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围手术期管理的若干规定(2012年7月整理)

围手术期管理的若干规定(2012年7月整理)

围手术期管理的若干规定(2012年7月整理)
围手术期管理的若干规定(2012年7月整理)

*****人民医院关于围手术期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为了加强医疗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围手术期病人的医疗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一、手术室管理制度

1.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术科室医师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持手术室内肃静和整洁。

2.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服从手术室的管理。

3.凡到手术室实习、参观者,二人以内需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三人或三人以上需报医教科批准。实习、参观者应服从手术室安排,不得随意走动及出入。

4.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5.严格遵守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各手术科室应根据医师的技术水平(主要依据)、资质、职称安排相应级别的手术,科主任审批时应严格把关。手术室有责任把关,如有疑问,请报告医教科。

6.手术室根据当日择期手术台数、手术切口分类、麻醉方式及急诊情况等安排手术时间。安排手术时间后,特殊情况下手术室有权调整手术时间,但应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并通知相关手术人员。

7.手术室应该由专人保管仪器设备,精心保养。每次使用前要仔细测试其功能是否完好,以避免术中发生意外,伤及患者。

8.手术间内不得使用移动通讯工具。

9.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患者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

10.严格遵守《麻醉药品管理制度》。手术室对麻醉药品要做到“五专”。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用登记。麻醉医师根据需要领取麻醉药品,及时开出麻醉处方,并交验麻醉药品安瓿。

11.门诊择期手术应送手术通知单到手术室联系确认手术时间。患者需交费后方可安排手术。

12.手术室器械不得私自外借。外院借物,需经手术室负责人同意,报医教

科批准。所借物品如有损坏、遗失,照价赔偿。

13.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消除和避免对手术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

14.严格执行急诊手术标准,不得随意将择期手术改为急诊手术。

15.手术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按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规范使用等措施,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16.手术室应定期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灭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有效监测并做好记录。

17.高度重视并落实腔镜消毒工作。

18.手术室每日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接台手术前、感染性手术后均应进行空气消毒。术前三十分钟启动层流。

二、术前(患者住院开始到进入手术室之前)准备

(一)适应症的准备:

1.各手术科室要从严把握手术指征,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

2.《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10年版)中的特殊手术应做好术前讨论,并报告医教科和业务院长审批。

3.合并有贫血、营养不良、脱水、酸中毒的患者,特别是儿童,应在术前予以纠正;对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择期手术应推迟到治愈一周后进行。

4.择期手术患者,成人血红蛋白不应低于80g/L(特殊情况例外)或高于160g/L;血小板不应低于50×10g/L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例外)或高于400×10g /L;血清白蛋白不应小于35g/L;凝血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5.择期手术患者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应请有关科室会诊,协助治疗,在术前将器官功能尽可能调整到满足手术状态。

(二)医疗文书的准备:

1.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住院病历、病程记录(手术前一天必须有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术前讨论记录、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等,至迟在术

前谈话之前完成。完善上级医师签字工作。病程记录需打印至手术前。

2.手术前,要认真做好谈话签字工作。①有针对性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讲解手术指证、手术利弊,让患者或其代理人、近亲属明白手术的意义、风险及可能的并发证等。把术后感染、可能的功能障碍、切口脂肪液化及其他相应并发症作为重点交待。②除手术方案以外的其他可能替代治疗方案。③使用高值耗材的必要性及可能的替代方案。④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必要性及风险,有可能的替代方案。⑤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可能需要调整手术方式。⑥择期手术谈话应在确定的手术日期前一天17时前完成。⑦知情同意书应由手术医师先签署,再由患者或家属、委托人签署。⑧所有术前谈话必须由主刀医师亲自进行。院外会诊医师为主刀的,由本院担任第一助手的医师谈话。

3.完善各项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全套、心电图、胸片、肾功能、电解质、肝功能、血糖、乙肝三系、甲、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检测。有输血史者,要检测不完全抗体。必要时还需检查:肺功能、CT、MRI、心脏彩超、脑电图、血气分析、心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测定等。

急诊手术至少要完成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全套、血糖、心电图、胸部X 光片及针对该患者必须的相关检查。术前留取血液标本,术后补全相关检查。

4.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变化需要急诊手术时,也要按照上述规定完成医疗文书的准备。

