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中的特殊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中的特殊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中的特殊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中的特殊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中的特殊作用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由于它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有较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课都在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爱国主义审美情感教化作用

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德育素质有所下降,而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由于它与现实联系紧密,因此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和提高有较大影响。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具有丰富的当代德育资源

爱国主义教育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思想意识的侵蚀,拜金主义思想正不断抬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正不断淡化,面对如此情况,教育工作者是痛心疾首的,但是强行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是否能达到目的呢?显然是不行的,弄不好反而适得其反。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相应地得到了发扬和光大。近百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涌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思想强音,进而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诞生就是爱国主义的产物。近代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梁启超在他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译印政治小说序》等论文中认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可见他之所以提倡小说界革命是与他追求国家强盛、人民觉醒的爱国诉求联系起来的。在此思想的主导下,梁启超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政治小说。当时的梁启超认为小说可以起到改造民心、凝聚民意、再造文明的作用,从现在的观念来看,这自然是夸大了文学的功能,而且近代文学革命先驱者们只是从文学的政治功能角度来认识文学的功用,此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政治功利主义的影响。五四时期,中国白话文学的前驱者同样也是如此,例如,在周作人起草的文学研究会章程中,他们就认为文学不再是有闲阶级的消遣,而是对于人生和社会至关切要的工作。周作人不久之后就提出文学无用论来修正自己的这个观点,他认为有些组织试图将文学纳入到自己的范围内,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工具,他认为从这个角度说,文学是无用的。他一方面认为文学不仅仅是民族的、阶级的,而且还是人类的,文学的立场不应当受制于一个阶级、一个组织的狭隘利益和观念;另一方面,他认为文学只是表现性情、人情而已,并没有什么政治的功用。但是,五四时代,爱国主义依然是中国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启蒙主义文学不管其外在价值形态如何,其骨子里几乎都是由爱国感情在支撑着。正如五四是一场爱国运动一样,五四文学同样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时代乐章。中国现代,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凌辱,然而对于一个生性刚强的民族,这也正是激发其民族凝聚力、战斗力,展示爱国主义情怀的时刻。从芦沟桥事变到抗战结束,中国现代文学英勇地担负起了民族救亡的使命,无论是国民党统治地区(国统区),共产党统治地区(解放区),还是日伪区(沦陷区)、上海的特殊租借区(孤岛),尽管文学上的分歧也存在着,但是,在救亡这个最重要的旗帜下人们的文学热情是一致的。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关注的启蒙主题(个性解放主题),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暂时退出了中心位置,让救亡成为文坛焦点。救亡焕发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昔日因各种政治文学观点而彼此对立的各家各派,这时均捐弃前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实现了统一。

随着1949年共和国的诞生,爱国主义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共和国诞生之初,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对立状态,因此许多作家将爱国主义和反美反蒋结合起来,特别是中国出兵朝鲜之后,许多作家勇敢地走上前线,进行采访创作,他们以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为代表,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鼓舞了一代人斗志的好作品。苏联解体之后,两个阵营之间的对立消除了,和平与发展成了世界政治局势的主流,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文学的主导面也发生了转化,转化到呼唤祖国统一、歌颂祖国历史、赞美祖国河山、宣扬中华文化方面来。如台湾著名散文家余光中,他就写了大量的散文,抒写祖国分裂给孤悬海外的台湾人民造成的痛苦,表达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渴望祖国早日统一;贾平凹虽然不是专写散文的,但是,他写的商州、静虚村等陕南风景、风土人情、文化生活情态,流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方面张承志也有突出的表现,他的《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无缘的思想》等等就是这样的佳篇巨制,《清洁的精神》中,他浓墨重彩地勾勒了中国文化源头处(先秦时代)典范人格的意义,歌颂一种清洁的士的精神,他以深沉的笔调描述了荆轲、许由、高渐离等清洁之士,表现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独到的理解与缅怀。从这个角度讲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爱国主义歌手,他的爱国主义之歌不仅具有传统爱国主义感情的真挚,更有学者式的深刻与独到。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篇目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不再赘述。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对道德情感具有教化作用

