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聚丙烯(论文

聚丙烯(论文

聚丙烯(论文
聚丙烯(论文

前言

聚丙烯(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密度小、刚性好、强度高、耐挠曲、耐化学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等。不足之处是低温冲击性能较差、易老化、成型收缩率大。PP 用途相当广泛,可用于包括农业和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建筑材料、机械电子) 在内的诸多领域。开拓PP在重大产业领域的市场,取代其他塑料,所凭借的因素一是PP 物美价廉、二是PP改性的进展。尽管PP 生产工艺和催化剂历经几代更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要用反应器产品直接作为某些目标产品(包括注塑级、纤维级、薄膜级等) 的原料或专用料,有的还需提高它的综合性能。即对反应器后产品作一定的改性。反过来说,PP改性也扩大了自身的应用领域,通过改性,人们可以得到性能好和价廉的PP原料。

按照参加聚合的单体组成,PP可分为均聚物和共聚物两种。均聚物由单一丙烯单体聚合而成,因而具有较高的结晶度、机械强度和耐热性。PP共聚物是聚合时加入少量乙烯单体共聚而成,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广义上讲,相对于均聚物,共聚物可以说是一种改性产品。目前国内石化厂生产PP以均聚物为主,品种单一,提供PP均聚物的改性方法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聚丙烯的改性方法

§1章PP聚合物的改性综述

1.1化学改性

聚丙烯的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改变聚丙烯分子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及组合方式的改性方法。经化学改性后的聚丙烯, 其分子链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对材料的聚集态结构或织态结构产生影响, 改变材料性能, 因此, 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应用性能的新材料。

1.1.1聚丙烯的共聚改性

以丙烯单体为主的共聚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均聚PP的冲击性能、透明性和加工流动性,它是提高PP 韧性, 尤其是低温韧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将丙烯、乙烯混合在一起聚合, 其聚合物主链中无规则地分布着丙烯和乙烯链段,乙烯则起着阻止聚合物结晶的作用, 当乙烯质量分数达到20%时结晶便很困难, 当质量分数为30%时就完全无定形, 成为无规共聚物, 其特点是结晶度低、透明性好、冲击强度增大等。采用Zieglar 催化剂或茂金属催化剂可以制备立构嵌段聚丙烯( 又称为热塑性弹性聚丙烯,Thermoplastic elastomer)。由于在分子链上同时含有等规和无规两种链段, 因此具有低的初始弹性模量,相对高的拉伸强度, 低的蠕变性能以及高的可逆形变。嵌段共聚物与等规共聚物相比, 低温性能优良, 耐冲击性好; 与等规PP 和各种热塑性高聚物的共混物相比, 刚性降低不大。

Exxon 公司[2 ]采用双茂金属催化剂在单反应器中制备了双峰分布的丙烯- 乙烯共聚物,其加工温度范围大约为26 ℃,比常用的聚丙烯共聚物的加工温度范围(约15 ℃)宽,克服了单峰茂金属聚丙烯树脂加工温度范围窄的缺点,在生产BOPP 薄膜时拉伸更均匀且不易破裂,并可以在低于传统聚丙烯的加工温度下生产性能良好的聚丙烯薄膜。浙江大学合成3种新型非桥联二茚锆茂催的存在下, 与PP在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完成接枝反应(或者与丙烯单体共聚),然后在水的作用下,硅烷水解成硅醇,经缩合脱水而交联。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接枝反应时必须严格监控,防止PP降解。

1.1.2 聚丙烯的接枝改性

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对PP 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PP的热变形温度提高到100 ℃,仅靠机械共混的办法是难以达到的, 而交联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交联改性可分为辐射交联和化学交联。其主要区别在于引起交联反应活性源的生成机理不同。交联过程是用带有烯类双键的三官能团的有机硅烷在少量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与PP 在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完成接枝反应(或者与丙烯单体共聚) ,然后在水的作用下硅烷水解成硅醇, 经缩合脱水而交联。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接枝反应时必须严格监控,防止PP降解。

