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观的演变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

语言观的演变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

语言观的演变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
语言观的演变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

 第11卷第2期 2009年4月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Vol.11No.2 Ap r.2009 

作者简介:陈 红(1970- 

),女,河南信阳人,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兴趣:应用语言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8q234)收稿日期:2009201214

语言观的演变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

陈 红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19世纪以前至20世纪末,随着语言学研

究的深入,先后出现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等流派。在自身不断调整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流派在教学观念、基本特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语言观;外语教学法;流派中图分类号:G 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794(2009)022******* 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先后出现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等教学法派别。在漫长的历程中,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些派

别在理论上经历了自身的不断修正和完善。本文从语言观的角度探讨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以期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讨论与交流。

一、19世纪前的语言观与语法翻译法

翻译法最早是教授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语言的教学方法,以后用来教授英、法等现代语言课程。17至18世纪的机械语言学理论对翻译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

响。机械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语言和思

维是同一的,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思维规律,因而各种语

言的语法是共同的,各种语言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意义

和词的搭配也是一样的,各种语言词汇的差别只是词的发

音和书写形式不同而已[1]

。翻译法根据上述理论把逐词直译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由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缺乏正确的理解,因而这种翻译法只能是两种语言的机械对比和

对译[1]

。语法翻译法是翻译法的一个分支,18至19世纪的语言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理论依据。(1)18、19世纪的语言学家通常把语言整体看作是一种词类的划分,并认为掌握了词汇,即掌握了所学语言。18世纪,斯多葛学派(Stoics )最先确定了语法的范畴,包括时态、语态、非限定动词等。之后,亚历山大学派(Alexan 2drian )在研究词的基础上确定了八大词类: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冠词。18世纪的学者对词类的研究以及词类的划分为语法翻译法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该法正是依赖于这些语法术语和词类的名称进行课文分析和讲解,并依靠这些基本概念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语法体系。(2)当时的语言学家把语法看作是一种粘合剂,并认为语言学习者只要能够按照语法规则将词汇粘合在一起即可表达思想,也就是掌握了所学语言。因此,他们逐步

建立了“希腊-拉丁语法体系”

(Greek 2Latin Grammar Sys 2tem ),确定了主语、谓语、表语、定语、状语等,这一体系的建立初步完成了该法的轮廓和基本框架。在该法的教学中,语法是所教授语言的核心,也是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

各种教学活动均以是否掌握了语法规则为准绳。(3)书面语被认为是语言的精华,并把它看成是不变的经典。这一认识确定了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内容和学习

内容。

[2]

语法翻译法很早被应用于到我国,它有一定的历史贡献,但也出现了不足之处,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口笔语交际能力差,善长死记硬背而缺乏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然而,在语言学新观点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不断调整下,今天的语法翻译法基本摆脱了完全以语法规则为中心和整个教学活动脱离语言交际环境的

现象,它通过两种语言信息的互换过程,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掌握目的语。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语言观与直接法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统治欧洲的外语教学达几百年之

久,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种与语法翻译法相背的教学法———直接法出现了。

德国青年语法家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保罗(H.Paul )在理论上对直接法有重大影响,其代表作《语言历史诸原则》,为直接法崇尚模仿、替换提供了语言学理论根据。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是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V.W.Vietor ),1882年他发表了题为《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的小册子,这是直接法的第一篇宣言书,在当时的外语教改中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菲氏本人是语音学家,他主张外语教学首先应重视语音教学。英国的斯威特(H.Sweet ,1845-1912)是19世纪末著

名的语言学家,善长语音学,对早期外语教改和直接法的

创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The Practical Study of Language一书中说:“现代语言的主要原理是:一切有关语言的研究必须建立在语音学的基础之上。”所以,他的教学法也叫语音教学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有声语言的教学,把口语看作第一性,而把书面语看作第二性。

(2)把口头练习的内容用语音作标记,教师必须掌握语音学的知识和技能。

(3)语法教学采用归纳法。

(4)把联想看成是学习外国语的一大法则。

帕默(H.E.Palmer,1877-1950)是英国著名外语教育家,是直接法现代形式的两大支派(注:一派是以帕默为代表的口语法,另一派是以韦斯特为代表的阅读法)中一个支派的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直接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授口语的练习体系。他排斥各种形式的书面材料,把语言区别为Language as code和Language as speech,他认为以往外语教学之所以收效不大,原因在于偏重前者而忽视后者,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

