资源 (191)

5.2.3、科技馆云安全建设方案 (195)

5.2.3.1、IaaS层安全建设方案 (195)

5.2.3.1.1、规划安全域 (196)

5.2.3.1.2、安全池建设 (198)

5.2.3.2、PaaS平台安全 (203)

5.2.3.2.1、方案总体设计 (203)

5.2.3.2.2、软件健康上线 (204)

5.2.3.2.3、服务中间件安全 (207)

5.2.3.2.4、PaaS平台高可用性 (209)

5.2.3.2.5、PaaS平台运维集中管控 (212)

5.2.3.3、DaaS层安全建设方案 (213)

5.2.3.3.1、云数据防泄漏系统 (213)

5.2.3.3.2、数据服务安全使用体系 (215)

5.2.3.4、SaaS层安全建设方案 (217)

5.2.3.4.1、云应用访问控制 (217)

5.2.3.4.2、应用攻击防护 (222)

5.2.4、安全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224)

10

5.2.4.2、日志审计倒查系统 (232)

5.2.5、云计算中心运维服务方案 (237)

5.2.6、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37)

5.2.6.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37)

5.2.6.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38)

5.2.6.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39)

5.2.7、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40)

5.2.7.1、服务宗旨 (240)

5.2.7.2、科技馆云中心服务体系架构 (241)

5.2.7.2.1、组织管理模式层 (241)

5.2.7.2.2、制度规范层 (242)

5.2.7.2.3、技术支撑层 (242)

5.2.7.3、体系建设内容 (242)

5.2.7.2.4、组织模式 (243)

5.2.7.2.5、管理制度 (244)

5.2.7.2.6、管理流程 (245)

5.2.7.2.7、绩效考核 (245)

5.2.7.2.8、运维费用 (245)

5.2.7.2.9、技术支撑 (246)

5.2.8、云计算中心运维服务内容 (247)

5.2.8.1、驻场服务支持 (247)

5.2.8.2、搬迁服务 (250)

11

5.2.8.4、云托管服务 (252)

5.2.8.5、二次开发服务 (254)

5.2.8.6、其他增值服务 (254)

5.2.8.7、突发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预案 (263)

5.2.8.8、驻场运维服务目录 (265)

5.2.8.9、云运维术语 (272)

5.2.9、云计算中心监控方案和排障方法 (273)

5.2.9.1、有效支持多种监控类型 (273)

5.2.9.2、安全可靠的监控手段 (273)

5.2.9.3、监控分类 (273)

5.2.9.4、排障方法 (276)

5.2.10、体系建设的效果分析 (277)

5.2.11、系统迁移方案规划 (280)

5.2.12、迁移原则 (280)

5.2.13、迁移步骤 (280)

第6章GIS地图综合监控平台 (281)

6.1、系统联动 (281)

6.1.1、门禁与监控系统的联动 (281)

6.1.2、报警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联动 (282)

6.1.3、消防与门禁系统联动 (283)

6.1.4、OPC联动和远程控制计划 (284)

6.1.5、门禁报警、报警、消费系统、考勤系统等与LED信息系统联动 (285)

12

6.1.6、门禁、报警等与短信、微信系统联动 (286)

6.1.7、OPC联动 (286)

6.2、电子地图综合管理 (287)

6.2.1、简洁、使用、方便的电子地图 (287)

6.2.2、视频联动 (289)

6.2.3、进出记录实时监控 (290)

6.2.4、实时监控功能 (293)

6.2.5、远程操控管理 (294)

6.2.6、刷卡、报警、设备异常、通信状态等查看监控视频 (295)

6.2.7、地图编辑和设置 (295)

6.2.8、门禁的监控和控制 (297)

6.2.9、视频实时监控 (299)

6.2.10、周界报警 (300)

6.2.11、图像抓拍 (301)

6.2.12、数据查询 (303)

第7章智慧安防综合管控平台 .......................................................................... - 305 -

7.1、总体设计理念 (305)

7.1.1、横向集成理念.................................................................................. - 305 -

7.1.2、纵向贯通理念.................................................................................. - 306 -

7.1.3、综合管理的理念.............................................................................. - 306 -

7.1.3.1、智能运维管理........................................................................................- 306 -

7.1.3.2、智能分析 ...............................................................................................- 306 -

7.1.3.3、人员管理 ...............................................................................................- 307 -

13

7.1.3.4、预警研判 ...............................................................................................- 307 -

7.1.3.5、技术创新的理念 ....................................................................................- 307 -7.2、总体架构设计.. (307)

7.2.1、系统架构......................................................................................... - 307 -

7.2.2、科技馆网络拓扑图 .......................................................................... - 308 -

7.2.3、总体拓扑图 ..................................................................................... - 309 -

7.2.3.1、科技馆指挥中心 ....................................................................................- 309 -

7.2.3.2、监管支队、监管总队指挥中心...............................................................- 310 -7.3、方案的亮点 .. (310)

7.3.1、单目全景、不留死角....................................................................... - 310 -

7.3.2、慧眼识人、极速响应....................................................................... - 311 -

7.3.3、智慧存储、极致安全....................................................................... - 312 -

7.3.4、横向集成、业务融合....................................................................... - 313 -

7.3.5、应急指挥、全局把控....................................................................... - 314 -

7.3.6、智慧分控室、权益保障 ................................................................... - 315 -

7.3.7、智能运维、全面掌控....................................................................... - 315 -

7.3.8、三维地图、立体防控....................................................................... - 316 -7.4、软硬件系统集成接入 (318)

