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9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9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9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当前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e10928140.html, 当前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作者:胡银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9期 [摘要] 高校意识形态具有敏感性、复杂性、示范性的特点。当前面对社会大转型、全球 化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西化"思想的大力宣传,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解决大学生意识形态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意识形态问题对策 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其核心是政治理念和政治信仰。意识形态是人们思想的基础和行为的先导,高校是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精干力量,其政治态度、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制定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流意识形态有淡化的现象 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党领导人民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本思想保证。但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出现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的现象,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大学生对高校“两课”的态度上。 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直接关联的就是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即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失落。一些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的一切都是好的,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动摇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政治信仰边缘化。 (二)价值观及判断出现偏差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

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

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在当前社会转型与全球化背景的冲击下,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育人的重要摇篮,同时也是传承文化、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园地。能否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能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红线,不但关系着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问题,甚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权威性的话语,是特定阶级的社会意识总体,它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是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我国,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这是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信念支柱。做好对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矛盾以及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对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 当今中国社会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各种矛盾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爆发,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冲突的孵化器,在引发普通民众心理失衡,质疑司法公正,改革公平的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此外,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建设,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明显的多元趋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迷信等消极现象有所抬头,这些思想渗入校园也部分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感召力。 另外,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和“分化”战略,也在干扰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把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化为所谓“普世价值”、“普世文化”,标榜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打压我国的意识形态愈加呈现反弹和激化走势,他们不断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国传输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 此外,某些学校以学生反感为由,通过各种途径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不科学。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来自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缺乏深厚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缺乏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产生怀疑,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一些意识形态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面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难以做出有针对性的令人信服的回答,存在着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而另一些教师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看作是一种纯业务性的工作,对课程肩负的使命没有深刻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亚洲的崛起》)。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训。目前我们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研究不应当停留在解体的原因等一般性研究。我们应十分注意苏联解体前苏共党内利益集团的构成、他们对苏联解体的作用以及苏联解体后他们蜕变为俄罗斯新贵集团的过程。分析这个集团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目前面临的腐败现象同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存在相关。铲除这种利益集团产生的土壤和基础,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崛起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信心所在。 中国崛起需要软力量的建构 软力量是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根据“软力量”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硬力量和软力量相互作用并相互加强。中国崛起的硬力量部分比软力量部分较早较快提升,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软力量的滞后可能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被疏忽的重要内容。在软力量中,制度因素又比文化因素更易于引起注意。因此,在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中,应当形成硬力量和软力量、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平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中国文化应当成为中国崛起的软力量的重要构成。这种软力量的作用在于对全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它对全世界文化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改善和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确实可以在国际关系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如“中庸”、“仁政”、“王道”等等。道家的哲学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亚洲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天然崇拜正在发生深刻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点使中国崛起具有某种亲和力。 由于中国崛起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无须讳言,年轻一代(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一代)在传统文化承

我国全面发展面临的 挑战及对策

如何应对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姓名:胡攀 专业:14学前教育本科(1)班 【摘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新挑战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任务,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为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0多年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总体设计和战略部署,但是这并不意味从此改革就可以一帆风顺,因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改革必然遇到多方面的阻力和障碍。第一,来自意识形态的障碍。现在仍有很多人遵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正宗,而且动辄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批评中国改革。另外也要注意,有些人其实是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来保护自己的特殊既得利益。所以,必须坚持来之不易的改革共识,大刀阔斧的推进全面改革。第二,来得特殊既得利益的阻力。有一类既得利益,不是从市场化改革得来,而是靠不改革和反改革得来的,靠手中的配置资源的行政权力发财致富。贪官污吏在不改革中获得了惊人的特殊既得利益,这些人当然会想方设法对全面深化改革设置各种障碍,或者极力扭曲改革措施。第三,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巨大而精致的体系,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中国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自然会发生知识准备不足等问题。第四,实现的社会经济困难。因为过去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下,中国经济积累起来很多实际困难。现在要推进改革,就要直面这些现实困难,妥善加以处理,不可能“绕着红灯走”。

