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呼吸运动时胸廓、膈肌与肺部变化的模型制作

呼吸运动时胸廓、膈肌与肺部变化的模型制作

呼吸运动时胸廓、膈肌与肺部变化的模型制作

呼吸运动时胸廓、膈肌与肺部变化的模型制作

材料:塑料饮料瓶、Y形玻璃管、气球(2个小气球、1个大气球)、细线、剪刀

制法:饮料瓶去掉瓶底,用细线把2个小气球分别绑在Y形管的两个分支上,Y形管另一端从瓶内穿过瓶盖,固定到瓶盖的小洞内(注意密封),瓶底用大气球的一部分薄膜封住。

用法:向下拉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

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大,说明肺吸气;向上推

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

会变小,说明肺呼气。

用手捏塑料瓶,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

会变小,说明肺呼气;松开塑料瓶,与Y形管相

连的气球(肺)会变大,说明肺吸气。

特点:该模型不仅可以模拟膈肌的变化与呼

吸的关系,还可同时模拟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

系,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课本演示

实验的改进。

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掌握恰当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总结、等活动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生物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经验。这是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体验—-观察---交流展示---总结概括—应用提升”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具有条理性、逻辑性。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一些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活动经验,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1. 描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 通过探究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在了解自己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描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肺模型、导学案。 2. 学生准备:自制肺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系统由哪几个

部分组成? 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又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五个部分构成。 师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哪些处理作用呢? 生: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清洁作用。 【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处理后在哪进行气体交换? 生:外界空气会由呼吸道会进入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师:但是,为什么外界的气体会进入到肺部呢?外界气体进入肺部后,又发生了一些怎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新课讲授】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环节一:肺的位置及胸廓的结构。 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45 页相关内容,认识我们的肺。 生: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观察图片,让学生描述肺的位置及功能。 (设计意图:引出胸廓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图片---- :肺的家认识胸廓 师生互动:观察图片,得出胸廓的组成。 (设计意图:为后面体验吸气、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以及探究气体进出肺的原因做好铺垫,为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奠定了基础。) 环节二呼吸时肋间肌的运动与胸廓的变化 师:事实上,在我们呼吸的过程中,胸廓的容积会不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与何种原因迫使外界气体进入有关呢?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摸一摸: 生: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1.(2011苏州)37.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 2.(2011济宁)9、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3.(2011舟山)1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4.(2011临沂)29.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5.(2011郴州)18张同学测量了李同学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胸围:平静吸气时91厘米、平静呼气时88厘米、尽力吸气时95厘米、尽力呼气时86厘米。李同学的胸围差是: A 3厘米 B.7厘米 C 9厘米 D 4厘米 6.(2011郴州)19.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何处的毛细血管中 A.肺泡 B.肝脏 C.大脑 D全身组织细胞 7.(2011郴州)39.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终来源是 A.细胞 B.肺泡 c毛细血管 D静脉 二、识图问答题 1.(2011台州)24.人体吸人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人到等质

肺部检查习题

肺部检查 一.选择题 A型选择题 1.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相当于 A.第五肋间 D.第八肋间 B.第六肋间 E.第九肋间 C.第七肋间 2.某患者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1:1,肋骨与脊柱夹角大于45度,应考虑为 A. 正常胸廓 D.扁平胸 B.桶状胸 E.鸡胸 C.漏斗胸 3.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 A.16-20次/分 D.24次/分 B.20次/分以上 E.18-20次/分 C.10次/分 4. 检查发现某患者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短时暂停,周而复始,应诊断为 A.间停呼吸 D.库斯氏呼吸 B.叹息样呼吸 E.呼吸过快 C. 潮式呼吸 5.哪种呼吸提示严重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 A.潮式呼吸 D.间停呼吸 B.库氏呼吸 E.深大呼吸 C.叹气呼吸 6.肺泡呼吸音在胸廓何处最强 A.前胸上部 D.胸骨上窝 B.乳房下部 E.肩胛间区 C.腋窝下部 7.双侧肺泡呼吸音减弱见于 A.压迫性肺不张 D.大叶性肺炎 B.气胸 E.胸腔积液 C.肺气肿 8.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为 A.呼气时相较吸气时相长,音调高,音响强 D.吸气与呼气时相性质相似。B.吸气时相较呼气时相长,音调高,音响弱 E.呼气时相较吸气时相音响弱。C.呼气时相较吸气时相短,音调高,音响强 9.某患者听诊发现肺部呼吸音呈柔和吹风样性质,吸气较强,音调较高,呼气较吸气持续时间长,应判断为