帕默还把语言运用的能力分为主要能力(听和说的能力)和次要能力(读和写的能力),学习外语应以听说读写的顺序安排学习。基于这样的语言观,帕默认为即使阅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基础阶段也必须把有声语言的学习放在优先的地位。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口语,所教的语言是明白易懂的。

帕默的口语教学法从入门阶段就重视口语,有助于培养听力,但是忽视了读和写,而教师本身的口语能力也有局限性,因此,在我国很难广泛采用该教学法,但该法为目前我国甚为流行的交际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20世纪40年代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听说法

美国学者弗里斯(C. C.Fries,1887-1967)和特瓦德尔(W. F.Twaddell)所倡导的听说法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法。20世纪40至50年代曾风靡世界各国,在我国也有广泛的影响。

以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为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在创建听说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论语言》至今仍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也是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本质是口头语言,而书面语是第二位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听说领先法,大部分课堂时间放在听说练习上。在学生们打下一定的听说基础后,适时进行读写教学,使读写促进听说。

(2)语言是高度结构化的体系,是一套习惯。应当让学生学会不自觉的运用外语的语言结构,能把所学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转化成新的语言习惯。外语的习得要靠大量的练习,反复实践,正如布龙菲尔德所说:“学习语言就是实践,再实践,其他方法是没有用的。”

(3)语言是由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的,而句型是最基本的结构。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中心。因此,要突出句型操练,让学生通过反复操练自动化的运用句型。

(4)各种语言是不同的,一种语言的词义很难用另一种语言的词确切地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限制使用母语翻译,尽量借助直观手段和所学外语直接释义。

(5)对语言进行科学的描写分析。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母语与所学外语结构的对比分析;二是指外语结构内部的对比分析。听说法主张外语教学必须注意母语与所学外语结构的对比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找出两种语言的不同点,从而确定难点。

在此基础上,美国布朗大学特瓦德尔教授提出了听说法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recognition)。教师发出语言信号,学生听音,把已知的词和句型同新出现的词和句型结合起来,并借助实物、图片、手势和上下文领会其意思,即“听音会意”。

第二步,模仿(imitation)。教师反复示范,让学生跟着模仿发音,教学程序是仿说%纠正错误%再仿说。

第三步,重复(repetition)。根据模仿所学到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不断的重复,直到能背诵为止。

第四步,变换(variation)。通过模仿和重复练习所学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活用练习,如替换、转换和扩展。

第五步,选择(selection)。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语言材料中选择句型,描述某个主题、场面或情景。这种练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把语言材料运用于交际实践的能力。

听说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促进了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并且为后来的视听法和交际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从60年代中期开始走下坡路,原因是听说法过于偏重机械的枯燥的句型训练,忽视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动性等。60年代后期随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的出现,外语教学出现了新局面,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法派别,从而出现了认知法、交际法等学派。

四、20世纪中后期的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法

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为代表的认知法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受到重视,该学派认为直接法和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靠经验和行为,靠习惯的形成,把学习语言的过程看成是刺激%反应的过程。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简称T G)学说的出现,猛烈的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和听说法。

1957年乔姆斯基发表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2 ture)一书,宣告T G的诞生。乔氏称他的语言理论是“笛卡儿语言学”,即理性主义,这跟结构主义的经验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乔氏假设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能学会说话正是因为人生来就有这种习得机制。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都有一部本族语法,依靠这部语法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儿童利用这种天生能力,通过学习语法规则,能说出无数的话语,理解无限的句子。T G具有较强的生成力,不仅能生成深层结构,还能从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3]。

基于上述语言观,认知法主张,首先让学生理解语言规则,进而启发学生发现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在方法上采用演绎法,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训练,

77

 陈 红:语言观的演变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到目前为止,认知法多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尚无明确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也无合适的教材。

五、20世纪末期的社会语言学与交际法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它是以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该法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

交际法产生的这二、三十年间是语言学研究空前繁荣的时期,五十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受到普遍关注和发展时期的同时,西方语言学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 Hymes)对乔氏的“语言能力”提出异议,他认为,一个学语言的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指乔氏提出的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他首先提出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交际能力”的概念。韩礼德(Hallidy)的话语分析理论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不是产生结构的体系。他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语言的三种功能:认知功能、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功能以及连贯脉络功能。而过去的语言学局限于研究认知功能,忽视研究后两种功能。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的目标一是要实现语言功能,二是要表达自己的意念。

