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对中医英文翻译的影响

文化对中医英文翻译的影响

文化对中医英文翻译的影响
文化对中医英文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一种文化把另一种文化的文本翻译过来。翻译的对象主要是原语文化中的语言和文体相对于目的语文化而言的差异,而翻译的目的在于用原语文化来丰富和充实目的语文化。如果在翻译中抹平,遮蔽原语文本中的差异,翻译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不过分冲击目的语语言文化规范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传达原语文本中的差异性[1]。

现在研究中医英译的人士不少,但在碰到一些在西医找不到适当对应词的中医术语时,存在五花八门的翻译法。例如对中医五脏的译法,有人主张把心、肝、脾、肺、肾译为heart、liver、spleen、

lung、kidney与西医对应(这种译法为多数人采

用)。但有人反对,认为这种译法会引起西方人士的误解,因为中医五脏更多强调功能性而西医只是器官,没有功能作用。有人主张在heart等英文字母中大写第一个字母,以此来区别中医与西医的“心”等。有人主张采用拼音法译为Xin等。在某些术语的翻译上,有人主张采用拉丁语加上希腊语的词根,前后缀构成新词,如此等等,实使人眼花缭乱,无法适从。笔者认为,以上仅是一些翻译方法上的探讨,没有触及到翻译的核心要素———文化。

1文化思维与翻译

何为文化?概括起来可为下面几种定义:①

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2]。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主线和核心。由于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在交际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障阻。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括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可用3个英文词语来概括: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该如何)。What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行为上存在有哪些差异。Why是指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How是指面对这些差异,该如何沟通信息,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其内涵、思维、语言都有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否则就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谦虚被英美人视为“虚伪”;英美人的干脆被中国人视为“冷漠”;中国人的热情被视为“繁琐”;英美人的许诺被中国人视为“骗术”;中国式的关心被英美人视为“好为人师,多管闲事”等。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例来阐明由于不同的文化造成翻译上的撞击。在中国,“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龙)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所以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把“亚洲四小龙”译为“thefourdragonsofAsia”

,西方人士是不会接受的,因此就有人把它译为

“thefourtigersofAsia”(亚洲四小虎)。虽然有点接近,但毕竟“龙腾虎跃”是有区别的。又如,Politicalcampaign我们译为“政治运动”

,但其真正的意思是西方国家为竞选而进行的活动。我们的“政治运动”与西方的“竞选运动”是大有区别的。“狗”(dog)在西方常作为宠物来饲养,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西方人对于食狗肉十分反感,但在汉语中,“狗”一般用于贬义,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头军师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医英译;思维;语言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27(2007)02-0053-04

文化对中医英文翻译的影响

欧阳勤,卢晓青,郑坚英

(福建中医学院公共管理系,福建福州350108)

?教与学?

收稿日期:2006-12-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JA740009)作者简介:欧阳勤(1947—),男,教授。

JournalofFujianCollegeofTCMApril2007,17(2)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4月第17卷第2期53

等。我们把“走狗”译成“arunningdog”,在西方人士看来arunningdog(一只在跑的狗)很可爱。无论是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商贸往来,学术研究,只要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进行的,就必定存在文化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总喜欢谈及自己的那些有地位,有成就的父母兄弟、亲戚好友、师朋、同学、同乡以及家乡出过什么人物,说话人的目的一般来说都是想通过夸耀他们而含蓄婉转,绕着弯儿来抬高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我们在报刊上常看到骗子假借某某首长的亲属而能够轻而易举骗到别人钱财的报到就是一种说明。而在美国就不同了,美国人很少夸耀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更很少夸耀他们的家乡出过什么人物。美国人要夸就夸自己。直截了当不加掩饰地夸自己。在美国文化中,整个社会注重个体主义价值取向(individualism)。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要靠自己,夸耀自己家人和亲友如何了得没什么用处,况且美国人也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仰仗着什么背景,什么人物才获得成功的。中国社会是群体主义价值取向(collectivism),中国人特别注重血缘关系及其周围人的关系。个人与亲朋好友组成一张网,没有网那就是无依无靠,孤家寡人了。网越坚硬你就活得越滋润。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内涵,只有尊重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翻译作品才能做到既能保留原语内涵,又能为目的语所接纳。

2思维差异对中医英译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语言、科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外交、军事、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之中。中医以阴阳五行等抽象内容相结合为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悟性思维,西医的思维层次则是以诸如细胞、组织等进行具体分析,它是一种理性思维。由于思维层次和思维方式不同,中医和西医在很多概念上也不同。如“气”,是中医学中最常见的词,从中医来讲,有功能之气,也有物质之气,有先天之气,也有后天之气,有宗气、元气、真气、营气、卫气等。但自从GeorgeSouliedeMorant于1839年最早把它翻译为“energy”以后,甚至到目前相当多辞典仍在沿用“energy”或“Vitalenergy”。我们知道英语的"ener-gy”一词的意义是“能量”,尽管它可能也包括一些