A.正常肺泡呼吸音 D.肺泡呼吸音,呼气时间延长 B.正常支气管呼吸音 E.肺泡呼吸音,吸气时间延长 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10.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最常见于 A.大叶性肺炎消散期 D.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B.大叶性肺炎充血期 E.支气管肺炎 C.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11.下述肺病中哪一种不会出现听觉语音减弱 A.阻塞性肺气肿 D.自发性气胸 B.阻塞性肺不张 E.胸腔积液 C.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12.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的特点为 A.间断性吸气性呼吸困难 D.间歇性叹息性呼吸困难 B.持续性吸气性呼吸困难 E.反复发作的混合性呼吸困难 C.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13. 下述肺病哪一种容易出现胸膜摩擦音 A.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D.阻塞性肺气肿 B.支气管哮喘 E.自发性气胸 C.慢性支气管炎 14.胸膜摩檫音最易听到的部位是 A.锁骨中线第六肋间 D.胸骨侧缘 B.腋中线第5-7肋间 E.肩胛下区 C.肩胛区 15.不符合干罗音特点的是 A.吸气和呼气时都可听到 D.局限性干罗音为局限性炎症引起B.吸气时清楚 E.性质不稳定 C.发生的部位不固定 16.不符合湿罗音特点的是 A.吸气和呼气时都可听到 D.多样性 B.呼气时清楚 E.多由肺部及支气管炎症引起 C.部位比较固定 17.患者病侧胸廓隆起,叩诊呈鼓音,语颤消失,呼吸音消失,气管移向健侧,应考虑A.肺气肿 D.肺炎 B.胸膜增厚 E.肺不张 C.气胸 18.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体检时不可能性出现下述哪项体征 A.桶状胸,肋间隙增宽 D.听觉语音增强 B.触觉语颤减弱 E.肺泡呼吸音呼气时相延长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案例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 (1)概述肺通气的过程;(2)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3)说出平静时和运动后呼吸频率的不同,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2.能力: (1)通过演示“呼吸”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观察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知识介绍,过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开展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比赛吹气球,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己的肺通气能力。 设计思路 1.以多媒体课件引入能引起悬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

织和实施中,应该时时不忘探究。虽然在本节课中没有探究活动,但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体现探究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会引出新的问题,整个一堂课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3.通过课堂反馈可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查漏补缺。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其小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进入中学后,同样面临这种状况: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目的复杂多样,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差。加之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较多,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教学重点 ①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②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第一过程(即肺通气)。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原理。 教法设计 (1)引导探究法 本课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采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作为教学手段,引导

胸廓及肺部检查

胸廓和肺部检查 (一)胸部体表标志与分区(图3-1)。 图3-1 胸部正面、背面及侧面观 确定腋前、中、后三线时被检查者上臂应外展,使上臂与躯干成90°角。 在胸部表面利用骨骼标志分区及划线,便于胸部病变定位。常用的体表标志如下: 1.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 路易氏角,Louis 角) 、腹上角、剑突、肋骨、肋间隙、肩胛骨、脊柱棘突、肋脊角。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联接处向前突起所形成的角。此角恰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为背部颈椎与胸椎交界的骨性标志,低头时更为明显的突出,此以下即为计算胸椎的起点。 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的位置相当于第七或第八肋骨的水平。 2.垂直线标志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肩峰端与胸骨端二者中点的垂直线,正常男子此线常通过乳头。 腋前、中、后线:通过腋窝前皱壁,后皱壁所作的垂直线,为腋前、后线,腋前、后线间等距离的平行线叫腋中线。 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中央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通过脊椎棘突的垂直线。 肩胛线: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3.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肩胛上区、肩胛间区、肩胛下区。

