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

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

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
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

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

案例报告

侯海莉

焦作市三十三中学

摘要:

本案例是一例初中三年级女生由于学习问题引发的一般心理问

题的心理咨询报告。该求助者自小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在一次考试失误后,受学习压力以及家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认知偏差,总是担心中考成绩不好,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出现躯体化症状,影响到学习,因而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咨询员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观念,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恢复了正常的学习。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张某,女,15周岁,河南省xx市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59米,体重40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独生女,联系方式:xxxxxxxxxxx。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面带愁容,说话时条理清晰、表达完整,意识状态良好,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在谈到学习问题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其母亲一同前来,据母亲介绍求助者对问题的陈述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二、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整天都在担心自己考不上重点高中,会让父母失望,焦虑、心慌、入睡困难,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一个月,加重1周。

三、咨询员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求助者一个月前在月考中没有考好,成绩下滑,父母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开始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一周前老师宣布要进行第二次月考,上述症状加重,紧张、焦虑,晚上不能正常入睡,即使睡着了,很容易醒,多梦;总是感觉自己学不好了,中考也考不好了,不能顺利升入重点高中,痛苦不堪,主动前来咨询。

四、求助者背景资料

(一)个人成长的自我陈述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公务员,他们关系不错,对我也很关心。爸爸平时很忙,家里事情主要由妈妈承担,但是只要有空,他就会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妈妈是个很要强的人,她们单位的同事之间经常比谁家的孩子考上重点了,谁家的孩子考第一了,所以她对我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格,经常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为父母争光。我也一直很努力,平时除了看书,其他活动比如:看电视、玩电脑一般都不参与,就连平时和同学出去玩也很少,再加上我平时话不多,所以朋友不多。从小学到初中,成

绩都还不错,老师也比较喜欢我,而我为了不让老师、家长失望,总是尽量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甚至一度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二)一般现状的自我陈述

“一年前,我升入了初三,感觉自己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尤其在后半学期开始以后,主动要求晚上再加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父母也同意了,毕竟离考试没有几天了。

一个月前,学校组织了中考前第一次月考。因为平时老师、父母就反复强调只有在月考中进入年级前二十名才有把握升入重点高中,所以我非常重视,在考试前一晚仍旧学习到很晚,但是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连前三十名都没有进。为此父母很生气,和我长谈了一次,说一定要把握好这几次月考,为中招考试奠定好的基础。到学校后,同学也在议论这件事,都问我怎么回事,是不是生病了。我知道自己没有病,而且即使前一天睡得晚,也不会考成这样,因为平时我也经常学习到很晚,所以越想越不明白,越想心里越烦,总觉着不应该考这么差。虽然有时候安慰自己还有机会,但总是不能彻底摆脱这种不好的心情,书也看不进,心里很着急。

上星期老师宣布说学校准备进行第二次月考,让大家好好准备,当时立刻就想到了上次考试的事,脑子里乱哄哄的,心情更加不好,晚上睡不着,就算睡着了也很容易醒,白天没精神,感觉很累,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虽然我经常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认真看书,难道又想考砸了,但就是学不进。现在我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学不好了,中招考试也会考不好,如果不能升入重点高中,该怎么向爸妈交代呢?我对

自己的状态感到非常痛苦,想调整自己,所以来到咨询室,请老师帮我找找原因,。

(以上内容根据来访者口诉整理)

五、心理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一)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根据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来访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情况是相统一的,心理活动内在协调统一,人格相对稳定,求助者自知力完整,主观感到痛苦,主动求治,可排除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二)心理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根据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求助者个性内向;智力水平正常;谈话涉及到学习问题时,伴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情绪;情绪低落且不稳定;未发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心理问题分类

社会层面: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考前焦虑。

心理学层面:情感(绪)问题及个性问题;

医学(症状学)层面:根据(CCMD-3 ),焦虑性神经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持续时间较长,而该求助者问题起因是学业受挫,属于现实意义的刺激,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和思维逻辑,没有泛化和回避,而持续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不足以满足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初步诊断:综上所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的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月,因此可以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六、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学层面:来访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脑炎、脑膜炎”

等中枢神经感染、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严重头部外伤史;13岁来月经,现年15岁,正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易波动。

(二)社会与环境层面:考试失误后,丧失了信心,对考试产生了恐惧;父母期望值较高,在她出现失误时,予以了严厉批评;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一旦失败就受不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缺乏正确指导。

