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车联网用户体验研究-智能车载

车联网用户体验研究-智能车载

车联网用户体验研究-智能车载
车联网用户体验研究-智能车载

车联网用户体验研究-智能车载

前言

根据汽车本身的结构,可以把汽车电子设备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汽车车身信息数据、性能密切相关的底层电子系统,份为车身电子、底盘动力和中控系统3个方面,包括牵引助理系统、门窗控制系统、ABS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等。

另一类为与汽车本身无直接关系,在车上独立使用的车载电子系统,包括汽车信息显示、导航、娱乐音响、车载通讯系统等。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汽车行业的关注点也从底层电子系统转移到车载系统,成为改善汽车体验、提高安全性和属性石的重要技术措施。

中国汽车产业在自身经济动力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增长强势,2013年汽车产量均超过2000万辆,连续蝉联全球第一,2014年的汽车保有量为1.37亿辆。受汽车产业的推动,车载系统的市场也出现迅速增长,根据2014年汽车流行趋势预测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电子配置中,智能车载信息系统以57.6%的比例居首位,其次是以科技为依托的各种安全系统。

汽车信息模型已经从单一的行车、车况发展为包括车辆信息、车辆与其他载体交互信息在内的复杂信息体系,通过引入无线通讯技术可以为车主提供交通导航、车辆救助、娱乐信息等多样化的内容服务。因此对于模块化、网络化的智能车载,如何能在功能、交互手段、界面等设计过程中既满足车主的任务、体验需求,又保证驾驶的安全和效能,成为智能车载系统在汽车工程和人机界面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

目录

一、智能车载概况

1.1智能车载信息体系

1.2国内智能车载产业链

二、智能车载系统的功能需求

2.1安防服务类需求

2.2导航服务类需求

2.3对车辆远程控制诊断及监控类的需求

三、智能车载用户体验关注焦点

3.1可用性

3.2信息安全

3.3隐私性

3.4可靠性

3.5自然交互模式

四、智能车载人机界面可用性测试评估

4.1可用性测试评估体系

4.2车载人机界面可用性评价流程

五、小结

一、智能车载概况

智能车载是汽车通讯市场的新兴系统,以车身电子系统为核心与通讯技术、智能系统相结合、通过位置地图和无线通信网络,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技术,实现汽车主体与其他媒介资源如新闻、气象信息、数字多媒体内容之间的单向或双下次昂传输互动。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也进入了中国市场,智能车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全球智能车载产业从近及年开始,技术、运营逐渐成熟,消费者接受度提高,市场和从业人员快速增长,大幅度的增长时间为相关企业带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除了全球行业的推动外,3G、4G等无线技术的成熟,以Iphone、Android 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普及等都成为中国智能车载行业发展的契机。另外2006年出台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将重点开发综合交通信息系统,整合运载工具定位技术、智能导航技术,并发展以中文为主的多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要信息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空间信息处理和应用技术及多模兼容导航定位终端,这些都为国内智能车载行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机遇。

目前国内车主更看重的是便利的信息服务、交通导航、安全防护,所以智能车载本身擅长的远程诊断、紧急救援、车辆防盗等项目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并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开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且不脱离内容的针对性。

1.1智能车载信息系统

智能车载信息传递、处理、共享过程由三个层面衔接组成,形成“端管云”的三层体系。

1.1.1端:感知层

感知层完成数据的收集,是信息核心的基础层。作为车联网的核心,承担感

知信息作用的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传感器不仅感知信号、标识物体、还可以处理控制;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以及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

1.1.2管:网络层

网络层完成数据的传递与信息的互联互通,也是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传感器感知到基础设施和物品信息后,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进行处理,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钟异构网络之间的通讯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和网络泛在性,同事他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

1.1.3云:处理层

网络层通过云计算等智能计算,调度、管理、监控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包括:各类信息平台、应用终端、协同平台等。因为车载系统是多元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整个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

1.2国内智能车载产业链

智能车载产业链包涵6个部分:车载终端提供商、移动通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整车厂商以及最终用户。其中智能终端提供商和整车厂商处于核心位置,最终用户处于最末端。

1.2.1移动运营商

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环节,包括电信运营商、卫星运营商、广电网络、在产业链中处于基础的位置。

电信运营商的作用主要是传输用户的请求和车辆信息,以及将外部媒体的结果反馈车辆和用户,是重要的网络通道。卫星运营商主要提供定位功能,因为国

内目前用于车载设备的导航都是通过美国GPS卫星实现的,而GPS对民用免费,所以卫星运营商的地位相比来说十分微小。广电网络主要提供车内广播、移动电视等内容提供商,中国的CMMB凭借其网络覆盖的优势成为国内智能车载产业链王的特点和亮点,很多基于CMMB的终端也已经上市,目前,乐视也进入到这一块的领域。

1.2.2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中的TSP上接整车、车载终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下接产生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或其他多媒体信息的内容服务商,在产业链中居于重要地位。

1.2.3技术服务商

技术服务商主要提供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技术服务,硬件包括终端设计、芯片贴片生产、品控等,软件为终端上各种应用软件以及与终端相匹配的软件系统、数据库平台等。

网络设备提供商为车载终端提供所需的硬件、软件或整体解决方案。地图提供商为汽车导航提供专用的电子地图,不但记录各条道路自身的位置信息,还考虑了各条道路的相互关系、拓补结构等。

1.2.4整车厂商

国内整车厂商都在积极部署智能车载和车联网应用,其优势在于自身处于产业链链主位置,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相关软硬件结合,掌握并整合车载终端,汽车信息采集等等,目前一些跨过整车厂已经利用积累的成功经验,联合产业链上的国内相关企业,共同开发终端及应用。

1.2.5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是智能车载业务发展的基础和支持者,所以用户满意度是智能车载良性发展的关键。只有用户愿意为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收

益才有保证,这也要求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需要合作,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开发消费者能用爱用的智能系统。

二、智能车载系统的功能需求

智能车载系统主要实现四大类的功能:安防服务、导航服务、车辆远程控制诊断及监控、娱乐及社区服务。根据调研数据发现,用户对安防服务类的需求最高,其次是导航服务类和远程控制、诊断及监控,对娱乐及SNS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2.1安防服务类要求

研究数据显示,车辆盗窃报警、车对车提醒功能、紧急求助电话、紧急通话功能、车辆追踪是用户需求较高的服务项。用户对这些细项功能的需求主要源自于以下观点:

·车辆盗窃报警:能够即使知道车辆安全状况,一旦发生被盗,能够第一时间报in个作出反应:比发出响声更使用,很多时候是听不到报警声的。

·车对车提醒功能:可以最及时地得知路况信息,或避让转道货推迟出行避开危险、拥堵的路段,比听交通台的效果更佳。

紧急通话功能:对保护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当遇到大事故时可以第一时间救人(气囊一弹出来就会呼叫),可以尽快及时的得到帮助和救助。

