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效学实验设计方法

药效学实验设计方法

药效学实验设计方法
药效学实验设计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中药方剂药效学实验)点评总结

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沈旭华

【题目】

明确限定主题内容

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试验

基本要素:处理因素(药物)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语法结构:偏正词组(核心,最常用)

【目的】

1.评价及掌握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名称及应用价值;注意方法中所检测的指标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

根据实验目标,比较相同意义的不同实验方法的利弊,作出合理的方法选择。

(参见《高血压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王东,蒋湘莲.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l4(3):271-273,276))

2.观察药物的效应(期望)

1)受试药物的效应(有或无;利或弊)

反映效应的指标选择要求:兼顾客观性、特异性、精确性、灵敏性

2)比较作用差异:效应性质;同质:强度、起效、维持

同一药物不同剂量

同一原料不同产地来源、培育方法、炮制、加工等

方剂加减(味、量)

同一效应不同药物

【原理】适当解释(注:科研论文无此项,相应内容在【讨论】中体现)

1.建立病理模型的依据与评判标准,阐明其病理机制;

2.病理模型与临床病症(证候)的对应关系,即病理模型如何模拟临床病症;

3.指出阳性对照药防治病理模型的依据;

4.病理模型与受试药应用时机的关系,即采用预防还是治疗说明药物的效应;

5.指标选择及其与效应的对应关系;

6.造模与不造模意义有何不同。

【材料】

药品(试剂):

制剂的完整表达:浓度(%、g/ml、U/ml、mol/L、…)药(剂)名称剂型;

凡属商品则还须注明:规格,厂家,批号。

1)造模剂:所造病症(证候)模型应成熟、可靠、稳定

2)受试药:

(1)方剂及其加减,即通过组方和拆方,探讨方剂配伍规律(君臣佐使增效减毒)

(2)单位中药不同方法的炮制品、提取物(有效部位)等

(3)单味或复方固定的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

(4)同类成分:如,灵芝多糖

(5)单一组分:如,延胡索乙素

凡不是商品药物,都须说明药物的组成(种类及数量)、加工制备/提取过程,最终浓度(代表成分含量或生药含量m(g)/L )

3)阳性对照药:西药或中药选用的要求:

(1)合法性:《中国药典》收载或符合部颁标准,或新批准合法生产的药物。

(2)可比性:其功用(作用环节或机制)、主治、剂型(给药途径)与受试药相似。(3)择优选用:有多种同类药可供选用时,应择优选用公认疗效较好的药物。

2

4)阴性对照药:如,NS

5)检测所需试剂:常配在相应指标检测试剂盒中,若有缺则应另外准备

6)其他试剂:如,细胞培养基

如果药物使用前经过调配的,应注明配制方法。

动物:物种年(周、月)龄体重性别级别来源合格证(生产/饲养/使用)

器材:

常规器材可简略:例如,称重:电子称或天平与砝码给药:注射器(1.0ml、2.0ml、5.0ml)与针

头(4 号、5 号),大鼠或小鼠灌胃器

指标检测的特殊仪器/主要仪器:标明:型号/规格仪器名称

【方法】药效学的动物实验设计尽可能与临床病症防治要求及依据相一致

设计方案:

治疗性或预防性:前者更有临床指导价值,后者有助于探索机制。

分组:

组别:正常(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多组等比剂量:如,高、中、低;不同药物之间构成相互对照);(参见【结果】部分表格)

正常(空白)组、模型组有时可被省略。

方法:必须采用随机方法。例,按体重自低到高排序编号,依随机数字表法或随机排列法分组。

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

基本规律:

物种个体(体重)越小,其所需数量越多;

例如:计量资料,通常每组小鼠至少10 只,大鼠至少6~8 只。

变异程度越大,则需动物数量越多。

给药量:

先确定总量及每日给药量(g(生药/有效成分)/kg体重)

1.根据文献直接引用(同物种、同效应);

2.跨物种换算关系求出等效剂量;

根本依据:按单位体重体表面积之比确定单位体重给药量的倍数关系。

一般规律:物种个体(体重)越小,该物种单位体重给药量越大。

3.1 和2 所得经预试后,往往还需作出调整以确定正式实验时的给药剂量。

再根据适宜的单位体重给药容积(如,小鼠:0.1~0.4ml/10g)确定药物的配制浓度。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每次给药量一天×次共给×天或×次