(三)心理层面:个性方面:从小听话,敬畏父母,不善交流;对自己要求严格,事事做得尽善尽美,害怕失败,考试失误为诱发因素,且有较持久的负性影响;行为模式方面: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面对学习成绩下降,不知所措;心理平衡能力:除了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维护心理平衡的资源较少。

七、治疗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治疗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结合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通过与求助者和家长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构建合理的

认知模式和有效的行为模式,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树立学习信心。

2、终极目标与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个性,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

康和发展。

(二)所依据的理论

本案例主要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都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内在表现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实用性很强的认知行为疗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形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她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三)所应用的技术(或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四)拟实施的步骤

第一阶段:

(1)向求助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对于求助者所提的问题,

暂不作确定答复,帮助求助者探寻心理矛盾,创造有利于自我成长的氛围;

(2)鼓励求助者情感的自由表达;

(3)布置家庭作业:思考成绩偶尔下滑的原因,认知中考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

(1)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2)与求助者一起分析成绩偶尔下滑的原因和产生考试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以及她的思维及行为定势;

(3)引导其了解中考的意义,分析中考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重新调整学习期望值,不要定的太高,要正视现实,对自己的学习和中考做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4)疗效的产生。当求助者已能有所领悟,咨询工作就转向引导求助者将合理的认知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5)布置家庭作业:在介绍艾利斯归纳的十一条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之后,请求助者写出感想;增加业余爱好,调节紧张情绪;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发展计划。

第三阶段:

(1)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2)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的个人成长;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五)知情同意,说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向求助者及父母说明咨询员和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告知采用疗法的原理及意义,说明咨询效果取决于其配合程度,共同商定咨询时间;

求助者约需要4次以上,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因为是学校心理辅导,是免费的;以上内容得到求助者及其父母的认可。

八、咨询效果评价

(一)求助者主观感受:现在心情较为顺畅,能静下心来学习;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症状已消失;感觉前途还是光明的,要尽力考上重点高中。

(二)求助者母亲评价:孩子考试焦虑状态已经缓解,睡眠基本良好,精神状态正常,逐步恢复到从前学习状态,成绩开始提高。

(三)咨询员观察评估:通过回访和追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求助者的心理与躯体症状均消失,能够正常生活与学习,自信心增强,改变了原来不合理的认知结构,建立了新的认知系统。

九、总结

(一)需改进和肯定的方面

咨询时主要侧重于求助者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方面,但与求助者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交流不够,应该在家庭教养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

与求助者的关系建立较好,取得了求助者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了求助者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使得交流亲切、顺利。

(二)经验总结

求助者的智力水平及领悟能力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仅仅是接纳和理解还是不够的,对年龄较小的来访者,在其正性情感和自我评价呈现时,如果有及时恰当的赞许可能更好。

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 1、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并且,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上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2、厌学产生的原因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社会劳务市场的不完善,使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

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 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双休日及节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 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康健的大凡标准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天积极的心理状态。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优良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崇友谊。 4、情绪稳定、乐天,能节制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优良的心境状态。 5、保持康健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优良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中学生多见心理问题 1、学习动机不够 2、学习策略欠缺 3、考试焦灼 4、不良动作及习惯 5、不良品德行为 6、分外不良行为 7、学校适应不良 8、人际交往问题 9、情绪情感问题

10、不良个性问题 11、青春期问题 如何形成优良的学习策略 1、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星时间进行自学。 2、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博览为辅。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它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盛知识。 3、自学时要多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注意积累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在自学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什么是考试焦灼 考试焦灼是指学生对考试刺激所产生的吃紧、焦灼、担忧甚至恐惧的情绪反应。考试前,表现为持续的焦灼担心;考试中,表现为怯场、晕场等;考试后,表现为忐忑担心,形成考试恐惧,厌恶考试,逃避考试。 如何克服考试焦灼 1、正视考试。考试只不过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检验,一两次或几次失败的考试并不是衡量自己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应抱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大凡之心,并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2、充分做好准备。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影响焦灼水平的首要因素,充分的考试准备是预防产生过度焦灼的最佳办法。①知识技能的准备。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一定的应试技能,考前搞好系统的总结复习,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繁复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对考试做到胸有成竹,考试时焦灼的情绪就会大大减少。②体能的准备。

-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doc

中学生常见的12 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 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 题、考试作弊问题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 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开设主题讲座;保持书信的交流;转变教育观念,创 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增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教 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等等。 11 岁到 18 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 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 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 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 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 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 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 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 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 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