紧急求助电话:如果车辆遇到故障,后台可以根据所在位置,寻找最合适的救援方法,能通过周边物美价量服务好的服务点最快捷的提供服务、解决问题。

车辆追踪:车辆被盗后,可帮助警方定位追踪,提供办案效率和速度,不会因为定位不到车辆而导致报案后不了了之。

2.2导航服务类需求

就导航服务类功能而言,调研数据显示:是实施交通信息、搜索空停车位、卫星地图、在车内更新最新地图、目的路线规划、通过呼叫中心查找POI是用户需求较高的服务项,用户对这些细项功能的需求主要源自这样的观点:·实时交通信息:是最有用的导航功能之一,目前,百度、高德等已经实现手机上的实时地图更新、实时交通更新,能帮助车主及时了解实时路况,为车主提供便捷出行。

·搜索空停车位:现在城市里停车位到处都很紧张,有了这项功能就能提前规划停车方位,

不用到处兜找停车位,很方便。

卫星地图:卫星地图影像更加真实,看得更清楚,帮助车主识别行驶的线路是否正确。在车内更新最新地图:在车内更新地图更加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对地图进行更新。

目的地路线规划:少数人提到这项功能,认为事先在家用电脑上网查找好兴趣点会比较方便,不用路上再花另外的精力查找,然后直接发送到车上的导航系统或者手机上导航更方便。

通过呼叫中心查找POI:呼叫中心人工应答的方式比较容易沟通清楚,而且直接给到导航线路很方便,不需要再打开手机查询下载导航地图。

2.3 对车辆远程控制诊断及监控类的需求

就车辆远程控制诊断及监控类功能而言,调研数据显示:车辆故障呼叫、通过手机打开/关闭车门、车辆健康报告、车辆维修/保养历史记录、在停车场寻找车辆是消费者需求较高的服务项。

用户对这些细项功能的需求主要源自这样的观点:

车辆故障呼叫:对不会读行车电脑警示符的车主比较有用,尤其女性车主;如果能检测

到非行车电脑检测的内容,如发动机有杂音、皮带断掉这类故障比较有用。

通过手机打开/关闭车门:如果将钥匙遗忘在车里,可以用手机开车门;一旦不确定是否关闭车门时,可以用手机关闭车门,比较方便。

车辆健康报告:希望每个月可以掌控关于车辆完整的信息,可以通过报告了解是否需要换刹车片、或者是否应该去保养。

车辆维修/保养历史记录:通过浏览记录来查阅过往保养记录,对自己车辆保养更换的零部件有个记录,下次保养什么零件有准备;可以通过记录来提醒自己为车辆做保养。

在停车场寻找车辆:在大型停车场找车很方便,当离车辆很远的地方是遥控钥匙是不起

作用的,手机激活很方便。

2.4 对车辆远程控制诊断及监控类的需求

就信息娱乐及SNS 类功能而言,调研数据显示:Wifi 无线上网、了解实时天气和新闻、下载/观看视听音乐、听/读实时天气信息和新闻、私人助理服务是消费者需求较高的服务项。

用户对这些细项功能的需求主要源自这样的观点:

Wifi无线上网:

了解实时天气和新闻:与广播里重复播报的不同,可以订制收听自己关心的新闻类型;

有实时的天气预报比较方便,平时错过了新闻播报或是天气预报的时候,上

班的路上听

一下可以及时了解今天的天气变化情况。

下载/观看视听音乐:听到喜欢的音乐就直接下载到车上,很方便,不用导了;遇到堵

车或是等人,可以在车上消磨时间。

听/读实时天气信息和新闻:直接听读比较方便,驾车更安全。

私人助理服务:通过一键接通助理的方式订餐比较快捷,开车时也比较安全。

三.智能车载用户体验关注焦点

随着智能车载系统内的交互行为与交互信息的增加,车主的操作动作也会相应复杂起来,但车载信息融入汽车系统中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智能车载系统在设计时需要面向复杂的人机、人车交互情景,在确保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显示与控制体验。复杂人车交互情景下的认知问题包含分析、驾驶负荷、情景意识和交互体验。

从具体的设计出发,站在用户体验的维度下,智能车载需要考虑可用性、安全性、隐私性、可靠性以及自然交互模式等因素。

3.1 可用性

任何产品最终都是要交给用户来使用的,所以对所有的产品来说,可用性是在用户体验维度上最为重要的一点。但因为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高速驾驶的状态,因此车载设备具有其

特殊性。这也导致了用户对于智能车载设备在使用上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

3.1.1 信息需求

用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设计过程中尤其需要思考,哪些信息是在行驶过程中急需获得的,哪些信息是在驾驶前需要获得的,哪些信息是实时需要更新的,哪些信息是阶段性的才需要获得的。信息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信息都要同时同步的呈现在车载界面中。关键还是要区分具体信息的需求性。只有分析清楚用户真实的需求,才能更有效合理的提供信息,更大程度上为用户提供帮助。

特别指出的是,从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角度出发,车载信息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灵敏、有效、可靠这三方面:

与一般设备不同的是,车载设备在使用中通常保持高速行驶下,因为要快速检测车子行驶状况和相应的位置,以提供随时的信息更新。因此灵敏的信息对车主来说极其重要。

以导航信息举例来说,要具有有效性。因为在驾驶过程中车主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信息,通常发现信息不符的情况时,可能离正确的行驶方向已经有很大的距离。再重新获取信息,修正行驶都将会变得繁琐。

同理也要保证信息可靠,这同时也会涉及到安全方面的问题。从中国现状来说,道路的维修,单行道的设立,限号限行等状况变化较大。信息及时的更新这方面就涉及到对网络的连接要求,以及手动更新的提醒及操作。

3.1.2 信息的呈现模式

在信息呈现上,相对于其他的设备的呈现方式来说。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不同的呈现形式(语音/视觉(文字、图片、灯光)/听觉)会影响信息加工程度,正确的区分不同信息的表达形式,并且结合规范的符号、字体大小、界面对比(颜色、明度)、屏幕分辨率、照度等,才能更有效的提供信息。同时,应尽量避免动态效果呈现信息,这会增加对信息获取时的注视视觉,例如滚动的字幕。

信息提取中,注视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意味着驾驶员的视线需要从正常驾驶视野范围中移开,因而产生注意力的分散。因此要严格控制转移视线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的较短时间较少次数的注视和较短时间的注视来提高驾驶过程中使用车载信息的安全性。

3.1.3 警报

故障提示的方式在呈现中要和一般的设备进行区分。正常状况下的警报,用户都可以马上对出错原因进行核查,并立刻调整相应的操作。但是对于行车过程中的车载设备的出错情况就要考虑到驾驶员可能不能及时的核查情况,对于需要紧急处理的信息和可以稍后处理的信息要以不同的警告进行区别,例如声音和文字图片对于出错的提醒就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区分。此外,警告提示是否可以关闭,关闭的方式是什么。都会影响到驾驶过程中的操作问题。

