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常见论述题和解答

城市规划常见论述题和解答

城市规划常见论述题和解答
城市规划常见论述题和解答

一些有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的问题及参考答案.

一、19世纪的西方工业城市出现了哪些问题?在城市规划方面又有哪些应对?

19世纪的西方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城市中也出现了人口膨胀、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这种问题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众解决这些矛盾出发,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各种社会改良主义者及一些从事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学者提出了各种设想,形成了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系统的现代城市规划学。这些理论或设想有: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理论学说。

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而且看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而且制作为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这些都比把城市和建筑停留在造型艺术的观点要全面和深刻。

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将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都提出了见解。

3、索里亚·玛塔的带形城市:探讨了现代城市内部生长的潜在可能。

4、戈涅的工业城市:展现了现代城市的基本组织原则。

5、卡米洛·西特的城市形态研究:强调了城市空间组织上的艺术性原则。

6、格迪斯的学说:建立了现代规划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参考: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作出版社全国注册城市规划执业考试用书

二、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主要阐述了哪些观点?

此书是对当下城市规划和重建理论的抨击。同时,更主要的也是尝试引介一些城市规划和重建的新原则,这些原则与现在被教授的那些东西——从建筑和规划的流派不同,甚至相反。作者所进行的抨击不是对重建改造方法的一些不痛不痒的批评,或对城市设计形式的吹毛求疵。而是那些统治现代城市规划和重建改造正统理论的原则和目的。作者讲述城市在真实生活中是怎样运转的,因为在城市改造中这是知晓何种规划、何种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活力,何种实践、何种原则将窒息城市特性的惟一方式。

城市改造的经济运作原则并不是像城市更新理论声称的那样完全依赖于对公共税收补贴的合理投资,而是还依赖于来自众多孤立无援的改造受害者的大笔非自愿补贴。进行有规划的城市改造的手段与其要达到的目的一样可悲。

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依照规划理论,恰恰是那些不该衰败的地区在走向衰败。同样重要却不太被注意的是,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按照规划理论,那些该衰败的地区却拒绝走向衰败。

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中,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有试验也有错误,有失败也有成功。在这个实验室里,城市规划本该是一个学习、形成和试验其理论的过程。但恰恰相反,这个学科(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的实践者和教授者们却忽视了对真实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研究,对那些意料之外的成功的原因漠不关心,相反,他们只是遵循源自小城镇、郊区地带、肺结核疗养院、集市和想像中的梦中城市的行为和表象的原则——这一原则源自除城市之外的一切。作者以为,要弄清楚城市表现出来的神秘叵测的行为,方法是仔细观察最普通的场景和事件,尽可能地抛弃以前曾有的期待,试着看看能否发现他们表达的意义,是否从中能浮现有关某些原则的线索。这是作者在本书第一部分试着做的事情。

有一个原则普遍存在,并且形式多样、复杂,作者在本书的第二部分集中探讨了其实质,这也是作者的论点的中心部分。这个普遍存在的原则就是城市对于一种相互交错、互相关联的多样

性的需要,这样的多样性从经济和社会角度都能不断产生相互支持的特性。这种多样性的内容可大相迥异,但是他们必须以某种具体的形式相互补充。

作者以为一些不成功的城市区域是那些缺乏这种相互支持机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学和城市设计的艺术在真实的城市和真实的生活中都必须成为催化和滋养这种互相关联的机制的科学和艺术。以作者所能发现的证据而言,作者以为大城市多样性的产生需要四个主要条件,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这四个条件,城市规划可以引发城市的活力(单单是规划者和设计者本身是永远也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城市中人的社会行为,这对理解接下去的内容很有必要,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城市的经济行为,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

城市是一个极富动态的地方,在那些成功的区域这一点更是突出,那些区域为成千上万人提供了规划的肥沃之地。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从城市在真实生活中是如何被使用,城市中的人是如何行事的角度,考察了衰落和更新的某些方面。

最后一部分建议在住宅、交通、设计和管理实践方面来点变化,最后讨论了城市向作者们提出的一个问题——一个如何解决有序复杂性的问题。

作者希望读者不会把作者的观察看成是对小城市、小城镇或那些还没有纳入城镇的郊区的布局的指南。城镇、郊区或小城市的功能与大城市的完全不同。试图从小城镇的行为或者说想像的行为来理解大城市已经使作者们陷入了足够的麻烦之中。而试图从大城市的角度去理解小城镇则更会加剧混乱。

作者希望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会用他们自己了解的城市及其行为的知识经常地、带有质疑地来检视作者在书中表达的观点。如果作者的观点有不确切的地方,或推理和结论有误,作者希望这些错误会很快地得到纠正。关键是作者们太需要尽可能多地、尽快地学习和应用有关城市的真正的、有用的知识。

三、你是如何看待特大城市通过建设新城的方法进行疏解的?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izer Howard)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第一次把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蒙等人的理想城市设想加以具体化。由最初的“卫星城”到“新城”,强调城市的独立性,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独立城市。真正开始新城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按大伦敦规划在伦敦周围建起了8座新城。到目前已经建设了第三代新城。可以说新城运动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大城市。建设新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环境恶劣的矛盾,并通过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创造田园式的理想城市模式。我个人认为建设新城来疏散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并没有完全实现,但通过新城开发建设的实践和产生的理论,却为特大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城已经成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了一定的截流作用。

四、“倡导性规划”理论对当前我国规划的公众参与有哪些启示?

