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2弹力13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2弹力13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2弹力13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2弹力131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微小形变;知道什么是弹力,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2、知道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能画出不同情况下,弹力的方向

3、知道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知道胡克定律。

4、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技能。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微小形变的放大”让学生知道此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2、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弹力产生的条件。

3、通过弹力大小与形变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体验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胡克定律)。

难点:弹力的方向;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实验、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总结规律.

手段:自制教具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回顾已学知识:力具有哪些作用效果?

学生回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开场白:今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形变的具体含义。

二、进行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手捏海绵。

教师提问:在手的力的作用下,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形状发生了变化

教师提醒:施加作用力前,海绵多大?施加作用力后,海绵又变成多大呢?说明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回答:体积也发生了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PPT展示:一、形变

1、形变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突出强调“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体积”三个关键词。

教师演示实验:手捏橡皮泥。

教师提问:手对橡皮泥施加力的作用,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发生了形变。

教师演示:将捏住橡皮泥的手松开。

教师提问:将力撤去后,橡皮泥的表现与海绵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海绵能恢复原状,橡皮泥不能恢复原状。

师生共同总结:有的形变,在外力撤去后能够恢复原状;有的形变,在外力车去后不能恢复原状。

PPT展示:2、形变分类(按能否恢复原状分)

弹性形变:撤去外力,能恢复原状

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演示:施加拉力,使弹簧伸长。超过一定限度,再也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如果物体的形变量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能恢复原状了。

PPT展示:弹性限度:如果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教师演示:用力跺脚;用力压桌面。

教师提问:用力跺脚时,地面会发生形变吗?用力压桌面时,桌面会发生形变吗?

学生回答:会发生形变。

教师提问: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因为形变太小了。

教师提问:太小的形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就可以观察到了呢?

学生回答:放大。

教师讲解(结合PPT):桌面微小形变放大原理:

桌面微小下凹→光点大幅下移

教师实验:桌面微小形变放大实验。

教师陈述:像这种放大的思想在物理学中是具有非常重要

作用的,以后我们还会运用。至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一切物体

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是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

变很微小。

PPT展示:4、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

明显形变:形变明显,可直接观察

微小形变:形变不明显,不能直接

观察,需要放大

过渡: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那么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吗?

教师演示实验:形变的气球弹粉笔

教师提问:气球发生形变了吗?

学生回答:气球发生了形变。

教师提问:气球甘愿处于这种委屈的状态吗?它想要呈现什么状态?

学生回答:不愿。它想恢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

教师提问:粉笔会被弹出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会。因为气球对粉笔有力的作用。

师生共同总结:弹力的定义。

教师板书:二、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师生共同分析: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

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直接接触。产生弹力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形变后要恢复原状。

教师提问:要产生弹力,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师生共同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

教师板书:2、弹力的产生条件

○1直接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过渡:知道了弹力的产生条件,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是否会有弹力。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一试身手。

PPT展示:1、绳对物体的拉力

教师提问:绳与球直接接触吗?

学生回答:直接接触。

教师提问:绳与球发生弹性形变了吗?

学生回答:发生弹性形变,是微小形变。

教师提问:绳与球之间有弹力吗?

学生回答:有弹力。

教师提问:我们在初中已经知道,绳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叫做拉力。那拉力是不是一种弹力呢?

学生回答:拉力是弹力。

PPT展示:拉力是一种弹力。

教师提问:如何判断绳与球之间的弹力的方向呢?

教师演示实验:橡皮筋吊水球。橡皮筋充当绳,水球充当刚性球。

教师提醒:我们先来判断绳对球的拉力。

教师提问:绳对球的拉力,施力物体是哪个?受力物体是哪个?

学生回答:绳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

教师提问:绳作为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形变的方向向哪儿?

学生回答:绳形变的方向向下。

教师提问:绳形变后要恢复原状,绳形变恢复的方向向哪儿?

学生回答:绳形变恢复的方向向上。

教师提问:绳对球的拉力的方向向哪儿?

学生回答:绳对球的拉力方向向上。

PPT展示:

学生思考:绳对球的拉力方向具有什么特征?