3.1.4 自主性/灵活性

车载设备功能日益强大,可供选择的应用也很多。自主性的使用能让用户更自主的选择所需要的产品类型,根据个人所需来设置车载设备中的各项应用。包括功能选择,类别选择,甚至是位置排放等。而灵活性则是要求能够在互动模式下,更好的觉察出当前用户所处的位置和状况,根据外界实际情况的不同来灵活的提供相应的功能和需求。

3.2 信息安全

科技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车辆在操作控制过程中逐渐开始依赖软件,人们也更倾向于将个人设备和信息服务转移到车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蓝牙、无线等设备存在着可能被附近的设备监听的风险。相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外接设备,如果感知设备遭到破坏,则会对大范围的交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的缓存问题,例如导航系统中目的地等信息记录也需要有效的保护起来。在使用过程中,信息方面的传输以及获得都需要建立有效的权限设定。

需要一提的是,在车联网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到对安全性的保护可以对个别体系进行开放,例如医院系统中,特别是救护车的管理系统下,他们可以获得并储存病人的数据,以便能够及时进行救护。

3.3 隐私性

车载设备的界面相比于私人移动端设备,更具有开放性。车内环境也较为复杂,当车内有其他乘客在场时,有时候车主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显示在屏幕中。例如通话记录,通讯列表,先前的导航信息等,所以他们会关心什么时间什么信息会被呈现在屏幕上。相应的需要关注的点就是通过设计能够让用户自己控制信息的获取方式。另外,他们的个人记录,驾驶习惯,常去的地点等信息也要保证能够不被盈利性公司获取。

3.4 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点是维护:在使用其他设备时,用户能够接受意外状况下的重启、重置或重装。但是对于汽车用户来说,这种意外的情况更难以接受一些。他们普遍认为车载设备不像手机等移动设备这样经常携带和使用,固定在车内的车载装置应该具有跟车内其他设备一样不易出错和损坏的特性。一般来说,汽车的使用寿命是10 年,因此车内的设备和软件也应该能够维持10 年左右,而这期间除定期保养外,不需要用户进行太多的介入。但是矛盾的是,他们同时又希望这些软件和硬件能够实时更新。

第二点是在联通性方面:对于汽车用户来说,保证网络连接和畅通的通话非常重要,他们可以在日常接受一些连接过程中的小问题,但是在驾驶过程中,因为导航系统网络连接中断而导致他们错过路过或者增加额外收费的状况,会严重的影响用户体验。并进一步的影响产品的使用信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要建立多种途径来应对数据不稳定状况下的备选方案,并且在潜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能够提供方案之间的简单转换。

3.5 自然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是智能车载交互设计中的关键。传统的交互方式主要基于方向盘、旋钮、拨盘以及其他物理设备(如转向控制杆等)。随着硬件技术和软件应用的发展,新的功能和大量信息涌入汽车,物理控制设备的交互形式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车载设备必然向着保持甚至减少物理操作器的方向发展,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适配自然交互模式,比较典型的有触屏交互、语音交互和体感交互。

3.5.1 触屏交互

触摸屏交互作为一个典型的自然交互形式在移动手持设备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被多数用户所接受。然而在汽车的车载设备上,触屏交互仍然存在一定局限。首先在控制内容的识别层面,没有物理控制器那么直观容易;其次在汽车驾驶的使用情景下,触屏交互没有物理按钮或拉杆的反馈明显而且易知。

但是触屏交互优势在于对多个控制功能的整合上,减少物理控制器并且保持占用空间不变。在移动设备的设计规范基础上,车载设备也已经设计开发出了触摸屏的完整标准规范,易于移植和使用。

3.5.2 语音交互

为了保持驾驶姿势,要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尽量保持视线集中在前方,即主道路方向。在进行车载设备操作过程中,至少需要保证单手操作方向盘。语音的使用将会是一个可以解放双手的交互形式。但是针对语音交互模式的开发仍在研究过程中。不合理的语音使用,也有可能会导致驾驶者认知负荷的增加,例如占据记忆资源,最终导致注意力分散,而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并且有些操作方式采用其他的通道更为合适,如采用按键操作时,能更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完成情况。因此要结合多通道的使用而不能一味的滥用语音模式。

3.5.3 体感交互

基于三维位置空间的体感交互是未来自然交互形式的重要方向。目前在传统汽车中实现体感交互主要依靠头部和手部运动进行交互。随着电动车的发展,汽

车在驾驶、车载设备操作上可能不用再受到传统机械操作的影响,使得车内的自然交互形式可能会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四.智能车载人机界面可用性测试评估

4.1 可用性测试评估体系

用性指标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有效性、效率、满意度、安全性。这四个维度下面又分别包括几个二级需求的维度。

4.1.1 有效性

首先包括的是功能层面,这就要求了对面板设计的合理性、软件功能的可理解性、硬件功能的完备性。

其次是界面的要求,例如界面元素之间的关联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界面布局设计和窗口的可阅读性、界面操作工具的可使用性。

最后是在提供帮助方面,可以通过分析用户使用帮助的次数和频率,并且分析系统在提供帮助的时候的有效程度。其中涉及到了提示的方式(文字/语音/图片)。由于车载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像一般的设备会一直注视着屏幕,所以需要考虑到提示过程信息的可觉察程度,以及提取信息的有效程度。

4.1.2 效率

第一:易学性。它包括了记住使用方法的难易程度和学会使用的难易程度。对于记住使用方法这一点特别需要被重视,它与一般移动端软件的操作不同。车载设备在使用时通常也在驾驶,对操作过程的记忆必须严格控制,不可占据用户太多的记忆负荷导致其注意力的分散。这一维度可以通过测试观察中,统计用户在开始使用前的学习时间来评估。

第二:易使用性。包括是否能够提供引导信息,以及信息组织方式是否方便

使用和主题的清晰程度,是否易于理解。

衡量这一维度的指标可以采用:任务完成的百分比;操作失败的比例;每个单元时间内完成的比例。

第三:操作便捷性。包括是否主观感觉到系统能快捷的完成任务、对熟练的用户是否提供了快捷操作方式、是否用最短的路径完成了所指定的任务。例如统计单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发生错误的时间;错误的百分比;文件或者帮助用户的次数;错误指令重复出现次数;用户提到的好的特性和不好特性的次数;没有出现的指令的次数(需要出现)等。

在这一维度上,需要细节到用户是否都以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来完成操作。对一般移动设备来说,当操作步骤数的差异不大时,可能用户体验造成显著的影响并不会很大。但是在驾驶过程中,需要用户分散注意力来操作时,精简的步骤尤其重要。

第四:一致性。此指标包括了操作方法是否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以及他的界面总体布局、色彩、工具图标等要素是否风格一致。