5.门诊患者需要急诊手术的,门诊医师要完善门诊病历;进入住院部后,相关科室要尽快完善住院病历等相关内容。术前至少要完成首次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术前讨论记录、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等。实属抢救患者的,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时间。

(三)术前患者自身的准备:

1.各手术科室必须加强病区管理,择期手术患者术前24小时,特别是前一天下午不得离开病区,以便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术前访视。

2.择期手术患者应在病区做好导尿、放置胃管、灌肠、术前用药等工作;剃头、备皮在即将离开病区前进行。对于急、危和体质虚弱的患者应建立静脉通道。男性患者导尿确实很困难的,可在麻醉后进行。

3.手术科室要向患者告知饰品、贵重物品、钱物等严禁带入手术室并核查。

4.手术科室向患者交待清楚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慢性病维持用药是否续服。术前用药在手术前半小时完成。

5.手术科室要为即将手术的患者换上清洁病员服。

6.手术科室要为患者戴上腕带,并标明手术部位,做好手术标志。

(四)麻醉医师术前访视:

1.麻醉医师必须于手术前一日访视患者,熟悉病史、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精神面貌、全身情况及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状态,填写完整的术前访视单,做出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风险分级,与患者或家属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2.根据访视结果,麻醉医生做出麻醉预案,包括麻醉方式、麻醉药品、监护仪器、输血输液、麻醉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对策以及可能需要的特殊麻醉技术。如有创血压监测、人工低温、控制性降压、呼气末C02浓度监测、困难气道处理等。

3.根据病情需要,麻醉医生访视时可以提出补充检查项目。凡基本检查不完善者,麻醉医师可暂停手术。必要时报告医教科裁决。

4.根据病情需要,麻醉师可以与管床医师协同开出术前用药医嘱。

(五)手术通知单:

1.择期手术通知单必须由主治以上职称的医师开具,并由科主任签字。按手术分级管理规范签发审批。

2.急诊手术的手术通知单必须由二线值班医师开具或者按上述第一条原则进行。

3.手术通知单必须完整填写,不得有空项。

4.择期手术通知单须于术前一日上午11时前送至手术室。逾期的,手术室有权不安排。同一手术医师全天有两台手术的,尽量安排接台手术。

5.急诊手术应提前书面通知。特殊情况可先电话联系,以便手术室做好术前访视、评估、谈话签字以及物品、药品、器材的准备。

6.手术室将当日择期手术安排后,及时告知主刀医师手术时间、手术间。

7.有人参观手术时,应将参观者名字列于手术通知单上。

(六)特殊准备:

1.需要特殊器械或仪器者,在手术通知单上予以注明。手术室准备有困难的,要及时通知手术医师。

2.估计术中失血较多时,手术者术前应充分做好输血准备,包括血交叉、输血成份及数量,同时应通知检验科保留血清,以备可能增加用血量。血液已经在手术科室的,随患者一并送入手术室。

3.术中需要快速冰冻切片者,手术者应事先联系好病理科。

4.术后需要转ICU监护的患者,术前要与患方沟通好。手术科室在术前应通知ICU病房,术前讨论需请ICU医师参加。

5.急诊手术涉及费用或多科协作时,应报医教科或院总值班开启绿色通道,及时协调安排手术。

6.禁止器械公司人员进入手术室与跟台。

(七) 外院专家会诊手术:

1.择期手术时由于病情需要或者家属提出申请,手术科室可以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手术,但需事前报医教科备案。

2.紧急手术过程中如果需请外院专家会诊手术,可先自行联系,并报医教科备案。联系有困难的,与医教科联系,由医教科协助解决。

3.会诊费用,由家属提出会诊的,患方支付;外院医师协助医院解决疑难问题的,报医教科审批,由医院负担。

(八)手术审批

对于需要医教科、业务院长审批的择期手术,应填写审批表交医教科。医教科应床旁查看患者,并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方对手术风险等认知情况及术前准备情况。符合围手术期管理的,签字同意手术。术前准备不完善的,补充完

善后再签字。医教科签字后报院长审批。

急诊手术需要审批的,在做术前准备阶段通知医教科。医教科尽可能派人查看后签字。非行政班期间的急诊手术审批报医院总值班备案。

(九)患者从病区到手术室:

1.手术室应按约定的手术时间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将手术患者接入手术室。接患者时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床号、手术名称,防止差错。