7.4.1、视频监控系统集成接入 ................................................................... - 319 -

7.4.2、门禁系统集成接入 .......................................................................... - 321 -

7.4.3、报警系统集成接入 .......................................................................... - 322 -

7.4.4、数字广播系统集成接入 ................................................................... - 324 -

7.4.5、周界控制系统集成接入 ................................................................... - 325 -

14

7.4.6、LED显示屏联动报警模块............................................................... - 327 -

7.4.6.1、声光报警联动........................................................................................- 327 -

7.4.6.2、大屏自动切换........................................................................................- 327 -

7.4.6.3、枪球联动球机........................................................................................- 328 -

7.4.6.4、模糊图像还原应用.................................................................................- 328 -

7.4.7、巡更系统集成接入 .......................................................................... - 328 -

7.4.8、巡检人员呼叫系统集成接入............................................................ - 330 -

7.4.9、LED显示系统集成接入 .................................................................. - 330 -

7.4.10、人、车进出管理系统集成接入 ........................................................ - 331 -7.5、综合安防业务应用平台 .. (332)

7.5.1、综合智能业务管理 .......................................................................... - 332 -

7.5.1.1、值班督察智能化 ....................................................................................- 332 -

7.5.1.2、智能后检索功能 ....................................................................................- 332 -

7.5.1.3、视频智能分析功能.................................................................................- 333 -

7.5.1.4、人脸检测识别功能.................................................................................- 333 -

7.5.1.5、一体化联防体系 ....................................................................................- 334 -

7.5.1.6、报警分级管理........................................................................................- 334 -

7.5.1.7、报警联动 ...............................................................................................- 335 -

7.5.1.8、预案管理 ...............................................................................................- 337 -

7.5.1.9、视频巡查 ...............................................................................................- 338 -

7.5.2、业务系统综合日志管理 ................................................................... - 339 -

7.5.3、日常工作检查督导 .......................................................................... - 339 -

7.5.4、安保人员值班管理 .......................................................................... - 340 -

15

7.5.5、安保人员信息管理 .......................................................................... - 340 -

7.5.6、预案管理......................................................................................... - 341 -

7.5.7、安保人员值班管理系统 ................................................................... - 342 -

7.5.8、应急演练系统模块 .......................................................................... - 342 -

7.5.9、安保人员值班管理系统接入模块..................................................... - 343 -

7.5.10、视频巡逻功能.................................................................................. - 343 -

7.5.11、巡视自动排班.................................................................................. - 343 -

7.5.12、警情案件管理.................................................................................. - 344 -

7.5.13、警情随时发布.................................................................................. - 344 -

7.5.14、一体化联防体系.............................................................................. - 344 -

7.5.15、统计报表......................................................................................... - 345 -

7.5.16、统计分析决策.................................................................................. - 345 -7.6、智慧安防平台优势. (346)

7.6.1、数字化集成 ..................................................................................... - 346 -

7.6.2、全覆盖监控 ..................................................................................... - 347 -

7.6.3、多样化存储 ..................................................................................... - 347 -

7.6.4、电子地图综合管控 .......................................................................... - 347 -7.7、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 (350)

7.7.1、监控系统设计.................................................................................. - 351 -

7.7.1.1、科技馆指挥中心 ....................................................................................- 351 -

7.7.1.2、科技馆一级指挥中心 .............................................................................- 351 -

1.1.1.1二级监控中心 .............................................................................................- 353 -

7.7.1.3、监管及其他值班室.................................................................................- 355 -

16

7.7.2、智能分析应用.................................................................................. - 356 -7.8、门禁管理系统.. (357)

7.8.1、系统拓扑图 ..................................................................................... - 359 -

7.8.2、系统功能......................................................................................... - 360 -

7.8.2.1、与监控系统联动 ....................................................................................- 360 -

7.8.2.2、实现对指定区域分级、分时段的通行权限管理......................................- 360 -

7.8.2.3、实时显示、记录所有事件数据; ...........................................................- 360 -

7.8.2.4、反潜回、防尾随设计 .............................................................................- 361 -

7.8.2.5、支持门互锁功能 ....................................................................................- 361 -

7.8.2.6、支持多卡开门模式.................................................................................- 362 -

7.8.2.7、系统支持多种开门方式..........................................................................- 362 -

7.8.2.8、多指关联 ...............................................................................................- 362 -

7.8.2.9、支持防胁迫密码输入功能 ......................................................................- 362 -

7.8.2.10、系统可采集各种事故信号(火警、匪警等),及时记录并报警...............- 363 -

7.8.2.11、抓拍功能 ...............................................................................................- 363 -

7.8.2.12、控制器可脱机工作.................................................................................- 364 -

7.8.2.13、电子地图远程开门.................................................................................- 364 -

7.8.2.14、多级权限 ...............................................................................................- 364 -

7.8.2.15、设备运行状况监控.................................................................................- 364 -

7.8.2.16、报警系统联动、紧急开门 ......................................................................- 365 -

7.8.2.17、应急蓄电池供电 ....................................................................................- 365 -

7.8.2.18、强制关门功能........................................................................................- 365 -

17

7.9、在线巡更管理系统 (366)

7.9.1、电子地图、巡更路线、巡更点 ........................................................ - 369 -

7.9.2、巡更人员、巡更班组....................................................................... - 371 -

7.9.3、巡更班次、巡更排班....................................................................... - 372 -

7.9.4、巡更计划......................................................................................... - 373 -