在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规划阶段征求市民意见,使市民参与规划决策是加强规划决策透明度行政民主化和决策公开化的要求,是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中期开展了倡导性规划(AdvocacyPlanning)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公众参与,现在公众参与已是西方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环节,几乎所有重大项目和对市民工作、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都必须经过项目公示、公众听证等程序。公众参与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城市规划通常以采用行业专家为核心,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规划、论证的方式确定建设项目选址和方案的专家法。这种专家法由于参与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

使用规范的专业语言,能够有效地屏蔽一些有违发展规律的倾向,并便于技术沟通交流。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仅仅是少数专业人士对城市的理解和认识,仅仅代表一个特定人群的好恶和期望,缺乏广泛的代表性。而且,受专业技能和城市文化背景的限制,以专家意愿为基础编制的规划易于产生定位偏差和片面局限,难以集思广益把握城市发展。再者,由于传统规划体系以专家为核心,加上晦涩的专业术语的阻隔,普通民众难以了解和参与规划,由于缺乏对规划的理解和认同,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很难得到民众的支持。由于存在以上缺陷,以专家为核心的规划体系在二十世纪中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被戏称为“闭门造车式的规划”,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迅速发展成熟,并形成完善的公众参与方法和体系。我国城市规划在公众参与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必须进行大量的经济社会调查工作,其中市民访谈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大量的市民访谈,使城市规划将市民的意愿作为编制的重要基础之一。其次,根据我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项目在审批前必须征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同意。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市规划编制完成之中享有参与决策的权力,能够更好的反映公众的意愿。

尽管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工作发展很快,但由于一些实际原因,现在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首先,公众参与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城市规划素养,理解城市规划的内涵,只有这样公众参与都能为城市建设提供积极合理的城市发展建议,真正达到指导城市健康发展的目的。而我国由于城市规划开展时间较短,宣传的力度不够,不少市民对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程序还不太了解,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积极的公众参与很难进行。另外,作为公众参与的重要团体――社区团体在我国发展较晚,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尚不成熟,公众参与很多是一种个体行为,意见比较零散,难以形成比较集中和比较有社会针对性的意见。而真正比较成熟的公众参与是一种公众通过自发社团组织参与的集体行为,这样才能达到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目的。基于这种原因以及技术条件限制,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主要还是以公开宣传展示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

五、你认为我们当前许多大城市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1、大拆大建,城市资源浪费。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投入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使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

2、城市的文脉被切断。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使城市的文脉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割裂。

3、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恣意蚕食、侵占、破坏和拆毁,情况相当严重,且屡禁不止,层出不穷。

4、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使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

参考:城市规划师论坛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8551683.html,

试论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唐仁佐

六、“联络性规划”理论主要强调哪些内容?

加州柏克莱大学的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Innes教授1998年写的“联络性规划中的信息”(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ve Planning)是关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不是针对普通公众的,而是针对规划师这一特殊的公众群体。她提出的观点是:规划师在决策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更为独到的作用,以改变那种传统的被动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信息的角色,运用联络互动的方法以达到参与决策的目的。这一观点是在1980年的实践主义规划(Action-oriented Planning)的经验积累中逐渐成熟的。规划师个人的沟通和协商的技术(技巧)在其推荐规划方案时变得十分重要,甚至影响规划政策和方案的实施。

Innes教授为什么会提出“联络性规划中的信息”的观点呢?这是因为,在1989年,美国规划理论家Forester提出规划的理性模型认为,规划师的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收集数据及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规划目标----提出多种方案作比较,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优选最佳方案,将该方案推荐给决策者----执行、实施所选的方案----收集反馈意见,并作分析以发现新问题,依此重新修订下一轮规划的目标,再重复以上步骤。根据这个模型,规划师的社会职责是:不带偏见地收集信息,进行专业分析,提供技术咨询,然后把方案建议提交给决策者。[2]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模型遭到了挑战。首先,当权者很少仅根据规划师提出的分析和建议来作出决策。从这个角度看,规划如果有用,所起的作用也极其有限。其次,理性模型把规划工作分成若干步骤,整个规划过程呈线性,似乎十分有序。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工作步骤往往是相互交错混合的,是非线性的。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的存在,使得传统的理性模型不能反映现实,那么什么是当代规划工作的理论基础呢?规划师在规划决策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Innes在理性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提出了一种新的规划思想:联络性规划。她认为规划师在规划中做得最多的就是讨论和相互影响,而规划正是通过这种作为规划工作中心的联络或者说交流(communication)来影响公众行为。在过去的30年前,规划师的工作是“向权力讲真话”(speak truth to power),而不是对杂乱的社会活动进行实践,规划的成果就有待怀疑。而联络规划是运用一个新的更有力的方式,引导规划教育﹑研究﹑实践。政策的制订者,包括规划师,对于新的问题和资料的交流和认同以及他们对问题的态度在不断变化,通过联络可以及时的调整规划方案。因此,在联络性规划中我们发现信息的作用比通过公众选择的理性技术模式更有意义。联络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规划中对信息的理解﹑研究﹑教育的作用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确定联络性规划对规划教育和研究的意义,从而更好的指导规划。