胸骨上窝: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气管位于其后。 肩胛上区:在背部肩胛冈以上区域。外上以斜方肌的上缘为界,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在背部两肩胛下角连线与平第12 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肩胛间区:背部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 (二)肺和胸膜的界限。 肺叶体表投影: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各肺叶在胸壁上有一定的投影部位,了解这些部位,对肺部疾患的定位诊断有一定意义。 左肺分叶的胸壁投影界线:上、下两叶分界线始于第三胸椎,向外下方斜行,至腋后线与第四肋骨相交,然后向前下方延伸,止于第6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分叶的胸壁投影分界线:右肺上中两叶与下叶之分界与左胸上、下两叶之分界相同。上、中两叶之分界线,起自腋后线第4肋骨,终于第3肋间隙的胸骨右缘。 胸膜:分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肋膈窦: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于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约有二三个肋间高度。由于其位置最低,当深吸气时也不能完全被扩张的肺所充满。 (三)胸壁的检查。 观察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和骨骼肌发育的情况,检查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的状况。 胸壁静脉:当上腔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建立侧支循环时,可出现胸壁静脉曲张(图3-2),检查时要注意血流方向。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原理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实现肺通气器官:呼吸道、肺泡、胸廓 (一)肺通气的动力 1.肺内压的变化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平静吸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 2.呼吸肌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肌与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主要的呼吸肌:膈肌和肋间外肌,辅助吸气肌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主要的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2)呼吸运动的形式 ①平静呼吸(每分钟12~18次,小儿较快,老人偏慢) 吸气运动:主要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完成。膈肌收缩时,其隆起的中心下移,使胸腔上下径增大。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上举,同时肋骨下缘向外翻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因此,引起整个胸腔和肺容积增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流人肺内,完成吸气过程。 呼气运动:是由吸气肌的舒张所致。吸气肌舒张时,肺依靠自身的回缩力而回位,牵引胸廓使之缩小,从而引起胸腔和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被呼出,完成呼气过程。所以平静呼吸时的呼气过程是被动的。 ②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膈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腔和肺的容积进一步扩大,故能吸入更多的气体。 用力呼气:,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呼气肌参与收缩。由于肋间内肌的行走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其收缩时使肋骨和胸骨下移,肋骨还向内侧旋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进一步缩小,呼气运动增强,呼出更多的气体;同时腹肌收缩压迫腹腔器官,推动膈肌上移,并牵拉下部肋骨向下向内移位,从而使胸腔容积缩小,加强呼气。故用力呼气时,呼气过程是主动的过程。 3.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的重要条件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二是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胸膜腔内的压力是这两种方向相反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在吸气末与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所以:胸膜腔内压=大气压一肺回缩力。若以大气压为0,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生理意义: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①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②肺泡表面张力(2/3) (2)胸廓的弹性阻力

健康评估-肺部检查

胸壁与胸廓、肺脏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临床上用于计算前肋和肋间隙的标志是: A、胸骨角 B、肩胛下角 C、第七颈椎 D、锁骨上窝 E、腹上角 2、正常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为: A、1:1 B、1.5:1 C、1:1.5 D、2:2.5 E、2.5:3 3、肺气肿时胸廓的改变是: A、扁平胸 B、桶状胸 C、漏斗胸 D、鸡胸 E、不对称胸 4、触觉语颤增强是由于: A、气管阻塞 B、肺泡内含气量增多 C、胸腔大量积液或积气 D、胸膜高度肥厚或粘连 E、肺内有与气管相通的大空洞 5、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出现扁平胸 A、瘦长体形 B、肺结核 C、严重消耗性疾病 D、严重肺气肿 E、肿瘤晚期 6、成年人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 A、潮式呼吸 B、呼吸过缓 C、叹息样呼吸 D、深长呼吸 E、呼吸过速 7、下列哪种病变不会出现浊音 A、肺气肿 B、肺炎 C、肺脓肿 D、肺结核 E、肺结核

