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成稿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成稿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成稿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成稿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 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

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2. 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⑦传递性: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来源:学&科&网Z&X&X&K]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

3. 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1) 计算机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2) 通信技术具有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3) 传感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

4) 微电子技术扩展了人们对信息的控制与使用能力。

4. 信息技术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

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影响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主流是积极面。

7. 信息的传递:时间上(我们可以通过书本了解发生在几百年前的事)与空间上(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知道发生在美国发生的事情)传递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考点】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掌握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一、二节

1. 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

①定信息需求②确定信息来源③采集信息④保存评价信息

2. 信息来源的三大分类:及特点P16

媒体: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他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专家等

事物本身:表情、行为、化学反应、过程、现场等(最为可靠)

3. 采集信息的工具

扫描仪:扫描图片;扫描印刷体文字;

照相机:主要用于采集图像信息;

摄像机:主要用于采集视频信息;

录音设备:主要用于采集音频信息;

计算机:采集来自光盘网络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至计算机中;

4. 信息的种类:根据载体的不同将信息分为五类:文字(.txt、.doc、. html、.pdf、.wps 等)、图形图像(.jpg、.gif、.bmp)、声音(.wav、.mp3、.midi)、动画(.gif、.swf)、视频(.avi.、.mpg、.mov、.rm)(详见P22-23 表2-5 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

5. 搜索引擎的两种类型

全文搜索引擎:它是将不断收集到网上网页及网址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贮。查询时输入关键字,搜索引擎便会从数据库中检索与之相匹配的相关记录,也称作关键词检索。按一定的排序返回给用户代表网站:百度(Baidu)、谷歌Google

①使用方法称为“关键字查询”。

②搜索技巧:关键词的选择、细化,逻辑命令的应用等

特别注意同时用两个关键词搜索时的用法(必修P27)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将收取到的各个网站(网页)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用户通过逐级层层点击浏览之些类目,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也称作分类搜索。代表网站:搜狐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0231657.html,、新浪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0231657.html,,雅虎Yahoo

6. 文件的定义、文件名、路径等。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路径: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0231657.html,/index.htm

Http为协议(HTTP为网页传输协议,FTP为文件传输协议,TCP/IP为多个协议的总称),WWW 为主机名,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0231657.html,称为域名(.cn 为中国. gov为政府机关.edu 为教育机构.com 为商业机构),index.htm为网页名

局域网路径:\教师机03\共享目录\模拟试题.doc

本机路径:C:\我的文档\学习计划.doc

邮箱地址:ndyzg1@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0231657.html, 其中ndyzg1为用户名,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0231657.html,为邮件服务器名

7. 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连网的计算机能够相互共享资源

8. 常用的软件及其作用

杀毒软件:卡巴基斯、瑞星、金山毒霸、KV2006 NOD32等

字处理软件:WORD、WPS、写字板、记事本(纯文字处理)

Word和WPS是功能相近的字处理软件,除了可以处理文字信息以外,还可以在文稿里插入图像、声音和表格。记事本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字处理软件,但它只能处理文字信息。写字板也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字处理软件,它的功能与Word和WPS 相比较弱一些。

图像处理:Photosh op、Acdsee、画图

音频播放:超级音频解霸、Windows Media Player、千千静听

音频处理:Cool edit、Wave edit 超级音频解霸

视频播放: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

视频处理:会声会影超级解霸

多媒体制作软件:FLASH 、Author ware、PowerPoint

下载工具:Net Ants(网络蚂蚁),Flash get(网际快车), 迅雷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IE)

网页制作:Dream weaver、FrontPage

程序设计:Visual Basic、C、C++

Office 系列软件:Word 字处理(.doc),Excel 图表处理(.xls),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Access 数据库(.mdb) Outlook 邮件收发(.eml)

9. Internet Explorer软件的几个功能:

保存网页:无论是脱机还是联网的状态下都可以查看该网页的内容。

收藏夹:用来收藏喜欢的网页,以后想看的时候可以很快的找出来,但不是一打开就是。设置为首页:一打开IE就看到自己喜欢的网页

10. 从因特网上保存资料的方法:

网页:“文件” “另存为”或“复制” “粘贴”;

文件:在文件上单击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或用专用的软件进行下载;

图片:在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或“复制” “粘贴”。

11. 信息的评价: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来进行。P33 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具有代表性与普遍性

