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紫砂刻字

紫砂刻字

紫砂刻字
紫砂刻字

任淦庭弟子简介

一、王品荣

王品荣(1940年4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学会理事。1956年10月,进紫砂工艺厂,拜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1964年调宜兴青瓷厂研究所从事创作设计。1972年随南京艺术学院张道一教授学习陶瓷装饰。1980年《玉叶茶具》由故宫博物馆收藏。1984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1987年《飞红玉壶春》等二件紫砂作品入选中南海紫光阁收藏。1990年作品《嵌银丝百寿开片挂盘》获全国艺术展评二等奖等。同年,由于在紫砂陶刻领域的突出贡献,轻工业部予以表彰。1992年调宜兴昌海仿古工艺陶瓷有限公司,任创作室负责人,从事紫砂创作。

1956年10月,王品荣与邵新和、张赦棠、朱蓉娟等一起,开始师从任淦庭先生学习紫砂陶刻。王品荣姓名中有一“品”字,“岩”字的繁体字写作“喦”,由“品”和“山”组成,紫砂本来就是从黄龙山上岩石中开挖出来的,从事的又是紫砂陶刻,故任老给他取名“云岩”。岩石上面是蓝天白云,意境较为开阔、辽远。又因“品”“平”同音,故又署名“云平”,刻写也较为方便。因为同年拜师的朱蓉娟,姓名中有“蓉”字,读音与王品荣的“荣”字完全相同,书写也较为相似。所以二人都不用“云荣”或“云蓉”款。再说,“云”字与“荣”和“蓉”连缀,也无意境。

文革期间,红色岁月,王品荣先生可能用过“红岩”款。因为罗广斌、杨益言著的小说《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小说成功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在文革时期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听藏友说他数年前见过“红岩”款紫砂作品。本人没有见过,照推理王品荣应当用过。说不定他还用过“红平”款,没见过此款作品,不敢妄下断语。1968年12月28日,任淦庭先生去世,众徒弟的紫砂陶刻作品多署名“子云”“子红”“子芬”“子华”“子石”“子陶”“子波”“小秀”“小林”“小雨”等“小”“子”款,以示哀悼和怀念,王品荣此时可能用了“子平”“小萍”“小平”等款。

文革后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人们开始返璞归真。像其他师兄弟姐妹们一样,王品荣也改用“石”字款,更艺名为“石平”。近年,王品荣先生又继续使用前期用过的“云岩”款,为紫砂铭饰。

本人家藏云岩、陶齐双款刻绘小一颗印,一面是喜鹊登梅,其对面是竹子;另外两面一个是陶齐篆刻“怡神”二字,一面是云岩草刻“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刻绘淋漓酣畅,方寸之间,自有章法。本人还见过“云岩”款文革壶和花瓶。以及“云平”款紫砂大金钟花盆和“云萍”款的大马槽花盆。

二、朱炳浩

朱炳浩(1944—),现用艺名“石陶”。1955年跟随前清秀才、紫砂艺人鲁辉章先生学习陶艺制作,1958年,在《人民代表任淦庭》的故事创作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被故事的主人翁——紫砂雕刻泰斗任淦庭所赏识,并收为徒弟。文革开始后的1968年或以后,由于家庭出身或其它所谓的政治原因,朱炳浩回乡务农。改革开放后,重操旧业。近年与女儿朱芊芊、女婿范治平共同经营“石陶紫砂”陶艺坊。

如前所述,任淦庭给徒弟取的艺名都是“云”字辈。朱炳浩也不例外,他最初的艺名是“云石”(网上说任老的另一徒弟邵新和最初艺名“云石”当是误传。另外,老一代陶刻家诸葛勋除了用“友石”艺名外,还曾用过“云石”,但“云”字是繁体字)。朱炳浩先生还在早年用过“石云”这一笔名,因其笔画简单,方便陶刻落款,且与“云石”只是前后倒置一下而已。本人家藏云石、石云双款小一颗印,笔法一致,又证云石、石云同为朱炳浩先生署名。

此外,还用“云陶”署名。“云石”“云陶”,都去掉前面的“云”字,合起来就是“石陶”。在学徒时期之初,为了陶刻落款之便,除了“云石”之外,还曾经用过“云兵”、“云丙”。本人家藏“云兵氏”款六方弓式花盆一只,刻法老辣,疑为任老做给朱炳浩学习之用的样板作品。

“云陶”、“云溪”、“丙陶”这几个艺名相对稍晚一些。是在熟练掌握陶刻技法,能做到游刃有余之后才用的。本人家藏“云石”“云陶”款大金钟各一只陶刻风格完全一致。本人家藏“云陶”款红四方直口中签筒花盆(规格:10.2×10.2×14.3㎝),刻有荷叶和青鱼、水草,并刻有文句“花雨来时游鱼乐”,并题年款是“六五年”,说明1965年前后朱炳浩先生用过“云陶”款。

“习陶”、“石陶”这两个笔名在文革开始前后使用。江苏宜兴方言,“石”“习”“溪”读音是分不清的,故“云石”“云溪”,“石陶”“习陶”同属朱炳浩之艺名。落款1968年所刻的一批小一颗印(刻小四方凸奎抽角花盆,规格:13.5×13.5×11.5㎝)、小