第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审美对象具有道德内涵。

首先在自然美方面,我国社会学中自古就有比德之说,其实质就是强调自然美的特征能激发人的某种内在的道德情感。这其中最直接、最普遍的就是自然美能激发人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具有不同特征的自然美,有着不同的道德内涵,如驼之忍辱负重,竹之高风亮节,梅之铮铮傲骨,甚至一滴水也有水滴石穿的精神。社会美或者说生活美的本质就是社会伦理道德上的善,其内容是社会伦理的善和社会规律的真的统一。换一句话来说,生活美本质就在于善,凡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并从中能直观到人的本质力量的生活就是美的。《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从而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有人说作者像陶渊明一样,为国人构筑了那一时代的乌托邦。因为多年以来,人们期待着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乐的生活。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国破家亡,内忧外患,在风雨飘摇的特殊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边城》所构建的乌托邦最终幻灭了。然而,在这部作品里,一切都是那样的富含蕴味。纵然是最后爷爷的那份无奈的绝望,以及简朴的葬礼也富含水乡的阴柔之美。在这里我们体味到一种难以割舍的守望情结,无论是在爷爷、翠翠身上还是作者本人身上,都令人隐隐得感到那份情怀自始至终于心头萦绕难以拂去,并且千百年来,这种乡土情怀都归于一种对乡土虔诚的守望精神。由此可见,无论是自然美、生活美抑或是艺术美都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这样的教育,使学生都能够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萌生好好学习,将来为家乡多做贡献,使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好的愿望。

第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文学艺术的审美活动都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在审美活动的伊始,人的情感便伴随着审美感知活动而萌生。主体会移情于对象,出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现象,客体被心灵化了,人格化了,因此,在审美活动中欣赏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事实上,欣赏者也只有充满着情感才能真正感知与把握对象。审美教育只能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这样说,不仅因为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是审美的前提,贯穿审美的全过程,还由于它表现为审美的最后归宿。美育的过程就是人的情感理性化的过程,在美育过程中,用各种美的形象来触发人的情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而对受教育者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进而陶冶人

的情操。

2019年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

2019年精选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 强调:“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教师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一)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五课评出情感的韵味测试题

评出情感的韵味测试题. (全卷共31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题意的一个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们的情绪和情感是复杂的,而且是多种多样的。有关二者的区别正确的是(.....) ①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②情绪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③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④情感也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小王从小就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帮助同 学,关爱班集体。这反映小王具备的情感是(......) .A..正义感...B..责任感...C..信任感.....D.安全感 3..积极的情感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消极的情感,阻碍人们的活动,销蚀 人们的活力,甚至引起错误的行为。这说明了(......) A.情感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 B.情感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和我们的行动 C.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 D.情感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4.不同的情感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下列关于情感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①情感能让每个人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一切目标 ②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 ③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④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情感是人的比较稳定、深刻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下列表述属于情感的是(...) ①小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②小宏树立服务社会、建设社区的责任感 ③小辉看到神舟十号发射成功,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④小娜考试时,紧张焦虑,脑海一片空白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在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上,展示了我军的精神风貌和武器装备的变化,感受到祖 国的强大。当看到这些场景时我们所产生的情感应当是(..) A.自豪感B.同情感C.荣誉感D.理智感 7..情感是与人的高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下列事物能给我们 带来美好感受的是(..) ①受到老师的表扬...②普者黑风景区....③印度洋海啸.....④禽流感 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①③ 8.“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的“情”指的是(...) A.情绪....B.情感...... C.情趣D.情操 9..下面属于负面情感体验的是(.....) ①羞耻感与愧疚感...②挫败感与失落感.③恐惧感与孤独感..④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在生活中,一些人不幸患上重病,很多困难家庭难以支付大笔医疗费,很多有爱心的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微信“轻松筹”、“水滴筹”平台为病人捐款。这种爱心行为(....) ①履行了公民的道德义务....②传递了无私奉献的正能量 ③履行了公民的法定义务....④帮助他人,提升了自身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健康、高尚、正面情感的是..(.....) A.自觉用理智、道德和美引导我们的生活 B.积极主动地去感受、体验、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C.培养文明的兴趣爱好和高雅的情趣