2.手术室在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单后应立即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或者由手术科室医护人员送入手术室。

3.危重、脊柱损伤、股骨干粗隆间骨折等特殊患者由手术科室医师全程指导转运,安放体位、过床等。

4.原则上,手术主刀医师要陪护送至手术室。

(十)所有择期手术准备工作必须在术前一天16时之前完成;急诊手术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在术前,便于医教科或手术总监核查。

三、术中(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到返回病区)

1.患者接进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再次核对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及手术名称。

2. 实施麻醉前,麻醉医生应将氧气、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具及抢救药品等准备到手术台旁,以应急需。

3.手术医师必须于约定手术时间之前进入手术室。

4.开始麻醉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内容逐项核对评估,麻醉师、巡回护士签字确认。

5.在开始麻醉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者共同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麻醉实施前”栏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注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并记录签名,完成三方确认。

6.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者共同按“手术开始前”栏《安

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并记录签名。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由手术室护士核查后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并记录签名。

7.已经决定的手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不得随意更换。手术者变动的,手术室要及时报告医教科。

8.一般情况下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负完全责任。助手应按照手术者要求协助手术,发现不利于患者情况时,助手有责任提醒手术者注意,但必须互相配合,紧密合作。如在手术当中发生疑难问题,可以互相商讨,必要时应请示上级医师。当手术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由低年医师或实习医师任手术者时,仍由上级医师对患者负完全责任,手术者必须服从指导。

9.术中发现术前诊断有误,需要更改手术方式或者发现合并有其它的器官病变,需要一并手术切除时,要向患者和家属交待清楚,征得同意,并重新签署《手术同意书》。涉及其它专科手术的,需请专科医师会诊协同手术,同时报告医教科。

10.手术中误伤重要的组织器官、血管或神经,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协同处理,避免并发症或后遗症,并如实报告医教科。

11.由于术前估计不足,手术难度超过了手术者本人实际水平时,及时请示上级医生到场指导或参与手术。拒不请示的,手术室有责任报告医教科。

l2.手术期间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禁止戏嘻打闹以及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l3.麻醉期间,麻醉医师应坚守岗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不得随意离开。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手术者联系,共同协商,妥善处理,并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防止发生意外或并发症。

14.由于病情特别危重或手术麻醉意外,导致患者术中循环、呼吸骤停时,现场所有医护人员要通力合作,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患者,同时报告医教科。

15.洗手护士应提前做好器械和物品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及时准确地传递物品及

器械。

16.巡回护士不得随意离开手术间,确保手术中物品及时供应。

17.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者共同按《手术室前安全核查表》中“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栏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并记录签名。

18.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由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本院手术医师一同将患者护送至病区或ICU病房。向病区或ICU病房医师、护士作好交接班,包括麻醉、手术方式、患者情况、各种管道、用药、皮肤情况等。

19.术后尚没有清醒的全麻患者或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或高危或抢救性手术以及术中发生过循环、呼吸骤停的患者应在手术间监护。手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均不得离开,直至病情稳定后送回病区或ICU病房。

20.凡手术切除的大、小标本均应由巡回护士或者洗手护士妥善保管,做好标签待送检。

21.植入体内的人工材料、血液制品等的条形码必须粘贴在病历中。

四、术后(患者术后回到病区以后)

1.手术后当天的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医师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

2.值班医师或管床医师要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手术效果,积极落实防治手术并发症的措施。如出现并发症要积极处理,避免损害进一步扩大。

3.病区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与重要器官功能的监测,手术部位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要有记录。

4.术后首次病程记录由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术后6小时内完成。要记载手术情况及术后观察的主要内容。

5.术后24小时内必须完成手术记录。主刀医师为本院医师的,必须亲自完成;外院会诊手术的,由担任第一助手的本院医师完成。

6.手术医师认真填写《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评估后发现风险较高时,及时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时报院感办。院感办指导感染的预防工作。

7.术后前三天,手术医师要亲自查房。术后转ICU观察的患者,手术医师要每天到ICU查房,ICU医师要在病程记录中记载手术医师查房情况。

8.妥善处置患者引流物,及时处理手术伤口。

9.维持手术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治疗等等。

10.加强护理,防止术后患者坠床跌伤和压疮形成。

11.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协助处理术后患者的其它并存疾病。

12.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按相关规定执行。

13.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常规进行发生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风险评估,并有预防性措施。