中学生常见12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考试作弊问题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增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开设主题讲座;保持书信的交流;转变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等等。 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及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种类及常见心理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板溪中学:陈晓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百分之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字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一、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壮。. 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身体

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 二、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 2001年天津社科院“青少年心理障碍实证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天津市200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5.31%,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占6.72%。 2003年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发现,27%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 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等对全国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最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我的烦恼一个字——慢 我的烦恼就是一个字——慢。它不仅是我的烦恼,也“顺便”给妈妈、老师带来了烦恼。 从上幼儿园时起,老师和妈妈就发现我很慢。从那时起到现在,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听见“快起床”;穿衣服时,就听见“快穿”;刷牙时,就听见“快刷”;吃早饭时,就听见“快吃”……这一早晨的“快声”还是没让我快起来。到了学校里,没有了妈妈的“快声”,我做得更慢了。放学回家路上,妈妈叫我“快走”;回家后,写作业时,又听见“快写”;吃晚饭时,又听见“快吃”;睡觉时又听见“快睡”。就这样,我的每一天在快声中开始,在快声中结束。就这样,我还是没有快多少。 以下是《我好累》的原文,希望这稚嫩的呼声能引起智者的思虑: 高中生活使我感到每走一步都好累,许多迎面而来的困难都还没有解决,希望没有了,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哪来的失望? 每天有无数的“白版”等着我去把它们变成“花版”,“之乎者也”还未念完,English 已“从天而降”,送走了“Hello Hello”又迎来了“念经”。未来得及出去“放风”,代数的Mr.L已经开始“攻击”:一个字“做!”,四个字“没得商量”,又得埋头进入xy中…… 一天就匆匆过去了。 当天边还未泛起“鱼肚白”,当忙碌的早晨还未到来,我已经起床了,就这样进入匆匆的一天。负担一天比一天重,人一天比一天累,换来家长的“关心”却是:“你苦了这几年,可以幸福一辈子”,就为了这个“信念”与天地万物匆匆而过。 “我好累!”我发自内心地喊了出来,但代表的却是所有的同龄人。 很累,很烦,为什么?学习累,学习烦。 再请各位老师看一下关于中学生的一些新闻报道。实例一:某地一学生不堪忍受考试压力,寝食难安,得了抑郁症。实例二:高考过后,一考生因没有及时收到成绩,怀疑自己落榜,竟要自寻短见。实例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变得消极颓废,浑浑噩噩度过剩余的中学时光。实例四:一考生因考后成绩不理想,决定加倍努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学习,结果得了自闭症。实例五:一高中生整天埋头做题,直到有一天,他空闲下来后,他就问自己,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学习,以后泛化开来,做任何事都问为什么,连上厕所也怀疑。医生诊断明显的强迫症。还是学习,成绩惹的祸。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光是带领学生冲锋陷阵,跨过一座又一座的成绩高山,还要不妨静下来,看看学生是否因为踩死路边的小草而感伤,也要带领他们跨过座座心灵的高山。不过有时想想这也难怪,请大家回忆一下平时和同事是怎么打招呼的?你们肯定会问:“最近怎样啊?”“身体怎样?”要么就是,怎么样,在哪发财啊?而很少会问心理怎样啊?遇见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如果现在正走过来你班上的一位学生,你会怎么和他打招呼?见到你的学生你会问作业做了没有啊?今天上课听懂吗?最近成绩怎么样?却很少有老师问学生今天开心吗?心情怎样啊?更少人会问及今天在学校玩得怎样? 现在的家长也一样,整天想着自己孩子的补学习补身体,补钙、补脑,补铁……,什么脑白金,脑轻松,巨人一号,生命一号。。。。等等。当许多家庭和老师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身体上时,却很少关注自己的学生在想什么,想要什么,他们的心理素质怎样?目前,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青少年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低龄化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健康是21世纪人们最大追求之一,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健康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求的。没有健康,一切都将失去意义。中学生更应该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对此,心理专家给社会提出六条忠告:一、成人比成功更重要;二、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三、经历比名次更重要;四、付出比索取更重要;五、对话比对抗更重要;六、激励比指责更重要。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心理小问题,我们归纳整理后做以下回答: 一.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心理上的概念: 1、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仅仅具备没有残疾、没有疾患和身体结实这样的条件还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因此,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陈学诗先生说:“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综合考虑”,“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指一个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2、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问答 1、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健康的情绪;(2)良好的意志和品质;(3)和谐的人际关系 2、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特点? 主要有:(1)产生成人感;(2)独立性和依赖性;(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4) 自

