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轮用必修三

一轮用必修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一)儒家

1、孔子思想和成就:

(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哲学思想核心),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3)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4)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

(1)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2)哲学思想:“性善论”人有恻影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等

(3)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4)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荀子思想:

(1)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2)哲学思想: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3)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4)影响: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二)墨家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要思想: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丧、节用”主张讲求实际功利;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学“察类明故”

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节用:强调节俭,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三)道家

1、春秋老子: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政治上主张无为,小国寡民

②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

③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原则

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消极态度

2、战国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含深邃的哲学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

(四)法家

1、李悝:

经济: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政治:用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

2、商鞅:

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定爵;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

3、韩非子:

(1)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

法:指公开颁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封建法治的刑罚制度

术:指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

势:即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

(2)吸收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3)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4)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1、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

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

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3、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

子群“士”的形成;

4、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六)百家争鸣的意义:

1、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例:

(2012年山东卷)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012年上海卷)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

(2012年海南卷)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2014·重庆卷] 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2014·天津卷]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2014·山东卷]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二、汉代儒学

1、“焚书坑儒”

(1)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2)影响: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2、罢黜百家

(1)原因:

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

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

(2)表现:

汉武帝认可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重用儒生,设置

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一定改变大官

富子嗣垄断教育局面;

⑤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

(3)影响:

①积极: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②消极: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例:2014·江苏卷]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013年重庆高考1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三、宋明理学

1、理学兴起的原因:

(1)东汉末年以后,由于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导致理学的产生。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或贡献:P14

(1)北宋周敦颐:构建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北宋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北宋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

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北宋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最高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核心也是“仁”。

(5)南宋朱熹(理学成熟):

理气关系:理气相互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离气;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审思明辨和格物致知。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敢于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著作:《四书》集注

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3、陆王心学:P15——理学的发展

(1)特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人

教版:强调内心修养)

(2)意义:心学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3)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心即理也;

本心体悟、发明本心

(3)王守仁(阳明)主张:灵明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灵明产生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即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主张修养的关键是“致良知”,并强调“知行合一”。

4、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即理学的特点和评价:

发展特点:

①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吸收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主张;(即“三教合一”)

②把儒家传统道德修养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有机结合起来,(即将儒家忠孝

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使儒家思想深入到哲学层次,形成囊括天人关

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客观评价: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例:(2012年海南卷)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2012年海南卷)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2012年新课标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4·广东卷]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2014·浙江卷] 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4·全国大纲卷]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评价: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2、.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发展特点:①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②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主要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要求限制君权甚至实行“众治”;

反对理学和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和空谈,提倡唯物论和经世致用。

③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动摇其

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或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壮大,要求自由和精神解放。

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③明朝后期政治黑暗,阶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等

例:(2013年山东高考16题)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P26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P30.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2)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没有成熟的市场

(3)启示:

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例:

(2012年上海卷)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2013年重庆高考3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2.

[2014·重庆卷]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1、书法艺术:

(1)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总趋势:有繁到简

2、中国画:

(1)形成过程:石器时代:陶器图形

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渐成熟

(2)分类: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

(3)山水画的特点: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

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是中国画的精粹

(4)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画中有诗”,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文人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例:(2012年福建卷)《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

(2012年大纲卷)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2013年四川高考1题)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B C D (2012年安徽卷)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

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3.戏曲艺术。P35

(1)渊源:①秦汉魏晋南北朝:乐舞百戏;

②隋代:四方散乐;

③唐代:杂技歌舞;

(2)宋朝:杂剧和南戏、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

(3)元朝:元杂剧兴盛

(4)明:传奇剧兴盛(其中昆山腔形成水磨调,即昆曲产生)

(5)清:京剧:①来源: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优点

②形成:始于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

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以后(1840年)

③特点: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

角色的行当划分较严格,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④地位:比较全面集中提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

化“国粹”之一。

4.灿烂辉煌的文学成就

(2)汉赋:散文与韵文并用的文体。

(3)唐诗:

附: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②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

③科举制以诗赋取士的推动

④民族融合、南北、中外交往频繁提供丰富的营养素材

⑤唐政府较为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⑥对前代诗歌的继承发展

(4)宋词: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

附: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随着商业城市的繁荣,扩大的市民阶层需要更多精神食粮

②宋代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的影响

③词比诗形式更自由,更适合表达丰富深刻的情感

(5)元曲:包括散曲与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套曲和小令。

①散曲特点:

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等②杂剧: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流行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和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瓦肆、勾栏及农村戏台提供场所。

附:元杂剧盛行的其他原因,

①开封、大都、杭州等城市兴起为杂剧提供了依据;

②农村的节日和庙会是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保持了戏曲

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③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④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

定的作用;

⑤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百姓怨怒已极,有口难言,要求在艺术上得

到反映;

⑥元初废科举,许多文人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从事杂剧创作;

⑦元杂剧本身是—种很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

(6)明清小说:

繁荣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

封建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特点:多数作品的共同主题:反封建、反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发展阶段:

例:(2012年江苏卷)“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曰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2012年大纲卷)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2012年浙江卷)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8题)“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7题)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014·重庆卷]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

[2014·北京卷] 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地主阶级——学器物(技术)

1、背景:

(1)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

(3)林则徐等人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代表人物:

(1)林则徐、魏源:

①事迹:A编译西书,了解外情(如四洲志、华夷事言、海国图志等)

B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②影响:A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B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C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洋务派——洋务运动

①背景: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二鸦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太平天国等人民运

动兴盛。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暂时“和好“

②时间:19世纪60年代

③主张:A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纲常名教为根本,利用西方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

例:(2012年北京卷)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⑦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大方向:向西方学习 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层次: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有中国特色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化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的进步 (1)维新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的不同: ①政体:维新思想主张变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斗争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变法,民主共和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③土地: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共和思想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主张。 (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 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 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题型应用体验 特点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设问一般含有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等词语。

2.既要求反映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要显现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注重考查事物本质属性及其新发展和新变化。 【典型例题】 康有为曾说过,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而是能欣赏它们的价值。不过,他的赞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技法攻略】 析题干→康有为欣赏外来文化的价值,但是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 抓关键→康有为对西方文化的欣赏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合乎孔子的三世教义,即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构联系→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理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明答案→本题体现了将中西思想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文化去衡量西方文化,故选B。 【针对训练】 1.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 解析:根据题干“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和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 语法要点》教案

Grammar Teaching Goals: 1. To check what has been learned yesterday. 2. To enable Ss to master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3. To get Ss to have knowledge of the grammar point: the model verb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1. Ask Some Ss to retell the reading text. 2. Ask S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to see whether they did their homework or not. How many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our text? Step 2. Word study Purpose: To consolidat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ext. Finish Ex1 Purpose: To enable Ss to master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Ex2 Many people think that Christmas is a western __________, but in fact it is really a worldwide holiday. Christmas actually as a _______ festival celebrated by _________ around the world. Its ______ is around the 3rd or 4th century AD, when the _______ of remembering Jesus’ birth on December 25th first started. Today, of course, many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 __________ it were just a holiday to ______________ family, rather than a holiday about a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 “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③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玛雅人创拜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神。 (3)急剧衰亡:16世纪后,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原因:开辟后,殖民者的入侵。 【重点聚焦】

(完整版)人教英语必修三UNIT1单词拼写、完成句子、语法填空、词汇巩固)

一、完成句子 1.现在你可以在拥有锻炼的热情的同时和孩子们享受快乐时光。Now you can find your passion for exercise and your 二1. 汤姆食言了,并没有出现在会场 Tom broke his word and didn’t at the meeting.