8、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三凹征,常见于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哮喘 C、气管异物 D、阻塞性肺气肿 E、以上都不是 9、气胸时不会出现的体征是 A、患侧呼吸运动减弱 B、气管移向对侧 C、患侧语颤增强 D、病变侧变为鼓音 E、患侧胸廓饱满 10、肺下界降低见于: A、肺不张 B、肝脾肿大 C、大量腹水 D、气胸 E、肺气肿 11、患侧胸廓叩诊呈一致性鼓音见于: A.肺结核空洞 B.肺气肿 C.气胸 D.大量胸腔积液 E.胸膜肥厚 12、正常人胸部叩诊不出现的叩诊音是 A、清音 B、过清音 C、鼓音 D、浊音 E、实音 13、正常人左胸下部胃泡区叩诊呈: A、实音 B、浊音 C、过清音 D、鼓音 E、清音 14、最易触及胸膜摩擦感的部位是: A、肺尖部体表 B、前上胸壁 C、锁骨中线第5肋间~6肋间 D、腋中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题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教时2课时 教案目标和要求 (1)理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 (2 )通过测量胸围差,能说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使学生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功能强,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重点通过测量胸围差,能说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难点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个课件课型新授课 教案过程 教案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呼吸址喉 支弋 管 说体的通1L并傥气体圏贏甌端 肺:气拣交换的场 所 〖二、情境引入〗 师: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 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师: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三、讲授新知识〗 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对学 过的知识进行 回顾。 创设问题 情境,引出课题, 诱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利用相关课件 指导实验:测 量 在老师的 指导下,复习 回答上节课学 习的有关内 容。 测量自己 一分钟的呼吸 次数。

1、指导实验:测量胸围差 指导学生说出: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可以感觉到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再深深地呼气,可以感觉到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利用课件,先示吸气时胸腔,再示呼气时的胸腔,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二者之间有差值,并分析出差值大小,反映出肺功能的强弱,使学生理解胸围差。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教师先用课件演示测量方法,或请学生示范操作,使学生明确:①测量胸围差的位置: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 ②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并计算出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 ③测三次,并算出平均值。胸围差。 强调注意 事项。 在老师的 指导下,讨论 测胸围差的用 具、方法、步 骤及注意事 项。 2、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播放模拟膈肌运动的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将呼吸运动过程制成课件。使学生通过观察理解肋骨运动时,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以及膈肌运动时胸廓上下径和肺的变化,并启发学生分析、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有节律地扩张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肺内气压下降和上升- 气体进出肺泡。 采用自学 导思法一—老 师引导下的学 生自主探究,和 直观教案 法――主要利 用多媒体现代 教案手段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 讲解。 呼吸运动 是负压呼吸,而 学生还没有压 强的概念,就很 难理解空气是 “压入” 肺内 而不是“吸入” 肺内,着重解 决这个问题。

第二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第二节肺通气 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的变化。 呼吸动作:指随胸扩变化肺容积也随之变化使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肺通气:胸廓运动的结果,其过程与肺内容积和压力变化密切相关。 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 (一)呼吸肌 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1、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2、呼气肌 腹壁肌、肋间内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二)呼吸运动分类 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肠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

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

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法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 腹式呼吸方法: 1.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放松全身。 2.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 3.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 4. 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 腹式呼吸要点: 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生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 腹式呼吸要点: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吸气,用口呼气;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钟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每天练习1—2次。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唇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

缩唇呼吸方法: 1.吸气时用鼻子。 2.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3.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慢慢地呼气达到1:4作为目标。 缩唇呼吸要点: 1、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扶膝。 2、吸气时,让气体从鼻孔进入,这样吸入肺部的空气经鼻腔粘膜的吸附、过滤、湿润、加温可以减少对咽喉、气道的刺激,并有防止感染的作用。 3、每次吸气后不要忙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进行缩唇呼气。 缩唇呼吸要点: 呼气时,舌尖放在下颌牙齿内底部,舌体略弓起靠近上颌硬腭、软腭交界处,以增加呼气气流的阻力,缩拢口唇呈“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秒,然后用鼻子轻轻吸气。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上课教学方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附教学 反思)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生活资源(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亲自经历过的);媒体资源(网上下载的录像,杂志和书中获得的知识);再生资源(课堂上随机产生的,老师根据学情拓展的,根据教材创生的模拟探究)等有机结合,拓展学习的路径。 教学评价: 快乐人生三句话。现代中学生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喜欢快乐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要有评价的意识,适时地运用教学评价,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老师随机的鼓励性评价,如:太棒了,你真聪明等。 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如:我们认为他的看法很有创意。 学习小组相互的评价,如:快乐小组的模型做得很形象。 教学过程: 接下来请欣赏我的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引出新题 通过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入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课题。 二、观察质疑

