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本主义透视

资本主义透视

资本主义透视
资本主义透视

当代资本主义透视

1资本主义社会含义是一种阶级社会,其中资本家阶级在对大量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控制上,工人阶级依靠为资本家阶级劳动而生活的社会2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前提

一是有大量货币的人

二是有大量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3发展条件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

(2)资产阶级革命政治

(3)原始积累阶级(货币财富劳动者)

(4)地理发现物质

4当代资本主义:泛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标志是高度社会化,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劳动生产效率高都较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源泉:

资本原始积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加速从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自身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集中:把已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增大个别资本。其源泉均靠剥削剩余价值

6苏维埃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区别

(1)苏维埃模式:否定——肯定——否定(失败)

(2)中国模式:肯定——否定——肯定(成功)

(1)①否定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体制,集中一切人力,用于战争需要。其主要内容就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

结果

经济衰退——

农业生产停顿

工业生产下降

货币制度崩溃

反革命叛乱——

白匪叛乱

党内敌对分子反抗

部分农民工人罢工

②肯定阶段: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商品货币把私人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实行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是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农业生产迅速好转,工业经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③否定阶段:高度集中体制

即指经济结构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所有制结构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运行机制建立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一党专政、领导干部终身制

后果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压制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造成官僚主义盛行、民主法制不健全

(2)中国模式

①肯定阶段

过渡时期1949-1956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身边”,并批评了“过早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的探索:夺权、建权、巩固政权

过渡时期的成果:工业农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都是利用资本主义的主要成绩

②否定阶段(1956-1978)

1956年—提倡一大二公,否定资本主义,阶级斗争扩大化

1957—反右斗争扩大化

1958—大跃进(国民经济下降了约四分之一,每人平均收入降低四分之一,工业生产降低百分之四十,人口损失1000万)

1962—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6—制造出“党内有个资产阶级”

结果造成经济达到崩溃的边缘

③肯定阶段(1978—至今)

邓小平说:“资本主义已有几百年历史,他们所取得的有益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

南方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

方式和管理方法

强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邓小平首创一国两制并付诸实践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不战而胜。

7.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及产生的原因?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表现在

(1)资本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由单一纯粹的私人占有制度和传统的雇佣劳动制度转为“社会化”的公共经济或公私混合经济(2)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由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经济运行的无序状态,转向有序化,即转向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

的干预和调整,经济运行出现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3)分配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

由单纯按资本、权力分配转向兼顾公平分配。总趋势是剩余价值规律仍然占统治地位,但出现收入分配兼顾公平的趋势;两极分化仍然存在,但出现收入均等化趋向;阶级剥削仍然存在,但出现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化的趋向

(4)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由简单的两大阶级对立转变为阶级结构复杂化

产生的原因:

(1)生产力社会化的作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给各国带来机

(2)资产阶级明智的选择(社会改良:改善资本主义体制及管理方法,

由强调强制力转变为激励机制,渗透情感和精神因素

(3)借鉴社会主义成就的结果,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并没改变其实质?

(1)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

(2)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没有根本改变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不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继续维持多党制、议会道路、参与民主等制度(以美国为例,历届总统及副

总统及其政府国会重要成员背后,均有垄断财团支持,或本身是

巨富家族的成员)

(4)资本主义文化制度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文化的多元化状态,资本主义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仍然是资本主义属性。(资产阶级思想、

价值观、政治信条,在精神道德方面,道德沦丧、精神颓废、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色情文化等泛滥)

8美国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冷战只结束了以冷战为形式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美国的基本意识形态在冷战

结束后仍然根深蒂固,那就是:上帝选择了美国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来完成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和在全世界“保护自由”的使命。

冷战后美国意识形态不单单表现为反共,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美国意识形态也在分流,但又离不开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主要是根深蒂固的宗教信念和民族优越感。

美国的历史传统和今天的社会现实,决定了美国是绝不会淡化其意识形态的。各种相互矛盾的社会思潮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在全球化浪潮之中向外投射、

美国的意识形态中最重要基础是美国人的宗教意识。所谓“天赋人权”中的天,是指上帝:所谓人人平等,是指在上帝面前平等。美国主流社会里,无神论者无异于承认自己没有信仰或道德约束。信神的人同无神论者在精神上并不平等美国欲称霸世界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一是,是美利坚人是上帝选中来拯救人类的。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唯有神权高于人权。美国宪法规定政教分离,宗教势力不能直接干预政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潜移默化,无所不在。

美国参众两院的每一届会议,都是以来自华盛顿的牧师轮流主持的祈祷开始,国会有专职牧师为所有议员服务。每一个军队都有随军牧师,十二分之一的美国电视台为“全时宗教台”百分之十的广播节目是传教节目。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于人的定义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人不可能单独存在,推荐的一句话。

9六个“为什么”是指深入回答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一)深入回答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

(三)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四)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五)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六)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10选举制度的演进

1689年,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议员实行所谓“自由选举”

1789年,法国大革命通过人权宣言,最早宣布了实行不受财产、种族、性别、教育程度限制的普选权。

美国经历南北战争后,1870年联邦宪法修正案第十五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为奴隶而拒绝或剥夺公民的选举权。

西方国家政治结构类型:一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二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三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

