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风颂

西风颂

对《西风颂》研究的文献综述
《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于1819年创作的不朽诗篇,它无疑是一株从内容到形式,从气势到格律都已结合成一个完美整体的艺术奇葩。

雪莱在《西风颂》中,描写了“既是破坏者,又是保存者”(“destroyer and preserver”)的西风的形象,“愿借西风之力,荡涤自己心中的沉暮之气,激发自己的灵感,并将自己的诗名传播四方,唤醒昏昏然的芸芸众生。”(王守仁,2008)。这首荡气回肠的颂歌影响深远,超越国界,众多批评家和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撰写文章介绍、研究她。本文试对《西风颂》的研究作简要文献综述。

有众多学者从文体特征方面赏析《西风颂》。他们主要关注雪莱在音韵、格律、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运用。例如,“格律是但丁《神曲》所采用的三行诗节和莎士比亚十四行体两者的混合。全诗共五章,每章十四行,由四个三行的诗节和一个双行偶句组成。每行基本上是五音步抑扬格,韵律是abc bcb cdc ded ee 。”“诗中运用古英语和较文雅的大词,使语言更显庄重典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孟宪杰,1998);以及“从文体上说,以上三个诗节彼此很相似。首先,这三节都以‘哦,听啊!’结尾,是诗人‘我’对西风‘你’的不断重复呼喊;第二,这三节每一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三次对‘你’(或西风的替代‘你凝聚的力量’,‘你的嗓音’)的重复。”(顾嘉祖,1987)

有一些学者从形式结构上入手,研究《西风颂》。如,“用‘西风’来控制的方法,在诗的结构上是显而易见的。这首诗是明显的三行诗体,是一种把诗行急速地向前推进的节奏形式。在前三节中,要求迅速地把前一行引入下面一行,因而句法也就如同诗句一样开放无阻地向前涌动了。”(陆欣,1997)再如,“《西风颂》是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首行独立成篇,各有相对独立的主题,又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整体结构。其段落结构可根据‘起、承、转、合’分析此首诗。”(郑静,2007)

还有很多学者从主题内涵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此诗。人们大多从社会革命性和对胜利的预言的角度来分析诗的主题。还有人认为可以从讴歌生命的角度出发,认为“破坏——生命的力量;保存——生命的价值;自由——生命的意义。”(辛中华,1999)

以浪漫主义诗风的角度分析《西风颂》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浪漫主义一般是肯定个性的伟大,肯定个性为真正崇高的社会理想

而进行严酷的斗争,认为直面现实,投身革命是唯一出路。因此,有学者深入分析并感悟到“雪莱借自然来发掘真理,抒发人性自由,昂扬乐观的浪漫主义诗风。”(王秀艳,2006)

除了从以上四个角度研究《西风颂》,还有一些学者从中西方比较、翻译、巫术动机等方面入手,对该诗提出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简言之,评论家和学者们从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西风颂》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目前,《西风颂》在中国的译文超20余种,至今研究《西风颂》的专论近50篇,可见其倍受中国学术界的青睐。这也再次说明了雪莱的《西风颂》是不朽的抒情名篇。正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所注,雪莱在“一个伟大的诗的时代,写出了最伟大的抒情诗剧。”其永恒魅力,不仅在于形象丰满而生动,语言清新而富有音乐性,感情真挚而充沛,更在于思想上闪耀着崇高的光辉。


参考文献:
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p.78),2008.3.
孟宪杰,《<西风颂>文体特色赏析》[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pp.48-49),1998.
顾嘉祖,Meanings and Stylistic Features of “Ode to the West Wind”[J]福建外语(pp.66-69),1987.
陆欣,《<西风颂>的结构及其思想意义》[J]吴中学刊 (pp.93-94), 1997.
郑静,《从篇章语言学角度分析<西风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pp.118-119),2007.
辛中华,《雪莱<西风颂>主题探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pp.55-57), 1999.
王秀艳,《试析<西风颂>中的浪漫主义诗风》[J]现代企业教育(p.157),200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