尊心增强;(5)片面性和表面性;(6)隐秘性心理表现;(7)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3、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1)对性发育的困感不解;(2)独立意向发展很快;(3)伙伴关系密切;(4)认识社会的能力不够高;(5)学习压力重;(6)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 4、如何促使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要发扬思想敏捷,对新生事物敏感、勇敢、热情、有朝气、积极向上等优点;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 5、怎样与异性交往? (1)男女交往做到互尊互爱,既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同性,又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异性;(2)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轻易表达对异性的好感,更不要随便给异性同学写信;(3)举止端庄,以礼待人;(4)坚持集体交往,不要与异性单独接触;不单独给异性赠送礼物;也不要单独接受异性的馈赠;(5)明辩是非,增强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 6、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有:(1)男女平等、尊重女性;(2)自尊自爱,约束自己; (3)男女交往,互尊互爱,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三、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我感到这么孤独?】 解答: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其实常常是你们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因为你们正在经历很多的身体和情感的变化。你们觉得其他青少年不会经历同样的情感和同样的变化,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交流一些比较私密的问题,从心理上感觉很孤独。但是实际上你们大多数人在经历同样的问题!和你的朋友谈谈,问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既不知人也不知己: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特征和心理面貌缺乏了解。 (二)害羞:指在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害羞的形成 主要在后天。 (三)孤僻:不随和、不合群,一种属于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另一种属于有特殊的行为习惯,别人难以接纳,不愿意接受他,即怪癖。 (四)自卑:缺乏自信,在交往活动中表现为想象成功的经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这种心理在与权威、长者、名人交往时表现得 尤为突出。 (五)角色固着:角色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它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的思维、行为方式。一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着许多不断变化的角色,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会 里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你的行为特点也得有相应的变化。如果一 个人不知变通,固着一种角色,就是角色固着。 (六)过虑:在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持有适当的戒备心理是完全应该的。但如果把天下人都看成是可以的人加以 提防,就会严重阻碍交往的发展。过去有句古话叫做“害人之心不 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虑的另一种表现是求知交,而不愿广 泛结友。这就必然局限了自然的交往面。 (七)封闭:在交往活动中,封闭的人试图把自己关在一统天地里,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心里有个顽强的想法,我不想占你 便宜,你也别想借我的光。封闭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忧公开了自己的 思想观念、身世经历后,人家就会疏远自己。

(八)干涉癖:是爱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事和秘密。这种人在国外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叫meddlesome,意思是好管闲事的。 (九)强迫癖:有两类,一类是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强加与人,把自己的喜好看作别人的喜好,把自己的意见看作最好的意见,而且十 分热情。一类是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 (十)嫉妒:也许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人总是有一种要求成功的愿望,也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 (一)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人际关系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具体环境,离不开活生生的人。中学生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特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基础上的。就环境来说,有家庭与学校构成的内部环境,也有社会与自然 构成的外部环境。家庭环境往往是中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出发点。 一个人自小生活在和睦、高尚、充满人性和挚爱的家庭环境里接受 父母、兄妹的良好教育和情感培育,对其进入中学之后建立良好人 际关系的影响极大。不仅如此,和睦、高尚、充满人文精神的家庭 还是中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感情补偿、校正人际关系中出现的 不良倾向的“血缘”基地。升人中学后,学校是中学生学习、生活 的直接环境。从客观方面看.学校领导、教师、员工要为中学生良好 人际关系的形成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建立起优良的校风、学风,为 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际的物质场所和精神场所。而从 主观方面讲,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创设的条件,并与学校一起 创造条件,自觉地、能动地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1、传统上,群体活动的途径特别受到重视。譬如集体参观学习、听报告,是党员或团员还要通过组织生活,集体参加校园的文化活 动(文化讲座、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书法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新 年晚会、办墙报、黑板报等)。大学生参加群体活动,为了实现共同 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不仅使自己受到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前言 中学阶段,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着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 二、常见问题分类 在这个时期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解决方法: 1、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训练。 2、克服学习惰性。 3、动之以情,增加"感情投资"。 4、增强心理相容,心理协调程度。 5、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 6、加强课外辅导。 7、增强鼓励、期望和热情的期待、关心。

