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数量的变化笔记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数量的变化笔记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数量的变化笔记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数量的变化笔记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

2.影响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出生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死亡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死亡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3.时间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增长速度及其缓慢;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人口死亡率高

2)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有所提高;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生存条件改善,粮食充足,死亡率降低

3)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更加迅猛;原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生产力,科技飞速发展,生活水品大大提高,尤其是医疗卫生水平,死亡率不断降低

4 )近100年来: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原因:生产工具和社会方式的进步,其中包括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和对各种灾害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整体来说就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注:100年间人口数量的变化从20亿(1900)上升到60亿(2000),以1950年为界,1950年前人口增长较慢,原因是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人口死亡率较高;195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空前加快,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方式的进步,二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政治上取得独立,民族经济得到发展,医疗水平空前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4.人口增长的两次飞跃:一是农业革命后;而是工业革命后

5.空间变化(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

1)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

善,生育观念转变,

注:俄罗斯和德国在今后几十年预计人口会减少;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有俄罗斯,德国,日本等

2)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20世纪70年代前,人口增长快,原因:政治上取得独立,民族经济得到发展,医疗水平空前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20世纪70年代后,采取了控制人

6.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社会压力大,影响经济发展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1)原始型: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2)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3)现代性:低低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注:1)原始型发展成为传统型主要是因为死亡率下降,影响因素有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和自然环境;传统型发展成为现代型主要是因为出生率下降,影响因素有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和文化观念2)原始型和现代型都是低自然增长率,但原始型是因为死亡率高造成,而现代型是因为出生率低造成

3.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时间差异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注: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是否改变居住地2)改变居住地是否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3)是否跨越一定行政界限

3.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通常为一年);国内人口迁移,是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移居现象

4.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2)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注:以二战为界,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几乎都是永久性的,迁移方向是从旧大陆向新大陆(即从亚洲、欧洲;非洲迁出);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数以短期迁移为主,人口迁移大多数是从穷国向富国迁移(即从拉美,亚洲、非洲迁出),以世界范围内的劳务输出或输入为主。

1)拉丁美洲:19世纪前迁入;二战后迁出

2)欧洲:19世纪前迁出;二战后迁入

3)北美:19世纪前迁入;二战后迁入

5.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1)古代:大批迁移,规模大,数量多;

影响因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自然灾害,战争

2)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流向:由东部城市向西部,内地向边疆;

影响因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政策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规模大,自发,出现民工潮

流向:由中西部向东流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及迁出地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和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美国老人向“阳光地带”迁移),土壤(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淡水(早起人们逐水草而居)

2,文化教育(出国留学),交通和通信,婚姻家庭(跨国婚姻,养老移民等)

3)政治文化因素:包括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提出环境人口容量的原因:地球上人口基数过于庞大,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人口数量还是越来越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期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注:1)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2)资源的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3)生活水平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4)如果研究某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的可利用资源与技术为标准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最主要),科技发展水平(决定资源开发数量),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决定资源消耗数量)

5.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乐观说(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极限),悲观说(目前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中间论(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利于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2)利于制定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三个,目标是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全世界: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规模,

2)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产力,提高生活质量,消除贫困

3)发达国家:提倡合理消费

4.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最佳值,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极限值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 1953年 B. 1964年C.1982年D.2010年 8.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9~10题。 9.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0.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7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

诸城二中地理李夕田百度参赛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学校:诸城市第二中学学科:高一地理编写人:李夕田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本先展示图片,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 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 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作合作讨论教学法。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2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训练 下图为“某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9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所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4.根据预测,从2019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读图,回答下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6—8题。 6.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19年 B.2019年 C.2019年 D.2019年 7.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8.“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9—10题。 9.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10.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统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特点。读图完成11—12题。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及所采取的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学重点】 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大家春节回去有没有发现自己住的社区周围人口有什么变化? 明确: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人口数量上面有所变化,有变多的,有变少的。这就是我们这一章有关人口变化的一个最直观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引起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内容。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二、新授 (图片展示:世界60亿人口日) 老师:图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安南抱着一个小孩。 老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生,社 会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都要亲临现 场? 学生:因为他们的降临人世,意味 着世界人口增长到了创纪录的60亿。 老师:是的,这个小孩的出世,意 义重大,据说他很荣幸地成为了“世界 公民”,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的政策……。从这个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数量,并且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速度在继续增长,请大家计算一下,今年世界人口大概达到了多少? 学生:约65亿。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 导入新课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 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 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导 入使学生感 受到当今人 口问题的严 峻形势。 板书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探究活动 自学讨 论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 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口的数量变 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通过读“图1.2 10万年以 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 题。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 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 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 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 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 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 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 匀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 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 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 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 中引导学生 如何从类似 人口增长曲 线图中获取 有价值的信 息,并分析 影响人口增 长产生时间 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 不同时期人 们生产、生 活的图片来 得出原因)。 归纳资料 提取信 息展示课件材料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与自然增 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 的关系。 完成课本P3“活动”题,注意人口的增长 除了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什么有 关。 学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反 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 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 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通过课本第 三页“活 动”,学生 可得出人口 的自然增长 不仅与人口 自然增长率 有关,而且