半颗印(色高小长方凸奎花盆,规格:13.2×10.3×8.8㎝)、高小四方盆(色高小四方漂口花盆,规格:11.3×11.3×10㎝),多具“习陶”、“石陶”款。本人家藏一个高小四方盆,一盆同署“习陶”、“石陶”二款。本人家藏小半颗印数只,所刻公鸡、山水、人物,以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文句,非常灵动,令人爱不释手。

朱炳浩先生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凭,没去中央工艺美院或其他高校进修过,加之文革时期的特殊境遇。使他与“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荣誉称号无缘,但他经过两位名师的指点,具有良好的艺术天分,对书法、绘画、篆刻有特别研究,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加之穷苦人家出身,刻苦勤奋。故其作品注重诗、书、画、刻融紫砂陶艺于一体,作品刀锋纵横,金石味浓,故其藏品广受社会欢迎和收藏。

改革开放后,朱炳浩先生焕发出积蕴几十年的创作激情,陆续创作了《十八罗汉系列》、《一百零八将》、《十二金钗》、《大悲咒》、《阿弥陀经壶》等一系列紫砂陶刻精品力作。

朱炳浩先生非常勤奋,他的传世之器较多,其中有陶刻紫砂壶、花盆、花盆、文房、紫砂板画等。本人家藏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刻的一个紫褐色四方鼎状大花盆,刻有砖瓦文、篆文,足见朱先生技艺之全面。

朱炳浩先生以其在紫砂陶刻界的卓越贡献和富有才情的技艺,应当被高度重视。其藏品肯定会经得住历史的大浪淘沙。

三、鲍仲梅

鲍仲梅(1944—),陶刻泰斗任淦庭的弟子,与徐秀棠、谭泉海、毛国强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同门。早年从事紫砂陶刻,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紫砂壶嵌丝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现为江苏省工艺名人。其妻施秀春,乃著名陶艺家施福生之女、施小马之同胞姐妹。其子鲍镶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孙女(徐达明之女)徐曲的丈夫。乃世家友好,紫砂联姻。

鲍仲梅早年学徒时期(1958年5月—1966年前后)署名“云梅”,因其姓名中有“梅”字,任淦庭二十余位徒弟中只有他的姓名中带有“梅”字。本人家藏几个落款“云梅”的花盆,其中一个圆鼓型盆(托色刻海圆平口线花盆:21.7×21.7×22㎝),还有一个紫砂锅,署名“云梅”。

文革开始后,红色年代,激情澎湃,受其他师兄弟影响,改笔名为“红梅”,本

人没有见过“红梅”款的紫砂作品,但听其他几位藏友说曾经见过红梅款的花盆。文革期间,鲍仲梅先生还曾经用过“喜连”、“红连”“红莲”款,因为鲍仲梅先生姓名中有“梅”字,一生钟爱梅花,事实上,他也非常喜欢创作梅花、喜鹊登梅、喜上眉(梅)梢之类题材的作品。“仲梅”画“喜上眉(梅)梢”,喜上加喜,那不是“喜连”吗!梅花代表坚贞,凌寒独自开。文革期间,有一首歌曲《红梅赞》:“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首歌在当时影响很大,唱红全国。红梅、红岩等红色标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红色代表喜庆,“喜连”变为“红连”、“红莲”,就不难理解了。本人家藏一只“喜连”款小半颗印(色高小长方凸奎花盆:13.2×10.3×8.8㎝),笔法与“云梅”款一致。

文革后期,随着鲍仲梅先生年龄、学识、技艺的增长,文化大革命的激情消退,开始追求本真,回归自我。受其他师兄弟影响,笔名也改成“石”字辈。起初,鲍仲梅先生也可能用过“石梅”款,但很快发现用“石梅”不妥,因为清代中期嘉庆、道光年间有个紫砂名家朱朱坚(字石梅,或石眉、石楳),他善画墨梅、人物、花卉,篆、隶、行、楷均劲逸风致。于是鲍仲梅先生遂将笔名改为“梅石”。本人手头藏有“梅石”款红色四方漂口盆一只(16.8×16.8×15.5㎝)。

鲍仲梅先生刻画风格多变,其双刀刻画,用力较深,刀锋起落转合衔接自然。单刀刻画,笔法娴熟流畅,富有神韵。

鲍仲梅先生现在很少给别人的紫砂作品上刻画,多给其子鲍镶、儿媳徐曲刻画美工。名家带后生,薪火相传,以培养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四、邵新和

邵新和(1935年生,一说1939年10月生,卒于2007年元月),他出身于宜兴紫砂世家,曾祖邵大赦(名家邵大亨之兄),祖父邵云如(紫砂陶刻专业的开山,任淦庭之师),父亲邵洪明(邵云如次子,陶刻有书卷之气)。邵新和于1956年10月拜任淦庭为师,专攻紫砂陶刻。1980年调到紫砂二厂,任高级工艺美术师,又致力于制壶造型艺术和陶刻,把书理、画法、陶刻、造型融会贯通。他一生主要贡献是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紫砂后学,其中包括吴扣华、邵泽平、王小君、史雅琴等。