4.1.3 满意度

这部分包括了用户的情绪维度和人机环境的舒适度。对于前者包括了用户使用后的直觉接受程度(或喜好程度)以及用户正确完成任务与所有任务的比率。后者则包括了用户对操作仓的直觉接受程度(或喜爱程度),以及周围操作环境对用户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来调查:用户表示受挫的次数;功能和特性维度上,满意度的等级评定;喜爱和厌恶指令的百分比等。

4.1.4 安全性

安全性是对车载移动设备所特有的要求。除了上述的二级维度需求中,都需要从安全性角度来考虑外,还另外包括了对于错误的处理:首先要评价错误的严重程度。另外还要考虑的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错的频度;同时也要考虑到认知

负荷,涉及到对信息的提取效率,例如注视操作界面的时间以及次数等。

4.2 车载人机界面可用性评价流程

车载人机界面的可用性测试流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是确定可用性测试指标,依据是相应的前期调研,专家访谈以及相关国际标准(ISO9241 等);随后进行预测试,通常采用问卷、访谈和操作观察的形式对目标用户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修正可用性测试指标。

第二阶段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专家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二级、三级预测试维度的权重;另一方面,对终端用户进行测试,先对其进行可用性测试。这一测试环节可以最后对调查结果结合权重指标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层次分析法:针对可用性测试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邀请专家来对各个维度的指标进行权重的评价。使用对偶比较法的程序,构建关于手机软件用户体验评估指标的成对矩阵,让专家对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得到各项目的权重系数,排除权重系数明显较低的项目。要求专家进行重要性评级,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层次分析,能够考察研究对象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性的排序,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级别。这也可以为今后涉及到使用车载设备可用性评估数据时,提供一个衡量的依据和参考。

4.3 三种测试类型介绍

4.3.1 实验室测试

即测试是在实验室环境下用模拟器完成。对车载设备来说,更多的是使用在前期测试中。由于涉及到安全性的问题,初期的产品在不能很好的保证使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测试。出于测试时间、成本等其他问题,产品最终完成后,某些维度的特性也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例如指标体系中的有效性这一维度、效率维度下的一致性。在实验室内的测试更关注于界面的功能是否完善,

各项功能之间是否有逻辑性问题,各个窗口设置的可使用性等。另外针对某些具体功能,若其使用情景为非驾车过程中使用,则也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测试。

4.3.2 现场随车测试

由于实验室使用情景与真实驾驶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在真实情景下进行测试。可以通过在不同位置安装便携式摄像头来记录驾驶员操作过程中的姿势、注视界面时间/次数、点击次数等。例如可以着重测试界面设计的效率维度。并且针对车载设备安全性这一维度的测试,尤其需要在行车过程中进行测试。要注意的是,随车测试一定要保证对设备进行最复杂操作时,不会对驾车安全产生影响。

4.3.3 模拟驾驶测试

如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驾驶测试。这种高仿真模拟器实验系统已经在许多研究机构中设立。通过实验室模拟驾驶,可以达到安全,高仿真驾驶环境。整个实验过程可控、可重复;更加精确的分析驾驶员特定驾驶环境下驾驶行为的表现。可以设置的任务状况:设置不同的外界环境和自身车辆状况。同时也能依据任务需求来设定场景,提供不同的难易任务,例如可包括道路交通设施模拟、车辆行人模拟、天气与采光环境模拟、道路周围模拟。

可以收集到的测试数据:

(1)基本车辆控制变量(车辆的速度、加减速、刹车控制、方向盘转向、车道控制)。这些数据可以直观的反应使用车载设备时,对驾驶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而科学的探究现有的设备使用是否存在对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通过前置摄像头的记录,可以分析在任务过程中,驾驶员的视觉离开主道路转移到车载设备的时间,次数和视角等。

五.小结

智能车载设备的设计实践是个全新的课题,与传统注重汽车造型外观、车身电子及内饰设计方面有较大差异,需要在内容、方法、流程上进行全新的突破和思考。我国智能车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标注不统一、相关商业模式不健全等问题。一方面需要产业链上环节企业通力合作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借鉴移动设备或者互联网,抛弃原有的思维定势,才能让智能车载的功能越来越贴近用户的理性需求并逐步满足情感需求。如果能够打破原有界限,真正实现人车、车与车之间的双向联通,形成统一的开发性网络,那么智能车载设备将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成熟入口,带来全新的应用和体验感受。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物联网141 学生姓名:周钟婷 指导教师:李生好 设计时间:2017.5.8——2017.6.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2017.5.8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显示器件:引领TFT-LC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加快AMOLED、柔性显示、增强 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显示器件及薄膜传感器件的进步。 2.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在显示、人 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屏联、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3.智慧健康服务: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跨界结合,发展信息医学, 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教学团队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 第二章显示器件事业技术应用 (2) 第三章智慧系统事业技术应用 (2) 3.1智能制造 (2) 3.2智慧屏联 (2) 3.3智慧能源 (2) 3.4智慧车联 (3) 第四章智慧健康服务事业技术应用.................... .. (3) 第五章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 (3) 5.1计算机博弈的困难................... .. (3) 5.2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 (4) 5.3自动定理证明和GPS的局限.......... (4) 5.4模式识别的困惑 (5) 第六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5) 6.1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 6.2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大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特征及与企业的关系 (9) 一、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 (9) 二、市场发展战略的特征 (10) 三、市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1) 第四节研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5G推动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腾飞 (13) 第二节5G时代来临,推动车联网与智能驾驶发展 (14) 一、5G具有大流量、低时延、高可靠性等优点 (14) 二、5G赋予车联网更多功能 (16) 三、5G是自动驾驶实现的先决条件 (19) 第三节车联网C-V2X或后来居上,车载终端有望先行爆发 (21) 一、DSRC与C-V2X对比,C-V2X有望后来居上 (22) (1)DSRC (22) (2)C-V2X (23) (3)LTE-V2X完胜DSRC,为车联网的最优解 (25) 二、车联网产业链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设备等主要环节 (28) 三、车联网潜在市场规模近万亿 (29) 四、车联网硬件设备有望率先受益 (30) 第四节智能驾驶产业链涵盖感知、决策、执行等环节 (35) 一、智能驾驶产业链 (35) 二、中国或成为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未来规模超万亿 (37) 三、ADAS加速渗透,带来行业新机遇 (40) 第五节5G商用箭在弦上,产业链各环节蓄势待发 (44) 一、5G牌照发放,开启商用化进程 (44) 二、产业链各环节进展顺利 (48) (1)芯片及模组 (48) (2)终端设备 (49) (3)整车企业 (49) (4)基础设施 (50) 第六节部分企业分析 (53) 一、均胜电子:安全整合推动业绩增长,汽车电子前景广阔 (53) 二、德赛西威:汽车电子龙头,车联网智能驾驶逐步落地 (53) 三、华域汽车:汽车零部件龙头,智能电动打开成长空间 (54)