PPT展示:绳对球的拉力方向一定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按照绳对球的拉力的分析思路来分析一下球队绳的拉力方向。

学生个别回答:施力物体是球;受力物体是绳;球作为施力物体,形变方向向上;球作为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向下;球队绳的拉力方向向下。

PPT展示:

PPT展示:2、压力和支持力

教师提问:以桌面上放物体为例,分析压力和支持力是弹力吗?

为什么?

学生分析并回答:桌面与物体直接接触,桌面与物体发生弹性形

变,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也是弹力。

PPT展示:压力和支持力也是弹力。

教师提问:请同学分析压力与支持力的方向向哪儿?为什么?

教师演示实验: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知桌面与物体的形变,演示薄板上放水球。薄板充当桌面,水球充当桌面上的物体。

学生分析,并个别回答:桌面对物体有支持力。该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物体;桌面作为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向下;桌面作为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向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向上。

物体对桌面有压力。该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物体;受力物体是桌面;物体作为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向上;物体作为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向下;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方向向下。

教师提问:压力与支持力的方向具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分析总结:压力与支持力的方向指向受力物体。

PPT展示:压力与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学生提问:根据以上对拉力、压力、支持力方向的分析,弹力的方向具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总结归纳: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教师板书:3、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常见的弹力: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一定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压力,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被压的物体。

支持力,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PPT演示: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教师提问:图中小球受到哪些弹力呢?

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小球在O点受弹力吗?

教师提醒:假设没有斜面,小球还会保持静止吗?将会怎样运动?

学生回答:小球不能保持静止,将会绕绳下摆。

教师提醒:假设没有斜面,小球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说明斜面

对小球在O点有弹力吗?

学生回答:有的。

教师概括:这种判断有无弹力的方法叫做假设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判断方法。

教师提问:绳对小球有拉力吗?

教师提醒:假设将绳剪断,小球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吗?

(以上配合PPT动画演示)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斜面对小球

有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指向小球;

绳对小球有拉力,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学生分析:用假设法分析图中小球受哪些弹力。(配合PPT动画演示)

过渡:掌握了弹力的方向,我们再来共同探究一下弹力的大小。在此我们只探究弹簧的弹力的的大小。

教师提问:弹簧的弹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猜想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弹簧的弹力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粗细、伸长量……

等有关。

教师提问:我们如果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各个可能

的因素的关系,需要哪些仪器呢?实验该如何设计呢?实验步骤应该

怎样呢?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想法。

个别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加以完善、补充或

纠正,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明确弹力和伸长量的测量方法:

弹力的测量:利用二力平衡逐个加挂钩码,测出不同的弹力。

伸长量的测量:刻度尺测出原长及挂上不同数量钩码后的长度,然后两者相减得到伸长量。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数据:探究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型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醒:操作实验,以科学的态度规范操作,轻拿轻放,真实记录实验数据,采集数据共5组: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实验数据记录较好的学生。

教师行为:将用不同劲度的弹簧进行实验的两组同学的数据,分别先后输入EXCEL文档,得到两组线性图像(过原点的直线)。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F--X图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像),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呢?

学生观察并思考: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教师提问:对于弹簧来讲,如果一直往下挂钩码,是不是始终是线性关系?

学生回答:不是。弹簧的形变不能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教师陈述:大量的实验也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压缩量也成正比。总而言之,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

为F=kx

PPT展示:4、弹力的大小

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

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教师陈述:这个规律最早由英国的科学家胡克发现,所以我们将它成称之为胡克定律。

教师板书:4、弹力的大小

胡克定律:F=kx

教师提问:这个k值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比较2组不同劲度的弹簧的F—X图像,思考k值的含义并表达见解。

教师评价学生活动结果并讲解:不同弹簧在产生相同弹力大小时,所发生的形变量却不同。这表明,比值k反映弹簧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师板书:k叫做劲度系数,单位:N/m

反映了弹簧本身的性质,与弹簧的粗细、材料等因数有关。生活中的硬弹簧与软弹簧,指的就是k值的不同。

学生行为:体会理解教师的讲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总结了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弹性形变)。并运用条件对接触面积按是否有弹力进行判断。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劲度系数,单位:N/m ,反映弹簧的软硬程度,由弹簧本身决定。