探究发现 多媒体展示[播放录像]人吸气呼气的动态过程,根据画面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感同身受 体验新知 课堂上我引导同学们认识呼吸就是肺通气。用大屏幕展示胸廓的正面、侧面结构,让同学们把手放在胸部两侧和正中央,亲自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照片),来认识呼吸运动。老师演示自制的胸廓结构模型(照片),提出问题,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分组讨论,展开课堂抢答,营造活跃热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体验,同学们能积极地在观察中思考,主动获取知识,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又及时地帮助同学们测量胸围差(照片),针对不同的胸围差,谈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模拟制作 走进科学 在本课中我大胆设计了一个模拟制作,来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通过这一个自主探究活动,让同学们能亲自验证胸廓扩大肺也扩大的实验前假设,学生在课前准备了气球,吸

体格检查胸肺部

胸部检查 ?体表标志 o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膈交界及第四或第五胸椎水平 o脊柱棘突:第七颈椎棘突最为突出 o肋脊角: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区域 o垂直线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 垂直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胸壁、胸廓与乳房 o胸壁 ?静脉 ?皮下气肿:捻发感,握雪感 ?胸壁压痛:肋间神经炎等。骨髓异常增生者,常有胸 骨压痛和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 ?肋间隙 o胸廓

?成年人前后径:左右径=1:1.5 ?扁平胸 ?桶状胸: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圆桶状-- 严重COPD ?佝偻病胸-多见于儿童,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佝偻病串珠 ?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漏斗胸 ?胸骨向前凸起--鸡胸 ?胸廓一侧变形--一侧病变--积液、积气、肺气 肿、肺不张等 ?胸廓局部隆起--心脏明显肿大,大量心包积液 等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脊柱结核 o乳房(正常儿童及男性乳头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先健侧后患侧 ?视诊 ?对称性 ?皮肤改变 ?发红(鉴别炎症及癌症)

?水肿(炎症、乳腺癌--毛囊及毛囊孔明 显下陷,局部皮肤呈“橘皮”或“猪皮” 样) ?乳房皮肤回缩--外伤、炎症或恶性肿瘤 ?乳头 ?腋窝和锁骨上窝 ?触诊(上界--第二或第三肋骨,下界第六或第七肋骨; 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最后触诊乳头) ?硬度和弹性 ?压痛 ?包块 ?部位 ?大小 ?外形--是否规则,边缘是否清楚或与周 围组织粘连固定 ?硬度 ?压痛 ?活动度 ?肺和胸膜 o视诊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附教学反 思)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生活资源;媒体资源;再生资源等有机结合,拓展学习的路径。 教学评价: 快乐人生三句话。现代中学生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喜欢快乐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要有评价的意识,适时地运用教学评价,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老师随机的鼓励性评价,如:太棒了,你真聪明等。 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如:我们认为他的看法很有创意。 学习小组相互的评价,如:快乐小组的模型做得很形象。 教学过程: 接下来请欣赏我的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出新题 通过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入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课题。 二、观察质疑探究发现 多媒体展示[播放录像]人吸气呼气的动态过程,根据画面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感同身受体验新知

课堂上我引导同学们认识呼吸就是肺通气。用大屏幕展示胸廓的正面、侧面结构,让同学们把手放在胸部两侧和正中央,亲自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来认识呼吸运动。老师演示自制的胸廓结构模型,提出问题,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分组讨论,展开课堂抢答,营造活跃热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体验,同学们能积极地在观察中思考,主动获取知识,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又及时地帮助同学们测量胸围差,针对不同的胸围差,谈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模拟制作走进科学 在本课中我大胆设计了一个模拟制作,来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通过这一个自主探究活动,让同学们能亲自验证胸廓扩大肺也扩大的实验前假设,学生在课前准备了气球,吸管,胶布,塑料瓶等材料,在活跃的氛围中,亲自组装呼吸运动的模型,看,他们现在已经组装到这里了。鼓励同学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模型,通过汇报和交流,让同学们分享各小组的好方法、好思路,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他们的模型成功了,我及时地评价;有的同学的模型失败了,引导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亲自动手操作中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动手操作的