2.我们又见面了,他为自己没有信守诺言而向我道歉,并希望我能原谅他。 When we met again, he apologized to me for not having and asked me to forgive him. 3.我们都屏住呼吸以免被发现。 We all in order not to be discovered. 4.他们担心会下雪而受到耽搁,就早早出发了 They early fearing that the snow might delay(耽搁) them. 5.这个人向他的经理道歉因为没有提醒他开那个重要的会议 The man apologized to the manager for not him that important meeting 5.对你昨天晚上对我所说的话,我决不原谅。 I'll never you what you said to me last night. 6.竞争智能,或者换句话说,弄清楚谁是你的竞争者,以及他们做什么和怎样在做,是任何商业的要义。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r knowing who y our competitors are and what they do and how they do it is essential (重要)for any business. 7.那张照片使我想起我在那个村庄度过的童年。 The picture reminded me of my childhood in the village. 8.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不要拿朋友的东西,即使你知道朋友不会介意。Never take something even 三、单句语法填空 1.You must keep your word.Please set early. 2.I'll never forgive myself making such a mistake. 3.She apologized the shopkeeper having no ready cash on her. 4.Keep up your courage,since life is made up of joy and (sad)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长春市第五中学导学案 教师: 程亮 学案9 辉煌灿烂的文学 目标导航 课堂自学、探究 一、从《诗经》到唐诗 探究点1 楚辞的文学特点 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材料出自《离骚》,据此回答楚辞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点2 汉赋的文学体裁特点 材料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赋这一文学体裁有何特点? 探究点3 唐诗体现的时代特点 材料感受李白 李白的诗流传至今的近一千首,不少佳句成为千古绝唱。 如,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长江的浩淼无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感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考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何特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与其时代背景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3“学思之窗”: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示】《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教材互补]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人民版) [重点精讲]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格。 [关键点拨]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二、宋词和元曲 探究点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耆卿(柳永)?”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

一、《百家争鸣》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习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 【自主探究】: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阶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儒学及其代表人物(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孔子:_____时期,提出___和______,政治主张____________;教育主张________________ 2、孟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老庄之学(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老子:______时期,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_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法家思想(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悝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家思想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墨家的主张(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墨家学说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 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 仁爱思想 B. 忠恕之道 C. 等级秩序 D. 以德治民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孙膑 3.春秋战国时期世道衰微,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 依据是 A. 民贵君轻 B. 人性本善 C. 重义轻利 D. 浩然之气 4.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后回家,看到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乎?不问马。” 这体现了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检测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必修三二轮复习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俭”“敦敬”“忠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土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土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缘于秦国 A.遵循古礼 B.推行德政 C.体制创新 D.人才荟萃 2.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 3.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烟自主的权利 4.隐士是古代远离权力中心的特殊群体,或洁身自好,守道不仕,或逍遥山林,与世无中。钱钟书在评价历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态度时认为,“为政者亦识隐士装点山林,其作用每胜于趋跄廊庙”。下列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B.“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C.“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D.“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 5.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 A.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 C.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 6.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宗法血缘制度的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7.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8.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创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9.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 A.肯定人的尊严 B.否定神灵存在 C.强调理性至上 D.推崇绝对真理 10.《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 11.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秦西新史概要》一书时说: “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表明李鸿章 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 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 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级 12.1898年,总理各回事务衙门制定奖励意程,凡发明军用器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伤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据此推断,该章程 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 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 13.“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做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成了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北代战争的发动 14.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D.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15.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 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 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 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 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 16.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盂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达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 C.注重道统权威 D.强调学术创新 17.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列“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18.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团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19.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忻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诉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20.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有学者统计,1868-1879 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新思想的萌发 B.有助于洋务运动开展

历史必修三事件时间检索表

历史必修三事件时间检索表 中国 远古时代《鸛鱼石斧图》 夏《夏小正》 商甲骨文(汉字已成完整体系,其后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发展)春秋战国士开始活跃,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百家争鸣(儒: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有教无类,“克己复礼”; 孟子: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性本善; 荀子:仁义王道,人之性恶;战国后期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蔚然大宗。 道: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万物运动;庄子:世间万物相对。法:韩 非子:依法治国,中央集权制。) 屈原,《诗经》(西周到春秋中期300多诗歌),司南,战国石申《石式星表》西汉(汉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儒家(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政策:儒学家参政,定期选 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兴办太学,各郡 县设立学校。(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氾胜之《氾胜之书》。战国问世,西汉 编定《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 东汉蔡伦改造造纸术。《九章算术》(十进位制值计数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张衡《二京赋》 东晋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王羲之《兰亭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北魏贾思劦思《齐民要术》(最早最完整最系统) 隋三教合一(儒学,佛教,道教)(隋唐: 唐尊道、礼佛、崇儒,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书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儒学发展成以理为核心的理学(程朱理学)。二程(程颢程颐):天理为本源,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格物致知 毕升活字印刷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词(苏轼、李清照),指南针用于航 海,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宋朝)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陆九渊(陆王心学):创立心学。心为宇宙万物本源,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 陆游、辛弃疾 元王祯《农书》,郭守敬《授时历》革新浑仪,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简仪明王阳明(陆王心学):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李贽(离经叛道):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要求 徐光启《农政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明末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是可认识的 (儒学正统受到冲击) 清乾隆末年,安徽徽剧与湖北汉剧“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鸦片战争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各国律例》 184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19C5、60 洋务派(曾李左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江苏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重点归纳

