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参考题及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参考题及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参考题及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参考题及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习题集

第一章突发事件管理概述

一、填空题

1.危机用汉字表述内涵,即“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刻,是组织命运“转化与恶化”的

分水岭。

2.在紧急情况下,危机以其高度不确定____的前景,给管理者造成高度的紧张和压力。

3.对危机事件或状态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考虑: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的影响方式和

事件的影响范围。

4.危机既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

5.广义的危机,实际上把灾害、灾难、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全都包括进来了。

6.危机事件决策环境往往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____不确

定因素的高度积聚。

7.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将地震损失的统计指标分为三类,即人员伤亡问题、财产损失问

题和对自然环境的破环问题。

8.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换到紧急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9.突发事件发生时,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寻求“满意”的处

理方案。

10.有学者根据危机情境中主体的态度,将危机划分成一致性和冲突性两类。

11.根据危机事件本身特有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及经济危机五大类。

12.每一个危机事件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13.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善后

学习能力。

14.从立法的角度,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动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________》(1996),

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___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___________ 》(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等。

15.从应急组织网络来看,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包括敏感的危机意识、健全的制度框架、完备的危

机应对计划和综合性的社会与国际应对网络。P27

二、判断题

1.危机事件的决策环境相对于政府的常规性决策环境往往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

2.危机既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

3.紧急状态更多地指突发事件的关键临界点。√

4.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很大,但也可能有限。√

5.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影响的范围可以是公共范畴,也可能是私域范畴。√

6.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换到紧急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7.一般来说,灾难的程度比灾害更高一些。√

8.危机通常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

9.每一个危机事件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10.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务的管理。√

11.根据分级管理原则,重大的危机事件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

12.危机事件进入缓解期,仍然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

13.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从事件中获益,其关键在于善后学习能

力。√

14.由文化矛盾引发或支持的冲突和危机,其根深蒂固性和持久性要远甚于其他原因直接引发的危机。

15.危机事件管理阶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已经完结。√

三、名词解释

1.危机。P4

2.灾难。P3

3.紧急状态。P4

4.突发事件管理。P6

5.事故灾难。P9(2)

6.突发社会安全事件。P10(4)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10(3)

8.经济危机。P10(5)

四、列举题

1.突发事件的特点。P4

2.对危机事件或状态分析的三个维度。P3

3.学术界和实践部门所使用的突发事件相关概念。P8-P9

4.危机事件的类型。P9

5.国际通用的危机事件颜色分级及其所对应的威胁程度。P11

6.我国的危机事件分级。P12

7.突发事件分期。P13

8.危机管理过程(阶段)。P13

9.我国突发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P23-P26(6点)

10.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原则。P36-P38(6点)

五、简答题

1.危机管理需要面对哪三个事实要素?P6

2.危机管理的任务是什么?P6

3.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哪几个方面?P6

4.突发事件分类要注意哪些问题?P10

5.危机事件分级的难点及意义在哪里?P8

6.什么是突发事件管理的“一案三制”?p27

7.在危机事件的预警及准备阶段,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p28-p30

8.在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阶段,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P33-P34

9.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面临着怎样的挑战?P34-P35

六、论述题

1.试述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P6

2.试述突发事件的分期。P13-P14

3.为什么说加强突发事件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P15-P17

4.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P18-P21

5.如何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管理应对网络?P40-P42

七、案例分析题

1、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约占GDP总量的2%多);与此同时,还对灾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如水利、公共交通、电网与通讯设施、文教卫生设施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灾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1380多万人失去住所,1700多万间房屋倒塌、损坏,215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仅江西和湖北两省就有23530家企业受灾,其中12846家企业停产),减少了受灾省份的财政收入。

根据案例回答:

(1)以上案例体现了突发事件的什么特点?此外突发事件还有哪些特点?P5

(2)危机管理的需要面对哪些事实要素?P6

2、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2007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其中,自然灾害发生255起,造成225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602.3亿元。事故灾难发生80.4万起,造成13.7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505亿元。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5462起,造成385人死亡,6.3万人发病。社会安全事件发生478.8万起,造成7.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44.8亿元。全年仅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4552亿元。

(1)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P18

(2)我国的突发事件管理存在着哪些问题?P23-P26(六点)

第二章应对突发事件的法治建设

一、填空题

1.在平时状态下,突发事件法制只是有备无患的预备法制,只在危机状态下才会临时启动

和实施的特别法制。

2.2004年3月14日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有关“戒严”的规定修改为“紧急状态”,这种修改

突出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的现代法治精神的要求。

3.行政机关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合理、公正,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

内容。

4.依法行政是政治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在于行政权力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5.比例原则又称“禁止过度”原则,是行政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6.应对现代突发事件应以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权为核心。

7.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不仅写进了“紧急状态”条款,同时也写进了“国家尊重和保

障人权”条款,这一原则在非常态下仍然适用。

8.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的区别主要在于危机严重程度不同,继而决定和宣布的主

体及程序不同。

二、判断题

1.突发事件法制属于非常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非常规状态下,行政紧急权力可以限制或中止某些法定公民权利。√

3.国家存在的基本或最大的理由是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4.行政机关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必须依据法律原则。√

5.在紧急状态下,政府也不得克减公民权利。×

6.突发事件下的行政紧急权力不能不受到程序规制。√

7.行政紧急权力必须在法律规制下行使。√

8.人权的绝对性在紧急状态下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9.紧急应急措施的实施违法造成相对人合法权益损害,受害人可申请国家赔偿。√

三、名词解释

1.突发事件法制。P44

2.依法行政。P52

3.法律优先。P53

4.职权。P53

5.希拉库萨原则。P59

四、列举题

1.突发事件法制的特点。P44-P45

2.依法行政的原则。P53

3.行政紧急权力在运行中所受到的法律规制。P55-P57

4.国际人权公约所确立的紧急状态下人权保障的原则。P59-P60

5.《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原则。P65

五、简答题

1.为什么需要建立突发事件法制?P46

2.我国现有的有关危机管理立法存在的不足有哪些?P47-P48

3.一套完善系统的突发事件法律体系应当包括哪几个层次的内容?P50(4个)

4.在理解危机管理中政府的职责时要注意些什么?p52

5.紧急行政权为什么要纳入法治的轨道?P54

6.比例原则的内涵有哪些?P56(3方面)

7.为什么在突发事件中仍然要保障公民的权利?P58-P59

8.突发事件中公民所享有的权力有哪些?P60-P63

9.《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P64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宪法和法制中已经包含的应对各种危机或紧急状态的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P47(4点)

2.我国突发事件法律体系是怎样健全和完善的?P48-P50

3.试述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制定的现实意义。P49

4.试述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P66-P70

5.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立法思想和立法原则是什么?

七、案例分析题

1、《韩国行政程序法》(1996年)第24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做出处分时,除其他法令等有特别规定外,应以书面方式为之。但须迅速做出或事件轻微时,可以言词或其他方式为之。”《葡萄牙行政程序法典》(1996年)第84条规定:行政机关“如恐防不采取临时措施将对有关的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或

难以弥补的损害,而此顾虑系属合理者,则在程序中的任何阶段,可主动或应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命令采取显属必要的临时措施”;同时,“行政机关如命令采取或更改任何临时措施的决定,应说明理由,并定出该措施的有效期。”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行政紧急权力要受到哪些法律规制?P55

2、1984年在“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限制和克减条款研讨会”上通过的“希拉库萨”原则第51条指出:克减措施的严重性、时间和地域应当是消除危及国家生存的威胁所必需的,并且与这种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条第3款要求缔约国“保证任何一个被侵犯了本公约所承认的权利或自由的人,能得到有效的补救,尽管此种侵害是以官方资格行事的人所为”,并要求“发展司法补救的可能性。”

(1)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国际人权公约对人权保障做出了哪些规定?P59-P60

(3)突发事件中的公民权利应当怎样得到保障?