给药时机如,首次给药:造模前/后第×天;连续给×天或第×、×、…天各给一次。

关键操作(尤其检测、处理)步骤、方法与时间节点:

凡具体操作引用文献且文献中相应陈述足够详尽者,则不必细述,但必须标明文献出处

观测指标的时间及次数

实验观测的期限及依据

原始指标的观察与检测方法

统计分析及方法:

统计指标与换算方法:

例如,药物有无降压效应,原始观测指标为血压值,有意义的统计指标是血压差值。

药物有无抗炎效应,原始观测指标为足跖容积,有意义的统计指标是足跖肿胀百分率。

足跖肿胀百分率(%)==(致炎后足跖容积—致炎前足跖容积)/致炎前足跖容积×100% 数据表达: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 ±S)(假定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检验水平:α=0.05,一般取双侧(因事先不能肯定相比较的两者一定是“>”或“<”的关系)

统计软件:名称及版本号,如:SPSS 12.0;SAS 5.0

药效学中最常涉及如下的统计检验:(具体选用方法与实验设计及数据特征等相关)

计量资料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q 检验

计数资料检验:χ 2 检验

3

不同具体情况的统计检验归纳如下:

(摘自王洁贞主编,《医学统计学》,2002 年第1 版,郑州大学出版社,P117)

4

【结果】

假设上表内容为观察受试药对病理模型有无治疗作用,则2 组可省去,若造模以自身前后为对照作判断,则1 组也可省去,3~11 组都先造模后用药。

若指标值属计量资料,且假定各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则其统计分析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q 检验。

统计分析过程:(统计软件在输入原始数据后按程序运行即可给出最终所需统计结果,但具体统计方法必须由人合理选择,故必须知道其统计学原理)

按上表3~11 组实验设计为例:

F 值法判断各组总体均数相等或不全相等。

若各组总体均数相等,则表明造模未成功,实验失败。

若各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则可用q 检验作组间两两比较。

3 造模前后比较,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为期望方向改变,则表明造模成功(a);

4 与3 造模前后同时段比较,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为改善作用,则表明阳性药发挥药效

(b);

同时满足(a)和(b),则实验体系可靠,可用于检验受试药物有无效应。

5~11 分别与3 比较,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为改善作用,则表明相应剂量的药物发挥药效。5~7 之间、8~10 之间的比较体现作用强弱有无剂量依赖性。

6 与11、9 与11 之间的比较体现不同药物之间效应有无协同性。

5 与8、

6 与9、

7 与10 之间的比较体现等量的不同药物效应有无差异。

【讨论】

预期结果与解释分析。

实验设计严格遵循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是实验结果有效可信的先决条件,也是实验结果可作统计分析的根本前提,否则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毫无意义。

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在确定造模、阳性对照成功的基础上,才可对比判断受试药有无预想的效应。

因此实验要获得正确的结论推断,必须以实验设计严格遵循原则、正确的统计处理为前提条件,绝不是简单的同组前后或组间的数据大小的比较。

若有预想的效应,应作出合理解释和推断,陈述相应依据(常须引用相关参考文献)。

若结果不符合预期,尚需考虑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控制或均衡非处理因素的影响等,方可下否定结论。

【结论】

围绕实验主题作药效学判断:

(受试药物)增加/降低(指标),表明/提示:(受试药物)具有/不具有(效应);(受试药物A)比(受试药物B)增加/降低(指标)更明显,表明/提示:(受试药物A)比(受试药物B)(效应)作用强(弱)。

注意:仅依据单一方法的某一(些)指标,不宜下绝对的结论;针对某一效应,同时采用不同物种/方法、多项指标的实验,且都获得一致结果,才好下明确结论。

若受试药物能够降低(指标),提示:受试药物具有(效应);

若受试药物比阳性对照药更能降低(指标),表明:受试药物比阳性对照样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更强。

(参见《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集)》中的有关要求(PDF 文档))

启示

自主设计实验涉及设计和实施两大环节,本次自主设计实验要求按照科研实验设计的规范思路拟定实验方案,并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

