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_1

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_1

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_1
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_1

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

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

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中也不乏佳作。像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

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

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

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诗经 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通用)

《诗经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代: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诗人用 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乌鸦飞来飞去。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注释人月圆:曲牌名。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 “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中原音韵》入“黄钟宫”。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诗眼:诗人的洞察力。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吴宫: 指吴国的王宫。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楚庙:指楚国的宗庙。投老:临老,至^老。赏析 序文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 ............. 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 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让我如何能 信?可不,山中无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我说如如 今通用银子,他不懂。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 酒。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 元。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 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此后也就

悼亡诗词鉴赏

第四讲悼亡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古代诗歌中的独特类型——悼亡诗(词)及其概念内涵。 二、了解悼亡诗的特点和常用的抒情方法。 三、熟知悼亡诗的起源与著名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悼亡词的不同风格;对悼亡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综述 哀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文,有大致相同的体式和结构。 唐之后,悼念亡妻的诗词,多不以“悼亡”为题。总起来看,悼亡之作远不如哀祭文那样众多,这是因为悼亡诗词毕竟是诗(词)人们的即兴抒情之作,有妻子去世而且要先于诗(词)人的事,也毕竟是极少数。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李商隐的悼亡之作最有名。词人中,以宋·苏轼和清·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最有名,尤其是纳兰性德,词题中明标有“悼亡”、“梦亡妇”、“亡妇忌日”、“亡妇生辰”等字样的词即有五、六首之多,其他无题而语中可能涉及悼亡的词远不止此数。 二、《诗经》中的悼亡诗 悼亡诗《诗经·邶风绿衣》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赏析】此诗说一男子手抚妻子遗物衣裳,悲戚不已,追忆旧时情谊,感念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耐心规劝,感伤着再也没有另一个人如此的贤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 三、魏晋南北朝悼亡诗 悼亡诗三首(之一)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千百年来,男人值得一夸的最高褒赞就是“才过宋玉,貌赛潘安”——潘安就是潘岳。“掷果盈车”、“傅粉檀郎”等等成语典故皆出于这位倜傥男儿。潘岳与结发妻子杨氏伉俪和谐,始终如一。 四、唐代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选一)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 吕氏春秋卷四孟夏纪劝学 【原文】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②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③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④。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注释】 ①劝学:勉励人们勤学。劝,勉励。本篇阐述的是儒家学说。②人亲:指父母。③师:指老师。④疾学:努力学习。疾: 力。 【译文】 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顺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诚更显达的。忠孝是君主父母所十分欣赏而想得到的。显达荣耀是臣民子女所十分希望拥有的。但是君主父母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臣民子女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这是由于不懂道理信义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不学习的原因所造成的。学生的老师博学而有才华,我不信学生就成不了圣贤的人。圣人存在的话,天下就可以被治理。圣人在右边则右边被敬重,圣人在左边则左边被敬重,所以古代贤能的君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尊师就不计较他的贵贱、贫富。如做到这样就能使声名显达,品德行为受到表彰。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化,不在于对学生贫贱、富贵看轻或看重,而在于看重学生的思想态度。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其他的事就没什么不可办的了,所要办的事都可完成,所希望的都可达成,这是由于得到圣人教化的原因。圣人来自于努力学习。我还没听说过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才华出众的名人这种事。 【原文】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①者,兑②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⑤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

小松原文和翻译

小松原文和翻译 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 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 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鉴赏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

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尤可击。 --------------------------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茵帷张故房,朔望临尔祭。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潘安悼亡诗赏析 这一首《悼亡诗》作于何时?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晋惠帝永康九年(299)所作。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采的部分。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此诗也不例外。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

古诗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翻译赏析

古诗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翻译赏析 《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作者为汉朝诗人无名氏。其古诗全文如下: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前言】《孤儿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这首诗的产地是九江之北、齐鲁之西,大概是在河南境内。此诗叙述一个孤儿受兄嫂奴役,苦得活不下去,所写虽然是一个家庭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弱者的生活状态。【注释】⑴遇:同“偶”。⑵行贾:出外经商。行贾,在汉代被看作贱业。 ⑶这句原作“面目多尘”,刘兆吉在《关于孤儿行》一文中说,句末可能脱“土”字,兹据补。⑷视马:照看骡马。⑸高堂:正屋,大厅。⑹行:复。取:“趣”字的省文;趣,古同“趋”,急走。⑺手为错:是说两手皴裂如错石(磨刀石)。一说,“错”应