如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的概念,但它却无法解释中医“气”的内涵,也就是说中医的“气”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在此情况下,章世钊认为“译音之法”乃是克服双语矛盾,防止滥译的“绝大之保障”。故把“气”译为“qi”为好。又如中医的“肝生于左,肺生于右”术语,有人译为“livergeneratedintheleftsideofthebodywhilethelungintherightside.”这一翻译真把人搞糊涂了,肝与肺的位置什么时候对调了?这里的“肝”实是中医的“肝气”(hepaticqi)。是指具有生发疏泄功能之肝气,不是西医实质器官的“肝”(1iver)。同样这里的“肺”实是中医的“肺气”(pulmonaryqi),也不是西医的lung。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伤寒”,中医学的“伤寒”包含三层意思:①为各种外感热病的总称;②为感受寒邪的一种病证;③指冬天感受的寒邪。而西医的“伤寒”则指的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如果直接把中医的“伤寒”译成西医的“typhoidfever”,而不加以任何说明,那将引起概念和思维上的混乱。同样,脾在中医与西医学上虽然都指人体器官,但西医更强调其物质性,中医则强调功能性。西医的脾“spleen”是可切除的淋巴器官。而中医的“脾”虽然也代表一个脏腑名称,但却不能被切除,中医的脾是后天之本,它涉及到消化、血液、神经等重要系统。因此,把中医的脾单纯译为西医的“spleen”也是欠妥的。又如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它们均是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但中医的“心”除“主血脉”(controllingbloodvessels)外,还具有“主神志”(controllingthemind)的功能概念,西医的心(heart)主要是解剖学概念的心,指的是心脏,而中医的心指的是“脏象之心”。西医的“肾”没有生殖功能,也不“纳气”。而中医的“肾”却“主生殖”(controllingreproduction),“主纳气”(con-trollingrespiration)。也就是说中医的心、肝、脾、肺、肾等不光是一个解剖的概念,而更多的却是功能概念,如果将其译成西医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而不作任何处理,这就失去中医术语概念虚化的思维特征。中医的脏腑更多的是功能概念,概念虚化,而西医脏器却是可切割的实质器官,其内涵往往相去甚远。《黄帝内经》在所有的译文文本中“黄帝”均被译为“YellowEmperor”。我们知道之所以冠以“黄帝”之名,乃是受当时托古学风的影响,意在表明其论之道正源远。是指中医学上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像征。针灸学上的托名是“伏羲”,中药学上的托名是“神农”,都是如此。把“黄帝”译成“YellowEmperor”,正如有人把“玉皇大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第17卷54

帝”译成“God”,把“西施”译成“Venus”一样,往往误导读者,从而造成对原词的严重歪曲。“五行”被译为“fiveelements”(五种原素)。这种译法与“五行”在中医中的含义就完全不同了。再拿方剂学中的“二妙散”为例,在“汉英医学大词典”中被译为“TwowonderfulDrugsPowder。”(二种奇妙的药物),我看这种翻译连译者本身都感到好笑,更何况是西方人士呢。“青龙白虎汤”被译为“BlueDragonandwhiteTigerDecoction”。西方人士会以为该药是一种治疗青龙或者白虎的药,也可能以为该药的成份以青龙和白虎为原料。在此语境下西方人士就会奇怪地问:“你们中国人怎么敢吃龙这样的一种动物?”他们也会说,虎是一种珍奇的动物,我们应加以保护才对。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医是来自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其思维方式大相径庭。在翻译过程中,硬把西医的术语套在中医术语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译风。

3译者的主导思想

世界各种文化具有普遍性、相似性,但又有特殊性。因为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形式是证明其在世界上存在的最有效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件形式阐述的文化的定义、民族文化的性质及对文化多样性的提倡,明确地告诉我们,当今文化交流的首要出发点应是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医英译必须承认和反映这种文化差异,充当民族文化身份维护者的角色。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自然性差异”(naturaldistinction),即上面所说能体现自己身份的那些特质。这种差异理应受到尊重和保障。这也是各种文化的基本权利。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差异是人为造成的,即由于强势的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助推力,有些民族的文化染上了殖民文化(colo-nizingcultrue)、霸权文化(hegemoniccultrue)和种族政治(ethnicpolitics)的色彩。这种文化往往隐含着对其他文化的歧视,隐含着道德话语霸权,甚至公开地以推行自己的价值观为目标有意识地扩张自己的文化。因为在这些文化的潜意识中,文化已经被分成了优劣不同的等级,并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和判断不同文化的价值意义。这种思想的发展必然导致不同文化的冲突。消除这种冲突的唯一途径是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行文化多元主义。第一步是承认多元文化的平等价值,承认各种文化