如何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市局

如何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在市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发言稿 党员干部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是维护党的形象的现实需要,是捍卫党的纯洁性的迫切要求。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个人的修养品行,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领导干部更应当成为讲文明、讲修养、讲道德、拥有健康生活情趣、倡导良好社会风气的先行者和带头人。 一、培养健康生活情趣的意义 情趣,是产生并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心灵深处的对于生活的感应,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易改变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格和品德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人品修养。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能够使人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励斗志、成就事业。 1、健康文明生活情趣有利于陶情励志。人的精神生活

就像一部教科书,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总是寓一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于其中,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偶像、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首好歌,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往往能发挥“加油站”和“清洗站”的作用,既能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力量,又可纯洁和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毛泽东爱读书写作,写出了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徐霞客喜游历,写就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张仲景好医术,总结出了《伤寒杂病论》。这都与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分不开。 2、健康文明生活情趣有利于增长才智。积极主动的谈心,可以增进感情,启迪思想,互相勉励;精心准备的演讲辩论,可以学习写作,锻炼口才,培养气质。相反,如果生活情趣低下,整天想的是金钱利益、个人享乐,哪有心思去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实,不可能有能力的提高。所以只要始终坚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日积月累就会使我们不断增长才智。 3、健康文明生活情趣有利于愉悦身心、强身健体。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七十高龄还畅游长江;陈毅爱好下围棋、赋诗词,在黑白相间,两军对垒中体味乐趣,诗词更是神采飞扬;邓小平在工作之余喜欢打桥牌,借以保持敏捷的思维。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的几个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8485260.html,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的几个途径 作者:柴洪顺 来源:《名家名作》2019年第04期 [摘 ; ; ; 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其道德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阅读经典,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建章立制,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示范,引领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 品质。 [关 ;键 ;词]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日后的成长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养成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更应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一、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以一些特殊的节日或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可以在每年的学雷锋日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组织学生走进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家庭献爱心,以此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可以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开展“妈妈我爱您”活动,通过在班会上 讲故事、唱歌曲、绘画等形式,交流母亲的辛劳,感受母爱的伟大,以此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品质;可以在清明节的时候,开展“纪念革命英烈的”活动,向革命烈士献上鲜花或写下一段心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道德品质;可以在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大扫除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此外,中秋节、重阳节、植树节等节日和纪念日都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阅读经典,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学习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注重道德教育。例如,清人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主要讲了儿童在学习、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最基本的做人规范。言简意赅,充分阐明了圣贤教育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体现了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此外,《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中,无不充满了关于道德修养的内容。教师应当妥善利用这些经典,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可以在晨读的时候或者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引导学生大声朗诵《弟子规》《论语》等中

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

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 强调:”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教师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教师道德情操心得体会(一)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

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我们

道德情感的培养

作者简介:栗文秀(1987-),男,山西繁峙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李佳(1988-),女,山西晋城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素质教育推进中农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10YJC880175)部分成果。 道德情感作为人类情感最基本的成分,自古以来先贤们便对之不吝溢美之词。它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它的传承更是牵动了一代又一代哲人的心弦。时至21世纪,人们通过耳濡目染,既继承又创新,发展起来了众多优秀的思想,这些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精华内容丰富,可以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当前对道德情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受教育者的中小学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儿童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对他们的品德和人格的培养将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奠基作用。为了完成传承中华、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也必须要用先进的德育思想来指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那么,就让我们对道德情感及其教育作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道德情感 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区别于那些诸如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原始而低级的情绪,是一种后继、稳定而持久的高级态度体验。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感的中介。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形式。其中,道德感正是本文所说的道德情感。 所谓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 情感、事业心、同情心、自尊心、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对当今人类道德情感中最具有广延性、迁移性和共振性的基本道德情感:同情心、自尊心、羞耻感、责任感作简要探讨。 1.同情心。所谓同情心,是指一个人对他人表示关心和帮助的一种态度,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这一道德关系的基础。在当今物欲横流、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为了抵御那种街坊不识、邻里不亲的冷漠现状,对同情心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别人的困境和挫折漠不关心的人,他会做出见义勇为的负责行为。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善的天性有很多特征。”那么,同情心由哪几部分构成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情感的构成要素。大量的心理要素观察表明,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心理态度和外部表现构成的。主观体验是指个体对不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认知;心理态度是指个体对处于不同情感状态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倾向;外部表现是指个体在不同情感状态中所做出的行为表现。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同情心是由理解、关心、帮助三部分组成的。所谓理解,就是事件发生之时或之后,个体能够设身处地弄懂和了解他人所遇到的困境、心情和感受以及对整个事件性质的了解和认知;所谓关心,就是个体关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件,并常常把它放在心上,显示出对人或事物的重视与爱护;所谓帮助,就是个体真诚地给予那些正处于困境中的人以无私的帮 浅谈道德情感的培养 栗文秀 李 佳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 041000) 1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生活作风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生活作风 生活作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和品德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它反映着日常生活的人格精神和道德品质,体现这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生活作风已经成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社会思想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从某种程度讲,生活作风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广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党员,都要提高对生活作风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加强自身的生活作风修养。 我们看生活作风好不好,往往是从身边的人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来认识和评判的。因此,生活作风是思想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的面貌。 一、端正态度,重视个人生活作风建设 生活作风主要是在衣、食、住、行、兴趣爱好、结交朋友以及处理家务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活作风是正派的、严谨的,也是经得起考验的。这是因为许多同志都能清醒地认识到,生活作风关系到一个人的形象,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得失。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 现实中存在着一种误解,即有人认为,现代社会对个人的生活作风已不像过去“看

