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防安全条例论文

空防安全条例论文

航空发展背景。(旅客流量大、行李货运多、经济发展快、社会产业改革等给民航带来机遇,也给航空安全带来隐患。)

民航航空空中刑事犯罪概述。(国际条约)

民航航空地面违犯空防安全条例行为概述。(民航机场及其安全部门事例概述)

第一章民用航空相关概述

1.1民用航空的概念及组成

1.1.1民用航空定义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这个定义明确了民用航空是航空的一部分,同时以“使用”航空器界定了它和航空制造业的界限,用“非军事性质”表明了它和军事航空的不同。《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已于2005年8月15日起正式实施。

1.1.2民用航空分类

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可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类。

商业航空,也称为航空运输。是指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航空活动。它的经营性表明这是一种商业活动,以盈利为目的。它又是运输活动,这种航空活动是交通运输的一个组成部门,与铁路、公路、水路和管道运输共同组成了国家的交通运输用系统。尽管航空运输在运输量方面和其他运输方式比是较少的,但由于快速、远距离运输的能力及高效益,航空运输在总产值上的排名不断提升,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和国际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以及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用航空,是指除商业航空(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其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可分为以下几类:

(l)工业航空:包括使用航空器进行工矿业有关的各种活动,具体的应用有航空摄影、航空遥感、航空物探、航空吊装、石油航空、航空环境监测等。在这些领域中利用了航空的优势,可以完成许多以前无法进行的工程,如海上采油,如果没有航空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后勤服务,很难想像出现这样一个行业。其他如航空探矿、航空摄影,使这些工作的进度加快了几十倍到上百倍。

(2)农业航空:包括为农、林、牧、渔各行业的航空服务活动。其中如森林防火、灭火、撒播农药,其优势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3)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包括新技术的验证、新飞机的试飞,以及利用航空器进行的气象天文观测和探险活动。

(4)飞行训练:除培养空军驾驶员外培养各类飞行人员的学校和俱乐部的飞行活动。

(5)航空体育运动:用各类航空器开展的体育活动,如跳伞、滑翔机、热气球以及航空模型运动。

(6)公务航空:大企业和政府高级行政人员用单位自备的航空器进行公务活动。跨国公司的出现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企业自备的公务飞机越来越多,公务航空就成为通用航空中一个独立的部门。

(7)私人航空:私人拥有航空器进行航空活动。

通用航空在我国主要指前面5类,后两类在我国才开始发展,但在一些航空强国,公务航空和私人航空所使用的航空器占通用航空的绝大部分。

1.1.3民用航空的组成

民用航空由下面的3大部分组成:政府部门、民航企业、民航机场。

政府部民用航空业对安全的要求高,涉及国家主权和交往的事务多,要求迅速的协调和统一的调度,因而几乎各个国家都设立独立的政府机构来管理民航事务,我国是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来负责管理。

政府部门管理的内容主要是:

(l)制定民用航空各项法规、条例,并监督这些法规、条例的执行。

(2)对航空企业进行规划、审批和管理。

(3)对航路进行规划和管理,并对日常的空中交通实行管理,保障空中飞行安全、有效、迅速的实行。

(4)对民用航空器及相关技术装备的制造、使用制定技术标准进行审核、发证,监督安全,调查处理民用飞机的飞行事故。

(5)代表国家管理国际民航的交往、谈判,参加国际组织,内的活动,维护国家的利益。

(6)对民航机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业务管理。

(7)对民航的各类专业人员制定工作标准,颁发执照,并进行考核,培训民航工作人员。

民航企业指从事和民航业有关的各类企业,其中最主要的是航空运输企业,即我们常说的航空公司,它们掌握航空器从事生产运输,是民航业生产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他类型的航空企业如油料、航材、销售等,都是围绕着运输企业开展活动的。航空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航空器的使用(飞行)维修和管理,另一部分是公司的经营和销售。

民航机场是民用航空和整个社会的结合点,机场也是一个地区的公众服务设施。因此,机场既带有赢利的企业性质同时也带有为地区公众服务的事业性质,因而世界上大多数机场是地方政府管辖下的半企业性质的机构,主要为航空运输服务的机场称为航空港或简称空港,使用空港的一般是较大的运输飞机,空港要有为旅客服务的地区(候机楼)和相应设施。民用航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有事业性的政府机构,有企业性质的航空公司,还有半企业性质的空港,各个部分协调运行才能保证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前进。

1.2发展民用航空的意义

1.2.1民用航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用航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