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维导图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 维导图学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材料二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2.材料二的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 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是( )(1)该国可能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A.中国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2)根据预测,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A.人口增长模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有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 个孩子。据此并读图完成(1)~(3)题。 (1)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原因,不包括( ) A.抚养成本增加 B.生育风险增大 C.母亲职业特点 D.祖辈经济支持 (2)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延长人口红利期 B.快速增加劳动力 C.快速增加国防兵员 D.拉动婴幼儿消费 (3)提高生育率的措施包括( ) ①建立健全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福利体制②配置公共教育、医疗资源③平衡地 区男女人口比例④公共政策与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接轨⑤建立完善的生育和育 儿假期保护法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 该国人口增 长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 年 6.(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

人口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x

人口数量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2 题。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A.①时期和④时期 B .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 D .④时期和①时期 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 数。读图,回答 3~4 题。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 3.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B.粮食供应缺口增大 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D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图示时期,我国() A.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C. 2010 年与 2011 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 . 2010 年与 2011 年出生率相同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 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 2010 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5~ 6 题。 国民 老年人 人口密度平均平均 国家HDI口比例 ( 人 /km2)寿命就学 (%) 年数 甲403 乙126 丙111

丁8 5.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A.甲、乙B.甲、丁 C .乙、丙D.丙、丁 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下图示意某国2008 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 8 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A.为发展中国家 B .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 .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8. 该国 0~4 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 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年龄结构 B .性别结构 C .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9~ 10 题。 9. 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人口素质低③劳动力不足④外来人口数量多 A.①②B.②③ C .③④D.①④ 10.该市应对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读下图, a、 b、 c 分别表示0~ 14 岁、 15~ 64 岁、 65 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1-12 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① B .②C.③D.④ 12、图中③国65 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 . 20%鼓励生育 B . 15%采取移民政策

2020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八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作业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八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2.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3.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是( )

A.中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解析】1选C,2选D,3选A。第1题,从图中看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且由正增长变为负增长,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开始逐年减少。第2题,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人口增长缓慢,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因此,该区域目前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现代型。第3题,2015年法国和日本老龄化严重,劳动人口已经开始下降;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不会出现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 (2019·东莞模拟)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4、5题。 4.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 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

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 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 5.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 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解析】4选D,5选B。第4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2018·厦门模拟)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6、7题。 6.关于该地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含解析)鲁教版 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不同人口增 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 布 2.环境承载力 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 2.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 特点,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 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 式、人口问题及对策;近几年 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 择题。 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近 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 多为选择题。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较高 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 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 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 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 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性、增长性、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的特征。【易错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增长还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特点

最新高三专题复习人口的数量的变化教案

专题复习人口的变化 第一课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题】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高考考点】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理解并掌握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我国现阶段人口政策。 【考点解读】 1、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其地区差异; 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通过数据或图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及影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 题及对策。 4、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考情分析】从考核内容看,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结构等是常考的考点。以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正三角图)或以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一)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自主复习】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能够说明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值,说明人口在不断增长,为负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 人口基数有关。例如中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 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很大。 【典例剖析】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 1—2题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D.新加坡 【点拨】1.D 2.C

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地理Ⅱ(必修)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南京五中陶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的内容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它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主要阐述的是人口问题。为什么把人口问题放在开始呢?因为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而人口问题又是产生另外两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人口问题成为所有问题的焦点。人口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球资源的消耗,也影响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保持地球上人口的适度规模,尽快实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和世界上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因此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两个方面阐述。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越来越频繁,而我国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必然随之出现,因此人口的空间变化也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人口迁移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目前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的有限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十分紧迫。其逻辑关系如下:

所以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包括三节课文,分别是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本章最后的问题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壮大的农民工为题材,利用资料让学生分析民工现象存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今天我主要备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课标”的前提。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一、教材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 热点问题。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 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第一节教材 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 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 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 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三、学情对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只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文档资料

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题组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9北京朝阳期末)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2019北京朝阳期末)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3.(2019北京朝阳期末)该国最有可能是( ) A.芬兰 B.中国 C.印度 D.尼日利亚 4.(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下列地区与制约其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5.(2019北京丰台一模)人口危机已成为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俄罗斯政府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读下表,回答下题。 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简述俄罗斯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提升题组 下图是某国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四个时期的情况。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6.(2019北京东城期末)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7.(2019北京东城期末)丙时期,该国人口增长( )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B.经历了快—慢—快的过程 C.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8.(2019北京东城期末)为了确定该国人口的合理容量,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区开放程度 B.自然资源 C.生活和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 下图为2019年到2019年上海市人口数据。读图回答下题。 9.(2019北京海淀期末)上海市( ) A.适度引导人口迁出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B.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C.提高地域开放程度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D.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为166万平方千米。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读下表,回答下面两题。 10.(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A.2019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2019年人口密度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9年比2019年大为减少 11.(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Ⅱ(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高平一中毕向荣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自学讨论 1、通过读“图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题。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2、引导学生读“图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2)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培养学生通过演算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方法 3、通过读“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教学反思: 人口的数量变化也是目前世界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讲过课后,回想一节课,下面我谈谈这节课后我的一些体会及想法。 本节课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补充,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法上充分使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先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案例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负增长现象、80年代的生育小高峰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分析完案例后再回到教材看一下芬兰这一案例,效果更佳。

人口的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 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 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7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D、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要注意这点。 二、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三、学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 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 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