交联改性聚丙烯技术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引发剂和助交联剂及体系, 防止聚丙烯降解, 实现聚丙烯的可控交联,交联后的材料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同时, 交联改性聚丙烯还可获得高的熔体强度,应用于聚丙烯的发泡成型。

1.2物理改性

物理改性由于工艺过程简单, 生产周期短,所制得材料性能优良,近年来已成为高分子材料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常用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增强改性等。

1.2.1 共混改性

共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物理改性方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共混时, 可制得兼有这些高聚物性质的混合物, 即合金。共混体系在宏观上是均匀的, 而微观上是非均匀的, 它的宏观特性主要决定于组分材料性能、物料配比和微观结构, 如分散相的分布与界面状况。

将乙丙橡胶、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等各种弹性体掺入其中进行共混改性,利用弹性体微粒来吸收部分冲击能, 并作为应力集中剂来诱发和抑制裂纹增长,从而使PP 中脆性断裂转变为延性断裂,大幅度提高其冲击强度, 可以改善PP的韧性。弹性体虽然可以大幅度提高聚丙烯的韧性,却极地降低了材料的刚性和强度。PP与刚性聚合物共混则可在增韧的同时保持材料的刚性, 还可使体系的其他性能得以协同提高。常用的刚性体主要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等。由于这些刚性体均是极性聚合物,与PP 的相容性较差,呈现明显的相分离现象,共混物的韧性比基体PP还差。因此在共混时必须加入增溶剂,有时也采用原位增溶来改善相容性, 进而提高PP 的力学性能。

1.2.2 填充及纤维增强改性

在聚合物中填充各种填料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然而,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填料不仅可以提高聚丙烯的刚性和耐热性, 降低制品收缩率, 还可以提高聚丙烯的韧性。用在聚丙烯填充改性的填料主要有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硫酸钡等, 添加某些填料, 如Ma(OH) 还能起到阻燃作用。由于填充剂大多为无机物, 与有机高分子材料表面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常常需要添加界面改性剂来增加无机填料与有机高分子之间的界面作用,进而改善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行为[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轻质高强”的优点, 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这些复合材料能在保留原有组分主要特性的基础上, 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所以,增强复合是对聚丙烯进行改性的十分有效、简便和经济实用的方法。用于增强聚丙烯的纤维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以及天然纤维。由于各种纤维性质不同,对于增强聚丙烯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的强度和低的成本, 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增强材料,大约占到增强高分子材料的85%; 碳纤维由于成本较高且与聚丙烯界面黏结性差,需用特殊工艺制备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成本比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高, 因此只能应用于对材料性能有特殊需要的航天、军事等领域[3]; 天然纤维由于具有低的成本、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性,并且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 在聚丙烯改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2章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对PP改性技术的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但我国改性PP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加速聚丙烯改性的研究, 提高聚丙烯产品质量、扩大聚丙烯的应用领域是必要的, 并且将新型技术用于改性聚丙烯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改性聚丙烯在21 世纪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条件下,PP 改性已不仅是塑料加工厂的事,PP 生产厂也必须为其产品的出路和效益殚精竭虑,所不同的是,后者更注重如何更多、更有效地利用PP原料而非其他聚合物。与其他塑料一样,PP市场和应用取决于加工产品的种类和新品的开发,利用PP改性方法可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用料,扩大PP的应用领域。我相信:通过我们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会找到更好更科学的PP改性技术。

谢辞

本论文是在程瑞亮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程瑞亮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感谢程瑞亮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两年半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楚楚的善良、劳辉的执着、玲玲的果断、雁玲的勤奋和苗苗的理性,值得我学习。“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感谢我的同门,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

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姐姐和哥哥。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一直感恩,感恩于我可以拥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家庭,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们这里得到理解与支持,得到谅解和分担。我爱你们,爱我们的家!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人说声“谢谢”!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徐僖等、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5 、7 (1) :1

2.邓如生、塑料加工应用、1996、(6) :27

3.窦强等、中国塑料、1995、9 (5) :7

4.肖玉敏、PP改性及加工技术、塑料加工、1996、24(1)

5.王柯、PP增韧技术的研究、合成树脂及塑料、1996、13(3)

6.黄晓武、PP共聚物新产品的开发及需、中国塑料、2000、14(5)

7.邹盛欧、PP的改性与加工、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9、11(5)

8.晋目亚、聚丙烯改性、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1、13(1)

9.顾书英、马来酸酐改性PP与尼龙66共混物的性能、塑料科技、2000(4)

10.李蕴能、孟丽萍、王德禧、等、聚丙烯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1996 、24 (3) :51 - 54.