信息是否可用

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

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考点】文字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

一、文本信息加工

1. 字处理软件(WPS 、Word)能够处理:文字、图片、表格等信息

(注意: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所有操作都要先选择被操作对象)

2. 在字处理软件中,键盘上主要按钮的作用:

键:插入与改写两种状态切换键(大写锁定):大小写两种状态切换键(上档键):配合其它键,输入该键上方的字母

(控制键):配合其它键起到特定的功能如:+C 复制+V 帖贴+X 剪切+S 保存+Z 撤消

(换档键):配合其它键起到特定的功能如:+E 打开编辑菜单+I 打开插入菜单

键(退格键):删除光标前的字符键(删除键):删除光标后的字符

键:向上翻页键:向下翻页键:将光标移至行首键:将光标移至行首

+ 将光标移至文首< Ctrl >+ 将光标移至文尾复复

+空格中英输入法切换+ 输入法间切换

菜单命令的一些标记的意义:

菜单命令后带有“…”执行该命令会出现一个对话框;

菜单命令后带有“” 执行该命令会出现一个子菜单;

菜单命令后带有类似“”表示可以使用ALT+括号中的字母来选择它;

菜单命令中“”,单击些按钮将显示隐藏命令;

复选框被选中时会在该命令前出现一个“√”;

单选框被选中时会在该命令前出现一个“?”;

【考点】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

二、表格的信息加工(P72)

1. 表格的数据处理:

1) EXCEL中几个常用函数:

①Average:平均值②Sum:总和③ Count:个数④Max:最大值⑤Min:最小值

2) 计算高一一班的总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公式法:=B3+C3+D3 ②函数法:=SUM(B3:D3)③数值法:=87+85+83

2.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P54)

柱形图体现不同项目数据之间的比较。

条形图体现不同项目数据之间的比较。

折线图反映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饼形图表示各部分在总体所占的百分比。

3. 能够对表格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考点】了解多媒体信息的基本应用,制作的基本过程,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来源:学科网]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

三、多媒体信息加工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①需求分析:是根据主题确定作品要达到的目标,并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②规划与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以形式一个清晰可行的设计方案。

③素材采集与加工,根据方案的具体需求,采集所需要的素材,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并对各种素材进行加工与创作。

④作品集成,利用多媒体软件把处理过的素材集成为一个多媒体作品。

⑤发布与评价,把多媒体作品发布,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作品。

点阵图像和矢量图像:

矢量图像的文件容量小,不易制作色彩变化太多的图像,进行放大操作时图像不会失真 点阵图像的文件容量大,色彩丰富,进行放大操作时图像容易失真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考点】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

硬件基础知识:

内存:内存分成两个部分ROM(断电也能够保留数据)和RAM(断电时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

显卡:承担显示图形的输出

声卡: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

网卡: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硬件又称适配器或网络适配器、

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中的核心配件,是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计算机内的容量换算:1GB=1024MB、1MB=1024KB 、1KB=1024B、1B(字节)=8b (位)

输入设备:扫描仪、键盘、鼠标、麦克风、手写板等

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音箱、投影仪

计算机的基本元件:第1代:电子管;第2代:晶体管;第3代:集成电路;第4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程序可看作是让计算机实现某一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句。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与计算机的桥梁,通过告诉计算机如何操作,实现某种功能。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①机器语言②汇编语言③高级语言(Visual Basic (VB) 、C、C++\等

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需求情况及已知条件,然后给出一个精确的描述。

设计算法:根据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编写程序:选择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实现算法。

调试程序:检查程序的可行性。

检测结果:对程序功能进行检测

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有自动化、人性化、智能化三种主要形态。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问题主要是应用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自动化形态,是人们把现实世界的任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并执行的指令代码,让计算机按一定的算法自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附算法的重要特征:算法是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通俗点说,就是计算机解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形成解题思路还是编写程序,都是在实施某种算法。前者是推理实现的算法,后者是操作实现的算法。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了初始条件;

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考点】了解人工智能实际应用,并能列出一至两种智能信息处理的软件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英文缩写为AI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

①模式识别(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指纹识别、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等

②自然语言理解(主要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聊天机器人、语言翻译

③其它: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博弈、智能代理、机器证明、数据挖掘、无人驾驶飞机、专家系统等

【考点】了解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常用方式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三节

