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宗族文化调研报告

宗族文化调研报告

宗族文化调研报告
宗族文化调研报告

宗族文化型塑下的“80,90”后教育模式

调查研究报告

——以绩溪县宅坦村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异文化和多元文化同时涌现的背景下,宗族、宗族文化及其教育模式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然而在一些古村落中,它发挥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宗族文化中独特的教育模式对“80,90”后教育、行为方式等的影响,并探究这一教育模式,总结成一个模型。

【关键词】宗族宗族文化教育“80,90”后教育自主型模式

一、前言

第一,宗族文化背景。

首先从字源学角度来看,许慎的《说文解字》曰:“宗,祖庙也。”“宀”是屋宇的象形,“示”则是神主的象征,宗庙即供奉祖先神主的地方。也就是说,祭祖的主要场所是宗庙。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表明,三代以前的聚落建筑和三代的城市建筑均是以宗庙为中心,宗庙多且比其它建筑更华美壮丽。次与史书记载相符合,如《周礼?考工记?匠人》记:“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又有《墨子?明鬼篇》记:“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建国营都日,必择王之正坛,置以为宗庙。”《礼记?曲礼》中亦有相应叙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从后。”从我国历史发展的纵向看,宗族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民族。

其次宗族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 ,很早就出现并活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和社会特征。关于宗族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学术界有很多观点 ,而言之 ,可分为三期说、四期说和五期说。所谓“三期说”,即指上古时期宗子类型宗法制、中古时期望族宗族制以及宋代以后的庶民化宗族。“四期说”是指先秦的氏族、亲汉的豪族、魏晋隋唐的士族以及宋以后的宗族。还有的学者认为“,四期说”应指氏族宗族制、士族宗族制、科举制下的祠堂族长制以及近代社会巨变中的宗族制。有学者在“三期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家族”。“五期说”则指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以及近代宗族的变异。【1】宗族问题历来备受关注 ,有关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探讨宗族组织的内部结构、亲属制度、社会功能、发展模式和演变趋势 ,探讨它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成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在研究内容上 ,学术界集中讨论过以下一些问题。现代宗族问题研究的观念在中国社会才是一个深层结构。持功能需求论的学者认为 ,乡村宗族的强化 ,其原因在于村民理性地选择了血缘关系与家族作为他们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王铭铭是坚持功能需求论的众多学者之一 ,他根据福建沿海三个村落的历史发展 ,以历时性的手法描述了村落、区域与国家之间的互动 ,详细分析了农村互助关系在财政、关系、劳力和信息四个方面的互动 ,详细分析了农村互助关系的复兴对血缘家族势力的强化作用。无论是深层结构论还是功能需求论 ,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将研究对象集中于整体层面上的强宗和大族 ,而对那些弱小宗族以及大族内部的房派则缺乏比较研究。实际上 ,历史上很多弱小总族和大族中的偏房弱之 ,在对祖先的认识以及彼此的情感联系上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历史上祭祖时 ,弱房子孙的供品只能置于一旁而不能摆在中间。在不同宗族之间 ,或在同一宗族之

内 ,并非具有完全相同的宗族意志。另外 ,宗族复兴的深层结构究竟是什么 ?是亲缘关系 ,还是“公”的概念或“慎重追远”的文化观念 ,抑或其他?如果是亲缘关系 ,那么它是基于血缘关系上的事实 ,还是文化象征的真实?功能需求论是宗族的原因还是宗族复兴之后的派生物 ?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合理的解释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对于宗族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境遇 ,带有官方色彩政府官员、政策研究者以及新闻媒体与以科学研究为取向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由此展开了一场声势颇大的争论。前者视宗教的复兴为封建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的“死灰复燃”,把宗教看成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阻力 ,认为宗族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土壤它的消退乃至灭亡是不可避免。这种观点代言的是“官方”式主流话语 ,而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研究工作者根据规定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和大量的证实研究 ,人为在许多地区 ,宗教文化表现出一种很强的适应性 ,它没有被解除或弱化 ,而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复兴和重建 ,并继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大作用。宗教的这种持久生命力 ,已经得到学者们在多个层面大证明。比如华琛对于乡干部新界文性宗族的研究 ,周大鸣对于广州南景村的研究 ,王铭铭对福建沿海三村大实地考察 ,均表明宗族不会因现代化或经济大变迁而消亡。还有的学者强调宗族作为政治共同体在现代社会中空间和张力 ,如贺雪峰认为 ,宗族势力大 ,宗族观念强的村庄更具有自我表现组织、管理的能力而另一些学者对村民选举的影响微乎其微 ,只表现为选民个人的心理倾向 ,并非有组织大宗族策划。

第二,“80,90”后背景

“80,90”后”青年群体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们幸运地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稳定的经济发展时期,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是与中国的“经济建设时代”共同成长的一代,所以他们敏感而可塑的心灵总是能最先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和社会进步的节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思想界、理论界的“禁区”不断被打破,“80,90”后青年群体生活在从未有过的思想开放的环境中,他们不拘泥陈规,思想开阔,对外来文化不抱成见,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西方社会思潮、学术理论的大量引进,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扩大了“80,90”后青年群体认识世界的视野,增强了青年的全球意识,拓展了

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渠道,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开放。处于社会转型期的“80,90”后青年,从2008年中的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以断言,他们总体上呈现出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认同主流价值观,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能够将自身价值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情怀仍然是其价值观念中的主旋律和基本背景。但是,我们又应该清醒地看到, 面对开放的思想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思想活跃开放也会给青年带来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行为选择上的困境。比如,在“全球一体化”的思潮影响下,一些“80,90”后青年国家观念的淡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抬头。对当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的培养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帮助“80,90”后青年群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如何引导青年正确地区分是非、分清良莠、辨别善恶美丑,成为当今青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2】

二、研究目的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与“80,90”后密切相关的独生子女问题、新一代大学生问题做过很多

研究(如:[1]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现状比较研究 [J].思想.理论.教育,1998 12 .[2]包蕾萍.独生子女公众观的变迁—一种刻板印象的社会心理溯源[J].当代青年研究,2008 6 .),从中总结出了一些颇为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此外,他们还一直向社会倡导和呼吁着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新一代大学生群体 ,客观认识“80,90”后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 ,并把如何结合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教育工作看成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高校思想辅导员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无疑为我们此次的调研课题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在宗族文化和“80, 90”后的这些背景下,我们发现学者们对于其中任何一项都有很多的研究与学术报告,然而纵观当今“80,90”后所处的状况,宗族文化是否对“80,90”后的人格的形成、行为的约束等方面起着某着一定的作用,在收取相关文献资料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学者对这两个对象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鉴于宗族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当代社会主流文化所同化,为了挽救宗族文化这种“残存物”,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修谱、续谱、建宗祠以及对儿女及他人的言传身教等。这种潮流星期与改革开放初期,然而此时正是80后出生的一代,这种潮流是否对其有着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的人格形成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二)具体研究目的

宅坦村号称“博士村”,村中曾出过博士十余人。宅坦村人自古崇尚教育。早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该村就创办了安徽省最早的书院——桂枝书院,首开皖省书院教育先河。历史上宅坦村共出了三名进士,近百名举人秀才,还有三十多人著书立说。民国以来,宅坦村出了二十多个教授、博士,而被誉为教授博士村。宋迄清代村中教育以书院、私塾为主。鉴于此,我们选取宗族文化要素多、浓厚的徽州古村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与访谈分析。