第三章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建设

一、填空题

1.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呈现出频繁性、强破坏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应急性

等特点,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独特的管理体制。

2.在管理实践中,统一指挥体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实行松散的委员会制,有的实行专设

的突发事件机构。

3.在统一的公共危机指挥体制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突发事件全权负责。

4.突发事件涉及哪个地方,首先应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分级负责。

5.建立突发事件责任制的关键在于要赏罚分明、奖惩兑现,其前提是细化每一个

岗位和人员的具体职责。

6.监督工作包括领导的检查监督和专门从事检查监督的督查部门的检查监督两个

部分。

7.领导行为本身就包含决策和对决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

8.单设危机事件管理机构中的三预管理是指:预案、预测和预防。

9.我国各级政府突发事件机构可以分为领导机构、综合办事机构和专门工作机构三

个层次。

10.发展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咨询组织,就要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不同部门的专家库,经常开展活

动,实现咨询活动制度化。

二、判断题

1.现代社会中任何复杂的管理都离不开体制问题。√

2.统一的指挥体制可以节约管理成本。√

3.危机管理在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之下,还应该实行分类管理。√

4.领导对于危机决策不必亲自去检查其贯彻落实情况。√

5.危机管理属于政府职能的非常规性例外事务处理范畴。√

6.鉴于危机事件的高发和频发特点,各级政府都需要设置突发事件的常设机构,并单设办事机构。√

7.目前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基本上是一种分散管理、各负其责的体制。√

8.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并不意味着政府专业部分的危机管理职能的弱化。√

9.应对和管理一种公共危机,往往需要很多职能部门的全面协调与合作。√

10.以职能和机构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三、名词解释

1.突发事件指挥体制。P79

2.突发事件政府机构设置的属地管理原则。P94

四、列举题

1.一般情况下政府机构在履行其法定职能的三类行为。P87

2.政府突发事件中的预案管理职能。P89

3.政府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职能。P90

4.政府公共危机预警的次级职能。P90

5.突发事件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P92-P94

6.各级政府突发事件权限划分的四维结构。P96

五、简答题

1.如何建立突发事件的责任机制?P84

2.如何建立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机制?P79-P81

3.在突发事件中,政府职权如何划分?P81-P82

4.危机事件中,政府管理的核心思路是什么?P92

5.简述我国地方政府突发事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P96

6.我国突发事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P97

7.社会公众能否积极参加应对突发事件取决于哪些因素?P102

六、论述题

1.试述政府突发事件的基本职能。P89-P92

2.试述现阶段我国政府突发事件的机构设置。P95-P96

3.如何才能建立健全我国的突发事件领导体制?P98-P100

4.为何要发展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咨询组织?P103-P106

5.为何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P105-P106

七、案例分析题

1、2003年12月23日21时,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国石油天然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发生井喷事故。井喷失控后处置失当,致使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导致附近村民中毒。事故造成243人死亡(其中石油职工2人、当地群众241人),2142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9263万元。井喷发生后,川东钻井二公司只是向上级公司和石油管理局报告了情况,没有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使地方政府未能及时介入应急救援工作,延误了群众疏散等到的组织和实施。

(1)这个惨痛教训说明了什么?P98

(2)建立健全危机事件的统一指挥体制有何必要性?P79-P81

2、1998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国家面临支付外债困难,整个国家发起了“献金运动”,广大民众纷纷出于自愿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和银行中的外汇,只买国货,支持国家度过难关。美国“9.11”袭击刚过,就有许多美国民众自发赶往事发地点,参加搜救,无偿献血。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P102

(2)怎样在危机事件中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P102

第四章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建设

一、填空题

1.危机预警是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

2.建立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危机征兆,准确把握危机诱因、未来发展趋势

和演变规律。

3.建立健全政府预警的法规体系,目的在于保障我国政府预警“有法可依”,明确政府预警的

法律依据。

4.在突发事件中,适时、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危机管理的成败。

5.由于时间紧迫、信息不全、外部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在危机状态下

的决策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6.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决策制度这两个方面构成。

7.在突发事件人力资源配置中,专家咨询组织体系相当于“智囊团”,辅助与支持体系相当于

后勤保障系统。

8.危机处理成败的关键,其一在反应快速,其二在资源整合,两者并重。

9.就当代各国的危机管理实践来看,危机的类型逐渐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其处

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

10.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政府财政支出的根本作用在于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11.突发事件新闻发布要坚持及时、准确、适度、“于我有利”的原则。

12.对危机管理结果的评估可以从经济性和社会性两个维度来进行。

二、判断题

1.体制是管理的实体性基础。√

2.机制是机构和职能运行的路径和程序,是活的管理。√

3.危机预警是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

4.在危机状态下,权力集中是必要的。√

5.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6.根据所要处理的危机类型不同,构成中枢决断系统的人员和机构范围也不一样。√

7.突发事件的财政资源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支出。√

8.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应当避免将危机管理与日常管理对立起来。√

9.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政府财政支出的根本作用在于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10.突发事件具有公共性,应该得到公众的监督。√

1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主动及时发布信息。√

12.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要抢时间,争取先声夺人。√

13.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需要得到授权。√

14.在现实社会中,突发事件往往是组织变革的主要促进因素。√

三、名词解释

1.预警。P110

2.突发事件预警。P110

3.危机预报。P111

4.中枢决断系统。P123

5.突发事件的善后管理。P140

6.危机风险评估。P144

7.危机影响评估。P145

8.危机管理评估。P146

四、列举题

1.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P110

2.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职能。P111

3.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P113

4.突发事件预警的监测系统构成。P114

5.危机决策的特点。P119

6.危机决策的原则。P119-P121

7.突发事件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P142-P143

8.危机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P146-P147

五、简答题

1.危机事件管理中的信息沟通包括哪几方面内容?P112(2方面)

2.突发事件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任务是什么。P115 (3)

3.突发事件预警的监测系统中警报子系统的任务是什么?P115 (4)

4.政府预警系统要收集哪三个方面内容的信息?P116

5.我国危机决策机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P118

6.常态决策与危机决策的差异性有哪些?P121-P122

7.简述危机决策主体的构成。P122-P124

8.规范政府危机决策行为的法律制度涉及哪些内容?P124-P125

9.突发事件的人力资源来源有哪些?P127

10.如何解决我国突发事件管理实践中的“不计成本”问题?P133

11.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具有怎样的意义?P134-P135

12.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建立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P139-P140

13.突发事件善后管理有何重要意义?P140-P141

14.危机后处理阶段需要首先解决哪两个任务?P141-P142

六、论述题

1.试述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框架体系。P114-P117

2.试述我国目前突发事件的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P128-P130

3.如何改善我国突发事件的资源配置与管理机制?P130

4.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机制?P137-P140

七、案例分析题

1、1994年3月的一天,几名歹徒在千岛湖抢劫了一条游船,杀死了船上的游客、导游、船工等32人。由于未能及时组织对外报道,以及面对境外媒体,事发当地多个部门接受采访,口径不一。境外一些媒体因此大肆炒作,恶意攻击,使我陷入被动局面。总结“千岛湖”事件的经验教训,当年8月中办、

国办专门下达了《关于国内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规定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归口管理这项工作,建立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机制。此后,中央外宣办还制定了实施细则。2005年以来,国务院为使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了《国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机制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使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P136

(2)为什么要建立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机制?P134-P135(4个)

2、2008年4月,当我们看到安徽阜阳千余名儿童感染肠道病毒和胶济铁路撞车事故时,内心极度痛苦,心中不停地拷问:为什么政府就不能在事件发生前或事件发生初期就把事件扼杀在“摇篮”里呢?为什么地方政府“信誓旦旦”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总是在重大事件面前“黯然失色”呢?安徽阜阳20朵祖国的花朵,胶济线上70多条鲜活的生命已经为政府的“事后行为”埋单了。生命无价,现在政府无论如何补救都会给受害人家属留下了永远的痛。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P150

(2)政府应当如何建立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p114

第五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填空题

1.预防医学经历了以个体—群体—人类为对象的三个阶段,以个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

称为卫生学,以群体为对象预防疾病的科学称为公共卫生学。

2.作为一门综合性独立学科,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一样,已构成现代

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由卫生学明确拓展为公共卫生学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

一次卫生革命”,即个体医学发展为人群医学。

4.公共卫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外部性和公共性,以及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有

组织性和前瞻性。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一般可分为事前的预防、事中的处置和事后的评