西方国家政治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类型是中央集权型,以法国为典型,全法国有一个统一的立法机关和政府,通常制定有单一的宪法,国家内部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为中央政府,地方自治十分有限。

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以联邦制为主要的表现形式。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政治结构均属此类,美国为典型。美国是从最初各不相关的殖民地社会中发展起来,以偏重强调所谓地方性忠诚或区域性忠诚的方式逐渐扩展而成的联合社会。这一历史传统使得美国的的地方分权程度高于其他任何国家。

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

随着政治力量的多元化趋势,西方国家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与地方的控制与反控制,绝对的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均面临严峻挑战。因

而出现了大量的介于上述两种政治权力控制方式的类型,即既有地方自治又有中央控制的模式,这些结构模式可统称为中央调控型。

(一)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1总统共和制度的建立

2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3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

元首权

行政权

立法权

外交权

军事权

(二)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

2国王——不可或缺的虚伪君王

3内阁及其首相

——根据先发惯例形成的真正的实权派

英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英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第二,英王是英联邦的元首

第三,英王对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起到一定作用

第四,英王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歧、矛盾时,能起到调节作

讨论:是否要废除君主(英王)制

内阁的核心——首相(权力)

(1)重要人事任免权

(2)最高行政决策权

(3)牢牢地控制着内阁及其一切活动

(4)掌握政府领导权

(5)掌握政府财政权

(6)决定何时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7)实际操纵议会的活动

思考题:当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及其体制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宏观和微观的借鉴?

一文化的内容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属于经济领域。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世界的流行词汇。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在上世纪90年代首提,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

1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是指作为观念的,与经济和政治共存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一、简单介绍中国的文化热

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儒学,墨子孟子

第二次:五四运动

新文化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是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的。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以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为特征,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革: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

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到了民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大家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第三次:80年代末__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该台明星成了年轻一代刻意模仿的对象。

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其老师为苏格拉底,学生为亚里士多德,史称三位为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一切只是来自天赋”哲学体系博大精深,主张世界由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构成,在教学中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影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才华出众,能言善辩,确立金字塔式教育体系

亚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是柏拉图的学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马克思称之为最博学之人。恩格斯称其为古代的黑格尔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由法律规定,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念作为道德教育的源泉,主张文雅教育,是教育服务于闲暇,,关心科学只是重视教学方法,反对刻板教学方式,属于“逍遥学派”

2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悠长

(1)反宗教神性——人性之上

(2)反封建等级制——平等

(3)反封建蒙昧——理性、科学

(4)促进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5)物质文明的发达

3.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

(1)人道主义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异化、人道主义的招牌、虚伪性

无休止的战争和掠夺,对落后民族的惨无人道的屠杀,劳动阶级的极端贫困,统治阶级的腐败与堕落,这一切,成为资本主义时代的现实

(2)主题主义——疯狂主体、绝对主体,主客二元对立,自然之死,人类生存的困境

(3)个体主义——无政府主义

(4)理想主义——理想专制,理性“新牢笼”,压抑人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

2、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1)社会中心任务的转移

物质生产(工农业产业)——为人服务的产业(第三产业)

2)社会产业结构、社会与结构的变化

3)阶级结构的变化

4)社会成员心理结构的变化

5)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

3.后现代文化的特点

后现代西方文化是在批判、反思现代西方文化的矛盾、悖论、危机基础的上形成的

①激烈的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反对话语霸权,叛逆、颠覆、浮躁、迷惘

②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对话反对征服、战争

③回归生活世界,寻找人的自然家园、社会家园、精神家园

④体验的时代

4后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1)德里达:法国哲学大师(病态资本主义)

(2)詹姆逊:美国批判大师(变异资本主义)

(3)哈贝马斯:英国当代黑格尔(无能资本主义)

(4)吉登斯:英国工党高参(风险资本主义)

(5)乔姆斯基:美国反霸斗士(恐怖资本主义)

思考题

1.现代资本主义文化内涵及核心思想?

2.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优点?

3.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特点?、

4.后现代文化思潮主要代表的主要内容?

一、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基督教

(一)定义:是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的总称

(二)由来和发展

1同义语:19世纪中期民族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

2代名词:19世纪下半叶民主社会注意成为修正主义、改良主义的代名词

标志有三

(1)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基本主张(多元化)

1、思想来源多元化

(1)根植于:

基督教伦理学

人道主义

古典哲学

(2)直接继承

工联主义

工场社会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主张社会整体是由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对整体起作用(3)广泛吸收

批判理性主义:英籍哲学家波普尔创立认为科学是通过不断被“证伪”而向前发展的,过去不能证明未来,借此批判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

存在主义:法国萨特为代表主张社会历史的伦理观,人是绝对自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国家干预主义:制度学派和凯恩斯肯定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完全市场有缺陷,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是必要的。

2政治民主多元化

用民主方法建立自由的新社会和全民国家

(1)议会民主:利用选举制,三权分立、独立司法制度获得执政权(2)参与民主:所有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政党民主:主张多党制,允许反对党存在

3经济民主

(1)在所有制上: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企业国有化)

(2)在政策上: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累进制)

(3)再分配上:收入和财产的公平分配

4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

(1)一切人群之间是平等的,发展完善的人格和自己的责任(2)社会进步、和平、维护生态

(3)强调福利和社会保障

(4)反霸权强权政治(国际民主)