《弹力》教学反思

滕建强

一、备课设想

1.对教材的分析

弹力作为一种常见性质的力,是研究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是高中物理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学习,一方面为以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力的概念做一些铺垫;另一方面为受力分析打好基础。只有准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为今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力学知识解决动力学问题。所以本单元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对学情的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弹力及摩擦力的知识已有一定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与学生基础的衔接,另一方面要注重渗透新课标理念,把抽象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的科学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对教学目标的设想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微小形变;知道什么是弹力,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2、知道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能画出不同情况下,弹力的方向

3、知道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知道胡克定律。

4、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技能。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微小形变的放大”让学生知道此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2、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弹力产生的条件。

3、通过弹力大小与形变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体验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重点应该有两个。一是弹力的产生条件及有无弹力的判断、弹力的方向判断;二是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即胡克定律)。

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弹力的方向判断;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5、对教学过程的构思

(1)对“形变”环节的构思。学生在初中时对“形变”已有所认知,且“形变”并非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的想法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什么是形变,从而形成对知识的再认知和拓展。教学时,不必花过多的时间,争取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师演示实验(手捏海绵、手捏橡皮泥、手拉弹簧形变过大)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亲身体验什么是形变、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的区别,弹性形变有弹性限度。桌面微小形变放大实验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知道放大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研究方法。

(2)对“弹力”环节的构思。在“弹力概念及其产生条件”环节,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自主分析弹力的产生过程,自行归纳弹力的概念;通过对弹力概念的细细品味,提炼得出弹力的产生条件。在“弹力的方向及有无弹力的判断”环节,通过水球的形变放大的手段模拟拉力、压力和支持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我们通常熟知的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是弹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行判断拉力、支持力、压力的方向,并能总结规律;通过简单习题的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灵活运用假设法判断有无弹力。这个部分对学生是一大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强化“什么物体发生了形变?什么物体作为施力物体形变方向如何?形变恢复的方向如何?弹力的方向如何?”这一分析思路,以便于学生加深对弹力的理解、明白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判断。计划用时控制在15分钟左右。

(3)对“实验探究胡克定律”环节的构思。由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学用时计划在20分钟以上。教学的程序希望以“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的模式进行,以便充分地展现学生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如果教学时间紧张,则在学生自主分析时,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在数据分析处理部分,采用EXCEL电子数据处理,以加快进度。对于胡克定律F=kx中k的意义,尽量让学生交流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产生分歧,然后通过实验事实和确凿的数据来表明其真实的物理意义。

6、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想

希望通过课前准备充足的实验素材,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使课堂教

学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教学理念。

二、教学反思

1、心得与收获。这节课在“形变”、“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方向及有无弹力的判断”环节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参与也比较积极,也有一定的教学互动,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一定的体现。

在“形变”环节的设计中,我力求精简,为后面的重点、难点的教学留足时间。实际教学时,我在这部分总共用时8分钟,用时在计划之内。学生对“形变”概念的认识、对“弹性形变”、“弹性限度”等的认识也基本到位。虽然放弃了玻璃瓶微小形变放大这一相当好的实验,然而学生仍然确立了对微小形变放大的思想,认识到“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

在“弹力的方向”环节,我通过水球来模拟拉力、压力与支持力,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形变方向、形变恢复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不断地强化“什么物体发生了形变?什么物体作为施力物体形变方向如何?形变恢复的方向如何?弹力的方向如何?”这一分析思路,使学生加深了对弹力产生原因的理解,认识了对弹力方向判断的方法。切实做到了化抽象为形象。

这节课使我更深刻地意识到课前进行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要通过精心的准备,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尽情的发挥,便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

2、问题、不足与反思。通过这节公开课,也暴露了我在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与不足,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落后,与新课程标准尚有很大差距。仍然延续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及共同发展的过程的认识仍不够到位。课堂教学中始终没能做到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由于自身教学能力的原因,其实也不敢放开,生怕课堂的生成资源自己没有能力把控。

