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单元 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第二单元 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第二单元 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第二单元 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读“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

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A.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

B.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D.近郊制造业产业密度减少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发展规划图”。回答2~

3题。

2.图中已有的城市功能分区中,你认为明显

不合理的是

(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奶牛场

3.如果新建一所普通高中,你认为最理想的

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关于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组团式便于扩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城市的环境保

护,如重庆市、浦东新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

5、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

图,图中①—④地规划住宅区的原因正确的是

A.①地方便工人上下班,房价较低

B.②地环境污染小,与市区联系不方便

C.③地交通便利,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

D.④地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6~7 题。

6.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

7.图中四个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等级不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逆城市化格局已经出现,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

D.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

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

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

C.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

D.1997年之后,建成区的平均绿地面积在减少

9.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议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

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

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

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

下图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

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 10~11题。

10.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

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11.②图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读图,回答12—14题。

12.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13.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14.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辽宁鞍钢 C.中国攀枝花 D.美国“硅谷”

15、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说法正确的是()

A.乡村地域比城镇地域范围小

B.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C.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

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

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

城区。结合下图回答第16小题。

16. 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

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

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18.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

A.自来水厂 B.大型超市 C.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D.造纸厂

图6是“某城市规划简图”,①、②、③、④

表示主要功能区,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

完成19—20题。

19.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住宅区 B.②─工业区

C.③─文化区 D.④─商业区

20.该市计划建设一钢铁工业区,应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深圳市城镇用地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变化示意

图”,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第21题。

21.关于该市工业用地在这一阶段变化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B.工业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C.工业用地比重不断上升D.工业用地比重不断下降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市城区分布图和多年平均风向

玫瑰图,读图,回答22~24题。

22.该市计划建设一个热电厂,应布局在图中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3.图中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该市的主要水源

B.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该市的空气净化器

C.增加该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D.减少该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

24.目前该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②关闭原有工厂,禁止开采资源③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④加快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其第三产业的发展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读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假如该城市布局合理,请完成27~28题。

27.该城市的风频图正确的是()

28.关于该城市用地结构及区位分析,正确的是()

A.图例①为居住用地,图例②为商业用地

B.图例②为绿化用地,图例③为居住用地

C.该城市空间形态明显受地形条件限制

D.便利的水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

读“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

风。据图完成第29~30题。

29.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适宜建

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A.a B.b

C.c D.d 30. 下列图中能够反映上图中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下面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2)分布示意图,甲乙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31—32题

31.图甲中P地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聚集32.图乙反映的地区最可能是图甲中的

A.M B.F C.O D.P

读下图“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回答33-34题。

33.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经济水平提高 B.城市等级提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34、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

下图中 A、B、C、D分别表示甲城市不

同的区域。读图完成35-36题。

35.甲城市的CBD可能位于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36.若A 、B 、C 、D 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 .

C 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C .B 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D .D 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回答37~38题。

37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洛阳提供的服务种类比开封多 B.许昌的服务范围包含了漯河的服务范围 C.新乡和焦作的城市等级不同 D.郑州的服务范围覆盖图示整个区域

38.下列不属于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较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B.土层深厚且肥沃

C.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

D.黄河等河流为其提供水源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回答39—40题。 39.该图反映

A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负相关

B .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 .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D .欧洲、北美呈现逆城市化

40.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A .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

B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 .教育配套滞后,学位不足

D .劳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三、综合题

41、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8分

)

(1) 甲图E —F 阶段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 现象。 (2) 图中a 代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 国家,若bc 两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则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 曲线。

(3) 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1950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4) 乙图中a 曲线N 阶段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42、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分)

(1)根据图示资料比较A 、B 、C 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请在A 、B 、C 、D 四地中,选择化工厂的最佳建造地址,并分析理由。(11分)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3分)

43、 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30年来,下图中某市1980-2009

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2:该市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材料一中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原因。

(3) 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4)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BA 6~10、DBBDA 11~15、CACDB 16~20、BADAB

21~25、CBCDD 26~30、CBDDB 31~35、DADBB 36~40、BDBBD

三、综合题

41

42、 (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地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的汇合处,地租较高;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较低。(4分)

(2)D地为高级住宅区:靠近文化区;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处在上风地带;地势较高。(6分)

C地为化工厂:远离市区;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

对城市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5分)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3分)

43、答案:(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1)问题: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

幸福感下降。

原因:①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②城市规划不合理;

③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4)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BA 6~10、DBBDA 11~15、CACDB 16~20、BADAB

21~25、CBCDD 26~30、CBDDB 31~35、DADBB 36~40、BDBBD

三、综合题

41

42、 (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地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的汇合处,地租较高;C地远离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地租较低。(4分)

(2)D地为高级住宅区:靠近文化区;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处在上风地带;地势较高。(6分)

C地为化工厂:远离市区;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

对城市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5分)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3分)

43、答案:(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1)问题: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

幸福感下降。

原因:①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②城市规划不合理;