(四)历史地位(积极性和消极性)

1积极性

(1)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公平与发展

(2)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扩大广大劳动群众的民主权力和地位

(4)维护世界和平与进步

2消极性

(1)理论基础——唯心主义

(2)社会基础——不消灭私有制

(3)政治主张——通过福利财政政策

(4)精神道德——负面作用大

(五)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区别

1定义: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社会改良的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运动

2区别:

(1)指导思想: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民否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多元化(2)经济基础:中坚持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民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发展经济

(3)奋斗目标:中条件成熟进入共产主义;民不承认共产主义,把资本主义视为千年王国

(4)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中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根本的变革,民对资本主义进行点滴的改良

中国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定义:是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奉行的思想体系的总称

原因:

1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变换形式,不能引导人们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没有民主社会主义的土壤和传统

3多党制、议会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思考题

1如何评价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2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3中国能否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4资本主义的含义和由来? 发展条件?

5 苏维埃模式和中国模式的区别?

制作人:孙健钧(猴哥,葫芦娃)

送给我大学的兄弟姐妹们,祝你们一切顺心如意

美国民族主义

美国民族主义:是情人还是杀手? 作者:周庆安 以美国信条为基础的美国民族主义,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日渐强大。这种民族主义究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情人,还是美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杀手?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利芬(Anatol Lieven)的担忧似乎从“9.11”之后变得越发明显。 这位卡内基基金会高级副会长在《美国正确还是错误:剖析美国民族主义》(America Right Or Wrong: An Anatomy Of American Nationalism)中向人们预言:“美国是一座美好的房子,但是在它的地窖里却藏着一个魔鬼,他的名字叫做民族主义。” 从历史上看,“美国信条(American Creed)”一直都是美国民族主义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作为合众国的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是血缘的,它既难以具备历史学家眼中的古老性,也不发轫于这个民族最早的种族优越感。美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在政治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即利芬所说,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法治规范就是美国信条的核心。因此,美国的民族主义不像其他典型民族主义那样充满历史悲情。 问题在于在反恐之战开始后,甚至在“9.11”发生之前很久,面对全球日益发展的反美思想,这种民族主义究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情人,还是美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杀手?以美国信条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日渐强大。尤其是在被利芬称为“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小布什身上,美国信条会把其外交政策推向与世界不和谐的方向。 理由有三条,首先,美国信条正在成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笔下的官方民族主义,许多学者担忧,这种官方民族主义是通向帝国式政治的捷径。美国对外政策必然借助国内民族主义对于美国政治的优越感,向外推行其霸权政策,并在世界谋求利益最大化,遭致国际社会的反感。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就曾经针对美国民族主义的悖论做出判断:“作为美国核心理念的自由主义会最终成为帝国外交政策的绊脚石。” 其次,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民族主义,混淆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野,进而侵占了国际规范的空间。以全球反恐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对于国际事务的判断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在“9.11”发生后,小布什在讲话中多次提及“我们的原则”,而不是“我们的看法”,这种原则,就是基于美国信条的民族主义观念。在这种原则基础上,民族主义将会损害美国的国际道德,使美国外交政策把意识形态当作国家利益,按照信仰和政治取向划分敌我。

