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析

摘要:技术创新有助于农业企业获取超额利润, 而技术创新成果在转化为利润之前还需要经过推广、实施和回收等技术管理过程。相比制造业企业, “公司+农户”模式中的农业企业在进行技术管理时面临着农户非员工化、生产开放化所带来的各种困难, 阻碍了技术创新转化为利润。对温氏公司的案例研究表明, 良好的企业内部价格结算机制在保障农户利益的前提下, 能够在技术管理过程中有效防止农户投机性市场交易行为, 克服技术管理中的难题, 确保企业获取技术创新利润, 进而稳固“公司+农户”这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途径之一, 因此技术创新是各类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对象(孟捷, 2005)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都鼓励以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于我国“公司+农户”这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的农业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有助其提升产品品质、扩大需求数量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然而, 要使得技术创新真正给农业企业带来利益还需要经过技术推广、技术实施、产品回收等一系列技术管理过程, 需要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机制的支持。与技术创新相比, 农业龙头企业在进行技术推广、技术实施、产品回收时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是因为, “公司+农户”这一模式是一种准垂直一体化模式, 与传统

制造业企业相比, 农业企业所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农户并非企业员工、种植或养殖过程也不是车间化封闭式生产, 这就给其技术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农户和土地分散且规模小, 不利于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农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不利于技术创新成果的有效实施;农户机会主义行为较多, 不利于技术创新成果及利润的回收, 合作关系容易松动;等等。这一系列难点阻碍了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 进一步研究农业企业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技术创新管理环节, 保障技术创新成果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进而稳固和发展“公司+农户”这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 对“公司+农户”模式下农业企业技术管理过程进行了剖析, 分析了其技术推广、技术实施、产品回收等环节存在的困难, 发现造成这些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农户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决策以及开放式的养殖过程使得农户容易参与到市场投机交易中谋取利益, 并降低了高水平养殖的积极性。分析结果表明, “公司+农户”模式的农业企业的内部价格结算机制, 在保障农户利益的同时, 能够有效隔离农户与市场交易, 维护农户积极性, 确保技术创新成果反映到产成品中, 给企业带来技术创新利润, 进而有效支持了“公司+农户”这一模式的稳固和发展。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将进行文献梳理并确立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阐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面临

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是个例分析, 力图厘清农业企业的技术管理的基本机理;第五部分重点分析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其启示。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技术创新在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是企业发展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傅家骥, 1998) 。熊彼特(1971) 指出了其中的原因:成功的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因此得以壮大, 形成暂时的垄断。对于企业而言, 只有将技术创新成果充分体现在其产品中, 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技术创新超额利润。因此, 在技术创新之外, 企业的整体技术管理问题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定义, 技术管理指的是通过对技术能力的计划、开发和实施, 以规划和完成组织的战略性和操作性目标。技术创新管理只是技术管理的一个组中部分。技术管理的核心任务在于通过研究开发及创新管理提高企业核心能力, 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傅强等, 2006) 。王竞、孔令聪(2000) 认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 无论在生产领域、加工储藏领域还是经营管理领域, 都迫切需要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保障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同时, 对于我国的农业龙头企业而言, 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同时对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姜开圣等, 2003) 。孙太清(2002) 以及胡兰英(2003) 等人的研究认为,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

产学研研发合作以及建立企业内部研发队伍的方式进行技

术创新, 也即指出了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由此可以发现, 与制造业企业相比较, 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农业企业在技术推广等其他技术管理方面与制造业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农业企业在进行技术管理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邵喜武、郭庆海(2004) 总结了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农民文化程度低, 观念落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

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不合理;以技术为主的社会化服务

体系不完善, 管理不到位。而农民的致富心理、保守心理、求稳心理、从众心理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均是导致龙头企业进行技术管理, 使得技术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相应产品的主要困难(邵喜武、郭庆海, 2005) 。张跃杰等(2004) 认为, 影响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因

素包括5个方面, 即农民因素、家庭经营结构及农户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农民采用新技术风险意识的因素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的因素。已有文献肯定了农业企业技术推广具有较制造业企业更大的难度, 并识别出了造成这种困难性的主要原因, 但已有文献并没有系统性地对如何克服上述技术推广困难进行研究。张跃杰等(2004) 认为, 可以通过

提高农民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推广实用技术等方面解决上述难题。上述学者的

研究尽管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但是并没有相应的理论剖析, 同时也没有相应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对策的有效性。从以上的文献研究中可以发现, 技术创新对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农业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技术推广与技术监管从而使技术创新成果体现在农产品中, 是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的主要技术管理问题。现有文献研究成果表明, 导致这一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农户的种植或养殖与工人的车间生产不同, 具有其特殊性;其次是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平衡好相关利益, 使得农户在采用和实施新技术的过程中, 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选取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公司) 作为研究对象, 重点研究农业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解决上述技术管理中的难题, 从而保障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 稳固“公司+农户”这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实现农业企业的稳健发展。选取温氏公司作为典型案例,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温氏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中的龙头企业, 拥有4万多户合作农户, 并连续保持了25年的快速发展, 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五大的肉鸡养殖企业;二是因为温氏公司长期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 是一家高技术农业生产企业, 它不仅通过企业内部研发及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进行大量的技术创新, 同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有效地将技术创新成果体现在其肉鸡产品中。通过研究