1956年10月,邵新和与王品荣、张赦棠、朱蓉娟等一起,师从任淦庭先生学

习紫砂陶刻。任老给王品荣取的艺名是云岩(“岩”字的繁体字写作“喦”、由“品”和“山”组成,故给王品荣取名“云岩”),“岩石”连缀,就顺着给邵新和取名“云石”(“云”者“云如”也,邵新和祖父之名;“石”者“石溪”也,任淦庭曾用之艺名),很快考虑到“云石”乃当时仍健在的陶刻名家诸葛勋曾经用过的笔名(只不过“云石”之“云”是繁体字而已。任老所有徒弟在学徒时期署名“云”字皆简体书刻),就不再使用“云石”之名(二年后,1958年朱炳浩进入师门,又再次使用此名。诸葛勋先生于前一年去世)。邵新和在学徒早期,为了刻写方便,用“云合”,“合”取“和”之音。本人见过“云合”款的紫砂作品。同时,还可能用过“云心”,“心”取“新”之音。本人见过“云心”款紫砂花盆,大号四方弓式,1960年前后作品。后来,随着他陶刻技艺的全面提升,已经做到了随意操刀、游刃有余,也开始使用真实姓名“新和”之“新”字,故名“云新”,期间还曾用过“云星”款。因“新”“星”音近。

文革时期,曾用“立新”笔名,取“破旧立新”之意。本人家藏大金钟一只,刻绘一只鸟儿立在梅花绽放的梅枝之上,旁有一支盛开的海棠花,另一面陶刻行书“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并落款“六七年三月立新刻”,当是邵新和先生文革初期的力作。

文革初期的1968年12月28日,任淦庭先生去世,众徒弟紫砂陶刻作品多署名“子云”“子红”“子芬”“子华”“子平”“子石”“子陶”“子波”“小秀”“小林”“小雨”等“小”“子”款,以示哀悼和怀念,邵新和可能用了“少新”款(1984年还有微型盆陶刻署名“少新”,不知是邵新和本人还是后学者所刻,做盆者是“友如”)。

改革开放以后,邵新和与其他艺人们一样,焕发出了新的艺术生命。1980年调到当年成立的紫砂二厂,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事紫砂器型设计,培养紫砂新人。“新和”谐音“新禾”,禾苗,嫩叶,代表新生命,于是改艺名“叶生”、“业生”、“业新”另外,自古以来“以和为贵”,邵新和姓名中有“和”字,所以,此阶段也用过“桂叶”“桂业”等,因为“桂”“贵”同音,且“桂”字更有意境。如果邵新和是阳历十月出生,正是阴历八月桂花飘香时,所以用“桂”字。后来他带的徒弟也多用“业”字辈,本人见过“业仁”“业平”“业芬”“业芳”“业春”等款紫砂作品(也可能是随着徐秀棠、邵新和等一起在紫砂二厂工作的任小松、王品荣、曹婉芳等师兄弟姐妹们此时的艺名。此乃本人推测,没有查阅档案资料和调查访问)。本人家藏一只署名“叶群”刻的四方凹奎高筒花盆,器型硕大,做工考究,陶刻洒脱,较为少见,

疑为徐秀棠或邵新和的作品。此外,本人家藏“德新”“维新”书款的红色小水底花盆若干,看陶刻风格和砂料像建国前后的作品,比较成熟流畅,很可能是陈志新(又名陈五大)的陶刻作品,而非邵新和所刻。

后来邵新和还可能用过“邵文”艺名,因为“邵”、“绍”同音,“绍”有继承之意。“文”“明”连缀成“文明”,邵新和之父“邵洪明”有“明”字。也就是继承其父邵洪明的事业。最后邵新和的艺名是“邵业”,因为其祖父邵云如,曾祖邵大赦,曾叔祖邵大亨的紫砂事业远比其父邵洪明更辉煌,故应当继承祖上数代人辉煌的事业。所以“邵业”之名,既有“邵”姓,又体现祖上和自己的紫砂事业追求,是最完美的艺名,也是邵新和一生艺术追求的归宿。

邵新和先生在书、画、刻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既有家学传承、耳濡目染,又有任淦庭大师耳提面命,加之自己不懈的艺术追求,其作品的艺术性已经臻于化境。但市面上“业生”款等紫砂签筒盆等陶刻作品,多为紫砂二厂生产,而紫砂二厂当时以生产商品紫砂为主,相对来说不如紫砂工艺厂(紫砂一厂)的用料和做工,其收藏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本人感觉邵新和先生与徐秀棠大师这二位师兄弟关系非常亲密。一方面,可能是二者在性情、志趣等方面比较相投;另一方面,他们祖上也有亲戚关系,因为徐秀棠先生的外曾祖是邵大亨,或邵大亨的兄弟或叔伯兄弟(其外祖父邵云甫,舅父邵元章、邵茂章、邵宪章、邵全章,母亲邵赛宝等皆以紫砂名世),而邵新和的曾祖父邵大赦是邵大亨的兄长。所以二人是姑表世亲。徐秀棠先生负责创办紫砂二厂时,就把邵新和给“挖”了过去。

本人通过对这一辈老陶刻艺人的署名情况进行作品认真比对、逻辑推理,越来越敬重的他们精湛的陶刻技艺;敬重他们渊博的人文,尤其是艺术素养;敬重他们“蜡炬成灰泪始干”、薪火相传的无私育人情怀;敬重他们对艺术的孜孜追求、锲而不舍精神。值此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日,向培养了无数紫砂后学,已经逝世五周年的邵新和大师默哀、致敬!