读为“皵”(què雀),皮肤皴裂。⑻菲:与“屝”通,草鞋。⑼怆怆:悲伤貌。一说,伦怆应读为“跄跄”,疾走之貌。履霜:踏着冬霜。⑽肠:即“腓肠”,是足胫后面的肉。⑾渫渫:泪流貌。⑿复襦:短夹袄。⒀黄泉:犹言“地下”。这三句是说活在世上受苦,还不如早点死去,到地下去跟随在父母身边。⒁将是瓜车:推着瓜车。将,推。是,此,这。⒂反覆:同“翻覆”。⒃蒂:瓜蒂。俗话“瓜把儿”。⒄独且:据王引之说,“独”犹“将”;“且”,句中语助词。⒅校计:犹“计较”。这四句是说,我要赶快回家,希望你们将瓜蒂还给我,因为哥嫂待我刻薄,又要有一番争吵。⒆里中:犹言“家中”。譊譊:吵闹声。这句是说孤儿远远就听到兄嫂在家中叫骂。⒇将与:捎给。【翻译】孤儿啊,出生了。这个孤儿出生的偶然的际遇注定命运中当受无尽的孤苦。父母在的时候,乘坐坚实的好车,驾驭多匹宝马。父母离世之后,哥嫂啊,让我出门远行做买卖。南到九江,东到齐鲁,年根腊月才回来。我不敢说句“苦”。头发脏乱,多虮虱,脸上满尘土,大哥指派我去做饭。大嫂指派我去看马。一会跑上高堂,一会奔往下殿,我这个孤儿啊。泪如雨,下早上让我去打水。晚上又背水归来,手儿冻裂无人问,脚上无鞋谁人知悲,悲戚戚踩着寒霜大地,脚中肉里扎着蒺藜,拔断了蒺藜还有一半长肉中,伤心悲苦泪水涟涟,冻得我清鼻涕流不尽。整个冬天穿单衣可是夏天单衣也没有啊。这样长久的活着没有一丝欢乐,不如早点离开这个世界,下到地下的黄泉之间,春天的气息又萌发,草儿也萌芽,三月养蚕又抽桑,六月收瓜来拉着,这个瓜车

【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一,描写雪后的图片 二,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 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6、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6、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8、今自己来思,雨雪霏霏。____佚名《采薇》 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2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晋书虞溥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虞溥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日:“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请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对,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成体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日: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盎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

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日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关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贡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鸟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I表传》及交章诗赋数卡篇。(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译文】 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虞秘,是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当时在操场阅兵比武,人们都争着去看,虞溥从不看一眼。郡中举为孝廉,任郎中,补尚书都令史。尚书令卫罐、尚书褚智都很器重他。虞溥对卫罐说: “从前金马开启符命,大晋顺应天意,应当恢复先王的五等封爵制度,以达到国运长久。不能承袭暴秦的法度,继续漠、魏的失误。”卫罐说:“历代都感叹此事,可是最终也没有改正。” 逐渐迁任公车司马令,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途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

《关雎》译文

《关雎》译文 关雎鸟喳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想和她配成双,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我的思念绵绵不断,辗转翻身直到天亮。长短不齐的水荇菜,左边采来右边采。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奏瑟和她亲近。水荇菜长长短短,左边采来右边拣。美丽又善良的好姑娘,我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将进酒李白赏析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词语解释】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诗文赏析】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小松》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翻译】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赏析】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

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

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一、主旨情感类 提问方式+答题模式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例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香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二)。 二、表达技巧类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例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此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文学 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一、二句曾逐东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这个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场面,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两者互衬,优美动人!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