工业化以前,人与货的位移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自然动力,人类扩展空间活动的范围十分有限。工业化发生后,科技进步导致新的运输方式相继诞生,1807年在美国出现轮船运输,1825年在英国出现铁路运输,1865年在美国出现管道运输,1887年在德国出现汽车运输,这大大拓展了人类水路和陆路交通运输能力。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成功上天,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1919年,法国与比利时之间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国际民航客运航线,标

志着交通运输拥有了划时代的新方式、新体系。

各种运输方式的作用会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重大变化。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新形势下,民用航空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货物运输方面,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其产品一般都具有体积小、附加值大、运输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对航空运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传统制造业的高级化过程,也使得其产品对航空运输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航空货运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而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2%。在旅客运输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航空运输以其快速、便捷、舒适、安全、机动等特点,日益成为长距离客运最重要的方式。比如,美国航空客运周转量在1957年就超过了铁路,2006年国内航空为铁路的105倍,美国的铁路主要承担国内货物运输,而飞机主要承担中长距离客运功能。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航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它运输方式。1978—2007年,从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率看,铁路为6.7%,公路为11.2%,水运为-0.9%,而民航为17.2%;从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率看,铁路为5.3%,公路为13.7%,水运为10.1%,管道为5.1%,而民航为17.8%。目前,在国内中长距离旅客运输尤其是城际客运业务中,航空运输的作用大幅提升;在国际间尤其是洲际旅客运输中,航空运输完全占据主体地位;在国际国内高附加值、鲜活易腐货物运输以及快递业中,航空运输具有绝对优势。我国人口大约是美国的4.3倍,国土面积比美国略多,而年人均乘机次数仅约为美国的1/17,年航空客、货周转量分别约为美国的1/5和1/4。这样的差距反过来说明,我国民用航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二)民用航空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强劲动力。

民用航空是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民用航空投入产出的比例为1∶8。2006年,全球民用航空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世界GDP的8%。在一些航空发达国家,民用航空产生的经济效益占本国GDP 的比例还要高得多,如新加坡占到20%以上。

民用航空促进经济繁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民用航空本身是一个链条庞大的产业。民用航空直接涉及投资、生产、

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涉及制造、维修、营销、服务等多种领域。在公共航空运输方面,目前全球大约有2000家航空公司,经营着23000架飞机;有几万个机场;有160多家空中交通管理服务提供者。在通用航空方面,全球有30多万架飞机提供专业性的工业航空、农业航空、应急救援、空中巡逻、空中游览、飞行培训和公务飞行等活动。2007年,民用航空对全球GDP的直接贡献,超过全球整个医药部门的产值。与此同时,民用航空为各国财政贡献了数额巨大的税款。

第二,民用航空刺激现代服务业发展。航空运输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为其它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甚至能决定某些服务业的发展命运。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公务商务人员的旅行、公务商务文件的快递和科技含量高、体积小、价值大的产品运输,一般都依赖航空运输。据世界权威组织的一份调查,有52%的公司在欧洲选址时考虑国际航空运输链是否完备。航空运输对旅游业的刺激更是显而易见。在我国,现代服务业正在兴起。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既为民航业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民航业刺激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

第三,民用航空推动现代国际贸易。航空运输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据统计,2006年全球国际贸易货物价值中的35%是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1965年美国还只有7%的对外贸易货物价值通过航空运输实现,这一比例到2001年已经上升为40%。航空运输还支持了庞大的财务和商业服务贸易。随着全球高附加值、高时效货物市场的增长,航空货运承担的国际贸易运输量按照价值计算,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越是发达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外向型越高的地区,发达的航空运输已成为各国迈向国际化的重要衡量指标。

第四,民用航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北卡罗莱娜大学教授卡萨达提出了“第五波理论”,认为航空运输是继海运、天然运河、铁路和公路运输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最突出的表现是,与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大型机场,突破了单一运输功能,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形成颇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比

如,我国首都机场2005年临空经济区占北京市GDP总量的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0%以上。在我国,发展民用航空对促进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保持社会稳定意义更为重大。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首府中甸距昆明659公里,山高路深,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投资2.56亿元的香格里拉机场1999年建成通航后,举世瞩目的“香格里拉”旅游胜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目前该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十五”期间(2001—2005)年均增长21.5%。投资修建机场的2.56亿元,只能修建两三公里的高速公路。两三公里的高速公路不解决什么大问题,而两三公里的跑道却可以把一个地区和世界连接在一起。