的“合法性”,进而,所有民族都必须承认不同的文化具有平等价值;不仅应当充许它们继续存在,而且要承认它们的价值。要达到这一目标,正如中外许多学者提出的那样,必须打破西方中心主义或叫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扩大文化经典的范围,即所谓的非主流文化要克服自卑心理,理直气壮地向全球介绍自己的文化,宣传自己的文化,使自己的文化参与到全球的互竞和互镜活动中。例如,近来国内有人主张弃换象征中国文化的龙的图腾,其理由是龙的形象凶猛,俱有攻击想像。龙(dragon)在欧美是代表邪恶。如果我们不废弃,怕欧美人士不接受,不利于国际接轨。一个自称是龙的传人的民族连自己龙的图腾都要废弃,这已经自卑到了何种地步了。看看美国人,他们的老鹰图腾从来就没有怕过别人说闲话,没怕别人说老鹰的凶猛而把它改为鸽子。这是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象征,一旦一个民族失去自己的这一象征。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各种文化在互竞的基础上,达到相互认可、相互镜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刚健有为,伦理本位,重义轻利,贵和尚中,辨证内求[4]。

中医与西医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深深地打下了各自的文化烙印,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征,中国的悟性思维和西方的理性思维必然表现在中西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哲学、语言、美学、艺术、医学、建筑、译学等。

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一个整体,文化术语和专名都是整体性(totality)的分别体现。中西医的文化基础和思维模式不同。在中医英译时,有的译者为了迎合西方的某些人的表层理解,套用西医术语,看起来是接轨了,事实上,正是这样的接轨一步一步地损害着中医的特色。为什么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过分地为受语者考虑太多呢?当时西医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时并无须考虑中国人在语言上是否会接受,如“Panicilin”(盘林西林)等。外国人把“中国”叫作“China”,他们也无须向你解释“why”。我们现在不也使用的好好的。为什么他们不必考虑中国人能不能接受“Panicilin”,他们认为通过实践证明“Panicilin”对治疗疾病有用,人们自然就会接受。无须把精力花在“Panicilin”字眼上。我们的一些中医译者还没有动笔翻译时就已经是底气不足。自卑十足,认为我们的中医不如西医,中医要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必须依靠西医的庇护,因此使用西医术语来套用中医术语能提高中医的知名度和地位。这不能单怪译者,这有它的历史根源和

第2期欧阳勤等:文化对中医英文翻译的影响55

某些中国人有那么一种“崇洋媚外”的劣根。自从民国以来中医就一直受到排斥,例如,1912年北洋政府颁布医学专门学校规程对中医课程内容的排斥。1929年2月的国民政府提出的“废止旧医”提案的通过。1932年国民政府行政院下令改中医学校为中医学社,规定中医教育不得列入学校系统。现在又有人在网上提出废弃中医签名,签名者竟近万名,提出把中医赶回民间成为游医之列。中医上不了科学殿堂,落为民间的游医甚至有“伪科学”之嫌。为了生存,中医只好一点一点地出卖自己,求助于西医。

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它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都

各自有自身的特点,中西医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范畴。它们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式均不同,因此,中医译者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始终站在本民族文化的最大利益上,“纲举目张”

,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展开较深层次的研究,提高中医英译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会军.从多维视角审视原语文本中差异性特征的传译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86(9):48.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9.

[3]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23.

[4]

郭尚兴.汉英文化辞典编纂要端举论[J].上海翻译,2006,88(3):49-50.

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宽厚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思想和临床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大发展潜能

[1]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的要求,各医学院校建成规模各异的临床技能实验室,增设临床技能实验课,以期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为提高和加强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适应新时代对医学生的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我校于2005年建成模拟医院,面积1500m2,拥有16个实验室。第一学期,我们设计了36学时的《内科临床技能》课程供03临床医学系60名同学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开设临床技能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传统内科临床技能的培训以往中医院校

学生内科基本技能的培养是靠《诊断学》和临床实习时带教老师个别培训来完成。《诊断学基础》教学以体格检查和问诊为主,90学时左右,X线阅片及心电图阅图课时占20学时左右。学习时间安排

在第六学期,以大班授课为主,实验课时占36学时左右,主要是查体训练。对胸穿、腹穿等临床常用的各种穿刺法、除颤仪等各种现代仪器的使用方法没有系统、规范培训,放到临床实习时由带教老师随机培训。