(2)课堂教学中仍然充满了浓烈的应试思想。最主要的表现是,在“有无弹力的判断”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三道例题,寄希望这样做,一可以使学生学会并灵活运用假设法来判断有无弹力,二可以使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作业中的相关问题,三可以使“假设法判断有无弹力”作为本节课的组成部分得到巧妙体现。结果是估计用时不会超过5分钟,却花去了10分钟还多的时间;设想能一举三得,而事实是事倍功半。现在经过反思,当初为何如此设计,归因还是应试思想根深蒂固。其实这三道题完全没有必要出现在教学环节中,“假设法判断有无弹力”可以在“弹力的方向”教学环节中加以体现,既能使学生易于掌握,也可以节省可观的时间用于“探究胡克定律”教学环节。

(3)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课堂教学能力仍需提高。回想教学全过程,我给出了学生一个又一个结论、定义、概念、方法等,但几乎没有一个经过学生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很少有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过程,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尤其在“探究胡克定律”环节中,由于意识到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按照“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我便开始了大包大揽,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分析,教师确定实验方案……教师能够“帮学生”做的,一个没有落下,只差没有去帮学生做实验了。事实上,我这样做了,不仅没有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没能有效地给出现成的结论,更无法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和理解。现在细细想来,即便时间真的来不及了,我作为教师也完全可以按照原先的设想带领学生进行逐步的探究,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认知。因为学生体验了这种探究过程、拥有了这种探究思维,形成了探索的思想,即使课堂上没能进行学生实验,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在课后也会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4)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的渗透。学生从我这儿获得的仍然单单只有学科知识,而没有精神层面的东西。现在的我时常在思考:经过这节课,学生对待物理学科的学习态度是更积极还是更消极?对待物理的学习热情是更高涨还是更低落?学习兴趣是渐浓还是渐淡?学习信心是渐强还是渐弱?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其深远影响真是相去甚远。所以,我有必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强化对学生的关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也能拥有情感渗透、思想渗透,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关注人、发展人的课堂。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 一、重力弹力摩擦力

10.如图所示,一重为8N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AB杆对球作用力的大小为()5 如图所示,一重为8N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水平拉 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AB杆对球作用力 的大小为() A.6N B.8N C.10N D.12N 1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 弹簧长度为0.16m;悬挂2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 分别为多少?请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12. 请在图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 (e) 13如上图e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处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且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F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沿杆方向) A B C D 14. 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B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也发生了形变C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力;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 如图为皮带传动装置,正常运转时的方向如图所示, 当机器正常运转时,关于主动轮上的A 点、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B 点、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C 点及从动轮上的D 点,这四点的摩擦力的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 B. B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 C. C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逆时针方向 D. D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逆时针方向 5.如图4所示,把重为20N 的物体放在倾角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右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N ,则弹簧的弹力:(弹簧与斜面平行) A .可以为22N ,方向沿斜面向上; B .可以为2N ,方向沿斜面向上; C .可以为2N ,方向沿斜面向下; D .弹力可能为零。 6.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定滑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 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7.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重量为G 的物体,物体能保持静止。现在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F=G/2推物体,物体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解:如左图所示;在斜面上,物体在推力、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分力Gsin300和滑动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下,沿斜面斜下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三个力的合外力为零。如右图所示。 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A D B C 主动轮 从动轮 v F Q P G G f μμ2 330cos 0==G f 2 2= 3 6=μ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0×4=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对应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书 B、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 B、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 C、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 D、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4、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第二大斜拉索桥——上海南浦大桥,桥面高46m,主桥(桥面是水平的)长846m,引桥全长7500m,下面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桥长是为了减小汽车上桥时的阻力,增强下桥时的控制能力,但确增强了汽车对引桥面的压力 B、主桥面上每个索点都是一个支承点,斜拉索将桥的重力都转移到了支承塔上 C、索拉的结构减小了汽车对主桥面的压力 D、增加了汽车在引桥上时重力平行于桥面向下的分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 A、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必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 C、两物体间有弹力,则其间必有摩擦力 D、两物体间无弹力,则其间必无摩擦力 6、如右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 拉力F拉木块直到沿桌面运动,在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 F的 大小随拉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7、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1 F、 2 F,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 B、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 C、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 D、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 8、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分别握住绳的两端,先并拢,然后缓慢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要求绳子不断,则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0 B、600 C、1200 D、1350 9、如图斜面上一小球用竖直档板挡位静止,若将档板缓慢 由竖直放置转为水平放置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及档板对小球的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少后增大 B、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最后等于小球重力 大小 C、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与档板对小球的弹力都不变。 D、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与档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合力始终不变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mg F mg F F≤ = + 2 2 1 , sin cos sinθ θ θ F F F F A B C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摩擦力