温氏公司这一案例, 对解决龙头企业技术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具有重要启示。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方法是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也是管理理论创新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Eisenhardt, 1989) 。本研究遵守了西方学者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和研究原则, 同时借鉴了学者在研究国内问题时采取的案例研究方法。多人的研究团队可以捕获尽可能多的信息来为研究结论作证, 通过讨论后得出的结论能尽量减少研究者个人的偏见和主观性(毛基业, 张霞, 2008) 。因此, 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主要包括管理学与经济学领域的教授和博士研究生。为提高研究结果的效度, 课题组使用借鉴了Miles 和Huberman (1994) 提出的三角测度法, 从访谈、文档及讨论等不同角度收集数据, 以实现多种来源数据之间的相互印证。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对温氏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与温氏合作农户的讨论、企业内部文档资料、媒体以及学术界对温氏公司的报道与研究。首先是深度访谈。课题组在2009年对温氏公司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的公司总部

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期间, 对集团公司副总裁、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总经理、温氏研究院副院长、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集团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和集团公司财务部经理以及两家二级半公司经理进行了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在2~3小时。共整理访谈录音8段、访谈记录10篇。在访谈的过

程中首先由一名研究人员进行提问, 再由第二名研究人员进行补充提问, 于此同时由第三名研究人员进行系统的录音及文字记录。访谈前, 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决定提问主要涉及的领域, 再各自确定具体的访谈问题, 这一做法可以防止思维

方式趋同而遗漏可能的关键问题。访谈的主要问题包括公司经营业务的主要特点、技术创新及技术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作用、技术管理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做法以及这些做法的效果等方面。与温氏公司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的同时, 课题组还与温氏公司合作养殖户进行了访谈, 并向其承诺访谈内容不会向温氏公司提供。在访谈养殖户的过程中, 严格要求全程没有温氏公司人员的参与, 这一做法

有效保证了从养殖户取得的信息的真实性与独立性。在讨论的过程中, 首先邀请参与者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 再由研究

人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参与者在回答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就模糊的概念、进一步想了解的情况继续提问。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参与者的基本情况、与温氏公司合作的历史、养殖收益情况、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采用与实施的困难、温氏公司是否有相应的做法解决上述困难等内容。其次是专家讨论。课题组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为澄清和印证已获得的主要观点, 先后组织和参与了多次专题研讨会, 与企业管理界的专

家及资深人士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进一步提升了对于温氏公司技术管理问题的认知。此外, 课题组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

等途径, 收集到百余篇有关温氏公司的报道或学术研究报告, 及温氏公司的文档资料。三、“公司+农户”模式的管理困境在农业“公司+农户”模式下, 龙头企业是承担技术管理的主体。技术管理是保障技术创新成果最终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一系

列管理环节, 在农业生产中包括了技术推广、技术实施、产品回收等环节(见图1) 。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机制, 才能确保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实际获得的利益。与传统制造企业相比, 农业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的环境具有两个主要的不同点。第一, 种植或养殖活动的主体是农户, 而农户并非企业的员工, 企业难以对农户实施类似于管理员工式的监管和约束。农户是一种独立的利益主体,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具有机会主义行为模式。农户一般教育程度较低, 对于风险的态度属于厌恶型。第二, 种植或养殖活动不是车间化封闭式生产, 而是散落在广袤的农村中的开放式养殖, 不利于现有制造业中的各种先进管理理念和监控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由于这两点不同之处, 农业企业相比制造企业在技术管理过程中会遇到特殊的困难, 我们按照具体流程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推广, 指将技术创新的成果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去。农业技术创新成果中包含了种苗、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这些投入品的市场规模较大, 竞争激烈, 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 使得农户很容易接触到这一市场。然而该类市场产品良莠不齐, 低端

产品充斥市场, 而高端产品稀缺且较高的价格难以为农户普遍接受。在这种环境下就给龙头企业推广技术创新成果带来了困难。首先, 农户很少主动采用高端投入品。其次, 即使企业通过合同约束等手段规定农户使用相应投入品, 由于农户能够方便地接触市场, 因此其机会主义倾向会促使其倒卖高端投入品来赚取差价, 这样就无法保证技术推广的效果。图1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管理过程二是技术实施, 指在生产

活动中正确合理地应用技术创新成果, 使之反映在最终产品中。在技术成功推广之后, 技术实施也非常重要。然而技术创新成果一般对实施要求较高, 而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要准确无误地实施技术创新成果存在困难。并且在自主养殖转换到委托养殖之后, 其养殖积极性也会有所下降, 很容易丧失高水平养殖的动力, 从而影响技术实施的效果。因此除了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辅导和监督来帮助农户进行技术实施

之外, 也需要在利益层面维持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三是农产品回收, 指农业企业从农户处全部回收带有技术创新成果的养殖产品, 保证所有产品都从企业专有渠道进入市场, 确保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所带来的利润能够被企业全部回收。含有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成品一般价值较高, 较易受到市场的青睐, 企业也会为此设立较高的销售价格来体现品牌和技术价值, 赚取超额利润。然而只有当这些产品从企业控制的渠道销售出去时, 企业才能够获取相应的利润。在“公司+农户”模式下,

