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IS重点2

MIS重点2

MIS重点2
MIS重点2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安冬尼金字塔模型:不仅考察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基本结构,而且把企业放在整个经营环境中考察,把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系统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反映了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全景。

管理的不同层次所需信息各有什么特点?/不同层次信息的特点?

战略管理层(战略信息)涉及企业的长远计划,处理中长期事件,如市场战略、产品品种等;管理控制层(战术信息)属于中期计划范围,包括资源的获取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监控等方面;运行控制层涉及作业的控制以及有关业务处理;业务处理是企业的最基本活动,记录了企业的每一件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作业信息用来解决经常性业务问题,与组织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完成具体任务)

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方法:将每个实体的属性写出来形成一个关系;每个多对多的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将一对多的联系所对应的“多方”实体(关系)中加入“少方”的主码作为关键字;对于一对一的联系来说,可以在任一方加入另一方的主码作为关键字。

关系的规范化所解决的问题:1、将数据设计成关系模型。2、达到模型的优化:使数据的冗余度达到最小,去除数据的不一致性,提高数据的共享性。

诺兰阶段模型及其实际意义?

该模型将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反应了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因此,无论在确定MIS策略还是知道MIS规划时,都可以利用诺兰阶段模型判明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BSP法作用(解决何问题):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解决信息孤岛、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最终得到信息系统结构)BSP法优点: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BSP法的步骤:1.准备工作;2.调研;3.定义业务过程;4.业务过程重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MIS 的总体结构;7.确定子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8.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自顶向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适合开发大型MIS,但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原型法(自底向上,简单,用户容易接受,使用灵活,容易修改,但返工现象特别严重,不适合大型MIS 开发,适合中小型MIS开发);面向对象法(反复累增:识别对象、定义对象、描述对象)。系统分析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步骤: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逻辑方案设计。特点:自顶向下,系统性、全局性。描述工具:组织机构图、组织与业务关系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具体工作:总体设计;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工具:功能结构图;信息系统流程图。系统实施任务:建造系统,实现物理模型,使其可以运行使用。

数据字典作用: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内容: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结构、加工、外部实体等关于系统的详细信息。

区间码的优点是:信息处理可靠,比较、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但这种码的长度与它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在许多情况下,码有多余的数,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

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愈上层功能愈笼统,愈下层功能愈具体。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信息系统流程图表达了各功能之间的数据传送关系。处理流程图是系统流程图的展开和具体化。在系统流程图中,仅给出了每一处理功能的名称,而在处理流程图中,则需要使用各种符号具体地规定处理过程的每一步骤。

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重复校验(密码);视觉校验;检验位校验;控制总数校验(检验总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月份、性别等);界限校验(区间范围);顺序校验(无缺号或重复);记录计数校验(记录个数);平衡校验(会计核算);对照校验(与基本文件数据核对) 程序调试包括:代码测试,测试程序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程序功能测试,测试程序能否满足功能和应用上的需求。

信息系统切换方法及其优缺点?

直接切换法: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时,新系统随即投入运行。新系统一般要经过较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简单,成本低,但风险大,一般只在老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方法。并行切换法:新系统与老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的数据对新系统进行检验。可靠性高,风险小,但成本高;试点过渡法:选用新系统的某一部分代替老系统,以此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大,适合较大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商品软件开发方式;应用系统软件购置与专门开发并举的集成方式;业务外包。

信息系统评价内容:总体水平、系统性能、经济效益。

MIS的两种开发策略的优缺点?

自下而上:基本思想是从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然后逐步向高级建设(即,增加管理/控制功能)。优点:能保证最终的系统可以运行(虽然系统性能不一定良好)。缺点:缺乏整体优化;开发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

自上而下:基本思想是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优点:整体性和逻辑性强。缺点:复杂、繁琐。

ARCGIS 10.2实验五实验报告

A rcGIS实验五 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学院:园林与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旅管1401班 姓名:马晔军 学号:201406403010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 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过程 空间分析模块 在Arc Map中执行菜单命令<自定义>-<扩展模块>,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Spatial Analyst”前的检查框打勾。 然后,在Arc Map工具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Spatial Analyst”项,点击该项,在Arc Map中显示“Spatial Analyst”工具栏。