肺部体格检查

肺部体格检查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体格检查——肺部视 1.前胸部皮肤无皮疹瘢痕;无胸壁静脉曲张;呼吸运动无改变,无三凹征;肋间隙无 回缩及膨隆。 2.(蹲下观察胸廓外形)胸廓无畸形(扁平胸、桶状胸等)。 3.双侧乳房对称,乳头大小无改变,无乳头内陷。 触 1.胸廓弹性好;胸壁及胸骨无压痛;无皮下气肿。 2.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深呼吸)两侧呼吸动度一致。 3.语音震颤(嘱患者发‘yi’长音,从上到下,左右对比,并双手作一次交换)(3个部位):语音震颤无增强及减弱。 4.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胸廓的下前侧部)(深吸气)无胸膜摩擦感。 (注:双手掌置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因该处为呼吸时胸廓动度最大的区域) 叩 1.肺上界:在斜方肌前缘中点先向外侧叩诊,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上界的外侧终 点,再从中点向内侧叩诊,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肺上界的内侧终点,内外终点的距离即为肺尖宽度。两侧分别叩诊。(肺尖宽度4-6cm,又称Kronig峡) 2.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①.自第1肋间-第4肋间,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 照的原则叩诊。(板指与肋间隙平行,每个肋间叩两下)②.同法左右对比叩诊腋前线、腋中线(侧胸部)(1—4肋间)。

(叩诊音,正常为清音;异常为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 3.肺下界叩诊: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条线。平静呼吸,自上 而下,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左右腋中线:第8肋间)(右锁骨中线叩:板指平行;腋中线叩:板指竖着) 听诊 1.肺部听诊:听诊呼吸音及啰音。(①.呼吸音包括:气管呼吸音(一般不予评 价)、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②.啰音包括:干、湿啰音)(按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听诊)(必要时深吸气)→无异常呼吸音及干湿啰音。 2.检查语音共振:患者发‘yi’长音,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 比。 3.听诊胸膜摩擦音:(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时间: 地点: 备课组:初中、高一生物 主备人:田锐 课题:二、呼吸的过程(一)、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一、反馈上周集体备课实施情况 二、分析本节考纲要求 肺通气是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由于习惯上人们容易认为吸气引起胸廓扩大,呼气使胸廓缩小,因此在《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的“身边事”中提出了“吸气—扩胸、呼气—缩胸”还是“扩胸—吸气、缩胸—呼气”的问题。概述人体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三、分析近五年结业考题与本节知识的关联 结业考分值:2分 必考考点:人体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四、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概述人体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通气是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技能性目标: 尝试人工呼吸的方法,将肺通气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的方法,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重难点 重点是肺通气和体内气体交换是完成呼吸全过程的重要步骤。 难点是肺通气和体内气体交换是完成呼吸全过程的重要步骤。 六、教法 课前准备好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是胸廓的变化引起呼吸,还是呼吸引起胸廓的变化?” 当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情绪也很高涨时,投入到探究竟的学习中。 “探究竟” 1.教师引导学生一只手按在胸骨处,先对这一问题很可能有不同意见,甚至同学间会争论起来。学生就此问题充分发表意见。