摩擦力(2) 【学习目标】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 3.能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预习案】 1. 摩擦力产生的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擦力大小的确定: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静摩擦力的大小: (3)最大静摩擦力(F m):静摩擦力达到__________。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______关,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______关,且与正压力成正比.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______些,但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认为两者相等. 3.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__________,并且跟物体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反. 【探究案】 一. 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条件判断法 (1)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根据“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2.用假设法判断 假设法,就是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原来的静止是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止,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3.用平衡条件判断 有时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用假设法也不易判断,但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判断是否受静摩擦力及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4.相互作用判断法 若甲对乙有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摩擦力,并且甲、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例1:判断下列图中物体A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若受,判断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沿什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题型复习

一.典型受力分析题目 (一).水平面上 1.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 A.F f<μmg B.F f=μmg C.F f>μmg D.不能确定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力F 作用,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二).斜面上 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用水平力F推物体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已知 推力大小为F,斜面倾角为α,求:⑴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⑵斜面对物体的 支持力;⑶斜面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A C B F α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θ,一个重20N 的物体在斜面上静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cm ,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竖直墙面上 1.重为30N 的物体与竖直墙壁的动摩擦因数为,若用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53°的推力 F =50N 托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 =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 二.判断受力个数 1.如图,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

(完整版)高中物理相互作用习题集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高考习题 高乃群 1.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 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 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D. 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L形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 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 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 16 m;悬挂20 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 18 m,则弹簧的原长L原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A. L原=0. 02 m k=500 N/m B. L原=0. 10 m k=500 N/m C. L原=0. 02 m k=250 N/m D. L原=0. 10 m k=250 N/m 4.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 0 kg的物体. 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 9 N. 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 8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 N,方向沿斜面向上

C.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N,方向竖直向上 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4.9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5.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始终减小,始终增大 B. 始终减小,始终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始终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 G和G B. G和G C. G和G D. G和G 7.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 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A. 2 B. M- C. 2M- D. 0 8.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和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三节3 摩擦力

1.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A.推力小于静摩擦力 B.推力一定等于重力 C.推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D.推力和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2.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既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静止物体所受摩擦力一定为零 3.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总是起阻碍作用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4.一只玻璃瓶,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受到摩擦力的是() A.瓶子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B.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C.将瓶子握在手中不动,瓶口朝上 D.瓶子压着一张纸条,扶住瓶子把纸条抽出 5.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B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力 D.地面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6.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7.如图所示,消防战士正在沿绳进行爬绳练习,若消防战士用双手握住 竖直的绳子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 f1和F f2,关于F f1 和F 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f1=G,方向竖直向上B.F f1>G,方向竖直向上 C.F f2=G,方向竖直向上D.F f2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专题知识点及习题