信息发布

根据发布的方式:视觉:报纸、杂志、书籍听觉:广播视听:电影、电视、网络 根据发布主体分成三类:个人信息发布;行业信息发布;官方机构信息发布

因特网上信息发布的常用方式:E-mail(电子邮件)、BBS(论坛公告板)、QQ(同类的还有MSN等)、博客(Web log )

信息发布的效果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发布的时间与地点、媒体的发布速度、信息的保存时间

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详见P88)

补充:网络常用术语

站点(网站):是一组网络资源的集合。便于维护和管理

超级链接:用超级链接可以实现从一个网页到另一个目标的连接,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网页,也可以是图像、动画、视频,甚至可以是一个可执行程序

超文本: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表示信息,建立链接关系主要是在文本间进行

防火墙:是指一个或一组系统,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限制入侵者进入,从而起以安全防护的作用。

BBS: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论坛,我们可以在里面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E-mail: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电子邮件,其特点P91

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

【考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一般形式、应用领域,能描述各种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别,分析其合理性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三节

1.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

主题树方式:指将所有获得的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体系结果,分门别类的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逐层进行选择,直到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如分类目录搜索引擎,资源管理器)

数据库方式:指将所有获得的信息资源按照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用户通过关键字查询就可以查找所需信息。(如Google、Baidu等关键字搜索引擎,我们所学的ACCESS数据库)

文件方式:指以文件系统为单位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检索。(我们的硬盘管理方式,收藏夹)

超媒体方式:指超链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组织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光盘,电子书等)[来源:学.科.网Z.X.X.K]

2. 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益,帮助人们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3. 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分类,组织,存储,更新,维护

4. 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式:人工管理方式,文件管理方式,数据库管理方式

【考点】了解使用数据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资源的方法,了解数据库的应用领域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二节

1. 数据库的有关术语(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层次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数据表,记录,字段)(详见选修四)

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它人们能够高效和方便地收集、加工、存储、管理信息。分为关系型数据库、层次型数据库、网络型数据库。常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快速地检索、添加、修改、删

除数据库中的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并不能直接地相互作用,它们是由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联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负责数据库应用系统存取数据的各种请求,实现以数据库的底层操作,并把操作结果返回给数据库的应用系统。

2.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①明确信息检索的目标②提炼相应的关键词③输入关键词④浏览检索结果

3. 网络数据库的评价

①内容准确无误②范围广深适度③来源权威可信

④更新及时规律⑤检索方便高效⑥系统稳定可靠

第六章信息安全

【考点】了解网络使用规范,了解有关社会道德问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

1. 信息的主要安全威胁:

①自然灾害②意外事故③硬件故障④软件漏洞⑤操作失误⑥病毒入侵⑦黑客攻击

2.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非授权或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P132)

3. 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P138

4. 计算机犯罪主要包括以下行为:

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并造成重大危害;

利用信用卡等信息存储介质进行非法活动;

窃取计算机系统信息资源;

破坏计算机的程序或资料;

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活动;

非法修改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程序;

泄露或出卖计算机系统中的机密信息。

【考点】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病毒防范的基本措施,了解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二节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杀毒软件(有哪些见前面常用软件)防火墙的使用,备份常用数据等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软件防火墙,安装并定时升级

在网上发送重要数据前先对数据文件加密处理

经常对电脑上的重要数据备份

信息在计算机上是用二进制表示的,这种表示法让理解就很困难。因此计算机上都配有输入和输出设备,这些设备的主要目的是,以一种人类可阅读的形式将信息在这些设备上显示出来供人阅读理解。为保证人类和设备,设备和计算机之间能进行正确的信息交换,人们编制的统一的信息交换代码,这就是ASCII码表,它的全称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八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字符八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字符