宗族文化作为一种整合人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与成长其环境中的青少年必然有着某种联系。针对当代社会“80,90”后群体所具有的问题,本研究组深入到徽州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从宗族文化下特有的教育方式入手,探讨这种教育方式对“80,90”后群体问题的形塑作用。此次研究中,我组成员主要目的及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从研究客体上看,本项目针对当代社会“80,90”后群体所具有的问题,从宗族文化下特有的教育方式入手,探讨这种教育方式对“80,90”后群体问题的制约作用。

从微观层面,我们从文化对个人成长的渗透力方面进行研究。众所周知,“80,90”后”群体是指那些在80、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群体。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受本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也饱受父母的溺爱,向来是受社会争议和批判的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交往处事方式,盲目却不盲从,思想前卫,喜欢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等感性文化。他们也叛逆、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对事物缺乏理性认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缺乏一种有力的精神支持在其社会化中起到匡扶作用。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主义论认为文化适应个人的需求,文化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发挥功能。宗族文化产生的“驱力”必然会对青少年个体的价值观起到影响,左右当前教育模式或其某些元素。这样宗族传统便能对解决“80,90”后一系列问题起到导向作用。从社会细胞——家庭的角度,后代的素质与个性制约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感,本小组通过对宗族文化和非宗族文化影响下的青年群体的比较,将对古老的宗族文化下的教育方式取其精华,促进人的发展与健康生活。

从宏观层面,社会的进步和协调需要文化的整合。在当前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宗族仍是是城市与农村生活、生产及社会活动组织形式最显著的差异之一。作为中国宗族研究影响深远人物之一,弗里德曼的宗族模式中涉及中国宗族如何产生以及结构如何等问题,其相当重视地方精英在宗族活动中的角色,精英们重视借助宗族力量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然而精英阶层的流动和形成总有传承发展贯穿其中,即世代繁衍更替中,前人总会用族内一系列法条、法规,乃至言传身教影响到子孙。这种类似于科层制的大家族管理体制对于后代

会起到较好的形塑作用,同时利于社会思想的整合,即使是在允许观念多元化的现代化社会,有某种或几种主流思潮或信仰的支持,也能有效防止社会的失范,实现“杂”与“大同”的交融。

拉德—克里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文化具有使社会协调、统一的功能。虽然当前宗族文化的发展不置可否地呈现一种式微的态势,其在物质层面包扩宗族祠堂、族谱、牌坊、祖坟、祭祀仪式等,不再辉煌一如往昔,但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中特有的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群体所包含的特殊意义。其精神层面包括祖训、族法以及保留下来的物质文化等,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都有其特殊的方式,尤其其整合和规范的特质与“80,90”后的青少年之间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研究组希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用其正面引导青年一代,为我国塑造有道德、有文化的优秀青年群体提供诸多支持。同时,进一步倡导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弘扬传统道德,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星火相传,被更好地利用和发展。通过对宗族文化影响之下的“80,90”后群体与非宗族文化影响之下的同龄群体进行对照研究,对当今宗族文化典型地区访问、收集材料,得出宗族对于“80,90”后群体成长具有某些形塑作用的可能性结论,并期望能够为改造利用宗族传统文化、采取干预手段使青年健康成长提供一定途径,最终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

还有一点应该提及的是,当代社会日益关注传统文化的保存以及青少年问题的避免随着西方文化潮流的涌入,意识到并担忧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也看到国家为了保全传统文化采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我们的课题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宗族文化的保存具有积极的作用。唤起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再利用意识,也是本小组研究希望之所在。

第二,从研究主体上看,小组成员希望自身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和夯实理论基础,深入基层了解宗族文化的要义,我们充分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运用于实践。

本次研究采用实证主义方法论,通过发放和回收自填问卷的方法和结构式访谈采集数据,在发放问卷的时候,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对于采集的数据,将使用SPSS & 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使我们将平时所学充分利用并得以扩展在其它领域的知识面。

我们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根据事先拟定好的提纲,在与被调查对象的闲聊中获取我们需要的资料。在与被调查对象的接触时,即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说话的音调、姿态、穿着、措辞,对不同的人说话方式自然应是不尽相同的,这对巩固专业基础无疑是十分有益。

同时,我们将更为深刻地认识社会现实,广泛接触各阶层社会群体。正所谓“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我们会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研究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作为“80,90”后群体的一部分,小组成员希望亲身感受传统宗族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碰撞,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广泛地理解研究课题,为研究提供诸多思考的可能性。为日后自我发展及从事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三、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是一个有着不同层次和方面的综合的体系,这一体系中包含众多的内容,

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通常有三个部分组成: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方法论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在社会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同时也是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一种是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种是人文主义方法论。但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此次我们采用的方法论主要就是实证主义方法论。通过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加上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料,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但在到达宣城市绩溪县宅坦村时进行实地考察时,我们也运用了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的考虑到人的特殊性。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通常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此次研究在调查前和调查中我们都运用到了文献研究,包括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采用文献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去探讨那些既不会引起研究对象的任何反应、又是其他方式在时间和空间无法达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对于宗族以前的历史,采用文献研究十分恰当。到达当地后,运用了实地研究,实地研究包括了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投入理解、研究者的角色。实地研究可以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以及在提炼和建构理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次研究过程中调查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调查问卷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用于探索和证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代表的是定量研究方式,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倾向。而实地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方式,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

具体技术与方法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比如自填式问卷的方法、结构访问与无结构访问的方法、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随机抽样、概念操作化的方法、问卷资料的编码方法、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量表制作技术、变量测量技术、实验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研究者可以采用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在调查研究方式中,在学校我们抽样了三十名学生发放了三十份抽样问卷,对问卷质量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在到达宣城市绩溪县宅坦村时,我们考虑到被试都要求是“80,90”后,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我们采用了符合当地实际的非概率抽样,共发放了13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问,资料分析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对所收回的问卷进行了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对资料的分析我们通过计算机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再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机通过图表的形式将我们所需要的关系表现出来。在进行文献研究时,我们首先在图书馆下载了大量的有关宗族文化、“80,90”的特点以及教育模式方面的书籍,在了解了大量有关于宗族文化下“80,90”后教育模式的资料后,开始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到达宣城市绩溪县宅坦村时,我们通过当地的胡村长提供的关于宅坦村的有关宗族历史和文化,也做了一些文献回顾。调查结束后我们对调查中的访谈稿进行整理运用文献研究中的内容分析,对所收集到得资料进行整理。资料收集方法是官方统计资料、历史文献、文字文献。资料分析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在实地研究中,资料收集方法中包括了无结构观察,参观了当地的祠堂等宗族遗留下来的实体,资料分析方法采用的是定性分析。

四、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宗族, 是同一父系的人们群居, 有着共同的土地财产, 有共同的宗庙, 祭祀着同一祖

宗, 甚至还有共同的墓地等的一个血缘群体。正如阮云星所认为的“就是以具有共同的祖先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联系在一起的男子为基本成员而形成的祖先祭祀、相互协作的族外婚群体”【3】所谓宗族文化,是以祖先崇拜和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全部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4】,宗族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所特有的文化。