7.9.5、报警记录显示和查询....................................................................... - 373 -

7.9.6、巡更记录、漏巡等记录查询............................................................ - 374 -

7.9.7、能够按以下查询某个日期段内的巡更刷卡记录:区域、巡更路线、巡更点、巡更人员和间、巡更人巡更班组。巡更刷卡记录包括以下字段信息:巡更路线、巡更点、巡更区域、巡更日期和时员。.................................................................................. - 374 -

7.10、周界防范系统 (374)

第8章智慧决策智能调度平台 .......................................................................... - 377 -

8.1、平台整体架构图如下: (378)

8.2、平台拓扑图 (378)

8.3、需求分析 (381)

8.3.1、叫得应............................................................................................. - 381 -

8.3.2、看得到............................................................................................. - 381 -

8.3.3、连得上............................................................................................. - 381 -

8.4、语音调度 (381)

8.5、录音 (384)

8.6、视频调度 (387)

8.7、GIS调度 (391)

18

8.8、多路传真 (393)

8.9、短信收发 (395)

8.10、应急预案子系统 (396)

8.11、周界防范子系统 (398)

8.12、IP广播子系统 (400)

8.13、指挥调度平台 (402)

第9章智慧门户综合应用平台 .......................................................................... - 404 -

9.1、设计思路 (404)

9.2、系统总体架构 (405)

9.2.1、业务体系结构.................................................................................. - 405 -

9.2.1.1、与中国XXX门户网站的互动...................................................................- 405 -

9.2.1.2、与应用支撑平台的关系..........................................................................- 406 -

9.2.1.3、与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关系...................................................................- 407 -

9.2.1.4、与省、县区、部门办公系统的关系........................................................- 407 -

9.2.2、系统总体框架.................................................................................. - 408 -

9.3、技术路线选择 (409)

9.4、技术体系结构 (410)

9.4.1、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 - 410 -

9.4.2、三层结构......................................................................................... - 411 -

9.4.3、中间件技术 ..................................................................................... - 413 -

9.4.4、J2EE体系....................................................................................... - 417 -

9.4.5、XML ................................................................................................ - 418 -

9.4.6、Web Services ................................................................................. - 419 -

19

9.4.7、采用Portal技术.............................................................................. - 421 -

9.4.7.1、门户的概念............................................................................................- 421 -

9.4.7.2、门户建设原则........................................................................................- 421 -9.5、系统管理模式.. (423)

9.5.1、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式....................................................................... - 424 -

9.5.2、统一用户和组织机构管理................................................................ - 424 -

9.5.3、权限管理......................................................................................... - 426 -

9.5.3.1、分级权限管理........................................................................................- 427 -

9.5.4、日志管理......................................................................................... - 427 -

9.5.5、备份管理......................................................................................... - 429 -

9.5.6、IP安全控制..................................................................................... - 429 -9.6、网络安全保障设计. (429)

9.6.1、利用防火墙解决安全域划分域边界控制问题................................... - 430 -

9.6.2、利用入侵检测和放病毒解决域内环境安全问题............................... - 435 -

9.6.3、利用安全管理软件解决网站安全管理问题 ...................................... - 437 -9.7、系统部署 (439)

9.7.1、部署方案......................................................................................... - 440 -

9.7.2、负载均衡......................................................................................... - 441 -

9.7.3、产品选型......................................................................................... - 442 -

9.7.3.1、平台产品选型原则.................................................................................- 442 -

9.7.3.2、软件选型建议........................................................................................- 443 -

9.7.3.3、硬件选型建议........................................................................................- 445 -9.8、系统的可扩展性 . (452)

20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解决方案 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一、平台建设背景 在经历改革开放 30 年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47%,然而城市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日益涌入的人口增长速度,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管理者必须面临四个难题:一是如何改变目前以量取胜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以质取胜的城市发展;二是如何更有效地分配城市资源,使之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另外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城市的诸多方面的设施,使之保持活力;最后如何进行产业升级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下,需要管理者对城市资源设施进行完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设施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和管理。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过程中,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依靠信息化的力量,通过城市信息化的手段,充分了解城市的各项设施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和重复投资,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城市建设档次,系统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城市地理时空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以一种更加直观的信息可视化方式表达所有事物天然俱备的位置特征信息,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性基础信息平台。城市地理时空信息平台通过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带动个人消费、

企业应用、行业应用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应用创新,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安全等各种智慧城市专业领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载体。 智慧水利 图1 城市时空信息与智慧城市 地理时空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系统发展迅速,应用也日趋深入和广泛,逐渐融入信息技术的主流,正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各国已建立了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测绘制图、资源管理和辅助决策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与合作,原有系统平台之间壁垒分明,数据共享与服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对城市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城市“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城市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

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城市运营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 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LED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管理、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南县科技馆运营方案

单县科技馆运营管理方案 一、绪论 科技馆是由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项目,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科普教育的公共基础设施。要使科技馆在开放运营后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就必须具有长久吸引公众的魅力。而要形成这种魅力,就要靠运营管理来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满足公众新的需求。 二、项目概况 单县科技馆总占地面积为6519.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4523.63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地下面积为6428.6平方米,地上面积为18095.03平方米。地下一层为单层停车库,停车位为44辆。地上一至三层为科技馆主要展览区域,地上四层为办公区域、餐厅、多功能厅、设计研究室及会议接待。三、运营思路 (一)、建立业务管理系统 在科技馆的管理系统中,业务管理是主体部分。为了进行分类管理,现将科技馆的业务划分为基本职能业务,配套业务,延伸拓展业务三大等类型,分别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的运行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 1、基本职能业务管理系统 科技馆的基本职能业务是开展科普展览教育活动,包括展品设计和研发,展品维护和更新,展览场馆服务(辅导讲解系统,咨询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公共教育等内容.对于基本职能业务,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1)外置型管理模式.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展品设计和研发,展品维护和更新两类核心业务,可采用外置型管理模式.但为了提升管理效能,科技馆不采用全部外包的