1.2目前临床技能培训的困境现阶段,再采取

传统的临床带教方式培训临床技能已不太可能。

①由于医学院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成倍增长,教

学医院的病床数增长跟不上学生数的增长,教学资源短缺。②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经常拒绝教学示范。③让真正的患者做实习

“道具”,本身与现代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教育相违背。④由于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医院要把最好的服务与技术提供给患者,学生在技术性的操作面前仅剩下观摩的权利。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的出台从法律角度限制了学生的侵入性操作[2]。由于以上原因,教学医院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就要有一定的临床技能水平。所以,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规范化模拟培训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适应临床需要的

关键词:临床技能;模拟教学;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27(2007)02-0056-03

中医院校开设内科临床技能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张春霞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收稿日期:2006-11-10

作者简介:张春霞(1966—),女,医学硕士。

!!!!!!!!!!!!!!!!!

JournalofFujianCollegeofTCMApril2007,17(2)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4月第17卷第2期56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近期,千华翻译公司翻译了一批中医文献,现将我们搜集的部分有用的资料共享如下: 2007年1O月,世界卫生组织(WH0)西太区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Terminologies 011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Region)。这一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这一标准也将有助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然而,从学科自身发展角度而言,这一新的国际术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WHO有关官员表示在今后实践中将对此标准不断修改与完善,使术语的翻译能更准确地将中医文化体现出来。现从经络部分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和文化传承进行粗浅探索。 1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经络部分的翻译和文化传承 1.1 十二经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十二经脉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而命名的。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十二经脉的翻译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meridian(LI);足阳明胃经:stomachmeridian(ST);足太阴脾经:spleenmeridia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meridian(BL);足少阴。肾经:kidlleymeridia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PC);手少阳三焦经: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GB);足厥阴肝经:liver meridian(LR)。从上述翻译中可以看到,WH0西太区在翻译这些术语时,主要是由“脏腑名称”+“经脉名”构成。这种方法简便、方便交流,但这样翻译明显有遗漏。如“lung meridian(LU)”的翻译中,看不到“手太阴”的翻译。《灵枢·经脉》中对十二经脉的命名采用“脏/腑+手/足+阴/阳+脉”的形式命名。该命名形式,主要是在继承和保留“手/足+阴/阳+脉”格式的基础上,将脏腑名置于手足阴阳之前,增加了脏腑的元素,体现了经脉理论和脏腑理论的融合。所以,我们看到每一经脉的名称均依据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器的名称和阴阳属性命名。为了准确、毫无遗漏的传递这些术语信息,笔者建议应以“脏或腑+经脉名称+of+手或者足+阴阳”的格式翻译,具体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hand.taiyi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hand.yangming(LI):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foot.yangming(ST);足太阴脾经: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 ofhand.shaoyi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meridian ofhand.taiyang(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of foot.taiyang(BL):足少阴肾经:kidney meridian offoot.shaoyi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hand-jueyin(PC);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hand.shaoyang(SJ);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 offood—shaoyang(GB):足厥阴肝经:livermeridian offood-jueyin(LR)。采用这样的格式英译十二经脉名,能够完整体现中医对十二经脉命名的全部信息。 另外,三焦的英译也与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不合。WHO西太区在《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手少阳三焦经”译为“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这里涉及一个很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术语“三焦”的翻译。三焦是一个特殊的“腑”,既是对人体胸腹部位及其所藏脏腑器官目的划分,又是对人体某些功能系统的概括。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主要

中医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1

中医英语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2 气化不利dysfunction of qi in transformation 畏寒喜热aversion to cold and preference for heat 气分热盛excessive heat at qi phase 气郁化热stagnation of qi transforming into heat

温养脏腑warming and nourishing the viscera 瘀血阻络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 清肺润燥clearing the lung and moistening dryness 破瘀通经break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menstruation 内伤头疼headache due to internal injury 祛瘀eliminating stasis, expelling stasis 逆传心包reverse transmission into the pericardium 气不摄血failure of qi to check the blood 宁心安神calming the heart and tranquilizing the mind 血液循行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惊悸不安palpitation due to fright 气的运动形式the moving styles of qi 血液生成不足insu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blood 平肝止血soothing the liver to stop bleeding 血液亏虚deficiency of the blood 离经之血abnormal flow of the blood 津液的形状、功能与分布form, fun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body fluid 气血生化之源sour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qi and blood 脉细无力thin and weak pulse 肌肤干燥dry skin 肌肤甲错squamous and dry skin 血脉调和流畅smooth and normal flow of the blood