宗规族训是家族制订、借助尊长权威施行、要求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称,是随着家庭、家族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管理和教化形式,其敦族睦邻教化主要包括和睦族党、友善乡曲、乐善好施等内容【5】。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而且我们此次所研究的教育是广泛意义的教育,是研究以宗族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中国, “80,90”后是指那些在80、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群体。

(二)调研内容重现

针对本次课题的调研地我们选择了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宅坦村。

宅坦村位于绩溪县上庄镇西,下辖四个自然村,风景秀美,历史悠久。村中现有人口近1800人,其中90%为胡姓。宅坦村,古称龙井,山场5200多亩,耕地2100多亩,已逾千年历史。唐朝末年胡氏祖先携李唐后人避难于此。北宋年间,胡氏兄弟共同筹资在此周围开挖水渠、水塘170个、水井8个。至今尚有慕前堂、龙井等遗址。在明清时代宅坦村达到鼎盛,至今村中仍保留古民居8座。村中最大的宗族祠堂“亲逊祠”,于上世纪80年代拆毁,现旧处为小学及村委会。村中至今仍保存从明代嘉靖迄今共连绵四百多年的一千六百多册份的宗族和村务档案。

宗族聚居必得具有四个要素:族谱、祠堂、祖坟和族田。

宅坦村现仍保留有明嘉靖版龙井胡氏族谱和乾隆版考川明经胡氏统族谱,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宅坦胡氏分立五大支祠,即前门澳瞻堂、后门继序堂、上门豫格堂、中门敦睦堂及中门分支祠和下门笃伦堂

祠规主要内容有:

1、彰善四条——训忠、训孝、表节、重义

2、职守四条——忤逆、奸淫、贼匪、凶暴

3、惩恶四条——修祭事、训祠首、保祠产、护龙脉

4、名教四条——振土类、厚风俗、正名分、敬耆老

龙井派祠规中最具有存史、教化作用的规条是重教讲学

1、每隔四年会集村里学子在祠堂文会会试

2、对考取一定功名者,视等级予以奖励

3、提倡对有培养前途的学子予以平时关心、扶持,不让有培养前途的学子放弃学业,强调“读书立身,胜于他务”

宋开宝年间,县令送子来县西龙井村就读(龙井村即宅坦)。宋景德年间,胡忠创建桂枝书院,书院以“兴一乡儒学,育一族之英”为办学宗旨。在满清时期,村人尚文,多创办书院、书屋、文会、文社。1908年,废科举,村中创办县第一所近代学校,桂枝小学校。民国时期,兴办多所近代小学校。1917年3月,绩溪县私立资政小学;1932年2月,胡家祺重办桂枝小学;1940年,改称宅坦保国民学校。学校多由族人捐款或共同筹资兴建,后又多因经费或管理问题而停办,教材多以“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为主。

(三)案例重现

在这里我们重现了在调研过程中的几个案例,为接下来关于我们课题的讨论做铺垫。

案例1,胡A,属于胡氏宗族支祠之一的前门派。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村中原来

有祠堂活动,现在已经淡化。原来的节日按照派系活动,届时会宴请他人。以前有人犯事后,会将祠堂大门打开审理,族人依照族规对其进行惩戒。现在没有人具体操作,派系之间活动以村为单位。文化大革命时对于祠堂毁坏较大,村中的大多数古迹文物等都是在那时遭到破坏。在谈及对孩子的教育时,访谈者认为孩子不读书不行,至少是初中,但是大学生比较少。认为宗族教育集中在家庭,很少谈及族规。另外,上坟时只对近代的死亡亲属予以祭祀,以家庭为单位,具体时间自己安排。

案例2,该访谈者是一位43岁的男性,农民。我们称其为胡B在对他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村中的关于宗族的东西多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祠堂也于20年前毁掉。具体的宗族的事物修谱、祭祖也是近几年才兴起。村中宗族里的物质层面的事物虽然减少几近没有,但精神文化如祖训、族规等依然存在。村中的关于宗族的文字档案十分丰富,古老的族谱依然存在。在族规方面,在过去十分严格,惩罚也很严厉,如果触犯轻则罚金、杖责,重则开除宗族。宗族活动在过去很兴盛,且有族田、祖林等宗族资产的支持,现在由于宗族财产作为“无益公产”充公,宗族活动缺少经费以及没有具体的带头人等而减少甚至没有。现在基本上很少祭祖。对于教育,在解放前族内办学考试等会有族里的奖励,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等会奖励不同数额的粮食、资金等(费用多来源于族产)。而今,读书并无奖励除考上大学的人家在同门派内会得到些帮助,或者去宴请。且在以前,虽然只允许男孩子读书,但无论家境如何都会让孩子学习写字和打算盘。现在男女一样都会让读书,但由于缺乏族里的监管和支持,同时祖孙之间的隔辈等,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稍有不足,家庭教育缺失。另一方面,年轻一代人对宗族里的事务并不关心,也不感兴趣,致使宗族文化的进一步弱化,以及宗族对年轻一代人教育的缺失。

案例3,胡C。访谈者是一位85岁的退休教师。现居住于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160年的历史)里,房中仍贴有“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重”的对联。曾于1947年开始教书。祖父为清末秀才,同时在世时参与管理族里的事物。在旧时代只有有一定的文化的人(至少小学毕业),或者在六十岁以上的人才能参与族里的祭祀。自己在小时候曾见到过族里的祭祀,场面十分隆重。时间大多在年初一或者清明。强调“老一辈人是年轻人的榜样”,“祖上教育是正派的,一举一动皆教育”。作为老人,会多给儿孙讲族里的事情,且孩子会听。但对现在年轻人不尊重老人不好好学习不满,认为是缺乏管教,与宗族缺失有关。这正好与我们的假设有相符合之处。

案例4,这一位访谈者是位50岁的农民,我们称其为胡D。他表示自己对宗族文化等并不感兴趣,且由于自己外出多年,族里的事情并不了解。同时指出“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都不知道祠堂”,对宗族里的事知之甚少。在对他的访谈中我们发现,虽然他说宗族文化已经没落,然而他又告诉我们每年上坟都会把孩子们都叫去,是对孩子以身为教。他认为家庭教育依然存在,但不是过去的口头说教,而是以身作则,“以身为教”。同时年轻人在一些现有的宗族活动时会了解族里的事,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在谈及教育问题时指出,无论何时读书都要看条件,即家庭情况。

(四)、课题探讨

宗族作为一个古老的载体,千百年来联系着村落中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巨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及其文化业面临着该何去何从的局面。而作为宗族文化这一种独特的精神产物,其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而这种宗族文化下的教育模式对于当代生活在宗族内的“80,90”后群体所具有的的独特影响,却依然有值得借鉴之处。

第一,我们无可否认在历史的潮流中,由于种种原因,宗族中的物质载体无可厚非地面临着式微的局面。正如我们从访谈中了解到的,由于文化大革命对于一些古迹的破坏,以及社会由人治向法治的发展,使得宗族中的物质元素受到了冲击。比如,祖坟、祠堂等被拆毁、破坏,文献资料被焚毁。由于很多宗族的祖先在死后,后人在下葬时拿出了很多的东西进行陪葬,其中不乏金银宝器,古玩字画,很多都是重要的文物,从而受到很多盗墓分子的破坏。