模式,而采取有限外包的方式,即只将具有创新和开发难度的业务外包.在外包业务中,科技馆通过招标选择长期合作或短期服务的专业机构,根据科技馆的创新和发展的要求,开展展品设计和研发,展品维护和更新两类业务.在外置型管理模式中,科技馆相应的管理职能主要就是组织项目招标,选择合作机构,进行项目监控,不用具体涉及展品设计和研发,展品维护和更新这两类业务的内部管理. (2)内置型管理模式.对于展览场馆服务(售票系统,辅导讲解系统,咨询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等核心业务,因为其具有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的特点,较容易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成立相应的展览场馆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采用标准的服务规X,由科技馆全过程进行管理.相应的管理职能包括确立部门职责,搞好部门协调,实行岗位责任制,进行员工管理,监控服务流程,收集反馈意见,进行评估改进等. 2、配套业务管理系统 科技馆除了基本职能业务外,还开展餐饮服务,购物服务,娱乐服务,休闲观光服务,清洁服务,保安服务,停车服务等配套业务,以满足游客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和保证科技馆的正常运作.对于配套业务,采取外置型管理模式,通过分类招投标选择优选资质较好,成本较低,贡献较大的业务承揽企业.对于清洁卫生,保安服务,停车服务,水电管理,物业维护等,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委托其进行物业管理;对于餐饮服务,购物服务,娱乐服务,休闲观光服务等,引进具有品牌优势或相应资质的经营者进行经营.在外置型管理模式下,科技馆对配套业务的管理职能主要就是组织相关项目招标,选择合作企业和机构,进行运营的质量监控等,不用具体涉及到配套业务的具体管理.这种方式具有三大优点:一是利用竞争性手段降低配套业务的运营成本;二是利用外置型模式固定配套业务的运营成本;三是利用专业

科技馆管理制度

××中学 科技馆管理制度 1、科技馆是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场所,由学校科技馆管理员负责管理,管理员对科技馆的工作全面负责。 2、定期安排科技活动小组进行活动,所有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科技馆每周开放1次,校内外学生、群众均可进入科技馆参观。 3、科技活动时所需要的活动工具、固定资产要进行登记,学生作品、活动材料摆放整齐、排列有序。活动中要爱护室内公物,正确使用各种器具和仪器,活动结束时,要将物品整理放齐,所用器具放回原位。 4、珍惜和爱护科技活动成果,如小制作、小创作、小发明等,不随意动成果陈列橱内的物件。 5、爱护公物,严格执行公物损坏赔偿制度。勤俭节约,及时检修受损能修复的仪器。科技馆内的设备不得私自外借,如因工作需要确需外借,须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管理员做好记录,及时索还。建立帐目登记册,使用情况记录册和损坏报告登记册,做到物帐相符。 6、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关锁门窗,切断电源。并做好“防火、防盗”等各方面的工作。 7、科技馆内要保持清洁,定期为科技馆进行彻底清扫。 ××中学 科技馆活动守则 1、遵守我校科技馆的各项制度,尊重管理员的管理。 2、不准私自挪动仪器设备,更不得私自把仪器设备带出科技馆。

3、如因违反操作规程致使设备损坏的按规定酌情赔偿。 4、不准穿背心,拖鞋进入活动室。 5、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讲究卫生,不准在室内吃零食。 6、活动完毕,要及时清理活动台面,将所用工具整理后放回原处。 8、注意安全,不准使用电炉、加热器等设备。 9、离开科普馆时,所有设备关机,关好门、窗及电源开关。 ××中学 科技馆管理员岗位职责 科技馆管理员为科技馆管理责任人,其岗位职责如下: 1、科技馆管理员必须遵守科技馆各项规章制度。 2、熟悉各展品的操作步骤、科学知识及延伸、注意事项、故障 排除与维修方法。 3、熟悉所有仪器、设备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注意事项,能熟练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处理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4、活动前教师要认真做好预试验,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熟悉实 验原理,步骤。 5、要求学生对所用到的器材按规定使用,不得乱拿乱放。 6、要求学生安全用火,用电,做到节水、节电、节约药品及一 切消耗品等。 7、科技馆对校外人员开放时,要提前培训要展品解说员,向前来参观人员进行解说,帮助参观人员操作仪器,防止仪器损坏。 8、活动完毕要及时组织学生打扫卫生,保养仪器,填写科技课 活动记录。 9、做好实验品的重复利用,垃圾的处理及回收工作。