大学生意识形态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权威性的话语,是特定阶级的社会意识总体,它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是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我国,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这是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信念支柱。做好对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矛盾以及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对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 当今中国社会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各种矛盾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爆发,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冲突的孵化器,在引发普通民众心理失衡,质疑司法公正,改革公平的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此外,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建设,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明显的多元趋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封建迷信等消极现象有所抬头,这些思想渗入校园也部分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感召力。 另外,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和“分化”战略,也在干扰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把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化为所谓“普世价值”、“普世文化”,标榜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合理性”与“优越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打压我国的意识形态愈加呈现反弹和激化走势,他们不断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国传输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意识形态终结论”,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 此外,某些学校以学生反感为由,通过各种途径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不科学。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来自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缺乏深厚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缺乏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产生怀疑,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一些意识形态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面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难以做出有针对性的令人信服的回答,存在着教育实效性差的问题。而另一些教师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看作是一种纯业务性的工作,对课程肩负的使命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中一味迎合学生,追求所谓的生动有趣,而不懂得当代大学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认识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需要一个选择和鉴别信息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思想基础。当代大学生总体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但拒绝简单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方法亟待改进。 国际国内、高校内外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思想活跃但缺乏判断能力且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迷茫甚至误解,动摇大学生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与决心。如果任由态势发展,势必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并保持高度的重视和警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

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问卷调查

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问卷调查 1.你信仰马克思主义吗? (A)不信仰(B)没体会信不信仰(C)有点信仰(D)信仰2.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态度? (A)不怎么关心,什么制度都无所谓(B) 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C)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认为其他社会制度比较好(D)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好 3.您对当前我国社会制度的认同? (A)认同而且满意(B)认同但有些不满意(C)不认同也不满意(D)无所谓4.在春节与圣诞、七夕与西方情人节、重阳节与感恩节这三组节日中你更喜欢中国节日有多少个? (A)0个(B)1个(C)2个(D)3个 5.你听说过文化渗透、了解文化渗透吗?() (A)没听说过,不了解(B)听说过,不了解 (C)听说过,比较了解(D)听说过,很了解 6.上马原和毛中特理论课你通常() (A)经常睡觉(B)随便听不听(C)比较认真听讲(D)很认真听讲7.你不喜欢理论课的原因是() (A)我比较喜欢(B)老师授课乏味(C)课程内容枯燥(D)个人原因8.如何看待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A)没怎么注意(B)听讲过,不甚了解(C)有大致了解(D)具长期性又十分尖锐复杂 9.你认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离你有多远? (A)很远(B)没注意(C)无所谓(D)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的方方面面面10.你认为意识形态领域与敌作斗争的前沿阵地是() (A)课本、报纸(B)广播(C)电视(D)网络 11.你认为该如何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 (A)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B)培育好、引导好社会组织,强化其宣传意识形态的作用 (C)积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意识形态的良好载体 (D)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结论: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普遍认同邓小平理论,关心时事政治,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进取,注重实践,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意识;务实求真,独立自主,追求个人才能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兴趣广泛,信息贯通,追求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理论学习、就业观念、处世态度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苗头,势必将会危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方向,我国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建设人才的地方,聚集的是来自全国优秀青年学子,他们肩负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继续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可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内外环境、体制、学制等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当前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及对策

土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人迷失了,有人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以此为契机,推出以民族文化、民俗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有的省份、有的地区更是将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但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游客好奇的心理,民族文化旅游往往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精髓,甚至有些项目与民族文化内涵背道而驰,从而导致民族文化失去了许多原滋原味的元素。 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流行文化、都市文化进入民族地区,很多民族地区的年轻人对都市文化、流行文化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近距离的接触流行文化、都市文化,淡化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样的结果便是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许多重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急功近利的开发手段也加剧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破坏与流失。其次,文化体制改革既使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

承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的绝大多数文化团体,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深度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破大锅饭,有的自找发展门道,有的解体了,民族文化艺人自找活路,分散各方;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许多民间技艺无法传承。最后,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同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主要表现:语言上,部分少数民族年轻人不会讲民族语言;建筑风格上,砖混结构的房子逐渐代替了原来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服饰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逐渐被汉族服饰所取代等。 上述表明,在现代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三大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及其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举措是当务之急。 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对策在中国文化发展繁荣来临之际,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其重要内容。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离开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将会残缺不全。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树立科学的文化传承观,建立家庭、社区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的建构