养殖过程并非封闭式生产, 因此企业虽然具有名义上的产品所有权, 但实际并未完全控制产品。这就使得市场其他参与者有了获取产品的可能。一些参与者可能以比龙头企业回收价格更高的价格从农户处购得产品, 再以龙头企业市场售价较低的价格倾销, 从中谋取利益。而农户从自身利益出发, 很容易参与这种交易。尽管龙头企业可以在制度上以合同的方式约定回收全部产品, 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 农户很可能采用其他低技术含量产品来顶替高技术含量产品, 而用高技术含量产品参与市场交易谋取利益, 这就给龙头企业造成了损失, 并损害了“公司+农户”模式的稳定性。综上所述, 农户作为独立利益主体, 其所做决策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农户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且风险承担能力较小, 因此他们往往会在委托养殖过程中直接参与到市场交易中谋取投机收益, 而开放式的养殖环境又为这种交易提供了便利。这就是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术管理中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 它成为了阻碍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超额利润的主要障碍。因此, 农业企业在技术管理中要克服这些难题, 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将农户与市场投机性交易隔绝开来, 杜绝其投机行为, 保证技术推广的效果和创新产品的回收;二是保障农户的利益, 调动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消除农户的投机意愿, 始终将重点放在委托养殖上, 从而自觉自愿地提高技术实施质量, 客观上稳固和推进“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四、案例背景与农业企业

的技术管理广东省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 创立于1983年, 从最初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金起步, 以黄羽鸡(三黄鸡、土鸡) 养殖、肉猪养殖为主业, 发展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五大的养殖企业。2008年总资产81.1亿元, 总产值156.5亿元, 合作养户4.1万户, 年上市肉鸡6.3亿只、肉猪250.7万头。温氏公司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养自销”。1983年6月, 创业带头人温北英联合7户8人集资8000元, 与新兴县簕竹人民公社(现簕竹镇) 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养殖场联营养鸡。1984年, 温北英等全面承包了这个集体养殖场, 承包期限15年(后来延长到30年) , 并以股份制形式创办了簕竹养鸡场(1993年改名为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公司, 1994年改名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专业饲养肉鸡(土鸡、三黄鸡) 。起初, 温氏公司是一家自繁、自育、自养、自销的小型养殖企业, 1984年养殖规模仅为种鸡300只, 肉鸡8000只。第二个阶段:“代购代销”。农村每家每户向来有养鸡的传统, 当地村民知道附近有一个养鸡场, 都来这里购买鸡苗。后来, 村民们觉得自己到县城买饲料、卖鸡所付出的时间和成本高, 就请温氏公司代购饲料、代为卖鸡。1986年温氏公司采取“场户合作”、“代购代销”的方法, 与周边的农户进行合作。挂靠农户从温氏公司购买鸡苗进行饲养, 温氏公司向农户提供技术、饲料、防疫等产中服务, 代农户销售成鸡, 每

只鸡收取5分钱的代售佣金。实际上, 温氏公司已经开始深入到养殖过程中, 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第三个阶段:“保价收购”。到1989年, 由于合作养户增加, 肉鸡的数量猛增, 加上肉鸡销售市场低迷, 价格下跌, 市场风险徒增。面对这样的情况, 温北英等股东把原来的“代购代销”变为“保价收购”, 即合作养户自建鸡舍, 向温氏公司缴纳一定的生产预付金后, 到温氏公司领取鸡苗、饲料和兽药, 按照公司规定的技术和管理流程饲养, 接受温氏公司的技术服务和指导, 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和规定的时间、地点把成鸡全部交给温氏公司, 按照约定价格结算养户收入(如图2) 。温氏公司则将成鸡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其利润为市场售价和温氏公司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扣除农户收益以后的收益。后来在合同约定价格基础上又实行二次分配机制, 如果市场行情好、养殖管理水平高, 温氏公司以补贴形式将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图2是温氏公司“公司+农户”模式的示意图。图2 温氏公司和农户的合作模式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来看, 在“自养自销”阶段, 温氏公司类似于传统制造业, 通过自有员工在封闭式的环境下进行养殖。但这一阶段的养殖规模较小, 且当时公司也不具备实力进行技术创新, 其技术管理职能并不突出。在“代购代销”阶段, 温氏公司虽然开始为农户提供技术管理服务, 但此时交易主体仍然是农户, 温氏公司只是处于一种中介服务的地位, 产品的质量和畅销与否和公司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公司也没有依靠技术创新来获取超额利润。在“保价收购”阶段, 已经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温氏公司成为了龙头企业即交易主体, 而农户则成为了委托养殖协作方。此时温氏公司开始聚焦力量进行技术创新, 着力于黄羽鸡产业的饲养技术体系研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并依托其获取超额利润, 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此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开始显现其重要性。温氏公司的技术管理机制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技术研发。1992年温氏公司开始走产学研相结合、自主创新的道路。设立科研基金, 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3%作为科研经费, 2008年达到4.8亿元, 并成立了温氏研究院。在种苗繁育方面, 温氏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肉鸡种质资源库, 建立和培育了50多个专门化品系;在饲料研发方面, 制定了25种饲料的企业标准;在疾病防治方面, 突破家禽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形成科学的免疫程序。二是技术推广。农户需和公司签订合同, 只能使用温氏公司提供的专属鸡苗、饲料、疫苗和兽药, 不得使用其他鸡苗、饲料、疫苗及药物。种苗、饲料和兽药是黄羽鸡养殖业的主要中间投入品, 其技术水平对养殖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 通过专属投入品的生产和供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司技术传递和

技术链的控制。同时温氏公司在向农户提供投入品时, 是按照高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结算, 从而避免了专属投入品进入市场流通。三是技术实施。温氏公司按照服务半径30公

里设立一个分(子) 公司, 50~100个养殖户配备1名技术员, 建立了专家队伍—专业部门—区域技术培训与服务部—养

殖户助理员等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络。技术人员、养殖户助理员定期到养殖场进行实地指导与服务, 包括养殖场地选择, 饲料安全使用技术, 兽药、疫苗安全使用技术, 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以及通风保温、饲养密度、饲养周期等进行具体指导, 有效地保证了养殖关键技术的运用, 养殖效益的提升。四是产品回收。温氏公司和农户签订合同, 要求回收全部成鸡, 其回收价格要高于市场价, 并高于投入品的价格, 而农户的利润就是回收价和投入品价格的差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农户只将委托养殖的成鸡卖给温氏