③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4)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卷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①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斯特尔斯B廖什C克里斯泰勒D戈特曼②城市近域推进演化模型中第四时期首位城市体系的表现是() A绝对集中B相对集中C相对分散D绝对分散③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有() A区域差异变大B大都市化趋势明显C经济发展不平衡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④霍伊特提出的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是()A普查法B残差法C区位商法D 正常城市法⑤城市基本活动引起的一种放大机制称作()A加数效应B除数效应C乘数效应D减数效应⑥以下不是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特色的是() A理论基础B资料矩阵C方法论D多变量分析法⑦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中K=4体系依据()原则A行政原则B市场原则C交通原则D最优原则 ⑧以下不属于城市空间分布类型阶段的是()A离散阶段B极化阶段C扩散阶段D聚合阶段⑨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地特征的是() A自然特征B经济特征C法律特征D社会特征⑩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不包括() A多层次商业中心B带状商业网点C市场化商业区D专门化商业区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廖什的需求圆锥理论提出()越远,()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结果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城市空间分布发展与演变的阶段性是()、()、()、(); ?学术界一般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 ⒈大都市带⒉城市群⒊城市职能⒋首位城市⒌城镇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 五、论述题(14分) 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声音与环境》测试卷( 满分:100 分)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26 分)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 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_______________ 大. (2) 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_______________ 高. (3) 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_____ 不同来加以辨别. 2.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 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 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 中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 _________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_____________ .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成绩,则 __________ 记录成绩较准确。 7 ?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 HZI勺声音为次声波; 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HZ勺声音为超声波.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a.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b.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c.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d.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e.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均可以找到城乡之间的差异。2、我国城市按其所在区域地形分类有10中类型 地形类型例子 滨海城市 三角洲平原城市长三角、珠三角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华北平原外侧沿燕山南麓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城市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 平原中腹的城市 高原上的城市蒙古高原上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 中山谷地城市南平、十堰、攀枝花 高山谷地城市拉萨 4、城市化含义: a.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b.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c.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d.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5、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以及以此为依据,城市化类型划分。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第一种是正统的城市化类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第二种是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称之为假城市化。 第三种是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也称为逆城市化。 6、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城市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期,而这一前提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前提:第一产业生产力是否有余力; 第二前提:农业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即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7、城市化的机制 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革命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韦伯认为,人口在城市中的日益集中是经济增长和差异化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农业生产中的机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被替换下来的农业工人为寻求就业而流向城市;“经济发展,或孤立的社会与经济团体的结合,需要一部分人口在商业城市中集中。同样地,作为乡村经济向世界经济转变的工业社会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市场的扩大促使制造业集中”。因此,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所生产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过程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此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8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为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导学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集体课:初二物理组 一、导学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了解声音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减弱噪声的方法、途径。 本章节“追根求源”,首先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接着探究声音如何传播。这些内容既是学习声学的基础; 同时一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又对接下来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有很好的启发和铺垫作用。 第二、三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两节课,从造成声音千差万别的原因出发,让学生认识乐音的特征,并通过“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则是对前面所学声音知识的

拓展和延伸,一方面,通过介绍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在音乐、建筑方面的应用,以及人们利用超声与次声的成果,让学生了解声音可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介绍了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和技术中的物理,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探究。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 课时;共10课时。 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点滴 主备:金伟集体课:初二物理组 导学目标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 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重、难点

高中湘教版本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 地租与劳动力资源 B . 市场与租金 C . 市场与环境 D . 地租与环境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两题。 2.该城市2000年与2015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①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①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①城市规模扩大 A . ①① B . ①① C . ①① D . ①①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 . 土地资源浪费 B .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 城乡协调发展 D .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4.上图所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B.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C.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 D.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 上海世博园位于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带,规划用地 5.28km2,其中浦西 1.35km2,这里原有大片厂房及部分民居。结合地图,回答以下两题。 5.园区内场馆林立,建筑风格迥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B.经济C.文化D.政策 读“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6.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①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①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①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p2)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㈠城市化研究 ㈡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 ㈢城市分类研究 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2.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p21) 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 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 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③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 城市建成区后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得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城市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就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具体的城市功能概念: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 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 市带?(p25) ①有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②必备的条件: ㈠多核心 ㈡交通走廊 ㈢密集的交互作用 ㈣规模特别庞大 ㈤国家的核心区域 ③6大都市带: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答案章节检测章节测验.