学术文化传统与学术资本主义传统与现实的博弈董志霞

学术文化传统与学术资本主义:传统与现实的博弈 董志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191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 【摘要】学术资本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大学中产生的一种现象,是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学术至上”使命受到挑战、“学术自由”传统遭到侵袭、“学术自治”理念面临威胁。在学术文化传统与学术资本主义的博弈之中,大学究竟何去何从是一个待解的命题。 【关键词】学术文化传统;学术资本主义;传统;现实;博弈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18(2013)01-0027-04 【作者简介】董志霞(1976—),女,内蒙古包头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博士生。 一、大学的学术文化传统 学术文化是大学组织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术文化是处于学术共同体内的学者,在发展学术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它内隐于学术共同体中,通过大学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以及物质设施彰显于外。大学自中世纪产生于欧洲以来,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与历练,经过不断的吸纳与摒弃,终于形成了自身相对稳定的学术文化传统———学术至上、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 (一)学术至上 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的领域”,是“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1],探索真理、追求学术至上是大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其他一切活动进行的起点。尽管大学拥有多样的功能,但这都不是其本质特性的表现,大学最根本的属性是它的学术性,大学中其他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学术活动来进行的。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将不同教育流派的高等教育哲学理念总结为两种观点:一种是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另一种是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哲学观认为,高等教育是以“闲逸的好奇”精神来追求真理,而政治论哲学观则认为,追求真理、探讨学问不仅是为了满足学者“闲逸的好奇”精神,大学还应走出“象牙塔”,承担起培养人才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责任。细究这两种哲学观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在于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社会服务”还是仅仅出于“闲逸的好奇”,但二者都一致认为大学的本质使命在于“追求真理、探讨高深学问”,即从事学术活动、追求学术至上应当是大学生生不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学术自由 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场所。弗莱克斯纳说道,“大学在本质上是追求智力目标过程中,学者、教授和学生自然地混合在一起的自由的社会”[2]。大学追求真理所进行的学术活动需要自由环境和自由状态的支撑,更进一步讲,学者们只有在不受限制和不受外界干扰的氛围中,其工作状态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否则,“这种自由一旦被剥夺,他就失去了充分参与智力交流活动的机会,而智力交流活动却是有助于培养人的价值观,有助于认识世界,有助于发挥那些最具人性特点的思维和想象力的”[3]。 作为大学最古老的传统之一,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去自由地进行研究并可以大胆地发表言论或出版,“而不用考虑真理是否受欢迎,是否引起争论,是否不合时宜或令人讨厌”[4]。曾领导依阿华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的詹姆斯·弗里德曼认为,学术自由真正维护了人类和社会的最高利益,并“保证每一代中最有前途的人能获得良好的机会,免受外部压力一时知识风尚的干扰,去研究人类关注的基本问题”[5]。 回顾大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从它产生之日起,大学便一直坚守着学术自由的精神理念。作为西方大学最原始的形态,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所创立的雅典学园就开始自由地进行学术探索和学术对话。之后,大学从中世纪一路走来,曾先后经历了教会、皇室、国家不同程度上的控制,即便如此,学术自由作为大学孜孜以求的精神从未湮灭。19世纪初,德国学者洪堡提出将学术自由作为研究型大学 72 理论探讨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变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 1.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A.冶金采矿业B.纺织服装业C.农产品加工业D.机械制造业 2.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3.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表明洋务运动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 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 4.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6.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7.2013年8月15日,中国辽宁号航母在日本投降日出海实弹训练引起媒体关注,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其实,早在近代中国就有人提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中国近代新式航运业诞生于 A.轮船招商局B.安庆内军械所C.江南制造总局D.海军飞机工程处 8.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9.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10.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工业的繁荣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内战的开始11.1900~1920年,中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近代工业只占14%。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传统产业占92.16%。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经济形势仍占绝对优势B.近代工业发展缓慢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D.中国资本主义缺乏发展空间 12.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13.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4.有学者认为,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造成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B.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 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5.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可见他剪辫是出于 A.被迫顺应时局B.反清革命的需要 C.彻底与旧风俗决裂D.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国内学术资本主义研究

国内学术资本主义研究 [摘要] 虽然国内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的存在有争议,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的存在已成事实。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解读了学术资本主义理论,分析了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传统文化、治理结构、学术研究、教师和学生等的影响,从理性认识学术资本主义和建设创业型大学两个层面分析了应对策略,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有利于推动高校之间的联盟和资源共享,增加数字资源的使用频率。 [关键词] 学术资本主义;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综述 作为高校与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产物,学术资本主义意味着学术能成为一种资本,学者可以利用学术创造经济、社会价值。学术资本主义影响了大学的传统理念和治理结构,引发了大学的系统变革。尽管学术界对学术资本主义不乏争议,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的不但存在,而且已开始蔓延。利用中国知网(CNKI)以“学术资本主义”为篇名或关键词检索。截至2015年6月,CNKI共收录相关文献88篇,其中学位论文5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4篇)。从发表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近5年,2007年2篇,2009年和2010年各5篇,2011年16篇,2012年13篇,2013年和2014各19篇,2015年8篇。从研究机构和作者来看,排前三的机构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8篇),武汉大学(6篇),东南大学(5篇)。发文较多的作者有东南大学张静宁(5篇),武汉大学殷朝晖(3篇)和华中科技大学丁亚金(3篇)。从发表期刊来看,主要集中在教育类期刊,核心期刊比例高达51%,其中《江苏高教》占8篇,《高教探索》占7篇。本文将从3个方面就国内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学术资本主义的由来和内涵 (一)“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的由来美国学者斯劳特和莱斯利的《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1997年)一书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4国公立高校为例,首次系统阐述了“学术资本主义”的概念、成因、理论依据和结果等,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的经典文献。斯劳特等人将“院校及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行为及类似市场行为”界定为学术资本主义[1]。根据这一概念,高校专利的获得及转让和使用、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捐赠基金等均属于学术资本主义范畴。随后,斯劳特和雷兹又出版了《学术资本主义与新经济:市场、政府和高等教育》(2004年),重点关注市场导向的大学行为和大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关系。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学术资本主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斯劳特等人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有的学者还针斯劳特《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一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潘发勤,2009;李木州,2011;肖绍聪,2012;唐俭欣,2013)。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既有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也有自身发展的内部要求。斯特劳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从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政策的角度分析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朱丰良(2012)博士论文对斯特劳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和重构,认为学术资本主义产生的首要原因不是政府削减了高等教育经费,而是由于知识的指数型增长导致资源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2]。 (二)学术资本主义的内涵国内对学术资本主义的内涵理解不同,褒贬不一。除了认为是一种理论外,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管理模式、一种理念或一种现象等。如王正青(2009)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导向的知识生产与转化方式,是一种基于专业化理念的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是一个影响大学及其成员身份定位的文化系统”[3]。易红郡(2010)认为“学术资本主义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已经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4]。也有学者强烈批判了学术资本主义,如李涛(2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高三专题复习对高考的指向性愈发明确,需要历史教师在以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为最终归宿的前提下,结合高考的要求设计复习课教学。教师要对考试大纲和近年考题烂熟于胸,对学科知识通盘整合,引导学生实现对考点把握的“通”和“透”;在细化深化考点的同时结合学术前沿,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和方法目标。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教与学的重要内容、高考的长效热点,更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从专题内容看,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新民主主义经济出现以前唯一代表进步的经济成分,既是近代经济史的核心内容,又与政治、文化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考纲新增“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考点后,它的发展历程更加完整清晰,更有利于从宏观角度命题。从区域特色看,江苏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区,涌现出了张謇、荣氏兄弟等影响极大的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区域特色。从学术角度看,本部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很多,有些直接对旧有观点(教材)进行了修正甚至否定,可以用来训练和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史学方法。 本课结合考纲和近年考查情况,以“多维”和“贯通”为特点进行了设计,教学内容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厘清概念: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名词和概念特别多,“民族资本主义”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概念的界定是学习的前提,如果不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就无法对历史事物准确把握,也不能实现对历史材料合理解读。本课通过探讨概念起源,并借助与相关联名词的比较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2)构建联系: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事物,而要探讨历史事物的彼此关系,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等新史学范式下,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高考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往往采取大跨度的命题思路,“由此及彼”的考查,这就需要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弄清先后事件的因果关联,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交互作用,世界大势对中国历史的辐射影响等。 (3)多维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事实是客观不变的,但历史理解和解释却会因为立场、观念和角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本课借助对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多角度认识,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从而全面评价历史;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审视和衡量历史,从而形成历史意识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强化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体趋势和各阶段特征的记忆,理解形成各阶段特征的原因,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能力与方法目标:结合高考四种能力层次的要求,通过对史料分析了解革命史观曾经存在的弊端和计量史学等新史学研究方法的优势;通过对线条示意图的解读和绘制增强读图和用图的能力;通过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大历史”的宏观视野。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热情,学习民族资本主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名与实——对民族资本主义概念的审视 1.民族资本主义概念从哪里来?(ppt展示) 材料1:“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革命时代的政治词汇。它们是“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概念出现后的对应物。列宁是民族资产阶级概念的发明者,他指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资产阶级。……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又创造性地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对应的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作者:杨宁一文章来源:中学历史教与学网站点击数:962 更新时间:2006-2-10 摘要: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最具影响力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现代化的产物,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和扩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时期等不同阶段,存在着原发型和传导型两种基本类型。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既起到过积极作用,也造成过巨大破坏和灾难。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总结民族主义演变历程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世界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5)010-0013-06 民族主义是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情感。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伴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民族国家逐渐建立与发展,并成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有学者认为:“自从民族主义进入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的进步、繁荣、战争、大规模的暴行,如种族屠杀,大都是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以国家权力和国家暴力的方式进行的。”[1](p.245)因此,“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2](p.3),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题之一,以至英国著名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得出结论:“若想一窥近两个世纪以降地球的历史,则非从‘民族’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3](p.1)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又兴起新的高潮。因此,研究民族主义为了解世界近现代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的世界。不过,民族主义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众说纷纭。本文尝试勾勒出民族主义发展演变的历程,从中总结出有益的启示。 一、民族主义的形成 目前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最早兴起于近代的西欧,以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为形成标志,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世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认为世界是分为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命运;个体的忠诚首先是对他的民族;民族是一切政治力量

