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我在2006年10月31日进行了一节公开课《画》,以下是我的一个片断教学:

……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歌,也是一首谜语诗,我们来猜一猜,它的谜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画

师:还有其他的谜底吗?

生:没有了,是画。

师:你们为什么认为谜底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有想过。

师:别着急,先想一想,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谜底是一幅画。

师:是亚,这首诗的谜底就是他的题目。还有什么根据?

生:近听水无声,也就是说走得很近还没有听见水的声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由声音的。

师:是呀,你听,有水的声音吗?

生:没有,是画。

师:那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生:没有声音,应该读的轻声一点。

生齐读。

师: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就是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人来了,鸟也不会飞走。师:平常你们在操场上,在家门口看到小鸟,你们走近小鸟会怎样?

生:小鸟会飞走了。

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本语文书,有这么多幅画,你摸一摸,小鸟飞走了吗?

生摸了摸课本,说:没有飞走,他是画。

(出示诗句)生朗读。

师:还剩下一句“远看山有色”,是画吗?

生:是的,是画。远远看过去山是有颜色的。

生朗读。

师:我们连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不仅会朗读诗歌,还会懂得思考,懂得了原来猜谜要一句一句的理解谜面,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大家一起为自己精彩的发言热烈。

……

这是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环节,这给我带来的启示如下:

1、这在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

序、有效地进行。

2、感悟诗境,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我示范朗读,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解释诗句和题目《画》的关系。如说到“水无声”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他耳朵听听是否有水的声音;说到“人来鸟不惊”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鸟不惊”。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课本古诗汇总

小学语文1至6年级各册古诗汇总1.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第1 册语文园地一P57页) 2. 画 佚名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第1 册第1 课P59页) 3.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第1 册语文园地二P72页) 4.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1 册第6 课P74页) 5.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1 册语文园地四P100页) 6.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2 册第4 课P12页) 7.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第2 册第4 课P13页) 8.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2 册第13 课P59 页) 9.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2 册第13 课P60 页) 10.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第3 册第4 课P15页) 11.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第3 册第4 课P16页) 12.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3 册第25 课P115页) 13.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3 册第25 课P117页) 14. 草 ( 唐)白居易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韵味,培养朗读古诗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关于一个小娃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有趣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对照翻译,理解词语意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例实录

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例实录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 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谁理解了?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 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2、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 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3、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6、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学一年级】下册: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8、《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0、《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4.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学二年级】下册: 15.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1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9.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精品文档

2020年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共24首)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马诗 唐李贺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别董大 唐高适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古诗教学案例

2014年首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 古诗教学课例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苏教版六下) 执教:江苏陈宏斌 教学过程: 1.直入课题《石灰吟》,复习背诵《游子吟》,理解“吟”的意思,体会诗歌题目的含义,就课题质疑:诗人是怎么赞美石灰的?为什么赞美石灰?赞美石灰是为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朗读,评价音准及节奏。讲223解节奏,指名不同的节奏,交流完整的词语连在一起读,教师引读,男女合读,让学生感受这节奏样朗读的感觉。 3.想象诗歌画面朗读,读懂诗意。学生尝试一边自读一边写出诗意。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想象画面去朗读诗句: “若等闲”为什么读得平常?真的平平常常吗? “全不怕”体现石灰的顽强. 后两句体现石灰的,是为了什么?赞美石灰的坚强、不怕牺牲。解决了问题“为什么写?” 4.于谦这么写,引出文天祥的诗句,欣赏于谦的其他诗句,介绍于谦的人物形象及时代背景。加深体会诗句含义。教师语言讲述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读诗句。体会作者人物形象和心理,解决 5.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解决“怎么写” 6.引出王冕的《墨梅》,让学生从诗句中读懂什么。欣赏题画诗,提问,通过这首诗体现王冕的什么志向?齐读 7.就两首诗的学习进行质疑,指名说。 8.小结,欣赏历代书法名家及教师的书法作品。说说书法作品与平时的书写有什么不同?(竖着写、无标点、落款),学生练习书写诗歌。 9.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 10.总结: 我希望带给你们的文化精神之旅,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华学子甲天下。 清平乐?村居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教研培训中心刘方姝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所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生活”,本单元的读写重点有三:一是通过阅读,