七、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有哪些主要特点,在实践中有哪些典型的开发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急速扩展,以低密度平房和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近郊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塞、空气污染、土地浪费、内城破坏和邻里观念淡薄。自80年代以来产生了几种以矫正这些城市病为使命的理论,包括由安德雷斯·杜安伊(A ndresDuany)与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Elizabeth Plater-Zyberk)提出的传统邻里区开发(Traditional Neighbcrrhood Development,简称TND)和由彼得·卡尔索尔普(Peter Calthorpe)倡导的偏重使用公共交通的邻里区(Transit-Oriented Deve1opment简称TOD)。这两套城市理想和规划理论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统称“新城市主义”。1993年的“新城市主义大会”(Congress of the new urbanism)否定了1933年的雅典宣言。

TND的重点在城市设计,而不是城市规划。这些“传统邻里区”有以下特征:半径约40Om,或5分钟的步行路程;街道间距是70~100m;周围有绿带;邻里内有多类型的住房和居民;土地使用多类化;区内道路两旁都有人行道;每条街道都有各具特色的行道树;公建布局在人流集散地;住房的后巷是设计的重点,基础设施。车库的所在地,也是邻里间社交活动的场所。

TOD理论也强调混合土地用途,并以公共交通为规划原则:居民距离社区中心或公交车站不超过600m,或1Omin步行路程;公交车站之间的距离在0.8~1.6 km;车程不超过10min;区内汽车时速不能超过25km,路宽不超过8.5m(其中车行道是2.5~3.Om,路旁停车2.5m,人行道2.0m)。此外,发展密度是25一60户/公顷,接近车站地方的商业用地不少于10 %,市中心1.6km范围内限制商业竞争,尽量少设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环保),并尽量保留天然沼地。

此外,还有内利森斯(Ne1esseils)提出的“小庄”(Ham1et)和麦克伯恩(Macburnie)的“都市小村”(metropolitan purlieus)等,都是鼓励“中密度”(一般不超过60户/公顷)不同住房种类。混合土地用途和公共交通。新城市主义在实践上出现了以下困难:北美的住房消费者仍是喜爱小平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是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各地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和土地使用规划仍然不鼓励功能不同的土地使用混在一起。此外,有人批评新城市主义鼓吹的美国1 9世纪小城镇形式的发展是矫揉造作,现代社会邻里淡薄的观念不会因建筑形式而改变。也有人批评后巷(back al1ey)是浪费土地而且制造不安全地带。最后,有人认为新城市主义的对象是白领阶层而不是普通大众,反映了精英主义(elitism)的心态。

八、美国精明增长政策的产生主要针对哪些问题?其原则主要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令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了“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概念。

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而建设一个“精明增长”的城市的主要原则是:

——土地的混合利用。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

——建筑设计遵循紧凑原理;

——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

——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自然景观等;

——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能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

九、你认为生态城市建设有哪些原则?

生态城市旨在采用整体论的系统方法,促进综合性的行政管理,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

的有机结合。要建设适宜于人类生活的生态城市,首先必须运用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理解城市的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生态工程技术来设计城市、乡镇和村庄,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遵守五个原则。

系统原则:城市是一个区域中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与城市外部其他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原则:城市规模及结构功能等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特征和环境承载能力。

经济原则: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生态原则:维持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注意城市生态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使城市能量、物质、信息的传递和转化持续进行,处于动态平衡。

阶段性原则:发展生态城市,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城市社会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相结合,分阶段定目标,持续发展。

十、赖特的广亩城市

城市分散主义最早源自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他们都反对现代大城市,主张取消大城市。1932年美国建筑师赖特的著作《正在消灭中的城市》( The Disappearing City)以及1935年发表于《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上的论文《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Broadacre City: A New Community Plan)中被称为的“广亩城市”( Broadacre City),是他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的总结,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寻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突出地反映了本世纪初建筑师们对于现代城镇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工业化时代以前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怀念。他的广亩城,实质上是对城市的否定。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用他的话说,是个没有城市的城市。他认为大城市应当让其自行消灭。他认为现有城市不能应付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建议取消城市而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社团——广亩城市。

赖特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社会”,‘这种社会保持着他自己所熟悉的、19 世纪90年代左右威斯康星州那种拥有自己宅地的居民们过着的独立的农村生活方式。20 世纪30年代北美的农户们已开始广泛使用汽车,使城市有可能向广阔的农村地带扩展。赖特论证,随着汽车和兼价的电力遍布各处,那种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需要已经终结,分散住所和分散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他建议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来促进这种趋势。这就是他规划设想的“广亩城市”。每户周围都有一英亩土地(4047平方米),足够生产粮食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相连,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他建议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赖特所期望的那种社会是不存在的。他的规划设想也是不现实的。但广亩城市的描述已成为今日美国城市近郊的稀疏的住宅以及居民点分布的离奇的图景的写照。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代表和象征人类的愿望,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是一种反民主机制,需要将其取消(尤其是取消大城市)。

在《消失中的城市》中他指出,未来城市应该是无所不在而又以无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根本不会把它当作城市来看

待。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中他正式提出广亩城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散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网格之上的方案。可以发现,赖特的广亩城设想是在美国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出现的,美国1960年代的“市郊商业中心”“组合城市”和可以认为是这种思想的实际体现。