11.杨慧丽、辐射增强PP/BR 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J ]. 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 、11 (3) :392 - 394.

12.李蕴能、章其忠、高流动性、超高韧性聚丙烯共混材料的研制[J] 、工程塑料应用、 1998、26 (6) :8 - 10.

13.冯予星、刘力、 PP/ PO E 共混合金的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1999、27 (12) :6 - 9.

鉴于此,对我国的聚丙烯行业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新技术开发,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先进生产工艺,特别是气相法聚丙烯生产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新型给电子体、新型共聚、茂金属以及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研发,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另外还应该积极追踪世界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和应用技术,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生产工艺技术的差距,提升国产技术的竞争力。

(2)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装置规模效益。逐步淘汰规模偏小、物耗能耗高、竞争力偏低的生产装置;严格行业准入制度,确保新建项目在规模和工艺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化聚丙烯产业空间布局,寻求生产成本与区域间调拨成本的合理平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场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3)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现有装置应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专用料的比例和高档牌号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另外,新建项目应该加大高端专用料牌号的引进,把生产定位在适销对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上,实现由成本竞争向附加值竞争的转变,规避行业日前已初步显现的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

(4)继续探索原料来源的多元化途径,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积极探索丙烷脱氢、甲醇制丙烯等新技术在国内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降低原料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5)选择合理的产品组合,建立通畅的市场渠道。对市场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合理组织产品线,建立销售网络。在保证传统产品正常生产

的同时,产品组合的选择应该做到差异化,形成各自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

(7)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扩大出口,以化解国内低端产品过剩的供需矛盾,促进我国聚丙烯行业稳健快速发展。

物理毕业论文生活中的热现象

生活中的热现象 生活中的热现象 1、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家用电冰箱正在进入千家万户。你知道电冰箱是怎样工作的吗?以单门电冰箱为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示。电冰箱由箱体、制冷系统、控制系统和附件构成。在制 冷系统中,主要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节流器四部分,自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其中蒸发器安装在电冰箱内部的 上方,其他部件安装在电冰箱的背面。 系统里充灌了一种叫“氟里昂(CF2Cl2,国际符号R12)”的物质作为制冷剂。它有个怪脾气,在零下29.8℃就蒸发变成气体, 同时吸收冰箱内的热量。R12在蒸发器里由低压液体汽化为气体,吸收冰箱内的热量,使箱内温度降低。因此放入冰箱内的任何食品,都要被它吸走热量而降低温度。当压缩机运转后,变成气态 的R12被压缩机吸入,靠压缩机做功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R12不断向周围空间放热,逐步凝结 恢复成液体。这些高压R12液体经过过滤器过滤后,又穿过只有 几根头发丝粗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高压液态的R12一进入蒸 发器,体积突然膨胀,又迅速地吸热汽化。就这样,冰箱利用电 能做功,借助制冷剂R12的物态变化,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使 冰箱内温度降低到需要的数值,以达到制冷目的。 冰箱里有个感温器件,紧贴在蒸发器的表面。当压缩机停机时,由于蒸发器表面温度回升,感温器件就推动相应的机构,接通压 缩机电机的电路,压缩机开始工作;温度下降到需要值时,压缩 机即停机。通过对压缩机的开停控制,自动控制温度。 2、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空调器是空气调节器的简称,夏天除使室内降温外,还有净化