第五,民用航空催生科技创新。民用航空的强大有赖于航空工业的强大,反过来民用航空的需求拉动航空工业的创新发展。现代航空器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高度密集了大量先进技术。自动化、电子、微电子、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在机载设备和空管设备中被大量采用,使控制、管理系统具有越来越高的自控性。轻质合金、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器制造,使飞行动力越来越强大。航空工业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策源地和市场。

(三)民用航空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民用航空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创造或促进的经济活动,还在于它对整个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第一,民用航空促进社会融合、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民用航空由于具有投资少、机动性强的特点,飞行不受高山、河流、沙漠的阻隔,成为连接偏远地区的最佳交通运输途径。许多偏远地区通过航空运输,使食品运送、医疗、教育和邮递等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保障。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通过设立“基本航空服务计划”等措施以保证航空运输的普遍服务,改善偏远地区与外界联系条件,促进偏远地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我国边疆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黑龙江等地,自古以来交通运输就是密切民族交往的桥梁,在发展地面交通受到诸多限制的情况下,加快这些地区的民航建设,对于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各民族社会、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确保地区稳定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民用航空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

健全的、先进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许多国家,航空运输为邮政、医疗救护提供运输服务,通用航空广泛应用于治安监控、环境监测、边海防巡查、城市消防和通勤运输等社会管理和保障领域。在应急救援方面,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通过货物运送、难民转移,向面临自然灾害、饥饿和战争的人们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救援。在地面交通被阻塞的情况下,空中交通就显得异常重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汶川抗震救灾,民用航空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一是及时,二是有效,三是节省代价。地震后仅7个小时,成都双流机场就重新开放。在铁路和公路受阻的情况下,5月13日凌晨民航局接到中央领导火速运送解放军和消防人员的命令后,立即安排55架飞机,在8个小时内把8000多名消防特警从全国29个省会、首府运送至灾区。在地形特别复杂的灾区,直升机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唐家山堰塞湖的紧急排险中,直升机在运送大型装备等物资和人员行动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民航在2008年年初我国抗击冰雪灾害中,也发挥了突出作用。雪灾突袭之后,所有运输方式中最先恢复正常运转的是民航,因为清扫一条两三千米的跑道比开通一条高速公路来得容易和快捷得多。在恢复电力和通讯设施中,通用航空的优越性也凸现出来。

第三,民用航空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从飞机发明至今,一百年过去了。由于飞机变大变快,使地球越变越小,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正是因为航空运输,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传统的经济地理概念,使得人们的视野拓宽了,工作的机会增加了,消费的选择范围扩大了。航空运输还使得相距遥远的人群和不同的民族能够更容易地交流思想、文化、情感、艺术、宗教、风俗等等,加深彼此的了解与沟通,共同推进社会文明。

第四,民用航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航空运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是点到点的空中运输,与沿线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铁路、公路相比,土地资源占用较少。2006年,我国民航每亿人公里的运量仅占用土地16.9公顷,而铁路是75.9公顷,公路是493.3公顷。这样,公路、铁路、民航的单位客运量占地面积的比例大致为29∶5∶1。在“节能减排”方面,民航也有优势。目前最新型的A380和B787飞机每100客公里消耗航油不足3升,耗油量比汽车低,但速度却是汽车的8倍。全球航空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只

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

(四)民用航空具有潜在的军事价值,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民用航空具有准军事性质,可随时服从国家军事部门的调遣或完全转为战时军事运输体系。以美国为例,联邦航空局(FAA)战时隶属于国防部。联邦航空局局长由国会而不是总统任命,任命层次的提升表明国家对民用航空的看重。此外,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明确规定了战争期间,军方经国会授权可对民航实施军事管理和征用。截至2007年1月,美国38家航空公司的1382架飞机列入国防预备计划,随时保证国防需要。该计划最高限度可以满足90%的部队运输、40%的军用物资运输和全部伤病员运输。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政府征用的民用飞机向海湾地区运送了大量人员和物资,分别占总数的2/3和1/4。美国发达的通用航空也为可能的战争储备了大量准军事飞行人员。