根据上述语言观,交际法重视教学大纲的研究,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纲,针对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专门用途英语(ESP)这一观念的提出是突出交际功能的具体体现。

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排斥机械操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操练,课堂教学活动应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

话语是基本的教学单位,是交际法教学的支撑点,要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允许他们经过一个中继语言阶段,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强调语言的流畅性,将注意力集中在言语交际上。

交际法从出现到现在只有几十年,它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比如,如何处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处理语法体系和功能大纲的关系?主要为有明确学习目的的成人建立起来的这样一个教学体系是否适用于普通学校的外语教学?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的语言观和方法论的回顾和分析,不难看出其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的理论依据。我们在研究这些教学方法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们不断的提出新理论、新学说,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决不会永远的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2.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语言理论有其结构的一面,也有其功能的一面。既要看到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习惯形成的一面,也有认知习得的一面,避免走向极端。

3.外语教学法的发展是综合的折衷的趋势。没有哪一种语言理论和教学法能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因而在对待各种流派和学说时,应从实际出发,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参 考 文 献]

[1] Bloomfiel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11054862.html,nguage[M].New Y ork:Holt,1980.8,8.

[2] 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Oxford:Ox2

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84.

[3] 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J].外语教学,2004,(1):84-86.

[4]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6.

[5] 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9.

The Evolution of Vie ws on Langu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 eaching Methodology

C H EN Ho 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430205,China)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 ment of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 hod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nguistics.From before t he19t h cent ury to t he end of t he20t h cent ury,wit h t he p rofound st udy of linguistics,t here appeared schools of grammar2t ranslation met hod,direct met hod,audio2lin2 gual met hod,cognitive app roach,communicative approach,and ot herwise one after anot her.In t he course of t heir self2readjust ment and reform,t hey have made a noticeable change respectively in t heir teaching concept s,basic tenet s and teaching p rocedures and have shown great p ro spect s for a wider ap2 plication to EL T.

K ey w ords:views on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 hodology;schools

87 陈 红:语言观的演变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

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英语教学法

在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语言教学法及其利与弊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1.翻译法也叫(1)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2)阅读法(Reading Method) (3)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 2.来源 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 3.教学目的 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4.特点 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5.优点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 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6.缺点 (1).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 能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 1.直接法也叫(1)自然法(Natural Method) (2)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 (3)口语法(Oral Method)

(4)改良法(Reformed Method) 2.产生 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 3.主要特点 ) 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4.优点 (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缺点 " (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1.来源 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 2.特点 — 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3.优点 (1).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015年南通市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42题,共17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 3.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相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内,否则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曝.光/一曝.十寒好恶./凶恶.古刹./刹.那拘泥./印泥. B.标识./相识.关卡./卡.壳殷红./女红.宁.静/宁.可 C.舟楫./通缉.剽.悍/镖.局偌.大/诺.言洁癖./荒僻. D.契.合/带挈.游弋./摇曳.针砭./褒贬.框.架/眼眶. 2.下列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有秩序地进行思维,首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按步就班地往前走,以达到最复杂的问题。 B.即使是纯萃的文字上的掂量,也会使人产生思想,以推进、改变思路。 C.在最急竣的地方,“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 D.笛卡尔的学习热情很高,成绩优秀,数学尤其出类拔萃。除了学校中的功课外,他还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残曛.烛天(落日的余光)鸟语盈.耳(充满)峨.冠博带(高) B.挥斥方遒.(强劲有力)不伦.不类(同类)迁延顾.步(照顾) C.恰.如其分(正好)云蒸霞蔚.(弥漫)漫溯.(顺流而下) D.层峦.叠嶂(连着的山)妖.童媛女(美女)漫.江碧透(满)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中国建国初期的英语教育教学法