空气的功能,冬天可向室内供热。家用空调器分窗式和分体式两种。窗式空调器安装在窗上,正面向室内,背面向室外。分体式 空调器的原理与窗式空调器完全相同,只是分成室外与室内两部分,蒸发器和离心风机在室内,其余部分移到室外,两部分用管 路连接。室内部分可安装在任何位置。压缩机在室外,大大减少 了室内噪声。空调的制冷循环路线与电冰箱相似,也有压缩机、 冷凝器、蒸发器。 空调的工作原理: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汽通过高压 软管进入冷凝器;由于室外温度低于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温度, 借助于冷凝风扇的作用,在冷凝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大部分热量 被室外空气带走,从而高温高压气体被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体。 这种高温高压液体流过节流膨胀阀时,由于节流作用,体积突然 变大而降压,变成低压低温的雾状液体进入蒸发器,并在高压下 汽化,由于制冷剂在管内汽化时的温度低于蒸发器管外的室内循 环风,故它能吸收管外空气中的热量,从而使流经蒸发器的空气 温度降低,从而产生制冷降温效果,汽化了的制冷蒸汽被压缩机 抽吸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完成一个制冷系统的循环。 3、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的热水器。 如果把水作为加热物体,经过太阳光线照射,使水分子得到较 多的动能,从而使分子运动加剧,水的温度就会提高,太阳能热 水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多个真空玻璃管集热,管上都涂有黑色物质,让集热管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能,管中的冷水经过太阳光线的照射(主要是太阳光中的红光和红外线),使水分子得到较多的动能,从而使分子运动加剧,水的温度就会提高,从而使管中的水加热,热水上流,输入贮水器内,贮水器内的冷水流入加热管中,再被 加热,如此循环,贮水器内再由管道输出供用户使用。

关于热传导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热传导问题 学生姓名:姜丽丽 学号:200600910058 专业:物理学 指导教师:李健 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2010年5月20日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介绍 论文(设计) 题目 关于热传导问题 选题时间2010.1.10 完成时间2010.05.20 论文(设计) 字数 8000 关键词热传导,热量,温度 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理论和实践意义: 题目来源:基础研究。 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了解热传导的概念基础之上,通过系统地分析热传导的过程,得出热传导的微分方程,从量上对热传导过程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将热传导微分方程应用于解决各种几何形状的固体材料,得出温度分布的情况,以及简单的应用于气体、液体。热传导是深入学习和研究各种传热现象乃至工程热物理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热传导过程的理论分析,总结出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然后分析各种热传导现象温度的变化规律。 创新点:1、总结了不同传热条件下热传导过程中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2、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热传导温度的变化规律。 附:论文(设计)本人签名:2010年5月2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引言 (2) 二、热传导理论基础 (2) (一)热传导的概念 (2) (二)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3) (三)热传导方程 (4) 三、固体、液体、气体热传导及热源的影响 (7) (一)无源热传导温度的变化规律 (8) (二)有源热传导温度的变化规律 (10) 四、影响热传导的因素 (11) 五、热传导的应用 (12) 六、总结 (12) 参考文献 (12)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毕业论文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毕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

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 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交通大学水利系(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工业学院、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客观上说,这种专业划分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适应的。过窄的专业面,但却培养

函授毕业论文典型范例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住宅供热热负荷校核计算的研究 学生姓名:刘志民学号00103005 年级、专业、层次:2000级、热动、本科 函授站:直属 二○○六年四月

住宅供热热负荷校核计算的研究 摘要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设计供热系统的最基本依据,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热源厂锅炉出力、换热站内各种设备的选型、用户供热系统的方案选择以及供热管道的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等,关系到供热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益问题。本文针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规划或初步设计时往往尚未进行各类建筑物的具体设计工作,不可能提供较准确的建筑物热负荷资料的问题,采用通常的概算指标法确定了各类热用户的热负荷,并举出实例。在实例中,讨论了供热热负荷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供热热负荷设计负荷计算和热负荷面积指标计算方法的步骤,分析了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和对设计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供热事业的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住宅供热,热负荷计算, 计算方法

Study on The Calculation and Check of Heating Load in Housing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heating load is the base of heating system, which has direct influnce on the out-comes of boilers,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s and the method of user,s heating, even on the diameter of pipes and the use of radiators. As above reasons mentioned, the success of a heating system and its economy are attached with it. Generally, the design for the heating system goes before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impossible to give exact information on heating load of the buildings, therefore, a method of budgetary estimate is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load. In this article, true examples are made to discuss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to study two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ir steps and compare their results and different effects on designs, economy on power and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far meaning on continual development on heating career. Keywords: heating system, the design for heating load, calculation methods