《相互作用》专题知识点 【重力认识中的几个问题】 一、产生原因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二、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但与地理位置有关,一般同一物体重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在两极处重力最大. 三、重力的测量 测量工具:弹簧秤或台秤 测量原理:根据二力平衡知识,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受到的竖直悬挂物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支持力在数值上与物体的重力相等. 注意:弹簧秤或台秤测量的是对称的拉力或压力(即弹力),因此重力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 四、物体重心的确定 定义:物体的任何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与质量的分布有关,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其重心就不在圆环上. ①对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对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实验的办法来确定,例如对薄板状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其原理是二力平衡. 例关于重心,正确的说法是() A.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B.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和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C.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可能在身体之外 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 解析由上面分析知正确选项为ABCD. 【如何判断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对于绳的弹力 一定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对于杆的弹力可以沿杆的方向也可以不沿杆的方向,现分析如下: 一、点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平面 例1. 如图所示,杆的一端与墙接触,另一端与地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杆AB受的 弹力。 二、点与曲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过切点的切面 例2 如图2所示,杆处在半圆形光滑碗的内部,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杆受的弹力。 解析:杆的B端属于点与曲面接触,弹力N2的方向垂直于过B点的切面,杆在A点属于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N1的方向垂直杆如图2所示。 三、平面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例3.如图3所示,将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分析物体受的弹力。 解析:物体和地面接触属于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N的方向垂直地面,如图3所示。

第三章相互作用摩擦力

第二节摩擦力 【学业要求】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应用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计 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静摩擦力是在一个范围内变化,会应用二カ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体会和认识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知识梳理】 一、静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擦力的分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受静摩擦力物体是否一定静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摩擦力方向是否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方向是否一定和运动方向共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A与地面或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是画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并说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倾斜传送带上物体匀速下滑。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的A、B两个书。