大数据+智慧城市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顶层规划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基本概况 (1) 1.1 某某市概况(要点) (1) 1.2 某某市管辖区-某某区概况(要点) (1) 第2章创建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2) 2.1 需求分析 (2) 2.1.1 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智慧化” (2) 2.1.2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智慧化” (3) 2.1.3 加强城市管理与运营需要“智慧化” (4) 2.1.4 提高生活品质需要“智慧化” (4) 2.2 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 (5) 2.2.1 现有基础条件 (5) 2.2.2 优势分析 (9) 2.2.3 可行性分析 (10) 2.3 风险分析及对策 (13) 2.3.1 政策风险 (13) 2.3.2 行为风险 (14) 2.3.3 经济风险 (16) 2.3.4 技术风险 (17) 2.3.5 实施风险 (17) 2.3.6 人才风险 (18) 2.3.7 某某市理性认识智慧城市系统 (18) 2.3.8 某某市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策略 (19) 2.3.9 某某市基本现状与建设智慧城市定位 (20) 2.3.10 继承国家课题成果降低风险高起点建设 (20) 2.3.11 某某市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机制 (21) 2.3.12 某某市全面梳理智慧城市业务并理清相关互系 (21) 2.3.13 某某市将实行设计与建设分开实施的原则 (24) 2.3.14 某某市将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24) 2.3.15 某某市将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业务一体化改革 (25) 2.3.16 某某市智慧城市技术整合与创新 (26) 2.3.17 确定智慧城市工程同已建系统的关系 (27) 2.3.18 某某市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国家综合成果 (28) 第3章创建智慧城市的目标和任务 (30) 3.1 创建目标 (30) 3.1.1 “智慧某某市”发展预期 (30) 3.1.2 “智慧某某市”总体目标 (31) 3.1.3 “智慧某某市”创建目标 (32) 3.2 考核指标 (36) 3.2.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6) 3.2.2 建设与宜居 (38) 3.2.3 管理与服务 (39) 3.2.4 产业与经济 (42)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对城市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城市“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城市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城市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

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城市运营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 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科技馆展厅运行与管理.doc

科技馆展厅运行与管理- 摘要展览教育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展厅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阵地,展厅运行与管理是有效组织并利用科技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借助管理手段,实现科技馆展教功能的过程。本文基于具体运行管理的经验,总结和探讨科技馆展厅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期对科技馆展教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展览教育;展品;运行;管理;原则 科技馆进入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然而其运营管理模式一直较为粗放,尤其是展厅管理,长期以来都是困扰科技馆行业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2009至2013年期间,我国新建成开放的科技馆有40多个,常设展厅总面积增加30多万平方米,年平均增加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随着科技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展厅面积不断扩大,展厅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并影响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展厅是科技馆展览陈列的物理空间,这个空间内展览展品、观众、馆方工作人员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展厅管理是在尊重科技馆参观规律和展览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观众和工作人员的科学合理组织,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展览展品或其他教育资源,实现和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 2015年3月,中国科协、中宣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此后首批90多家科技馆已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为更多公众走近科学打开方便之门,然而免费开放带来的观众数量增加,对科技馆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尝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和探讨科技馆展厅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文章旨在抛砖引玉,期待与科技馆同行们交流经验,从

而提升科技馆展厅管理和展教服务的综合能力。 1 展厅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科技馆展厅运行与管理通常由展览教育部门或展览运维部门负责,国内科技馆有的将展览运行与展览教育分开,有的则合二为一进行管理。无论何种组织模式,展厅运行和管理的内容都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必要的服务,确保展览展品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观众良好的参观秩序和参观环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辅导观众更好参与展品、理解展示内容,从而提升展教效果。展厅运行与管理是科技馆的基础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1 切实保障参观安全 安全是观众参观展览的最基本的需求,观众的参观安全是科技馆开展一切管理、服务和教育工作不可逾越的红线,科技馆有责任保障观众的参观安全。 科技馆的展品功能一般通过集机械结构、电气、计算机、多媒体于一体的硬件设备体现出来,观众通过按钮、摇杆、手轮或者其他互动机构参与展品,通常需调动视觉、声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与展览互动,如“空中自行车”展品,需要观众在悬于高空的钢丝绳上前后骑行自行车,使观众体验和了解物体重心与稳度之间的关系。青少年观众是科技馆的主要观众群,这个群体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展品互动性较强,而观众操作随意性又很大,很难预测观众的偶然行为,如低龄观众触摸不该触摸的按钮(如高压展品设置在不易察觉处的急停按钮),或无意中将手放进滑轨缝隙等,因此在展厅运行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必须将安全作为第一考量的原则,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科技馆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探索讲解学习

科技馆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探索

科技馆的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 摘要:科技馆生存与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应搁置单一性,放量多元性,探索多元化科技馆经营管理模式。科技馆企业化管理经营是科技馆运营模式探索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科技馆公益性企业化管理 谈论科技发展,巡视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可忽略科技馆存在与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直面这样的现实,即科技馆的生存发展,急需给予正确的导向,给予可充分调动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使其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借此,浅议科技馆企业化运营模式的可行性,以期寻求科技馆的管理与发展之道。 一、科技馆的本质及其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占据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技术协议制定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中指出:科技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科普教育宣传机构。它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普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的功能是向公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作用。 2001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馆的成功开放,标志着全国科技馆建设进入又一个高潮,各地地方政府投资科技馆的热情经久不衰,科技馆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的重要性被予以高度重视。以“科学中心”为样板发展起来的科技馆,一是通过对原有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改造来实现,另一个途径是兴建具有现代特色的科学中心,通过简明而有趣的方式介绍科学原理,以引起青少年对科学的