(五)民用航空具有重大的政治外交价值,是实施国家全球战略的有力工具。

在政治外交中,民用航空已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而成为外交谈判的筹码和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纽带。各国政府有时利用飞机的采购、航线的开辟、机场的开放等,加强彼此间的政治互信和经贸联系。世界上各大国在与我国的双边关系方面,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民航事务始终是这些国家非常关注并不断向我提及的议题。在区域合作方面,如中国/欧盟、中国/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航空运输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出访朝鲜、蒙古、卡塔尔等,都正式谈到了民用航空运输问题。在国家软实力的全球传播中,民用航空建立起了一种新的高效率的文化交流通道。各国各地区的民航运输本身代表着一种文化,通过航空运输,增进人们对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了解,促进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实现更高的国际融合。同时,航空运输的发展水平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声望和软实力。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其中中国民航在火炬传递和航空运输保障上的作用受到各方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民用航空除了具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共性价值,还有一个特殊价值,这就是作为桥梁和渠道,在缓和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促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中,从春节包机、周末包机,到开放旅游、两岸三通,再到中国国民党领导人来大陆访问作破冰之旅,双方缓和紧张局势,加深相互了

解和政治互信,民用航空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民用航空必将在两岸沟通中继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1.2.2民航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我国民航业将长期处于黄金发展期,其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达程度对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对外则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年均增长17.5%,远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2005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2010年,民航从业人员110万人,客货航空公司43家,机场175个,通用航空企业111家,运输飞机1597架,通用航空飞机1010架;运送旅客2.68亿人次、货物563万吨。

这几年来,许多省(区、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民航业,明确提出了战略目标,希望民航局支持机场建设项目、增加航线航班。仅去年就有29个省(区、市)的53位省级领导,到民航局商谈发展事宜。这说明民航业的地位和作用在提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民航业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预测,未来5年全行业投资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末,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运输飞机2700架,通用航空飞机2000架。这意味着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一)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看,航空运输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是区域经济进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

过去,人们常常讲,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开放修机场,要想强上民航!事实上,修两三公里的高速公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而修建两三公里的跑道,却为一个地区和世界连接在一起搭建了平台!同样,修3公里高铁的费用,在西部就能修一个机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而且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越是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外向型经济比例越高的地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部分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已开始反映出这一特征。这些年来,有的省(区、

市)特别是中西部省(区、市)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却坚持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民航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民航业。为加快实施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2004年云南省政府成立了省民航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以航空为先导、陆路为骨干、区域枢纽为纽带、水运为补充、管道为辅助”的综合交通发展方针,努力实现由“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转变。这些年来,省政府明确对新建或改(扩)建机场,省级财政按中央补助资金1:1进行配套,用地由地方政府征用、无偿划拨给云南机场集团统一规划使用;安排专项资金鼓励航空公司新开国际航线,香格里拉、德宏、昭通、文山、普洱等州市政府也划拨专项补贴资金,支持航空公司开辟航线航班。在民航发展的带动下,“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5.3%,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8.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高达23.1%,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这些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现在已着手部分县级行政区域的机场建设规划。其中,保山市下辖腾冲县的腾冲机场2009年2月建成通航后,保山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2个民用机场的地级市。该机场通航的当年,旅客吞吐量就达到了25.5万人次,带动腾冲县旅游、商贸增长156%。去年,腾冲机场旅客吞吐量46.6万人次,同比增长80.8%,是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平均增长速度的5倍;该县实现GDP70.4亿元,同比增长16.1%,带动当地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23.8%。如今的腾冲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境小镇,快速发展为中国面向南亚的第一县。

由于种种原因,广西民航历史欠账较多。为了更好地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航空运输作为连接东盟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实行优先发展。从2007年起,广西通过人大审议形式,在全国率先将航线培育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自治区本级财政提供1亿元、各机场所在地市政府配套、航线培育资金总计达2.5亿—3亿元。从2007年9月开始,在一个半月内,开通了广西至东盟7国航线,创造了全国民航在较短时间内一次性开通国际航线数最多的纪录。目前,除文莱外,广西2个主要机场已实现与东盟所有国家通航的目标,提升了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影响力。2010年,广西机场对广西的经济贡献达216亿元,

创造了6万个就业机会。

(二)从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升级看,开辟航线增加航班不仅仅给机场带来客货流,航线网络更直接连接着区域产业链。

过去,在不少人士眼里,发展民航业只是多运几个人、多拉几吨货的事。如今,各地方政府对开辟航线、增加航班的愿望十分迫切。其实,加航班、开航线,背后连接着产业链!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像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医药、精密仪器等一大批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产品,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产品,对航空运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我国,许多地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和发展服务业,其中,民航业发挥了独特作用。江苏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一直居全国第二位,但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之间,在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较大。