公司, 保证了产品的全部回收。温氏公司作为“公司+农户”模式中农业龙头企业成功的典范, 其在技术管理过程中也遇到同样的困难。而温氏公司技术管理流程中的措施却有效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并帮助温氏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带来的利润保持了10余年的快速增长。因此我们将对温氏公司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其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如何实现杜绝农户投机交易和保障农户利益的, 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五、技术管理与内部价格结算机制根据上文分析, 农业企业在技术管理中为了确保技术创新成果最终转化为利润, 需要将农户与市场投机交易隔离, 同时还要保障农户的利益。温氏公司的案例从现实经济活动的角度验证这一理论推断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一) 内部价格结算与隔离市场投机交易“公司+农户”模式中

的农户并非企业的员工, 而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利益主体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进行决策。只要市场出现了相应的机会, 农户就存在将专属投入品和高质量产成品在市场进行交易的可能性, 从而赚取这类风险可控的投机收益。已有的理论研究通常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研究合同对于农户的约束效果, 发现合同对

于合作农户的约束力不强, 约束效果不佳(刘凤芹, 2003;尹

云松等, 2003) 。这是因为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来

约束农户, 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法彻底根除这类逐利行为。因此需要在合同约束之外采用更有效的机制将农户和市场

投机交易彻底隔离, 从而保障技术管理的有效性。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重要且十分值得研究的现象, 即温氏公司在与农户进行结算时存在一种内部价格结算机制。具体来说, 就是温氏公司为合作养殖农户提供肉鸡养殖全过程所必须的中

间投入品的价格, 如鸡苗、疫苗、饲料、兽药等的价格, 以

及成鸡回收的价格, 与外部市场供求价格没有关系, 而是基

于温氏公司内部计划确定的价格, 称作“流程价格”。温氏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委托养殖合同》中规定:“公司提供给养殖户

的各种物料及畜禽回收价格, 均为流程定价, 与市场价格不

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 流程价格不与基于供求关系的外部市场价格挂钩, 只是内部的调拨价格。而实际案例表明, 正

是这一内部价格结算机制有效隔离了农户和市场的投机交易, 使技术管理发挥出了最大功效。原因就在于温氏公司设定的投入品内部售价和成鸡的回收定价均高于市场价格, 这样在和农户交易时形成了一种新的价格体系。这种高于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体系导致使用内部价格结算的投入品和产成品无法进入市场价格体系进行流通, 否则就会直接导致利益损失, 从而有效地将委托养殖的农户和市场投机交易隔离开来。图3以示意图的方式揭示了温氏公司内部价格结算机制的基本原理。依实际调研情况我们假设, 某时期农户自行养殖一只普通成品鸡的平均成本为9元, 该时期普通成鸡的市场平均售价为10元, 自营农户养殖一只普通成品鸡利的润为1元。在温氏公司从事了大量技术创新投入的情况下, 其生产一只含有科技投入的成品鸡, 所有投入品的实际成本则要达到9.5元;但是, 由于温氏公司组织生产的成鸡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属于中高端产品, 其单鸡的市场售价可达到12.5元, 实现3元的毛利润。温氏公司在委托农户进行养殖时, 所有投入品按照内部价格12元进行记账, 即农户在账面上赊欠温氏公司12元, 待农户完成一个养殖周期后, 温氏公司以13.5元的价格向合作农户回收成品鸡, 这样, 农户可以得到1.5元/只的收益。扣除农户收益以后, 温氏公司自身也得到了1.5元/只的收益。农户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 必然会选择与温氏公司合作, 因为农户小规模、低水平的生产会

使成鸡养殖成本高而售价低, 获取的利润要小于与温氏公司合作养殖的利润;而温氏公司通过高价出售给农户投入品的方式, 使农户无法将投入品放到市场上参与投机交易。另一方面, 温氏公司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水平回收成鸡, 也迫使农户从收益角度出发选择将成鸡卖给温氏公司, 而不会选择进入外部市场私自交易。这样, 虽然农户依旧在开放式的环境下进行委托养殖, 但通过价格机制杜绝了农户私下倒卖带有技术创新成果的高端投入品和产成品的可能性, 有效隔离了农户和市场交易。与此同时, 因为温氏公司能够将技术创新成果落实在它的产品(成品鸡) 中, 能够获取高额利润, 反过来也能保障农户较高的养殖收益。基于内部价格结算机制, 农业企业在技术推广阶段能够确保推广的有效性, 技术创新投入品被真实应用到养殖过程中。同时在产品回收阶段, 农户只能通过将产成品出售给龙头该农业企业来获取养殖

利润, 能够保证农业企业按合同回收到所有带有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成品。(二) 内部价格结算与保障农户的利益温氏公司的内部价格结算机制除了确保技术创新收益之外, 也有效地保护了农户的养殖收益, 促使农户具备所需的高水平养殖的动力。“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无论是议价能力还是风险承担的能力都十分孱弱, 因此企业和农户的合作机制如果过于死板, 容易导致“公司+农户”关系的破裂, 同时也无法保障农户高水平养殖的积极性。对于农业企业来

说, 其目的不是通过盘剥农户来获取自身利益, 而是实现“公司+农户”这一模式整体利益最大化, 所以稳定的农户关系对于“公司+农户”模式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也可以降低