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复试解析

本资料由理硕教育整理,理硕教育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北理工考研辅导的学校,相对于其它机构理硕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理工内部资料资源与人力资源确保每个学员都受益匪浅,确保理硕教育的学员初试通过率89%以上,复试通过率接近100%,理硕教育现开设初试专业课VIP一对一,初试专业课网络小班,假期集训营,复试VIP一对一辅导,复试网络小班,考前专业课网络小班,满足学员不同的需求。因为专一所以专业,理硕教育助您圆北理之梦。详情请查阅理硕教育官网 复试部分 复试的准备其实从初试结束的那天就开始了,复习专业课笔试,整理以往经历,准备英语听力及口试等,切不可因为初试分高就掉以轻心,每年高分被刷的比比皆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复试的时候主要分了5个模块。 1.英语听力: 听一段专业英语材料,内容是内燃机相关的,文后有选择题,判断对错或是 未涉及。如果专业知识扎实又听力欠佳的话,直接答题也不是不可以。 2.专业笔试: 多选一的笔试,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即可,我选的科目是内燃机学,考察难度适中,基本的计算加上书上的概念,以及少量的分析。个人建议书一定要好好看,至少从头到尾读一遍,答题的时候才有的放矢。 3.英语口试: 自行组合,两人一组抽话题讨论。和搭档在进行口试之前一定要多沟通,了 解下彼此的信息和经历,口试时候更好交流。我当时和搭档抽到的话题是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过程中放轻松聊天就好,不用紧张,只要你一直在说老师就不会打断。 4.综合面试: 由于我是工作后再考研的,老师先问了毕业论文的内容,如果做过毕设的话这个一定要熟记。后来的问题比较随意,注重考查人文素养和过往经历。 主要问题如下: (1)你的毕业论文做了什么内容? (2)佛家的四大名山? (3)岁寒三友是什么? (4)你修过最复杂的家用电器是什么?怎么修的? (5)你参加过学校里的竞赛吗? 这个模块准备的建议是,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梳理一下自己以往的经历,这样在面试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我是在面完试之后才想起来自己有过相关经历,但是已经晚了。所以一定要早准备。面试时候压力比较大,对面做了一排德高望重的老师,一定做好心理准备。5.专业面试: 专业面试环节是重中之重,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复试的成败。 面试问题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成绩单上的专业课,二是考研初试复试选的专业课,三是报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 我本科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初试的科目是工程热力学,复试的笔试科目是内燃机学。 面试问的问题基本围绕这三个环节展开,先问了我本科所学的传热学的相关问题,然后又问了工程热力学里面的几个问题,最后的重点放在复试笔试的内燃机学,一定要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要怕说错,面试时候千万不能冷场,要善于将面试的方向向自己擅长的领域引导。 我在连续两个问题没答出来之后,老师说,你这也没啥可问的啊。我马上回答,我复试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 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59所开设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8-2019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上海交通大学。。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主要学科方向有热力循环理论与系统仿真、热流体力学与叶轮机械、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汽车动力总成与控制、工程热物理、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低温系统流动传热、煤的多相流燃烧热物理等。注重与化工、生物、信息、环境等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发展学科新生长点,包括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石油替代途径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节能、纳/微系统输送和温控、生物质气化发电、光催化制氢和电动汽车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等。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七个研究方向: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博士研究方向:01 工程热物理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综合考核时间、地点:预计在2018年9月15日-17日进行,公开招考博士生的外语考试时间、地点:2018年9月15日上午10:00-12:00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6C202,综合考核面试地点为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北楼,面试具体时间、地点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主页--招生就业--研究生栏目下发布的通知为准; 考核形式及考核项目: (一)本科直博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考研经验帖