了解栅格数据 在Arc 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查看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源”选项,可以查看此栅格图层的相关属性及统计信息。 打开“Spatial Analyst”工具栏,点击图标,查看栅格数据的统计直方图: 加载离散栅格数据:Landuse,在TOC中右键点击Landuse,“打开属性表”查看字段“Count”

MIS开发与应用上机实验指导书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与应用》 实 验 指 导 书 Th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MIS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代码:2100750 主笔人:陶林

内容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组成的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搜集、传递、存储、加工和检索,并利用这些信息辅助企业进行管理,如MRPⅡ和ERP。它是一门结合生产与运作学、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制造企业基本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思想、开发工具和应用要求,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服务。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就是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一种基于数据库的开发工具和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了解并掌握开发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实践环节选择PowerBuilder作为系统的前端开发工具进行界面及程序的设计,选用“Adaptive Server Anywhere”作为后台数据库,以开发企业小型设备或者物料库存管理系统作为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际上机操作,让学习者熟悉系统开发的过程并能够独立开发生产中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实验指导书是帮助学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使用的参考书,按照书中的要求和说明可以较好地完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的实践任务。

目录 一、实验概述 (3) 二、实验一前端开发工具基础 (5) 三、实验二开发工具的编程语言 (12) 四、实验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 (22) 五、实验四数据库的连接和操纵 (25) 六、主要教学参考书 (30) 七、附录 (31)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参考Word)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 课程代码:16020051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 学时学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16学时。3学分。 一、实验的地位、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开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开设对象 本实验开设对象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实验为必修内容。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能力的理论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它是核心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共开设5个实验项目。实验1-4侧重单项技能训练,实验5为综合性实验。 四、指导教师 原则上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讲授教师负责,由年轻教师担任主要的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人员配合指导。指导教师应在每次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等,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课程实验。 五、实验设备配置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数据一体化和系统开发的一体化),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 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 (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3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4 )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行业:铁路、林业、电力、港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职能: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 )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 2 )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 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 ( 3 )职能结构(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任务: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管理控制层[任务: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执行控制层[任务: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横向视角(职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综合视角[职能和管理层次]。) (4 )软硬件结构(硬件:机器的实体部分;软件结构: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5 )网络计算结构(四种网络计算模式:中央主机集中分时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C/S 、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B/S ) B/S 模式工作原理:在B/S 模式中,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 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要求,Web 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 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Web 服务器,Web 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变成HTML 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友好的Web 页面形式显示出来。 C/S 模式结构、工作原理、特点:CS 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第一层是在客户机系统上结合了表示与业务逻辑;第二层是通过网络结合了数据库服务器。CS 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程序和中间件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交互性强是CS 固有的一个优点。在CS 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应用程序,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其次,CS 模式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由于CS 配备的是点对点的结构模式,采用适用于局域网、安全性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而B/S 采用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这种开放的结构模式,并采用TCPIP 这一类运用于Internet 的开放性协议,其安全性只能靠数据服务器上管理密码的数据库 来保证。由于结构上比BS少一层,对于相同的任务,CS完成的速度总比BS快,使得CS更利于处理 CS 在逻辑 大量数据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同时由于开发是针 对性的,因此,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但缺少通用性,业务的变更,需

gis10实验2任务

实验2、地图(或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一、实验目的 1. 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2. 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3 认识并掌握出线的专业英语术语 注意:在基于ArcMap 的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保存地图文档。 二、实验准备 数据:昆明市西山区普吉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70011-1.Tif, 昆明市旅游休闲图 YNKM.jpg (扫描图)。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ArcMap 三、实验任务 1 练习打开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等工具 2 利用扫描地图上的公里网信息,进行扫描地图的配准; 3 利用GPS实测数据点的坐标,进行扫描地图的配准; 4 学会地图(或影像)数据的矢量化过程。 5 把实验内容和你通过实验掌握的内容和主要过程及步骤,写成详细的实验报告 6 写实验总结和体会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即Georefrencing”工具栏(注意听讲解)。 ●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70011-1.TIF 增加到ArcMap 中,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注意观察软件怎么算工具被激活,注意观察窗口右下角的坐标显示)。 第2步输入控制点 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此处注意教师强调的内容,一定注意听)