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科技馆进行教育的方式是展览、实验活动、培训交流等活动的有机结合。在科技馆里人们了解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贡献,了解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和规律,从中得到启迪,以创造美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科技馆事业必将向前发展。 二、科技馆目前主要的运营管理体制及面临的矛盾 国内大部分科技馆主要是由政府投资,由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运营管理,经费来源主要为各级财政拨款,极少数科技馆由企业进行运营管理。综观目前国内科技馆的发展,虽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但科技馆在运营管理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一)科技馆的公益性与经营性之间的矛盾 科技馆是面向全社会、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教育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机构。这就决定了科技馆的运营管理工作,不能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而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最终目标。但由于多数地方政府只重视建馆而忽视管理,而科技馆接待越多损坏率越高,经费缺口越大,成为其经营发展的瓶颈。 (二)科技馆运营管理机制与运营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大部分科技馆属于事业化运营管理机制,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导致科技馆的运营管理的优劣,同工作人员的收入、福利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组织的多、接待的多,容易导致运营经费的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科技馆的服务无法更好的满足民众的需要。 (三)科技馆人员素质的提升与科技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即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懂得展品的基本原理、维护、维修,技馆的管理及活动的市场

智慧城市楼宇集控管理平台解决方案word

智慧城市楼宇集控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目录 (2) 1 项目简介 (5) 1.1背景介绍 (5) 1.2建设内容 (6) 1.3建设原则 (8) 1.4建设依据 (9) 2 平台系统设计 (10) 2.1平台优势特点 (10) 2.2逻辑结构设计 (11) 2.3组成架构设计 (12) 2.4拓扑组网设计 (13) 2.5网络互联设计 (14) 2.6安全可靠设计 (14) 2.7系统截图设计 (15) 3 各子系统解决方案 (16) 3.1视频监控系统 (16) 3.1.1 概述 (16) 3.1.2 系统构成 (17) 3.1.3 系统功能 (18) 3.1.4 系统设计 (19) 3.2视频巡更系统 (24) 3.2.1 概述 (24) 3.2.2 系统设计 (25) 3.2.3 系统功能 (25) 3.3智能火焰检测系统 (26) 3.3.1 概述 (26) 3.3.2 系统设计 (26) 3.3.3 系统功能 (27) 3.4云对讲系统 (30) 3.4.1 概述 (30) 3.4.2 系统构成 (30) 3.4.3 系统设计 (31) 3.4.4 设备介绍 (32) 3.5一卡通系统 (33) 3.5.1 门禁管理 (34) 3.5.2 电梯控制 (35) 3.5.3 消费管理 (37) 3.5.4 访客管理 (38) 3.5.5 考勤管理 (39) 3.5.6 通道管理 (39)

3.6停车场系统 (41) 3.6.1 概述 (41) 3.6.2 系统构成 (42) 3.6.3 设备介绍 (43) 3.7周界报警系统 (44) 3.7.1 概述 (44) 3.7.2 系统构成 (44) 3.7.3 系统设计 (45) 3.7.4 设备介绍 (46) 3.8紧急报警系统 (48) 3.9防盗报警系统 (50) 3.9.1 概述 (50) 3.9.2 系统构成 (51) 3.9.3 系统设计 (51) 3.10视频会议系统 (52) 3.10.1 概述 (52) 3.10.2 系统构成 (53) 3.10.3 系统设计 (53) 3.10.4 设备介绍 (54) 3.11办公移动可视电话系统 (62) 3.11.1 概述 (62) 3.11.2 功能特点 (62) 3.11.3 技术亮点 (65) 3.12无线覆盖系统 (67) 3.12.1 概述 (67) 3.12.2 系统构成 (67) 3.12.3 系统设计 (68) 3.12.4 设备介绍 (71) 3.13公共广播系统 (71) 3.13.1 概述 (71) 3.13.2 系统构成 (72) 3.13.3 系统设计 (72) 3.13.4 设备介绍 (73) 3.14信息发布系统 (74) 3.14.1 概述 (74) 3.14.2 系统构成 (74) 3.14.3 系统功能 (76) 3.15程控电话系统 (77) 3.15.1 概述 (77) 3.15.2 系统构成 (77) 3.15.3 系统设计 (78) 3.15.4 设备介绍 (79) 3.16机房监控系统 (83) 3.16.1 概述 (83) 3.16.2 系统构成 (83)

关于科技馆管理与运营的几点思考

关于科技馆管理与运营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科技馆事业也随之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如何长久保持科技馆事业现今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围绕科技馆的办馆思想、内部管理、发展空间的拓展等方面简要阐述了科技馆发展的几点思。 关键词科普教育;管理;运营发展 1 确立正确的办馆指导思想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基础设施,其核心使命是“科普”。科技馆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办馆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工作重点,开展形式活泼多样、内容生动适用、满足受众(特别是青少年)需要、有吸引力的科普活动。科技馆的建设必须大做科普文章,做好科普文章。 1.1 突出社会公益性,注重社会效益 科技馆作为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公益性科普场馆,尤其应该突出其社会公益性,注重社会效益。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对弱势人群给予照顾。除按照国家规定对残疾人、老人、幼儿实行免票,对现役军人、中小学生实行优惠票价外,科技馆还应主对农村学生、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实行优惠政策,甚至可以主动组织弱势群体参观科技馆,接受科普教育。 合肥市科技馆自2012年免费开放以来,参观流量始终保持在高位状态。免费开放后,除了参观人数增多之外,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参观主体的多样化。参观者下至孩童,上至耄耋老者。因此在公益性方面,免费开放的社会效益更加凸显。 1.2 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开展互动式教育 前面说过,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基础设施,其核心使命是“科普”,是要树立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 要达到这一目的,公靠展品展示是不可能实现的。曾有专家说过,“科技馆绝不能让展品冷冰冰地‘躺’在玻璃罩子里,外面再立上‘请勿触摸’的牌子。”在展教工作中要注重开展互动式教育,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观众能零距离地操作展品,体会到科技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的。因此,展品应该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参与性,能让观众深入浅出地了解科学原理;同时布展应该与艺术相结合,能给人美的享受。科普讲座也不能死板地读稿子,而应该是轻松幽默、引人入胜。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建设 导读: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它提供给客户可自治的服务。云计算支持异构的基础资源和异构的多任务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 一、前言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它提供给客户可自治的服务。云计算支持异构的基础资源和异构的多任务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 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综合计算和呈现综合结果。如此众多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 要从根本上支撑庞大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考虑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架构,建设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传统数据中心、单应用系统建设无法比拟的优势:

随需应变的动态伸缩能力(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动态添加应用系统)以及极高的性能投资比(相对传统的数据中心,硬件投资至少下降30%以上)。 二、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的优势 (一)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 通过架构即服务(Iaas)的构建模式,将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服务器进行整合,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 同时,借助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架构,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实现效能最优化。 (二)大规模基础软硬件管理 基础软硬件管理,主要负责大规模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的资源调度等高级应用提供决策信息,是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基础。基础软件资源,包括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硬件资源,则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三大主要设备:计算(服务器)、存储(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基础软硬件管理中心,可以对基础软件、硬件资源进行资产管理;可以实现基础硬件的状态监控和性能监控;能够对异常情况触发报警,提醒用户及时维护问题设备;能够对基础软硬件资

智慧城市云平台系统使用手册

1.平台概述 共享交换云平台是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具备个性化 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是实现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功能的数 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 共享交换云平台主要面向国家级主节点、省级分节点、市(区/县)信息基地三级构成三层网络架构,以SOA架构设计实现,并集成GEO-ESB服务总线的模式以实现空间信息的共享、交换、运维、管理和服务。遵循OGC标准,支持各种不同GIS平台服务的聚合再发布,支持二次开发能力,为政府部门提供统一的、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同时也可以支撑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建设。 2.平台总体架构

●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层) IaaS层由网络和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构成的硬件设施作为共享交换云平台长期运行的基础支撑保障。 ●数据服务层(DaaS层) DaaS层是本平台的核心,可实现多源、多类数据的集中管理,并支持按照时间、空间、业务专题等不同纬度进行数据分发和数据服务。 ●平台服务层(PaaS层) PaaS层除了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平台软件外,还集成了SuperMap GIS基础平台产品,支持共享交换行业分平台和区域分平台的分发,并支持两级平台间数据按区域和专题进行数据双向交换。 ●服务层(SaaS层) 共享交换云平台提供了API、控件、模版不同级别的服务接口,可快速构建智慧城市政府部门应用、行业部门应用、企事业单位应用和公众服务应用。 3.平台功能设计

1)云平台门户 云平台门户是智慧城市建设各类应用提供在线使用平台的入口和统一登录认证。门户既提供各子系统的入口,同时也作为一个对外的窗口,为用户呈现平台动态、平台向导、热点服务、最新发布数据、政策法规、平台知识、服务热线等信息。 资源展示与应用子系统 资源展示与应用系统提供各类信息资源的统一展示,以及基于特定资源提供各类应用分析,它主要通过在线网络地图、影像图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平台信息资源的直观展示和信息资源的查询、统计、分析、标注等信息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了解平台基础数据资源和各单位共享专题资源的通道。