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对句又紧接舞筵,从时、地两个方面加重描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舞筵,而是春日乐游苑上的舞筵。断肠天指繁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春风荡漾,百花争艳,长安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好一幅春光明媚,繁华似锦的场景。 三、四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却陡然一转,描绘出杨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诘,又是感叹,同时又是转折。肯字或释为会(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但如果解作肯不肯的肯,诗意似更深邈:既然是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言外之意是说不如不到秋天来,大有悲不欲生之痛。此处的转折,用了如何肯到这样顿挫有力的明转,增强了对比感。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两句中,虚字运用亦很精妙。第三句如何、肯到连用,可反诘、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句已带、又带,更是层层推进。

中庸全文及译文资料讲解

中庸全文及译文

《中庸》 --子思 第一章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上天赋予人和物的根本,叫做“性”;在人即人性,在物即物性。遵循本性自然的规律,叫做“道”。修养人性自然的法规,叫做“教”。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道”是片刻也脱离不开的,能够脱离开的,就不是“道”了。因此,有道德的君子非常谨慎、敬畏地对待那眼睛只有天下最诚的圣人,才能充分地发挥他的天性;发尽天性,才能发尽人性;发尽人性,才能发尽物性;发尽物性,就能助天地化生、养育万物;能助天地化育万物,就能与天地并列,排在第三了。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的东西 - “道”;遏制住欲念,即使是在隐晦或细微的地方,也不让它显现出来。因此,当君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是特别谨慎的。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等感情还没有抒发出来的时候,叫做“中”;抒发出来而又完全符合礼义的标准,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途。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万物就会正常地生长、发育。 第二章 原文: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做到‘中庸’;小人相反,做不到‘中庸’。

君子能做到中庸,是因为君子时刻都能做得恰如其分,既‘不超过’又不‘不足’;小人则相反,做不到中庸,是因为小人做事无所顾忌。” 第三章 原文: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了吧!百姓之中很久以来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第四章 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实行不起来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做得太“过”,往往超过中庸的标准;愚钝的人却常常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中庸之道昌明不起来的原因,我是知道的。贤德的人往往做过了头,不贤的人却常常达不到标准。 这如同饮食一样,人没有不进饮食的,但很少有人能品准饮食的味道的。” 第五章 原文: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译文:孔子哀叹说:“中庸之道大概流行不起来了吧?!” 第六章 原文: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诗经》两首原文对照翻译《蒹葭》《关雎》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古诗乌夜啼翻译赏析

古诗乌夜啼翻译赏析 《乌夜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前言】《乌夜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乌夜啼”为乐府古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而李白此诗题材相似,却别翻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全诗六句,开头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写人物身分、身世及所处环境,绘影绘声;最后点明主题,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传说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欣赏,并以此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荐李白。【注释】⑴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⑵黄云城边:一作黄云城南。乌欲栖:梁简文帝《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乌欲栖,敦煌残卷本作“乌夜栖”。⑶哑哑:乌啼声。吴均《行路难五首》:“唯闻哑哑城上乌。”⑷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⑸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⑹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怅然:一作怅望。⑺

“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孤:一作“空”。【翻译】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鉴赏】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蜀道难》、《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李白这首的主题也与前代所作相类,但言简意深,别出新意,遂为名篇。“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昏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你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写作背景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19岁的纳兰性德与17岁的卢氏成婚。纳兰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封疆大吏。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从中可以知道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从四德的标准淑女。 纳兰性德成婚3年后,妻子卢氏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令其肠断了,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 纳兰性德在卢氏亡后,词风也为之改变,悼念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 词作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

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如今之葬花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

赞扬高尚情操的诗句及赏析

赞扬高尚情操的诗句及赏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1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2.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

关雎原文朗读拼音版译文赏析

关雎 先秦:佚名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求取。 guān jū guān guān jū jiū , zài hé zhī zhōu 。 yǎo tiǎo shū nǚ , j ūn zǐ hǎo qiú 。 cēn cī xìng cài , zuǒ yòu liú zhī 。 yáo tiǎo shū nǚ, wù mèi qiú zhī 。 cēn cī xìng cài , zuǒ yòu cǎi zhī 。 yáo tiǎo shū nǚ, qín sè yǒu zhī cēn cī xìng cài , zuǒ yòu mào zhī 。 yáo tiǎo shū nǚ, zhōng gǔ yuè zhī。 qiú zhī bù dé , wù mèi sī fú 。 yōu zāi yōu zāi , zhǎn zhuǎn fǎn c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