历史知识总结: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历史知识总结: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它破坏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些条件使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以发生,同时又被原已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利用而滋长,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表现为双重的发生过程。”因此,不能说它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处理这一问题,要把下面两个问题区分开来: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否是欧风美丽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欧风美丽”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扩大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新的社会条件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形成的,这隐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落后地区后果的理论认识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必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形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欧风美丽”关系甚密,对其有资金、技术、机器等方面的依赖。 ☆关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即着眼于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方式逐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侵略目的转为争夺并独占投资场所。表现在谋求侵略权益上,早期主要是强开通商口岸,设租界。而后期转变为谋取资本输出特权。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其中《中法新约》较早显现出这种变化,即法国要求获得在中国广西和云南的筑路权。到《马关条约》表现:更为明显直接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工厂和大片割地,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以至迅速刺激和引发了瓜分狂潮。另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又不能截然分开,在四五十年代商品输出阶段,已有早期的资本输出,只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服务,如沿海的外资工厂,把收来的棉花、茶叶、蚕茧等加工之后运回本国,既减少消耗,又增加效益。而19世纪末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商品输出也仍然存在。 ☆关于租界、租借地 租界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作为外侨居住和贸易的一定区域,作为其进一步侵略该国的据点,上海英租界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租界。“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经济手段控制某国的一定区域,不许别国插足的特殊区域,是向殖民地发展的过渡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两种侵华方式的比较 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自