十一格迪斯和world city

英国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现代城市研究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先驱之一。他生于苏格兰,曾在伦敦大学从T.H.赫胥黎攻读生物学,后在丹迪大学、伦敦大学、孟买大学执教。著有《进化中的城市》等书。

P.格迪斯是区域规划思想的倡导者。他认为,城市与区域都是决定地点、工作与人之间,以及教育、美育与政治活动之间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结构。他突破了常规的城市范围,强调了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这些思想对大伦敦规划和美国田纳西流域规划都有影响。他主张城市规划工作要以居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见为基础,尊重当地的历史和特点,避免大拆大建。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该城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美学等因素,充分利用调查所得的体验以指导工作。

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与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城市规划家要把城市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与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再作规划。他反对命令式的形式主义的城市规划和单纯的专家技术规划,极力提倡在规划过程中逐渐认识城市的全部职能,在城市的演变中确定是保护、更新,还是改造或拓展。他认为城市从根本上讲应该得到保护和使用,而不应该随意拆毁、穿行。他率领学生在爱丁堡进行贫民区的改建,赎买小块空地建设义务维护的公园,修建学生公寓,使学生能体验社会基层的生活。他还应邀到印度进行许多城镇的规划,并撰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

国际化城市的概念最初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Patrick Geddes)于1915年提出,当时被称为世界城市(World City)。

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解释定义目前有两种。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拓展了世界城市的内涵,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跨国交流比较频繁,其辐射力和吸引力对全球和区域产生重大影响,这类城市又可称为国际性城市(International City)

国际性城市不单纯拥有跨国公司、国际航班、高级酒店、外国乐队、巨型建筑这些符号化的东西。作为社会能量的聚合体,国际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需超过本国范围、涉及国际领域。1966年, ,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德·霍尔(Peter Hall)对这个概念作了比较经典的解释: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他认为世界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

二、国家的贸易中心;

三、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

四、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

五、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

六、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

七、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

主要产业部门。

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七项衡量世界城市的标准:

一、主要的金融中心;

二、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三、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

四、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

五、主要制造业中心4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7;

六、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4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7;

七、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或答: 1915年,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提出了“世界城市”(World City)或“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概念。1966年,英国地理学家、城市规划师彼得·霍尔对此概念作了经典解释,即专指那些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事务中发生全球性作用和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这是“国际化城市”的第一层次,其第二层次为“国际性城市”(Interntional Metropolis)。十三、国际化城市

什么是国际化城市

所谓国际化城市,主要是指在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环境下,具有世界或区域中心地位和影响能力的现代化城市。

这个概念最初于1915 年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Patrick Geddes )提出为世界城市(World City )。后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恩(R.B.Cohen) 基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首次提出了全球城市(Global City )的概念。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国内外学者又对世界城市作进一步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世界城市的内涵,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跨国交流比较频繁,其辐射力和吸引力对全球和区域产生重大影响,这类城市又可称为国际性城市(International City) 。

所谓国际化,(1 )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世界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在世界经济中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集中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经济与政治组织,是国际资本集散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控制和影响全球或区域性经济活动。(3 )具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通行国际惯例和国际法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通讯、信息、科技、咨询、商业、市政公用等)发达,具有方便快捷的高速市际和市内交通系统。(4 )国际性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集散中心,国际性新思想、新技术、新体制创新基地等。

十四、L.芒福德:当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巅峰

我们曾经在前文提到过近现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三位大师,L.芒福德就是20世纪最具世界声望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他的理论思想对西方当代城市规划发展与评判价值体系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关心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自诩为“事通教授”;他著作等身,而所有的文字中都闪烁着人主义思想的光辉;他是一个社会正义者,从来没有因为压力而改变过自己的价值判断……正是因为如此,芒福德虽然离世不久,但是却成为世界规划思想史中最受人崇敬的巨星,并且当之无愧地屹立在20世纪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巅峰。

相比于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是一个更加激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者,他主张对美国的社会、体制进行一场革命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经济体系:“倘若土地私有制妨碍了作为人类原则。”他甚至把他的主张称为“共产主义”,提出要建立人道的“绿色共和国”,他对美国政府许多政策的批评虽然给他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然而这也更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并决心用自己的方法去促进社会的进步。芒福德对城市、区域的许多问题都有其深刻而独到的研究,但是人主义思想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有学说的核心主线,这里简要地介

绍一些他有关城市发展、规则的重要思想。

1)芒福德的城市观

芒福德始终坚持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认识城市,因而他倾力研究文化和城市的相互作用。他认为:“从历史上看,城市是社区权力和文化的最集中点,生活散射的各种光芒在这里全面聚焦,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意义,城市是社会整体关系的形式和标志。”[310]他于1938年出版的《城市文化》与1961年出版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两部著作,都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深刻认识城市的发燕尾服过程。

芒福德把西方的城市发展历史、现在与未来概括为6个阶段:原始城市(Eopolis)、城邦(Polis)、中心城市(Metropolis)、巨型城市(Megalopolis)、专制城市、(Tyannopolis)、死城(Nekropolis),并分别阐述了城市在不同发燕尾服阶段的社会以、文化演变特征,高度强调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城市的生命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高级生物体,城市可局部成长、部分死亡、自我更新”;“城市文化可以从遥远或长久的孕育中突然新生;它们可以借助于多种文化的三班倒来延续它们的物质组织;它们可以通过移植其他地区健康赛区或健康文化的组织而显现出新的生命”[。这些观点芒福德虽然早在193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他认为即使到了1970年代,这种认识“依然处于现行思想的前列”。