14.麻醉医生要按时回访术后患者。全麻和危重患者一般术后24小时内回访;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术后回访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应将访视情况填写在麻醉记录单上。如有麻醉并发症应与管床医生一道协同处理,确保患者无后遗症。

15.手术后的标本由手术室负责送病理科病检,并做好交接登记工怍。手术者必须对病理报告及时追踪了解,并将病理报告及时归入病历。如患者已出院,必须及时将病理诊断结果通知患者本人或亲属。

16.对术后病理报告(肿瘤)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诊断不一致时,手术医师要报告科主任和医教科。医教科组织手术科室与病理科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17.术后出现“非计划再次手术”时,所在科室主任上报医教科。在积极完善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医教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病例讨论,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风险应对措施等。事后,所在科室进行科内讨论,查找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材料交医教科。医教科督察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记录。

五、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

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

清洁手术使用抗生素的比例不高于30%。

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含植入补片)手术不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1. 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根据各种手术发生SSI的常见病原菌(附表)、手术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通常选择头孢菌素,以

第一、二代头孢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避免选用超广谱抗菌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具体药物的选择可参考表2-3。

2. 给药方法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四)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注意事项

1. 必须重视无菌技术,不能期望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替代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患者营养支持、环境消毒等。

2. 严格控制术前预防用药:术前预防用药原则上仅适用于术前有感染病灶的手术病人及结直肠术前肠道准备。术前肠道准备应选择口服吸收少、肠道内药物浓度高、受肠内容物影响小、对致病菌及易移位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等有较强杀菌作用,同时对肠道微生态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新霉素、红霉素和制霉菌素等。

附表各类手术最易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临床医师学习材料汇编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汇编 医务科 二0一三年十月 目录 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四、于都县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五、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 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主刀医师应作出对原发病及并存病的正确、完整的术前诊断,以及手术风险的评估。 2、手术前一天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并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

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等。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报告医务科,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手术(二级以上,含二级)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人员参加,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科审批。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 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审批。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医护人员要认真履行《手术核查制度》,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 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规定的第一责任人。 ①术前管理标准和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风 险评估、手术耐受力评估与分级、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 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 核查等。 1)术前评估: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和手术耐受力评估,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的相关脏器功能不全情况,使患者能在可耐受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术中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2)术前必要的检查:一般手术及有创操作必查项目:血 常规、血型(正反定型,必要时查RH血型)、凝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传染病八项常规检查、心电图。特殊手术必查 项目:60岁以上患者心脏彩超;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或具有高凝 倾向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D2聚体测定;使用抗凝剂的 患者:手术前一天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预测手术有出血倾 向的患者必须做好术前备血准备。 3)明确手术指征和方式: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明确的 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证。在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主刀 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意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相 对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 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协助做 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4)告知签字:择期手术手术前一天、急症手术术前由主刀 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谈话内容包括手术指征、术式、手术风险、利弊、抗生素应用、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法), 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需由主刀医师 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应由第一助手(限本院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围手术期定义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术前管理: (一)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1、完成要求的术前检查,做好术前评估,多学科会诊,调整病人身心到最佳状态。 2、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二)术前讨论、安排手术 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住院总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三)手术审批 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

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四)术前谈话 主管医生或主刀医师或科主任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签字。 要求:手术知情同意书、高值耗材使用、可选择诊疗方法,术前一天完成签字! (五)手术通知 手术通知单应统一填写手术名称,手术分级,主刀,助手,麻醉要求以及特殊要求准备等。以及需要提醒手术室注意的其他项目(如多重耐药,传染病等)。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另外,手术室需要审核通知单是否合规。 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2:0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六)麻醉访视 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为切实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手术管理,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卫生部、湖北省卫生厅有关医疗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 手术前质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

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 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 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包括:围手术期管理;手术室管理;手术安全核查及术风险评估;手术分级管理。 一、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 、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 、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科主任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 、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 、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 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 、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3 、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86730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 准86730