管理信息系统要点归纳

管理信息系统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①信息、②物质材料、③能源。 2、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3、信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信,经过加工可形成知识) 4、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信息是数据处理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数据是客观的。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先有数据,后形成信息)。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信息一定是数据,而数据不一定是信息;对某人来说是数据的东西,对另一人来说可能就是信息。 5、信息的性质:①事实性、②时效性、③不完全性、④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⑤变换性(载体可变)、⑥价值性。 6、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则信息量就越大。(一个信号所取得的信息量与出现该信息量的概率成反比。) 7、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分类:按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 8、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②目的性、③相关性(联系)、④环境适应性。 9、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组织中各项活动的表现:①物流、②资金流、③事务流、④信息流的流动。 10、组织的信息系统分类:按处理的对象可分为:①作业信息系统、②管理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的历程:①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②由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③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④由企业内部管理到向外拓展的过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 12、组织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3、决策过程的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4: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15、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DS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答: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4.第三范式:是指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5.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是数据流程图的辅助资料。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六个方面。 方法: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企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7 MRP II:是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是人们在生产管理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大量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正确反映了企业生产中人、财、物等要素和产、供、销等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否有效组织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生产,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8 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 简答题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答:(1)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 (2)建立数据库系统 (3)程序设计与调试 (4)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 (5)投入切换和试运行