自主设计实验的设计阶段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

所拟方案理论上具有科学依据,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即按所列方法步骤能顺利无误地进行操作)。

现阶段自主设计实验,重在演练思维方法,宜从验证性实验开始,可从教学实验内容入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按科研的规范补充完善实验设计,以效仿科研论文的形式呈现设计方案。此类自主设计一经亲历并成功实施完成,无疑有助于积聚和完善实验设计能力,为今后最终围绕解决

临床现实问题而展开的以药效学为核心的创新性的探究性的科研实验打下基础。

药效学实验在药效获得确认后还需作进一步设计实验(深入及拓展),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等药理学范畴的科研内容。

一般而言,新药研发应先做毒理学实验,如,LD50、最小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给药量等。总之,药物最终作为医疗手段用以解决临床问题,但用药必须同时满足安全(毒理学)

有效(药效学)。

(参见《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集)》中的有关要求(PDF 文档))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研究课题:考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预期可能结果: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速度有差异;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引言:速度—准确性权衡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将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来展示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之间普遍的权衡关系。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识别速度与准确率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假设:假设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通过自编的e-prime实验程序对四十名被试进行施测。 三、实验材料: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图片(均选自于标准的实验图片库)、电脑、e-prime程序 四、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自变量为不同面部表情、区分为(痛苦、微笑、悲哀、快乐)四种。每个小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只对一种表情做出反应。 因变量为反应时、准确率,分别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被试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 被试构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弘德楼随机选取了几个自习室,共选取了40个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18-23岁,随机分为四个小组。 研究工具: 在计算机上自编好e-prime实验程序 研究过程 (1)正式实验前被试要先进行几次类似练习,以熟悉按键反应。 (2)被试坐在电脑前,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题目的正式作答,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后即开始正式实验、期间不再中断休息。 (3)使用主试自编计算机视觉搜索程序,每帧呈现一副面部表情图片,每幅图片呈现的间隔时间一致,随机播放图片。每种表情的图片都有10张,每张呈现2次,共呈现20次,所有表情图片共呈现80次。痛苦按“1”键、微笑按“2”键、悲哀按“3”键、快乐按“4”键。其中第1小组只对痛苦做反应、2小组只对微笑做反应、3小组只对悲哀做反应、4小组只对快乐做反应。每出现一幅图要求被试按对应的反应键,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六、数据处理 采用进行统计分析。 以不同面部表情为自变量,反应时和准确率为因变量。 针对两个反应指标均可分别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来进行差异检验。

实验设计方法(1)

实验设计方法㈠ 统计学设计方法按因素分为: 单因素:完全随机,配对设计,序贯设计。 两因素:配伍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均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 配对设计,两层次分组设计。 三因素:拉丁方设计,尧敦方设计,裂区设计。 多因素: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 嵌套设计,重复测量设计,调查设计,诊断试验。 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 random design) (一)概念 ?完全随机设计:又称简单随机分组设计,将受试的对象 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水平)进行试验,或从不同总 体中随机抽样进行观察。 ?是最简单、最易于掌握的设计方法。 ?可设置两个组,也可设置多个组,可设置2个以上的水平。 ?设计中未考虑非处理因素的影响。 (二)应用条件 1.应用条件: ①计数、计量、等级分组资料; ②适合于样本内个体变异较小的情况; ③注意各组的均衡和可比性。 ④各组样本含量可以不等,但最好是n1 = n2 2.缺点: 只能分析单因素。因工作量大,统计效率低。 (三)实验设计方法 ?单因素多水平完全随机设计:将符合实验要求的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n个水平组中。 ?单因素g水平组内完全随机设计:研究某药物治疗某疾病,比较该药物对不同年龄段病人的作用,可采用随机抽样,分别从该疾病的老中青三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所需要的样本,比较观察。完全随机设计多组试验 二、配对设计(matched-pairs design) 配对设计:是将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受试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然后把每对中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研究组,这种设计称配对设计。可分为四种: (一)前后配对设计 (二)左右配对设计 (三)异体配对设计 (四) 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比较 (五)交叉配对设计 (一)前后配对设计 指同一批实验对象,施加一种受试因素后,观察某一实验指标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同一批标本接受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检查也这属类配对。 1.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急性病与短期实验,但不是绝对不能用于慢性病(病情稳定的慢性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2. 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 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3.优点: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如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4.缺点:1.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再重复进行做过的测验可能会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异感,并暴露实验目的,由2.的敏感性。. 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 多组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方案:先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前测,然后给实验组处理,再对这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优点:首先,增添了控制组,从而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其次,前测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有了初步的控制。 3.缺点:1.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效度。2.不能证明实验处理的长期效应。 多组不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1.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数,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数;然后求出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以及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组差值和对照组的差值进行比较。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2.优点:1.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2.实际使用较多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准实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 (1)你研究的问题; (2)自变量; (3)因变量; (4)变量控制; (5)实验材料的处理; (6)实验过程; (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 ①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②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 (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 题,满分为30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 ①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 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 ③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 ④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 (5)实验材料 ①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