1 【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 ?B、1917 ?C、1925 ?D、1929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 ?B、经济、人口、环境 ?C、地理、人口、文化 ?D、经济、人口、文化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不涵盖自然生态的部分。()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 ?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2 【单选题】城市是一种以()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A、人类 ?B、环境 ?C、经济 ?D、文化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2 【单选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系统 ?B、城市环境系统 ?C、城市循环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3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2019-2020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提升版)加精

2019-2020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提升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 1.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2.分贝是计量什么的单位( ) A.音调的高低B.响度的强弱C.音色的好坏D.频率的大小 3.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5.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6.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7.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8.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时,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期末复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期末复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减弱噪声对公民的影响 C.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贴在长钢管的,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D.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澡音 3 .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4 . 若干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不一定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为 D.道路两旁植树可有效减弱噪声的传播 5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D.超声波就是速度比可听声快的声波 6 . 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7 . 【2018年上海中考物理小题狂做(选择题部分)】我们能分辨唢呐和排箫发出得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 . 成语、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在山谷中形成回声,经久不息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而招手,这是由于水能传声 C.“真金不怕火来炼”是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D.“云雾缭绕”是指河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飘在空中的现象 9 . 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环境-专题练习(七)(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七) 人口、城市与环境 一、选择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1~2题。 1.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2.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2016·郑州二模)下图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对数变化图,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度越大。读图回答3~4题。 3.从1990~2010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北京市人口迁移的原因合理的是( ) A.郊区经济较城市中心发达 B.城市中心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且环境污染严重

C.郊区就业机会比城市中心多 D.城市中心就业机会多 4.有关北京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城市中心人口压力 B.阻碍城市中心的发展 C.增加城市中心公共设施负担 D.增强城市中心人口压力 下图为新加坡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该城市及其各功能区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中心地带布局大片绿地,不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B.城市西南部工业区靠近海峡,交通便利 C.因地价便宜,城市中心区位置靠近东南边缘 D.城市交通落后,人们出行不便 6.决定该国公共住房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质量、历史文化B.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C.功能分区、基础设施D.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2016·太原一模)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7~8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 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C、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A、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含答案)

声音与环境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 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①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 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②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 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②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3、响度: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①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生源越近响度越大。 ②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超声波的应用:测距、测速、成像、探伤、除垢、粉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和环境》测试卷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2小题) 1.关于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2.关于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 B.同类经济活动会造成同类功能的企业相互分离 C.各个功能区之间有严格的界线 D.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以下三题。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4.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房价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等房价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三题。

5.M 处为住宅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M 处房价比周边地区偏低 B . M 处可能属于高级住宅区 C . M 处房价高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便利 D . M 处极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读“甲城的地理位置图”(左图)和“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以下两题。 6.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是( ) A . 组合式 B . 条带式 C . 集中式 D . 分散式 7.下列有关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 B . 人口流动、职业变换十分活跃 C . 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D . 城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8.城市化发展最早和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国家是( ) A . 德国 B . 日本 C . 英国 D . 美国 下图为“大城市区域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9.关于图中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 . 文化区、旅游区是各个城市共同拥有的功能区 C . 城市中各功能区间有明确的界线 D . 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八年级的物理《第二章声音和环境》新课标单元测试题和答案1.doc

沪粤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新课标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 班级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赶快将门窗关紧; C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B.用棉花塞住耳朵; 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 来形容人说话声音的:()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都有可能。 4.“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 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都有可能 5.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 ) A.蝴蝶翅膀软,声音的响度太小; 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 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6.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对。 7.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 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8.下面哪种声音对人体的健康是无害的:

( ) A.风吹落叶发出的沙沙声; C .拖拉机开动的轰隆响声;B.电锯工作发出的声音; D .嘈杂公路上汽车的呜叫声。 9.小丽对乐音进行了下列的讲述,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C B.音调响度均相同的乐音,其音色一定相同; .一般说来,乐音听起来悠扬、悦耳; D .一般说来,女生的唱歌的音调会高于男 生。 10、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C D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 音;.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 音。 1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 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C D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二、填空题(1 ~ 9 小题每空 1 分,第 10 小题每空2分,共 28 分) 1.乐器可以分为:打击乐器,,,三种主要乐器。 2.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3.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 2 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 4 .声音的强弱等级是用来划分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声音不能超

环境保护测试题汇总

《环境保护》测试题 考试时同: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65分) 一、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 某大城市每天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约400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据此回答1-2题。 1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B上游来水c海上倒灌D以上各项均是 2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 A大力抽取地下水B海水淡化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 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3-5。 3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4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 A大型港口的建设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 c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岛屿,曾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垒球气温变暖引起海水的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使厚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据此判断6-8趣。 6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水体的富营养化B海洋污染C全球变暖D海水的温度上升 7海平面上升使岛上居民不得不考虑迁居他乡,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因素 8该岛屿及其附近的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浪的机械侵蚀B物理风化c海浪的化学侵蚀D风力侵蚀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9-11题。 9。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 10.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精选.)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 1、首位城市和首位度 2、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3、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 4、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5、中心商务区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2、简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3、简述中心地理论。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 1、首位城市和首位度 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3、中心商务区 4、城镇体系 5、生长极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简述中国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前景。 2、简述中心地理论。 3、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 1、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异,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首位度: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2、郊区城市化:发生在特大城市郊区的、人口流向主要由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的城市化过程。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出现的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远离城市更远的乡村和小城镇的城市化过程。 3、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着眼点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是现状。 城市性质: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目标。 4、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5、中心商务区:城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城市及其腹地繁荣与发展的标志。目前CDB的活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