讨论书A、B受到的摩擦力情况。(在图中画出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用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拉A,书AB均静止。 (2)用水平向左的,大小为3N的力拉B,书AB均静止。 (3)用水平向左的,大小为8N的力拉B,书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 二、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伐下的木料常装在雪撬上,马拉着雪撬在冰道上滑行,将木料运出。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撬,连同木料的总重量为4.9×104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撬匀速前进? 例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②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③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⑤滑动摩擦力就是跟重力成正比。 例题3:判断以下情境,摩擦力充当动力还是阻力? a.人行走时摩擦力提供前进的动力 b.汽车的主动轮 c.传送带 d.汽车的刹车系统 e.人常走的路面要处理的粗糙一些 f.机器的轮轴需要润滑,来减小摩擦力。 【练习与应用】 1.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为F的力水平向右推木箱,但没能推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C.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于F D.地面对木箱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等于F 2.画出各图中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A、B间接触面粗糙)。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 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1、( )如图所示,由于静摩擦力f的作用,A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地面对A的 支持力为N.若将A稍向右移动一点,系统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N都增大 B. f、N都减小 C. f增大,N减小 D. f减小,N增大 2、( )如图示,某质点与三根相同的轻弹簧相连,静止时,相邻两弹簧间的夹角均 为1200.已知弹簧a、b对质点的拉力均为F,则弹簧c对质点的作用力的方向、大小 可能为: A. O B.向上、F C.向下、F D.向上、2F > 3、( )如图所示,用两根轻绳AO和BO系住一小球,手提B端由OB的水平位置逐渐缓慢地向上移动,一直转到OB成竖直方向,在这过程中保持θ角不变,则OB所受拉力的变化情况 是: A.一直在减小 B.一直在增大 C.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D.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4. ()如图,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中央正上方用绝缘弹簧悬挂一水平 直导线,并与磁铁垂直。当直导线中通入图中所示方向的电流时,可以判断出 A.弹簧的拉力增大,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B.弹簧的拉力减小,条形磁铁对桌 面的压力减小C.弹簧的拉力增大,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D.弹簧的拉力减小,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5. ( )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 1,2 K K原长相等,劲度系 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垫片向右移动时,受到的弹力等于两弹簧的弹力之和 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向右移动时,两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相等 6. ()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 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 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到的弹力个数为 A.2 B.3 C.4 D.5 7. ()右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b与平行 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和 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可能是A.绳的张力减小,斜面对b的支持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 B.绳的张力减小,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变 C.绳的张力减小,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D.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θ a b 右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 .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同一物体在地球表面时赤道处重力略小,但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手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小球仍向上运动是因为小球还受到手对它的作用 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 .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D .马拉车做加速运动,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3.如图,两个苹果上面叠了个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苹果1对梨的支持力是由于梨形变产生 B .苹果1对桌面有压力 C .苹果2对桌面有水平方向的摩擦力 D .苹果2和桌面一定都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4.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 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 A .2121F F l l -- B .2121F F l l ++ C .2121F F l l +- D .2121 F F l l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自身可不受力的作用 B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一定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6.如图所示,一根金属棒MN,两端用弹簧悬挂于天花板上,棒中通有方向从M流向N的电流.若在图中的虚线范围内加一磁场,可以使弹簧的弹力增大(弹力的方向不变).关于该磁场的方向,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垂直纸面向里 B.垂直纸面向外 C.平行纸面向上 D.平行纸面向下 7.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两个光滑面之间,且与两个光滑面都有接触,则小球受到两个弹力的是() A.B.C.D. 8.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的作用下沿地面作匀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9.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3N、6N和12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A.10N B.2N C.0N D.22N 10.固定在水平面上光滑半球,半径为R,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线一端拴一小球,置于半球面的A点,另一端绕过A点,现缓慢地将小球从A点拉到B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大小N F、细线的拉力大小F的变化情况是:()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知道重心的含义。 7.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8.通过“观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9.通过学生动手知道力的三个要素表示方法。 10.理解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的原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12.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大统一论。 ★教学重点 1.力的特性的理解 2.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 3.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特性。 2.重心的概念和重心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生活中离不开力,毽子受力在空中跳动;门受到推力作用,打开了;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关闭了;手对开关施力,控制灯泡;手摁键盘,使得键盘形变。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力,重力。 本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进行学习:1.观察“视频”,思考后归纳力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先练后教”理解力有图示和示意图两种表示方法。3.“知识大寻找”充分发挥课本、资料的作用,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以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一、力 1、观察“视频”,思考: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些“视频”,大家思考这些反应了力的什么特性。 2、学生讨论,归纳 同学们相互探讨一下,谁来告诉我通过视频,你得到了力的哪些特性。 学生回答: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变 化),或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决定力的作用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同学们试着将力表示出来。 学生练习,画出物体受力。 A:手对单杠的拉力50N; B:自行车轮胎受阻力20N; C:磁铁对小球引力10N; D:手拿磁铁15N;E:小球重40N 教师通过手机将学生做的情况在电脑中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出1、力的图示: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箭头指向力的方向,有向线段长短按选定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上加刻度(一般两至三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测试题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合力”概念运用了 A.控制变量方法 B.等效替代方法 C.理想实验方法 D.建立模型方法 2.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会受到弹力的作用,该弹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书发生了形变 B.桌面发生了形变 C.书和桌面都发生了形变 D.书受到了重力作用 4.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受弹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滑动摩擦力 D.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作用 5.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小球,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垂直于桌面和桌面的形变方向相反 B.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所以压力就是重力 C.小球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小球,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水平桌面发生了微小弹性形变,小球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F 图1 6.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的物体,其受到的力有 A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下滑力 D .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 7.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N ,F 2=2N 。若撤去力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 .10N ,方向向左 B .8N ,方向向右 C .2N ,方向向左 D .0 8.重为5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05 N ,动摩擦因数是0.2,如果分别用80 N 和12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经过一·段时间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 A .80 N 120 N B .80 N 100 N C .0 N 100 N D .80 N 105 N 9.如图2所示,细绳MO 与NO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 >NO ,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 重力的过程中(绳OC 不会断) A .NO 绳先被拉断 B .MO 绳先被拉断 C .NO 绳和MO 绳同时被拉断 D .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10.如图3所示,用水平力F 把一铁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当F 增大时 A .墙对铁块的弹力增大 B .墙对铁块的摩擦力增大 C .墙对铁块的摩擦力不变 D .墙与铁块间的摩擦力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题共3小题,共 27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图2