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②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 共60人。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 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 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③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如果因素一(年龄)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判断差异主要存在于哪两个或三个因素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因素二(文章主题熟悉度)主效应显著,则可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则分两个方向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在年龄三个水平上,分别对熟悉度两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年龄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水平上,熟悉度不同的文章差异显著;也可以在文章主题熟悉度的两个水平上,分别对年龄三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主题熟悉度的哪一个或两个水平上,不同年龄个体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显著。 2.设计实验,说明咖啡是否对人的集中注意有影响? 答:(1)被试:北大在校大学生16名,年龄18~24岁,男女各8名,视力正

医学统计学重点

医学统计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若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称m为频数。称m/n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合适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用样本差别或样本与总体差别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别,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资料类型: (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 (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 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 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 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 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实验设计方法》教案

教师教案(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 )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方法 授课学时:32 授课班级:23034010-11 任课教师:何为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所在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试验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验设计方法的起源。 ●我国试验设计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目的、内容和应用。 ●试验设计方法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 ●教学内容:正交试验法、优选法基础、回归分析法、均匀设计法、单 纯形优化法 参考资料 ?项可风.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及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邓正龙.化工中的优化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 (日)田口玄一.实验设计法.魏锡,王世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 Phadke, M.S. "Quality Engineering Using Robust Desig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NJ. November 1989 ? Taguchi, Genichi. "Syste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Edited by Don Clausing. New York: UNIPUB/Kras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Volume 1 & 2, 1987 ? Montgomery, D. 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 New York: Wiley.1997 ?杨德.试验设计与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一章正交试验基本方法 5学时 授课时数: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多因素试验问题、正交试验、正交表符号的意义。 ●因素、水平、自由度、试验指标、交互作用。均衡分散性、整齐可比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研究课题:考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预期可能结果: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速度有差异;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引言:速度—准确性权衡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将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来展示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之间普遍的权衡关系。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识别速度与准确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假设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通过自编的e-prime实验程序对四十名被试进行施测。 三、实验材料: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图片(均选自于标

准的实验图片库)、电脑、e-prime程序 四、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自变量为不同面部表情、区分为(痛苦、微笑、悲哀、快乐)四种。每个小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只对一种表情做出反应。 因变量为反应时、准确率,分别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被试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 5.1被试构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弘德楼随机选取了几个自习室,共选取了40个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18-23岁,随机分为四个小组。 5.2研究工具: 在计算机上自编好e-prime实验程序 5.3 研究过程 (1)正式实验前被试要先进行几次类似练习,以熟悉按键反应。(2)被试坐在电脑前,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题目的正式作答,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后即开始正式实验、期间不再中断休息。 (3)使用主试自编计算机视觉搜索程序,每帧呈现一副面部表情图片,每幅图片呈现的间隔时间一致,随机播放图片。每种表情的图片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实验设计练习题 姓名: 张慧学号: 2 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她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就是想给她人 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过程就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她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就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她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因变量: 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就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就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就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因变量: 对报告内容的选择;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3、德西效应 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与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就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心理学答案

一、实验设计题: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 实验组O1 X O2 控制组O3 / O4 实验设计举例 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 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