一关于学校和专业选择 学弟学妹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分享我的考研经验,分享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哈;我是19年考研,初试395分,综合面试前三,很幸运的被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学硕)录取。 在这里我想先谈一下为什么要选择报考重庆大学?首先如果你是个大佬,感觉自己足够有能力的话,当然要首选清华,西交,上交,浙大这类能源动力类的国内顶尖高校啦;当然我的话是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的,所以就避开了这些顶尖高校的锋芒,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位于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大学;众数周知,重庆大学一直是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工科类大学,而且重大的能动学院同时拥有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及系统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等优势平台,所以重大的优势在985里面优势还是很大的;第二方面,悄悄告诉学弟学妹个消息,相比于同层次的985来说,重大能动专业的初试线还是比较友好的,纵观近五年的初试分数线,一直和学校公布的工科分数线一样,院线从未涨过,这也是当时比较吸引我的一点,所以即使初试出现失误但只要过了线(300分),也不用担心哈,重大的初试门槛设得很低,乾坤未定,复试你我皆是黑马。 然后下面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大家研究方向的选择;重大的能动专业供大家的选择还是挺多的;比如你本科是锅炉,汽轮机方向,你就可以选择热模块,像卢啸风老师的锅炉,流化床实验室;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你本科学空调制冷的话,就可以跟着孙皖老师做,据说他课题组很有钱;如果有喜欢理论研究的,就跟着李友荣,吴双应老师做,重大的课本都是他们自己编的;学院搞计算传热学,计算流体力学方向比较牛的是李隆建老师;仿真模拟的有苟小龙,王广军,杨晨老师等。所以重大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大家加油鸭。 二关于参考书目和真题 众所周知,重大从不公布专业课的官方复习大纲,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家还是要以课本和往年的真题考过的重点为主。 参考教材: 《传热学》科学出版社,李友荣吴双应,2012年 《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世铭陶文栓,第四版 2006年 两门教材的话选用一本就可以,第一本只有重大自己在用,第二本大部分高校在用,两本内容差不多的,看自己本科的课本就可以。 参考辅导书: 传热学:《只是精要与真题详解》金圣才主编;这本书的话要比王秋旺的要难很多,比较符合重大的备考要求。 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精要解析》何雅玲 真题资料的话,大家首先可以找上一届的师兄师姐们要,或者去贴吧,备考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实验及数值模拟计算技术独立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并取得创造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或相应的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4 年,学习年限3-5 年。原则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 学年,全日制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7 学年。直博生学制为5 年,硕博连读生学制为6 年,学习年限5-7 年,原则上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7 学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4. 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基本学分要求为14学分)

备注:硕博连读生及直博生课程包括硕士阶段课程和博士阶段课程两部分。硕士阶段课程按照硕士入学后拟定的所在一级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第一学年学习完毕,所修学分至少25 学分(不包括硕士阶段学术交流学分)。取得硕博连读资格的研究生和直博生,不再修学硕士学术交流及博士生第一外国语,在第三学期按照所在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所修学分至少37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 1.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硕博连读生及直博生应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博士生从事科研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年。开题报告完成两年以上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 博士生完成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将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经学院和研究生院批准,可被终止攻读博士学位。 3.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在所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要取得创新性成果。 4.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每位博士研究生在达到所在学科对其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申请学位。 六、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核心期刊以上(含))上以第一署名单位为北京工业大学、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3篇(含录用通知,但至少有2篇见刊),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SCI、EI收录的期刊上,且其中至少1篇用英文撰写并在SCI收录源刊上发表。 说明:①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申请并被授权的发明专利等同于EI收录源刊论文,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申请并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含)1项,且有个人获奖证书,相当于在SCIE收录源刊发表1篇论文。③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在SCI一区期刊发表1篇论文,即满足成果基本要求。 七、其他说明