第32卷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月Vol.32,No.1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11政治学研究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的建构* 杨文华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 要: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没有终结。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依然存在。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优势。 为此,应运用新的知识、技术、文化条件,以科学的信息预警维护网络主权,以有效的舆论疏导赢得网络认同,以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拓展网络阵地,以文化力、传播力和感染力的提升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渗透功能。从而建构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 关键词:网络风险;信息预警;舆论引导;主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1-0106-04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0GJ009) 作者简介:杨文华(1970-),女,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网络的意识形态控制,全面展开了对网络信息、网络舆论和网络思潮的牵制。它们充分利用技术的尖端优势以及全球化的竞争机制获得了巨大收益,使网络资源不断向自身集中,并且以物质的强势奠基了文化攻势。对于执政党而言,建立意识形态的网络风险防范机制,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信息的预警机制 网络信息是跨境自由交流的。开放、无国界、无政府的网络信息突破了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极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信息向我国倾销它们的精神文化产品,传播世俗生活方式和实用主义思想,使民众在无知无觉中接受西方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的主流文化。要赢得这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应建立一种科学的信息预警机制,守护信息边疆。对特殊信息的传播进行检测,对信息传递进行有序化管理,以降低网络使用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 (一)预警环节的设置。网络技术设计的初衷是要建设一个没有地域限制的自由领域,因此,在网络中用户极易隐藏自己的身份或通信内容。网络信息无源可查,但却可以深层次地影响网民的心理和价值判断。伴随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带宽的增长,网络用户数量急剧暴涨,大量网络工具软件被迅速应用,而网络协议安全性却日趋滞后,使得网络无序化问题日益严重,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尽管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已经开发了大量的应用软件,但是,它们都只限于对来自一侧攻击者的防范,对于大范围的意识形态渗透并无显著效果。境内外一些组织或团体仍然可以通过公告和发匿名信的方式向安全网络中随机地发送秘密信息。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信息传递不是通常的网络安全系统所要防范的,但却是意识形态安全检测的重点内容。 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它包括检测、分析、判断、预测等环节。在检测环节,严格信息过滤,把好网络端口,通过路由路径控制系统进行信息源追溯和查究;完善网上信息实时监测和跟踪系统,收集特殊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发掘,及时把握网络信息动态。在分析环节,对现有的网络信息渗透手段进行分类总结、统计和技术分析,从中找出有害信息分布的规律、栏目、网站、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址段,根据有害信息的蔓延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封堵,寻找弱点进行突破。在判断环节,判断信息对抗的总体形势,提出技术防范对策。在预测环节,结合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网络信息反馈,对可预见的、可能出现的网络信息渗透手段做出预估,评价不同信息在网络空间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四个环节前 *收稿日期:2010-12-16

意识形态教育实施方案

意识形态教育实施 方案

织金县红旗小学开展意识形态教育 实 施 方 案 .08 织金县红旗小学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引导她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从而把她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贯彻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多方面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原则、任务和要求 我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原则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我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我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帮助和引导小学生牢固树立四个基本观念: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变成小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使意识形态教育成为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努力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具有“培养信仰、提升道德、指引理想”的“立德立言”的教化功能,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更新师德建设理念,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是学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体。加强学校学生意