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的难度。要达到这一目的, 农业企业在确保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同时, 还应适当保护和提升农户的利益, 更多地承担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 从而维护和调动好农户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激励农户在技术推广、技术实施以及产品回收等环节上予以配合。温氏公司案例表明, 其内部价格结算机制也能够保障农户的利益, 维护好农户的高水平养殖积极性。图3 温氏公司内部价格结算机制示意图温氏公司的内部价格高于外部的市场价格, 这种价格机制虽然杜绝了农户的投机行为, 但同时也会加大农户的养殖风险, 因为农户只有养殖出达到企业标准的产品才可能获得高于

平均养殖利润的收益, 否则农户将自己承担高价格投入品的风险。因此, 温氏公司在确定内部结算价格时, 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多担”的原则, 即内部结算价格并非只是简单地同比例调高投入品和产品的价格来独立于外部市场价格, 而是依据一定时期内的市场情况和既有规则对投入品的价格和成

鸡回收的价格进行适时调整, 目的在于保持两种价格间适当的差额, 以保障农户的收益, 稳定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这种内部价格的调整机制, 减少了农户受到市场需求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当市场不景气时, 内部价差的波动幅度比市场

波动幅度要小, 企业承担了大部分风险, 农户的基本收益则得到了保障。图4比较了正常市场环境和波动市场环境下温氏公司内部价格结算机制的利益调整机理。本文中正常市场环境是指成品鸡市场价格比较稳定的情况, 而波动的市场环境则主要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成鸡价格下降的情况。依据内部价格结算机制, 当市场不景气时, 温氏品牌的成鸡市场价格下跌到11元, 导致总利润下降到1.5元。此时, 温氏公司可适时调整内部价格使农户的收益并没有等比例大幅下降, 仍然保持着1元的收益。但温氏公司的自身收益会大幅下降, 只有0.5元, 其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市场风险。于此同时, 普通成鸡的市场价格跌倒了9.5元, 使得自营农户只有0.5元的收益, 特殊时期成鸡价格的下跌幅度更大甚至导致了农户的亏损。因此, 由于温氏公司的内部价格结算机制保障了农户的利益, 极大减少了农户承担的风险, 对农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我们对温氏公司合作农户的访谈中, 农户表示与温氏公司合作最重要的好处在于“不用自己承担市场风险”。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户属于风险厌恶型, 他们更偏向于长期稳定的收益, 而非短期的高收益, 所以他们更倾向于与能够实现风险共担的合作者合作。值得提及的是, 特殊时期为了保障农户的利益, 温氏公司甚至是亏损的, 例如在过去10年里的“非典”时期和禽流感时期。但由于通过技术创新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温氏公司的资产报酬率远高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

水平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平均水平, 如表1所示。因而温氏公司具有足够的实力来承担这类风险, 从而牢牢吸引住农户, 保证了稳定的生产规模, 并在后续的景气年份里更快地发展。温氏公司的实际做法表明, 巧妙、合理的内部价格机制能够保障农户的合理利润, 在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性的同时, 又起到了对“公司+农户”模式稳定器的重要作用。表1 1997~2008年温氏公司与全国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资产报酬率比较图4 波动市场环境下温氏公司内部价格结算机制比较由于养殖利润丰厚且有保障, 农户不再试图从投入品和产成品的倒卖中获取利润, 而是安心进行养殖, 并积极配合技术人员的指导, 在养殖过程中准确合理地实施技术创新成果。这就保证了技术创新成果能够充分反映到产成品中, 真正提升产品品质。最终农户也会将产品全部出售给企业以换取相应的高水平报酬。这样一来, 农业企业就实现了利用技术创新来实现超额收益的目的。(三) 内部价格结算机制与农业企业技术管理温氏公司的内部价格结算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内部交易价格机制, 这类内部价格一般都是虚拟价格。一般企业设立内部交易机制是为了考核内部各部门生产率水平、核算产品在各部门的生产成本(唐清泉, 1999) 以及核算各部门的虚拟利润来分配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阎达五、耿建新, 1994) 。跨国公司进行内部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避税、降低汇率风险等(王剑秋,

星巴克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星巴克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从一个咖啡店发展成咖啡帝国,星巴克以事实证明关系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至关重要。 1986年霍华德·舒尔茨购买并改造星巴克。15年后,星巴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 零售商、咖啡加工厂及著名咖啡品牌。目前,该公司已从西雅图的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四拥有5000多家零售店的大型企业。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一样引人注目。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预算。在过去的20年中,星巴克在广告上的支出大约为2000万美元,平均每年100万美元。2001年《商业周刊》分析的世界前100名品牌的资料中,宝洁公司的“帮宝适”(Pamper)品牌排在第92位(星巴克排名第88位),其每年在广告上的支出大约为3000万美元。 那么,星巴克从一个西雅图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的商业帝