估。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技术支撑体系(硬件)和非技术支撑体系

(软件)构成。

7.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表明,健康需求不单是个体孤立的需求,而是涉及群体

的广泛的社会需求。

8.认识和实践是灾变动力机制调动起来的两个基本环节。

9.激励通常包括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和形成动力等一系列的作用机制。

10.设定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它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从而达到调动人

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11.国家具有统治功能、管理功能和保卫功能,因而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国

家要发挥主导作用。

12.社区是人们因在共同区域生活而结成的社会组织。

13.社区既是社会地域单位,又是社会功能单位,因而在公共卫生中要发挥社

区的组织作用。

14.维护社区人员健康是社区得以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之一。P180

15.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开展预防治疗及疫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最重要的保

证之一。

16.全科医疗是将生物医学、行为医学及社会医学集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医疗。

二、判断题

1.世界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内容、重点和措施是不尽相同的。√

2.公共卫生的组织管理需要全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

3.卫生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环境医学几个术语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4.非技术因素对于国家公共应急系统的全面建设和有效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健康需求是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初始力量。√

6.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

7.激励可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8.对疫源的控制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问题。√

9.社区医学面对的是特定的社区,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特定的成员。√

10.社区是一个具体缩微的社会,其卫生服务必须具有多样性。√

11.社区医学工作人员必须融入社区,把握社区内的具体特征。√

12.搞好社区卫生工作,即为全社会的医疗卫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13.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由全科医生来负担。√

14.卫生监督机关实行的监督无须征得相对人的同意。√

15.检疫一般是指对传染力很强的烈性传染病而言的。√

三、名词解释

1.预防医学。P153

2.公共卫生学。P153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157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P160

5.卫生监督。P183

6.卫生监督行为。P183

四、列举题

1.公共卫生的特点。P155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类别。P159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P159-P160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P161

5.灾变动力机制的具体表现。P164-P182(黑体字的四大点)

6.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激励方法。P173-P175

五、简答题

1.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应该努力做到哪几点?P155-P156

2.政府在公共卫生建设中的任务是什么?P156

3.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P157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目的是什么?P160

5.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165

6.激励之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解决有何重要作用?P170-P172

7.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运用荣誉激励要注意哪些事项?P175

8.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应当如何发挥社区的组织作用?P180

9.对疾病监测的内容应当包括哪些方面?P184

10.如何依靠行政力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控制?P186-P189

六、论述题

1.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P162-P164

2.试述健康需求的动力机制。P164-P169

3.试述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团结协作的整合机制。P175-P180

4.卫生监督机制包括哪些内容?P182

七、案例分析题

1、近年来,全球每年因传染病流行导致1300万人丧生,全球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1998-2001年3年时间,WHO的“疫症爆发警告及反应小组”共在13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78次疫病爆发核实工作。这些传染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如1997年,中国香港发生禽流感,致使多人死亡,销毁140万只鸡,赔偿鸡农鸡贩损失1.4亿港元;英国发生疯牛病,400万头牛被宰杀,牛肉制品出口减少了99%,英国花费了62.5亿美元,用于消除疯牛病造成的社会经济混乱。中国台湾地区曾发生口蹄疫,灭杀380万头猪,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1)以上材料说明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何种特点?P162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有何意义?P162-P164

2、国内知名品牌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了国内外。三鹿奶粉因含有三聚氰胺而导致4名婴儿死亡,数千名婴儿患肾结石。如此严重的结果,使“三聚氰胺”这个原本对人很陌生的词语却频频出现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传媒上,成为人们谈话的焦点。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消毒剂、化肥和杀虫剂等行业,三聚氰胺与甲醛合成树脂是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可用来生产盘子和碗等食品用餐具。

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三聚氰胺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尚未完全明了,比较一致的结论认为如长期和反复接触三聚氰胺,可能对肾发生损害而引发肾衰。三

聚氰胺颗粒可能堵塞非常纤细的肾小管,随着其含量的不断增加,就在婴儿肾内形成颗粒,如果不能及时排除,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形成结石,给肾功能带来损害。即使部分颗粒随尿排出,但还是会形成一个结石核,慢慢结聚形成更大结石,几个月后会再次形成结石,最终导致尿毒症和慢性肾衰症状。1994 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一般使用“凯氏定氮法”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其含氮量一般不超过30%,三聚氰胺的最大的特点是含氮量很高(66%),从三聚氰胺的分子式C3H6N6不难算出,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三聚氰胺,会使通常以凯氏等定氮方法测定的蛋白质虚涨4个百分点,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或饲料在蛋白质测试中含量偏高,从而使劣质产品通过常规检查。因此常被一些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其次,三聚氰胺的价格远低于正常的蛋白原料的价格,在食品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1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采用真实蛋白原料费用的1/5,加之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给了掺假、造假者极大地利益驱动,所以“增加”产品的表观蛋白质含量是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原因。

三鹿奶粉事件导致如此严重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些曾经标版国家免检产品的国内外名牌食品的质量有多大的保证?产品一旦获得免检就真的可以永远都免检了么?知名品牌就真的能让我们老百姓百分百放心么?希望基层工作人员应当加深对三聚氰胺等添加剂危害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的监测,并予以坚决的打击,防止三鹿奶粉事件的再次发生。

(1)“三聚氰胺”公共卫生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反思?P192

(2)如何加强我国的卫生监督?P183

第六章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一、填空题

1.自然灾害的社会性还表现为人类和社会的无节制活动、其可管理性等方面。

2.根据破坏和损失相对值的大小,人们将自然灾害划为巨灾、重灾、中灾、轻灾

几种类型。

3.各种自然灾害就个别而言有其偶然性和地区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自然灾害具有

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4.一些原发性自然灾害还可导致一系列次生灾害,形成次生灾害链。

5.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

差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6.我国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

救结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7.自然灾害的群发性、突发性、频发性和危害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将应急管理

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和运作之中。

8.美国现有自然灾害应急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其主要标志是“总统灾难

宣布机制”的确立和联邦应急事务署的成立。

9.自然灾害的预警主要是通过监测和预报来实现的。

10.建立完善的信息疏导机制是应急机制是否完善的基础。信息疏导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求

建立现代化的通讯系统。

二、判断题

1.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动力来自于自然界。√

2.当前社会的自然灾害更多取决于社会因素。√

3.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或自然变化都可称之为自然灾害。√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内部或人类赖以生存空间的破坏具有相对性。√

5.自然灾害的发生,人类社会不可完全预先准备和避免。√

6.总体上看,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7.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

8.自然灾害也具有危险和机遇双重性质。√

9.建立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决策和协调机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

10.世界各国均把灾害立法作为实施灾害管理顺利发展的基础。√

11.灾情信息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政府应急管理必须依托统一的信息系统。√

13.保险是促进社会内部稳定的稳定器。√

三、名词解释

1.灾害。P197

2.自然灾害。P197

3.自然灾害的可管理性。P199

4.地质灾害。P204

5.森林生物灾害。P205

6.应急基金。P219

7.保险。P219

8.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案。P223

四、列举题

1.自然灾害的特点。P197-P201

2.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P202-P205

3.农作物生物灾害种类。P204-P205

4.地质灾害类型。P204

5.我国自然灾害特征。P205-P207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P198

2.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P200

3.我国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怎样的差距?P210

4.怎样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系统工程?P210

5.从灾害综合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应当建立怎样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P214

6.我国应当如何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P216

7.建立统一的灾情信息系统有何重要意义?P217

8.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建立的灾害信息系统主要有哪些?P217-P218

9.我国减灾投入问题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216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自然灾害对社会稳定的巨大影响。P208-P209

2.如何加强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P210-P223

3.试述各国的专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P211-P213

4.我国应当怎样建立自然灾害政府应急管理的财政保障体系?P218-P219

5.试述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主要内容。P223-P224

6.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P228-P230

七、案例分析题

1、全球近几十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从1963年至2007年有记录的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受伤在100人以上的灾害4653件,共死亡360万人,受伤30亿人次,直接经济损失3400亿美元。而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汶川大地震中遇难人数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倒塌房屋、严重损毁不能再居住及损毁房屋涉及450万户,1000余万人无家可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其它如文物损失、档案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则无可估量。