2003年9月,韩国现代起亚集团决定在盐城投资建设“汽车城”,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开通盐城至韩国的航班。2004年4月, 市政府财政补贴3000万元开通盐城—首尔国际临时包机航班。2005年总投资68亿元的“汽车城”项目落户盐城。去年,汽车年销售量33.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90亿元,上缴税收29.73亿元,带动就业近5万人。与此同时,到去年年底,600多家韩资企业落户盐城,一个现代化的韩资密集区正在形成。另外,以2009年6月开通的盐城—香港航线为平台,盐城市的日韩港台招商突飞猛进,仅落户盐城的台资企业就有近700家,近期盐城—台北航线即将开通,盐城市委、市政府利用机场和航线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依托小机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

同样,地处江苏苏北的淮安涟水机场,其机场建设和通航成为淮安市招商引资的一张重要名片。该机场2008年10月22日开工兴建,去年9月26日正式通航。2008—2010年的3年时间,淮安市吸引外资项目550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1.1亿美元,累计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截至去年年底,淮安市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600家,总投资超过60亿美元,成为继东莞、昆山之后的又一个台资企业密集区和品牌企业聚集区。其中,仅去年就吸引台资项目78个,总投资15.2亿美元。目前,淮安涟水机场正在加快建设集空港服务、空港物流、空

港产业、配套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空港产业园。

重庆市地处大西南,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自2008年12碁月以来,已成功引进惠普、宏、华硕3个品牌企业,形成了广达、仁宝、纬创、英业达、富士康、和硕6个代工企业跟进,富士康等200家零部件企业配套的笔记本电脑产业体系。到2015年,重庆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将达到1亿台产能、产业链产出超过7000亿元产值、实现10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新增40万人就业。届时,全球1/3的笔记本电脑在重庆生产,每天需要10架B747-400全货机运往全球各大电子产品分拨点。重庆江北机场是重庆IT产业物流供应链上的核心环节,去年共接待50多批IT企业对机场的实地考察,参加招商及谈判超过100次。为提升机场的保障能力,去年第二跑道正式投入运行,还投资12亿元建设专用货机坪、IT专用货站、分拨中心以及空港保税港等配套设施。去年10月、12月,分别开辟重庆至比利时列日、我国台湾的定期货运航线。目前,重庆机场正在加快建设集仓储配送、中转分拨、保税服务、增值加工、信息处理、货运代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航空物流园区,规划设计货邮保障能力400万吨,将成为西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物流园区。

(三)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发展看,机场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不断聚集优势资源的平台。

按照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认为,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3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2500个。据国内研究分析,我国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从世界民航强国的发展趋势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已突破单一运输功能,也不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方面,吸引或汇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另一方面,通过聚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最终形成以机场为基础的“航空大都市”。

“临空经济区”、“航空大都市”成为发展趋势,美国教授卡萨达的“第五波理论”对此做了分析。他认为,第一个冲击波是由海运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一些海港周围出现世界级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比如,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西班牙巴塞罗那,葡萄牙里斯本,荷兰鹿特丹,法国马赛,日本的横滨、神户,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二个冲击波是由天然运河引起的,水运成为欧洲、美国工业革命的推动力量(比如,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德国汉堡的易北河、美国纽约的哈得逊河、意大利罗马的台伯河、希腊雅典的伊利索斯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俄罗斯莫斯科的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第三个冲击波是由铁路引起的,一些内陆城市成为内地商品生产、交易、配送中心(比如,美国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斯);第四个冲击波是由公路引起的,发达国家的大型购物商城、商业中心、工业园区、企业总部多远离城市中心(比如,美国达拉斯);第五个冲击波是由空运引起的,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范围广、时效高等要求,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比如,阿联酋迪拜)。

今年2月26日,《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航空大都市,全球城市的未来”的文章,被各国媒体广为转载,影响比较大。这篇文章摘自一本专著——《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这本专著以许多知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案例作为佐证,详细论述了以机场为中心的未来城市发展新模式。从民航业发展角度看,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发展民航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城市的发展走向与交通运输方式密切相关。如今,人类发展已进入城市化阶段,交通运输方式进入航空运输时代。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由城镇化向城市化方向发展。

(四)从区域协调发展、富民固边战略看,发展中小机场的意义,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公共产品范围。

近年来,一些媒体和人士比较关注中小机场亏损等问题,质疑中小机场是不是建多了?这说明社会对民航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理解和认识上还有偏差。据统计,去年,正式通航运营的175个机场中,120个亏损,合计亏损约16.8亿元,平均每个机场仅亏损1000多万元。但这些机场多是地市级城市机场,其