ZrB2陶瓷的热物理性能及电性能研究现状

ZrB2陶瓷的热物理性能及电性能研究现状 摘要:对ZrB2陶瓷材料在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烧蚀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本文总结了ZrB2陶瓷材料热物理性能的研究现状。同时,由于ZrB2陶瓷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可用于发热体和高温温度测量的潜力,对ZrB2基陶瓷材料在电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ZrB2基陶瓷材料,热物理性能,电性能 Research on Thermophys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ZrB2-based Ceramic Zhang Qing-li, Xue Zhong-g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xidation resistance, abl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hock performance of ZrB2-based ceramic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made good progres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ZrB2-based ceramic materials,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nd ZrB2-based ceramic materials with good electric properties, has the potential for heating elements and high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ZrB2-based ceramic material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ZrB2-based ceramic materials,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electrical properties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我国核工业和火箭技术的需要进行过ZrB2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在复合材料、高温热电偶保护套管、冶金金属的坩埚内衬等耐火材料和静电涂层材料中都得到了应用。国外对ZrB2的研究开展得较早而且较深入,除了以上方面的应用外,在电极材料、耐腐蚀耐磨涂层、切削材料和太阳能吸收膜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1]。目前国内外对于ZrB2基陶瓷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烧蚀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方面,而对其电学和热物理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 1. ZrB2基陶瓷材料热物理性能研究现状 目前ZrB2基陶瓷材料的热导率在30140W(mK)1之间,并受到颗粒尺寸和组分的影响,在ZrB2中添加SiC会增大热导率,添加MoSi2 和ZrSi2会减小热导率。ZrB2的热导率在400-1700℃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但是ZrB2基复合材料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2]。材料的热导和热扩散行为对决定超高温陶瓷的热应力起着重要作用,材料的比热容又影响着材料的热导率,另外热导率还与材料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科代码:0807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北京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发展,针对国家能源与动力领域重大需求,形成了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动力机械流体流动,流动、换热及燃烧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洁净能源热利用理论与技术,工业过程及装置传热传质技术,燃烧设备与污染控制技术等7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 高强化柴油机燃油雾化、混合和燃烧机理的研究;柴油机排放物生成机理以及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研究;气体燃料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研究;氢气-柴油混合发动机燃料喷射、混合气形成、点火和火焰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 2.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 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车用和发电用气体发动机、低热值燃料发动机高能点火以及电控燃料供给系统研究。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技术研究、汽车动力学及控制研究。 3. 动力机械流体流动 动力机械中燃料、冷却液、空气流动特性与控制的研究;动力机械中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发动机增压及冷却系统的流动研究;汽车及轨道车辆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 4. 流动、换热及燃烧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 气液、气固等多相流传热传质过程研究;气液、固液相变换热研究;微通道流动与换热研究;气相燃烧过程的电学及光学诊断研究;气体火焰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机制研究。 5. 洁净能源热利用理论与技术

低温甲醇洗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低温甲醇洗

低温甲醇洗在煤气净化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低温甲醇洗是50年代初德国林德公司和鲁奇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气体净化工艺。该工艺以冷甲醇为吸收溶剂,利用甲醇在低温下对酸性气体溶解度极大的优良特性,脱除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该工艺气体净化度高,选择性好,气体的脱硫和脱碳可在同一个塔内分段、选择性地进行。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成熟,在工业上有着很好的应用业绩,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合成氨、合成甲醇和其他羰基合成、城市煤气、工业制氢和天然气脱硫等气体净化装置中。在国内以煤、渣油为原料建成的大型合成氨装置中也大都采用这一技术。 关键词低温甲醇洗;气体净化;酸性气体 The application of low-temperature methanol wash Low in gas purification application Abstract: Low-temperature methanol wash was a gas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developed by Lynd and Lurgi Co. in Germany in 1950s. In the process, cold methyl alcohol which has great solubility to acidic gas at low temperatures was used as absorbent to remove acidic gas in the raw gas. The process is with high gas purification and selectivity, by which the sulfur and carbon removal can be selectively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same column. The technology of low temperature methanol wash is mature and has very good application achievements in industry, which was widely employed in the gas purification processes such as the synthesis of ammonia, methanol and other carbonyls, town gas, industrial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sulfur removal from natural gas. Most of the domestic large scale ammonia synthesis devices also used this technique. Keywords: low-temperature methanol wash; gas purification; acidic gas