2)芒福德的区域观

所有的人本主义思想家者极其关注区域的问题,芒福德更是将区域理解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并把城市社区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区域。他认为:所谓区域,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是既定的;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则部分是人类深思熟虑的愿望和意图的体现。因而,芒福德所理解的区域事实上是人文区域(Human Region),它是地理要素、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的综合体。恰恰与大都市带的热情支持者相反,芒福德坚持认为都市带并非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城市空间形态,而是城市无限度生长和蔓延的结果,将会抹掉农村、模糊人类处境的真实状况,最终成为“类城市混合体(Urbanoid Mishmash)”

3)芒福德的规划观

芒福德对现代西方城市规划中的许多思想持批判态度(包括高速公路与小汽车支持下的城市形态和方式,以及Megalopolis等区域形态),指出全社会对金钱、物质、技术的崇拜已经发展到了否定人类政党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程度。他经常用“无机”(机械)、“有机”(生物技术)等对立的词汇来形容两种根本对立的规划思想:是盲目炫耀机械、技术的进步,还是用新的技术来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他对现代城市规则中所充斥的种种形式主义的表现予以了坚决的批判,把那些不考虑社会需要的城市布局称之为“非城市”(Non-City),这样的规划也因而被称为非规则(Non-Plan),芒福德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的最好运作方式是关心人,陶冶人”这一崇高的思想命题。

城市规划专业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工业用地应布置在( )。 A.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 B.最小风频之下风位 C.最小风频之上风位 D.盛行风向的两侧之一 2.( )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所特有的要求。 A.文本 B.图纸 C.说明书 D.专题研究报告 3.( )对城市布局尤其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有重大影响。 A.风向 B.风速 C.风象 D.风频 4.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中,没有要求进行的是( )。 A.确定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B.确定控制开发的区域 C.确定重大基础设施 D.确定区域性公共设施的布局 5.( )不是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强制性内容。 A.规划期内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B.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规定 C.城市各类建筑用地的具体指标和比例 D.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6.在( )条件下,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应采用集中式布置。 A.城市规模不大 B.城市规模较大 C.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条件 D.欠缺足够的基础设施条件 7.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 A.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种 B.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种

C.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种 D.因果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 8.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 )。 A.基本内容 B.分支内容 C.总体规划 D.专项规划 9.(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承载性 B.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C.地租 D.地价 10.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 ),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A.城镇体系规划 B.总体规划纲要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规划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电梯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宜()。 A.少于两部 B.少于三部 C.多于六部 D.多于八部 2.场地设计时所需的降水资料一般有()。 A.平均年降雨量 B.年最低降雨日期 C.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降雨量 D.初终雪日期 3.北京四合院反映封建宗法制度的布局特征是()。 A.以院为核心 B.中轴对称 C.内外有别 D.尊卑有序4.城市道路路拱的基本形式有以下()种。 A.抛物线形 B.直线形 C.折线形 D.弧线形 5.螺旋坡道式停车库是常用的一种停车库类型,具有很多优点,但下列()项是它的缺点。 A.交通路线不明确 B.螺旋式坡道造价高 C.坡道进出口与停车楼板间交通不易衔接 D.每车位公用面积较大 6.土地的产权制度()。 A.决定着土地的价格 B.决定着土地的使用方式 C.决定着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 D.影响着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7.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是按照()两种方式反映在地表上。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城市规划重点

第一章 3.城市的发展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 ●早期城市(前工业时期) ●现代城市(工业革命) ●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 早期城市 动因: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结果:作为政治中心 或军事中心、 文化中心的城市 现代城市 动因: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特点: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结果:工业城市、大城市 当代城市 动因: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特点:以制造业为主转为以服务业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房地产、金融、咨询等)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结果: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 一、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 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 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 规划的特征 1.规划最基本的特征是未来导向性 即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期;(目标) 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如何实现) 2.规划目标 目标是规划评价的最基本准则与依据 3.未来不确定性 未来研究是规划研究的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概念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三、城市规划的特点 1 政策性 2 前瞻性 3 区域性 4 综合性 5 实践性 (一)、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 ●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急剧扩张,造成居住设施不足,人口密度高,基础 设施缺乏,公共厕所和垃圾站等严重缺乏现象,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Utopia)。 ●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欧文、傅立叶 欧文:新协和村。居住人口500-1500人,村内自给自足,统一分配。 傅立叶:名为法郎吉的生产联合会。由1500-2000人组成,生产与消费结合,进行有组织的大生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贡献:从解决劳动人民的工作和生活等问题出发,从城市整体的重新组织 入手,将城市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考察,并且将物质环境建设和对社会问 题的考虑综合在一起,从而能更全面和实在的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代表人物:霍华德 1898年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 ●内容: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从中 央到外围依次是:公园—公共建筑—公园—住宅—花园住宅—永久性绿地(控制城市用地)。 ●贡献:把城市当作整体来考虑,提出了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观点,这一思 想确立了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和理念。另外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等问题都提出了一些见解,其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在伦敦东北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 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赖契沃斯 3.卫星城镇规划 ●代表人物:恩维(Unwin) ●观点: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来控制大城市规模 ●“卧城”:卫星城市内部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只有大量居住建筑,居民的 生产和生活需要去母城完成。