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

一、智能网联汽车定义、关键技术、系统构成、功能等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使车辆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功能,能综合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及舒适行驶的新一代智能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互联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人机界面技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等;其系统一般由环境感知层、智能决策层、控制和执行层所构成。 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 (1)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率可降低到目前的1%; (2)交通效率:车联网技术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10%,CACC系统大规模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3)节能减排:协同式交通系统可提高自车燃油经济性20%-30%,高速公路编队行驶可降低油耗10%-15%; (4)产业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会拉动机械、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5)国防应用:无人驾驶战斗车辆; (6)交通方式的改变:减轻驾驶负担,娱乐、车辆共享,快捷出行。 车联网、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 (1)协同式智能车辆控制(智能网联汽车) (2)协同式智能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 (3)汽车电商、后服务、智能制造等

二、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相关政策 2016年7月《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规定:加快车联网、船联网建设,在民航、高铁等载运工具及重要交通线路、客运枢纽站点提供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扩大网络覆盖面。 2016年11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自2017 年1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终端,通过企业监测平台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 2017年2月《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定:加快车联网、船联网等建设。在民航、高铁等载运工具及重要交通线路、客运枢纽站点提供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布局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专用短程通信的道路无线通信网。研究规划分配智能交通专用频谱。 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定:加快布局实时协同人工智能的5G增强技术研发及应用,建设面向空间协同人工智能的高精度导航定位网络,加强智能感知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设施建设,发展支撑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面向无人驾驶的车联网等,研究智能化网络安全架构。 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透露,已启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起草工作,将通过制订战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战略方向,同时提出近期的行动计划,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2017年12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规定:到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 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7年12《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本次行动计划提出的第一项要大力发展的智能产品,并设定了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等目标。 2018年1月《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规定:到2020 年大城市、高速公路的LTE-V2X 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25 年,5G-V2X 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

车联网引领智能交通进入新时代

车联网引领智能交通进入新发展时代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用汽车馆展出的“2030年上海车联网智能交通体系”一度令观众 倍感神奇,而近期随着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善,汽车制造商和智能交通设 备商的联合已经让这个曾经看上去遥不可及的车联网智能交通梦在现实中前进了一大步。而 一系列的车联网智能交通技术理念和产业构想,让人们看到了更为壮观的产业蓝图。 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作为解决车辆与道路间矛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保障行驶安全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先后建立了智能化交通控制与管理一体化系统,其集成了智能交通灯控制、重要路段监控、动态车辆抓拍、实时路况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其次,具有车辆定位和智能调度功能的智能公交系统也已经在上海的多条公交线路投入使用。再次,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在长三角的高速公路中已经得到全面覆盖。纵观上述应用为代表的现有智能交通系统,存在应用范围上的局限,其限于某类车辆或者特定区域车辆,并且较多地关注于交通信息采集和交通综合管理,而对车辆自身安全行驶的辅助作用不大和车载的娱乐办公系统未能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车辆的爆发式增长和无处不在的信息需求将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紧密的结合起来,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研究正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是车联网在提高行驶安全方面的典型应用,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车联网,前后及相邻车道的车辆信息可通过车辆上的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通信获得,一旦周边车辆出现紧急状况,驾驶员便可根据提示及时避让,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而通过使用安装在路边的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RSU),交管部门就可以利用RSU一方面实时采集到车辆更详细的运行情况,提高道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将路况信息和其他多媒体服务信息实时通报给行驶在指定路段的所有车辆,提高信息发布有效性。可以说,以车联网为核心的广义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定的重点攻关领域,车联网的可以提高智能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促进城市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发展和建设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作用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作用 让我们以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为例,想象一下,在你下班回家的路上,通常情况下你的身体和心理参数每天都是平稳的,如果突然出现脉搏加速,那么可能是因为你正在跑步或者处于紧张状态,也可能是有人跟踪你。如果你拥有一个可以监测所有参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怎样?它将会发现异常情况,然后触发报警或通知周围的其他设备。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为了让大量传感器设备联机,从功能上讲,人工智能是必备的。而且,为了能够分析解读从各种设备获取的数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革命中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量化自我和物联网革命“量化自我”一词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简而言之,量化自我是通过自我跟踪技术实现自我认识。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过得好吗?我们还能做出哪些改变?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节省时间?我们收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数据并加以分析,比如我们的食物消耗或者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我们分析情绪的不同状态,我们常常担心自己的状况,不管是精神上或身体上。当物联网系统能触发一种行为时,数据对我们最有价值,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实时收集并分析数据,以保持信息的连续性。总的来说,这就是导致物联网革命出现的重要步骤之一。物联网需要人工智能预测显示,到2020年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很多连网设备,每秒需处理数TB的数据,这还不包括那些与宠物相关的连网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物联网将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数据来源。物联网革命可以让设备提示真正的商机在哪。我们已经见证了信息技术是如何推动传统系统向高度智能化的应用和服务转变的过程。为了立即识别已知模式或新模式,有必要实时进行数据收集。然而,寻找用所有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和信息来执行此操作的方法仍然是一个大问题。目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帮助解决一些仍由人力执行的任务,一旦计算机能够完全模拟人脑,就会引发“智力爆炸”,从而彻底改变文明,创新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肯定会超越自动驾驶汽车和飞机,如果世界上每台设备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且接入全球互联的计算环境,这个世界将如何运作?人工智能是物联网革命的一部分每个大公司都会收集和维护大量与客户相关的个人数据,包括他们的偏好、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安全辅助功能研究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安全辅助功能研究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解决当下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车联网技术是物联网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典型运用。本文通过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安全辅助系统的 构建,实现了车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尤其是车辆碰撞预警、事故上报及 救援的应用,使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更加全面,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车联网;车辆碰撞预警;事故上报及救援 1车联网概述 车联网是指由车辆运行路线、位置以及速度等信息组成的交互网络,即通过定位系统、 射频识别以及传感器等装置,对车辆状态信息及道路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其中的状态信息包 括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以及属性信息等;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中央处理器;最后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对车辆的状态进行监管,以 及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而实现智能交通安全辅助功能,例如车辆碰撞预警、事故上报及 救援等功能。 2车联网架构分析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 标准,在车与车、车与路边单元、车与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交 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 系统领域的延伸。与普通的物联网技术不同,车联网技术主要面向道路交通,为交通管理者 提供决策支持,为车与车之间提供协同控制,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信息服务。车联网在系统上 具备物联网的物理结构,在功能上可满足智能交通对安全、环保和效率的要求。 具体地,为了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智能交通中车辆碰撞预警、事故上报及救援等安全辅 助功能,可构建如下的车联网系统: 2.1车辆信息采集: 通过各车辆终端处的传感器采集相应车辆的运行数据信息,例如速度数据、加速度数据、本车位置数据、运动方向信息等; 通过各车辆终端处的传感器采集相应车辆的事故信息碰撞感应信息、火灾信息、按钮报 警信息等; 实时采集交管部门和救援部门的相关车辆位置信息。 2.2网络拓扑结构: 在城市道路沿途设置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用于上述各种车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上传; 各网络节点均连接至远程服务中心,实现车辆运行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图2车辆碰撞预警场景示意图 具体地,在碰撞概率计算时,可采用多种计算方法,例如计算车辆之间的距离、计算车 辆之间的靠近速度、前车是否有刹车/变道操作等,下面分别以车辆之间的距离、前车是否有刹车操作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车辆之间的距离:获取本车和本车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其它车辆的相对位置数据;根 据该相对位置数据,确定本车与其它车辆的碰撞概率(此处,可事先根据车辆速度建立相对 位置数据与碰撞概率的对应关系);如果碰撞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则触发报警操作。 2)前车是否有刹车操作:获取本车和本车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其它车辆的相对位置数据;获取本车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前方车辆是否有刹车操作;在前方车辆有刹车操作时,根据二 者的相对位置数据,确定本车与前方车辆的碰撞概率(此处,可事先根据车辆速度建立相对 位置数据与碰撞概率的对应关系,相对于前车正常行驶的情况,在前车有刹车动作时,则相 对地,应在较大的相对位置时即有较大的碰撞概率);如果碰撞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则 触发报警操作。 3.2事故上报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相互结合以后,其发展前景以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基于此,文章将分析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阐述两项技术结合以后的实际应用,旨在为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标签:物联网;人工智能;IBM;Google;百度 前言 随着对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甚至全世界将逐渐形成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面对ARM公司对手机芯片设计的垄断,各个行业逐渐开展对物联网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拓宽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但其技术水平依然落后于ARM公司。对此,需要将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互结合,提高智能化物联网水平。 1 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契合 1.1 专家系统 物联网的系统中,存在一种智能服务器或者一个智能化的计算机程序,无论是智能化服务器还是智能化程序都具有专门的经验、知识,可以通过专家系统的网络部署,对物联网内部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使专家系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功能,并且能够增加用户的数量,而这一功能的实现主要得益于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对相关数据的采集。 1.2 智能控制 在应用物联网的过程中,其主要环节就是控制,因此实现对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控制是提高物联网技术、扩大应用范围的关键。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物联网领域中,最大程度的增加物联网的使用价值,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所有已经连接、安装完毕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信号、指令,并依据相关信息开展自我操纵与自我管理,实现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物联网智能控制功能时,其接收的信息、命令基本来源于同一类用户或者同一个用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作业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1]。 1.3 智能化模块 智能模块分为不同的信息层,在实现其各自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提高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平。具体分层如下:

5G+V2X车联网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5G+V2X 车联网自动驾驶 白云龙,杨开欣,陈晓韦,董海博,郭谨玮 (天津卡达克数据有限公司,天津300393) 摘要:汽车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5G+V2X 技术将为车辆创造一个无形的安全网,加强和深化对未来 交通管理的影响,5G 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增强了车辆对各种场景的应变和处理能力,加快了与路侧终端和交通管理站的通信速度,使未来的汽车驾驶能够不只依赖于车身固定的传感器。关键词:5G ;V2X ;车联网;自动驾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8-012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以车为载体的车联网信息化服务,可实现行人,车辆与路侧装置的信息一体化的道路交通管理体系,可实现车辆交通路况监测、运营管理、调度管理、自动驾驶以及无人驾驶技术。车联网充分展现了无线通信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融合的智能算法决策,提升了车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功能。车联网的发展趋势将人对车辆的控制降辅助角色,增添了多样的自动驾驶方式、娱乐体验和信息咨询,自动驾驶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产物。 15G 通讯 随着5G 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已成为通讯技术璀璨的一颗明星,拥有较高的可靠性、低延迟、大带宽的数据通讯能力。支持大连接,可同时接入超大量数据连接形成自组织网络结构,从而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支持车辆间交互满足毫秒级要求。5G 时代,一个崭新的汽车物联网时代呼之欲出,促进了汽车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汽车的共享化、数据化、智能化、电动化。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V2X 、AR 、VR 等技术提供支持,使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美好和便捷,5G 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2V2X 车路协同 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 ,简称CVIS)是以道路车辆自身传感器的智能感知与道路交通路侧装置的信息交互数据智能为理念,其基本思想是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与无线网络先进技术。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人、车、路三位一体多组时动态信息交互与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的智能协调与配合。开展道路协同管理和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从而实现了交通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提升了道路通畅能力,并可避免交通堵塞。车联网核心技术是V2X 无线通信,应用V2X 无线短程通信技术,可打破车辆信息共享技术瓶颈和单车在智能化发展方面的非视距感知,加速实现了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普及化。 V2X 技术允许车辆转发自身交通信息,行人通过手机终端接收警示信号,从而使在道路上的人与车都成为交通环境信息收发的节点。互联模式的共享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使驾驶员 和行人更加便捷的获取益于自身出行的交通有信息,主要包括目的地路线、车距、限速限高、电子收费、交通灯、道路施工、交通事故等安全提示信息。可靠的交通辅助信息与优化的交通路线减少了出行的时间,避免了交通拥堵。 35G+V2X 车联网 随着5G 技术的发展成熟,5G 通信技术应用到车联网中,依托5G 技术的可靠性、低延迟、大带宽的数据通讯能力和V2X 短程高校的传输特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设计出国内首个5G+V2X 物联网无人驾驶技术项目试验场,基于车辆与路侧基础终端的信息交互,云平台实时上传数据结合高精度地图运算,交通信息以广播的方式下发,实现了L4级别无人驾驶业务车辆在5G 网络下的应用。 图1智慧园区—无人驾驶测试图 汽车技术不断进步,车联网,自动驾驶模式将使用5G 技术,需要考虑如下3种驾驶场景: (1)自动驾驶场景:自动驾驶需要车自身对周围道路具有“主动的”判断能力,“快速的”响应能力,“可靠的”决策能力,这些特性需要5G 通讯技术的较低的端到端数据毫秒级延迟,数据传输速度可靠性保证为每秒几十Mbit/s 。(下转第132页) 收稿日期:2019-01-05作者简介:白云龙(1989—),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仪器仪表,电气电子,嵌入式开发。 129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 应用毕业论文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物联网141 学生姓名:周钟婷 指导教师:李生好 设计时间:——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显示器件:引领TFT-LC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加快AMOLED、柔性显示、增 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显示器件及薄膜传感器件的进步。 2.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在显示、人 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屏联、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3.智慧健康服务: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跨界结合,发展信息医 学,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教学团队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 第二章显示器件事业技术应用 (2) 第三章智慧系统事业技术应用 (2) 智能制造 (2) 智慧屏联 (2) 智慧能源 (2) 智慧车联 (3) 第四章智慧健康服务事业技术应用.................... .. (3) 第五章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 (3) 计算机博弈的困难................... .. (3) 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 (4) 自动定理证明和GPS的局限.......... (4) 模式识别的困惑 (5) 第六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5)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 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大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摘要:(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它是、用于、和扩展人的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