(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轻杆等长,且杆长为L,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 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求: (1)地面对物体A 的静摩擦力大小; (2)无论物块C 的质量多大,都不能使物块A 或B 沿地面滑动,则μ至少要多大? 【答案】(1)2 tan mg θ (2)1tan θ 【解析】 【分析】 先将C 的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轻杆受力;再隔离物体A 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和弹力.要使得A 不会滑动,则满足m f f ≤,根据数学知识讨论。 【详解】 (1)将C 的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如图所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12 1 22mg mg F F sin sin θθ === 对物体A 水平方向:1cos 2tan mg f F θθ == (2)当A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1(sin )m f Mg F μθ=+ 且m f f ≤ 联立解得: 1 = 2tan (2)tan (1)m M M m m μθθ≥ ++ , 当m →∞时,11 2tan tan (1) M m θθ→ +,可知无论物块C 的质量多大,都不能使物块A 或B 沿地面滑动,则μ至少等于 1 tan θ 。

2.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所受力的大小. 【答案】(1)200N(2)4003N和2003N 【解析】 试题分析:(1)对人而言:. (2)对结点B:滑轮对B点的拉力, 由平衡条件知: 考点:此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及平行四边形法则. 3.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OA与AB垂直且长度之比为3:4.试计算: (1)OA绳拉力及F的大小? (2)保持力F大小方向不变,剪断绳OA,稳定后重新平衡,求此时绳OB及绳AB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绳OB、AB拉力的方向用它们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表达) (3)欲使绳OB重新竖直,需在球B上施加一个力,求这个力的最小值和方向. 【答案】(1)4 3 mg(2) 1 213 T=,tanθ1= 2 3 ; 2 5 3 T mg =,tanθ2= 4 3 (3)4 3 mg,水平向左【解析】 【分析】 【详解】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木块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叠放在B上。A的左侧靠在光滑的竖起墙面上。关于A、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对A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B.B对A的作用力一定大于A的重力 C.地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D.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的总重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对A受力分析可知:若A与B的接触面光滑,则A受重力、支持力及墙壁对A的支持力作用,A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由于A、B之间的接触面倾斜,则B对A的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斜向上,且大于A的重力。若接触面粗糙,A受到重力、B对A的支持力,还可能受到B对A的摩擦力,有可能A还受到墙壁的支持力;当墙壁对A没有支持力时,B 对A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以上分析可知,故A错误,B错误; C.若A与B的接触面光滑,木块B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若接触面粗糙,木块B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A对B的静摩擦力,其中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A对B的静摩擦力的合力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所以B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C错误; D.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故地面对B的支持力一定等于两物体的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A端用外力F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已知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拴在小球上的绳子与水平固定杆之间的夹角从45°变为90°,斜面体与水平地面之间是粗的,并且斜面体一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题型复习

第三章题型补充 一.典型受力分析题目 (一).水平面上 1.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 A.F f<μmg B.F f=μmg C.F f>μmg D.不能确定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力F作用,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二).斜面上 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用水平力F推物体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作用下 匀速向上运动,已知推力大小为F,斜面倾角为α,求: ⑴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⑵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⑶斜面与 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 θ,一个重20N的 =30 物体在斜面上静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cm,弹簧与物体相连, 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竖直墙面上 1.重为30N的物体与竖直墙壁的动摩擦因数为,若用斜向上与水

平面成θ=53°的推力F=50N托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2.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α,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 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 二.判断受力个数 1.如图,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若A与 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不等于0,则关于B的受 力个数可能为() 个个个个 2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级物理科单元考试卷《力》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答案请做在答卷上)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4X10=40分) 1 .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不是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作用 B .常见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与万有引力有关 C .目前我们知道的自然界基本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D .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2.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 受到的力是 A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 B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下滑力 C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 D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3 .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 、μmg B 、2μmg C 、3μmg D 、4μmg 4 .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 =1N 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 、B 两个物体上,A 、B 、C 都静止,则地面对A 物体、A 物体对B 物体、B 物体对C 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A .1N 、2N 、1N B .1N 、0、1N C .0、1N 、0 D .1N 、1N 、0N 5 .三根相同的轻弹簧(不计弹簧自重),每根长度都是10厘米,挂100克重物时都能伸长1厘米,若 将三根弹簧串接后挂100克的重物,则三根弹簧的总长度为: A .31cm B .33 cm C .1 cm D .3 cm 6 .向南踩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和向南推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分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A .向北、向南;向北、向南 B .向南、向北;向南、向南 C .向南、向北;向北、向南 D .向北、向南;向北、向北 F 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