护理质量手术室考核标准(总分100分)一环境管理考核标准(15分) 1 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化分明确,合理安排换车。3分(一项不合格扣1分) 2 环境清洁、整齐、安静、无死角。3分(扣1分) 3 工作人员仪表规范,临时外出更鞋、穿外出衣。2分(扣1分) 4 手术间、附属间布局合理。无菌及感染手术间固定。无菌物品专室存放 3分(扣1分) 5 严格人流、物流管理,参观手术有管理措施。氧气清洁无尘。手术鞋有消毒措施。物品外包装不得进入无菌区。4分(扣1分) 二手术间管理考核标准(15分) 1手术间布局合理、规范、秩序井然,保持严肃气氛,无不必要的物品堆放。 2分(扣0.5分) 2洁净手术间温、湿度符合要求,有专用抹布。2分(扣1分) 3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清洁,无血迹。有明确操作要求。专人负责, 负压吸引装置保持功能良好。3分(扣0.5分) 4手术床附件齐全,有床单、枕垫、清洁适用,手术灯明亮。2分0..5分) 5电源接线插头、插座清洁干燥,线路安全通畅。2分(扣0.5分) 6 护士能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2分(扣2分) 7 抢救物品齐备,定点存放,专人管理。2分(扣1分)

三无菌技术管理考核标准(15分) 1 无菌持物钳与罐配套,每罐一钳,干罐保存,使用4小时,消毒更换。1分(扣1分) 2 手术用无菌溶液,开启后,注明日期、时间,保持无菌使用12时。 3分(扣1分) 3 无菌辅料罐使用24小时,重新灭菌。2分(扣1分) 4 消毒溶液瓶,有盖,无尘,有标签,定期消毒。1分(扣0.5分) 5 开安瓿砂轮消毒使用。1分(扣1分) 6 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手、无菌物品消毒,无菌效果监测,并达标,有记录,化验单书写规范,贴好整齐。5分(扣1分) 7 有伤口随访记录,无菌切口感染率达标。2分(扣2分) 四消毒隔离考核标准(15分) 1 每周有清洁日,术后处理规范,专室进行清洁、消毒,器械池通畅、无血迹。 4分(酌情扣分) 2 初消处理合理要求,消毒液浓度准确,监测合格。3分(酌情扣分) 3 术后手术衣及辅料,单置污衣袋内,感染手术衣单有标记,并单独处理,专用通道运出手术室。2分(酌情扣分) 4 污物桶清洁或使用污物袋。1分(酌情扣分) 5污物处理室清洁,整齐无味,冲洗墩布分池进行。2分(酌情扣分)

【实用】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在此段时间内,有许多与手术疗效和医疗安全有关的问题贯穿其中。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办法的第一责任人。各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院围手术期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一)术前管理:术前主刀查房明确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征及禁忌征、风险评估、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手术查对、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查等。 1、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遵循规范化诊疗原则,尽可能明确诊断,并有明确的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征。 2、在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主刀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意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先进、损害小、预后好

的术式。 3、术前应完成必要的检查,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有关检测。有感染伤口或乙肝标志物阳性或其他特殊感染患者的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如实标明感染和感染的菌种或病毒。 4、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全身不良情况,使患者能在较好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手术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5、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协助做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6、术前由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应由主刀医师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原则上应由外院专家同患方进行术前谈话,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限本院医师)进行术前谈话。 7、对手术患者应严格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在主刀和实施麻醉的医师向患方作出详细介绍和解释后,由医患双方签署手术、麻醉、输血等知情同意书,否则不可实施手术。但为抢救患

《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 第七章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以严格控制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I 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I 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 ,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小时。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监测指标 1 、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 2 、在手术前1 小时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 、手术超过3 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在手术结束后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 使用的时间。 5 、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指标—1 指标代码:PIP-1 指标名称: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标准类型:过程质量 表达方式:比率提高 设置理由: 1、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首选使用第 一、第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 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3、未按要求选择,使用其他抗菌药物者,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信息采集:追溯性调查住院病历、麻醉与手术记录中相关预防抗菌药使用(预防性抗菌药选择与应用时机)的信息。 对象选择:使用手术名称与ICD-9-CM-3 1 、甲状腺切除术ICD-9-CM-3:06.2,06.4,06.5 2 、半月板摘除术ICD-9-CM-3:80.6 3 、子宫摘除术ICD-9-CM-3:68.3 ,68. 4 ,68. 5 ,68. 6 ,68.7 4 、剖宫产术ICD-9-CM-3:74.0 ;74.1 ;74.2 ;74.4 ;74.9 5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ICD-9-CM-3:53.0 ;53.1 6 、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6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一、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 (一)术前安全管理 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除急诊手术可当天送手术通知单或电话通知手术室外,择期手术应提前1-3天与手术室电脑预约。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上进行记录)。特殊情况须及时与主管医生或手术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联系,并及时向麻醉科主任或手术室护士长汇报。 4、术前物品准备:麻醉科、手术室须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特殊手术,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作好准备。 5、人员准备: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依法执业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合理安排参加手术人员。 6、手术间的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顺序。根据季节、环境温度,调节手术间温湿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防止患者着凉。 7、麻醉科、手术室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认真落实手术病人身份核查措施,认真填写《病区与手术室病人交接登记本》,严格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的执行情况。 (二)术中安全管理 1、参加手术人员须认真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程序,认真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准确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清点单》。