中医英语术语翻译重点教学文案

中医英语术语翻译重 点

中医英语术语翻译重点 天人相应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辨证论治treatment based on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寒凉药物herbs cold and cool in nature 滋阴降火nourishing yin and reducing fire 整体观念concept of holism 开窍(of the five zang-organs) open into 生长化收藏sprout, grow, transform, ripen and store 同病异治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used to treat the same disease 异病同治same therapeutic method used to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从阴引阳drawing yang from yin 阴平阳秘balance of yin and yang 寒极生热extreme cold generating heat 热极生寒 extreme heat gernerating cold 病机总纲general rule of pathogenesis 祛风散寒eliminating wind and dispersing cold 实则泻之treating excess syndromes with reduction 虚寒证deficiency cold syndrome 实热症 excess heat syndrome 潜阳熄风suppressing yang and eliminating wind 补其不足 supplement insufficiency 泻其有余 reduce excess 五行学说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木曰曲直wood characterized by bending and straightening 火曰炎上fire characterized by flaring up 土爰稼穑earth characterized by sowing and reaping 金曰从革metal characterized by clearing and changing 水曰润下water characterized by moistening and descending 母病及子illness of mother viscera affecting the child one 子病及母illness of child viscera affecting the mother one 相乘相侮over restriction and counter-restriction 心火亢盛exuberant fire in the heart 肾阳式微declination of kidney yang 平肝和胃soothing the liver and harmonizing the stomach 水火不济between water and fire 奇恒之腑extraordinary fu-organs 藏象学说the theory of visceral manifestation 藏而不泻storage without discharge 泻而不藏discharge without storage 形体诸窍physical build and various orifices

中医翻译研究[1]

中医翻译研究:回顾、现状与思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周恩) 摘要:本文对过去几个世纪关于中医翻译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分三个阶段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从学科与研究队伍建设、学术成就以及研究内容等几方面概述了中医翻译研究的现状,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中医;回顾;成就;不足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Survey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research on TCM translation in the past several centuries. It reviews the three-staged developments of the research, presents the status quo by highlighting the researcher cultivation and subject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contents as well as weaknesses in the research of TCM transl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achievements; weaknesses 1.引言 中医翻译早已有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医药学就已传入东南亚诸国。然而,在我国同那些国家那时所进行的医药交流中,却鲜有翻译活动的记载。直到17 世纪中叶,我国开始与欧洲诸国进行医药交流,才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医翻译历史提供了比较详尽资料(李照国1997)。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中医翻译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在此,我们将对中医翻译的历史做一个大致的回顾,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大致的介绍,并提出中医翻译研究的一些思考。 2.中医翻译研究的历史回顾 中医翻译从17世纪至今,其发展大致可以分文三个阶段:早期萌芽阶段、逐步深入阶段和逐步成熟阶段。下面我们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回顾。 2.1 早期萌芽阶段 17 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为中医向欧洲传播的始发阶段,进展比较缓慢。在欧洲仅出版了19 部有关中医的译著。而在18 世纪末到19 世纪末的这一百年间,中医学在欧洲的传播有了一定的发展,研究范围有了一定得拓展,先后出版了137 部有关中医的书籍。

中医翻译参考_toStudents

中医翻译参考 一、阴阳学说: 阴阳(Yin and Yang);阴中之阳(Yang within Yin):对立(opposition);互根(interdependence);消长(waning and waxing);转化(transformation) 二、五行学说: 五行(five elements);木(Wood);火(Fire);土(Earth);金(Metal);水(Water);相生(promotion 或generation);相克(restriction);相乘(over-restriction或subjugation);相恶(counter-restriction) 三、精、气、神等: 精(essence);气(Qi);神(spirit或mind);魂(ethereal soul);魄(corporeal soul);命门(life-gate);正气(healthy-Qi,vital Qi);元(原)气(primordial-Qi);真气(genuine-Qi);宗气(pectoral-Qi);卫气(defensive-Qi);营气(nutrient-Qi);心气(heart-Qi);中气(middle-Qi);气化(Qi-transformation);卫分(defensive-phase);气分(Qi-phase);津(thin fluid);液(thick fluid);津液(body fluid);汗(sweat);涎(drool);涕(snivel) 四、脏腑: 脏(Zang-organs);腑(Fu-organs);脏腑(Zang-Fu organs或viscera);三焦(triple energizer,Sanjiao);奇恒之腑(extraordinary Fu-organs);运化(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生化(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肃降(purify and descend);水道(water passage);天癸(Tiangui);先天(innateness, Congenital Constitution);后天(Acquired Constitution);纳气(reception of Qi) 五、经络(十四经名称及穴位名称按WHO所颁布之标准翻译): 经(meridian或channel);络(collateral);正经(regular meridians或regular channels);经气(meridian-Qi或channel-Qi);孙络(minute collateral);浮络(superficial collateral);穴位(acupoint) 六、病因: 病因(cause of disease);邪(pathogenic factor);六淫(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风(pathogenic wind);寒(pathogenic cold);暑(pathogenic summer-heat);湿(pathogenic dampness);燥(pathogenic dryness);火(pathogenic fire);内风(endogenous wind);毒(toxin);五志(five emotions);七情(seven emotions);(有形之)痰(sputum);(无行之)痰(phlegm);饮(retained fluid) 七、病机: 病机(pathogenesis);偏盛(relative predominance);偏衰(relative decline);虚(deficiency);