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 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 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实验设计模式: 组别处理 后测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工作记忆研究 学生:郝佳、但兵兵,教育科学系 指导老师:汤舒俊、郑红涛,教育科学系 [ 摘要] :本研究通过运用数字工作记忆测试语工作记忆测量两种方法对来自十三所学校的中小学生的工作记忆发展情况做了一个测定。被试:来自某市13 所中小 学学校,根据全市 3 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总计320 人。本次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广度与学业成绩有相当高的相关,目的在于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工作成绩;学业;记忆广度 一、引言 工作记忆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执行功能就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它的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1] 。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存储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平台。它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在表象、言语、创造、计划、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 、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uspat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 no logical loop)3个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视觉空间存储器对视觉图象信息进行操作。语音环路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在获得语言词汇中其起重要作用。这 3 个部分共同决定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表征、存储形式、提取以及容量等[3] 。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不少,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所达成的共识是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4] 。对普通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工活动和工作记忆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不良的性质、特点和成因,而且对于我们帮助学习不良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制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的性质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5]。有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对于学习、思维、语言理解等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各种认知加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虽然不同学者对工作记忆的看法存在差异,但毫无疑问,工作记忆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储存的能量有限的系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保证信息在有干扰的环境中能被及时提取,即在提取有用信息的同时抑制无关的干扰信息,从而避免有可能出现的不适宜加工[6]。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无疑,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对数学学习有较大影响,那么对语文学习影响怎样?因此试图采用实证方法来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以便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 考察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工作记忆广度发展情况。 三、实验对象 被试来自某市13所中小学学校,根据全市3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选择小学三年级(80人)、五年级(80人)、初中二年级(80人)、高中二年级(80人)学生为被试,共320人。每个年级的80人中,又分别包括4种类型(每种类型20人)。4种类型的被试为:(1)语文、数学成绩都好(双优生);(2)语文、数学成绩都差(双差生);(3)语文成绩相对好,数学成绩相对差(偏语文科学生);(4)语文成

心理学实验设计模板

专业班级 实验设计 姓 名 学 号 课程名称 指导老师 设计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一、引言(分析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等) 自十九世纪叶末,现代心理学发端时期著名德国学者Ebbinghous 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时期都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记忆的研究总体是沿着Ebbinghous 的方向进行的,所研究的都是那种可以容纳大量材料、并可保持很长时期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长时记忆。1890年,美国心理学之父W ·Jams 在他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记忆可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1965年,Waugh 和Norman 借用了Jams 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术语,最早提出了两个记忆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即“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在“两种记忆说”的基础上,有人提出,记忆系统不应从短时记忆开始,而应有与感觉知觉紧密联系的更早的加工阶段或更为基本的记忆结构,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其实,早在1905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roadbent 在他的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中就已经指出:由于外界信息量太大,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及其有限,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选择一些信心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的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而这种“暂时存储一些记忆,之后迅速衰退”的记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1960年,Sperling 利用他创造的部分报告法所做的实验堆感觉记忆的确认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试验中,Sperling 先给被试用“全部报告法”进行测试,即给被试看一张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为上、中、下三行,每行三个字母。然后让被试将全部能够记忆的字母报告出来。结果,被试一般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然后,再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实验。试验中,先给卡片上的三行字母分别配以声音信号,第一行配以高音,第二行配以中音,第三行配以低音。在给被试呈现卡片后,立即呈现一种声音信号,要求被试报告出声音信号所对应的卡片上的那一行字母。结果,被试几乎每次都能正确报告除了某个声音指定的那一行字母,正确率约达100%,也就是说,被试对全部材料的保存量是3*3=9个字母。Sperling 由此指出,存在着一种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信息保持时间及其短暂,很快就会消失。这为感觉记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本实验的目的即通过Sperling 部分报告法的实验来验证感觉记忆的存在。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怎样选取被试) 十名大学生,男五名,女五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具体的仪器型号,材料内容可作为附录提交。如进行表情识别的实验,就将表情图片作为附录) 十张含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个字母);速示器,用以呈现卡片;注意分配仪,用以给卡片上面的三行字母配音。 (三)实验程序(指导语、如何操纵自变量、怎样分配被试等) (1)全部报告法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线… … …… … …… … … … …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5个为一般,5—7个为良,8—10个为优秀)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28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28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个140个)作为实验材料,每种处理水平包含70个单词,28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7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5实验结果数据记录表