后现代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评价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进行了一些概述,认为零乱性或片断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反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从思想文化背景上看,当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尤其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性、先验性的信念受到巨大冲击。这些新的科学理论为强调“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非连续性”等为核心内容的后现代主义所吸取和利用。从社会历史背景上看,传统理性主义者深信人类理性的力量,深信历史进步的必然,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经过理性启蒙的世界并没有实现理性的许诺,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深重的灾难,正如霍克海默与阿尔多诺在1947年写就的《启蒙辩证法》中所指出的那样:“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后现代作为一种西方思潮,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如否定主义、虚无主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挑衅。我们不仅要看到后现代思潮对我们的冲击,还要看到后现代主义给我们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导致这种教育冲击的成因 1、思想的迷茫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摘要:20 世纪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深刻地触动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神经, 促使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对全球化时代下民族问题的研究,说明民族主义发展对当代世界和平发展,对现代国家建设,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从而多方面了解民族主义,能更好的使民族主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更好的促进世界和平。 关键词:民族主义全球化现代国家国家认同 一,冷战后的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在18 世纪末, 以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战争创建美利坚合众国和法国发生大革命并建立法兰西共和国为标志,民族和民族主义获得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大众政治形式、意识形态概念以及全等于享有主权的人民即国家的确切词汇语义。此后,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政治动员话语和建国运动形成世界性的浪潮,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20 世纪中期亚非拉地区的非殖民化进程, 欧洲国际体系扩展为世界规模的民族国家体系。在苏联、东欧集团的解体和剧变导致冷战国际体系崩溃以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达致了全球化的规模, 世界由两极对峙的冷战国际体系进入了所谓全球化国际体系。不过,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的同时, 该地区出现了以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为目标的民族分离运动;而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发生了与民族、种族有关的地区冲突;另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不断出现, 甚至在发达国家也产生了根据价值观、宗教和移民问题提出以文化、文明为核心概念分析国际政治并强调文明的对抗性关系的理论。于是, 所谓冷战后民族主义新浪潮成为学术研究的世界性热点。 从理论上说,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的进程是相背的。全球化的发展, 超越和淡化了民族国家的界限, 使民族国家受到削弱, 民族主义受到抑制;相反, 民族主义的兴起和上扬, 也会使全球浪潮消沉, 使全球化进程受到阻滞乃自停顿。然而, 20 世纪末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在全球化迅速发展、全球化态势日益明朗的情况下, 民族主义却表现得异常活跃, 民族主义强化的趋势也在发展。 二,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的再兴起 20 世纪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深刻地触动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神经, 促使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 势头不减。首先,全球化挑战民族国家主权, 导致了民族主义的再兴。冷战后, 全球化迅猛发展, 大大促进了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依存的程度, 不断超越着原有民族国家的界限, 从而冲击着传统的主权观念。一方面, 全球化的深化, 使各种超国家的组织正在越来越地代国家的职权, 限制着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另方面, 全球化制定出来的规则成了国际法, 它们正在向干涉权、国际监护、人权和有限主权等概念转化, 逐步侵蚀着国家

《学术资本主义》读书笔记

《学术资本主义》读书笔记 2014级薛天琪学术资本主义是指“院校和教授为获取外部资金而进行的市场或者类似市场的活动”。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因为政府拨款的减少和高等教育开支的日益增加,这逼迫大学开始转向市场寻找新的资金来源。 我认为,学术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将知识的生产和转移过程都交给市场进行导向。在市场经济中,大学教师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当他们拥有专业知识技能被用于社会生产的时候,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术资本。因此接下来我将主要就高校教师角色在学术资本主义的背景下的变化进行讨论——高校教师从一个纯粹的学者变成了一个“创业者”。 首先,高校教师的研究方向的选择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崇尚基础研究转向崇尚应用研究。在学术资本主义的背景下,“学术研发的政策成为科学与技术的政策,更加关注的是科技革新以及与私有部门建立联系,而较少关注那些与学术和专业团体练习更多、与经济联系较少的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能很快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不仅给学校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也大大提高了高校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其次,高校教师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术主体,而是紧密的与学校的行政联系起来。高校教师的研究不仅仅是出于兴趣的研究,而是要根据学校的行政命令,因为他们是能够为上级组织带来收入和利润的

子单位。正如文中所说到的:一所美国的大学“甚至指定了教师应当发表的文章期刊和他们应当集中研究的领域”。不仅大学优先关注的研究领域要受到学校的影响,学术研究的操作方式、主导价值观、甚至其核心理念都要受到学校行政的影响。 第三,高校教师更加注重研究,忽视教学。正如牛津大学沃尔福森学院院长戴维·史密斯所说:“如果现在你有一个空缺的职位,你会说‘让我们找一个能建立好一个研究中心的人,希望他也能教好书。’但既然研究带来钱,那么教学就不重要了。”但是,大学最初存在的意义和职能就是教学,教授高深学问。而学术资本主义必然导致教学和研究之间的矛盾,教师受到市场化的影响,其趋利性以及时间的有限性将导致高校教师牺牲教学时间投入研究工作以求获得最大利益。 最后,在学术资本主义中,高校教师的价值观从真理至上和利他主义转向了市场为导向。传统观点认为,大学教师应当是不为利益所动,不断质疑,追求真理的以知识为导向的学术群体。而随着学术资本主义逐渐成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追逐金钱和利益并不像以前一样遭到质疑和鄙视,教师的成绩“不再被限定为首先通过出版而获得;相反它至少是部分的由市场及市场性活动的成功来衡量”,这使得昔日对真理的追求让位于今天对利益的追求。 学术资本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大学中产生的一种现象,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还有大学学术文化的转变,大学治理结构的变化,对大学的制度建设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次读书笔