ArcGIS10.2 Data Interoperability扩展模块教程

ArcGIS Data Interoperability扩展模块教程 适用于Desktop的ArcGIS Data Interoperability扩展模块教程将向您介绍启用此扩展模块时ArcGIS for Desktop中的可用工具和功能。此教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指导您全面了解直接读取格式和互操作连接、快速转换工具以及使用FME Workbench转换数据的基础知识。 各部分中的练习按顺序演示概念和方法,因此应按出现顺序来完成。这些练习经过精心设计,不需要额外的帮助,您便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使用Esri ArcTutor示例数据完成各项练习。 您将需要集中花费大约30-4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所有练习。 教程数据 本教程假设您已将Esri ArcTutor数据安装在C:\arcgis\ArcTutor\Data Interoperability。如果尚未安装,请在整个教程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路径更改。如果在默认安装路径未找到教程数据,请向系统管理员询问教程数据的正确路径。 使用直接读取格式和连接 ?在练习1a:使用直接读取格式中,您将在ArcMap中直接使用MapInfo TAB数据集。 ?在练习1b:添加互操作连接中,您将创建和使用Intergraph模块化GIS环境(MGE)数据的互操作连接。 使用快速转换工具转换数据 ?在练习2a:使用快速导入工具导入数据中,您将使用快速导入工具导入地理标记语言(GML)分区数据。 ?在练习2b:使用快速导出工具导出数据中,您将使用快速导出工具将地理数据库分区数据导出到MapInfo TAB数据集。 ?在练习2c:使用模型构建器自动执行快速转换工具中,您将创建一个模型,用于导入GML 分区数据、基于特定属性聚合要素以及将结果导出到GML和MapInfo TAB数据集。 使用空间ETL工具转换数据 ?在练习3a:空间ETL入门中,您将创建一个简单的空间ETL工具,用来读取Intergraph 模块化GIS环境(MGE)宗地数据并将其加载到地理数据库中。 ?在练习3b:转换数据和使用可视化程序中,您将通过将FME转换器添加到在“空间ETL入门”中创建的空间ETL工具来学习使用FME转换器的基础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学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实验内容 以下是某图书出版社的主要业务描述,该出版社想要就总编室、各编辑室、销售部、储运部及客户管理等业务进行计算机管理,请根据下述描述完成该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及系统开发。 某图书出版社,社领导有社长、副社长和总编共4名,社长负责全社工作,并分管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分别负责各部日常工作,并由社长领导;总编辑分管各编辑室和总编室,各编辑室由编辑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并受总编辑领导,各编辑室负责每一年的选题申报,总编室负责选题论证、合同管理、稿酬管理、发稿管理和印制管理等业务;一名副社长分管全国各地销售分公司,各分公司均设一名销售经理负责日常工作,并由分管副社长领导;另一名副社长分管图书发行部和储运部,发行部由发行经理负责日常工作,主要业务有客户管理、图书预订、图书销售、图书退货等,储运部由储运经理负责日常工作,主要业务有图书打包、新书入库、图书出库、图书发运、退书入库、仓库管理等,发行部和储运部经理受分管副社长领导。主要业务具体描述如下: 1、选题管理 ①各编辑室责任编辑进行选题策划,并填写选题申报单交编辑室主任审批; ②编辑室主任审批,审批通过后的选题由编辑室上报总编室,审批不合格的选题则退 回给相应的责任编辑; ③总编室定期召开选题论证会,论证各编辑室上报的选题,论证会通过的选题由总编 室登记备案,并发放书号,并进入发稿管理流程,同时和作者签订出版合同 2、发稿管理 ①策划编辑组稿,包括稿件加工分配、封面设计和插图设计等; ②稿件三审,最后由总编室完成稿件终审; ③发稿备案,下达发稿通知单给印制部。 3、印制管理 ①印制部根据发稿通知单和印刷工价标准等信息,计算图书成本,并完成图书定价; ②开具委印单给印刷厂印制图书,委印单分三联,一联给印刷厂,一联给财务,一联 由印制部留底。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第一章商务信息系统基础 一.名词解释( 15′) 1.信息系统 由人员、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数据资源和规章制度组成的,在组织 中用于存储、收集、转换以及传播信息。 基本作用:支持业务流程和企业运营、支持员工和管理者的决策制定、 支持为获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战略 类型:运营支持系统(事物处理,过程控制、企业协作)、管理支持系统 (管理信息,决策支持、主管信息)、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知识管理、职能企业、战略信息) P26模型:依靠人力资源(终端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硬件资源(机器 和媒介)、软件资源(程序和步骤)、数据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和网 络资源(通信媒介和网络支持)来执行输入(数据资源)、处理(把数据 加工成信息)、输出(信息产品)、存储(数据资源)和控制(系统性能)等活动,把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产品。 2.系统 一组相关的元素,在有组织的转换过程中,通过接收输入好生成输出一 起实现共同的目标。 基本功能:输入、处理、输出 3.反馈、控制 4.电子化业务 5.内联网 二.填空题( 15′) 1.20c80年代至90年代,信息系统出现的新的作用是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_ __。 三.应用题( 20′) 1.在过去的40年中,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哪些主要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10 年里会有什么主要变化? 2.如今的公司如何运用互联网、内联网和外联网支持企业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的应用: (1)构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建立一个通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战略发展企业价值的公司。 (2)重组业务流程。指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已达到成本、质量、速度和服务的改善。 信息技术是主要组成部分,能支持工作流程设计、作业需求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性改变。 (3)成为敏捷企业。通过提供宽广的产品范围和快速的产品更新在市场中获利,还能提供个性化及任意批量的产品订单。 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公司合作将产品高校推入市场。 (4)创建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人、组织、资产和创意联系起来的一个组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沟通、协作和所需信息流提供支持。 (5)建立知识创新型公司,主要利用到两种类型的知识。一种为显性知识即数据、文档和通过笔录或电脑存储的信息等。另一种为隐性知 识,即员工自身掌握的技术经验等。 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以支持业务知识的创新以及这些知识与新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的整合。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争战略:锁定客户和供应商,形成转换成本,提高进入壁垒,以及发挥对信息技术投资的杠杆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包含:企业智能、信息的创建、共享和管理和文档管理。 公司应该如何借助IT变得更加敏捷? (1)客户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发挥客户作用的能力。利用IT建立和强化客户虚拟社区的技术。 (2)合伙敏捷:在探索、利用创新机会时,具备调节资产和知识等的协作能力。IT技术使公司间的协作更加便利 (3)运营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等功能。IT帮助实现业务流程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技术。 ③简述虚拟公司战略的优势 (1)与所有联盟伙伴共向基础设施和分担风险;将互补的核心竞争力连接起来;通过共享,缩短将实现变成收益的时间;真假设施和市场覆盖面;获得进入新市场的能力,共享市场,共享客户忠诚;从销售产品转变为推销解决方案。 (重要,客户为中心,大题)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关键是:保持客户忠诚度、预测客户未来需求、回应客户关注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 一、填空题 1.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 2.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3.信息最基本的属性是(事实性)。 4.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5.决策问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往往是由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的是(非结构化决策)。 6.(企业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7.对于大系统来说,划分子系统的工作应在系统规划阶段进行,常用的是(u/c矩阵)。 8.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内容一般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9.数据流程图具有的两个重要性质是(抽象性)和(概括性)。 10.某种代码由两位字符组成,第一位为0-4,第二位为0-8,问共可以组成多少种代码?(45种代码) 11.用质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4位,从左到右取权17、13、7、5、3,对乘积和以11为模取余作为检验码,问原代码12345的检验位是多少?(检验位为0) 12.编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工作的常用方法有(甘特图)和(网络计划法)。 13.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14.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15.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的内容主要是发现、制订和分析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实验一、GIS软件基本功能及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实验一、GIS软件基本功能及操作 1实验目的 1)熟悉ArcGis Desktop 10的主要模块功能 2)熟悉ArcMap、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 3)了解ESRI软件的Geodatabase、Shapefile、Coverage矢量数据结构及栅格数据结构 2实验软件及数据 2.1实验软件 ArcCatalog 10、ArcMap 10 2.2实验数据 1)高程栅格文件emidalat、河流shapefile文件emidastrm.shp 文件; 2)land(Coverage文件) 3)emidatin,数字高程模型TIN 3实验步骤 3.1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 1)启动ArcCatalog,建立与数据源的联系; 使用文件菜单“连接文件夹”功能或“”工具连接到实验文件夹。