智能汽车车联网系统分析

智能汽车车联网系统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2T16:16:34.1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何晓蕊[导读] 摘要:作为车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要体系组成部分,车联网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车辆的远程控制、远程通讯、故障报警以及电子设备相互连接等诸多功能,更具备性能强、安全性高以及反应速度极快等优点,即使车辆行驶于较为偏远的地带,只要是处于网络信号覆盖下,车联网系统则都能搜索到相应的网络连接信号。 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01 摘要:作为车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要体系组成部分,车联网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车辆的远程控制、远程通讯、故障报警以及电子设备相互连接等诸多功能,更具备性能强、安全性高以及反应速度极快等优点,即使车辆行驶于较为偏远的地带,只要是处于网络信号覆盖下,车联网系统则都能搜索到相应的网络连接信号。因此,在当前我国科技信息技术持续进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车联网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中对智能汽车车联网系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汽车;车联网;系统 1车联网系统概述 车联网系统是车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重要体系之一,该系统提供必要的通信网络,实现车辆的远程通信、远程控制、故障报警、紧急事故报警等安防功能。同时该系统需提供车载WIFI热点,方便用户的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连接网络。该系统需提供足够快速、安全的通信网络,并且在全国所有网络信号已覆盖的地区能搜索到网络信号。 2对当前我国汽车车联网发展实际以及难点的分析当前,车联网实现了物联网与智能化汽车的有效连接,二者进行集成,这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重要方面。在新型车联网发展中红,发展了通信、控制以及智能技术的结合,对整个汽车行业,甚至交通运行也意义重大,带动了相关产品的智能化升级,生产方式得以创新,分工更加明确,使得汽车产业突破产品的束缚,更加倾向服务方向,是新型模式的发展。同时,在新一代车联网的发展中红,信息服务得以增强,安全性提高,能效性较强,使得汽车行业实现生态式的发展,立足设计、开发和制造,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当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庞大,规模扩大。结合不同耳朵主导者,模式各异。首先,是以车厂为主体的模式,其自我进行平台的搭建,提供的是物联网中前装服务。其次,是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主体是使用者或者集成商客户。再次,是电子消费品模式。第四,是移动互联网的模式。随着车联网的不断发展,其技术难点也十分突出,如,缺乏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互通性不强,需要不断进行平台和接口的建设。另外,数据安全性需要不断增啊,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强化行业可靠性。需要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不同提升,强化性能,因此,要进行体制的不断创新,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3智能汽车车联网系统分析 在整个系统中,车载终端T-BOX是重要的通信设备,实现车内网络与移动网络的有效连接,实现用户在安防、信息获取以及娱乐方面的要求。作为通信的主要通道,其主要的载体是SIM卡,实现与运营商的有效通信,完成其诸多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在安防方面,能够实现对相关终端信息的有效接收,以独立终端的主体,实现与BCM的有效互通,主要涉及一些车辆的状态以及实时故障灯,将信号进行传输,达到对车辆的远控控制。另外,借助T-BOX,能够实现对车内新的预先定义,而后发送至相应的数据背景中,也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接纳,达到及时反馈的目的。娱乐方面的功能主要是借助热点,与网络进行连接,能够进行网络娱乐的共享。 3.1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主要负责智能汽车车内网与车联网或者说移动网络之间的通信的重要功能,其次兼顾完成车内的信息收集、安全防护以及车内娱乐等部分功能,作为重要车载通信设备而存在。具体来说,车载终端内置SIM卡可与移动网络运营商通信,从而接通网络通道,进而实现上述娱乐、安防功能。在信息收集方面,车载终端与移动网络之间通信时可以同时将预先定义的车内网信息发送至数据中心,同样的,车载终端也能够直接接收到来自于数据中心所发送的反馈信号或控制信号。在安防功能实现方面,车载终端可以接收其他独立终端所发出的车辆信息、故障信息以及状态信息等,在处理远程控制信号时,也能够直接将其发送至不同相关终端,以实现车辆的远程控制功能。在娱乐方面,由于车载终端内设有WIFI热点,因此,车内人员直接以移动产品进行热点链接就可以进行网络连接。 3.2手机客户端 手机客户端,即手机APP,其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登录、个人中心、车况显示以及相应的远程功能,通常情况下,为了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数据中心与手机客户端之间的通信一般采取加密方式,并且,客户端内可以设置相应的地图信息,如此一来,驾驶员就能够直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清晰明确车辆位置的实时信息。 3.3数据中心 作为智能汽车车联网的核心部位,数据中心不仅承担着用户信息、车辆信息中转的重要枢纽作用,更多时候也充当着不同信息存储需求满足载体,其具体功能笔者现总结如下: 3.3.1具备网络通信功能 只有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数据中心才能够与用户的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相互连接,此时才能够实现数据与指令的相互传输与发送。其次,当数据中心社会有网页访问端口时,用户才能够在购买智能汽车后自行注册用户。 3.3.2具备保存用户车辆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的功能 用户在购买智能汽车并注册用户后,数据中心则可以对用户信息(用户名、用户手机号码、车辆VIN码以及远程控制预设密码等)进行永久保存,且这些信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对外泄露或盗取。另外,数据中还可以通过移动网络为用户显示相应的车辆信息,而用户运用手机客户端对车辆所发送的指令也可以被记录、储存于数据中心,通常情况下,这部分信息的保存期为1年。 3.3.3具备对车辆信息的分析计算功能 当数据中心具备这一功能后,汽车用户的日常驾驶习惯以及机动车近段时间内的油耗情况则可以通过数据中心的分析处理结果适时判断并提示用户是否存在危险驾驶或油耗较高现象,其次,在实际驾车时,所存储的车辆信息处理数据也可以给予用户相应的安全驾驶与经济驾驶建议。 3.3.4具体可拓展第三方应用与接收第三方信息的的功能

浅谈车联网对智能交通的影响

浅谈车联网对智能交通的影响 车联网推动智能交通发展。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可以有效缓解道路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并改善由于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受到ZF和民众的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智能交通还处于初级阶段,能够为民众提供的出行信息服务(TISS)还非常有限,且发布方式还仅局限于网站、广播电台、交通短信息、呼叫中心等传统手段。 表1:现阶段智能交通够为民众提供的出行信息服务还非常有限 日本道路交通情报中心负责进行道路交通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中心在全国有142个分支机构,与全国所有交通管理机构实现信息在线实时传输。全国主要道路都安装了交通量微波检测器(高速公路每间隔300米一处)和图像监控设备,自动采集交通信息。中心将交通情况收集整理和分析后通过互联网、电话、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以及车载导航系统等媒体向道路用户发布,包括交通堵塞、事故、施工、高速公路入口封闭、停车场车位、大型车车辆外廓尺寸和轴载限制、交通规制及迂回绕路、到达目的地的线路选择、运行距离和时间、异常气象和自然灾害等信息,便于司机选择正确路线,缩短运输时间到达目的降低运输成本。