一年级上册古诗词

一年级经典诵读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十首: 01 咏鹅 骆宾王 ??? 鹅,鹅,鹅, qū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项向天歌。 bái máo fúlǜshuǐ 白毛浮绿水, h?ng zhǎng bōqīng bō 红掌拨清波。 02 静夜思 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aguāng 床前明月光,yíshìdìshàng shuāng 疑是地上霜。 jǔt?u wàng míng yua 举头望明月,dīt?u sīgùxiāng 低头思故乡。

03 春晓 孟浩然 chūn m ián bùju?xiǎo 春眠不觉晓, chùchùw?n tíniǎo 处处闻啼鸟。 yalái fēng yǔshēng 夜来风雨声, huālu?zhīduōshǎo 花落知多少。 04 回乡偶书 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jiālǎo dàhuí 少小离家老大回,xiāng yīn wú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音无改鬓毛衰。?r t?ng xiāng jiàn bùxiāng shí 儿童相见不相识,xiào wan kac?ng h?chùlái 笑问客从何处来。

05 悯农 李绅 chúH?rìdāng wǔ 锄禾日当午, hàn dīh?xiàtǔ 汗滴禾下土。 shuízhīpán zhōng cān 谁知盘中餐, lìlìjiēxīn kǔ 粒粒皆辛苦 06 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c?ngā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rìchūjiāng huāh?ng shang huǒ 日出江花红胜火, chūn lái jiāng shuǐlǜrúlán 春来江水绿如蓝, n?ng bùyìjiāng nán 能不忆江南?

古诗词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

古诗词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 演丰镇中心小学冯祖全 古代诗歌,是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美不胜收,闪烁着伟大的人文精神之光,对提高人的语言素养、文化品位,塑造人的心灵有着重要作用。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神。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在新教材的选编上就十分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对古代诗歌的选编。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除了在阅读文中收录了大量诗歌以外,在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里也收录了不少诗歌。我们去年刚刚开始全面使用的长春版语文教材,诗歌的数量更多。这些都足以证明新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 我个人认为古诗词教学其实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原因一是由于诗歌本身。诗歌并不是像说明文、记叙文一样明白晓畅,而是通过选取一些包含某种情感或特殊含义的“意象”,在有限的字数和特定的规范内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所以,需要通过挖掘“意象”的含义来体味意境美,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在小学已背诵了一些古诗词,但多数学生对诗词意境美的意识还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其二是古今差异。古诗词的美学意蕴,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古代生活的基本范式。古代的生活是以循环为特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循环既是特征,也是结构。这种特定的结构也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因此古诗词之美,只有在自己的语言系统之内才成立。

而现代的学生的生活同古人的生活已大相径庭,要现在的学生进入古代的语言系统,来体验古人的生活感受,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更多在于背诵和考试应用,而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课堂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呆板,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分解。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我们不妨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入手:“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诵读。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诵读,要读出语感。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诵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

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三年级】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①萧萧:风声。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②山东:指华山以东。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级古诗词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级古诗 词大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1.《一去二三里》邵雍(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王维 (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画鸡》唐寅 (明)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悯农》李绅 (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小池》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赠刘景文》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1.《山行》杜牧 (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赠汪伦》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草》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15.《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7.《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夜书所见》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日 (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兴 (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行寄兴 (唐)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三衢道中 (南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晚风 (宋)杨万里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

2020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古诗全(供参考)