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管理质量,防范手术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和 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 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 查(具体见《术前必备检查目录》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 床要点》。术前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 记录在病历中,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三、四级和特殊手 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特殊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 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 3、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 请外院人员主刀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 亲自向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 人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 安排手术。特殊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 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 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立即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具体定义见特殊手术审批报告制度)、外院会诊手术必须按 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 前讨论记录复印件)。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体系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体系 (试行) 围手术期是指从决定病人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一般可分为术前期、术中期及术后期三个阶段。围手术期管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并认真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为此,特根据我院手术工作制度、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及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管理体系。 一、术前期管理 1、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指一般择期手术或限期手术病人的手术,急诊手术另行规定),术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明确诊断;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者,应有明确的手术目的和实际意义。 2、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3、对所有的择期手术病例,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的手术时机,总住院医师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4、所有的择期手术病例及大、中型急诊手术,须进行术前讨论。较大或复杂手术,由科主任须召集术者、科内全体医师进行术前讨论,并邀请麻醉医师以及相关支援保障科室代表和护理人员参加。特大手术、新开展手术须事先报告医务科、分管院长批准并由医务科或分管院长组织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时机、适应症及禁忌症;术式选择、麻醉方法;术中、术后处理和可能发生的

问题及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动态和与其沟通、告知的效果。 5、实施手术前,主刀医师术前须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必须征得病人本人、监护人或/和家属、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急诊手术无法征求家属和单位同意时,可由主刀医师签字注明,经科主任同意并签署意见,书面报医务科或医疗总值班,分管院长批准后进行手术。 6、麻醉医师应于术前一天亲临病房查看病人,了解病人病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和相关手术前检查结果,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核对麻醉中所用一切物品,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包括药品、器械和设备的准备)。对于重症患者,术后要观察病人麻醉苏醒情况以及给予必要的处理。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7、择期手术应在术前一日由术者或第一助手开好手术医嘱,由护士负责实施。术者应详细检查手术前各项医疗、护理和手术准备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作好手术切口标记,必要时指导或协助手术室准备特殊器械。 8、手术前一天由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手术通知单,于手术前一日上午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通知单的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9、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将病人接往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须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手术部位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10、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不得将患者衣物、石膏、牵引器等污染物带入手术间。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2020年)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

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关于印发《介入手术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的通知

关于印发《介入手术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介入手术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切实遵照执行。 2016年4月25日