(1)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P199

(2)自然灾害还具有哪些特点?P197

2、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中国共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水旱灾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死亡万人以上的旱涝灾害平均每10-20年就出现一次。自1949年以来50年间,全国旱灾平均7.8次/看,洪涝灾害5.85次/年,冻害2.8次/年,干热风2次/年,台风6.9次/年,都远超过了世界的平均频率。各种灾害虽经整治,但因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多灾并发,损失惨重。1995年,水、旱、雹、震、火灾相继发生,南涝北旱。1998年长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003年淮河遭受了50年不遇的特大水灾,黄河部分发生决口,甘肃、云南等地连续发生地震灾害,四川等地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大地震。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P206-207

(2)如何建立政府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P221-P222

第七章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

一、填空题

1.狭义的公共安全主要包括来自自然灾害、治安事故和犯罪的侵害三个部

分。

2.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客体要件主要表现为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3.从静态看,根据行为人所实施的危害和其对事件形成的作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主体结构一般可

划分为核心、附和、围观三个层次。

4.按照危害程度来划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可分为一般事件和重大事件。

5.民族与宗教问题是世界范围内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

6.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具有较强的法理性和政策性。

7.从总体上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应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击、可

顺不可激、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指导思想。

8.具体看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可以概括为战略原则和战术原则两部分。

9.信息情报工作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突发公共安

全事件应急处置过程就是信息转换的过程。

10.建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情报自动化系统特别要注意突出其实践性和实用性。

11.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与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各级公安机关都逐步建立了反恐制暴、

快速反应机制。

二、判断题

1.公共安全只能由政府专门提供。√

2.没有危害社会的突发行为,也就构不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3.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主体的行为均源于参与事件的群体或个人的内在需求。√

4.50人以上的群众性纠纷、械斗、封建迷信活动属于重大治安事件。√

5.死亡3人以上的突发事件属于重大治安事件。√P239

6.自然灾害也能引发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7.“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置的根本性原则。√

8.公安机关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有权对社会力量做出调配使用。√

9.当前,我国的110报警服务工作已经大大超出了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

三、名词解释

1.公共安全。P232

2.突发公共安全事件。P233-P234

3.政治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P237

4.激情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P238

5.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预案。P247

四、列举题

1.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构成。P234-P235

2.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特点。P235-P237

3.按事件性质划分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P237

4.非暴力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P238

5.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的特别特征。P243

6.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各环节。P245

7.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方法。P252-P253

8.公安机关在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的权力。P256-P257

9.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国际合作关键环节是什么?P258

五、简答题

1.什么是非暴力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P238

2.什么是涉外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P238

3.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战略原则包括哪些方面?P243

4.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战术原则包括哪些方面?P244

5.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过程中组织实施阶段的核心工作是什么?P246(2)

6.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过程中组织总结阶段的核心工作是什么?P246(3)

7.如何准确把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情报范围?P246-P247

8.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有哪些应急处置方法?P251-P253

六、论述题

1.如何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进行分类?P237

2.试分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成因。P239-P240

3.试述我国当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比较普遍的诱发因素P241。

4.如何做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性工作?P244

5.公安机关需要如何做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建设?P260-P262

6.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有哪些?P254-P259

七、案例分析题

1、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冲突事件

2008年7月19日凌晨4时,175名警察从孟连县城整装出发,星夜奔赴40公里外的勐马镇勐啊村。黎明时分,这个宁静的村寨已被重兵包围,5名嫌疑人随后被抓捕,受到强制传唤。

行动顺利。然而,情况突变,这次抓捕酿成的冲突就此拉开了血腥的序幕。

七百村民围攻警察

清晨8时许,勐啊村数百名村民呼啸而来,他们手持长刀、锄头、铁棒、木棍、弹弓等器械,沿勐马至勐啊公路形成围攻之势,冲击正在孟连农场制胶厂路口执行警戒任务的58名警察。警察奉命迅速组成四层防御队形,并用扩音器喊话试图劝阻村民,但村民们不予理睬,他们从公路正面和左侧山坡分两路袭击警察,挥舞刀棒砍砸过来,突破了警戒线,警察的盾牌、头盔、警棍被刀棍劈开砸裂,多名警察负伤。在对空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察被迫使用防暴枪(内装橡皮子弹)自卫,由于距离太近,岩尚软、岩底父子二人被防暴枪击中死亡。与此同时,另一路村民纷纷用石块、砖块、弹弓发起攻击,警察对空鸣枪并发射催泪弹驱散了人群。至此,围攻人群逐渐停止攻击,但仍聚集在150米外与警察对峙。

这边还在剑拔弩张,两公里外的芒海村又发生了激烈的警民冲突。手持器械的村民一拥而上,攻打执行劝阻任务的警察,数名警察受伤,多辆警车被砸。村民砍倒树,用树干、石头和人墙切断交通,把警察围困在公路边动弹不得,无法回撤。现场局势一触即发,气氛极度紧张。村民提出必须马上释放被强制传唤的5名嫌疑人。闻讯赶到的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现场劝导情绪激动的村民,并决定放人,缓解对立情绪。傍晚,被围困达11个小时的警察终于得以撤离。

当天先后参与围攻警察的村民达700余人。这起事件造成两名村民死亡,17名村民、41名警察、3名干部受伤,9辆执行任务的汽车被砸坏,102件警械被损毁或丢失。

政法委书记向胶农鞠躬致歉

尽管气氛暂时缓和,但事态依然严峻,危机四伏。村民把两名死者的遗体抬到勐马橡胶公司大院内,数百名村民随后聚集。

“7·19事件”惊动中央高层,胡锦涛、周永康深表关注。云南省迅速组成了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挂帅的工作组。7月20日凌晨2时,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孟苏铁和副省长曹建方抵达孟连,指挥事件处置。凌晨5时,孟苏铁和曹建方到达村民聚集现场,他们轻车简从,未带警卫人员。当时村民情绪并不友好,长刀、棍棒等器械赫然摆放着。在和村民对话时,当孟苏铁听到村民代表说,他们的愿望和利益诉求曾多次向乡、县、市、省有关部门反映,但都毫无结果,孟苏铁动容地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表示歉意,并鞠躬以示诚意,表示将负责任地解决大家的合理要求。省领导的态度赢得了村民们的一片掌声,气氛趋于缓和。

7月20日,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乘直升机急速赶到孟连,他叮嘱在场的各级官员要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两天后,李纪恒在普洱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一番讲话令闻者深受触动:“对共产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温和善良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引发了冲突事件。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必须引起各级干部刻骨铭心、触及灵魂深处的反省。”

经过细心劝导,群众情绪基本稳定。7月23日凌晨4时,两名死者遗体火化,事态初步平息。

一意孤行动用警力

云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郭永东在通报“7·19事件”时说,此次事件表面是警民冲突,实质是胶农与橡胶公司长期的利益纠纷,当地党委、政府没有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导致胶农对橡胶公司积怨日深,最后转化为对基层干部、党委和政府的不满。

孟连县的橡胶产业开始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胶农按协议价格把胶乳卖给橡胶公司。“勐马”和“公信”是孟连县最大的橡胶企业,经历了从乡镇企业到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的两次改制,但改制并不彻底,留有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的后遗症。2005年以来,橡胶价格大幅攀升,从原来的几千元达到2.5万元以上,但公司对胶乳收购价格不作调整,橡胶价格飞涨和农特税取消带来的利益被橡胶公司老板独享,引致胶农愤慨。胶农决定中止出售胶乳给公司,自行给价高的收购者,遭到公司派出的保安阻止,双方多次发生冲突。县乡党委、政府对此简单地以治安案

件论处,反复动用警力介入,刺激胶农,致使警察被打、警车被砸,“7·19”前已累计发生群体性事件7起。

孟连县委、县政府认为,这些事件是农村黑恶势力作怪,要求普洱市调用警力进行打击。3月,普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丕坤专程到省政法委汇报,孟苏铁听了情况后说,要分清矛盾性质,最大限度考虑群众利益,调整利益纠纷,不同意治安整治和抓捕。省政法委派出工作组到孟连调研后认为,当地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群众利益纠纷,再次重申对少数人采取强制措施可能引起群体事件的风险。

6月14日,普洱市公安局又向省公安厅书面请示跨县调动400名警察到孟连,省政法委、公安厅明确否定了这一请求。然而,7月2日的普洱市委常委会依然决定打击孟连农村黑恶势力,跨县调警之事不再向省里报告。11日,市公安局调动的警力向孟连集结。

7月15日,孟连县政府发布治安整治通告,派出工作队,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也限令“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次日,警察强制传唤8名涉案者。17日,一抓捕对象被扣留引发300名群众围堵,两名工作队员被打伤。市里认为工作队的安全受到威胁,有必要动用警力实施打击,19日凌晨,抓捕行动引发了震惊全国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案例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09月17日)

请结合案例回答:

(1)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做好哪些关键性工作?P244

(2)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有哪些方法P251-P253?