现代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doc

现代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基珀精益生产启动大会演讲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消费者从“粮票排队时代”到足不出户就能选购所需的商品,还能够为自己设计独特的产品特性。同时“中国制造”的概念开始响遍全球,令13亿中国人感到自豪,以致于开始让很多反华人士感到担忧,“中国威胁论”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反对者担忧大量优秀制造企业转入中国,影响本国的就业率和社会稳定。 21世纪是中国的舞台,我想所有中国人都有信心实现这个理想。但是,我们离此目标还差很远,我们现在最多只能说是制造大国,要变成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企业,其中很多业绩良好的民营企业,在深入企业了解过程中让我惊讶和震惊。在我原来的概念中,这种企业属于那种基本没有生存能力的组织,但他们却活得很好。(很多人肯定问我,为什么呢?)那这些年,这些企业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我总结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靠产品(指产品本身拥有的广阔市场),二是强大的销售队伍和销售能力,三是廉价的劳动力。未来几年内这些优势都将失去,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三方面来分析。一、靠一个产品发家致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家可能经常听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够胆量去做,成功的机会很大,因为市场空缺大。现在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商品极为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进入“过剩”的阶段。虽然很多人积极在“红海”中想要发掘“蓝海”,但“蓝海”客观存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二、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对销售产生了抵抗能力,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管你多么强大的销售能力都将碰壁,强行推销的方式只能导致失败,很多企业库存积压和不能满足顾客交付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企业只有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对质量的要求,对交货期的要求,对服务的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三、廉价劳动力一直是吸引外资和产品低价格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竞争力。但这种优势也将逐渐失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薪资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沿海甚至是内陆地区,即使工资在普遍上涨,人员招聘也越来越困难。大量人员的流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薪资待遇问题。(其实,我们基珀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再则即使员工工资要求不提高,比中国落后的国家还很多,他们的劳动力可能更廉价,如果有一天他们搞开放了,我们是否也意味着将失去这种优势呢。 总之,前面三点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都将逐步尚失,那我们凭什么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舞台呢?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新形式下的激烈竞争?“中国制造”应如何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一、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这样的话题大家一听可能要失去兴趣,老掉牙了,但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可是至关重要。当然,要避免“口号主义”和“形式主义”,要真正地将科学管理落到实处,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口号”和“形式”一直是中国特色地两大误区,很多企业有很漂亮地使命、方针,但这紧紧停留地“口号”层次(比如:邮政服务的遭遇)。很多企业大厅里可以看到很多证书和奖状,比如很多企业通过ISO体系认证,但我们扪心自问,这些究竟改变了企业多少内涵,是不是仅停留在“形式”层面。

当前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和对策

当前民族文化传承面临 挑战和对策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当前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各民族结合些文化是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经验、技能以及习俗的总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的文化资源,既是民族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和祖国统一的基础,对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探索民族文化传承有效途径是解决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的出路。 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民族文化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强。进入21 世纪以来,民族文化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视野,无论是“民族文化大省”战略,还是文化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被当做出于“民族政策”或“政治稳定”不得不关注的对象,也不再被视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在机遇的背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现代化进程加快给民族文化传承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拒绝现代化意味着民族的贫困。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这一现代化进程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同时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摒弃传统文化,追求快速而直接的经济效益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即使有人在滚滚而来的现代化进程面前依然坚持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但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结果便是民族语言濒危、某些民族口头流传的文学艺术濒临失传、很多精湛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日渐消失、曾经用来培养人类美德的日常生活风俗和礼仪逐渐被废止。冯骥才先生就在《紧急呼救》里说:“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需要拨打110 紧急呼救” 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亡将无法复制。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民族文化传承提出新的挑战市场经济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带来了我国文化的繁荣,民族文化也随之变化和发展。但是,市场经济也有阻碍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拥有金钱的多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多少数民族青年离开本乡本土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人迷失了,有人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以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考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考 一、新时期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信仰状况 大学生群体十分特殊,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热情,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正是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研究证实,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中国,青年人中间大学生群体是文化水平比较高同时政治素质又比较好的群体,这个重要人群的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是中国未来走向和国家前途命运极为关切的影响因素。通过近几年对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滚动调查,笔者发现有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关注中心从政治转向了经济和人文等方面,不再把政治放在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改革开放后,青年人中间价值观念的“去中心化”现象正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很大影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受此影响大学生对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更加关心,改变了原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理念,出现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重的现象。而此时他们还是价值观和