2)点击目录树中的emidalat,通过“预览”查看数据高程值,通过“描述”查看数据元数据等相关信息; 3)通过“自定义”菜单中“ArcCatalog项目”功能,切换到“元数据”选项卡,修改“元数据样式”。

再通过描述查看数据的ArcGIS元数据信息、FGDC元数据信息。 问题:元数据主要有哪些内容,元数据有什么作用?FGDC是指什么? 4)同3,查看emidastrm.shp文件元数据相关信息,在“预览”时,在下方选择中选择“预览选项”。 问题:预览选项中,如果选择的是表,则预览窗口中显示的是什么? 5)创建一个个人geodatabase,并将emidalat、emidastrm.shp 导入该geodatabase中。右键点击目录树中的目录,选择“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点击新建的数据库,重命名为“mytest.mdb”。

图书馆管理系统任务书

沈阳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图书馆管理系统 院系信息学院班级计算机B131 学生姓名魏月学号 2013435102 指导教师李贞职称教授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信息学院机房 任务下达时间: 2013 年 12 月日 起止日期:2013年12月日起至 2014年月日止 教研室主任王健2013年12月日批准

一.设计(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一些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尤其对一些学校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图书、期刊、试卷合订本等,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于环境。 基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要求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首先进行系统设计分析,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功能分析、系统模块设计以及运行环境的选择、系统实现过程。然后根据系统功能分析设计出需要的数据库,绘制系统数据流图与总结数据字典、设计数据库结构。最后在实现各个功能模块时,采用先模块后系统集成的方式,即各系统功能模块分别独立设计和调试,在创建系统主窗体时才将各个功能模块通过主窗体菜单系统集成到一起,最后进行系统整体的设计和调试。 目前图书数量及读者数量增加,以及二者之间产生的借阅信息繁多,因此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行工作的需要。同时,陈旧的管理方法也不利于推广计算机应用。为使图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适应当前图书管理的工作需求,缓解手工管理存在的弊端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新系统应达到以下目标: ⑴图书馆图书档案管理; ⒈添加图书信息 ⒉图书详细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MIS实验任务3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侯德林 实验时间: 2013年 12 月 11 日 实验三:MIS系统设计与实施 一、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系统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复习、巩固系统设计知识,提高系统设计实践能力。 2、熟悉组织及功能结构图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环节,并编制相应的文档及程序编写。 3、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实施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前述实验系统分析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组织结构图、功能体系结构图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等。 2.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内容,完成一个实用、可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操作步骤 (1)功能结构图设计: 功能图的目的是定义清晰的功能块而不是解释系统的内部结构。据爱民门诊需求分析,按照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方法,将医院管理系统从功能上进行子系统的划分,得到如下的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2)系统软硬平台设计 服务器(Server):Intel,MIPS,Alpha可任选;内存:128MB以上;硬盘:2GB