2、“瓮安事件”始末

2008年6月22日,贵州省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17岁的李树芬被发现死于河中。公安机关作出“自己跳河溺水身亡”的结论,死者家属对此不满。 6月28日16时,死者家属邀约300余人在瓮安县城游行,最终导致暴力事件。游行者和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事件中,瓮安县委大楼被烧毁、县政府办公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办公大楼47间办公室、4间门面房被烧毁,刑侦大楼14间办公室被砸坏,县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42台交通工具被毁,办公电脑数十台失踪。事件共造成150余人受伤,大部分为轻微伤。

在瓮安举行的群众座谈会,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将“6·28”事件定性为:一起起因简单,但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员煽动利用,甚至是黑恶势力人员直接插手参与的,公然向党委、政府挑衅的群体性事件。

在贵州省委今天召开的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指出,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李树芬的死因,背后深层次原因却是瓮安县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屡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他们工作不作为、不到位,一出事,就把公安机关推上第一线,群众意见很大,不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而且促使警民关系紧张。加之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石宗源说,这次事件中,黑恶势力正是利用群众的这种不满情绪挑起事端,公然挑战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借机扰乱社会、趁火打劫。因此,这起事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是迟早都会发生的。对此,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首先建议免去瓮安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政委罗来平和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贵荣的职务,请按程序办理。并请纪检监察部门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查究瓮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贵州省委和黔南州委7月4日对瓮安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做出调整决定,县委书记王勤、县长王海平被免职。

(案例摘自《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9320477.html,/view/1692936.htm)

请结合案例回答:

(1)政府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中负有什么职责?P255-P256

(2)翁安事件对地方政府公共权力行使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启示?P265

第八章经济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一、填空题

1.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经济战略资源危机是经济安全管理中的三大重

要内容。

2.货币政策在周期规律的作用下,有宽松期、紧缩期之分。

3.金融风险大小可根据一系列的经济和金融的指标来度量。

4.银行内部风险是由银行呆坏帐逐渐累积而引起的,国家信用主要评估国债的风

险。

5.在预定预警指标的基础上,要确定预警指标的“阈值”和权重。

6.现阶段应坚持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重点是改善金融监管的基础条件,以实现综合

监管。

7.财政风险是各种风险的最终承受者,是最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

8.我国经济战略资源体系主要有以粮食为代表的经济安全物质和以石油为代表的战

略安全能源两大类。

9.经济战略资源安全问题包括预测、评估和调控三个层面。

10.储备信息管理机构,包括全国联网的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和储备库存信息管理系

统。

11.经济战略资源的储备规模主要取决于目的、作用和国家财政能力。

二、判断题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2.金融安全直接影响经济安全。√

3.金融风险是一个政治问题。√

4.金融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5.银行内部风险是由银行呆坏账逐渐累积而引起的。√

6.国家信用主要评估国债的风险。√

7.财政风险主要由政府行为的特点决定的。√

8.财政风险带来的损失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

9.财政风险不是直接显现的。√

10.财政风险是最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

11.经济战略资源危机关系国家的竞争力。√

12.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量有一半是来自于中东地区。√

13.战略储备体系不能等同于各种战略资源储备的累加。√

14.全球能源战略的基本特点是双向式发展。√

三、名词解释

1.国家经济安全。P266

2.外债风险。P273

3.泡沫经济型风险。P271

4.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5.财政风险。P279

6.财政风险评估。P281

7.财政安全指标。P281

8.偿债基金。P284

9.经济战略资源。P288

四、列举题

1.金融风险对国民经济的危害。P268

2.金融风险的特征。P269-P270

3.金融风险预警的5类指标体系。P271

4.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内容。P276

5.财政风险的危害。P279

6.财政风险的特征。P280

7.财政风险预警的4类指标体系。P282-P283

8.经济战略资源危机特征。P391-P292

五、简答题

1.金融危机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P268-P269

2.我国现阶段金融风险具有怎样的特殊性?P270

3.外债风险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和评估?P27

4.如何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P274

5.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P277-P278

6.如何建立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理机制?

7.经济战略资源危机有何危害?P289-P290

8.如何构建经济战略资源需求预测指标体系?P293

9.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有哪些?P300

六、论述题

1.如何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指标评估体系?P271-P273

2.如何建立“四位一体”的金融监管体系?P274-P276

3.如何对财政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P281-P285

4.如何化解财政风险?P286-P287

5.怎样构建经济战略资源的危机预警与储备制度?P293-P296

七、案例分析题

1、20世纪东亚、俄罗斯、拉美等地均爆发过严重的金融危机,产生很强的扩散效应,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财富缩水、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给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冲击。而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则是21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风声鹤唳,而随着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的先后倒下,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直击美国金融体系核心及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海啸,其破坏性影响波及全世界。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P267-268

(2)怎样才能化解金融风险?P277-P278

2、据统计,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23.2亿多吨,2007年原煤产量25.5亿吨,但仍没有满足要求,煤炭价格飙升,供应紧张。2006年全国发电量28000亿千瓦时,2007年全国年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但仍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用电紧张的警报在全国范围内频响。煤电供应不足造成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只能实行限制用电的办法,极大地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煤、电的瓶颈制约也直接造成了全国运输紧张。尤其是我国石油消费保持了年5.5%的增长率,并且有逐步加快的趋势,2006年净进口石油16934万吨,2007年我国净进口石油18348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进一步扩大。这些石油76%来自中东和非洲。我国对这一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已超过国际公认的30%的安全警戒线。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今后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变化、暂时和局部短缺、油价的异常波动以及政治动荡等,势必会对我国石油供给产生巨大冲击,进而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P289

(2)如何才能化解经济战略资源危机?P286-P287

第九章涉外危机管理与国际合作

一、填空题

1.贸易全球化带来的首要危机是对缺乏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劳动力造成的冲击。

2.全球生产重组始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当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因国内劳工成本过高,将劳

动密集型产业移往国外。

3.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中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因素在不断加大。

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传播途径,除了金融渠道外,还有贸易途径,而后者主要表现在跨国公

司的行为上。

5.进入21世纪,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恐怖主义的目标国际化、行

动国际化和组织系统的国际化。

6.恐怖主义不能单单从暴力角度,而必须首先从宣传角度去理解。

7.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威胁,它既表现为全球性也表现为地区

性,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8.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

两份报告,首次提出了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工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9.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即环境破坏者所承担的成本低于社会所

遭受的损失。

1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资源与环境危机引发的对抗,从本质上来说是国际经济

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必然反映。

二、判断题

1.21世纪以来,危机管理开始面临国际化的挑战。√

2.美国“9.11”事件之后,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

3.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信赖程度空前紧密。√

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5.目前经济危机全球化的最突出表现形式就是金融危机。√

6.恐怖主义必须首先从暴力角度去理解。√

7.恐怖主义和新闻媒体处于一种共生的关系中。√

8.地球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

9.石油危机是能源危机的典型代表。√

10.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1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资源与环境危机引发的对抗,从本质上来说是国际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必