而宗族祠堂,被当作“无益公产”而被拆掉或充公,即使保存下来因为年久不能得到修缮而毁坏。如宅坦村的祠堂现在被拆毁在遗址上建起了小学。族田作为“无益公产”被充公是宗族的最大损失,宗族因为缺少经济的支撑,这座古老的血脉大厦变的岌岌可危。再比如,古老的宗族制度受到挑战。宗族制度曾经作为人们头上的精神枷锁、封建制度的帮凶而遭到彻底的批判,和废除。而随着当今社会制度的完善,现有的村委会、公安机关的职能取代了原先的村规民约,宗族在村民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式微。

宗族文化作为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汉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虽然宗族的物质载体日趋式微,宗族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依然存在,且作为一种积极的元素影响着宗族中的人们。

现今社会,高楼洋房使人们变得躲进小楼成一统,个人自扫门前雪。以往那种鸡犬之声相闻的田间阡陌生活在摩登城市中再也难以得见。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少,人情冷漠,往往会导致当代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许多“80,90”后远赴城市谋生,离开了熟悉的人际环境,面临事业,心灵的双重压力。难免会导致许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而宗族中的邻里之间依然保持着较为强烈的联系。人们交流感情,联系密切。让人觉得温暖,觉得整个族是一个大家庭。因此,我们说宗族在微观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同时也维持着族中人们的宗族关系,使得宗族文化不致没落,宗族不致消亡。而在宏观上,这种需要的满足无疑又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教育自主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当地一些父母长辈摒弃了原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即认为孩子需要通过读书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他们认为孩子要想成就一定事业并非只有读书一条可靠路线,只要孩子自己争气他们可以在其它各个方面有所成就。他们在教育的理念、方式上都十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即孩子由原来的被动无话语权向如今具有一定自主权的飞跃,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映了人们教育思想一种进步。

五、分析与结果

(一)数据分析与结果

1、描述统计

如图所示,累计过半数的被试者选择了同意和非常同意这两个选项。而不到半数的被试者选择了其他三个选项,这表示超过半数的被试者愿意为自己所在的宗族做出贡献。我们了解到虽然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有所衰落,但精神联系的纽带依然存在。我们相信,为宗族做

出贡献的意愿正是这一纽带的反映。

如图所示,累计有65.4%的被试者选择了非常同意和同意这两个选项,只有不到半数的被试者选择了中立和反对选项。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思维的引进,给国内的文化思想氛围带来巨大变革。作为当今社会的青年一代,“80,90”后更加注重自由平等。而宗族文化的衰落,宗族联系的纽带不如以往强烈,无疑更加助长了渴望自由之势。

如图所示,累计有68.5%的被试者选择了非常同意和同意这两个选项,不到半数的被试者选择了其他三个选项。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律法,古已有之,而现在之所以法律观念更强,是由于当今社会风尚的改变,另外也是由于宗族的衰落。原先族内之事由族内审理,虽有规范,但人治的成分很重。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导致了图中所出现的情况。

如图所示,累计有67.7%的被试者选择的是非常同意和同意这两个选项,不到半数的人分布在了其他三个选项。其一,这体现了当代“80,90”后的自主独立精神;另一方面,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大多数的人们选择外出打工,还有人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而选择了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如图所示,累计有77.7%的被试者选择了同意和非常同意这两个选项,只有占很少比例的被试者选择中立和反对选项。这充分体现了“80,90”后要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而这在他们社会化的过程中是喜是忧也许并不明确。前人的经验也许确实有过时之处,偏听偏信固然不可取,然而,一味地不以为然是不是也是值得反思的呢?

如图所示,累计有86.9%的被试者选择了同意和非常同意,只有少数人选择了中立和反对的选项。我们不难联想到当今社会正是一个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社会。虽然村庄依然以小农经营为主,但随着大批村中劳动力外出打工并回归村庄,外界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进入村庄。

2、推论统计

在性别与被测变量的关系中,“是否对祠堂很熟悉”、“是否每年参加祭祀活动”、“是否

会主动要求参加祭祀活动”、“经济上是否自主不依赖家庭”这几个被测变量显著性小于0.05,故存在与性别的相关联系。我们猜测,男性可能需要参加更多的宗族活动,与这些被测变量存在正相关。

在家庭居住地与被测变量的关系中,“是否会为宗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经济上是否喜欢自主不依赖家庭”这两个被测变量显著性小于0.05,故与家庭居住地存在相关性。我们猜测,居住在农村的被试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宗族文化,所以更愿意为宗族发展做出贡献;另外,农村的“80,90”后手生活条件所迫,更渴望出去打工,在经济上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在是否独生子女与被测变量的关系中,“是否对生活在这个宗族中而感到自豪”、“是否会为宗族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两个被测变量显著性小于0.05,故存在与是否独生

子女的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生活在宗族文化下的“80,90”后对生活在这个宗族下感到自豪,那么他们十分愿意为自己的宗族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加强宗族文化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宗族中“80,90”后的宗族自豪感十分必要。

在是否在校学生与被测变量的关系中,“是否读过宗族的家谱”、“所在宗族是否有一些特殊含义的符号”、“是否对自己宗族的祠堂很熟悉”、“是否主动要求长辈谈论有关宗族的历史”、“是否每年参加宗族祭祀活动”、“是否认为宗族内部教育和学校教育重要性旗鼓相当”、“是否认为所在宗族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是否认同团结就是力量”这几个被测变量显著性小于0.05,故与是否在校学生存在相关性。这说明“80,90”后中是否是在校学生

与宗族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宗族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与他们是否正在读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原因有可能是他们在学校读书,与宗族文化接触少了,接受了新的思想,抛弃以前旧的思想。

(二)访谈资料分析与结果

对于访谈资料的分析以下分别将从宗族文化现状、宗族文化行塑下“80,90”后的教育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对其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采用的方式以定性分析为主。

1、从宗族文化现状进行分析

我们在对于宗族文化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宗族文化在物质形式上已经呈现出式微之态,然而,在当今社会,它依然以其独特的形式在精神层面维系着宗族内的人群。

首先,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分析这种趋势的必然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宗族作为一种初级群体,其地位和性质都将发生变化。从宗族的功能来说,原先许多功能都被转移。例如原先人们在宗族内的私塾中接受教育,现在由小学、中学、大学等替代性的公共设施;原先人们依靠族规制约宗族内人们的行为,现在则有村委会、公安局等组织替代族规的效用。从宗族内人们成员资格的获取来说,宗族内人口流动远远快于传统社会,人们选择朋友、伙伴、情侣的自由度大大增加。然而宗族如果完全衰落,则会产生人及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人们的精神生活。导致一系列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问题。人们往往反而会转向宗族这一个初级群体中去寻求慰藉。因此,宗族中的血缘关系往往会作为一个联系人们感情的纽带,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宗族文化的物质形式已经渐趋衰微,但它依然以其独特的精神价值维系着宗族,支撑着宗族文化。