五、冯希雅

冯希雅(1938—),女,1955年8月拜著名紫砂陶刻家任淦庭先生为师,她是建国后继徐秀棠、咸仲英之后,任淦庭招收的第三个徒弟,也是任老的第一个女徒弟,在师兄弟姐妹中享有较高的威信。1990年获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的“贡献工艺

美术事业”荣誉证书,以表彰她在紫砂陶刻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

冯希雅在学徒时期(1955—1966),起初,任淦庭先生给她取的艺名是“云雅”,因其姓名中带一“雅”字(“希”字没有“雅”字更富有意趣)。但初入此途,任老考虑到“雅”字字义虽好,但笔画太繁,不利于初学者陶刻落款,于是代之以“云亚”。随着陶刻技法的娴熟,后来慢慢她也开始用“云雅”署名。本人家藏“云亚”款14吋白圆瓶一件(高35.6cm),色刻海棠三尺花盆一件(规格28.5×25×16.5㎝),刻绘的主题都是燕子和桃花,刻画生动形象,意境雅致,让人不知不觉想起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革开始后,像徐秀棠、谭泉海、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等师兄弟一样,也将“云”字径改为“红”字,那么,原来的“云亚”也就变成了“红亚”。“红亚”有“红色亚洲”之意(咸仲英有“红中”落款,“红色中国”之意)。本人家藏“红亚”款小一颗印花盆一只(刻小四方凸奎抽角花盆,规格:13.5×13.5×11.5㎝),四面刻画:一面刻喜鹊登梅,其对面刻竹子;另外两面一面刻草书“春风化雨百花香”,并落名款“红亚”,其对面刻篆书“迎风”二字,并题年款“一九六七年七月刻于蜀山”。本人没有见过“红雅”款的紫砂作品,猜想可能会有。

文革后期,乃至改革开放后,冯希雅大师也像其他师兄弟姐妹一样,将艺名中的“红”字去掉,换成了“石”字。即由“红亚”变成了“石亚”,“红雅”变成了“石雅”。现在冯希雅大师还一直在用“石雅”做笔名。

其实,由“云亚”、“云雅”,到“红亚”、“红雅”,再到“石亚”、“石雅”,冯希雅大师艺名的变化过程,也正是我们国家由建国之初“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到“文化大革命”十年,再到改革开放这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缩影;也是她一生献身紫砂陶刻事业的缩影。

此外,在文革前后,冯希雅大师还曾经用过“西崖”和真名“希雅”署款。本人家藏一只“西崖”款的上圆三尺花盆,刻画花鸟,鸟用蓝色,较为艳绝。还藏有一只“希雅”款圆鼓型盆,刻画的也是桃花和飞鸟。

冯希雅大师从艺五十余年,擅长刻绘花鸟、梅竹,尤其擅长刻画山水和桃花,陶刻作品能够做到“虚实有度,力见于刀”,既有大丈夫的豪气,又不失女人的妩媚。

六、咸仲英

咸仲英(1940—),著名陶刻家任淦庭的徒弟。号冰心,中国江苏省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会员。其妻陆巧英,擅长做壶坯,与咸仲英先生的陶刻可谓珠联璧合。其女咸晴,在陶艺界也崭露头角。

像上述鲍仲梅先生一样,咸仲英先生从学徒时期,到文革时期,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其陶刻作品署名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也有多个署名。

首先是学徒时期(1955年5月—1966年)。因咸仲英姓名中有“仲”“英”二字,所以,他一生中所用笔名多与此二字有关。起初任淦庭先生给他起的艺名是“云仲”、“云英”。因为任老除了拜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卢兰芳先生为师之外,还曾经向邵云如(邵洪明之父、邵新和之祖)先生学习过,任老与邵云如先生亦师亦友,关系非同一般,后来邵云如之孙邵新和也拜任老为师。所以任淦庭先生为自己的学生起的艺名都是“云”字辈,以纪念自己的师友“邵云如”(邵云如先生自己带的学徒多“如”字辈,石如、玉如等)。

鲍仲梅先生名字中也带“仲”字,但他1958年5月才拜任老为师,比咸仲英晚了整整三年,所以“云仲”当是咸仲英的笔名。事实上,“云仲”与“云英”的刻绘风格一致,所刻诗文、所画内容也都完全一致,足证“云仲”款式咸仲英,而非鲍仲梅所刻。