0 0 0 nul 100 40 64 @

1 1 1 soh 101 41 65 A

2 2 2 stx 102 42 66 B

3 3 3 etx 103 43 67 C

4 4 4 eot 104 44 68 D

5 5 5 enq 105 45 69 E

6 6 6 ack 106 46 70 F

7 7 7 bel 107 47 71 G

10 8 8 bs 110 48 72 H

11 9 9 ht 111 49 73 I

12 0a 10 nl 112 4a 74 J

13 0b 11 vt 113 4b 75 K

14 0c 12 ff 114 4c 76 L

15 0d 13 cr 115 4d 77 M

16 0e 14 so 116 4e 78 N

17 0f 15 si 117 4f 79 O

20 10 16 dle 120 50 80 P

21 11 17 dc1 121 51 81 Q

22 12 18 dc2 122 52 82 R

23 13 19 dc3 123 53 83 S

24 14 20 dc4 124 54 84 T

25 15 21 nak 125 55 85 U

26 16 22 syn 126 56 86 V

27 17 23 etb 127 57 87 W

30 18 24 can 130 58 88 X

31 19 25 em 131 59 89 Y

32 1a 26 sub 132 5a 90 Z

33 1b 27 esc 133 5b 91 [

34 1c 28 fs 134 5c 92 \

35 1d 29 gs 135 5d 93 ]

36 1e 30 re 136 5e 94 ^

37 1f 31 us 137 5f 95 _

40 20 32 sp 140 60 96 '

41 21 33 ! 141 61 97 a

42 22 34 " 142 62 98 b

43 23 35 # 143 63 99 c

44 24 36 $ 144 64 100 d

45 25 37 % 145 65 101 e

46 26 38 & 146 66 102 f

47 27 39 ` 147 67 103 g

50 28 40 ( 150 68 104 h

51 29 41 ) 151 69 105 i

52 2a 42 * 152 6a 106 j

53 2b 43 + 153 6b 107 k

54 2c 44 , 154 6c 108 l

55 2d 45 - 155 6d 109 m

56 2e 46 . 156 6e 110 n

57 2f 47 / 157 6f 111 o

60 30 48 0 160 70 112 p

61 31 49 1 161 71 113 q

62 32 50 2 162 72 114 r

63 33 51 3 163 73 115 s

64 34 52 4 164 74 116 t

65 35 53 5 165 75 117 u

66 36 54 6 166 76 118 v

67 37 55 7 167 77 119 w

70 38 56 8 170 78 120 x

71 39 57 9 171 79 121 y

72 3a 58 : 172 7a 122 z

73 3b 59 ; 173 7b 123 {

74 3c 60 < 174 7c 124 |

75 3d 61 = 175 7d 125 }

76 3e 62 > 176 7e 126 ~

77 3f 63 ? 177 7f 127 del

[1]

二进制转十进制

要从右到左用二进制的每个数去乘以2的相应次方(次方要从0开始算起)

例如:二进制数1101.01转化成十进制

1101.01(2)=1*20+0*21+1*22+1*23 +0*2-1+1*2-2=1+0+4+8+0+0.25=13.25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具体做法是:用2整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0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

如:18=(10010)B

18/2=9~~~~~~余0

9/2=4~~~~~~余1

4/2=2~~~~~~余0

2/2=1~~~~~~余0

1/2=0~~~~~~余1

解:

2 18~~~~~~~余0~~~~~~b0

2 9~~~~~~余1~~~~~~b1

2 4~~~~~~余0~~~~~~b2

2 2~~~~~~余0~~~~~~b3

2 1~~~~~~余1~~~~~~b4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信息的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P4表1-1) 3.信息的传播过程(P4图1-4) 4.信息的基本特征(P6): 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4种技术(P8) 6.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影响(P12) 7.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5次(P10) 8.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图2-1) 2.采集信息的方法(P20表2-2):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工具及其作用(P20表2-3) 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表2-5): 5.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 6. 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P26表2-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 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 8.常用下载工具(P29表2-13) 9.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第三章 1.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P43 表3-3) 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P49 表3-11) 3.表格地址表示:列(大写字母)行(数字)如:B5 4.表格数值计算:函数(sum、average、max等) 书写格式:=sum(A2:D2)(连续的用“:”连接)或者=sum(a2,d2,f2)(不连续的用“,”连接),注意符号是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和逗号。其它常用函数基本书写方法类似,公式的书写也类似。 5.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用途:表P54,表3-4(P54) 6.EXCEL表格中的数据改变,则与它有关的函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图表都会发生相应改变,无需重新计算和绘制。 7.选中不连续的行或者列可以先按下“Ctrl”再来选择行或者列。 8.填充柄的作用、对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 9.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P57)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知识分享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象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p2) 信息的发出方(信源)-----信息的接收方(信宿) 对信息认识三种典型观点 ?信息学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传递性、可处理性、真伪性(空城计)(p2) 3、信息技术(简称IT):包括计算机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p4)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1)语言的产生与应用(2)文字的创造和使用(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4)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p5) 容量单位换算 1TB= 1024 GB 1GB=1024 MB 1MB=1024KB 1KB=1024 B 字节 1B=8bit 位 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IP v4由32位4组二进制数组成,如http://218.5.5.242:9013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8) (1)确定信息需求(2)确定信息来源(3)采集信息(4)保存信息 2、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82) (1)文本:.doc; .wps ; .txt ; .pdf