尽力扩大胸廓,接着缩小胸廓,反复做三次。 教师提问:胸廓扩大时,胸骨向什么方向 移动?此时是吸气还是呼气?胸廓缩小 时,胸骨向什么方向移动?此时是吸气还 是呼气? 2.教师引导学生一只手按在肋骨处,先尽力扩大胸廓,接着缩小胸廓,反复做三次。 教师提问:胸廓扩大时,肋骨向什么方向 移动?此时是吸气还是呼气?胸廓缩小 时,胸骨向什么方向移动?此时是吸气还 是呼气? 如果学生还有疑义,可以让学生在不扩胸和不缩胸的情况下,体会是否能吸气和呼气? (学习人体结构、生理等知识,引导学生 联系自己的身体进行实践,使学生感到所 学知识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 切感,增加学习兴趣。另外,本节实验简 便易行,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学 生回答不正确时,可重复多次实验)。 学生的实验只说明了胸廓横向变化与呼 吸的关系。膈的运动引起胸廓纵向变化,胸廓纵向变化又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介绍橡皮膜代表膈;两个气球代表肺;玻璃瓶代表胸廓。手向下拉橡皮膜代表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增大;反之,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上下径缩小。总之,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立体的、真实的现象比看图更能使人信服。 肺通气是呼吸全过程的第一步,其原理与其它呼吸过 程的原理均不相同,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人的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人”肺内。教师应结 合“知识链”的内容,适当讲解。 在“大家谈”之前,教师应补充讲解呼吸 肌(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胸 廓变化的关系,这样可以在“大家谈”中 谈得更系统,并且与“知识链”衔接。学生按教师引导自己体会胸骨移动与呼吸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回答。 学生按教师引导自己体会肋骨移动与呼吸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回答。 (为使现象明显,也可以在做扩胸和缩胸动作时,可以把一小纸条贴在鼻孔处,观察纸条如何动。) 有疑义的同学可按教师的提示进行实验。 最后使全班同学都理解胸廓的变化与呼气和吸气的关系 观看“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模拟演示装置。认识演示器装置的各部分与人体结构的对应关系。 学生观察演示过程和结果,总结规律。学生观察后,用语言进行表述。 如果时间允许可安排学生自己做: 一名学生面对大家操作,在操作的同时,用语言给大家讲述膈肌是如何引起胸扩纵向变化的。其他同学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 最后让学生总结“探究竟4”中的表格。

重要概念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重要概念: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重要概念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会涉及到呼吸时胸廓变化特点、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等重要概念,是起衔接作用的一个隐形重要概念。该难点的解决可帮学生较快理解肺的作用。 教学策略:针对本节课重心知识点较为抽象,却也是学生薄弱处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体验,模型和实验演示,小组探究等方式解决疑难点。将本节课中较难的抽象问题,如“呼吸与胸廓变化的关系”放在具体的能亲身体验,亲眼看到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在参与中解答问题。一、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知道气体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本节在此结构基础上展开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呼吸时胸廓的变化特点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其中,“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难点,让学生理解呼吸的过程中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是很难的。教师用模型演示呼吸运动与肋骨运动的关系和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的关系后,引导学生将演示实验揭示的道理迁移到理解人体的呼吸原理也是很难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活动,亲自体验呼吸运动,再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体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知道呼吸时胸廓变化特点。 2.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能解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的活动,锻炼科学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模型、实验,提升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在课程中体会科学道理,指导生活。 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难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 三、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理解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无法将胸廓变化与呼吸的产生联系起来。热衷自己动手,但组织性较弱,需教师有序组织讨论,实验等活动。学生不具备“体积与气压的关系”知识,因此在教学环节设置中应弱化该方面理论,从观察现象和学生亲身体验出发来解决疑问。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软尺、肋骨运动电动模型、膈肌模型、小气球(若干)、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三角烧瓶两个(配套带玻璃管软木塞)、洗耳球 学生准备: 必要的学习用品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一)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一) 主备人:贺欣华审核人:生物组日期:2013-3-28 编号:9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胸廓变化与肋间肌和膈肌的关系 2、会描述呼吸运动 二、学习重点 会描述呼吸运动 三、自主学习 1、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内,左右,左肺有叶,右肺有叶。在不知不觉中,你的肺有节奏地和,一分钟大约呼吸次 2.用手按在胸的两侧,深吸气,你感觉肋骨向哪个方向运动?胸廓是扩大的吗? 3、再深深呼气,你感觉肋骨向哪个方向运动?胸廓是怎样变化的? 4、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5、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描述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五、巩固提升 ()1.人在吸气时膈和肋骨的状态是 A.膈顶部下降,肋骨上升 B.膈顶部上升,肋骨下降 C.膈顶部上升,肋骨上升 D.膈顶部下降,肋骨下降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增加呼吸功能,其根本原因是 A、胸廓扩张的范围加大 B、呼吸深度增加 C、胸围差加大 D、呼吸肌收缩力增加 ()3、人在吸气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膈肌向下运动 B、肋骨间的肌肉收缩使肋骨上提 C、胸廓的上下径减小 D、肺容积明显见大 ()4、下列关于呼吸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肌舒张 B、吸气时,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 C、平静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 D、平静呼气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5.人体主要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是 A.肋间外肌和膈肌 B.胃间外肌和腹肌 C.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D.膈肌和腹肌 ()6.下列哪种状态,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A.膈肌收缩B.肋间外肌收缩C.膈肌舒张D.肋间外肌舒张()7、下列关于肋间外肌和膈肌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时 A.肋间外肌和膈肌交替舒缩 B.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和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可缩小胸廓容积 D. 膈肌舒张可扩大胸廓容积 8.如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气球相当于;橡皮膜相当于,钟罩相当于;(2)A图表示在; (3)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使胸腔容积,肺随着, 肺内气压相应,气体便被吸入; (4)此装置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演示胸廓的 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 A图B图