国,其秘密究竟何在?事实上,“关系理论”作为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同烤制高品质的咖啡豆一样重要。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的业务始终,这种核心价值观起源并围绕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现代的企业集中精力做好主营业务的时候,他们越发地依赖同主要股东们的合作关系——使客户们参与产品的开发、与供应商共享信息资源、与合作伙伴建立广泛和持久的沟通桥梁,企业的各个部门需步调一致。历史证明许多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心得体验并在不断地完善。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应该以星巴克公司为榜样,用同样严格的手段,管理自己的“关系”网络。 星巴克的历程 1971年在美国西雅图“Pike Place”市场,星巴克第一家分店正式开业。当时,美国经济已经从60年代巅峰走向衰退,咖啡的销量也已经下滑,咖啡的消费者占总人口的75%;80年代咖啡销量进一步减少;90年代以后,咖啡消费人群基本保持稳定。现在,美国52%(1.07亿)的成人每天都喝咖啡,平均每天3杯;另外有28%的成人(大约5700万)不定期饮用咖啡。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咖啡消费人群不断地减少,但三个大学伙伴还是建立了星巴克公司,开发咖啡消费领域并在今后的几十年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建农业合作社 联合社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己任,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企业+农户+超市的产业组织形式,发展“市场连接型、龙头带动型、专业协会引导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镇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镇现拥有耕地面积75000亩,旱地面积10000亩,山林13000亩,河流总长度368公里,渔船总数348艘。我镇虽然在保障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较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龙港的农业与工业间、城乡与城区间的发展仍有差距,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传统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农户缺乏对土地流转法律观念的了解,农田抛荒现象屡有出现,粮食生产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是营销人员缺乏,销售信息不畅,出现流通环节多,中间销售资金份额大的问题。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产品生产附加值不高。

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最基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保鲜贮藏室,形不成商品经济。 二、创建农业联合社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联合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的整合。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职能和作用 (一)完善组织,创新模式 我镇以联合社为龙头,以“企业+农户+超市”的模式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着力完善组织体系,探索发展新模式,努力落实上级有关文件政策要求。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兴办实体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资金互助,逐步扩大生产领域,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构建适应我镇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经济实体体系。着力提高联合协作,共同辅设致富路。作为一个跨行业,跨区域,跨实体的联合性团体组织,以扎实工作作风,有效的服务理念,积极联合,吸纳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涉农经济组织和经济股份加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县委、政府: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 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 (1)优质茶园建设: 完成201X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 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 ①山药: 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 ②茶叶: 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 ③西瓜: 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freekan.④油菜: 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 (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 ①二郎山牧业: 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 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 ③帝豪羊业: 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关于编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10618380.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建设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概况 (12)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所谓成功关键因素(KSFs)是指指影响行业中企业在市场上盈利性的能力的主要因素,例如产品性能、竞争力、能力、市场表现等。从性质上说,行业成功关键因素是所有企业为了在竞争和财务上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或条件,一般有3-5个,同时,行业成功关键因素也会因行业而异,因时而异,随驱动力和竞争情况而改变。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主要用来解决如下的一些问题: 1)顾客根据什么选择产品? 2)企业为了竞争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资源和竞争能力? 3)企业如何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成功企业一般在所有的行业成功关键因素上都会保持有竞争力,同时至少要在一项因素上超群。 常见行业成功关键因素的类型如下: a、技术类行业成功关键因素--科研专家、工艺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在既定技术上的转有能力、网络经营能力; b、制造类行业成功关键因素--低成本生产(获得规模经济、取得经验曲线效应)、固定资产最高能力利用率、有技能劳工、低成本产品设计、低成本厂址、灵活的生产系列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等; c、分销类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强的批发网/特约经销商网络、公司控制的零售点、拥有自己的分销渠道和网点、低成销成本、快速配送等; d、销售类行业成功关键因素--技术支持、顾客服务、定单处理、产品线和可供选择的产品很宽、商品推销技巧、有吸引力的款式/包装、顾客保修和保险、精明的广告等; e、技能类行业成功关键因素--技术工人、质量管理决窍、设计专家、在具体技术上的转有技能、开发出创造性的产品和取得创造性的产品改进、快速商业化能力、组织能力、卓越的信息系统、快速的市场反应、电子商务能力、较多的经验和诀窍等; f、一般管理能力类行业成功关键因素--有利的公司形象/声誉、总成本很低、便利的设施选址、礼貌的员工、能够获得财务资本、专利保护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前景和措施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化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进入市场的需要。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如何抵御市场风险,这些问题在 90 年代以后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之后变得日益突出。二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农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是农业政策、农业投入以及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如果对这些因素进一步细分和具体化,除了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与工业品的比价关系这一影响农业比较利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专业化分工状况,以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都对农业效益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这些已经为我国农村走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山东省自 1993 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 1.3 万个,连接 700 万个农户,带动基地 5500 多万亩,全省已确立 18 个主导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山东农业出现新突破,农业经济全面增长。过去农民只得到生产环节的收益,而实行农业产业化,还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和流通利润中分享一部分。而黑龙江省由于近年来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各地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如双城雀巢公司投资4.3 亿元,日处理鲜奶530 多吨,带动了全市27 个乡镇和附近市县乡镇奶牛饲养业的发展。现在黑龙江省的经济作物也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加工企业增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海南省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抓住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海淡水养殖几个主导产业,组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贸工农、产加销有一体化,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了运输流通环节严重妨碍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难点,推动了海南市场农业的大发展,农业比较利益大为提高。实现了农业增加值、农业纯收入连续三年以两位数增长,粮食连续三年夺丰收。 近年来政府尽可能地采取了一些支持、加强农业的措施,但是,目前我国财政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可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地方小气候”,但是从全国广大农村以及庞大的农垦系统来看,至少在近期内是不可能得到这种资金投入的。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主要应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来实现。可以说,事实证明,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农垦企业的兴旺发达是确定无疑的。 (二)、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广东垦区自改革开放后,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加速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 “八五”以来,进一步实施“巩固提高农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速度有较大较快的扩大及进展。 1 、建立了一批区域商品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环节,也是“龙头企业”依托和赖以生存的条件,目前,已建成或初步建成的区域性基地有:湛江垦区的糖蔗、剑麻、橡胶、水果茶叶和禽畜饲养、养殖基地,茂名垦区的水果、橡胶、蔬菜、茶叶、禽畜饲养和水产养殖基地,阳江垦区的水果、橡胶、海水养殖和生殖和生猪饲养基地,揭阳垦区的水果、高档茶生产基地,汕尾垦区的海水养殖、优质稻生产基地,总直的乳制品、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生产基地等。其中大部分“基地”可以为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奠定得天独厚的基础。 2、“三高”农业规模不断扩大。至 1997 年底,其累计面积达到 106.05 万亩,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的养猪场 13 个,万头以上的猪场 5 个,生猪饲养量 44.2 万头,鸡 300 万只,饲养奶牛 2000 头,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材料