晚期资本主义危机

晚期资本主义危机 在哈贝马斯看来,晚期资本主义已成为有组织的资本主义或由国家管理的资本主义,它表现出两种新的发展趋势第一,国家强化了干预功能,并借助这种干预活动来保障制度的稳定性第二,国家推进科学研究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存,使科学技术成为首要的生产力。这两种趋势导致“运用马克思根据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正确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条件消失了”。与之相适应,分析晚期资本主义危机趋势必须充分考虑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这些变化。、 1国家干预晚期资本主义国家承担着经济系统的许多功能,它既通过制定总体计划合理有序地调节整个经济周期,又借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创造和改善利用过剩积累资本的条件,也通过刺激资本支出、维护充分就业以及定期调节物价、工资,来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良性运转。具体地说,国家干预职能的实现有以下七种形式1通过组织跨国的经济集团组织,确保国际分层现象,加强国家的竞争力2增加非生产性的国家消费,刺激资本支出,方法是增加军事防御费用或加大空间开发力度等3通过与结构政策相一致的指导方针,使资本流向为自发市场所忽视的领域4改善物质基础设施,如交通、教育、卫生、娱乐、城市和地区规划、住房建设等5改善非物质的基础设施,促进科学发展,’进行科研发展投资,提供专利等6提高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建立普遍教育体制,开办职业学校,制订培训和进修计划等7减轻私人生产所造成的社会和物质损失,如失业补贴、福利、补救对生态造成的破坏等。国家干预缓和了因自由竞争制度带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剧烈破坏,维持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继续生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可以说,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晚期资本主义就无法生存下去。 2科学技术成为首要的生产力。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所谓科学技术变成了首要的生产力指称的是如下事实科学技术由自发地变成了自动地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因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已基本解决了从科学到技术,再到应用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全方位地开拓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科学技术及其在工业方面的运用已结合成一个体系,成为促进生产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强大动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佐证1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内的应用导致了生产力规模空前的高速增长和财富的迅速膨胀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结构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它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的来源4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5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6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劳动力的使用已由原来的体力支出型为主体转变为以脑力支出型为主体7对科学技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科学技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8国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实行宏观控制和管理也证明了科学技术不菲的地位。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是科学技术成为首要的生产力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后果。这个后果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政治活动日益技术化。哈贝马斯说过, 只有政治领域需要合法性的存在,意识形态必须为政治的合法性辩护,然而这个原则的应用却受着时代的限制。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回避科学技术空前的影响,科学技术成为“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由此,政治不得不依附于科学技术,首先是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先进的科技手段,然后是在政治运作的程序性方面吸收科学技术的操作规则。第二,科学技术日益侵入了那些不过问政治的群众的意识之中。哈贝马斯认为这一点才是最为重要的。本来社会的组织原则应当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基础之上,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对话来进行的。然而,科学技术的成功使得人们相信技术统治模式可以搬到社会系统中来,于是科学技术逐渐取代了人们以往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诸多参照系,而变成了唯一的准则。社会由此变成了一个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自调节系统。也就是说,晚期资本主义试图借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区别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的区别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的区别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尿毒症病人对透析方式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从以往血液透析,逐步发展到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三者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无论是对医生还是病人来说,都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下,以便做出更适合自身的选择。 1 血液透析 1.1 定义及作用机制 血液透析是根据膜平衡的原理将病人血液与含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内,在透析膜两侧流过,分子透过半透膜做跨膜移动,达到动态平衡。病人体内积累的小分子有害物质得以清除,人体所需物质也可由透析液得到补充。血液透析主要是依靠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所产生的弥散作用进行溶质清除,其清除率与分子量成反比,对尿素、肌酐等小分子物质有较高的清除率,而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能较差。血液透析具有以下优点:(1)迅速清除血钾,纠正酸中毒(2)价格比较便宜,可以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接受。 1.2 血液透析适应证 (1)急性肾衰竭;(2)慢性肾衰竭;(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4)其他①顽固性心力衰竭伴有严重的液体潴留及难治的致死性高钾血症、肾衰竭或BUN明显升高;②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腹水。 1.3 血液透析相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有:(1)严重感染可引起播散;(2)出血;(3)严重心功能不全伴有休克、低蛋白血症、严重的低氧血症;(4)严重低血压或休克。