循迹小车 毕业论文

摘要 本设计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简易自动寻迹小车系统,其研究意义涵盖了工业、生活、勘探以及人类关注的探月工程。设计旨在设计出一款可以自主按照人类预设的轨迹行走(或者完全自主行走)并完成指定任务的小车。从设计的功能要求出发,设计包括小车机械构成设计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了适应复杂的地形我采用稳定性比较高的四轮构架式,用后轮驱动前轮换向的控制模式。控制系统以STC89C52为控制核心, 用单片机产生PWM波,控制小车速度。利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对路面黑色轨迹进行检测,并确定小车当前的位置状态,再将路面检测信号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对采集到的信号予以分析判断,及时控制驱动电机以调整小车转向,从而使小车能够沿着黑色轨迹自动行驶,实现小车自动寻迹的目的。 关键词:循迹小车,单片机,红外传感器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 simple microcontroller-based control automatically tracing the car system, and its significance covers the industry, life, exploration, and human concern lunar exploration. The design aims to design a can of independent walk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jectory of human default (or completely autonomous walking) and to complete the tasks assigned to the car. The design includes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rom the design of car mechanical design and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Relatively high stability of the four truss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omplex terrain, before the rotation of the rear-wheel drive control mode.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the core to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PWM wave to control the car speed. Using infrared photoelectric sensor to detect the black track on the road and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ar, and then the road detection signal is fed to the microcontroller. Microcontroller to be collected signal analysis and judgment, and timely control of the drive motor to adjust the steering of the car, so that the car is traveling along the black track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car automatically tracing. Keywords:car tracking;microcontroller;Infrared sensors

热能与动离工程研究毕业论文

热能与动离工程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锅炉的一般概况 (2) 1 绪论 (4) 1.1热能和动力工程介 (4) 1.2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史 (5) 1.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 (6) 1.4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编制 (7) 2 锅炉的基本知识 (8) 2.1锅炉参数 (8) 2.2锅炉燃料与燃料计算 (8) 3锅炉的参数选择 (10) 3.1 锅炉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10) 3.2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12 3.3给水设备和主要管道的选择及计算………………………………………… 17 3.4送引风系统的设计…………………………………………………………… 22 3.5送煤除灰方法的选择……………………………………………………… 23 3.6锅炉房工艺布置…………………………………………………………… 25 4.锅炉微机控制 (26) 5.国产燃气锅炉与国外燃气锅炉的比较 (29) 毕业设计总结 (32) 附图 (33) 参考文献 (35)

绪论 1.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是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涉及能源利用的各种热力装置和热工设备不但在动力工业中,而是几乎在所有的工业中都有,形式多样,五花八门。而热能与动力工程也是研究热能及其利用的学科。那么什么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呢?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下设五个专业方向即热能工程,热立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空调与制冷和大气污染与环境控制工程。 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代码080700) 一、报考说明: 本专业招收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和低温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方向教育背景的具有学士学位(或相当学历)的优秀本科毕业生。 二、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主要内容包括: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013)前身是工程热物理系,创办于1958年,为国内大学中同类专业创办最早者。首任系主任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吴仲华先生。 目前,我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工程热物理(080701)、热能工程(080702)、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三个博士点(含硕士点),并设有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我系通过和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稠油热采、热控、材料热物性测量、交通流、流动与传热、湍流燃烧、等离子体应用以及生物传热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现承担包括国家863、973和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重要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工程热物理(080701)学科成立于中国科大建校之初,即1958年。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点,并于1994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学科,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十余项。本学科围绕节能减排技术这一主题,在湍流燃烧与污染控制、复杂流动与传热和注蒸汽热采稠油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本学科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公司与企业培养大量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科研以及应用型人才。 热能工程(080702)学科自2003年成为博士点以来,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如太阳能热利用、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等。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拥有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并承担了多项项目的研究,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面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能源需求,在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太阳能热利用的研究,近年来,在生物质液化、气化及等离子体应用领域开展了有特色的研究。 本学科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培养了大量的掌握坚实理论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人才!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自2003年成为博士点以来,该研究方向发展迅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开发方面正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该学科在传统的制冷及低温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科的交叉,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制冷工质的热物性测定和推算、制冷与热泵技术、相变蓄冷储热技术、建筑节能、制冷设备与系统的实验与性能测试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重点基金,以及科技部863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迄今为止,已经在低温及制冷工程学科领域培养了多名博士。 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国内外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型国企、外企、高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本要求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 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国民 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与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加强和突出。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 2、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博士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