然反映。√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危机全球化。P318

2.恐怖主义犯罪。P327

3.国际环境机制“碎片化”。P334

四、列举题

1.经济危机全球化的根源。P319-P320

2.国际恐怖主义组织。PP323

3.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点。P323-P325

4.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P330

5.国际环境公约。

五、简答题

1.在反恐中如何加强对媒体的管控?P327-P328

2.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是如何变化的?P324

3.国际机构如何影响全球环境问题的?P333

4.现有国际环境制度存在哪些弱点?P334

六、论述题

1.如何强化对经济危机全球化的管理?P321-P322

2.如何加强对恐怖主义国际化的管理?P326-P329

3.如何加强对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管理?P332-P333

七、案例分析题

1、2001年,阿根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快蔓延到其他拉美国家,邻国乌拉圭成为阿根廷经济危机的第二个受害者。尽管乌拉圭政府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了约73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但由于阿根廷公民在本国银行无法取出存款,纷纷涌入乌拉圭境内提款,造成乌拉圭银行系统个人外币存款迅速流失,央行的外汇储备也大幅下降。为此,两个月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得不再次向乌拉圭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以避免经济危机的蔓延,出现类似阿根廷的情况。智利、巴西、巴拿马、巴拉圭、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国也先后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了“求援”申请,通过外资援助以稳定本国的金融。这场由阿根廷开始的经济危机险些酿成整个拉美地区的全面经济危机。而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则席卷了全球,形成世界性的金融风暴。

(1)为什么现代社会全球化的经济危机越发频繁?P319

(3)如何控制经济危机全球化?P321-P322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3套试题含答案汇总

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 1.完善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事件()。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A A.应急预案 B.解决方案 C.法律法规 D.行政政策 2.()是指导和规范这些主体的危机决策行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C A.危机决策预警 B.危机决策主体 C.危机决策制度 D.危机决策实行 3.()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 C A.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突发卫生事件 D.突发卫生危机 4.依法行政就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B A.政府 B.行政机关 C.管理者 D.公民 5.罗伯特?希斯在描述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时认为,在反应和恢复管理中强调的重点是()。B A.公众参与 B.公众认知 C.公众传播 D.公众行为

6.突发事件法制属于()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 A.常态 B.非常态 C.固定 D.变动 7.打击全球性恐怖活动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打击到处散布恐怖的()。B A.暴力行为 B.思想观念 C.武装人员 D.意识形态 8.()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的科学和技术。C A.公共医学 B.群众卫生 C.公共卫生 D.群体卫生 9.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D A.法定公民权利 B.行政紧急权力 C.政府职权 D.行政权力 10.()是金融法制建设的前提。A A.金融立法 B.金融执法 C.金融司法 D.金融法案 11.应对危机的手段有许多,其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C A.政治手段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经过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利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其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置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其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其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上、讲不到理上、讲不到心上,就事论事讲表面理,简单生硬讲不清理,不着边际讲不准理,似是而非讲歪理,从而带来很多“负刺激”、“负效应”。 其五,缺乏把握规律的预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应变不力,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时空的角度观察形势和历史地看待事物发展,不善于把握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进程,不关注国际动态、社会发展动向、热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变化,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和谋后而动、预后而立,造成被动应付的局面。 其六,缺乏信息公开的及时性。面对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隐瞒、掩盖的方式,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回应的力度,从而使失实的信息或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 二、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

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 考试

2012年11月考试得分81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因为公共卫生的外部性和公共性,从而产生了防治监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服务与医 疗卫生服务的不同特点,其运行不能通过()来调节,存在市场失灵状况。 n m l k j i(A) 市场机制 n m l k j(B) 宏观经济 n m l k j(C) 国家调控 n m l k j(D) 市场氛围 2. ()就是将政治决策贯彻到社会生活中去,将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公诸于世,由全体社会成员遵照执行。 n m l k j(A) 利益综合 n m l k j(B) 政策制定 n m l k j i(C) 政策执行 n m l k j(D) 主导作用 3. ()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 n m l k j(A) 常备不懈 n m l k j i(B) 预防为主 n m l k j(C) 遵循科学 n m l k j(D) 循序发展

4. 公共卫生广泛的()是建构在社会人基础上的,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卫生汇合起来的。n m l k j(A) 外部性 n m l k j(B) 公共性 n m l k j(C) 组织性 n m l k j i(D) 社会性 5. ()是一系列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及其相应行为倾向的总称。 n m l k j(A) 应激心理 n m l k j(B) 个人心理 n m l k j(C) 社会状态 n m l k j i(D) 社会心理 6. 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问题主要应靠(),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使用公共财政的方式来解决公共卫生所需经费,从而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状况。 n m l k j i(A) 行政干预 n m l k j(B) 地方税收 n m l k j(C) 政府干预 n m l k j(D) 社会募捐

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 考试lxx80分

医疗卫 生人员 应对突 发事件 能力培 训考 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心理支持系统的建设,其功能最佳的应首推()的建设和运行 (A) 指挥系统 (B) 应急系统 (C) 社会 (D) 网络 [分值: 2. ()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 (A) 突发卫生事件 (B) 突发事件 (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3. ()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具体防治工作时,应当组织有关

的事。 (A) 抗击疾病灾害 (B) 防治传染病 (C) 行政执法 (D) 政策制定 [分值: 4.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也发挥着主导作用,这 是应急处理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的理论依据。 (A) 国家政权 (B) 国家法律 (C) 市场经济 (D) 市场机制 [分值: 5. 公共危机()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 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 管理行为。 (A) 决策的非程序化 (B) 高度不确定性 (C) 管理

(D) 管理模块 [分值: 6. 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是突如其来的,事 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 (A) 发生方式 (B) 出现方式 (C) 影响方式 (D) 影响范围 [分值: 7. ()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历史 和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和未知的结果。 (A) 科学分析 (B) 科学预警 (C) 科学预测 (D) 科学处理 8. 公共卫生广泛的()是建构在社会人基础上的,是千千万万的个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 紧急事件 B 应急事件 C 应急处理 D 突发事件 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__A__。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 应急队伍的建设 C 事故损失评估 D 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 D ) A 公安 B 海上搜救 C 地震救援 D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_B___。 A 保留 B 撤销 C 升级 D 解散 5、建筑施工企业中,(B )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 经理 B 企业一把手 C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D 法定代表人 6、应急预案不包括? C 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 A 总体预案 B 单项预案 C 特别预案 D 现场预案 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 基本生活用品 B 通信器材 C 交通工具 D 个人防护装备 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_B___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早处置。 A 信息报告 B 预测预警 C 信息发布 D 评估 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C ) A 预警机制 B 先期处理机制 C 信息披露机制 D 应急联动机制 10、___B_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分级响应 B 统一指挥 C 公众动员机制 D 以人为本 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 A A 调查与协调机制 B 预警与监测机制 C 救援与处置机制 D 善后与恢复机制 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 A 云南干旱 B 南方雪灾 C 三鹿奶粉事件 D 新疆“4.30”事件 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__A__”,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 绿色通道 B 快速通道 C 特殊通道 D 直线通道 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 B ) 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B 重大突发事件 C 较大突发事件 D 一般突发事件 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D 聚集在一处 16、对于公共场所的基本内涵,我国现行最为规范的是198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的七类公共场所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 A 家庭汽车 B 理发店 C 公园 D 书店 17、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其主要体现不包括(C) A 情况掌握快 B 投入警力快 C 科学应对快 D 采取措施快 18、一般突发公共事件:(A )事件的影响局限在在本地区造成一定范围的突发事件。 A 无人员伤亡,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B 人员伤亡一人,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C 无人员伤亡,或5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50万以下的, D 无人员伤亡,或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万以上30万以下的, 19、不属于信息报送的内容的是?(C) A 时间 B 地点 C 全部人物 D 事件的起因 20、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C)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试卷90分答案

1、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 正确 错误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 正确 错误 3、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正确 错误 4、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 正确 错误 5、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 正确 错误 6、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 正确 错误 7、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 正确 错误 8、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 正确 错误 9、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正确

错误 10、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 正确 错误 11、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 口蹄疫 禽流感 危险化学品泄露 急性职业病 12、社会安全事件不包括() 重大群体性事件 重大刑事案件 涉外突发事件 交通运输行业严重人员伤亡 1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 红橙黄绿 红橙黄蓝 橙红黄蓝 红黄蓝绿 14、下列对于行政的紧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考虑程序 紧急情况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注意行政权力是否在边界限制之内 1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