城市规划重点及答案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 1.城市规划编制层次划分(P106):当前的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五层次”的体系:两个阶段是指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城市详细规划阶段。五层次是指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三层次和详细规划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3、城市规划: (书上相关内容见P38以下来自老师ppt)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法》 另补充: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 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陈友华、赵民教材) ?城市规划(手段),是对城市空间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达到这项空间目标过程中时间上 的制导——吴志强 ?城市规划(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改善城市社会,促进城市发展—— 郭彦弘 ?城市规划(核心内容):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及在土地使用组合基础上的城市 空间形态规划——陈友华、赵民教材。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 排的意志——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城市规划(任务):依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原理》。 4、城市化(书上相关内容见P32以下来自老师ppt):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总体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107以下来自老师ppt):城市总体规划实质就是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在地域和空间的落实,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集中表达了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内容。其中城市详细规划包括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6、控制性详细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115以下来自老师ppt):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另补充: ?特点 –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通过技术指标来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小类用地)和使用强度,以土地使用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综合环境质量控制为要点 ?控制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所控制的要素: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控制、行为活动控制 ?控制方法

2016年上海《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的规律考试试题

封面 作者:PanHongliang 仅供个人学习2016 年上海《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的规律考

试试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指控制______ A :大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B:大城市的城市功能的发展 C:市区人口与用地规模的无限制扩展 D:城市用地的无限制扩展 2、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都有密切联系,那 么,工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_____ A:推动力 B:原始动力 C:后续动力 D:根本动力 3、按照《公路法》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______ 和乡道。 A :市道 B:县道 C:市县道 D:镇道 4、军事没施改作民用的,军事机场、港口、码头实行军民合用的,需经______ 批准。 A :军区 B: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D:军区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5、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和决定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审查,均应由行政机关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B: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和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C: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均应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许可证件 D:所有的行政许可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6、假如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盛行风时,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那么工业用 地和居民用地应分别位于____ 方向比较合适。 A :最大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B:最小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C:最大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最小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7、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审核的内容不包括_____ A: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 B: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C: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理和监督 D: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的要求 8、对违法占地行为的处罚方式不包括_____ A :限期拆除或者没收 B:责令停止建设 C:责令限期改正 D:判刑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2013年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一、简述题(9'*10) 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2、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要求的区别 3、居住区各类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 4、什么是居住密度?可以用哪些指标反映? 5、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容积率的作用 6、区域中影响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对其中一个举例说明 7、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依据 8、城市人口结构有哪些?在总体规划编制中为什么要研究人口结构? 9、风玫瑰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运用 10、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差别 二、论述题(20'*3) 1、对于居住区存在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变化的现实,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城市蔓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哪些应对措施? 3、某大城市中心区有一加工工业区要搬迁,对于这块用地有两个设想,一是以商务办公、商业

服务业为主,二是以居住功能为主,请论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权衡两个设想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012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 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2. 什么是居住密度?通常用那些指标予以反映? 3. 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4. 分析近代上海城市格局“局部有序,全局无序”的主要状况及其原因。 5. 简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6. 简述区域规划中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7. 简述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及作用。 8. 在总体规划阶段,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9. 什么是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哪些内容? 10. 简述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及规划时应予以关注的主要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 4.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994-2010)

2010年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9'x10): 1.巴西利亚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简述其价值。 2.“历史建筑”的法定概念,并回答其保护要求。 3.住宅建设中强制要求的日照间距的意义。 4.简述生态住区及其建设要求。 5.比较绿地率与公共绿地比例的定义与作用。 6.有两条80m宽(包括安全距离)的地震断裂带楔形传入某城市的规划中心区,简述规划中应如何应对。 7.主导风向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要求。 8.结合总规的空间布局,谈污水厂的选址要求。 9.简述加拿大学者提出的“Deskota”概念及其特征。 10.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的影响。 二,论述题(20'x3): 1.比较居住区与社区两个概念,并论述在城市居住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2.给出某南方旅游城市的土地平衡表,分析。 3.谈谈对低碳城市的理解,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要求。

2009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9分,200字左右) 1、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或意义。 2、奥斯曼巴黎改建的要点以及意义。 3、住宅区采用住户路边停车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4、小学的布置的考虑要点。 5、居住小区内哪些因素能影响“邻里关系”。 6、在城市中心区布置商业步行街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 7、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8、总体规划中确定“禁建区”的依据。 9、总体规划的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依据内容。 1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思路。 二、论述题(每题20分,500字左右) 1、旧住宅区改建的考虑要点。 2、你对总体规划中“功能分区”的看法。 3、依据《城乡规划法》,谈谈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征。

最新整理篇--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真题(1)