1.4 临床急性并发症 (1)失衡综合征:失衡综合征是在透析中或透析结束后数小时出现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系统的急性医源性症状的总称。其原因目前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血液中溶质浓度(主要是尿素)急速降低,使血液和脑组织间产生渗透压差,低钠透析液造成的钠平衡失调和透析液碱化剂的组成,血液pH的变化和HCO3在血液与脑脊液间的浓度差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高效能透析器的使用,超滤量过大、过快等都是造成失衡综合征的因素。(2)透析低血压:透析中出现显著血压下降以致休克,使透析不可能充分进行。(3)心律失常。(4)高血压(5)肌肉痉挛。(6)突然死亡。 1.5 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1)低血压 在血液透析的并发症中,低血压的发病率为30%,其发生机制未完全阐明。但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低蛋白所致的循环血量不足,除水量过多或过快,超过细胞外液向血浆再充盈的速度,使循环血量急剧下降,产生低血压。另外,患者在透析中清除肝素、肌酐等溶质,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驱使水分移向组织间液或细胞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还有内分泌神经功能紊乱,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等都对血压有影响。 (2)高血压 常见原因有失衡综合征、输入高张溶液过多或过快、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超滤太快或过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外周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增加等。患者在透析中发生的高血压,很少能自行缓解,对降压药物反应也较差。有些病人甚至被迫停止透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它自产生时起,便开始对世界历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它已是一种根植在世界上每个人思维深处的情感和概念。然而,民族主义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下面,我们将对民族主义的利与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民族主义之利: 1、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在欧洲中世纪,基本上是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当时的欧洲虽然有各个人种,如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希腊人等,但这只是一种广泛的地域上的概念,就如同他们认定新大陆的人都是印第安人一样。他们只是通过这种名称的不同而简单地将欧洲人按照地理位置大致划分开来,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当时的欧洲所谓的国家,其强调的意思主要是领地。某个公爵在某地有了自己的领地,那么他就是那块领地上的统治者,他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分给侯爵、伯爵等作为他们的领地,侯爵、伯爵等就要对他负责。在领地内,领主就是“国王”,别人无权过问他的领地上的事务。中世界的欧洲,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领地组成的。直到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没有领地,不是封建领主,但他们又需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于是,某一区域有共同利益的市民阶级便联合起来,共同对封建领主进行干涉,要求获得政治权利。这样,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便开始觉醒。这种民族意识,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有共同利益的资产阶级对抗其地区有利益冲突的资产阶级。同一地区的资产阶级便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归属感,也就是民族归属感。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有共同利益的民族,而不是纯粹的地理意义上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领地,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他们只有通过代议制与封建领主进行对抗,到后来这种代议制战胜了封建领主制,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便产生了。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有民族归属感的属于同一民族的资产阶级建立的,是一种民族国家。 2、民族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在向近代转型时期,封建领主和天主教会是其两大阻碍。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无疑清初了封建领主这一障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制度基础。同时,对于本民族的热爱,也鼓舞了人们摆脱罗马天主教会,建立本民族基督教的斗争。这股斗争伴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而逐渐席卷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发展,无疑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禁锢,也清楚了罗马教会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压迫。同时,民族主义使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上升到了各民族之间的斗争,激发了各民族的危机感和努力奋斗的精神。以上种种都在相应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的现代化。 3、民族主义促进了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民族主义促进了欧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非正义的殖民扩张几乎压迫了世界其他地区所有的民族。美洲印第安人及后来移民的人、非洲黑人、中国人、印度人等等,这些民族无疑在文明的碰撞中深受荼毒。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无疑为这些民族争取本民族独立产生了巨大影响。美洲民族独立和民族国家的建立,主要是美国独立和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战争,印度章西女王领导的民族大起义,中国义和团的反帝运动等,都是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虽然有些失败了,但无疑都对本民族的民族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民族主义在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有利影响。民族主义强调一种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它可以在一个民族内部形成一种向上、奋进、自强的情感,充分激发人们的潜能,从而促进这个民族的发展。同时,对于本民族的认同和归属,会让人们有意识地去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血液透析滤过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滤过操作规范 (一)物品准备 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透析滤过管路、安全导管(补液装置)、穿刺针、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一次性冲洗管、消毒物品、止血带、一次性手套、透析液等。 (二)开机自检 1.检查透析机电源线连接是否正常。 2.打开机器电源总开关。 3.按照要求进行机器自检。 (三)血液透析滤过器和管路的安装 1.检查血液透析滤过器及管路有无破损,外包装是否完好。 2.查看有效日期、型号。 3.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 4.安装管路顺序按照体外循环的血流方向依次安装。 5.置换液连接管安装按照置换液流向顺序安装。 (四)密闭式预冲 1.启动透析机血泵80 ~100 ml/min,用生理盐水先排净管路和血液透析滤过器血室(膜内)气体。生理盐水流向为动脉端→透析器→静脉端,不得逆向预冲。 2.将泵速调至200 ~300 ml/min,连接透析液接头与血液透析滤过器旁路,排净透析器透析液室(膜外)气体。 3.机器在线预冲通过置换液连接管,使用机器在线产生的置换液,按照体外循环血流方向密闭冲洗。

4.生理盐水预冲量应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滤过器说明书中的要求;若需要进行闭式循环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应在生理盐水预冲量达到后再进行。 5.推荐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废液收集袋中,并且废液收集袋放于机器液体架上,不得低于操作者腰部以下;不建议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开放式废液桶中。 6.冲洗完毕后根据医嘱设置治疗参数。 (五)建立体外循环(上机) 1.血管通路准备 (1)动静脉内瘘穿刺 1)检查血管通路:有无红肿,渗血,硬结;并摸清血管走向和搏动。 2)选择穿刺点后,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3)根据血管的粗细和血流量要求等选择穿刺针。 4)采用阶梯式、纽扣式等方法,以合适的角度穿刺血管。先穿刺静脉,再穿刺动脉,动脉端穿刺点距动静脉内瘘口 3 cm 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10 cm 以上为宜,固定穿刺针。根据医嘱推注首剂量肝素(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应根据医嘱上机前静脉一次性注射)。 (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连接 1)准备碘伏消毒棉签和医用垃圾袋。 2)打开静脉导管外层敷料。 3)患者头偏向对侧,将无菌治疗巾垫于静脉导管下。 4)取下静脉导管内层敷料,将导管放于无菌治疗巾上。 5)分别消毒导管和导管夹子,放于无菌治疗巾内。 6)先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再取下导管肝素帽。 7)分别消毒导管接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