其次,从微观上来说,这种转变在实际生活中也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大有裨益。当代社会,人口流动显著增加,即使是古老的宗族也不能避免。而这种现象带给宗族以及宗族内的人群什么呢?第一,人口的流动带给古老的宗族外来的文化,外来的思想,使得古老的宗族焕发新的生机。第二,人口的流动使得许多劳动力背井离乡,在外漂泊,难免会有孤苦无依之感。第二种状况,正是当今社会中农民工问题成为阻碍社会和谐的心理因素。针对这种状况,宗族文化在此时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知道社会运行的动力源是人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该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像金字塔一样。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农村中的劳动力在城市中打拼,孤独无依之感必不可免,无人倾诉,劳心劳力。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等方面都难免不能完全满足。宗族文化正是给了宗族内的人们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他们在外辛苦奔波,时不时地会回味起族中温暖的人情味儿。因此,我们认为宗族的存在可以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寄托。

再次,从宏观上来说,宗族文化由物质向精神层面的华美的转身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添上了精彩的一笔。第一,宗族物质形式上的衰落可以提供给人们更多的个人自由,一些不符合当代社会理念的族规被销毁,扩大了人们的私人空间,促进人们自主性的发挥。另外,这种转变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人们将依靠更多的正式分工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使社会走向合理化。第二,宗族精神意义上的传承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给人们提供温暖、安全、受到尊重的感受。在这个意义上,宗族文化又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一改当代社会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隔阂局面,为社会的稳定奠定情感基础。

2、从宗族文化形塑下“80,90”后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对于教育的界定,目前有很多种说法,然而我们采取以下一种说法。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理解为,自谋求个人的生存技能开始,到谋求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命运持续科学化、幸福安全的高科技,用以造福人类,没有止境!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对于宅坦村宗族文化下“80,90”后的教育模式的形成原因,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对于其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教育自主型模式。所谓教育自主型教育,即一些父母长辈摒弃了原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孩子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光宗耀祖使家庭甚至宗族地位不断提升,然而如今社会变迁和文化的多线进化以及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对于其思维模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他们或许认为孩子要想成就一定事业并非只有读书一条可靠路线,只要孩子自己争气他们可以在其它各个方面有所成就,加上国际对于中国人权的压力,中国对于孩子的自主权有了一定的改善,因而他们在教育方面十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即孩子由原来的被动无话语权向如今具有一定自主权的飞跃,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们教育思想一种进步。

拉德克里夫——布朗指出,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共时性研究,另一种是历时性研究,是分别从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的维度考察社会结构及其形态的视角。前者侧重于以特定社会经济运动的系统以及系统中要素间相互关系为基础,把握社会结构;后者侧重于以社会经济运动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为基础,把握社会形态。运动通过静止表现出来,相对静止中有永恒的运动。因此,共时性与历时性两者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所谓历时性,历时性研究包含了历史的或演变的时间因素,即在时序上是线性的,按照今天、明天、后天的顺序,按部就班地施训。所谓共时性,他曾写道:“众多事情难以预料地凑合在一起,使得视概率为一决定性的因素之观点,很难成立。”这使得他一直寻求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来说明这种超自然现象。于是他用“共时性(Synchronicity)”来描述这种心理状态与客观事件间的非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是我们平常的思维定式,既是说一件事的发生是有原因有结果的,比如我在这里写这篇文章这件事,原因是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结果是大家看到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更简单的说因果关系是描述了事件的前后联系。而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则却是非因果关系的,认为是无因无果,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简单说是对众多事件间无因果关联的一种处理。

从历时性研究角度分析其教育模式的形成,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观察,我国教育模式从封建传统教育到洋化教育到如今的应试教育过渡。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向,我们并不能说这是一种进步也不能说谁优谁劣,作为一名学过人类学的调研者,我们应该以第三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博厄斯明确指出,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各种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是不同的,而且其存在在当时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必然性可能会随之荡然无存。如宅坦村的教育模式,在明清时代被誉为状元村,当时的教育模式可谓是传统的封建教育模式,然而在如今的应试教育、自主型教育模式下读书人却不太多,难道说明如今的教育模式不如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大概不能如此草率而毫无依据仅凭个人主观的判断而妄下结论。这种教育模式的形成从其宗族文化研究可以得出的是亲属关系纽带的转变,由原来的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关系转变为如今以社区、地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这种亲属关系纽带的转变必然会导致宗族结构的变化和宗族教育机制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社会、自然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宗族里的教育传统或者说是祖辈的读书光荣事迹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后代人遗忘。当问及长辈是否向孩子讲述宗族史中先辈们的读书事迹时大部分保持了沉默。在分析的数据结果以及访谈资料中发现原来在宗族文化要素多的情况下与宗族文化要素少的情况下,宗族内教育模式是不同的,而且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情况也是不同的。

从共时性研究角度分析其教育模式的形成,宅坦村教育模式的形成由于社会经济运动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导致社会形态的转变,这是一种横向的分析角度。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至如今,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种变迁的同时政治形态、经济形态以及意识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在这种物质基础上,文化结构、政治结构也随着改革。如今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为了响应党中央的政策,宅坦村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进行了重组,然而教育是意识形态的物质表现,教育机制也会随之改变。这种改变一方面来自政府的政策,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

一种教育模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这种改变不应因为外国教育文化的影响而刻意进行改变,而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符合我国国情以及地域性色彩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调整。这次访谈分析我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建议:首先,自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孩子毕竟年轻,对于世俗不太了解或者自身价值观念尚未成型,对于事物的择取没有一个合理的判断,当他们同辈群体在外打工挣钱时他们只看到目前的利益而未看到长远利益,作为父母此时应该对孩子给予思想上的劝导与纠正。其次,教育的改善不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倘若要使教育改革趋向人性化、合理化,我个人认为不仅学校教育要进行改善,家庭教育更应如此,毕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最后,不可盲目西化,而应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进行改善。一个完全由农村走出的孩子让他立即接受西方式教育,其结果必然会功败垂成。学习是一个过程,这种转变也应经过一个过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只有经过无数量的变化才会导致质的飞跃。此时我们应该在这中间设立专门学校,让农村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有一个过渡。

3、分析宗族文化形塑下的教育模式对“80,90”后的影响。

宗族文化在对“80,90”后的教育中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宗族教育依然以其他不同的形式以及教育内容存在,从而影响着人们特别是“80,90”后这特殊的两代人。

第一,宗族教育以以往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逐渐转变为社会教育。在封建社会,宗族教育通常表现为以家庭以及村落为单位的宗族内的教育。以往,在家庭之中父母会对其子女进行严格的说教,以让其了解宗族历史,以及宗族事务,从而对其的言行加以规范。同时,在宗族内的社区之内,对青年人进行私塾教育。

第二,在方式上,宗族教育以往的读书科举为目的转变为现如今的素质教育,全面的培养人才。在封建社会,孩子读书的很大的目的是为了科举考试,从而高中升官发财。现如今,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宗族内的教育开始向全面培养人才转化。不在以单单的考试为目的,而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三,在内容上,以往的宗族教育多以“四书五经”为主,现在注重孩子的多元化,教育也已不单单以书本为主。在封建社会,宗族教育只会教授“四书五经”之类的古文,同时间或有些宗族内的族法祖规等,但都是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而在现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除了以书本为主,还注重未成年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最后,在现在的宗族教育中,很多的是“以身为教”。“让孩子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陪父母到亲人的坟上上坟,一方面是表达对亲人的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以身为教”。同时,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方面体现在以老人教育为主“老一辈人是年轻人的榜样”。强调“祖上教育是正派的,一举一动皆教育”。村中有文化的老人,在休闲时会给本村或者自己的一些小孩子进行宗族方面的教育。