学徒期间,咸仲英还可能用过“云寅”款。因为“英”“寅”同音。当时从事陶刻者中只有咸仲英的姓名中带“英”字。

文革时期(1966—1976)。文革开始后,受时代浪潮影响,革命情绪空前高涨,咸仲英也像其他师兄弟那样,把“云仲”“云英”改为“红仲”(红中)“红英”。还曾经用过“一中”署名,因为“咸”内有“一”字,“仲”右侧为“中”字。或者,“仲”字左侧偏旁草书可以写作阿拉伯数字“1”,右侧是“中”字,“一中”,一个中国,统一中国,符合文革时期台海局势紧张、蒋介石反攻大陆、“金门岛事件”等当时社会现实。

文革后期,像其他师兄弟一样,红色色彩变淡,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学识、技艺的不断提高,开设始返璞归真,由“红”字款,变为“石”字款。因为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是在坚如石头上(紫砂原本就是宜兴丁山黄龙山里的矿石)刻绘、美工。

本来就是在坚如石头的壶坯上(指的是“干刻”,“湿刻”较为省力些)刻绘。咸仲英,也不例外,他也将笔名改为“石仲” “石英”。期间,还用过真名“仲英”款。本人家藏“云仲”“云英”“云寅”、“一中”“石仲”“石英”“仲英”款花盆各一二件,“红英”款在网上见过。“”红仲“红中”款只是我逻辑推理,没有见过实物,猜想可能会有。

改革开放以后,咸仲英曾用过“冰心”款,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年来,曾与唐冲合作,署名都是“仲英”或“咸仲英”。他与妻子陆巧英合作的“济公壶”获过大奖,可谓书法、绘画、陶刻、造型,还有佛教文化、民间济公神话传说等都融汇其中,是典型的文化壶。近年,多为其女咸晴所做壶艺刻绘美工。

七、张赦棠

张赦棠(1940—),1956年10月拜任淦庭先生为师,学习紫砂陶刻。学徒期间,深得任老心法。此外,还潜心研习碑帖、《芥子园画谱》等。曾与冯希雅、王品荣等以“小辅导”的身份指导过1958年招收的艺徒,例如,同一师门的谭泉海大师等。

按照任老给徒弟取名的规律,应当在他的姓名“赦”或“棠”字前加“云”字,但“云赦”(“赦”,《說文》:“置也,釋也。”即赦免、宽容之意。)“云棠”,都没有字义上的联系,连缀在一起没有很好的意境。如前所述,任老与民国时期陶刻名家邵云如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非同寻常。为纪念邵云如恩师,任老给徒弟取名,都是“云”字辈。邵云如有两个儿子:邵洪坤、邵洪明,二人也都从事紫砂陶刻。徐秀棠大师乃任老建国后招收的第一个弟子,任老对这个青年才俊寄予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够像师爷邵云如、师叔邵洪坤、邵洪明一样在紫砂界做出非凡的成就,于是就给他取艺名“云洪”(“云如”之“云”,“洪坤”“洪明”之“洪”)。任老给两年后招收的新徒弟张赦棠取的艺名顺着徐秀棠大师“云洪”,接着叫“云清”。二人真实姓名中都带“海棠”的“棠”字,海棠绿叶红花,徐秀棠先生后来更艺名为“云红”,张赦棠先生也更名为“云青”。究竟是任老所改,还是他们二人在陶刻实践中自行更改,怕只有徐秀棠、张赦棠二位陶刻大师自己心里清楚。事实上,“云红”、“云青” ,确实要比“云洪”“云清”更富有诗意、更有意境,笔画也更为简单,陶刻署名也较为方便。

文革时期,不知是张赦棠先生为人低调,革命热情不够高涨,还是由于政治等原因脱离了紫砂陶刻事业,他似乎没有用过带“红”字的笔名。再说,“红青”二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也没有太多意蕴,“红清”更在字义上讲不通。

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他有个“石青”款的紫砂作品。“石青”当是文革前后张赦棠老人家曾经用过的笔名。

去年,本人从宜兴丁山镇朱新华女士紫砂店里购置了一套18件的“曼生十八式”,是张赦棠先生近年所刻,署名“云青”。其实,“云青”反过来就是“青云”,“青云直上”是非常有意蕴的艺名,所以,年过古稀的张赦棠大师现在还在用此笔名。本人家藏张赦棠先生“云清”款鼓型盆一对(色刻海圆平口线花盆,规格:21.7×21.7×22㎝),所刻花鸟极其鲜活,所刻诗句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张赦棠先生早年文革前作品。还有一套二头四方弓式(二头色刻四方弓式三尺花盆,规格:18.5×18.5×14㎝ 23×23×17㎝)。所刻花鸟,富有神韵;所刻诗文,笔法娴熟,清秀细腻。

由于个中原因,张赦棠大师的早期陶刻作品存世不多,但每件都刻绘认真,尤其是所刻花鸟格外传神。国内职称评定,除了专业技术之外,还有文化科目的考核,所以张赦棠先生没有“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名人”等各种头衔,但鉴于他在紫砂陶刻领域所做的贡献,以及他高超的陶刻技艺,应当给予其在业界应有的地位。任淦庭先生没等到国家授予他“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的身份就是“陶刻艺人”,谁也不会否认,他是培养大师的大师,是紫砂陶刻界的泰斗。