服务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县域,对地区经济贡献以万亿计。因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上考虑中小机场建设投资、运营亏损等问题,而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待中小机场的综合效用。

在一个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修建机场,不仅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直接拉动地方经济,也间接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观念。2008年我曾在漠河机场调研,已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漠河地处祖国最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从哈尔滨乘火车需23个小时,交通不便影响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漠河机场2008年6月18日正式通航以来,旅游旺季一票难求、班班爆满,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漠河县委书记计斌说:“漠河机场建成仅用了 2.3个亿,而到景区的公路却用了10多亿,机场的通航将漠河与全国乃至世界连了起来。我们今后就是要多搞些这种小投入、大贡献的项目。”

有的中小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其意义还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公共产品范围。像西藏阿里机场、青海玉树机场、新疆和田机场等,在应急救援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样的机场还有很多。同样,发展中西部以及老少边穷地区民航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战略作用巨大!以新疆民航发展为例,研究表明,仅2010年新疆机场业对新疆经济贡献之和为305亿元,占新疆GDP的5.6%;创造总就业岗位21.5万个。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去年6月18日,民航局召开民航系统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座谈会,出台了支持新疆民航发展16条措施。其中,民航局重点协调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开辟19个对口援疆省(市)至新疆的直达航线、加密疆内外航班。一年来,除西藏、港澳台尚未开通至新疆的直达航线外,全国各省(市)主要城市至乌鲁木齐每天至少1个航班,区际航班增幅达40.4%,疆内航班增幅达13.2%。与此同时,新开辟2条国际航线(今年7月份又将开辟2条国际航线),乌鲁木齐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面通航。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援疆航线的航班平均客座率保持在70%~75%左右,不仅仅是运送援疆干部、援疆物资的通道,而且已成为拉动受援地(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这一举措直接拉动了新疆民航业的发展。据统计,去年新疆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1169.89万人,同比增长41.89%,增幅居全国第二。而在去年7月份,旅客吞吐量首次单月突破百万,达到123.9万人,同比增长64.7%;7~12月为701.8

万人,同比增长63.3%。今年上半年,仍保持全国第二的增幅。

(五)从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看,民航业发展不仅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更是航空产业化战略的积极参与者。

民航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其中,现代航空器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高度集成了大量先进科技。民航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特别是上游的航空制造业,因其产业链长,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可拉动材料、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行业以及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一国现代化、工业化、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主要大国一直把发展航空制造业列入国家战略。避免关键科技长期受制于人,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换代,研制大型飞机已列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工程。目前,中国ARJ21-700支线飞机已进入适航取证的关键攻坚阶段(即试飞阶段);C919大型客机型号研制进展顺利(去年11月国航、东航、南航已分别签订订购20架C919飞机意向协议),正按照2014年首飞、2016年完成适航取证的目标推进。成功研制出技术和商业双成功的大型飞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靠政府推动、市场拉动。而这其中的“拉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水平,而我国民航业不断强大,将有力支持我国实施航空产业化战略。

现在许多人经常有这样的疑问:我国的卫星和载人飞船一个接一个地飞向太空,第四代先进战斗机也腾飞蓝天,为什么至今却造不出大型民用飞机?事实上,由于民用客机商业经营要搭载大量乘客,对每一架民用客机的安全要求是在全寿命期间(一般约25年),必须确保上万次飞行都安全。因此,研制民用飞机的难度,要比航天飞行器和军用飞机还要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民航特有的适航体系来保证。而适航标准是国际航空界都必须遵守的法律文件。只有获得国家适航部门(即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适航合格证的民用飞机,才能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而只有获得国际公认的适航部门(如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洲航空局)颁发的适航合格证的民用飞机,才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大家知道,前苏联的航空工业不可谓不强大,先进的军用飞机能与美国匹敌,还生产了多款性能先进的民用飞机,但由于没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航体系等原因,其民用飞机只能在国内或在一些友好国家使用,至今仍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运10首飞成功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后来匆匆下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运10是我国第一种以美国联邦航空局FAR25为依据设计的飞机,虽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实现了我国大飞机史上的一次技术突破,但由于当时我国适航管理几乎是一个空白,运10与国际适航标准的差距极大。因此,即使最后投产,也难以取得适航证,因而不能投入市场,更谈不上具有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以国家启动国产大飞机项目为契机,民航局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重点建设上海、沈阳等适航审定中心,初步建立了适应国际新技术、新标准、新程序的适航审定系统。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民航局密切与美欧适航当局的沟通与合作,力促国产大飞机尽早投入国内市场、打进国际市场。另外,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十二五”期间,民航所有飞机将从使用美国GPS系统逐步转到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六)从实施政治外交战略、促进军民融合和缓和两岸关系等方面看,民航始终发挥着独特作用,并将进一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民航业具有天然的国际性,在国家实施全球政治外交战略过程中,民航是外交谈判的筹码和工具、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纽带,因而已成为重要的外交战略资源。事实上,开辟国际航线以及国际航空网络的空间演变,折射着各国政府国际关系、外交关系以及对外联系重点的变化。这些年来各主要国家与我国发展双边关系过程中,有关飞机采购、开放机场、航权谈判、航线开辟、时刻安排、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民航事务,始终是一些国家非常关注并不断提及的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引进飞机741架,总额733亿美元(其中,波音飞机270架,总额343亿美元),为平衡中美、中欧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许多国外航空公司往往通过外交途径,甚至借中央领导出访机会施加压力,希望解决开辟我国航线、增加我国主要城市航班等相关问题。因此,民航局涉外事务越来越多,外事工作量列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之后,为第四位。