8、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遵守纪律,克服困难的意志培训。学生的潜能和其他优势,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继续努力的决心,启动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促使其彻底转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父母不和或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父母关系不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解决方法: 1、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于攻击性学生,家长和教师特别要提供和谐环境,以避免争执、冲突等不协调关系的存在。 2、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矫治等方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如果两个学生打架,就可以让他们用互换角色的方法在小组或全班面前讨论,以了解每个问题争执的两面及其处理技巧,然后集体讨论。 3、锻炼学生对挫折的忍受性。攻击型学生多容易冲动,碰到挫折、遇到不满无法忍耐。增强对挫折的忍受性可减少冲动行为。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及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主观上认为自己被世人拒绝、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4.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有人把嫉妒说成一种根本的、普通的、强烈的心理现象,心理工定义说:嫉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感觉,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它产生在当现实的和期望的各种关系受到威胁之时,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身材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报告》行知初级中学戴文兵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 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 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 生为13.76%.我们用自制的问卷在本校抽取了500多名中学生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虽有6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 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5―10%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 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时期,他们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动荡发展,学业上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相当大. 调查资料显示,20%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喜怒无常、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缺乏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以应付挫折、青春封锁心理并 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学校与家庭教育带来了极大困难.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认识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 2、思考分析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 3、对照反省,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健康状况。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几个方面。下面具体列举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1、过分敏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已的荣誉。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2、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以“顶牛”“对着干”的反常心态显示自已的高明、非凡。产生这种逆反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度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

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已当成小孩。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过分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可能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 3、嫉妒: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已强时( 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惭、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一方面自以为是,逞强好胜,一方面又不愿积极努力,就可能嫉妒打击他人。 4、耽于幻想:青少年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希望和挫折交替,就可能走向幻想。多表现在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耽于幻想容易给青少年带来忧郁和失望。 5、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已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摘要: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目录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2) 2、人际关系不协调 (2) 3、自信心不足 (2) 4、早恋问题的困扰 (2)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2)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2)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3) 3、环境污染 (4)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4)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4)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5)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形式采取多样化 (6)

参考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有关心理教育的实践,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标志。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9年11月22日,《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厌学 其明显的特征是学习无动力,觉得是为了别人(如家长与老师)而学习。这些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件痛苦的事情,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学习习惯差。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字迹潦草,没有复习习惯等。厌学带来的后果是学习成绩差,大多数成为学习困难生。 2、自卑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自我意识差,认知也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要一方面不如别人,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例如,学习成绩不好会自卑,生理上有残疾会自卑,父母下岗会自卑,某些疾病(如口吃)也会自卑,甚至长相不好也会自卑。这种学生总感觉到自己低人一等,畏首畏尾,“弯着腰”过日子。 3、依赖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在学习上,从小要求家长陪读,一有问题就要问家长:“这道题怎么做?”不肯多动脑筋。生活上,他们自理能力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是当代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4、任性 有这种表现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不管这种需要是否合理;达不到目的,就大吵大闹,纠缠不休,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还会无端发脾气,情绪起伏很大,情绪好时春风满面,情绪差时暴风骤雨。

5、逆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反抗权威,拒绝服从教师或家长的正当要求。对学校的校规校纪,他们抱无所谓的态度,不去执行,甚至故意违反。这种现象是一种心理上的抗拒。 6、孤独 这些学生独来独往,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同龄人中没有知心朋友。造成孤独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由学习成绩差等原因造成自卑;曾经受到某些刺激,从而认为人是可恶的、不可信任的;性格很内向,不善于交际,不愿意与人交往。 7、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有的是逃学、逃夜,离家出走。这些青少年多半是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害怕家长打骂而逃学、逃夜;有的是由于家庭不健全,无人管教造成的;有的是偷窃,这种偷窃行为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后来愈演愈烈。多数青少年不是因为家中无钱消费,而是经不起外界物质的引诱,从贪吃贪玩开始,严重的则不能自拔;有的是酗酒、吸烟成癖,玩游戏机成癖;有的是说谎恶习,说起谎来脸不发红心不跳。 总之,这些行为问题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有关。 8、早恋 在非重点中学和职业技术中学,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有些学生一对对地谈起了恋爱,严重的有性越轨行为,还有的女孩怀了孕,严重影响了学业。青少年的这种行为与影视影响很有关系,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看了淫秽录像片、VCD,就会偏离正常的异性交往,走上邪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