得那样重、那样紧”。于是,一些人在生活作风上就变得不够检点,道德败坏,绯闻不断。对于诸如此类的现象,有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在新形势下有魄力,能开拓,就是好干部,至于生活作风,无非吃点喝点玩点,再加一点风流韵事,白璧微瑕,何足挂齿。极少数人淡忘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滋长了奢侈享乐骄奢淫逸之风。生活作风果真是小事吗?大谬不然。 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端正思想态度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活作风是个人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其他方面的作风相比,生活作风更具有直观性和经常性的特点。我们看一个人往往先看到的是他的生活作风。生活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没有严谨、纯洁的生活作风,就不可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进而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多样化。面对这种变化,每个人都必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作风不是小事,加强生活作风建设,保持严肃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我们现代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提高认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意识。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树木先固本,树人先培德。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的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良好的思想行为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德育教学工作,对他们的一生将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呢?以下谈几方面来共讨见解。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根据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同一种教育,都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深度,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教育。 首先从低年级,要让他们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等等的初步教育入手,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中年级的德育教育是:知道尊重他人,与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养成同学之间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好习惯等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诚恳、宽厚、乐于助人、为人正直、敢讲真话、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要有毅力、有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等等,总之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截然分开,要互相结合进行,在具体目标上分层次,以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遵循小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在具体目标设计上要分层次,对低高年级的学生分别提

出不同的要求。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还要有故事性,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之校园生活要活跃,富于吸引力。特别对于城镇的高年级学生,更要积极提倡他们对接触社会、多接触劳动,从而受到教育。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1.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上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它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育者做经常的工作。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提供良好的榜样,并合理使用表扬、批评、惩罚等强化手段。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加强校风、班风建设。 2,不良行为的矫正。作为教育者必须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是非观念的同时,要改善人际关系,清除疑惧。行为不良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进步的同学存有戒心甚至是敌意,但他们又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接受教育,改掉不良行为,就必须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改善其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另外,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一个学生如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发现道德落后学生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或委派他们为全班服务以示信,就会重新点燃他们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_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_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

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 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 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

【如何使品德教育真正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何使品德教育真正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如何培 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素质教育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全体中小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的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而在德、智、体诸方面教育中,德育位居首位,可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中小学生健康人格形成、自身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对其成长及成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良好品德,就意味着这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在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过程中不畏困难,锲而不舍:有良好品德,也意味着这个人就会按照社会规范做事,能勇敢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也能根据环境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成长得到有力的正向推动并最终走向成功。因此,教育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家长、学校、社会重要的责任。 多年来,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中小学生在课内学习到了系统的道德知识,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但是在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却不能完全保证他们就有良好的道德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品德教育中存在重“知”轻“行”倾向。现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程虽然是以生活作为课程构建的基础,注重了教学与学生成长特点的结合,坚持了正确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仍以说教为主,即便是书中大量的体现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生活实例,学生也是学习有余,体验不足,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再加之品德教育除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外,课外也缺乏真正有效的活动载体,于是就形成了“道德规范讲得多,扎实的行为训练做得少;道德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行为养成方面的要求少”这样一种理论引导与行为养成脱节的局面。 二、生活环境中“表”“里”不一现象影响。课堂上学生们接受的是这种道德观念教育,可实际生活中部分老师、家长或是邻居、亲戚、熟人却在用另一种道德规范做事、对人。这种成人世界里“表”“里”严重不符、或采用两种道德标准来进行评判的现象势必会导致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对所接受的道德观念的质疑或否定,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受这样的环境“浸润”就会模糊了是与非的标准、混淆了善与恶的界线,对于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就会缺少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上的筛选。 三、成人对孩子品德形成中言行不一的粗暴态度。中小学生在道德品质养成期都必然要经过他律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因为不完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