中医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2

中医英语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2 来源:医学全在线更新:2008-10-6 医学英语论坛 气化不利dysfunction of qi in transformation 畏寒喜热aversion to cold and preference for heat 气分热盛excessive heat at qi phase 气郁化热stagnation of qi transforming into heat 温养脏腑warming and nourishing the viscera 瘀血阻络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 清肺润燥clearing the lung and moistening dryness 破瘀通经break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menstruation 内伤头疼headache due to internal injury 祛瘀eliminating stasis, expelling stasis 逆传心包reverse transmission into the pericardium 气不摄血failure of qi to check the blood

宁心安神calming the heart and tranquilizing the mind 血液循行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惊悸不安palpitation due to fright 气的运动形式the moving styles of qi 血液生成不足insu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blood 平肝止血soothing the liver to stop bleeding 血液亏虚deficiency of the blood 离经之血abnormal flow of the blood 津液的形状、功能与分布form, fun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body fluid 气血生化之源sour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qi and blood 脉细无力thin and weak pulse 肌肤干燥dry skin 肌肤甲错squamous and dry skin 血脉调和流畅smooth and normal flow of the blood

中医英语翻译重点

中医英语翻译句子翻译重点 1.由于证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Since syndrome, covering the location, cause and nature of disease and conditions of healthy and pathogenic qi, indicates the nature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a phase during the disease progress, it more comprehensively, profoundly and correctly uncovers the nature of disease than symptom does. 2.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The so-calle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figuring out the location, cause and nature of disease and conditions of healthy and pathogenic qi by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patients collected by four examinations including inspection, listening and smelling examination, inquiry and palpation, and finally identifying the disease as a certain syndrome. 3.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关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correlated and inseparable i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disease, show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s, methods, formulas and medicinals 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serve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to guide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中医术语翻译的诀窍

中医术语翻译的诀窍 由于中医术语高度概括,抽象深奥,且多采用古汉语表达,故给中医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的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 中医英语翻译乃是一种双重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实现古汉语,古代文化与现代汉语,现代文化之间的转换,然后再实现从现代汉语向英语,东方文化向西方文化的跨越。这要求译者在具备翻译功底的同时,还须熟知中医学理论和扎实的古汉语知识。本文就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科技英语常用构词法科技英语构词中,普遍运用复合法,缀合法,缩合法,首字母缩略等。在中医术语翻译时可借鉴之。 1、复合法这类术语在中医术语翻译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含义大多是各个词含义的叠加。采用这种译法的优点是容易找到对应词,结构明了,易于理解缺点是译文往往不够简洁,例如活血化瘀。 2、缀合法此类术语的含义为词缀与词干意义的相加,特点是简洁,专业性强,与西医术语的可比性强,便于学术交流。但在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中,这类词的使用比例并不高,如针灸。 3、缩合法其含义通常是构成该词的两个部分的词语意义相加,其特点类似缀合法。例如针压。 4、首字母缩略这种方法在科技英语(包括医学英语)中使用得非常广泛,但在中医英语中却很少使用。目前被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普遍接受的只有”中医”一词。当然,也有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将温病缩略为。 首字母缩略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构词方式,可提高单位词汇的信息量。但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使中医术语趋于简洁,规范,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其他翻译方法 1、词性的转换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时要将中医术语的结构进行转换。较常用的方法是将中文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转换成英文中的名词性词组或非限定动词词组。例如: 止痛等。对症状的描述也多采用类似的方法。由于症状表示的是一种状态,而非具体动作,其中文可采用主谓或动宾等词组来描述,而在英语中则常采用名词(词组)或动名词(词组)的形式。如盗汗等。 2、结构调整中医术语大多形成于中国古代,故语言形式上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讲究工整对仗。但在译成英语时,往往需要对这类结构进行调整,采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结构,实现意义上的忠实。如神疲肢倦,心悸怔忡等2.3音译法由于东西方文化和中西医理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有不少中医术语很难在西医(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用意译的方法则译文过于冗长,不符合术语简洁精练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音译不失为一种可取的选择,必要时可加以注释,以弥补音译的不足。例气一,气功一,阴阳一。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可以指人体的生命物质,也可以指人体的生理功能。用音译法来翻译,则最直接,最简洁地反映出了”气”的真实内涵。 三、翻译中须注意的问题 1、求同存异对于在英语中有完全或部分对应词汇的术语,应尽量采用对应语,以与国际通用术语接轨,符合术语标准化的要求,又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如腰,胃痛,头晕耳鸣等。尽管象”腰”,”胃”等术语在中医中的含义与西医并不完全一致,但如果采用其他