中国建国初期的英语教育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8-07-16T15:58:43.7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作者:王宁王华瑞[导读] 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也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更新以及教师们从单一地关注语法知识到重视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迅速发展。(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也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更新以及教师们从单一地关注语法知识到重视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迅速发展。早在清朝年间,有志之士便关注到了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英语教育,但未经系统地规划和研究。直到我国建国初期,英语教育教学才纳入到了规范化、统一化的轨道上。本文将从建国初期的英语教育背景着手,分析该时期的两种主流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建国初期 一、建国前我国的英语教育背景 我国官方正式的英语教育始于1860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在后续的几十年间,英语教育在我国发展速度较慢,发展历程坎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早期阶段,英语教育经历了三个历程阶段----忽视阶段、发展阶段和破坏阶段。本章将探讨促进中国在变迁动荡时期英语教育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一是急于重建国家的经济需求,其二是建国初期的外交需要。 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为使人民、政府从动荡中恢复,中国急需发展经济,建设经济命脉。在建国初,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发出外交邀请并试图寻求经济援助。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当时学习俄语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热潮,而英语教育停滞不前甚至被完全忽视。1956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必须涉及俄语或英语教育,自此英语教育在学校课程中重新受到了重视。英语成了中国紧跟世界潮流的工具,学校的英语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在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1964年,教育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把英语列为第一外语,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调整英语教育教学。全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在该历史时期迅速增加,学校的英语教师需求同样也不断增加。 二、历史时期主流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分析 1.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的西方教育,在我国最早被运用于清朝时期建立的同文馆教育,自此,语法翻译法变成了建国初期英语教育的主流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的普遍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由于外交需要,国家急需能够流利使用英语的人才。现在看来,当时的语法翻译法是一种强迫性的外语教学方法,其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课前复习、教授新单词和新法语、翻译课文、朗读课文、背诵文章等。课前复习主要是听写已学单词、检查已学课文的背诵。教授新单词、语法时,教师用中文解释,要求学生重复性朗读以加强记忆并全文背诵课本内容。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劣势在于过度关注单词的翻译、朗读和书写,而忽略了英语在真实交际中交流的作用。此外,英语教育的教材过分强调了语法翻译,这点在教材编写内容中可以体现。 2.建构主义法 建构主义法关注学生掌握句式结构的能力,其基础是单词在句子中合适的位置和顺序。教师根据某一主题授课,在与主题相符的文本中介绍词汇、语法或其他语言知识(例如发音),并联系不同的语言点,让学生达到掌握相似句式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实用与句子教学,还适用于段落或篇章教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英语教育逐渐受到建构主义教育学派的影响。在建构主义英语教育中,教师非常强调相似句式的比较,此教育法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呈现语言知识、学生重复并模仿以及运用。 建构主义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语言教学,而非把语言知识分裂成单独的、毫无联系的单词。该方法提倡分析句子、段落或篇章中的语言成分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英语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并见证了我国外语教育的不断进步。本文分析建国初期我国的英语教育背景和在该历史时期主流的两种教育教学方法,这将启示我们,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英语教育必将受到持续关注,而不断更新的英语教育教学方法也将适应时代的潮流,以培养全面综合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雨.英语教学法的历史转变及促进因素[J].校园英语,2015(07):63. [2]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学,2004(01):84-86.