八、陈凤妹

陈凤妹(1941—),徐秀棠大师之妻。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任淦庭先生学习紫砂陶刻。八十年代以后不再从事陶刻,主要从事紫砂壶艺的创作。她技术全面,功底扎实,代表作品《大吉壶》、《凤壶》、《龙生九子》等多次参展并获奖(多与徐秀棠大师共同设计,陈凤妹制作)。

1958年5月,她与谭泉海、毛国强、鲍仲梅、束旦生等一起进紫砂工艺厂,拜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因为陈凤妹的名字中有一“凤”字,按照其他师兄弟姐妹的取名规律,笔名当为“云凤”或“云风”,但是“凤”字当时还没有简化,其

繁体字写作“鳳”,“月”字框内是一繁体的“鸟”字,笔画太繁,不便于初学者陶刻署名。于是任老给陈凤妹起的艺名是“云月”。这样笔画简便,易于陶刻署名,并且“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何等诗意啊!为何不叫“云风”呢?试想,“云风”就是“云儿被风吹散了”。“云风”倒置过来就是“风云”,“风中之云”“风云变幻”“天有不测风云”等,不甚吉祥。通过对上述几位陶刻大师当年任老取名情况的探讨,我们一方面深感任老早年为了生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但凭藉过人的聪慧、意志和勤奋,其人文艺术素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一方面深感任老为给学生取个较为吉祥、且富有文化艺术气息、诗情画意的艺名,所花费的心思和良苦用心;并由此感受到他作为父辈、作为业师对学生那份亲如父子(女)般深深的爱。

另外,陈凤妹姓名中还有一“妹”字。本人见过一个大金钟花盆,落款是“云娣”。许慎《说文解字》:“娣,女弟也。”女弟,就是妹妹。所以“云娣”是陈凤妹曾经用过的艺名无疑。可能是为了纪念任老,徒弟们都曾以“小”“子”入款,例如“子云”“子红”“子芬”“子华”“子石”“子陶”“子波”“小秀”“小林”“小雨”等,陈凤妹也不例外,她曾经用过“小月”“小妹”款,笔者家藏有此二款的紫砂花盆各一件。

另外,文革期间,像其他师兄弟姐妹一样,焕发出青春的激情,以“红”字入艺名。陈凤妹也把“云月”改成了“红月”。本人家藏一只红色梅花三尺花盆,落款是“红月”。风格、砂料与“云月”款完全一致。文革后期,革命浪潮减退,人们变得清醒了,这一时期,她曾用过“石月”款。

徐秀棠先生1954年拜任老为师,是任老建国后带的第一个艺徒(解放前任老就带过一个范福筹,艺名“瘦石”)。陈凤妹1958年入此师门。二人相见,很快就相恋、结婚了。婚后,夫妻俩夫唱妇随、相濡以沫。在陶刻事业上共同切磋进步。他们非常喜欢刻绘这样的画面:双鸟栖息在盛开的寒梅枝头,而与梅枝连理的是一支盛开的海棠花。此种画面的设计是很有深意的。梅,凤妹(梅、妹同音);棠,秀棠。真像《长恨歌》中所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鸟栖比翼,花开连理。这是何等精妙的构思啊!每当我欣赏着家藏的几个徐秀棠和陈凤妹二位大师陶刻的紫砂花盆时,看到这样的构图和创意,就会联想到他们年轻时浪漫的爱情,以及终身相依相偎、共斗严寒,共度时艰,同时又展望着绿叶红花盛开的海棠般美好的未来。这样的作品不是他们俩刻绘的,还会是谁呢?

九、束旦生

束旦生(1944—),现用艺名石雪、硕陶斋主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谈尧坤、任淦庭先生学习紫砂陶刻。在书法、绘画、篆刻、陶艺、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其精工华丽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艺术成就陶艺家”。

束旦生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立新陶瓷厂),自幼耳濡目染,有家学渊源。1958年5月,与谭泉海、毛国强、鲍仲梅、陈凤妹等一起进紫砂工艺厂,先后拜谈尧坤、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徐秀棠先生可能早年在学徒时期用过“云生”、“缶生”、“石生”诸款(因任老曾用石溪、缶硕等笔名,徐秀棠是建国后任老带的第一个徒弟,所以自称“云生”、“缶生”、“石生”。笔法与徐秀棠大师其他作品一致)。沈汉生大师姓名中也带一“生”字,所以没法再从“生”字上头取名,那么,只有在“旦”字上说事儿了。“旦”字由“日”“一”构成。云日,不知束旦生是否用过,但“乌云遮日”“乌云蔽日”不甚吉祥。于是就用“旦”字末笔“一”,即“云一”。本人家藏“云一”款枕式小花盆一只。因为“元旦”,也就是一月一日,“日”“月”合起来就是“明”字,他还用过“云明”款,见过紫砂作品。“旦”就是天明了。“白昼”的“昼”字下面是“旦”字。于是又改名“云白”。二字前后倒置一下就是“白云”。“白云”要比“云白”更富有诗意。但是比较通俗、常用。后来,师兄弟们都曾以“小”“子”字入名款。已经有任小松叫“子云”,毛国强最初也曾叫过“小云”(毛国强的“毛”字,即小羽,云字辈,即天边的“小云”)。所以束旦生取名“小雪”。因为自然界最白的就是“白雪”。随着年龄、阅历、学识、技艺的增长和进步,艺名已经从天上转到地上,从不可触及的“白云”,变成了可以捧在手里的“白雪”了。随着其他师兄弟改名“石”字款。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改成了“石雪”。青石立白雪,何等意境啊!再说,刻石刀在坚若铁石的紫砂陶上刻字时,紫砂屑纷纷滑落,恰似雪花飘舞。束旦生大师现在用的正是“石雪”这一笔名,在艺名选择上已经达到了极致。其陶刻技艺也渐入佳境,炉火纯青。