科技馆的运营管理

摘要科技馆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与《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目前全国科技馆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科技馆的数量与规模不断壮大,科普展教活动不断创新,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科技馆运营管理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科技馆运营现状、运营管理目标与特点,以及科技馆运营管理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更好地充分发挥科技馆功能作用,推进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馆运营管理分析 Brief Exploration into the Op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WangRui Abstract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isamajorplaceforadvocatingscientificawareness,spreadingscienceconsciousnessandmethods,popularizingscientificknowledge,andimprovingpublicsciencequality.Withthedevelopmentofthestrategytostrengthenournationbyscienceandeducation,andtheimple-mentationof"ActionProgramforScienceAttainmentoftheEn-tirePeople",thenationwidesciencemuseumconstructionisblooming.Thequantityandscaleof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areincreasinglygrowingandinnovating,whichmaketremendouscontributionstothesocialimprove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aswellasthebuildingofaninnovativecountry.Thispaper,basedontheperspectiveoftheoperationandadmin-istr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brieflyillustratessuchaspectsasthestatusquoof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soperation,administrationaimandcharacteristics,andad-ministrativemeasuresandsuggestions.Itbearstheexpectationthat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willbetterexercisetheirfunctionsandmeanwhileacceleratetheir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 words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operationandad-ministration;analysis Author's address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230088,Hefei,Anhui,Chin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科普事业的高度重视,我国科普场馆建设发展的经费投入与政策保障力度得以逐年加大,科技馆建设方兴未艾。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建有综合性科技馆近300座,并出现了一 批建筑规模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的科技馆,如:广东科学中心(2008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37500平方米)、中国科技馆新馆(2009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02000平方米)和上海科技馆(2002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00800平方米)。 从建设规模与数量等硬件基础上来看,我国科技馆总量增长较快,并积累了一定的资产总量和人才资源,已基本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但从科技馆运营理念、活动策划、市场推广、运行机制等运营管理方面上看,“重建设轻经营”的现象还比较明显,制约了科技馆功能作用的进一步充分发挥,未能满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科技馆运营管理工作进行初步地分析探讨,希望能引发业界对科技馆运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关注,以共同推进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科技馆运营管理现状 1.1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科技馆基本属于政府投资兴建并进行管理的,由于社会资金募集渠道与相关鼓励保障措施缺乏,自身经营创收能力较弱,导致其运营经费过度依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尚未实现自给自足、入能敷出的基本目标。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与政府支持不够,导致大部分科技馆存在着运营经费不足的难题,出现了“盖得起、养不起”的尴尬现状,甚至一些地方科技馆由于经费投入未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陷入了运营经费捉襟见肘的困境。 1.2体制机制改革不足,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多数科技馆依然延续着传统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运行机制不灵活、人员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虽然部分科技馆不断地尝试着进行革新,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由于地域情况不同、涉及问题复杂等原因,未能在行业领域内形成一套可比照参考的运营管理模式。 1.3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缺乏对运行管理工作的思考由于我国科技馆还处于建设发展初期,相当一部分科技馆在建馆初期比较重视的是场馆规模、馆舍外形、资金投入、展品(项)数量等硬件设施建设,而对科技馆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目标、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运营成本等关注不足。同时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关注程度不高、运行时间不长等原因,科技馆行业领域对管理运营方面的学术探讨与理论研究相对不足,缺乏系统性的思考。 1.4办馆思路相对封闭,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部分科技馆社会化办馆思路缺乏,在展示内容设计、展教活动创新、科普志愿者募集、公众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安徽·合肥230088)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34-0189-02 189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概述 (1) 1.1、建设前言 (1) 1.2、发展趋势 (2) 1.3、现状分析 (3) 1.3.1、缺乏统一规划 (3) 1.3.2、存在重复建设 (3) 1.3.3、数据不能共享 (4) 1.3.4、无法统一管理 (4) 1.4、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平台 (6) 1.4.1、地理位置精准化 (7) 1.4.2、动静管理可视化 (8) 1.4.3、指挥调度多维化 (9) 1.4.4、资源管理统一化 (10) 2.整体设计方案 (11) 2.1、整体实现目标 (11) 2.2、整体方案构成 (13) 2.3、整体的示意图 (15) 2.4、相关组织架构 (16) 2.4.1、道路管理子系统 (16) 2.4.2、桥梁管理子系统 (17) 2.4.3、轨道交通子系统 (18) 2.4.4、给水管理子系统 (19) 2.4.5、排水管理子系统 (20) 2.4.6、地下管网子系统 (21) 2.4.7、环卫管理子系统 (22) 2.4.8、绿化管理子系统 (23)

2.4.9、基础综合管理云平台 (24) 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应用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道路管理子系统 (25) 3.1.1、系统概述 (25) 3.1.2、系统结构 (26) 3.1.3、系统功能 (27) 3.2、桥梁管理子系统 (30) 3.2.1、系统概述 (30) 3.2.3、系统拓扑 (31) 3.2.3、功能框架 (32) 3.3、轨道交通子系统 (34) 3.3.1、系统概述 (34) 3.3.2、系统架构 (34) 3.3.3、系统组成 (36) 3.4、给水管理子系统 (43) 3.4.1、建设背景 (43) 3.4.2、建设价值 (45) 3.4.2.1、对政府的价值 (46) 3.4.2.2、对生产的价值 (47) 3.4.2.3、对市民的价值 (48) 3.4.2.4、对服务的对象 (49) 3.4.3、系统架构 (50) 3.4.4、系统组成 (52) 3.4.4.1、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52) 3.4.4.1.1、水厂集散控制系统 (54) 3.4.4.1.2、社区二次给水及分质监控系统 (55) 3.4.4.1.3、给水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56) 3.4.4.1.4、给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57) 3.4.4.1.5、管网水力模型系统 (58)

智慧城市云平台和大数据运营打造经济倍增引擎

智慧城市云平台和大数据运营打造经济倍增引擎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主体众多,所需资金巨大,涵盖了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过程。传统的政府自建自营的模式已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将市场机制引入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已成为必然选择。 一、我国智慧城市运营现状 运营(Operation)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所谓智慧城市运营,就是把城市中的可经营的信息资源,通过对其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建设,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 (一)运营主体 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其建设投资已经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转变为市场多元化投资。

在城市信息化过程中,运营商正在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的主力军。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十二五”期间上述30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随着更多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约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二)运营客体 城市运营的客体就是城市的各种资源,包括一切可以由城市政府直接运用市场和政策手段进行整合、有利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各种资源。就智慧城市运营的客体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智慧城市运营客体包括:城市土地,公用设施如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道路、桥梁、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广场、公园等,以及生态环境、城市品牌、历史文化、未来资源等,狭义的智慧城市运营客体主要是指城市的信息化相关资源。 城市信息资源是由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等派生而来的。因而,对城市信息资源的运营管理,与信息资源的载体属性密切相关,即:除了纯粹的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纯粹的私人物品由企业或个人提供外,其他属于准公共产品或公共资源两大类的混合类公共物品或服务都可以由政府主导和监督,通过市场运作,引进社会的力量进行经营,而智慧城市可经营性资源都属于后两类公共物品范畴。 从我国城市实践来看,对信息资源的运营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无线城市以及交通、医疗、旅游行业的智能卡领域。 (三)运营资金 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R&D)及其应用的过程,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研发经费的投入情况,大体可以反映出信息化建设和运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