表1 28名被试记忆单词后默写单词正确的平均个数 短单词长单词 短时间长时间短时间长时间 被试正确数/个被试正确数/个被试正确数/个被试正确数/个 被试1 5 被试2 10 被试3 5 被试4 7 被试5 4 被试6 9 被试7 4 被试8 9 被试9 6 被试10 10 被试11 6 被试12 10 被试13 5 被试14 8 被试15 5 被试16 8 被试17 7 被试18 10 被试19 3 被试20 5 被试21 8 被试22 7 被试23 7 被试24 6 被试25 4 被试26 8 被试27 6 被试28 7 平均值 5 8 5 7 6统计方法 对于表1的数据,根据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原理来统计。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卷

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实验心理学》上 课程编号 81410006 任课教师 定险峰 题型 选择 名词解释 简答 设计与分析 总分 分值 30 15 25 30 100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研究说法正确的有 a 实验本质上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b 自然观察可以得到变量间明确的因果关系 c 科学研究只有操纵和控制有关变量才能得到比较明确的因果关系 d 实验研究中额外变量的控制程度决定了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下列关于实验效度说法正确的有: a 对霍桑效应,期望效应等的有效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 b 多因素设计比单因素设计的外部效度要高 c 历史的偶然因素,自然成长的因素以及被试流失都会影响到内部效度 d 现场实验比实验室实验的外部效度要低 3.下列关于实验设计说法正确的有 a 根据自变量的多少,实验设计可以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 b 按照对额外变量控制的程度,实验设计可以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c 大N 设计样本大于30个,小N 设计样本小于30个 d 组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组间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 密 ---------------------------------- 封 ----------------------------- 线 ---------------------------------------------------------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析因设计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三) 六.析因设计(f a c t o r i a l d e s i g n) ◆析因设计是一种多因素试验设计。 ◆可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个水平进行排列组合,交叉分组进行全面实验。 ◆总的实验方案(组合)是各因素水平的乘积。 例如: 2×2析因设计(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2个水平,常可写成22析因设计) A因素(A1、A2)和B因素(B1、B2)共4种实验方案或组合(A1B1、A1B2、A2B1、A2B2) 3×3析因设计(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个水平,常可写成23析因设计) A因素(A1、A2、A3)和B因素(B1、B2、B3)共9种组合 (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2×3×3析因设计(三个因素,一个因素为2个水平,余均为3个水平)共18种组合 1.特点 ①研究的因素个数m≥2,各因素的水平数≥2; ②各因素在实验中同时实施且所处的地位基本平等。 ③每个因素水平相互组合的实验方案,至少进行2次及以上独立重复实验。 ④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例如,一级(两个因素间)或二级交互(三个因素间)效应。 ⑤统计学分析时,各因素及交互项所用误差项是相同的。 ◆优点: ?可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m a i n e f f e c t s)(某因素各水平间的平均效应差异) ?因素间的交互效应(i n t e r a c t i o n)(一个因素的水平改变会影响另一个因素的效应) ?寻找最优方案或最佳组合 ?可允许数据缺失(完全随机分配情况下) ◆缺点: ?当因素较多或水平数较多时,所需实验次数过多。 ?一般来说,因素数最好不要多于6个,水平数亦不要过多,一般为2或3个。