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在线做题.解答

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在线做题 2002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8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3.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4.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5.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6. 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7.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8.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9.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1. 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d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 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c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 3. 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b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4. 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d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5. 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 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c常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 6. 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c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二)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三)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四)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英语教学法的8大流派归纳图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19世 纪末40年代) 情景法(50年 代) 听说法(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 间) 认知法 交际法(功能 法20实际70 年代初期) 全身反应法 (詹姆斯.阿 谢尔70年代) 任务型语言教 学模式(7、80 年代) 目标语(外语)看成 是一个规则系统语言学习被视为智力活动(规则学习、规则记忆和以大量翻译方式与母语意义相联系的操作)口语第一性,学生 应学习日常使用的 目标语。语言学习 过程可用联想心理 学解释 口语是基础,结构 是说话的核心。学 习语言的过程:接 受语言输入,重复 操练记住和在实际 练习中使之变为个 人技能 语言是一个系统。 听说法以结构主义 作其理论基础,以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 论作其依据。语言 技能获得过程:刺 激-反应-强化 语言不是一套习惯 的结构,而是一套 受规则支配的体 系。四个原则:1、 活的语言是受规则 支配的创造性活 动;2、语法规则有 其心理的现实性; 3、人类所特有的学 习语言机制;4、活 的语言是思维工具 在语言教学中,学 习者不但要学会 结构,更重要的是 要学会使用结构, 掌握语言功能。特 点强调交际中意 义的传递、语言的 使用 阿谢尔把刺激-反 应看做语言教学方 法的学习理论。我 们认为全身反应法 体现了以语法为基 础的语言观和行为 主义语言学习观 以多种语言模式作 其语言理论,语言学 习观与交际法一样。 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听说读写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实际全面运用外语 培养学生外语的 交际能力 掌握初步听说能力 使用外语交际和做 事能 把课文逐句把外文翻译成母语的活动。首先,教师会用母语把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课文进行逐句翻译。教师会先朗读句子,然后用母语解释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逐句翻译和语法讲解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活动除了课文朗诵和学生用英语来进行翻译外,绝大部分是在用母语教学。阅读理解练习多半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外语词语应该同它 所代表的事物和意 义直接联系起来。 特点:1、全外语教 学。并广泛使用实 物、图画、手势、 表情等直观手段对 外语的词义和句子 作解释;2、模仿、 朗读和问答是主要 的教学活动形式; 3、教师要求学生在 提问或对教师的问 题作答时,均以完 整的句子说出问句 或答句。句子被视 为口头交际的基本 单位。 新概念英语的教学 活动可以概括为: 提出情景,学习语 言:听说领先,反 复操练:书面联系, 巩固结构。 教授活动可以归纳 为:教授对话,听 说领先:跟读模仿, 句句复述;强化训 练,掌握句型;巩 固口头,读写跟上。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 的方式进行表演。 句型操练可以说是 听说法很有特色的 一个训练项目。特 可以是替换句型, 也可以是句型转换 型。听说训练完成 后,教师才让学生 拿到或看到所学对 话的书面形式。 教学过程被分为三 个阶段:及语言理 解、语言能力和语 言运用。语言规则 的教授可采用发现 法,引导学生发现 和总结出语法规 则。语言能力,必 须在理解语法规律 的基础上,通过有 意识、有组织、有 意义的操练来获 得。 科特尔伍德在 1981年出版的《交 际法》一书中描述 了交集法教学活 动的类型。准交际 活动是为真是交 际做准备而设计 的教学活动,可以 是句型操练、对话 等项目。真正的交 际活动应有的三 大特点:信息沟、 选择性和消息的 反馈。交际法另一 特点是教师会尽 量使用真实的材 料近进行教学。 主要教学活动是教 师发命令和学生对 命令作出反应。口 头操练结束,学生 们可以学习阅读和 书写。当然,阅读 和书写都是口头练 习过的祈使句。 教学中都包含两种 活动类型:任务型语 言学习活动活动。强 任务派的任务型活 动是真实交际活动 和结构性交际活动, 其他语言学习活动 或称使能性任务都 不能算任务型活动; 而弱任务派任务则 包括所有的交际活 动。 重视词汇和语法的 学习,强调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强调口语第一性 口语第一性,文字 第二性。强调听说 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听说读写从头就 练 侧重听说,强调对 语法结构和词汇的 掌握 培养交际能力

第1课语言的演变

第1课语言的演变 ●教学目标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 1.迁移运用,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设计思想 《语言的演变》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初中已经讲授,而有关语言知识的说明文,有了专论论文的味道。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语言的一些知识,从而了解语言的变化,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 语言包括语音、语汇(也称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语言的演变同样也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显、最迅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先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接着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各种不同方式,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最后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全文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发展的全貌。 《语言的演变》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说明文的文本研习。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1)作者简介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2)文章的出处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全书共八篇,包括:1.语言和文字,2.声、韵、调,3.形、音、义,4.字、词、句,5.意内言外,6.古今言殊,7.四方谈异,8.文字改

常见的英语教学法

常见的英语教学法 2021年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 1、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作者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作者协议授权不得转载、转贴、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作者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作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 3、个人付费下载本文后依法享有使用权和二次创作权但禁止擅自同意他人继续转载、引用本文内容。 2021年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 中小学英语教科研工作高级研修班讲座之一:2021年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整理:南京市教学研究室马黎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1.什么叫科研?就是用标准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问题提出可能的答案。换句话说科研是要用国际上公认的程序寻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外语教学中的科研就是找出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那些变量(因素)以及变量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2.整个研究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以下六个主要方面。第一、研究的对象从客体逐渐过渡到主体。客体就是语言本身教材教法等。主体就是学习者。现在人们才开始了两方面