本人家藏“白云”款花盆数件,其中有海棠三尺、梅花三尺、上圆三尺、四方弓式等,没见过马槽、圆鼓形等大器。

束旦生大师的姐姐是束凤英大师,她师从顾景舟先生学习做壶、制盆等。工艺炉火纯青,也是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姐弟俩可谓是除了徐汉棠、二位工艺美

术大师之外,紫砂界的另外一对双璧了。早年姐弟俩经常合作,一个做壶,一个陶刻装饰,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近年束旦生之子束群也成长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父子合作,儿子做壶,父亲陶刻。舐犊之情,洋溢其中。

十、夏俊伟

夏俊伟(1946—),国家级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64年进紫砂工艺厂,拜任淦庭先生为师,学习陶刻装饰。1965年进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受教于著名教授孙文林、中国艺术学系创始人张道一教授。七十年代在宜兴陶校任装饰专业教师。八十年代在紫砂厂任教育科、技术科负责人。九十年代专攻紫砂艺术的创新。参与《江苏省陶瓷工业志?紫砂章》撰写工作,主编《当代紫砂群英》、《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等专业书籍,多次担任宜兴紫砂陶行业职称考评评委,被相关行业聘为艺术顾问。

1964年,夏俊伟与李美金等同年入厂,拜任老为师。是任老晚年所收弟子之一。起初,任老给他取的艺名是“云下”,因其姓氏“夏”与“下”同音,且利于初学者陶刻落款署名。但“云下”二字既无意境,更无气势,从而改成“云上”。本人见过一对四方弓式花盆,署名“云上”刻。但随着陶刻技艺的得心应手,夏俊伟自己也不满足于这一笔画简单、字义单一的艺名,曾用过“云霞”艺名,因为“夏”“霞”同音。但考虑到“云霞”字义虽好,但女性化特征明显,男人不宜用。于是,就开始在真实名字“俊伟”二字上琢磨,遂改为“云奇”。因为“俊伟”乃“英俊”、“伟岸”之意,“奇”也有“特殊”“奇异”“罕见”之意,任老寄希望他成为一个“大丈夫”“奇男子”,所以改名“云奇”。又因“奇”“齐”同音,故又用艺名“云齐”。本人家藏一个署名“云奇氏”刻的大马槽花盆,刻工老辣,疑为当年任老给夏俊伟所做的样品,供他日常临摹学习之用。文革开始后,不知他是否用过“红霞”款笔名署款,本人没见过该款作品。再后来,随着其他师兄弟们改为“石”“陶”字款艺名,夏俊伟也改为“陶奇”、“陶齐”。因“齐”字有“整齐”“端庄”之意,字义更为中性、理性。所以直至今日,夏俊伟大师除用真名“俊伟”署名外,还乐用“陶齐”之名。

夏俊伟大师主要贡献在于对紫砂陶艺的传播和对紫砂新人的培养,当今很多青年陶艺家,都曾受其教益,可谓桃李天下。其创作态度严谨,从不不苟且,故紫砂作品传世较少,收藏价值较高。

像石雅、石雪、邵业等艺名一样,最初都是基于原始真实姓名的字义、字音、字形,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传统字辈观念(“云”字起首),又经过文革激情岁月的洗礼(“红”字起首),最后的艺名已经和他们的艺术境界一样,达到了炉火纯青(“石”“陶”字起首),终于达到了极致。极致之后,就是大巧若拙,返璞归真,又重新回归到原点。五十年多年前,一群懵懂的青年,拘谨而羞涩地站在清瘦、严肃的任老面前,圆圆的眼镜片后面是一双睿智而友善的眼神,任老问的第一句话,可能就是:“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徐秀棠”“我叫谭泉海”“ 我叫鲍志强”“ 我叫毛国强”“我叫沈汉生”“我叫夏俊伟”“我叫鲍仲梅”“我叫咸仲英”“我叫束旦生”。感慨唏嘘之余,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生命的轮回”?