人生观尚没有定型的群体,在这种冲击和变动中有人停滞不前,有人无所适从没有方向感,因此引起了政治信仰缺失。再加上80、90后大学生崇尚个性特立独行,求新求变中甚至还有点叛逆和愤世嫉俗。大学生从自身所享受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氛围中认识到自己正享受着国家发展的成绩,但是个别同学因为自己所接触到的社会问题而对现行的社会制度有些失望和灰心,造成政治信仰的弱化。还有个别同学因为教育和就业问题,而对国家的治理方案产生怀疑。甚至有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暴力影片,对政治有排斥心理。第二,部分大学生对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态度不积极。思政课仍然是学生政治方面知识的基础来源。大学生认为我们有必要上思政课,但是思政课程也需要改进,老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思政课不能再一味的读读课本教条,这样很难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量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政治现象和信息呈现在民众面前,大学生早期接受的很多政治教育元素与现实之间因为一些负面因素而使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大学校园与社会环境之间也存在着一样的距离,这使得身在校园的大学生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也会有一些偏差,这也将影响到他们的政治信仰。贪污腐败现象、贫富差距问题、社会风气低俗等问题也会让激情满怀的大学生很难冷静、客观的对待社会问题,一些信仰问

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如何应对动态的环境 为应对动态的环境,有较好管理基础的企业可以采用战略性的工作分析方法。战略性的工作分析把企业战略、环境因素、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纳入工作分析中,使工作分析在满足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操作层面,战略性的工作分析提倡扩大信息来源,参与人员除了企业内部员工外,还包括企业战略规划者、所在行业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等。信息来源的扩大使工作分析结果具有未来发展和实践应用导向,应用周期增长。 对于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应结合企业特点和工作特性选择适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注重对工作分析进行动态管理。在动态的环境下,工作分析的结果:工作描述和职位说明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企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会促使企业进行相应的变革活动,但企业的变革活动与动态环境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企业应对工作分析进行动态管理,形成定期审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 二、团队工作取向的增强 团队以其灵活、高效和问题解决的特定属性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企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快速提升企业绩效的同时,团队中的成员通过自身能力的开发和团队建设的学习拓展自身能力,实现个体的迅速成长。但团队这种工作形式是对企业现状的打破,成员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根据任务需要而随机变动,团队这种动态的工作方式对工作分析提出了挑战。 角色分析技术能充分把握团队成员职责静态性和任务动态性之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团队工作分析。角色分析技术是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来明确成员在组织中的角色职责以及他人对该角色的期望,在成员参与的基础上确定角色职责的技术。运用角色分析技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角色陈述,成员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陈述该角色的工作职责,同时说出对其他成员工作角色的期望。其次,角色讨论,成员对自身及团队中其他成员的角色职责发表意见和建议,对工作职责中的不一致之处进行充分讨论,分歧较大时可以引入团队外的第三方进行调解。最后,角色固化,总结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界定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职责。 角色讨论是角色分析技术的关键,由于讨论结果关系到工作职责的界定问题,成员会充分考虑哪些职责是自身必须承担的,哪些职责是属于与自身工作有关联的同事,处于角色边界处模糊的职责问题会得到充分的讨论,避免了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和搭便车现象。 三、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工作分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社会的巨大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契合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主动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科学应对并在这场变革中把握主导地位,树立起大数据的思想观念,同时深入挖掘大数据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标签:大数据;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维护 随着人类社会“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手机、PC等数据承载方式的推广,大规模的几何式的“数据大爆发”趋势日渐显著,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类思考世界的方式。高校历来是个别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进行渗透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掌握着先进的传播载体,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在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上借助“大数据”进行“移动化”渗透的主要群体。因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迎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在各种社会思潮交汇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平台上,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有效利用“大数据”维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及其特征 大数据(Big Data)最早产生于IT领域,人们用它来形容网络信息高速膨胀时代不断产生的数据集,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1〕通常我们用体量大(V 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性(Value)、速度快(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基本特征。简言之,大数据是借助计算机等存储设备对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分析、预测的数据集合。其实,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数据集合之容量大,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集合的整合、分析和交换发现新的效用,带来新的价值,走向“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归结起来,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凸显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海量数据成为常态。有统计显示,每天数以亿计的网络信息产生,被分享、被接收。群消息堆积,朋友圈刷屏产生“信息超载”,形成了民众娱乐化、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例如:百度公司目前数据总量接近1000PB,存储网页数量接近1万亿页,每天大约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几十PB数据。〔2〕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群体,刷微博,微信、QQ、浏览新闻,以及每天使用的网络浏览记录,都不断产生由文字、照片、音频、视频、对话、邮件等构成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为大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与互动的空间,客观地反映了展现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 二是快速传播得以实现。大数据的产生速度之快与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