的研究:一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过程一是优秀学习者具有什么特征(也叫个人差异研究)。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以分两大派。一部分人专门注意认知系统的工作情况。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语言的认知体系独立于学习其他知识(如物理、数学、化学等)的认知体系有专司学习语言的机制。对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研究目前所关注的因素包括:智力语言学能(Language aptitude),人格特征(personality traits),认知方式学习策略学习动机(motivation),学习兴趣家庭环境等。第二从单学科论支持到多学科理论支持。本世纪50年代之前外语学习的理论只是受普通语言学的启示和指导。50年代以后逐渐出现了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等等打破了普通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外语教学也逐渐受到这些新学科的启迪。学科交叉是个发展趋势。一个学科在自身的发展中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新发现同时也给其他学科以启迪。研究者也是这样:只搞自己的小领域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得不花些工夫去了解相关领域。第三从侧重教语言的形式到侧重教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形式和意义(功能)是语言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最近十年来由于语用学和文化语言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语言是“载体”的实质。语言之形式必须依存于一定的内容;语言之运载工具必须有所负荷;否则语言是个空壳。第四在高年级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from skills courses to content courses)。语言学到一定程序时没有比较扎实的内容就显得苍白无力。原因有两方面:第

语言的演变练习含答案

语言的演变跟踪练习一 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正确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朱熹(Xǐ)②昳(yì)丽③引擎(qíng) ④平仄(zhè)⑤雪茄(jiā)⑥冰淇(qí)淋 ⑦荚(jiá)果⑧忌讳(huì) A ①②④⑤⑦⑧ B ②③⑤⑥⑦⑧ C ①②④⑥⑦⑧ D ①③④⑤⑦⑧ 2 下列各组字第三笔笔形相同的是:() A 世女龙皮 B 由山中长 C 片业发太 D 手田米主 3 按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 B 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C 金文甲骨文小篆大篆楷书隶书 D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4 下列单纯词属于同一类的是:() A 朦胧逍遥叱咤峥嵘 B 崎岖踌躇酩酊翩跹 C 妖娆玫瑰徘徊蜿蜒 D 龃龉悱恻玲珑蹉跎 5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清晰翕动栖息熟悉 B 镶嵌倩影壕堑拉纤 C 机杼贮藏穿著铸造 D 昳丽翌日后裔摇曳() 6 下面黑体字注音下确的一组是:() 茶几炕桌儿着席蒲服乞食 A jīzhuōerzhāopūqì B jīzhuōrzhāopúqǐ C jǐzhuōerzhuōpǔqì D jǐzhuōrzhèpǔqì 7 下面几个字中,构造特点与其他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A 椅 B 蒲 C 休 D 姿 E 摆 8 下面几个词中,构词方式与其它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A 椅子 B 姿势 C 充满 D 踌躇 E 语言 9下面几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赍稽羁绩跻 B 祗卮脂芝 C 销宵削哨霄 D 惮艟僮瞳潼 10 下列几组字不全是同音字的一组是:() A 脾啤婢睥裨 B 芯昕歆馨鑫 C 桔桀拮讦碣 D 裴翡菲诽蜚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日期:2007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03-28]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由于外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的影响。然而,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每一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外语教学法。但是,外语教学并不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外语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不能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外语教学法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据历史记载,最早谈论外语教学方法的是欧洲教育家马科斯.昆体良(Marcus Fabins Quintilian A.D.35—95)。他出生于西班牙,后去罗马教授希腊语。他的教学由四个步骤组成:朗读伊索寓言;写下该故事;口头讲述某段故事;写一篇短文。据说这一方法流传很长一段时间。然而,16世纪前外语教师的工作大部分仅为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而已。直到19世纪初,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外语教学法理论是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为代表,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无论在我国或国外,早期的外语教学都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18世纪末,欧洲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教学方法大多为语法翻译法。19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更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翻译的手段和比较母语与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异同达到掌握外语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