必修三《文化生活》部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表现在: ①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归纳:文化的作用(影响) ●对社会: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对个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怎样?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知识点汇总及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单元要点 必修三复习 U n i t1F e s t i v a l s a r o un d t h e w o r l d

语言要点Ⅰ.词语辨析

Ⅱ.词性变化

Ⅲ.重点词汇 1.mean (meant, meant) vt.&vi. 意思是;意味着;打算;预定

[典例] 1).The sign means that the road is blocked. 这个标志表示此路不通。 2).What do you mean to do with it? 你打算把它怎样处理? 3).I mean you to work as our spokesman. 我想请你当我们的代言人。 [重点用法] (sth.) mean doing sth. 意味着…(sb) mean to do sth. 打算做… had meant to do sth. 本来打算做某事be meant for 打算作……用;打算给… (sth.) be meant to do sth. 被预定/指定/认为做某事 What do/did you mean by...? “你……是什么意思?” [练习] 按要求填空或翻译。 1).Can you tell me what this sentence (mean)? 2).Your friendship (mean) a great deal (介词) me. 3).In some parts of London, missing a bus means (wait) for another hour. 4). What did he mean (介词) saying that remark? 5).I (本来打算来)yesterday, but I had an unexpected visitor. 6).这些房间是打算用作少年活动中心的。 2.starve vi.&vt. (使)饿死;饿得要死starvation n.[u] 饿死 [典例] 1).The enemy is trying to starve us to death. 敌人正在企图饿死我们。 2).I’ m starving; let’ s have a big dinner. 我饿得要死了,让我们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吧。 3).He said he would starve rather than beg for food. 他说他宁愿挨饿也不要饭吃。[重点用法] starve to death = die of starvation/hunger 饿死 starve sb to death 把某人饿死 starve for sth. = be starved of sth. = hope/long for sth. 希望/渴望得到某物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试题

东明一中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基础达标】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2.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4.根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张文端公主张通过法律解决邻里纠纷 B.张文端公主张向秦始皇学习修筑高墙 C.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道德 D.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和睦

2020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语法导学案 无答案

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Grammar——The usage of Modal Verbs 编写人: 审核:全体英语组编写时间: 【学习目标】学习情态动词的用法: ——can\could, may\might, will\would, shall\should, must\can’t 【学习重点】掌握并使用情态动词 【学习难点】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使用不同的情态动词 【学法指导】①注意仔细观察所给例句的结构 ②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掌握其用法 Learn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 Enjoy a song again and again, and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using the proper model verbs. I want to be with you There are things that be done That are not yet begun Things that I do When I want to be with you Although we be far apart You be with be in my heart No one else do I just want to be with you I want to be with you you hear me? I need you near me I want to be with you I need you near me, my love The two of us be one Mother of my son No one else do I just want to be with you I want to be with you _____ you hear me? I need you near me I want to be with you I need you near me, my love Step2 What is Modal Verb? 1.定义:情态动词本身有一定的意义,表示说话人的某种感情或语气,对某动 作或状态的某种态度,表示“需要”,“可以”,“必须”,“应当”等意义。【观察思考】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and pay attetion to the meaning of Modal Verbs. ①You can smoke in the room. 你可以在房间吸烟 ②You must arrive on time. 你必须按时到达 ③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2.基本特点:由以上例句看出: ①情态动词本身都有一定的词义; ②情态动词不能单独在句中充当谓语,必须和实义动词连用; ③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④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 Step3 The usage of modal verbs ——can\could, may\might, will\would, shall\should, must\can’t 【学前准备】Learn the following words about the functions(功能) of modal verbs. ability,advice,agreement,guessing,past habit,request,necessity,permission,possibility,prediction,promise, wish, willingness, determination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

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荆林学校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案

专题二·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学习新课】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意义: 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 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 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 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③南宋:《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④清代:罗盘 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历程:涉及因素: (1)实践经验: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2)知识积累: ①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多种火药配方。 (3)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影响: (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1)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