“鸵鸟反应” “兔子反应” “黄粱美梦反应” “出租车式的反应” 16、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说明天灾人祸是() 百年不遇的 可以预防的 偶然发生的 经常出现的 17、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 18、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包括() 我驻外使领馆或机构及人员遭受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遭冲击、围攻 交通要道或枢纽遭阻断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闹事、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及暴狱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突发事件的爆发期政府要做的事情() 做出决策 搜集信息 组织资源

继续教育练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1、能使公众在短期内全面了解某种突发事件的警示方式是指(发放宣传资料)。 2、突发事件决策所依托的平台是指(组织机构)。 3、下列情况不能作为重大传染病疫情对待的是(当一个局限地区在较短时间内有大量同种疾病病例发生)。 4、下列不属于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异常反应的是(改变信念)。 5、既可以节约监测成本,又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心理成本,这缘于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建立了(预警系统)。 6、关于物资储备,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防范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工作,对一个国家而言比较简单)。 7、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8、“十分之一”法则揭示出防范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9、下列不属于非法聚众活动的是(游行)。 10、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首先要明确(预警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11、突发事件预防的基础是指(突发事件风险评估)。 1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理解不准确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任务就是报道、传播、争论或劝服他人)。 13、下列不属于化突发事件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一般谋略与技巧的是(当面表态法)。 14、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加工系统要完成的第二步骤是指(信息识别)。 15、强调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的原则是指(效率性原则)。 16、突发事件最突出的特征是指(不可预见性)。 17、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的是(疫源地)。 18、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指(做好应急监测工作)。 19、下列属于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20、将突发事件分为“生活型”和“劳动型”两种类型的依据是(按照利益划分)。 21、突发事件控制的第一要义是指(关注民生)。 22、突发事件预防中的最高目标是指(回避风险)。 23、突发事件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是指(事件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 24、危机管理中最困难、最急迫的时期是指(爆发阶段)。 25、专业技术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首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原则)。 26、确认突发事件的状态与程度的方法中,一般只适用于政治性的突发事件的是(隐蔽调查法)。 27、第一家咨询公司是指(兰德公司)。 28、国家、民族直面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是指(社会精神)。 二、多选题 1、一些重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社会性突发事件跟一个国家的政治有看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可以折射出该国政治体制中隐藏的问题;他们可以推进政府行为的法治化;他们可以推进政务的透明度;它们可以开拓自由的公共空间)。 2、突发事件通常主要包括(重大群众性骚乱;恐怖主义行为;严重事故;自然灾害;重大政治、经济事件)。 3、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信任感下降;流言蔓延;安全感下降;盲目自保;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试卷答案88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 1.事件的开端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而且其后的衍生和可能涉及的影响也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指导,这体现了突发事件的()。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高度不确定性 C.影响的社会性 D.决策的非程序化 2.自然灾害的()将它与人类自身造成的灾难事件区别开来。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人为属性 D.生产属性 3.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主体的行为,均源于参与事件的群体或个人的(). A.外在表现 B.社会要求 C.内在需求 D.自我满足 4.()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 A.突发事件 B.危机 C.紧急状态

D.灾害和灾难 5.依法行政就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A.政府 B.行政机关 C.管理者 D.公民 6.公共卫生的社会性,决定了()是保障公共卫生的第一责任人。 A.医疗机构 B.各级政府 C.民间机构 D.公民自身 7.突发事件的一致性是指在危机中的()具有相同的要求。 A.公众 B.受害对象 C.管理者 D.利益主体 8.()是指根据情报信息和事件预测结果,用书面文字形式制作的、用以处置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采取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 A.处置预案 B.处置文案 C.处置立案

D.处置方案 9.保障()是应对突发事件及其立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 A.人民权利 B.人民义务 C.公民权利 D.公民义务 10.()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 A.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突发卫生事件 D.突发卫生危机 11.()是指为避免和应对突发事件而履行决策职责、参与决策过程的特定个人(如总统、总理)和组织机构. A.危机决策预警 B.危机决策主体 C.危机决策制度 D.危机决策实行 12.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 A.法定公民权利 B.行政紧急权力 C.政府职权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2.0分) 正确 错误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2.0分) 正确 错误 3、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2.0分) 正确 错误 4、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2.0分) 正确 错误

5、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2.0分) 正确 错误 6、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2.0分) 正确 错误 7、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2.0分) 正确 错误 8、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2.0分) 正确 错误 9、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2.0分) 正确

错误 10、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2.0分)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20题,共4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公务员情绪的稳定性是指()(2.0分) 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要有平常心 面对突发事件不可以有恐惧感 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办事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压力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2.0分) “鸵鸟反应” “兔子反应” “黄粱美梦反应” “出租车式的反应”

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2.0分) 红橙黄绿 红橙黄蓝 橙红黄蓝 红黄蓝绿 4、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2.0分) 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 5、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2.0分) 口蹄疫 禽流感 危险化学品泄露 急性职业病 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造成的。(2.0分)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经过抗击治禽“非典”,防流感和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臵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臵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利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臵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其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其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 紧急事件 B 应急事件 C 应急处理 D 突发事件 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 应急队伍的建设 C 事故损失评估 D 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D) A 公安 B 海上搜救 C 地震救援 D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 保留 B 撤销 C 升级 D 解散 5、建筑施工企业中,(B)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 经理 B 企业一把手 C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D 法定代表人 6、应急预案不包括? C 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 A 总体预案 B 单项预案 C 特别预案 D 现场预案 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 基本生活用品 B 通信器材 C 交通工具 D 个人防护装备 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 信息报告 B 预测预警 C 信息发布 D 评估 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C) A 预警机制 B 先期处理机制 C 信息披露机制 D 应急联动机制 10、(B)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分级响应 B 统一指挥 C 公众动员机制 D 以人为本 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 调查与协调机制 B 预警与监测机制 C 救援与处置机制 D 善后与恢复机制 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 A 云南干旱 B 南方雪灾 C 三鹿奶粉事件 D 新疆“4.30”事件 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 绿色通道 B 快速通道 C 特殊通道 D 直线通道 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B) 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B 重大突发事件 C 较大突发事件 D 一般突发事件 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D 聚集在一处 16、对于公共场所的基本内涵,我国现行最为规范的是198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的七类公共场所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 A 家庭汽车 B 理发店 C 公园 D 书店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节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国际上研究危机管理的学者把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从具体的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 对于危机事件或状态的分析,可以从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的影响方式、事件的影响范围等三个维度考虑。 (1)灾害和灾难主要是指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由二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或)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损失的现象或过程。 (2)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影响方式是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 (3)危机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事件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突发性和紧急性 (二)高度不确定性 (三)影响的社会性 (四)决策的非程序化 三、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 突发事件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危机管理需要面对三个事实要素:

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 (一)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二)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三)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 (四)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五)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 (六)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 三、我国突发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危机管理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法律框架脆弱 (二)综合协调机构缺乏 (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 (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 (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 (六)专家咨询队伍薄弱 第四节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建设 一、突发事件发展周期管理 根据危机的发展周期,危机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危机预警及准备、识别危机、隔离危机、管理危机以及善后处理阶段。 每一个具体的阶段都要求危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策略和措施,准确地估计形势的发展变化,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考试试卷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考试试卷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 一、填空题 1、逃避反应 2、案例分析、强化性宣教 3、政府公信力 4、处理计划 5、未雨绸缪 6、公开性原则 7、协调配合8、突发事件的性质 9、预警 10、公开性原则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 9、√ 10、×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C 6、C 7、C 8、B 9、D 10、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 、 D 3、A、B、C 4、A、B、C、D 5、A、B、C、D 五、简答题 1、①不确定性②危害性③紧迫性④复杂性 2、①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 ②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 ③快速反应,科学应对,资源整合,依法管理 3、一般既指事件的层次,也指事件的性质,是发生在国家层面,威胁一国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4、①时间性原则②效率性原则③协同性原则 ④以人为本原则⑤程序性原则⑥合法性原则