以上(RAID);光驱:(CDROM);软驱:(FD);网卡:(FDDI);UPS:Monitor;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网络(Network):TCP/IP,Windows NT,FDDI/Ethernet,EIFO Switching Hub,网络管理软件。 用户端微机:PC工作站/486DX2/66以上; 内存:8MB以上; 硬盘:340MB以上; 软盘(3.5); 不同类型打印机。 计算机系统软件配置:Window2000中文版操作系统和以上 系统采用Borland 公司的Delphi 6.0作为前端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所采用的软件是Microsoft 公司的SQL Server 2000。Delphi 6.0 提供交互式的、易操作的界面,SQL Server 2000 提供数据管理、信息共享、高级管理以及安全性,两者的结合应用达到了良好的C/S结构。 (3)数据项的代码设计 代码主要起标识、统计和检索、对象状态的描述等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代码设计时要注意代码的适应性、合理性、简明性、系统性、稳定性、可扩充性、标准性以及要便于识别和记忆。代码包括无含义码和有含义码,本系统中运用了大量的系列顺序码,来表示各种记录的顺序。比如住院号就是无含义的顺序码,而功检项目编码则是层次码。 根据以上的原则,部分代码设计如下: 门诊挂号管理主要是记录信息和打印挂号单,其凭证编码采用如下规则: {两位特征号}+{五位顺序号} 如GH01234 门诊划价管理主要是信息的统计查询,其凭证编码采用如下规则: {两位特征号}+{五位顺序号} 如HJ12345 住院管理主要是病人的入住信息,凭证编码采用如下规则: {两位特征号}+{四位顺序号} 如ZY1314 药房管理主要针对药品的进与出,其凭证编码如下: {两位特征号}+{九位顺序号} 如YF123456789 其住院号就是根据实际的情况编码,无任何其他的含义 (4)数据库设计: 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系统由模式、子模式、应用程序、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要求符合用户的要求,即能正确的反应用户的工作环境,包括用户需处理的所有数据,并支持用户进行的所有加工;须与所选的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式相匹配;数据组合合理,易于操作,易于维护,易于理解。 1.E-R图设计 A、E-R图中每个实体变成一个关系,其属性百年未关系的属性,主标示变为关系的主码 B、E-R图中的从实体及相应的“的”联系变换为一个关系,从实体的属性加上主实体关系的主码构成这个关系的属性。 C、导出的一般关系模型: 医生(医生代码、医生姓名、性别、身份证、病区代码) 护士(护士代码、护士姓名、性别、身份证、病区代码) 病人(学号、姓名、性别、病人状态、入出院时间)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讲解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 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 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 1)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2)联系。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 义,才能成为信息。 3)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 与我们的活动有关。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性质。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4、信息的质量 1)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 的价值来决定。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 2)特征 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 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 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 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 1)信息收集。 i.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ii.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 iii.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 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 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 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iv.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A.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 B.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 C.具有哪些校验功能; D.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 E.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 F.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 G.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 2)信息传输 i.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1 一、填空题 1. 信息系统包括系统和系统两 个方面。系统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新的数据;而系统则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2. 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和等三个 层次。 3. 数据通常按四个层次进行组织。这四个层次是:数据项、、文件和 。 4. 所谓数据的组织,指的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数据组织功能。而数据的组织,指的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上的编排。 5. 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和等几种。 二、选择题 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 (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2.数据库的组织结构中包括的模式有() A、内模式 B、(概念)模式 C、外模式 D、前三个选项都对 3.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没有包含的一种是:() A、完备性检验 B、准确性检验 C、一致性检验 D、无冗余性检验 4.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 ) A、数据项 B、记录 C、文件 D、数据库 5.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

种子系统 是将() A、供销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B、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 C、财务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D、供销职能和市场职能关联在一起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B、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C、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D、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7.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 A、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决策上的可行性 B、技术上的可行性、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C、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D、经济上的可行性、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系统 9. 某企业建立了生产、销售、人事等从基层到高层的MIS,这种MIS的结构为( ) A、职能结构 B、横向综合结构 C、总的综合结构 D、纵向综合结构 10. 绘制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

MIS课程设计指导书

MIS课程设计指导书 安世虎 2013.9

目录 1 概述 (1) 1.1 MIS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 1.2 MIS课程设计过程概况 (2) 1.3 MIS课程设计成绩的考核 (3) 1.4 MIS课程设计的工作进度 (3) 1.5 注意事项 (4) 2 MIS课程设计的工作要求 (5) 2.1 管理信息系统类型 (5) 2.2 动态网站设计或网络应用软件类型 (6) 3 MIS课程设计的参考题目 (7) 3.1 管理信息类 (7) 3.2 动态网站建设类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MIS课程设计常用的设计方法 (12) 4.1 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 (12) 4.2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14) 4.3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15) 4.4 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 (15) 5 MIS课程设计文档正文框架 (17) 5.1 管理信息系统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1.1 MIS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训练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MIS课程设计的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并进行完专业实习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MIS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 (5)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全局观点、生产观点和经济观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