呼吸道和肺的功能及肺通气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 胸廓肺肺内气压气体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吸气)缩小 收缩升高排出肺(即呼气)胸廓肺肺内气压气体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吸气)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即吸气)课题: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组 号 姓名 课型 预习·展示 编制人 宋小红 备课组长 张瑞强 学科主任 使用日期 编号 13 一、教学目标 : 1.识记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些组成 2.了解呼吸道及肺的功能 3.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引入新课: 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突如其来的寒流使气温骤降,许多同学都感冒了。他 们打喷嚏,流鼻涕,不停的咳嗽,痰很多。为什么感冒时会有这些现象呢? 三、互动课堂: 活动一:看图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 观察课本50页图3-1回答下列问题并在右图中填出相应名称 (1) 按顺序说出组成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名称: (2) 哪些器官组成呼吸道 总结: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活动二:了解呼吸道的功能 (一)根据活动一思考: 1.呼吸道有哪些结构特点保障气体顺畅通过?(请同学们摸摸鼻子和喉咙,仔细阅读气管和支气管的相关文字) 2.呼吸道有哪些结构特点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图3-2理解纤毛、黏液和腺细胞的作用。 思考:(1).痰是怎样形成的?(结合纤毛和腺细胞的有关文字思考) (2) 咳嗽有痰是对呼吸道的保护反应还是有害反应? (三)1.手摸喉结体会吞咽如何移动理解会厌软骨在呼吸及吞咽时所起的作用,吃饭时为什么不让大笑? 2.请同学们用手捏住鼻子能不能呼吸?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好? 活动三:了解肺及肺的功能 (一)观察肺的结构图,总结肺有哪些特点?(肺泡的数量,肺泡壁厚度、肺泡外面的结构) 肺的结构特点 (二)总结:呼吸道的功能 肺的功能 活动四:阅读52页实际用及开眼界树立保护环境及保护嗓子的意识 达标测评:同步练习册1、2、3、4、5、6、7 课题: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组 号 姓名 课型 预习·展示 编制人 宋小红 备课组长 张瑞强 学科主任 使用日期 编号 14 一、教学目标 1.叙述肺通气的概念 2. 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3. 描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二、引入新课 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都会胸脯起伏加剧,呼吸加促。那么胸脯的起伏与人体的呼吸有怎样的关系?吸气呼气是怎样实现的呢? 三、 互动课堂: 活动一:自学与思考 1.阅读课本54页小词典理解胸廓、隔和肋间外肌的分布及特点 2.阅读课本55页知识链回答: (1)什么是肺通气?(2)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肺通气的原理是什么?(3)什么叫做呼吸运动? 活动二:探究呼气、吸气 与胸廓运动的关系 1. 每位同学按照探究一的内容做实验,完成54页填空 2. 观察55页图3-7思考: 3. (1)膈顶下降胸廓发生什么变化?肺会怎么变化?此时是吸气还是呼气?膈顶上升呢? (2)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 活动三:描述呼、吸运动过程 吸气过程: 、 、肺容积缩小 、 、肺容积增大 由此可见: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通气(肺通气原理) 活动四:了解实际应用 1. 阅读56页实际应用了解体育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 2. 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3. 了解婴儿出生后为什么大声啼哭? 达标测评:达标测评21页1、2、3、4、5、6、7、8及简答题1、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