对于历时性研究方法,拉德克里夫——布朗认为其存在者一些缺点,首先历史资料残缺不全,特别是对那些无文字记载的原始社会,更难找到大量的确实可靠的资料;其次,得出的结论或提出的假设无法得到验证和证明;最后,对无法确认的过去进行的构拟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真正解释任何事情,更不可能准确地推论或预测未来的发展。对于布朗的观点只能说是一种参考不能完全采纳,在用历时性分析的同时我们也采取了SPSS统计分析,对于精神层面的文化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将其量化处理,有利于假设的验证。(《文化人类

学理论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版夏建中)

六、讨论

我们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

宗族文化的物质形式呈式微之态,这种局面从微观上说提供给了人们更大的自由空间;从宏观上说促进了社会的整合。然而,它作为联系宗族内人们精神载体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连接人们情感世界的纽带,成为纷繁世界的避风港,成为在外漂泊的人们真正的归宿,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时,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还发现,现今宗族中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表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诸多方面。我们从中提炼到的宗族文化的教育模式也对当代非宗族文化内的教育模式有值得借鉴之处。我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教育自主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80,90”后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更多的依赖于地缘为他们提供的家庭教育、同龄伙伴影响以及社区教育。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可以选择更为自由的成长方式。

“80,90”后群体存在着的问题早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当然我们不否认并非每个“80,90”后个体都存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些存在问题的群体以及问题本身。我们假设宗族文化以及教育的缺失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反推到宗族文化以及教育可以适当地抑制这些问题。而通过的调查研究,将生活在宗族内的与宗族外的群体两相比较,将原先生活在宗族内与后来外迁出宗族的同一群体两相比较,得出,宗族文化与其教育模式,确实对人们的成长与发展起到正面作用,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更有意义。

当然,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承认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1)问卷的表述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题干表述不清,选项不够穷尽;(2)SPSS软件使用不娴熟,所以分析结果可能不是很全面;(3)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我们侧重老一辈的群体为访谈对象,对“80,90”后的群体的调查侧重于使用问卷。虽然也有对这一群体的访谈,可是收获很少。(4)另外,本次研究我们受到调查者水平的限制以及时间、人力、财力的限制,对于结果也许会存在着我们自身都没有预料到的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引起各位读者的进一步思考:(1)、为什么在访谈中“80,90”后群体表现出对宗族文化知之甚少,但在问卷调查中的结果却与此截然不同?(2)如何对“80,90”后的群体的问题进行归类,或者说进行操作化?我们希望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弥补本次研究的不足,同时提供出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任晓萍:《从类学视角看现代宗族问题》,《山西财经大学报》,2010年第32卷第1期【2】余逸群:《”80,90”后青年群体特征的解读》,《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周维德:《宗族文化与农村现代化》,《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7卷第4 期

【4】陈延斌 , 张琳:《宗规族训的敦族睦邻教化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齐鲁学刊》,2009年第6期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6】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三联书店,2002.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

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文本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调查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 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 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 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 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

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文化市场调研报告

文化市场调研报告 篇一:生活类图书市场调研报告 20xx年x月x日,我随李副社长、曾主任等一行7人从武汉出发,去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及各发行集团、书店进行了为期10天的市场调研,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我们学习其他出版社的先进改革经验,与同行业编辑交流心得体会,从书店业务员那里了解市场信息,这些都令我受益匪浅。 我此次调研的主要方向在生活类图书市场,通过与各个出版社的生活类图书编辑及书店的工作人员交流,我认为我们的生活类图书从选题策划、寻找作者到宣传制作等方面都有待创新,这种创新并不是在整个图书市场上的创新,是对于我社以往的出书方式的一种改革。具体分为以下几点来表述: 1.我们生活编辑室急需一个明确的特色定位。这次走访了几家地方科学技术出版社都明显感觉到出版特色很重要,这对于主要依靠纯走市场图书的生活编辑室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图书的规模效应、出版社的品牌知名度等对读者会产生购买影响。社领导在开会时提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活类图书编辑更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明确的特色定位,这也是今年社领导一直考虑的问题。 生活类图书品种繁多,生活编辑室共5名编辑,怎样才能选准一个方向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集中精力一次推出几套有影响力的书是我们工作的首要。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生活室郁主任说:他们对一些不成气候的生活类图书品种基本已放弃,现在主要是做宠物和园艺类图书。他还建议我们如果要找特色定位的话,最好是结合编辑自身的专业、兴趣、作者资源以及出版社所在的地方资源综合来考虑。我认为在分析特色定位时,还需要对现有的生活类图书市场进行细致的分析,知己知彼方能扬长避短,找到一个可能进入的细分市场。就菜谱类图书市场而言,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菜谱类图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工作范文]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打造亮丽的市容环境,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活”,下面是XX为大家搜集的城市管理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年监督工作计划,9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涂振锟副主任的带领下,对XX市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城管办、公安局、住建局、卫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部分社区、街巷、工地、市场、城中村和公共场所,实地察看城市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方面的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打好城市建设战役、民生工程战役等活动为载体,强化领导,创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打造亮丽的市容环境,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活”,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提高。

(一)改革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20**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了市城管委制定的《梅列、XX区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城市管理工作职责》(明委办〔20**〕16号),对两区政府及市直14个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予以明确,20**年又对两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的部分职责分工进行调整(明委办〔20**〕32号),进一步理顺市区城市管理机制,明确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推进城市长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同时,将下放到两区政府的职责和经费及时调整到位,充分发挥两区政府在创城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管理和创城工作的开展。如把市区的城监、环卫等工作重心下移,下放给两区实行属地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权限不清等问题。 (二)强化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今年来,围绕解决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市容和环境卫生、建设工地、交通秩序、违法建设、五小行业、市政公用设施等六项专项整治。如市政府成立了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拆除了东新六路11处违法建设;梅列、三元两区对辖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进行整治,清理整治乱占道行为、流动摊点、背街小巷脏乱差死角,改善了市区环境卫生面貌;市交警支队、交通局加强对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的管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 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 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 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 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 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 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 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 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调研报告之采访记录(选取) (一)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9:00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林主任 问:您好!林主任!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贵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生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 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问:我们也从班主任助理那里得知,班上确实有部分同学才艺很出众的。那么,学校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呢? 林:这类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也看得很重。每个

学期都会举行年级的书法比赛,让学生主动去练毛笔和钢笔。还会有象棋比赛,文艺晚会,黑板报评比等。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如果哪位学生家里有困难,同学都会很积极去帮忙。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学生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体育特长生,他们的素质则差一点。学生的素质高低跟父母和这个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学校教的东西,他们吸收后回家或者看到社会上别人不是这样子做的,就会疑惑,甚至会学习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大欺小等等。这些现象也是有的。 问:确实如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从小锻炼起来的,也经过长年累月的培养和沉淀。那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会设立什么措施去应对呢? 林:学校每周都会有校会和班会,校会中领导的发言也会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会则由班主任自定主题,其中一些主题也会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学校也开过专门的校会来展开捐款活动,学生都很热心积极参与。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进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去感受去学习。 问:相信这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的。现在社会上的言论也很激烈,说现在的学生崇洋媚外,追星的现象很严重,几乎都忘了传统文化,很担