实验心理学习题汇总汇总

1.试用一个实验设计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 3.怎么进行实验去获得一条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曲线 4.某学生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进行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他挑选了15个单字.找了15名被试,每个被试都按同样的顺序学习单字,然后统计结果。试指出该学生实验程序中的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用组间设计方法与组内方法分别设计实验,来测定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 5.试做一个检查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 6.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六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 一.试用一个实验设计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答:1、首先可以确定该实验为组间设计,即被试间设计,按照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四组数目相同相互匹配的被试,其中两组被试为实验组,两组被试为控制组。用序号分别标记为1、2、3、4组。 2、实验安排第1组被试先学习A项目,间隔一段时间后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B项目的成绩。 第2组被试只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B项目的成绩。 第3组被试先学习A项目,间隔一段时间后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A项目的成绩。 第4组被试只学习A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A项目的成绩。 3、实验结论,第2组被试与第1组被试学习B项目成绩的差别就是前摄抑制的结果。第4组被试与第3组被试学习A项目成绩的差别就是倒摄抑制的结果。 二.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 答:1、首先确定该实验为组内设计,即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被轮流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下进行实验。实验共有三种实验处理,即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分别为10、15、20度。 2、把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三种实验条件下,在相同的规定时间内记录被试在每种实验条件下输入字符的个数。为了消除实验顺序的影响,可以采用拉丁方的方法安排实验顺序。 通过比较被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输入字符的个数(或者是比较速度=个数/时间),就可以得出结论,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究竟有无影响。 三.怎么进行实验去获得一条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曲线 答:①用自由回忆进行实验,我们就会获得系列位置效应: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得很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不好,最后几个项目也再现得很好。 ②我们有15个项目。这样,我们就有从1到15的系列位置。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这15个项目,然后让他们作自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就可以根据结果绘制系列位置曲线。 (③系列位置曲线被认为是对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的强有力支持。曲线末端几个项目之所以再现好,是因为这几个项目仍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当然容易提取。而曲线首端几个项目记得好,则是因为这几个项目已由短时记忆传递到长时记忆中了。结果,由于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在30秒内已消失,所以曲线末端变平,字单的最后几个项目再现较差;但是,由于最初学习的几个字即在开头的系列位置的单字已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所以曲线首端不受影响,再现仍很好。换句话说,延缓只影响短时记忆而不影响长时记忆,可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记忆。)备注:本段可写可不写。 四.某学生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进行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他挑选了15个单字.找了15名被试,每个被试都按同样的顺序学习单字,然后统计结果。试指出该学生实验程序中的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用组间设计方法与组内方法分别设计实验,来测定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 答:1、该学生实验程序中的错误在于,每个被试都按同样的顺序学习单字,这样被试记忆不同单字的成绩不同也可能是跟单字的本身特性有关(如生僻度等)。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四篇

【推荐】实验设计方案四篇 实验设计方案篇1 发展节水型水产养殖、种植模式,进化水质节约用水,清除鱼池中有机质带来的污染,绿化池塘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把池塘效益最大化除了优化水产品的品种结构外,还可以开发利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空间。这是未来池塘养殖的发展趋势。利用池塘养殖空间,水下养鱼,水面种菜,是发展水池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方向之一。鱼的生存生长产生的废物,恰好是水生蔬菜所必须的营养。精养鱼池的肥水实际上是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在池塘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结合中,要根据重庆地区池塘养殖的模式和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季节变化,如何因事利导,趋利避害,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采取相适应的种养技术,是我们鱼菜共生实验成功的关键。根据上述思路制定设计方案如下: 一、设计目标 我场位于璧山县城与狮子镇之间,养殖水源已严重污染,河水无法使用。其净化池水水质减少循环已成头等大事。 1。鱼菜共生池全年不因养鱼投饲料污染水质而换水(确因天旱池水枯竭,只能适当补给)。利用蔬菜汲取池中氨、氮、磷等多余元素净化水质达到不换水的目的。 2。鱼产量1000公斤/亩、蔬每亩500公斤。

3。对比池鱼产量1000公斤/亩。 二、设计方案 由于该实验在重庆地区属初试,在全国也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种植蔬菜的浮床用材方面,既要考虑浮力,又要与就地取材、低成本原则相结合考虑:1。浮床: ①用竹子做浮筐,在浮筐上用聚乙烯网布作浮床的面和底。使其面、底中空高度在10cm左右、面部开孔植菜,底部透水供菜营养、并防鱼吃菜根。 ②用塑料管做浮筐,其他同①。 ③用板房填充泡沫作浮床开孔植菜,但下部分需网布防鱼吃菜根。 ④利用竹块定型,同样用网布上下隔两层,然后在四角用竹棍定植在池中,靠四角竹棍支撑重量,成本最低。 2。植菜的品种:适应水生的品种。 ①空心菜:生长期4—10月,时间长、产菜期长。 ②水芹菜:生长期10—来年3月,有效利用冬季延续空心菜的产量。 ③丝瓜:需大水大肥、可搭架立体利用水面以上的空间。 3。池鱼放养模式:结合当地养殖习惯,不回避草鱼。 4。种植面积不超过养鱼水面的20%、不低于15%。 三、实验场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