中医英语翻译作业

【原文】 故张氏云:“《内经》谓肝主疏泄,故元气之上脱,即由肝之疏泄也。惟可重用萸肉以酸敛直趋肝脏,防其疏泄,藉以杜塞元气上脱之路,则元气可不上脱。《内经》谓肝行肾之气,故元气之下脱亦由于肝,因肝能为肾行其气,即能泻元气自下而出,所以元气下脱亦可重用山萸肉”。张氏在来复汤方解中又云:“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依,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 【译文】 So MR.Zhang (refers to Zhang Xichun)said:"Huangdi's Canon of Medicine holds that the liver governs the free flow of qi,so the depletion of primordial qi from the upper is caused by the liver's dysfunction.Shanzhuyu is sour in taste and astringent in nature,therefore,to treat this syndrome,you can use lots of shanzhuyu to stop the liver qi's dispersion,and block the pathway of depletion of the primordial qi. Huangdi's Canon of Medicine also told that the liver regulates the activity of the kidney qi.(The mechanism is that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 治则 principle of treatment 在对临床的具体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而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治病求本 treatment aiming at its pathogenesis 针对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的原则。 急则治标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acute condition 与缓则治本相对而言,在大出血、暴泻、剧痛等标症甚急的情况,及时救治标病 缓则治本 radical treatment in chronic case 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针对病势缓和、病情缓慢的情况,从本病的病机出发,采取调理、补益为主的治疗原则。标本兼治 treating both manifestation and root cause of disease 针对病证出现的标本并重的情况,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治未病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同病异治 treating sa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methods 表现相同的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病型的各异、正邪消长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的治疗原则。 异病同治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same method 表现不同的病证,由于发病机理相同,采取相同治法的治疗原则。 因时制宜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seasonal conditions 考虑到时令气候寒热燥湿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因地制宜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考虑到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因人制宜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ient's individuality 考虑到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过去病史等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 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祛邪扶正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对于邪气实而正气偏虚的病证,应采用以消除病邪为主,扶助正气为辅,使邪去正安或正复的治疗原则。 扶正固本 strengthening body resistance 对于正气亏虚的病证,采用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 攻补兼施 reinforcement and elimination in combination 对于虚实夹杂,或虚实病情相当,可采用既祛邪又培补,即攻邪与扶正并重的治疗原则。 正治法 orthodox treatment 又称“逆治法”。 针对疾病的本质,从正面进行治疗,即逆病性而治的常规方法。 寒者热之 treating cold syndrome with hot natured drugs 针对寒性的病证应使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热者寒之 treating heat syndrome with cold natured drugs 针对热性的病证应使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虚者补之 treating deficiency syndrome with tonifying method 又称“虚则补之”。

最全中医术语英文大全

[学科] 中医①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②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 ①中医学的简称。 ②本学科专业职业队伍。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药学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 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本草:Materia medica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medicinals(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Chinese medicinal herbs 中药学:Chinese pharmaceutics 药材:Medicinal substance(material) 中西医结合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医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诊断学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方剂学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e/ prescriptions 中医内科学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阴阳]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阴阳对立: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阴阳制约:Restriction of /between yin and yang 阴阳互根:Interdependence of yin and yang 阴阳消长: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 阴阳转化:Inter-transformation of yin and yang [五行学说]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五行:water,fire,wood,metal,soil 生:promote, generate, engender 克:act, restrict, restrain 乘:overact, over-restrict, over-restrain, subjugate, overwhelm 侮:counteract, counter-restrict, counter-restrain, rebel [整体观念] concept of organic wholeness 辩证法dialectics 生长化收藏sprouting, growth,transformation,ripening,storage 内外环境统一性the unity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机体自身整体性the integrity of the body itself 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classic Chinese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 矛盾统一the contradictory unity 互相联系、相互影响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

中医术语英文翻译对照表 治则在对临床的具体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而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治病求本针对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的原则。 急则治标与缓则治本相对而言,在大出血、暴泻、剧痛等标症甚急的情况,及时救治标病 缓则治本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针对病势缓和、病情缓慢的情况,从本病的病机出发,采取调理、补益为主的治疗原则。标本兼治针对病证出现的标本并重的情况,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治未病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同病异治表现相同的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病型的各异、正邪消长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的治疗原则。 异病同治表现不同的病证,由于发病机理相同,采取相同治法的治疗原则。 因时制宜考虑到时令气候寒热燥湿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因地制宜考虑到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因人制宜 's 考虑到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