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doc

>保存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 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 信息的基本特征(P6): 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共享性(如实物交流,一方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信息交流,两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 每 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 价值相对性(信息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 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随着客观事务的变化而变化) 真伪性(如:空城计) 信息的传播过程(P4)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8):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P12):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 等 方面都有应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P13):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 能 带来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P10): 1)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2)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3)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4) 电话、电报、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5)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确定信息需求—7确定信息来源 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 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 机、录音设备、计 算机 计算机小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 文字(.txt . doc . html . pdf )信息的发岀方 接收效果及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章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P3) ①分析问题②设计算法③编写程序④调试程序 2.算法的基本特征(P9) ①输入(0个或多个) 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要确切地定义) ③有穷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穷步之后必须结束) ④输出(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⑤能行性(算法中有待执行的运算和操作必须是相当基本的) 3.算法描述(P10) 表示描述算法的语言主要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等。 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通俗易懂 缺点:具有歧义性、自然语言语句较长、难以清晰地表示循环与分支较多的算法、不便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流程图: 开始/结束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连接点4.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及执行的基本过程(P14) 计算机程序是一组机器操作的指令或语句的序列,是算法的一种描述 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除非特殊声明,程序都从第一条语句开始顺序执行;有时语句要求执行者做出判定,即在某种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执行一条或一组语句,否则执行另一条或另一组语句;一条或一组语句可能需要重复执行多次(循环体)。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5.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P18)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①机器语言(0、1代码)②汇编语言(带有助记符)③高级语言 常见的高级语言:Fortran、Basic、C、C++、Pascal、JAVA 6.程序的编译与解释的过程(P20) 程序的翻译:计算机程序转为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只能识别和执行机器语言代码)