. 介入手术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疗部分 (一)术前管理 1.介入手术病人原则上在行介入手术前应转介入病房诊治,术后病情稳定后可转回原入住科室,是否转介入病房由经治医师和介入手术医师共同决定,专科性强或病情需要未转科患者经治医师和手术医师必须认真询问病史并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经治医师在完成相关医疗文书及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胸部X光、心电图、肝肾功能、乙肝五项、凝血四项、血尿常规、HCV、HIV、梅毒抗体等;特殊检查是指各个科室专科疾病手术病种所需要的检查,尽可能掌握较完备的客观资料,得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2.经管医师必须及时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谈话应由介入手术医师负责,对危重、疑难、风险较大的手术,主刀医师及经治医师应一起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或其关系人说明手术必要性,手术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术后并发症、手术中特殊用药、特殊材料、特殊操作、自付费项目等,并请患者本人或近亲属或其关系人签名。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3级及以上择期手术病人均要有术前讨论记录,对疑难重症手术或危险性较大的手术,经治医师所在科室科主任应组织术前讨论,实施手术的医师必须参加,必要时邀请麻醉师、护理等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拟定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需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特殊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备案。 5.择期手术应由经管医师所在科室科主任安排专人开具手术通知单,按手术大小、类别及术前准备情况合理安排相应人员手术并在术前一天下午5时前将手术通知单送介入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病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手术医师应按通知单上的时间准时开始手术,实施术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和手术部位及手术术前医嘱。 7.凡是新开展的手术,手术科室应拟订详细的手术方案、操作步骤、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办法,并向医务部书面报告,需报行政部门批准的,应按规定批准后,才能实施。 8.严防手术患者错误的发生。建立与实施术前确认制度,有交接核查记录,以确认手术必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__________ 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规定:术前术者及实施麻醉得医师必须亲自查瞧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订协议书。 2、主管医师应当做好术前小结记录。()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及()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备案。 3、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不能()手术。 4、手术前患者应当固定好识别用得(),所标得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得()。 5、()切口手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得规定,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于术前()小时使用,原则上应在手术后()小时停止使用。 6、手术时间超过()小时以及术中出血量大于()毫升时,预防性抗菌药物应当加用一次。 7、手术记录应当由()或()负责在术后()小时内完成书写,详细记述()、术中病理大体所见、()、病理标本得采集与送检等情况;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应当由()或()负责在术后()完成书写,除记述手术得重点内容外,还应当记录()、()等项内容。 8、手术前后医嘱必须由()或由术者授权委托得医师开具。 9、非计划再次手术就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得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疗效不佳必须施行再次手术;以及(),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10、各科室均需建立专门得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表,登记表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患者姓名、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再次手术名称及原因分析、()。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第二次修订) 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卫生部相关诊疗操作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关于围手术期的概念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期,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 二、围手术期重点环节与管理要求 (一)术前准备阶段 1、重要环节:病情评估、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访视、签署手术、麻醉、输血等知情同意书。 2、管理要求: (1)手术病人在术前要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依据诊疗常规完善患者术前相关辅助检查,特别是对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功能的风险评估,记录在案。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完成。 (2)外科系统中等及以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术者及助手参加,并有书面记录;(详见病案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3)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为每位手术患者制定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手术治疗计划在病历中记录,要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对于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患者,术者应根据病情,了解患方意愿,选择技术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根据最终手术治疗计划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4)除急诊手术外,手术前一天由医师登陆手术排班系统下达手术通知单,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提前报告医务处、手术室和疾控处; (5)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进行,知情同意结果记录于病历之中,必须在手术前完成。术前应由术者或主要助手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委托书后)沟通,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如遇紧急手术者,病人无行为能力且家属不在时,报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可行手术治疗,但病案中必须详细记录; (6)知情同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充分说明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 择、 可能的并发症及其它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详见知情同意书模版) ●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中冰冻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 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3、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施行。 4、术中急需用血,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争分夺妙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化验室必须配合以最快速度合血。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神经外科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 、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 、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 、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 、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 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 、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3 、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施行。

医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一)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二)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

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三)污染手术 1、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2、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一)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并参考本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二)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手术时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可参照卫生部公布的《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附件),也可根据医院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术前管理 (一)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善术前必需的检查,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做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及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乙肝五项、抗-HCV、H1V、梅毒等)。 (二)术前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的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患者病情、手术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替代治疗方案、麻醉方法、麻醉风险、注意事项、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取得患方同意,并与患方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等签字。当患者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急需抢救,无法与其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联系时,临床科主任报告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经分管院长同意后方可手术,必要时经集体讨论后决定,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知情同意

书由医务科、临床科室主任共同签字;当患者病情危重,意识清醒,但不能履行签字手续时,应口头征得患者同意,同时与其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联系,如不能及时赶到医院签字,应由医务科、临床科室主任共同签字后手术。 (三)经治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甲级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并按要求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填写《手术审批表》,逐级审批后再施行手术。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丙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专业技术人员确定手术方案,乙级及甲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人员确定手术方案。 (四)手术时间安排于手术前1天通知手术室,急症手术需提前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特殊感染患者发送手术通知单时应特别注明,以便手术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发现择期手术按照急症手术通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长有权拒绝手术安排并上报医务科。 (五)查看各项术前检查结果、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