1997 城市规划原理(30+10+5+55=100) 一、名词解释(5×6=30) 城市规划纲要 净空限制区 Suburbanization (城市发展的)economic base theory Build-up area f) Accessibility 二、用图示表示以下规划内容(2×5=10) 公路及站场在大城市中的布置方案 一个理想的沿江城市的组团式结构 三、 从下游到上游写出10 个沿长江干流分布的城市名(5) 四、问答题 论述城市规划的防震措施。(10) 论述造成我国城镇工业布局极其分散的原因和弊端。(15) 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20) 城镇化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0) 1998 一、名词解释(4×5=20) 卧城 分区规划 城市用地选择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劳动构成 二、作图题(10×2=20) 用图表示我国九十年代一个典型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 一个典型矿业城市的布局结构。 三、问答题(20×2=40) 举例说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为何要确定城市规模?当前推断城市人口规模的最常用的有哪些办法?它与传统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城市规划对房地产产业和例健康发展有何作用? 四、读图分析题用文字简要描述下图某城市的布局特征;假定该是进一步扩大规模,请你在原图的基础上为其补充新的部分。 1999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5 分): 1。低度城市化 2。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 3。邻里单位 4。带眷系数法 5。都市连绵区 6。港口岸线分配规则 7。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8。城市公共设施(概念与分类) 二、必答题(每题15 分): 1.我国城市化水平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根据我国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论述城市规划为什么不是单纯的物质实体规划? 三、选择回答题(在以下4 题中任选2 题,每题15 分): 1.试论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 2.分别阐述在以下气候条件下: (1)全年有两个风向相反的盛行风向; (2)以静风为主; (3)盛行风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城市工业如何布置才能有效减轻对居住区的污染? 3.你认为当前对我国城市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规划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4.目前长江沿岸有不下30 个设市城市,请你从上游到下游写出其中15 个沿长江干流分布的城市名 200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说明以下名词的基本内涵:(5 X 8 = 40) 1。邻里单位 2。容积率 3。建成区 4。城市用地选择 5。切块设市 6。过度城市化 7。B/N比 8。World City 二、问答题(每题20 分,任选3 题,多选无效) 1。在确定城市性质和人口规模时,为什么"不能就城市论城市"?(10 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劳动平衡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难点是什么?当前如何解决城市人口预测问题?(10 分) 2。在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的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 3.航空港(大型机场)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0 分)你对利用空港周围地区进行产业开发有何看法?(10 分)4.请你评述我国现行的城市发展方针 北京大学2001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 铁路编组站 三块板的道路断面(用图表示) 布置工业区与居住区的最小风频原则(用图表示)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二、选择正确答案 关于城市郊区化,下面的几种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b) 城市郊区 l) 交通运输业化就是郊区城市化。 c) 城市郊区化是整个城市化过程的一个阶段。 d) 我国正处在集中型的城市化阶段,与离心性的郊区化相矛盾。 e) 我国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在郊区建设卫星城,所以郊区化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了。 f) 和西方自发的郊区化不一样,我国的郊区化基本上是被动的。 g) 伴随着城市郊区化的离心发展,城市化水平要下降。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城乡规划法试题及答案

城乡规划法试题及答案 【篇一:《城乡规划法》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0题,其中1-20题每题0.5分,21-6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城乡规划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 a,2007,10,28 b,2007,12,1 c,2008,1,1 d,2008,2,1 2,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是城乡规划法的 .( ) a,直接目的 b,根本目的 c,主要目的 d,终极价值目标 城乡规划的根本目的是规划人们的行为,直接目的是加强管理,目标是可持续性,所以主要目的比较适合。 3,《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 .( ) a,乡村规划 b,村庄规划 c,乡规划 d,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4,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和 .( ) a,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 b,总体规划,建设规划 c,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d,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5,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 a,建成区 b,规划区 c,农业用地 d,建设用地 6,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 和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 第四条 a,土地管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 b,土地管理水源保护环境保护 c,土地管理耕地保护环境保护 d,土地管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7,城市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审议.( ) a,本级党委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c,本级人大常委会 d,本级人民政协 8,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 a,3 b,5 c,6 d,8

9,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年.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年.( ) a,10 5 b,15 10 c,20 5 d,20 10 10,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审批.( ) 第二十二条 a,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b,村民大会 c,县(市)人大常委会 d,上一级人民政府 11,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委托其具有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 a,规划行政等级 b,相应资质等级 c,技术资质等级 d,规划编制经历 12,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 .( ) a,城镇总体规划 b,城镇详细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 d,控制性详细规划 13,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讨论同意.( ) a,村委会 b,村党支部 c,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 d,乡,镇人民代表会议 14,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日.( ) a,10 b,15 c,30 d,60 15,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 .( ) a,选址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规划条件通知书 16, 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 a,土地所有权 b,规划条件 c,土地使用权 d,规划要点 17,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 ) a,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b,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c,规划条件通知书 d,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18,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批准.( ) a,城市,县人民政府 b,城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深圳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含答案)04-12

深圳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城市规划原理 一、填空: 1.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的意义。 2. 3.田园城市理论由霍华德提出。 4.卫星城镇理论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 5. 6.1977年12。 7.20世纪20 8. 9.有机疏散理论是 生态系统 16.有机疏散理论是由沙里宁提出的。 17.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由查尔斯?摩尔设计的。

18.带型城市的设想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利亚?马塔提出的。 19.霍华德撰写的《明天: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对现代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拉·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的西北。 21.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22.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希波丹姆,提出了 城市布局模式。 23. 划。 24. 25. 26. 27. 详细规划。 35.苏州在宋代曾是平江府府。 36.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提出功能分区,发展城