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调研报告

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调研报告 浅谈文化市场日常监管 新形势下,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等广泛应用,我国网络、 动漫、3d电影、数字电视等新生文化市场不断涌现,给文化市场 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全国文化市 场行政执法改革全面结束后,作为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化“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化 “被动执法”为“主动监管”,积极探索县级文化市场监管的长 效办法。下面,笔者结合____县文化市场的一些现象,就如何做 好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存在的问题 ____地处____西北部,下辖XXX个乡镇,总人口XXX万人,地域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近年来,随着 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经营单位越来越多,截止目前,____共有各 类文化经营单位XXX家,其中:网吧XXX家、游艺娱乐场所XXX家、音像制品店XXX家、书报刊店XXX家、印刷及“三印”企业XXX家、美术品店2家、文物流通经营单位3家、经营性文化艺术培训机构XXX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3家、各类网站XXX家、广播电视及网络传输类经营单位XXX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摊子,过来虽然 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了各类执法,起到了一些震慑作用,但是

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制约日常监管相对共-中国最强!性的问题 依然存在,集中表现如下。 1、多头管理问题突出。当前,由于审批权与处罚权分离,致 使市场管理责任不清,譬如:广电市场监听监看,文化行政执法 部门与行政审批部门均有监管责任,易造成“重复监管”现象;“网乐潇湘”在线监管,负责审批的与执法的业务不相来往,若 遇经营地址变更,便无法监管,势必出现“监管真空”地带; “扫黄打非”工作监管,虽是宣传部牵头,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 在文广新局,具体工作由文化执法部门来承担,势必造成工作形 式和内容严重脱节,不利于工作开展。 2、队伍管理培训滞后。当前,县级文化执法部门因组建不长,队伍管理培训模式滞后。在管理方面,大部分县级局因执法人员 稀缺,只设一个执法队,有的又没有对执法人员进行具体市场分工,日常监管行动均听队长安排,工作主动性不强,造成市场监 管相对被动;在培训方面,由于县级文化执法人员构成复杂,队 伍整体素质与办案技能参差不齐,业务培训无非是每年参加一次 省市召集的执法培训以及一年单位内部组织几次法制培训,那种“听会式”的学习形式效果不佳。 3、监管态势时紧时松。当前,对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县 级文化执法部门一般是在干部上班的正常工作日之内开展进行; 而在周末、国务院规定的节假日等时段,县级文化执法部门通常 则放松了对市场监管的任务要求以及对执法人员的值班要求。在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近三年来,我主要负责单位几个建设项目的报建工作,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现状有深刻亲身体验与感受。现就城市建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浅析如下: 一、报建手续的现状。 有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在自有使用土地上建设的一般性建筑物。通过正常途径办理,从报建到开工所需过程与手续的情况。 必经的报建手续太烦琐、办案时间太长。 下面我将有关手续按报建顺序一一列举如下:根据计划和土地条件找设计院设计图纸;更改规划设计条件;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调整设计;申报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建筑方案;申报建筑设计方案;[根据方案批复设计建筑施工图纸、并按规划局要求设计消防、人防图纸、制作环评报告后];[申报人防设计意见、卫生学预评价、申报环保批文、申报消防意见];[初步设计审查手续,基坑设计审查共计需要25个工作日];申报规划放线制作放线册;申报详细面积指标表;后备齐资料申报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配套设施费减免,交费、办理档案移交手续;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并找另一个施工图审查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后准备所有资料报建委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申报人防设计

图纸审查。确定招标代理机构,制作公告、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工程量清单,拦标价、招标文件等、,报招标中心审查同意、招标公告、接受报名、资格预审、摇珠、发招标文件、答疑、开标、发中标通知书、签定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制订施工方案、监理方案等资料后准备资料申报余泥排放、办理质量监督、缴纳劳保金等等。准备资料申报施工许可证。。开工。共计428个工作日。按每月20个工作日计算是21个月有多。这里还没有计算市里面要求的使用国家资金投资的项目设计方案招投标的时间,且上面所说的是在完全顺利,不存在任何周折的情况下,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各办案窗口会经常挑你毛病不收案,办案过程会让你补充材料等等,加上申报单位自身的一些盖章审批、设计单位的出图总会浪费一些时间。那样真是整整两年时间啊!如果在加上征地、竣工验收、办理产权,呵呵,整整一个跨5年规划。 职能部门收案条件所要求提供的资料太多、不尽合理。 一是各部门在收案上的条件上要准备的资料太多。一般都超过10项,有的甚至达到近30项,而且所要求准备的资料全部是该单位、或者各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批文的复印件。例如向规划局申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还要提交该局自己审批过的规划设计条件、详细规划批文、方案规划批文,这些相关资料在报建的路上不断需要提交给各职能部门。有些部门还会将这些纸质文档扫描入电脑供经办人调阅。二是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2013年度河北建工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 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智121班团支部 2013年2月19日 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 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

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 1.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

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

关于浠水县文化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浠水县文化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尊敬的华夏学院领导: 为了了解我们浠水县当前文化市场发展现状,摸清文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这个寒假,我对县清泉镇进行了一系列的调访。通过调查,了解了我县文化市场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剖析,查摆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省文化市场现状 浠水县的文化市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以娱乐业、网络经营服务业、电影业、旅游业、演出业等门类为主体的大文化市场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我县共有各类文化娱乐单位265家。其中互联网经营服务场所163家,营业性演出经纪机构10家,歌舞娱乐场所32家,旅游单位和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60家,文化市场吸纳社会资本投入0.3亿元,为社会直接提供从业人员2717 人,直接实现经营收入1053052元。文化市场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已成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方面,多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文化市场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备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近几年来,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以“文化市场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年活动”为契机,加大市场规范化建设,始终保持文化市场管理高压态势,取得突破性成效。县三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共收缴、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约1万张(盘),取缔严重违规的歌舞娱乐、电子游戏、音像、网吧等经营场所约6家。与此同时,各级文化部门,不断更新管理,通过鼓励优良资本重组,兼并等方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规模化经营,积极优化市场结构。歌舞娱乐经营场所从2004年的84家压缩至2009年的32家,网吧经营场所从2004年的282家压缩至2009年的265家。全县文化市场“小、乱、差”面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为全县文化市场创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文化市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国家要求,现状不容乐观。经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能交叉体制不顺。 主要表现在市场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决策与监督处罚没有分开。存在部门审批与执法合署办公,管办合一,责任不明,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体制不顺主要集中在多部门多级管理上,缺乏统一的执法体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行政权力过于集中。专门或非专门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均设在行政管理部门内,前者是后者的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行政管理部门集决策审批职能和监督处罚职能于一身,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 2、部分领域交叉执法。根据浠水县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浠水县新闻出版局负责电子音像制品市场管理、网络出版管理,浠水县文化局负责音像制品零售和出租管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实践中,文化局负责管理的音像制品经营和互联网经营中存在着大量版权问题,如盗版、外挂、私服,等等。按照现行管理体制,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据版权管理法律、法规由新闻出版局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因此,在音像市场和互联网上网服务市场上,职能重叠、执法交叉现象难以避免。 3、体制不顺。“一事双管甚至多管”,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麻烦,这是交叉执法的根源所在。