图1:出现信息通过多种网络媒体向道路用户发布 图2:出现信息服务体现以人为本 TISS需要底层的指挥诱导系统提供实时海量数据;此外“大交通”互联互通需要整合机场、铁路数据以及车管所车辆信息等等。现阶段中国刚刚在发达省份的主要公路上实现设备部署,可以进行信息采集,未来还需要进行信息的汇总及处理,从而形成有效的出行服务建议。随着公路、机场、铁路的不断新建,以及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交通的数据量将越来越大,因此基于互联网模式的采集和发布将成为主流模式。 表2:“大交通”互联互通将产生海量数据

2019年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的发展路径分析

2019年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的发展路径分析

写在前面的 (6) 当前是无人驾驶的关键时点 (6) 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分别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内部和外部要求 (9) ADAS——车内智能的开端 (9) ADAS的原理、构成和分类 (10) 市场空间:全球市场规模众说纷纭,测算国内千亿前装规模 (12) 产业链公司发展现状及推荐标的 (15) 车联网——通向无人驾驶高级阶段的核心技术 (16) 广义车联网包含车内、车际和车云网 (16) 车际网是车联网之魂,其核心在于V2X技术 (16) 车联网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接近万亿级别 (19) 车联网标的推荐 (21) 展望:无人驾驶发展之路 (22) 短期关注ADAS渗透率提高带动传感器产业链发展 (23) 中期关注车联网伴生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0) 长期关注L4级别成熟后共享汽车引领的出行方式颠覆 (38) 问题 (40) 安全问题或成为拖慢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因素 (41) 多传感器融合成为趋势的同时也将带来算法挑战 (41) 5G商用速度或影响车联网应用进度 (41) 标准法规制定 (42) 无人驾驶产业链标的推荐 (42) 华域汽车——龙头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42) 中国汽研——掌握核心技术,前瞻布局5G以及智能检索检测业务 (42) 德赛西威——国内车机龙头,智能驾驶推进有序 (43) 保隆科技——中国TPMS龙头,汽车电子新贵 (44) 星宇股份——好行业+好格局+好公司,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质 (44) 拓普集团——智能刹车系统切入ADAS执行层 (45)

智能交通之车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之车联网解决方案

神州数码基于RFID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本部 2012年3月

神州数码基于RFID的车联网解决方案简介 一、“车联网”背景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指出“在物联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在温总理“感知中国”的要求下,国内各省市政府部门开始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物联网”。“车联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 神州数码“车联网”解决方案是神州数码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射频设别(RFID)技术,在车辆安装唯一的电子标签作为“电子车牌照”,通过安装在路桥、场站、社区等场地安装的采集器采集信息,实现车辆监控、指挥和服务。未来“电子车牌”将成为车辆的法定装备,每个车必须安装电子车牌,在卡口、十字路口、重点区域等设置识别基站,与传统车牌配合完成城市内车辆的管理,包括车辆身份的识别、超速等违章管理,重点车辆的运行轨迹跟踪以及相应的环保、收费等服务功能。

二、应用目标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连接智能交通与物联网的桥梁,是一种简单可靠的信息识别和传输手段。交通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人、车、路、环境、信息等,在这个系统中,物的信息生命形态将得到充分的展示,物将被赋予“智能”而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活跃的、能动的、平等的参与者。在赋予物体信息生命的过程中,RFID技术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将使车等“物”开口说话,它将为智能交通中的所有物建立起“电子镜像”并能将这一镜像实时、动态、准确地映射到系统的数字化平台上去。提高车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安全与国防安全,构筑智慧地球。 典型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管理:交通指挥诱导、车辆稽查、运营秩序、拥堵收费、车辆 限行等; ●交通服务:信息整合服务、驾驶安全辅助、动态信息导航、抢修救 援、远程诊断等;

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关键技术、系统构成、功能等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使车辆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功能,能综合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及舒适行驶的新一代智能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互联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人机界面技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等;其系统一般由环境感知层、智能决策层、控制和执行层所构成 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 (1)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率可降低到目前的1%; (2)交通效率:车联网技术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10%, CACC系统大规模应用将会进 步提高交通效率; 节能减排:协同式交通系统可提高自车燃油经济性20%-30%高速公路编队行 驶可降低油耗10%-15% (4)产业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会拉动机械、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 快速发展; (5)国防应用:无人驾驶战斗车辆; (6)交通方式的改变:减轻驾驶负担,娱乐、车辆共享,快捷出行。 车联网 ■ 丨⑴II ■\ g 唧

二、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相关政策 2016年7月《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规定:加快车联网、船联网建设,在民航、高铁等载运工具及重要交通线路、客运枢纽站点提供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扩大网络覆盖面。 2016年11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自 2017 年1月1日起对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终端,通过企业监测平台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 2017年2月《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定:加快车联网、船联网等建设。在民航、高铁等载运工具及重要交通线路、客运枢纽站点提供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布局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专用短程通信的道路无线通信网。研究规划分配智能交通专用频谱。 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定:加快布局实时 协同人工智能的5G增强技术研发及应用,建设面向空间协同人工智能的高精度导航定位网络,加强智能感知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设施建设,发展支撑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面向无人驾驶的车联网等,研究智能化网络安全架构。 2017年9 月,国家发改委透露,已启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起草工作,将通过制订战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战略方向,同时提出近期的行动计划,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2017年12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规定:到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 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7年12《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本次行动计划提出的第一项要大力发展的智能产品,并设定了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等目标。 2018年1月《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规定:到2020 年大城市、高速公路的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简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9143611.html, 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简述 作者:钟德健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24期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地增长,直接促进了交通领域的重大革新,尤其是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逐渐地应用到了实践工程当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不仅提高了车辆交通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有效地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文章主要系统性地阐述了基于车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的固有属性,并综合性地分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框架,根据车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能够为车联网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價值。 关键词:车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U495;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4-0064-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which directly promotes the great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vehicle network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it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practical projects and greatly facilitates people's daily travel,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vehicle traffic, 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traffic accidents. This paper mainly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inherent attribute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vehicle network,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main framework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vehicle network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field of vehicle network. Keywords: vehicle network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research 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快速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车辆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还应该为汽车提供强大的智能化系统,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能够提供更为舒适的体验感。车联网智能化交通技术本质上是先进的应用模块,同时也是车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车联网智能化技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用来对车辆和交通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还可以极大地缓解交通堵塞现象的发生,进而为客户提供安全、舒适的驾车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