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做好教研集备

如何做好教研集备

如何做好教研集备
如何做好教研集备

如何做好教研集备

众所周知,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合作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推崇,不单是学生在课堂上要求合作交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也要求加强合作讨论。于是集体备课应运而生,成了教研活动的核心之一。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集体备课能汇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交换,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在实施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理念不新、组织不当、操作过于机械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的局面。从我们自身实施过程来看,集体备课在操作上经常出现两种不良倾向:

第一是备课流于形式,只是同组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内坐在一起聊聊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方法上的争论。或是组长一人说几点,大家随声附和几句了事。这往往达不到集体备课应有的效果,对于教学是有害的。或者,各个教师着重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强调一番,没有备学生,备课堂以及备教学环节的内容,更没有突出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解决这些重点与难点。

第二是众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如作业统一、授课方式统一等等。集体备课应在一定标准基础上,更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劳动。若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那么,经过集体备课后的教师,就不过是讲台上的一部做简

单机械运动的工具。从而抹杀了教师的基本的创造性。并且,不同班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对课堂有不同的接受度,我们不能单纯的照搬集体备课的模式,忽视本班的具体情况。

为搞好备课,我们认真研究了在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个体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学习→实践→反思→创新,在往返的学习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也根据教师的实际要求,组织系列“研培结合”的活动,采取请专家作讲座、与教师座谈、交流课改信息、经验和体会、开展课堂教学问题讨论、教师出外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互动学习活动,为教师提供了较充裕的学习条件,让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有较明确的认识,使教师能够全方位、近距离地接触在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感悟教育新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通过长期的交流学习,尤其是经过全市统一对有效教学的交流学习后,我们对于新课程下的有效集体备课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校领导提出了新的集体备课指导思想:

1.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于个体自备的基础上,以学科和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研讨有机结合,查找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困惑,大家集中在一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选择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要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每一位组员就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老教师经验丰富,可以带动新教师;新教师思维活跃,可以促进老教师。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兼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情况,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选择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形成教学预案。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日常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是遵循如下步骤:

1. 初研教材,形成个案。

上课是一个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在新课程的“生命课堂”中,我们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瞬间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奇思妙想,一个小创造,一个发问,都可能给课堂带来一场“革命”,也可能由于我们自己的备课不充分,革了我们自己的“命”,这要求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来体现新课堂的生命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研究课本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德育点;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习题、考点、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课本上的图片或者其它不作为重点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研究去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依据网络或盲目利用他人提供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教学,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我,仅依靠集体备课,其“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

2. 集体交流,形成共案

在有融注思想的个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年轻教师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集体备课是在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氛围中,由集体成员的有效协作而产生的智慧交流碰撞的升华,对教学相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集体备课不仅是教师单方面地洗耳恭听组长或老教师的意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敢说“不”的勇气,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打破权威崇拜,集体备课才有存在的价值,在讨论中真正实现互相切磋、互相启迪、相互提升。

3. 分析共案,培养特色。

在集体教案形成后,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从一个侧面说,学生是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应该是“促进者”,而不是“主导者”;学生是层次不齐的,教师层次千差万

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所“统”,有所不“统”;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所以,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如果教师的教学都成了一个模式,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4. 综合反思,最后定案。

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撰写“教后感”后,同组交流、归纳、整理、订正,作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因为教案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而是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认识,教学经验的总结的重要资料;是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促使教学思想成长的记录,也是教师完善教学理论水平的宝库。在实践中,课堂可能会有许多可变因素,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此我们就得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进行重新思考,对于学生的表现,自己的教学成败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反思,体会,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现在教学的、能够驾驭现在课堂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5. 实践验证,总结反思

确定了自己授课形式后,在授课过程中,组内教师参与

听课,以便评课及反思活动的开展。听课教师分别侧重观察授课教师的课堂时间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以及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等。同时,听课教师要认真填写“教师听课报告单”(包括听课人的“听有所思”、对授课人的“优点”、“建议”等,见表1)。还没有上课的老师针对听课中出现的各种课堂实际状况重新对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整,使其更切实可行;授课教师更要对自己这堂课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和反思,即时反思,及时修正。

为了保障在实际操作中确实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我们把以上原则更为细致的总结为“写、议、改、补、记”五字方案。“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同伴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每一课进行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一集体一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体现了探讨、切磋和不同思想的碰撞。学校确定分管领导直接领导,集体备课的每一步都直接参与,并且都要出现书面材料,以便于以后的查证和修定,不定时的组织课堂达标和个性化课堂展示活动,体现集体备课,更体现个性化课堂。

“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集体讨论的针对性更强了,讨论的气氛更热烈了。因为有先写好的教案范式,讨论的中心更集中,大家都有话可说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易在讨论中交流;机械简单的教案书写工作量减轻了,

教师可以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修订,突出创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上,为业务学习赢得了时间,钻研精神更强了。要在集体讨论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迫使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和分析学生。教学反思更及时了,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撰写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