XXX养殖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材料 XXX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成立,位于XXX,总经理XX,注册资金48万元。公司距XX公路7公里,拥有一个养殖场,总占地40亩,建设温室猪舍7000平方米,厂房近700平方米,饲料库房300平方米,办公用房500平方米,及排水、供水等其他附属工程建设。总投资102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16万元,年产生猪7300头。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现已取得承德市种猪生产认证,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猪2000头。2010年1月被河北省畜牧局认定为河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 XXX有限公司采取“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上连XXX有限责任公司,下连产业基地和养殖农户,以促进生态有机猪养殖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为养殖农户提供科技和营销支撑为己任,实行统一培训,统一供料,统一防病灭病,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分配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为公司成员和养猪户提供生态有机猪养殖产供销全程服务。公司重大事务、财务公开透明,实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产权明晰、结构合理。 一、主要工作 1、积极开展科技养殖培训,为养殖农户提供科技支撑 生态有机猪养殖是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行业,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是养殖成功、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为把养殖技术传授到养殖户手上,转化为高效生产力,我公司长期聘请了5名经验

丰富的中、高级农牧师,举行定期培训,并有专职技术员9名,为14个行政村的650户养殖户提供常年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支持。公司全年为成员和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积极协调解决成员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联合攻关,避免病害损失。避开了销售淡季出栏猪压圈的困扰,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改善了生猪品质。到市场需求旺季时,公司的批量出栏生猪大受京津唐客户欢迎。 2、建设高效营销机制,为养殖户提供营销支撑 市场营销是生态有机猪产业发展的关键,市场营销组成员常年奔波于京津唐主要客户之间,在销售的同时搜集需求信息,专业社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按计划与成员签订购销合同,全部收购销售本社组织生产的生态有机猪产品,同时积极解决养殖户技术、资金、运输方面的难题,公司为成员和养殖户“一个示范带动,两个有效支撑”的全程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在XXX 生态有机猪养殖产业中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二、效益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有温饱型向营养性、健康型、环保型转变。对生活所需猪肉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市场考察和食品检验监督部门认定,目前的猪肉质量确实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危害人身健康。如猪肉颜色变淡、口味差,肌纤维粗,肉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超标,如金属、激素、兴奋剂等达不到安全标准,广大消费者迫切需求提高猪肉的品质和安全性,生产安全优质猪肉。为此,我们引进国家高新技术,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编号(学号): 文献综述 (2012届本科) 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 4 月28 日 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此后的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它是指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则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和“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营形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将学者们的相关观点和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1关于农业产业化内涵界定的研究情况 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 M.Davis 和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但是, 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Agribusiness, 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 简称农工综合体[1]。它是以

(完整版)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Key Successful Factors [K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key success factors,KSF)是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方法之一,由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提出。 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关键成功因素是在探讨产业特性与企业战略之间关系时,常使用的观念,是在结合本身的特殊能力,对应环境中重要的要求条件,以获得良好的绩效。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MIS总体规划的方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关键成功因素的4个主要来源 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要性置于企业其它所有目标、策略和目的之上,寻求管理决策阶层所需的信息层级,并指出管理者应特别注意的范围。若能掌握少数几项重要因素(一般关键成功因素有5~9 个),便能确保相当的竞争力,它是一组能力的组合。如果企业想要持续成长,就必须对这些少数的关键领域加以管理,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使同一个产业中的个别企业会存在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有4个主要的来源: 个别产业的结构:不同产业因产业本身特质及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此因素是决定于产业本身的经营特性,该产业内的每一公司都必须注意这些因素。 竞争策略、产业中的地位及地理位置:企业的产业地位是由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竞争策略所决定,在产业中每一公司因其竞争地位的不同,而关键成功因素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由一或二家大公司主导的产业而言,领导厂商的行动常为产业内小公司带来重大的问题,所以对小公司而言,大公司竞争者的策略,可能就是其生存的竞争的关键成功因素。 环境因素:企业因外在因素(总体环境)的变动,都会影响每个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如在市场需求波动大时,存货控制可能就会被高阶主管视为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农业经营新模式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一、CSA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从字义上看,“社区支持农业”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CSA的概念是不要中间商来操纵当地的食品经济。它可以恢复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关系。CSA的重要原则是农民在具有生态安全的农业系统中生产能带来健康的食物,消费者也是“股东”,也要承担生产耕作的风险,比如可能遇到自然灾害等等。CSA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经济体系并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农民和消费者一起工作来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CSA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每个社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因素和条件,因此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模式。通常,CSA是由一群消费者发起的,这些消费者一般都关心自己的食品、健康和环境。他们承诺支持一个或一群农民生产有益健康的食品,食品的价格应该使农民能够持续地经营自己的农场。 优点:1、城市社区居民一次性交付一年的菜钱,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增强彼此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城乡交流。 2、农民预先收到订金,有利于农业资金运转。 3、社区居民直接从农民手中预订蔬菜,解决了农村蔬菜的销路问题。 4、方便社区居民更直接的吃到清洁绿色有机蔬菜。 二、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