空中、陆地、海洋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完整版图。经艰苦努力,民航已在南中国海为各国民航飞机提供空管服务,解决了长达25年悬而未决的问题,维护了国家主权。民航业又具有准军事性质,是国家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或战争,航空运输是军事后勤的重要支撑,是部队快速机动、运送和

补给物资装备、运送伤病员等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民用飞机、机场、设施、空地勤人员是军事实力的一部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国家防空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航空运输是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的空中桥梁。应对2008年年初南方部分地区的冰冻灾害、“3·14”拉萨暴力事件、“5·12”抗震救灾以及2009年的“7·5”乌鲁木齐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民航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民航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2011年1月底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后,不到48小时的时间,民航局共计派出8架飞机接回我国公民1796人;在利比亚政局恶化后,2月23日到3月5日,民航共组织包机182架次,共接回我国公民26240人;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引起核泄漏后,不到10天的时间,民航共执行300余个定期航班、安排56个加班,运回我国公民66500多人。今年的3次国家大规模撤离我国公民的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在中国民航史上尚属首次。整个应对过程,既检验了民航的应急和国防动员能力,更加说明民航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民航作为重要桥梁和渠道,还在缓和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独特作用。从台商节日包机、周末包机、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开通、常态包机、定期航班,到开放旅游、实现两岸三通、个人游试点,双方缓和了紧张局势,加深了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现在,大陆41个城市与台湾9个城市之间开辟了空中航线,两岸航空公司每周有558班往返定期航班,每天约有1.5万旅客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往来于两岸。在沟通、促进和发展两岸关系中,民航业已经并将进一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民航航空安全犯罪和违犯民航空防安全条例的行为相关概述

2.1 民航航空安全犯罪的相关概述

2.1.1 民航航空刑法定义及适用范围

航空刑法,是指关于危害航空安全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规范的总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发生的危害航空安全的犯罪,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空刑法。构成国际犯罪的危害航空安全罪,按国际公约或者条约的规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刑法。

2.1.2危害航空安全犯罪的定义、法律特征以及刑罚

危害航空安全的犯罪,是指违反我国航空刑法规定的、危及或者可能危及航空安全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危害航空安全犯罪的法律特征有:1.行为的刑事违法性;2.行为的应受惩罚性;3.行为的严重危害性。

危害航空安全犯罪的刑罚有:主刑以及附加刑两种。

危害航空安全犯罪的主刑有: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危害航空安全犯罪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罚金。

2.1.3 惩治危害民用航空犯罪的法律文件

为了有效地打击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特别是劫机恐怖犯罪 在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主持下相继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航空法外交大会,专门就制定有关防止和惩处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国际公约进行讨论。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预防和惩治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罪的国际法律文件即国际公约,并确立了相应的国际刑法原则、规则及制度。从现有的国际法律文件看,直接或者涉及到预防、禁止和惩治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罪的国际法律文件主要有以下10个:

(一)1945年6日26日订于旧金山,1945年10月24日生效的《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在前言中指出:“集中力量,以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宗旨指出:“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二)1963年9月14日订于东京,于1969年12月4日生效的《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它行为的公约》(简称《东京公约》)。该公约于1979年2月12日对我国生效。该公约主要是为了解决在国际民用航空器上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避免产生刑事管辖权的漏洞或空白。为此,公约从立法管辖和司法管辖两方面对航空器上的犯罪进行了规定。