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

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及培养

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及培养 郑颖中文0401 04501045 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话题。早在十八世纪,一些哲学家就指出,情感是道德的基础。在心理学中,较早强调道德情感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他把情感看作人格发展的核心,在从本我向超我的转变中, 内疚,羞愧,良心等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之后,许多心理学家都主张把情感和行为习惯,品德等特征联系起来考虑。但是近年来,心里学者对道德情感的关注比较少,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德滑坡。到的研究领域的有识之士认为,改变这种道德滑坡局面的方法在于,通过家庭和学校里由成人实行严厉监控的促进儿童品德的发展。人们认为,应该强调对儿童进行品德灌输,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而不是注重他们的“精神状态”。建立在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这些品德不仅通过奖赏和惩罚进行教学或继承,而且要通过榜样来培养。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学生,将来既有可能走上三尺讲台从事教师工作。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掌握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规律,以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般说来,道德情感的发展同道德认识的发展紧密联系。即年龄小,直观性、形象性的体验多,随着年龄增长,情感的理智性、概括性增强。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纵向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水平,即直觉性道德情感→想象性道德情感→伦理性道德情感。所谓直觉性道德情感,即由某种情境所直接引起,自觉性较低,且具有迅速的道德定向作用的情感体验。所谓想象性道德情感,即在联想起某些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时,激起的较自觉的情感体验。所谓伦理性道德情感,即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更自觉的情感体验,是把道德的感情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的情感体验。青年教师了解了以上几个道德情感发展的不同阶段,就可针对处于不同道德认识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处于直觉性道德情感阶段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较多的关怀和关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进行不断的督促,以弥补他们自觉性较差的不足。还应注意的是,教师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得到进步的动力。对于处于想象性道德情感水平的学生,教师特别要注意是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处于这一水平上的学生往往就有较强的模仿意识,英雄人物和进步少年的传奇故事,对这个发展阶段的学生往往可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心灵震撼。教师可通过对自我行为的规范或积极为学生介绍可学习的榜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处在伦理性道德情感水平上的学生,往往是年龄较大,具备了一些理性思考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引导其进行更为理性和深刻的道德情感的思考。 中小学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年龄转折点,是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世界观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的时期。与世界观形成有关的道德感体验,在中小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逐渐占有显著地位,并已开始成为青少年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一个人的高尚道德感。这种高尚道德感是一个人形成崇高道德品质和科学世界观的巨大动力,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首要标志。每一个人都渴望成才,每一位父母都怀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学生培养成为栋梁之才。要成才,光具有深厚广博的知

树立高尚道德情操

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守制度踏实干事 为了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成果,贯彻落实2016年医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提高岗位技能,深化优质服务”的要求,根据医院工作的实际,院党委决定在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中广泛开展“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制度执行落实”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这一活动促进了全院职工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道德素养的提升,激发了全院职工为医院发展做贡献的热情。作为一名后勤处室的工作人员,我肩负着全院的安全、消防事项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因此我要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树立一切为了安全的思想理念。 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情操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支持的作用,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修养来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其内涵比法律更广泛,要求比法律更严格,深刻的影响着人的一生。 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深入培育每一个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对于每一个人保持正确的立场和端正的价值追求、塑造良好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道德观念无时无刻不受到多元社会思潮和多样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不断升华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工资待遇也不断的好起来,但是,这也同时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面对世间百态的诱惑,我要始终把握自己成长进步的正确方向。生活中要培养自己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要强化生活情趣无小事的观念,要在生活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远离生活中的低级趣味,不涉足不健康场所、不沾染不良习惯,自觉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娱乐圈、朋友圈。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尽忠职守、执着追求。立足本职,努力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二、严守制度踏实干事,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管人、管事,是社会走向公平正义、法治文明的大势所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打破传统惯性思维,用制度去引领思想和约束行为,不做制度之外的事,不找制度的缝隙,不打制度的擦边球,自觉养成依规做事,照章行事的好习惯。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项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遵守制度要从小事做起,也是一个人敬业的基础,一个人工作做得好不好,首先要看这个人在单位有没有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作为医院职工首先我们要遵守医院的各项制度、规定,热爱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思想上要实事求是;工作上要求真务实;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武城县第四小学刘海霞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 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 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阅读感悟重点词句中渗透德育。 文章中的思想情感等人文内涵,总是蕴涵在词语、句子中,阅读教学要善于捕捉词、句,在品读、感悟、应用中实施德育的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