英语教学法流派简介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由于外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的影响。然而,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每一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外语教学法。但是,外语教学并不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外语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不能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外语教学法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据历史记载,最早谈论外语教学方法的是欧洲教育家马科斯.昆体良(Marc us Fabins Quintilian A.D.35—95)。他出生于西班牙,后去罗马教授希腊语。他的教学由四个步骤组成:朗读伊索寓言;写下该故事;口头讲述某段故事;写一篇短文。据说这一方法流传很长一段时间。然而,16世纪前外语教师的工作大部分仅为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而已。直到19世纪初,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外语教学法理论是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 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 ual approach)为代表,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认知法(t he cognitive approach)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 )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B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D )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C)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B )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C ) 个个个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 )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D)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D )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C )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A )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D )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C )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D )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B )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 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D ) 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B ) 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 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 )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B ) 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B )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 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18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类方法。 语法翻译法在1840—1940年代间大行其道,之后便被许多学者群起围攻。看来,当标的语只被用来执行其阅读功能时,语法翻译法确实有其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学习者对标的语的需求不仅限于阅读,而期待达到听无障、说无碍的境界时,语法翻译法这套祖传秘方就必然被打入冷宫,被时代潮流淘汰了。 反思国内的英语教学,大多还是采取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一些大学的必修英文课继续沿用这样不敷时代所需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法——讲台上传来英语教授句型、词类变化和翻译的讲解声,台下则一片死寂,然后为提高听说能力的学生又再去社会上的语言学校上课练习会话。究其原因,则为应试英语。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教师采取渐进式的问答法来引导学生开口说话。此外,教学的初期不依赖课本进度,而依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教案来搭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则必须专心地“停、看、听”,善用老师所示范的标的语以及其他相关背景信息,然后学习用标的语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是标的语唯一的示范者,所以教学时一律不用学生的母语讲解,而必须使出十八般武艺,运用身体语言和辅助教具来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能用极初级程度的标的语来了解新的标的物,并学会用口语来表达。直接法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至20世纪20年代逐渐没落。基本上来说,它在规模较小的语言学校推行得非常成功,因为当老师用标的语直接进行教学时,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反映与需要。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

英语教学法流派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法流派 ————读书笔记 在研读了以下书目的基础上,我完成了这篇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法基础》:第2章外语教学法简史;第3章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Unit 2 Understanding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外语教育心理学》:第1章外语学习理论和模式 第10章外语教学法学派与心理学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英语教学法(1)

英语教学法(1)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1) 课程编号:0320044B 学 分:2 学 时:32学时(其中: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0 )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 建议教材:《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开课系所: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位课程,在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第6学期开设。 课程任务:《英语教学法(1)》是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所设置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课程教学的成败极大地关系到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英语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了解我国中、小学英语现状和英语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根据教学实际设计编写教案、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教学工作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既包含了当代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的基本概念与前沿理论、国内外著名教学法流派知识,又包含了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常规教学方法,还包含了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9 个章节: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习(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1. 课程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语言教学法的基本概念(语言、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法等),语言观、学习观,外语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 2.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为对不同语言观和学习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语言学及教学理论初步分析和评价教学方法的能力。 3. 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语言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外语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理解不同语言观和学习理论,掌握运用语言学及教学理论初步分析和评价教学方法的能力。 第二章:外语教学法流派(Evolu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 课程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和主要教学法流派。 2.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为对不同教学法流派主要观点、基本原则、教学过程的理解及对推动教学法演变的历史、文化因素的认识。难点为对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这两种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教学理论的区别和把握。 3. 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发展过程及推动教学法演变的历史、文化因素,掌握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这两种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本质区别。 第三章:国家英语课程标准(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1. 课程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 第三单元说明文 七语言的演变 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在历史长河中既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 2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概况和一般规律,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 3.学习本文运用典型实例展示概况,分类、比较揭示发展变化规律的说明方法。

4.了解科技语体在语言组合方式上的要求,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介绍古今汉语变化发展规律的普及性的事理型说明文。它把语言学,特别是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汉语史常识的讲解介绍给普通读者。文章本身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但又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水平,就写得深入浅出。讲课时,既要考虑到课文“深”的一面,把握住文章的理论框架,让学生懂得一点语言学常识;又要考虑到课文“浅”的一面,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的,让学生摸到写事理型说明文的门径。 2.教课时注意体现以新知带旧知,用旧知去加强对新知。理解的特点,适当联系已学过的古汉语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联系说明文知识,讲一步把握说明文的特点。

3.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先着眼于把握整体框架,再逐层逐节消化,最后用适量的练习扩展知识面。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预习全文,理清全文结构,编写和讨论全文结构提纲,讲析第一部分。 第二教时:讲析第二、三部分,总结,练习。 第一教时 1.导入新课

(1)解题、简介课文与作者 语言,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用上,但它的本质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规律,却知道得很少。它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很难讲明白。今天学的这篇文章以汉语为例,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丈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并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改为序数词。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划线部分板书) 吕叔湘(1904—),江苏丹阳人。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等。 2.指导预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