(三)1970年12月16日订于海牙,1971年10月14日生效的《关于

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该公约于1980年10月10日对我国生效。《东京公约》虽然对劫持航空器的问题也作了一些规定,如该公约第十一条第1款规定:“如航空器内某人非法地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对飞行中的航空器进行了干扰、劫持或非法控制,或行将犯此类行为时,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恢复或维护合法机长对航空器的控制”。但是,这个规定不够明确,没有指明非法劫持航空器即构成犯罪,更没有制定具体的惩罚规则,因而在后来60年代末劫机浪潮蔓延到世界范围时,国际社会普遍感到《东京公约》的明显不足,认为有必要专门针对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制定一个新的国际公约。于是,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指定下,1969年成立了准备起草新的法律文件的专门小组,1970年3月在国际民航组织本部所在地蒙特利尔召开的法律委员会第17次会议上,拟出了新公约即《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的草案,同年12月,在海牙外交会议上经修改后获得通过。

(四)1971年9月23订于蒙特利尔,1973年1月26日生效的《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本公约于1980年10月10日对我国生效。由于《海牙公约》只专门针对空中劫持的犯罪行为,而实际上还有一些危害国际民用航空的严重犯罪行为尚未规定进去,因此,处理此类犯罪就没有国际刑法的依据。就在国际民航组织正在草拟《海牙公约》时,1970年2月21日同一天,就发生了两起犯罪分子向飞机秘密放置炸弹引起空中爆炸事件。这使得国际社会进一步意识到只有一个《海牙公约》还不足以有效地惩治各种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还需要制定一个内容更广的国际公约。因此,1970年9月,在伦敦召开了国际民航组织法律委员会第18次会议,拟出了公约草案。1971年9月,在蒙特利尔外交会议上,产生了《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五)1979年12月18日订于纽约,1983年6月生效的《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由于劫持民航飞机并把乘客作为人质以及其他劫持人质的案件经常发生,严重危害国际公共秩序和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迫切需要在各国之间加强国际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制订明确的规则,以防止作为国际恐怖主义的表现的一切劫持人质行为,并对犯此种罪行者予以起诉和惩罚。联合国大会于1979年12月18日通过了《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

该公约于1993年1月26日对我国生效。

(六)1988年2月24日订于蒙特利尔,1989年8月6日生效的《制止在为国际民用航空服务的机场上的非法暴力行为的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989年8月6日对我国生效。1971年9月23日签订的《蒙特利尔公约》虽然较之《海牙公约》,扩大了罪行范围,使其包括“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所犯罪行,也包括“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所犯罪行;既包括直接针对航空器本身的罪行,也包括针对航空设备的罪行。但该公约没能将犯罪分子危害机场安全的犯罪行为包括进去。如1973年8月,在希腊雅典机场,正当旅客排队经过安检而登机过程中,两名恐怖分子投掷手榴弹,当场炸死5人、炸伤55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1988年2月24日,国际社会又在蒙特利尔签订了《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将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暴力行为宣布为一种国际犯罪。

(七)1990年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措施》。该措施C条第5款明确规定:“应在国际、区域和双边等各级制定预防恐怖主义暴力的国际合作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公检法之间的合作;在负责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各机构内加强一体化合作,适当注意维护基本人权;列入在执法和刑事司法各级进行国际刑事合作的办法;加强教育和培训执法人员,使其了解预防犯罪和国际刑事合作的办法,包括开办国际刑事和比较刑法及诉讼法的专门培训班,作为法律教育及专业和司法培训的一部分;以及通过宣传媒介制作普遍教育和提高民众认识的节目,使公民认识到恐怖主义暴力的各种危险”。F条第13款规定:“对恐怖主义暴力的预防和控制,取决于各国之间开展有效的相互合作和协助,以收集检控或引渡罪犯所需的证据”。这是“采取适当、协调和一致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宝贵指导方针”。

(八)由第52届联大于1997年12月15日通过,2001年5月23日生效的《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2001年12月12日对我国生效。该《公约》由序言和24条正文组成,界定了恐怖主义爆炸罪的定义。规定各缔约国应当在国内法律上将恐怖主义爆炸行为作为国内犯罪予以规定;规定了缔约国对恐怖主义爆炸案的刑事管辖范围,缔约国如果不将国内发现的有恐怖主义爆炸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引渡给有关国家,则必须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规定了对恐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