市商业与手工业,是一部革命性的重要著作,书名管子。 37.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威尼斯宪章,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 筑的第一个宪章。 38.1898年,Ebenezer Howard 卫星城城市规划思想就是起源于此理论。 39.居住用地分为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0. 50-200米。 41.1986年国务院审批的设市条件:应满足以下( C ) A.非农人口1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10亿以上的镇 B.非农人口1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C.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D.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10亿以上的镇 42.第三代新城是独立的卫星城,其代表城市是( B ) A.Vallinby,Harlow B.Milton-Keynes,日本多摩新城 C. Vallinby, Milton-Keynes D. Harlow,日本多摩新城 43.城市规划各个阶段对城市以定性为主要规划目标的是:( B ) 1)城市规划纲要 2)总体规划 3)控制性详细规划 4)分区规划5)修建性详细规划 A.1),3) B.1),2) C.1),5) D.2),5) 4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 A.居住用地:18.0-28.0m2∕人

城市规划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的职能是(A)。 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B.城市性质 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 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 2.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最具硬性的依据是(B)。 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B.该城市所在区域对城市的影响 C.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D.对该城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3.城市形态是指(C)。 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 B.组团状城市 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 4.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C)。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农业和商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化的是(C)。 A.城市覆盖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 B.城市数量越来越多 C.城市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D.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6.《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主要是中国古代对(C)城市布局的规定。 A.边关城市 B.府城 C.王城 D.县城 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唐长安城的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市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市的正中,应为宫城 D.明清皇室建筑日、月、天、地坛位于北京城外 8.促进城乡规划学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工业发展

B.居住环境恶化 C.汽车交通的出现 D.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9.“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是城市规划中(B)的体现。 A.政府大力宣传城市规划的作用 B.公众参与 C.综合规划 D.系统思想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C)。 A.主要法 B.主干法 C.基本法 D.行政法 1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A)几个层面组成。 A.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D.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12.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 A.促使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B.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推荐)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 1、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 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 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 )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 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 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 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 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 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 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 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A、90% B、80% C、60% D、50% 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 B、50% C、45% D、55% 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的特性。 A、自然属性 B、政治属性 C、社会属性 D、环境属性 E、经济属性 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 B、环式 C、联络线 D、多回线式

城市规划简答题与答案

简答题部分 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行列布置: 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响影改革c 、成组b、单元错开梯搂a改进:、山墙错落 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周边布置: 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 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 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

双周边自由周边单周边 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 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 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1. 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 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 3. 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 4. 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 5. 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 6. 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7.给定指标 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 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 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运用轴线法则。可以有一条轴线或几条主、次的轴线。轴线可以把中心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称为一个整体,轴线也能把城市中的各个中心联系起来,把街道和广场等串联起来。 2.考虑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间,专用和公共空间,车行和人行空间,以及各空间之间的环境协调。要使整个建筑空间和环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5、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原理》p450 1.对于大量而普遍的绿化,宜选择易管。易长,少修建,少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一般以乔木为主,也可以考虑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在一些重点绿化地段,如居住区入口处或公共活动中心,则可选种一些观赏性的乔灌木或少量花卉。 2.应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行道树宜选用遮阳力强的落叶乔木,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忌用有毒或带刺植物,而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花、落花、落果的树木等 3.为了迅速形成居住区绿化面貌,特别是在新建居住区,树种可以采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一速生为主。 4.居住区绿化树种配置应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以丰富居住环境。 5.考虑居住区各类绿化种植与建筑物、管线和构筑物的间距。 6、容积率与城市开发的关系《控规》p46 容积率指标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投资费用、开发利润总额以及开发资金的循环速度三个方面。容积率指标对前期投资费用单方面均摊额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者先通过有偿征地或其他方式有偿获得城市的开发建设权,接着劲性场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然后进行地面建设,将建造的各类商品房投入市场销售。在商品房单方售价和其他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容积率指标,在同样的开放用地上获得更过的建筑面积,就可以降低单方建筑面积上所分摊到的前期投资费用,进而降低总成本,提高开发利润。反之,则开发利润会有所下降。提高利润率,开发商可以在保持一定利润率的前提下,增加开发总量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周期中征地、规划设计、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占打半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如果增加容积率,减少开发项目,将开发资金相对集中,提高开发建设强度,就可以减少前期工作对开发周期的影响,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999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住宅区 2、社区 3、城市结构 4、城市形态 5、区位 6、区划(zoning) 7、区域规划 8、土地开发 9、城市开发 10、“一书两证”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2、城市设计的作用。 3、列举并简析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 4、科析城市建设中市场导向的对立和统一。 5、我国分几批公布了多少个历史文化名城? 6、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 7、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和欧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00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 1、城市化 2、规划区 3、历史文化名城 4、历史街区 5、风玫瑰 6、管线综合 7、可达性 8、需求管理 一、简述(第一题7分,其余各题5分,共22分) 1.绿地率和公共绿地比例这两个规划指标在居住区规划中各自的作用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 3.区位理论及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4.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 二、论述(每题18分) 1.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你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 2001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简答: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 3、《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5、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 6、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支配下的中心地网络特征。 论述;、 1. 你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谈谈在规划控制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 2.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6.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7.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8.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