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像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再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时侯,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句话时,我让学生先联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着提问:“从‘先’字,你体会出什么?”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从先字,我体会出小女孩在危险时刻,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学生们思考片刻,有位学生发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心里多想着别人。”然后,我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心里想着别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几名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为他人着想而感到惭愧,并表示今后要向小女孩学习,做到“心中有他人”。在这样的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先人后己、临危不乱、处事果断”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特殊的情境,让他们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下载景点图片制成课件播放,

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师教育论文 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文/拉巴普赤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是人才和全民素质的竞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同一个现代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且社会主义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因此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致力于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改善与提高,就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和胜地,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应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 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道德建设中要努力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教育工作应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教书育人,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自古以来,智力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要素,还取决于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处事能力、思想品德等许多非智力因素。当今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育计划安排上,对教师教书育人的正确评价,对教师职称待遇与“德育”挂钩等有意识地为品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逐步探索德育工作中评估的新路子、新方法,逐步完善德育评估的量化标准,增强德育评估的可操作性和可见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要注重时效性,增强针对性。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德育工作要进行改革,内容、形式和方法都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课堂、脱离学生实际,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和是非辨别能力。 二、在师德建设上下功夫 江泽民同志曾讲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书教得好,育人育得好,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言传,是讲对学生要提出必要的要求,并做到耐心、细致的阐释,示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身教,是讲教育工作者的以身作则和示范作用,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所谓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就是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善于要求学生,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三、在学科教学上下功夫 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地的认识,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做到“四个渗透”。 (一)是在课堂讲授中渗透。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的教育因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有用之人,也才能成才,这是多年的经验所证实了的。世界上的伟人,如艺术才子,文学巨匠、科学家,发明家,无不如此。如果一个孩子道德败坏,不但不能成才,而且还会给我们的家长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羞愧。因此,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 道德是调整人和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内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品德、人品、情操等东西。如果一个人被叫做“缺德”,那他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会很困难了。对于一个人道德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具体来说,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热爱祖国 爱国主义,就是要对祖国充满真挚的热爱,希望祖国繁荣富强,从而激发起孩子为祖国而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家长对此不能忽视。如果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祖国,就不会有大的建树,他再有知识,也没有多大出息,说不定还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些乱世枭雄、民族败类,不就是生动的例子吗? 家长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具体之处做起,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描述历史上爱国英雄事迹的书籍,让孩子阅读,带孩子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给孩子讲中国的近代史,从而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学习爱国英雄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他们为祖国和平、富裕、强大而努力、甚至献身的精神,并用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唤发孩子刻苦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动力。 2.正直、诚实 正直和诚实,这是对道德的基本概述之一,应该是孩子从小就要树立的品质,也是当代少年理应具有的精神风貌。家长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襟怀坦白、嫉恶如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充满正义感,不与坏人同流合污。否则,孩子如果从小就没有是非观念,经常撒谎,缺乏正义观念,在不良环境之下,就有可能一步步地滑向犯罪的深渊。 在这一方面,我们家长要言传身教,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能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同化,要教育孩子从小处做起,为改善社会风气尽自己微薄之力。 3.尊敬师长 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基本的礼貌,也是当今一个孩子应该认识、尽早树立的基本道德规范。孩子只有早日学会尊敬、热爱自己的老师,关心、尊敬自己的长辈,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爱,也才能理解爱的深刻内涵,才能进一步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