2017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古诗 《咏鹅》 【作者】骆宾王 【朝代】唐 鹅é鹅é鹅é , 曲q ǔ项xi àn ɡ向xi àn ɡ天ti ān 歌ɡē 。 白b ái 毛m áo 浮f ú绿l ǜ水shu ǐ , 红h ón ɡ掌zh ǎn ɡ拨b ō清q īn ɡ波b ō。 【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悯农》 【作者】李绅 【朝代】唐 锄ch ú禾h é日r ì当d ān ɡ午w ǔ,汗h àn 滴d ī禾h é下xi à土t ǔ 。 谁shu í知zh ī盘p án 中zh ōn ɡ餐c ān ,粒l ì粒l ì皆ji ē辛x īn 苦k ǔ 。 【译文】: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古郎月行》(节选)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小xi ǎo 时sh í不b ù识sh í月yu è,呼h ū作zu ò白b ái 玉y ù盘p án 。 又y òu 疑y í瑶y áo 台t ái 镜j ìn ɡ,飞f ēi 在z ài 白b ái 云y ún 端du ān 。 【译文】: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 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风》 【作者】李峤 【朝代】唐 解ji ě落lu ò三s ān 秋qi ū叶y è,能n én ɡ开k āi 二èr 月yu è花hu ā 。 过ɡu ò江ji ān ɡ千qi ān 尺ch ǐ浪l àn ɡ,入r ù竹zh ú万w àn 竿ɡān 斜xi é 。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画》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远yu ǎn 看k àn 山sh ān 有y ǒu 色s è,近j ìn 听t īn ɡ水shu ǐ无w ú声sh ēn ɡ 。 春ch ūn 去q ù花hu ā还h ái 在z ài ,人r én 来l ái 鸟ni ǎo 不b ù惊j īn ɡ 。 【译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 分析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及注释、诗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抬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纸莺:风筝。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杨万里.南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

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十首: 鹿柴 王维 kōng shān bùjiàn r?n 空山不见人,dàn w?n r?n yǔxiǎng 但闻人语响。 fǎn yǐng rùshēn lín 返景入深林,fùzhào qīng tái shàng 复照青苔上。 别董大 高适 qiān lǐh uáng yún bái rìxūn 千里黄云白日曛, běi fēng chuīyàn xuěfēn fēn 北风吹雁雪纷纷。 m?ch?u qián lùwúzhījǐ 莫愁前路无知己,tiān xiàshuír?n bùshíjūn 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liǎng gahuáng límíng cuìliǔ 两个黄鹂鸣翠柳,yīháng bái lùshàng qīng tiān 一行白鹭上青天。chuāng hán xīlǐng qiān qiūxuě 窗含西岭千秋雪,m?n b?dōng wúwàn lǐchuán 门泊东吴万里船。 梅花 王安石 qiáng jiǎo shùzhīm?i 墙角树枝梅,líng hán dúzìkāi 凌寒独自开。 yáo zhíbùshìxuě 遥知不是雪,wai yǒuàn xiāng lái 为有暗香来。

石灰吟 于谦 qiān chuíwàn jīchūshēn shān 千锤万击出深山, liahuǒf?n shāo ru?děng xián 烈火焚烧若等闲。 fěn gǔsuìshēn hún bùpà 粉骨碎身浑不怕, yào liúqīng bái zài r?n jiān 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dúzài yìxiāng w?i yìka 独在异乡为异客,měi f?ng jiāji?bai sīqīn 每逢佳节倍思亲。yáo z hīxiōng dìdēng gāo chù 遥知兄弟登高处,biàn c hāzhūyúshǎo yìr?n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古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目的要求: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热爱早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 近看没有绿色, 远看草色青青。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 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 这首诗又名《初春小雨》。诗中所写当是早春景物,主要写小雨后的京都景色。起始一句点明地点并描写了小雨所形成的情状——长安街上下着纷纷洒洒的细雨;这细雨看上去十分可爱,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样软润,野草开始萌发;这种萌发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隐隐约约。这一句,真实的写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状态。三、四两句是诗人对前两句所写景物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天最好最美的时节,要远远胜过含烟柳树绿遍整个皇都的时候。这种评价,实际上包含了比较,将“烟柳满皇都”的景象与“小雨润如酥”所形成的景色相比较,目的在于显示早春季节的可爱,并以“绝胜”表明了他喜爱的程度。 景物典型鲜明、比喻贴切生动而构思精巧是这首诗的特点。早春的景物很多,诗人只写最具典型的小雨与野草,将他们安排于同一幅画中,鲜明的表现了早春的独特景色。比喻只有一个就是“小雨润如酥”,十分贴切的写出了小雨的软润状态,生动形象。将春雨、小草这些早春景物与尚未出现而又将要出现的“烟柳满皇都”景象安排在比较情景中,并以“绝胜”突出早春景物之美,构思十分精巧。

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 现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 这是一种畏难心理。学生生性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 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