⑦科学性原则⑧适度性原则 六、论述题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提高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意识。实践证明,许多公共突发性事件是由于政府观念落后,危机管理意识薄弱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第一,转变“以治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防范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第二,强化政府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要把公共突发性事件的防范治理政策,法律法规等作为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内容,提高管理者的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同时,要加大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宣传力度和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使政府时刻保持危机管理意识,从容镇定地防范和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 2、建立健全政府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制定一部《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处置法》,对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权限及紧急状态下的例外权限,突发事件的责任承担,组织管理体系,保障机制等加以规定,从宏观上指导我国政府管理与应对突发事件。同时,应进一步修改补充现有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配套制度,使国家管理与应对突发事件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 3、成立常设的,专门的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管理体系。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需要统一的领导指挥,必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管理机构。我国政府应成立常设的,专门的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国务院,直接对国务院负责。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要坚持法治原则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突发事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制定突发事件管理与应对的政策规划和应急预案。在非突发事件时期,进行突发事件的分析预测,风险评估,做好预防与预警工作,加强对管理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培训,提高全社会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在突发事件阶段,领导指挥全国的突发事件工作,迅速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及时处理,并对各地情况进行监督,追踪,协调各地方部门之间的利益,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总结工作。在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地方应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管理部门,明确不同级别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配套制度保障,从而形成统一,高效,有权威的突发事件组织管理体系。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建筑施工企业中,(B)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经理 B、企业一把手 C、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D、企业法人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D)。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 3、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典型特征的是(D)。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C、危害性和破坏性 D、信息的充分性 4、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预警的突发事件,其预警级别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A)颜色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黑 C、红、黄、蓝、绿 D、黑、红、黄、蓝 5、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D)。 A、汶川大地震 B、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灾害 C、“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D、天津港“8.12”大爆炸 6、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以下关于公共场所大型活动中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处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情况掌握快 B、投入警力快 C、现状封锁快 D、采取措施快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的是(A)。 A、评审演练预案 B、制定演练计划 C、获取演练资源 D、实施演练活动 8、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组织协调处置工作,该办公室成立于(A)。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9、社区工作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包括(D)。 A、分析判断能力 B、组织协调能力 C、专项领域应急处理能力 D、以上都对 10、关于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 B、社区常住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减少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 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11、教学技术人员可以分为专任教师、教学辅导人员、(A) 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等。 A、教学管理人员 B、后勤人员 C、保卫部门人员 D、实验技术人员 12、下列所描述的事故中,不属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是(D)。 A、因工程勘察和设计不符合建设标准,而造成的在建建筑物坍 塌 B、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城市桥梁塌陷 C、房屋使用阶段,因租住人破坏承重墙而导致的建筑物坍塌 D、因台风刮倒树木造成的城市道路交通瘫痪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的原则是 (B)。 A、书面报告,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网络直报,分层管理,直通中央,分级处置 D、书面报告,分层管理,直通中央,分级处置 14、我国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大体上由若干部分组成,分 别是(A)。 A、政府主体、社区主体、社会主体 B、政府主体、单位主体、社区主体 C、政府主体、居民主体、社区主体 D、公民主体、社区主体、政府主体 15、公共场所与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中,特别重大突 发公共事件(I级)为(A)。 A、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B、已经或可能导致20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C、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5000亿元以 上,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D、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或重伤100人以上,或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16、应急预案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B)”的执政理念和价值 取向,把保障公众健康作为首要任务。 1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题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防范在突发事件管理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防、控、治等三个阶段。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日常(A )。P128 A防范体系 2.按规律办事,就必须坚持(A)。A适度性原则 3.突发事件(A)是突发事件决策所依托的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A决策组织机构 4.突发事件管理应对中常见的失误是(D)。 A麻痹大意,疏于防范,没有科学的应对机制;B素质低下,无能应对 C就事论事,不能利用突发事件潜藏的机遇D以上都是 5.(A )机制的建设是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着管理、应对的质量与效率。A紧急处理 6.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D )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才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防治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P286 D控制 7. 除了公共管理机构的努力之外,企业组织和()的作用在突发事件中也得到充分重视。A社会团体B单位组织C公众团体D公众个人 8.突发事件属于非常规状态和非程序性问题,因此,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中,政府及其工作人员(A)和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A依法处理 9. ()是指对所有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资源破坏的自然现象的总称,它发生在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之中,可以导致社会经济系统失衡,使社会财产遭受损失,导致社会资源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B ) P24 B自然性突发事件 10. 在突发事件初始阶段采取及时、准确的()措施,往往能使民众的心理得以初步安定,社会秩序得以基本维持,从而为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

A预警B应急C协调D评估 11. 公众的突发事件意识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社会民众()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社会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判断和基本态度。( ) A身体B生理C思想D心理 12. 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担负决策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及时迅速协调不同职能部门,明确相关部门与机构的责任和义务,优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从而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 A预警处理B协调配合C评估结果D善后收尾 13. (C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单选)P271C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14. 大众传媒的角色特征,要求传媒同时能够从民众看待突发事件的角度出发,进行(B ),从而弥补政府在事件处置过程中某些方面的不足,满足民众需要。(单选) B换位思考 15.突发事件决策的首要目标是(C ),最大限度地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就要求决策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也就相应地要求把突发事件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专业技术人员手中,以便能够随机决断。(单选)C控制事件的蔓延 17.提高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一是充分利用知识基础设施,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三是创新(D )。(单选) D决策方法 18.(B)就是指社会组织或公共管理机构在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能以变对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随机而动,灵活调节,对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单选)B 灵活性原则 19. 以下选项中,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要经历的阶段是(D)。(单选) A潜伏阶段B爆发阶段C恢复阶段D以上都经历

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考试86分

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 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必 对所获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的分 析系统。 (A) 检测系统 (B) 监测网络 (C) 监测系统 (D) 检测网络 [分 值: 2. 所谓()语言,实际上是医护人 它对调动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 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A) 鼓励性 (B) 安慰性 (C) 激励性 (D) 严肃性 [分 值:

3. ()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 部,对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指 挥。 (A) 分级负责 (B) 措施果断 (C) 加强合作 (D) 统一领导 [分 值: 4. 所谓()就是对某一行政区域内 行统一管理和使用。 (A) 统一领导 (B) 分级负责 (C) 属地化管理 (D) 加强合作 [分 值: 5. 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 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 人为事故。

(A) 稳固政权 (B) 应急指挥机构 (C) 危机处理预警系统 (D) 危机管理综合协调 机构 分 6. ()是应急处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A) 防控得力 (B) 反应及时 (C) 病源调查 (D) 防控管理 分 7. ()指的是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 标准所进行的卫生检查、卫生鉴 定、卫生评价和采样检验。 (A) 卫生督导 (B) 卫生监督 (C) 疾病检测 (D) 市场监察

分 8. ()对应急管理中有关的职责、 权利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A) 《防震减灾法》 (B) 《传染病防治法》 (C) 《突发公共危机应对法》 (D) 《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条例》 分 9. ()是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处理工作的领导中心,负责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A) 国家应急指挥部 (B) 国家安全卫生防控小组 (C) 地方医疗机构 (D) 地方应急指挥部 分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

2016年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98分

2016年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出题的先后顺序不一样,请注意!! 1)单选题,共20题,每题2.0分,共40.0分 1 单选题(2.0分) 应急预案的特点包括(B)。 1. A. 假设性、应急性 2. B. 程序性、规范性 3. C. 可操作性 4. D. 以上都是 2 单选题(2.0分) 一份完整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该包括总则、组织体系、(B )、应急保障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要就预案的管理制定具体的制度和措施。 1. A. 运行机构 2. B. 运行机制 3. C. 运行体制 4. D. 应急组织 3 、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特点中,不包括(B )。 1. A. 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 2. B. 城区学校是突发事件多发地区 3. C. 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4. D. 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4 、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应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般(A)担任。 1. A. 校长 2. B. 教务长 3. C. 班主任 4. D.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 5 、关于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1. A. 社区安全隐患增多 2. B. 社区常住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减少 3. C. 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 4. D. 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6 、在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中,不包括(C )。 1. A. 总体预案 2. B. 部门预案 3. C. 现场预案 4. D. 专项预案 7 建筑领域安全事故中: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C)。 1. A. 特别重大事故 2. B. 重大事故 3. C. 较大事故 4. D. 一般事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