城市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

城市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 一、社区的概念、职责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随着城市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不断转移,企业的许多社会职能也逐步剥离,一部分原本由政府企业承担的城市管理、服务职能下移到社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单位群落”成为社会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其管理、教育、服务等职责历史性回到了社区。由此可见,社区是城市居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城市活力所在,它已成为政权建设,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由于社区的工作领域,工作职能,工作内涵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社区居委会这个群众性自治组织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加强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居委会是载体,是基础,是保证,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委会的任务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本地区的公共事务和

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二、民政部门的工作重心 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指导社区建设和贯彻实施社区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主旋律,本着从实际出发,调整工作思路,依靠社会合力,同心协力,搞好社区建设,形成强大的社区建设氛围,开创了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一是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云岩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鼓励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参与社区建设,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区委、区政府还结合我区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建设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整合社区居委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加快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云岩区城市形象建设工程的意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社区建设工作。 二是科学合理地调整原有居委会的规模。结合实际,于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学院:人文学院 系别:15级旅游管理系 :贺阳 学号: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 2.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3.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整体评估 3.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3.2对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4.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措施参考文献

摘要: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开发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民俗”是“民间习俗”的简称,广泛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流行于民间的全部风俗习惯,具有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它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高,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由于区域特点的差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有表现出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质。 1.2.1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 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人口为主体,汉族人口为多数的地区。鄂尔多斯蒙古族原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后来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者。他们世代传承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又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鄂尔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报告摘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然而,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传统文化以重大打击,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为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应用于社会之所需,我特地做了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 关键字中山传统文化 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夺目,宛如盛开在世界东方的一朵奇葩。无论是中华人引以为豪的诗学、词学、文化,还是哲学、天文化、历史学、医学、体育学,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西方文化中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有《诗学》、《诗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山海经》、《周易》,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让我们顿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但放眼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是痛心疾首,令人汗颜。就像程陵的《传统文化基础丛书》——总序[1]里描述的那样:上个世纪初,中文系的才子和外语系的佳人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时常伴随有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发生。但到了上个世界末这种平衡性已荡然无存,“英语热”席卷中国,高校则首当其冲,中文系则像光辉不再的老者,逐渐暗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海外兴起的“汉语热”,众多海外知名高校设立了孔子学院,而国人则沉浸在“英语梦”中,正如某些专家所说的“墙外开花墙内不香”。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的原因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中山市文化的发展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中山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历来能得风气之先,它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的摇篮,先后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近代思想家郑观应、

文化市场管理的调研报告

文化市场管理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执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以规范求繁荣,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连续五年被评为(上级县)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一)规范管理,加强了市场制度建设。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音像制品经营守则》、《歌舞娱乐业经营守则》、《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守则》、《电子游戏经营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与文化经营业户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实行建档管理,定期审验,全面掌握经营业户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文化娱乐场所开业审批、安全审查、登记发证、定期检查、禁止承接等管理制度,我县文化市场及文化娱乐服务场所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标本兼治,加大了市场秩序整顿力度。按照xx关于文化市场要“严格规范、依法整治”的原则,加大了整治工作力度,对文化市场进行了拉网式的清理整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治乱治散为重点,严格审查经营资格,认真查处违法行为,并统一安装了上网实名id卡管理系统和新一代有害信息过滤系统。音像和印刷出版

市场,重点打击非法音像制品和盗版图书,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万余盘,盗版图书2380余册,查处非法出售出租淫秽光盘书刊案件13起。娱乐服务场所,本着丰富人民群众文明、健康的娱乐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270余份,整改各类隐患230余处,查处“黄赌”案件120起,治安处罚270人,较好了维护了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 (三)多管齐下,强化了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县政府成立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设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理顺了文化市场管理职能,形成了以文化行政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市场管理网络。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社会监督机制,公布了服务热线和监督投诉电话,在所有文化经营场所摆放了监督举报牌,在电子游戏厅、网吧和歌舞厅等场所悬挂了告示牌,聘请了50多名社会监督员,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打扶并举,促进了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县政府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努力保障文化市场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繁荣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把市场繁荣和市场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到目前,我县文化娱乐场所遍布全县城乡,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市尝电影市尝演出市尝图书市尝音像市尝美术市尝文物市尝文化旅游市尝互联网上网服务市场等多成份、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体系。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入手,通过文企联姻、送文化下乡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健康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

(篇一)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发挥城市整体功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宝鸡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近期,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基本情况 目前,区住建局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特色街区改造、城市管理等五大类城市建设管理提升项目;南山建委承担城市次干道、背街小巷、区管游园绿地和坡地公园绿地管理;园林环卫处有环卫工人700多名,大型作业车17辆,小型电动车120辆,承担辖区168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共314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25万平方米绿地的绿化养护任务;渭滨执法大队有5个中队,73人,负责辖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住建局、南山建委、园林环卫处、渭滨执法大队等相关部门按照“建管并重,突出管理”的原则,理顺城市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明确标准,夯实责任,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整洁优美、方便快捷、文明和谐的宜居城市。

一、完善城市管理服务网络。渭滨执法大队将全区划分**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配备1名执法队员和1名协管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日常巡查、评比、考核奖惩机制,夯实城市管理工作责任。试点社区网格化管理, 明确管理职能权限,界定管理区域,消除管理盲区,充分发挥网格监督和现场管理的作用。创建城市管理“随手拍”公众服务平台,受理查处违规和不文明行为,推动城市管理提质增效,提高市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加强市容市貌管理。采取联合执法、依法取缔、堵疏结合、长效管理等方式,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市区“五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违法违章的建筑物、临时建筑物;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影响市容市貌的建筑物;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危旧废弃的建筑物;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影响市政基础设施的建筑物;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及其土地上的违法建筑)、门头牌匾规范、大气污染防治、犬只管理与捕捉收容等整治活动,取缔府西巷、滨河南路、美伦小区等马路市场,恢复干净、整洁畅通的市容面貌。专项整治市区南大门,拆除老旧门头牌匾2000平方米,粉刷墙面2200平方米;实施“一河两岸”、连霍高速出口匝道等改造提升项目,拆除建(构)筑物1867平方米;全力打造经二路、火炬路、清姜路市容示范街,促进全区市容管理工作上台阶。 三、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近五年来,累计投资3亿元,先后实施塔稍河西路建设、沙河路游园建设、石坝河瓦峪河综合治理、公园路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眉10县。两汉,属右扶风。三国及晋,为扶风郡地。前秦,宝鸡设武都郡。北魏,在雍城治岐州。今市区为北周筑留谷城,隋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鸡鸣之瑞"的传说改名宝鸡县。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在凤翔均设凤翔府。民国24年(1935),陕西省在凤翔设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宝鸡市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设地、市建置。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55万。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城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境内有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