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优点:1、通过物质循环利用,减少生态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物质和能量损耗,使相同的生产原料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2、通过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增大生产效益。 3、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生产出的农产品更清洁无公害。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优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以来,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现状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积极推进了林业产业化。各乡镇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岳纸集团原料基地扩建机遇,按照“稳杉稳杂,扩竹扩松”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全县马尾松和楠竹面积已分别发展到34万亩和36万亩。面积达1200亩的连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县和周边县市供应优质林业种苗500万株。二是着力优化了种植业品质结构和发展了订单农业。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达1万亩;优质油茶和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部由贤胜油业公司订单收购;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礼品瓜订单达0.5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XX亩,蚕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订单收购;烤烟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部由县烟草公司订单收购。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业生产大户。以外销型“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山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继续向大户方向发展,全县年饲养牲猪100头、山羊50头、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分别达到300、400和30余户。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竹木、

草食牲畜、蚕桑、柑桔、花卉苗木、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多达110万亩,其中14.5万亩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我县还成为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商品羊生产基地县及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 2、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不少生产工艺和生产经验。明末清初,洒溪乡就有群众开始利用楠竹造纸,根雕等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上世纪90年代,畜牧技术人员在积累群众养羊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林间草地商品羊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本品种选育、吊脚楼式羊舍建筑设计、适度规模生产等一整套饲养配套技术,先后获联合国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及省级大奖。与此同时,农产品结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已形成食用油、茶叶、粮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品,产品综合优质率达40%以上,并拥有了一批市场看好的拳头产品。贤胜油业公司生产的贤胜牌植物油获XX年湖南省第六届国际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和湖南省第二届西部农博会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论证,产品畅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县园艺场生产的脐橙获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并申请“神脐”牌注册商标,产品出口俄罗斯等国。 3、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积极探索与本地实际和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引农户”等模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苗族乡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比坝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苗族乡山区的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坝区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其关健是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乡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是**县乃至XX州的东大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3公里。蒙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县最偏僻边远的高海拔山区,最高海拔为2567.8m,平均海拔为1984m。全乡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84万亩。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26户,总人口11072人,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9%。我乡立足于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乡的重点工程来抓。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三七、烤烟、大白菜、早实泡核桃。

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泡核桃、烤烟、三七、大白菜等4大特色产业。我乡农业产业化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根据我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和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着眼于市场需求,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我乡以大白菜、三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大白菜种植正在成为我乡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仅今年种植面积就达到12800亩,分布于**等三个村委会种植,在农民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二是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开始凸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有些蔬菜老板自发到我乡收购大白菜,形成了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 特色产业初见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 3.35万亩,杂交玉米1.1万亩。烤烟种植1200亩,狠抓三七、大白菜和泡核桃种植;全乡完成三七种植面积776亩,种七农户达到了160户,三七年销售量123.4吨,实现销售收入 370.2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8.93%。大白菜种植突破12860亩,实现年交易量1984万公斤,销售收达1091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6.33%。泡核桃的种植是继三七,大白菜、烤烟等特色产业新发展的产业。产业发展形式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自愿种植的方式大规模发展,目前已种植0.6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农业区划的成果,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大力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全省有60多个县开展了土地流转,面积达340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势头良好,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23万余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大户16万户,经营面积408万亩。全省以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如衢州市每县都形成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品牌的主导产业,全市粮油、生猪、白鹅、水产、柑桔、食用菌、笋竹、名优茶、蔬菜等9个主导产业产值达36.8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0%,农民收入的65%来自主导产业。三)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和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14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62个(据省工商局统计),年成交368亿元。从城乡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2个,2014年成交210亿元,农村的230个,成交158亿元。全省以销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市场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到9月底,13家市场拥有资产1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和17.6%。1—9月份成交各类农产品371.4万吨,成交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1.4%和33.4%,带动农户54万户,建立基地221.2万亩。有15家农

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地位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具备独特的核心能力来打破市场格局,从而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文章首先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特征,然后通过实例分别论述核心竞争力的类型,最后提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唤醒了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许多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众多企业将面临世界市场的竞争。由于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市场出现集中化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在不断缩小,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想获取丰厚利润,必须不断扩充实力,始终保持良好且持久的竞争优势,并借助各种优势把自己做大做强。如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则需要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特征 1.1含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在行业中创造更高价值的能力,包括企业协调和整合各种生产技能的能力、开展集体学习培育创新的能力、完善的企业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领先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企业文化等,是企业在行业中取得并构成其竞争优势的要素,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力量。 1.2特征 作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多种特征。 ①高价值性。能为顾客提供更多使用价值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同时使企业比竞争对手具有更高的劳动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②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企业可以依靠这种特色赢得部分顾客的信任,形成特色垄断市场,使其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斗争中占有相对优势,最终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③难以模仿和超越的领先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但要对环境变化保持必要的随机应变和适应性,更重要的要使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走在市场需求的前面,激发新的市场需求的产生,引导新型消费;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提炼总结而成的,这种特殊能力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如微软公司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长期形成的创新能力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超越的,使其始终处于软件开发的领先地位。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 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 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企业+农户); 7、其他组织模式(主要以以上几种模式衍生而出)。 1.1 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这种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农户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产或相关的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龙头为农民承担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企业与农户利益直接对立的状况,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③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形成新的生产力。 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农户品的供求关系难以稳定; 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 1.2 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 ②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 ②农村流通中介组织还未发展完善,还需要培育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及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1.3 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投资少、易起步、风险小,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 ②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村、专业乡。 ③形成产、加、运、销为一体的产业群体。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