以及过去病史等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致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祛邪扶正对于邪气实而正气偏虚的病证,应采用以消除病邪为主,扶助正气为辅,使邪去正安或正复的治疗原则。 扶正固本对于正气亏虚的病证,采用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 攻补兼施对于虚实夹杂,或虚实病情相当,可采用既祛邪又培补,即攻邪与扶正并重的治疗原则。 正治法又称“逆治法”。 针对疾病的本质,从正面进行治疗,即逆病性而治的常规方法。寒者热之针对寒性的病证应使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的 原则。 热者寒之针对热性的病证应使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的 原则。 虚者补之又称“虚则补之”。 针对虚弱性的病证应采用补益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实者泻之又称“实则泻之”。 针对性质属实的病证应采用攻泻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 针对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用正治法发生格拒的情况,

《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大纲教程

《中医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90 课程名称:中医英语翻译 英文名称:TCM English Translation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48 学分:3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 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中医英语词汇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中医对外交流传播能力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连接学生所学中医知识与所掌握英语能力的桥梁,是对学生所学中医与英 语两大知识体系的高度综合和强化,担负着完成专业设置目标的重任,因而在整个 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中医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基础上设立,是对前面课程 所培养能力的高度应用,直接影响着专业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树立优良的翻译道德,既要做到忠于原文,又要对译文读者负责。 2.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中医英译史,掌握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中医术语的英译,并能胜任一般的中医翻译工作。 2)方法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自如地应用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完成一般的中医翻译任务,进行简单的中医对外交流活动。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5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掌握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从事中医英译工作的能力;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应用中医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从事中医英译的能力。重点章节是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难点章节是第1章、第4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以学生翻译实践为基础,讲解中医英译的原则和方法与讲评学生翻译相结合,真正做到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学生中医英译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实践 指导 自学 小计 1 总论 2 2 PPT 2 辨证论治 2 3 PPT 3 阴阳学说 2 3 PPT 4 五行学说 2 3 PPT 5 脏象学说 2 3 PPT 6 气血精津液 2 3 PPT 7 经络学说 2 3 PPT 8 望诊 2 3 PPT 9 闻诊 2 3 PPT 10 问诊 2 3 PPT 11 切诊 2 3 PPT 12 八纲辨证 2 3 PPT 13 脏腑辨证 2 3 PPT 14 卫气营血辨证 2 2 PPT 15 三焦辨证 2 2 PPT 16 六经辨证 2 2 PPT 17 中药 2 2 PPT 18 方剂 2 2 PPT 合计 48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WHO 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1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

中医常用词汇英文翻译

中医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1

中医英语常用词汇英文翻译02 气化不利dysfunction of qi in transformation 畏寒喜热aversion to cold and preference for heat 气分热盛excessive heat at qi phase

气郁化热stagnation of qi transforming into heat 温养脏腑warming and nourishing the viscera 瘀血阻络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 清肺润燥clearing the lung and moistening dryness 破瘀通经break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menstruation 内伤头疼headache due to internal injury 祛瘀eliminating stasis, expelling stasis 逆传心包reverse transmission into the pericardium 气不摄血failure of qi to check the blood 宁心安神calming the heart and tranquilizing the mind 血液循行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惊悸不安palpitation due to fright 气的运动形式the moving styles of qi 血液生成不足insu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blood 平肝止血soothing the liver to stop bleeding

逻辑分析法在中医宣传文本中译英实践中的运用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3), 465-470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0911984.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0911984.html,/10.12677/ml.2020.83064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s of Logical Analysis in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Texts for TCM Yushu Yan, Rongzheng Re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Shanghai Received: Jun. 9th, 2020; accepted: Jun. 23rd, 2020; published: Jun. 30th, 2020 Abstract “Parataxis” of Chinese and “hypotaxis” of English seemingly has been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academic discussion on the linguistic disparities between these two languages. Based on plenty of translation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I found that the linguistic disparities between these two languages actually lies in their distinct ways to express logical relations, which seem to be one of the biggest barrier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Therefore, logical relations could be a bridge of the huge gap between “parataxis” of Chinese and “Hypotaxis” of English. In this paper, I first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logic relations to the linguistic disp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n the features of texts to publiciz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s well as the typical logical problems in these text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some practicable suggestions and effective methods to make C-E translation of texts to publicize TCM easier and more readable by case studies of logical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to clarify the logical relations in the texts. Keywords Logical Analysis, C-E Translation, Publicity Texts for TCM, “Parataxis” of Chinese, “Hypotaxis” of English 逻辑分析法在中医宣传文本中译英实践中的 运用 严钰淑,任荣政*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