程序的翻译有两种类型: 编译程序(高级语言程序执行前翻译成等效的机器语言程序,然后再执行) 解释程序(翻译一句,执行一句) 第二章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程序设计语言是指人们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 2.整型、字符型、实型和逻辑型等基本数据类型(P27) 数据: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加工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VB预先定义了多种数据类型,常见的有: 整型数Integer 单精度实型Single 整型实型 长整型Long 双精度实型Double 字符型String 逻辑性Boolean (3)变量、常量的含义。(P27) 常量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常数、字符串等。 变量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改变的量。 定义常量、变量时应说明数据类型 常量定义方式:const 常量名 as 数据类型 = 表达式 变量定义方式:dim 变量名 as 数据类型 (4)程序中常用的运算符。(P28) 算术运算符有: +加号 -减号 *乘号 /除号 ^乘方 \整除 Mod取余数字符串运算符: &字符串连接符 关系运算符: =等于 >大于 >=大于等于 <小于 <=等于 <>不等于 逻辑运算符: Not逻辑非(取与操作数相反的值) And逻辑与(当两个操作数都为真时,结果才为真) Or逻辑或(当两个操作数都为假时,结果才为假) 注:各种运算符有运算先后顺序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5)常用的几种函数:取整函数、正弦函数、算术平方根函数、绝对值函数、测量字符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初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1、信息的特性: (1)真伪性。(2)价值性。(3)依附性。(4)时效性。 2、信息是可以被收集、传递、加工和应用。 3、名片的版式:有横式和竖式 4、设置页边距和纸型:选择“文件”——“页面设置” 5、如果word窗口中没有显示“绘图”工具栏,可选择“视图——“工具栏”——“绘图”菜单命令,打开“绘图”工具栏。 6、名片中多个圆角矩形位置的精确度调整:(1)利用鼠标拖动的方法(2)按住Ctrl 不放,在按方向键,可以微调圆角矩形的位置。 7、利用艺术字来制作名片的,可以突出名片的主体,强化名片的交流功能 8、发送电子贺卡不仅要有对方的电子信箱地址,而且自己也要有电子 9、PowerPoint可以综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各类信息 10、视图切换区,分:普通视图,浏览视图,播放视图 11、PowerPoint中显示视图和word一样 12、在PowerPoint中添加文字,除艺术字外都是用文本框来实现 13、通过“自定义动画”功能,可以设置幻灯片上各个对象播放的动画效果,进一步增加演示文稿的观赏性和条理性 14、演示文稿中,F5是放映快捷键,Esc可退出放映 15、在网上,动画一般是GIF的格式 16、网络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关键词搜索。关键词越多,搜索结果越少,越精准 17、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的复制、移动和操作,必须遵循“先选中,后操作”的原则 18、Excel是电子表格软件,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 19、Excel的拓展名是.xls,一个表格共有65536行=256*256,和256列 20、单击选中单元格,直接输入,原来的文字就被取代。如果不想把原来的容覆盖掉,输入时一定要双击这个单元格再输入,或者是选中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 21、合并单元格(跨列居中):首先应选中单元格区域,然后进行合并居中 22、将鼠标指针移到列(横)标之间,一定要等指针改变形状时拖动或双击,才可以调整表格的列(横)宽 23、Excel中包含三个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 Excel中,工作表的数目可以增减,工作表的名字可以更改 24、利用自动填充功能,Excel会自动帮你将个单元格对应位置的数值计算出来 25、PowerPoint中,通过目录页连接到对面的页面,这样方便了信息的浏览,在各个页面中也可以制作返回到目录页的按钮 2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7、我们可以看的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硬件”。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CPU、存储器、输出设备组成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由XX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培训会议在XX县举办,历时三天。 会议由市教研员刘辉老师主持,邀请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解决了我们教学中许多实际问题,让我们感觉到培训的非常及时和必要,为我们下一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指引了道路。现将培训会议学习总结,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汇报: 一、信息技术新教材遵循的理念 我们使用的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精心选取最实用、最前沿的内容,尽力克服“偏软、偏微软”的弊端,合理拓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工具的双重价值。 二、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从教材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那么专注的学习某一软件的使用,而是很全面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软件和技术,不要求内容上的详细,而是追求多角度多方面。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学习目标”、“学习与探究”、“实践与创新”、“我的收获”

等栏目,形式多样,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于一个学习目标分为一、二、三、四、五几个步骤,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维发展的空间。 初中三年的课程内容设置如下: 七年级上:1、信息与信息技术;2、我的新学期;3、畅游齐鲁 七年级下:1、数据处理;2、网络技术基础;3、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八年级上:1、网站设计与制作;2、flash动画制作 八年级下:1、算法思想初步;2、vb程序设计 九年级上:感测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 三、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来我们就有两个重要的困难,一是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不够齐全,学生的基础差,参差不齐;二是我们的学科课时严重不足,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往往是学了这节课内容,忘了上节课内容。新教材从三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衔接很紧密,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得到技术上提高,充分的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将借这次新教材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 ..............。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_B___ A、报纸 B、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新闻 C、收音机 D、课本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D ) A、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B、过马路看到了红灯 C、菊花的形状和颜色 D、地球仪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C.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共享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 7、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视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A、物质 B、能量 C、知识 D、信息 8、全球定位系统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10、时效性与信息的联系在一起 A、独立存在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1、对于信息,下列说话错误的是______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说明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C、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信息失去了价值,也无所谓时效了 D、信息往往能直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2、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 D 13 ☆ 2 GPS 1、 9、 1 2 (1 (2 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 UNC: FTP: (3)内容 3、文件的类型 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①和②。 ①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通常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②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其中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和。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知识归纳,复习大全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知识归纳,复习大全 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知识归纳 一、信息 1、信息无处不在,它遍布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定义: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3、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等。 4、承载信息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比如,纸张、收音机等 5、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可伪性、价值性等。 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①信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例如:交通标志依附于路牌,以符号表现信息;报纸依附于纸张,以文字表现信息;广播、电视依附于 电磁波,以声音、视频表现信息。 ②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例如:起床的信息既可以通过闹钟的铃声,也可以通过别人叫醒。文字信息既可以印刷在纸张上,也可以刻在石碑上,还可以记录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 由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得信息还具有可存储性、可传递、可转换性。 2、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可被多次重复使用,不会损耗和消失。 例如:奥运会的比赛直播,使得全球可以同时接收该直播信息,了解比赛情况。 3、信息具有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例如:天气预报、交通地图、兑奖发票、股票等都有很强的时效性。 4、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对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这与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于信息接收者的素质有关。 例如:对于一个准备到外地的旅游者来说,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如旅游资源、气象等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只在本地居住的人来说,外地的气象信息可能根本没有用。 5、信息有可伪性 信息的可伪性提醒我们,要注意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有效防止信息污染。 例如:夸大或虚假广告,再如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句话经过多人传递后就改变了其中的意思,甚至面目全非。 三、信息处理的一般步骤和过程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五个环节。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凡是与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五、信息技术的四大基础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核心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感测技术,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六、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化;?个人化。 八、信息技术的功能:?辅人功能;?开发功能;?协同功能;?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9【三篇】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9【三篇】 【篇一】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7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程实行研修。下面就和小 编一起看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研修计划吧。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 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个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增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 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 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 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 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合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 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中学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完整版)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小编整理了初 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 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使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实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升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水平,形 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 光以及学生的操作水平,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使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使用字体、色彩、图形和 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使用象征性的 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015年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2015年信息技术基础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1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象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书刊、电视、网络、广播等)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p2) 信息的发出方(信源)-----信息的接收方(信宿) 对信息认识三种典型观点 ?信息泶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传递性、可处理性、真伪性(空城计)(p2) 3、信息技术(简称IT):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p4)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1)语言的产生与应用(2)文字的创造和使用(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p5) 容量单位换算 1TB= 1024 GB 1GB=1024 MB 1MB=1024KB 1KB=1024 Byte 字节 1B=8bit 位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IP v4由32位4组二进制数组成,如http:// 218.5.5.242 : 9013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8) (1)确定信息需求(2)确定信息来源(3)采集信息(传感器的重要作用) (4)保存信息 2、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82) (1)文本:.doc; .wps ; .txt ; .pdf (2)图形图像:.jpg和.bmp都是静态图片的格式;.gif 文件很小,主要应用于网络上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 考试复习提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数据处理模块 一、Excel 电子表格的主要功能 制作数据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还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绘制图表。 二、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①确定主题内容②收集整理数据,形成数据记录表③统计数据,创建图表④结合图表,分析数据,形成合理研究报告⑤交流评价 三、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之间的关系★★★ 1. 用Excel编辑的文件称为工作簿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为“.xls”。 2. 一个Excel工作簿文件由一张或多张工作表组成,默认情况下包括三张工作表,分别命名为“Sheet1”、“Sheet2”和“Sheet3”。如果无法满足需求,则可以在工作簿中插入插入多个工作表,最多有256个工作表。 3. 工作表的行数和列数:行数:1—65563 列数:1—256 4、Excel的界面组成:

5、单元格工作表中行与列交汇处称为单元格,每一个单元格在表中的位置用其列和行的顺序(列号+行号)来表示,即单元格的地址。例如:第F列与第3行交汇的单元格,我们称他为:F3单元格。 6.单元格区域:一组连在一起的单元格所组成的矩形区域。表示方法:左上角单元格标识:右下角单元标识如:B3:C4 四、“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例:在职工工资表.xls文件中进行如下设置: 1.将表中“编号”一列数据设置为文本; 2.将“基本工资”列小数位数设置为1 3.合并表中A1:I1单元格,设置文字水平居中、垂直居中 4.将表格A2:I11的外边框,设置为蓝色;底纹颜色浅蓝色、图案为的灰度 操作步骤: 1.选中“编号”所在列,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在“数字”标签中选择“文本”; 2.选中“基本工资”所在列,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在“数字”标签中选择“数值”,“小数位数”选择1。 3.选中A1:I1单元格,点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在“对齐”标签中选择“合并单元格”,“水平对齐”选择“居中”,“垂直对齐”也选择“居中”。 4.选中A2:I11单元格,点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在“边框”标签中选择“外边框”;在“底纹”标签的“颜色”中选择“浅蓝色”,“图案”中选择“%”五、插入、删除行和列★ 删除行或列:选中该行/列的行号/列号,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90426205829)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 双衔 接 " ,初 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掌握常用软件 / 工体验信息活动形成勇于质疑的问题意动机具的应用技能信息意识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 +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备一技之长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趣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 " 玩中学 " 做中学 "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 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 动 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 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 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 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