本人有幸接触过几个宜兴当代陶刻名家,有幸生活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伟大时代,有幸亲眼见到过、收藏过一些陶刻家当年的精品力作,更有幸接受过很多同龄人没有接受过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较为完整的、有体系的、严格的学术训练,故能够从历史学、文献学、文学、艺术学、博物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同时结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和注重口述采访方法搜集资料,阅读大量紫砂学术专著和论文,并将自己所得结论与实物作品一一认真比对,将诗、书、画、印,真、草、隶、篆,壶、盆、瓶、盘、锅、炉、尊、鼎,都能够欣赏、会意和研悟。

自信来自于实力,谦虚是一种态度。谦虚不是故意客套,谦虚一种学者必备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的导师们常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是:“话不要说得太满”。因我本人没有亲见当年大师创作之情形,所以,我还是恳请大家,尤其是健在的当代陶刻名家,对我所做的推断做一评析,指出其中的不妥和谬误之处,以正视听。“把历史还给历史”,“把真实还给真实”,不要给世界,给后人留下太多的谜语和遗憾。让天下爱好紫砂者和藏友们学得清楚,藏得明白,晚辈幸莫大焉!我想,这也是当代紫砂陶刻家们当仁不让、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十一、李美金

李美金(1947—),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她于196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任淦庭先生学习陶刻,1965年进南京艺术学院轻工美术设计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回厂后继续从事紫砂陶刻、设计。设计的紫砂壶作品有昭君壶、拜月壶、海洋壶

等。

在学徒时期,因其真实姓名中有“美”“金”二字,所以,任老最初给她取的艺名就是“云美”,因“云美”与师兄鲍仲梅“云梅”音近,故改为“云丽”,因“美”“丽”同意,常连缀使用。但“丽”字繁体字为“麗”,笔画太多,为了署名落款方便,常简化“麗”字,仅留上半部分的一半。本人家藏一只该款马槽花盆和一只高签筒(红四角筒花盆,规格:18.3×18.3×28.3㎝)。此外,该时期还可能使用过“云金”款,但二字组合到一起并无意境,于是仅用“金”字下面的“玉”字,故名“云玉”,笔画简练,并且字意不错。本人见过文革时期“云玉”款紫砂花盆。此外“云美”与“蕴美”同音,她还用过“蕴美”款。李美金姓李,她还曾用过“晓李”款笔名。“晓李”与“小李”同音,又有“早晨之李树、李子”的涵义。本人见过一只小一颗印花盆,落款是“晓李”和“石陶”,是她与朱炳浩大师合作陶刻。

文革时期,不知她是否用过“红丽”“红玉”两款艺名,本人没有见过,只是推测可能会用过。后来随着其他师兄弟姐妹纷纷改用“石”字款,她也使用过“石玉”艺名。改革开放后,开始用“美金”真名书款,因为追求“$”(美元、美金)已经成为不用隐晦的话题。

本人家藏一把海洋壶,造型奇特,构思精巧。壶体下半部分像一只海豹的身子(两面各刻两条海洋鱼类,共四条鱼,寓意“四季有鱼”“年年有余”),壶流是海豹的头颈部。壶把是一只海马造型,同时又是海豹的尾巴(壶流刻有海豹的眼睛、胡须;壶把刻有海马眼睛和身体上的花纹)。壶体的上半部分还有一个圆形大海蚌的一半壳反扣在海豹的上面,海蚌壳上刻有八朵海浪,每朵浪花里都有一个嵌入的圆形的绿豆大小的玉。使浪花更有立体感,更为生动。壶盖是由扇贝的一个扇面组成,扇贝上刻有纹路,扇贝的上面还雕塑了一只海螺作钮,易于抓捏。整体造型生动、陶刻流畅。盖内印章是篆书“美金”,壶底篆书“李美金”。估计是上世纪八十或九十年代所设计的紫砂精品力作。

十二、谭泉海

谭泉海(1939年7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总工艺师,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1958年入紫砂工艺厂,跟随任淦庭先生学习紫砂雕刻装饰。1976年进中央工艺美院深造,得梅健鹰、杨永善、张守智、白雪石、陈若菊等名家指

导。1979年特大紫砂挂盘《松鹰》《群马》为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1984年雕刻装饰的《百寿瓶》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年《百帝图紫砂鼻烟瓶》分别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国际精品大奖审一等奖。1994年《历代文化紫砂艺术屏条》获全国陶瓷评此一等奖。近年,其两个女儿谭晓君、谭晓燕从事紫砂壶艺的创作,同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谭泉海先生多为女儿所做茗壶加以陶刻装饰。

谭泉海先生真实姓名中有“泉”“海”二字,故其一生陶刻署名皆与此二字密切关联。学徒伊始,任老给他取的艺名是“云全”。因为“全”与“泉”同音,且更易于陶刻初学者署名落款。本人家藏一把文革前海棠壶,一面刻画竹叶两支,一面刻“含英”二字,取“含英咀华”之意。落款是“戊戌秋云全刻”,戊戌年,即1958年。此作乃谭泉海入厂拜师当年的习刻,陶刻态度严谨,但明显较为拘谨而稚嫩。后来随着他陶刻技艺的娴熟,开始落款“云泉”。本人家藏一对“云泉”款大金钟花盆,为文革前60年代初所刻。都是一面刻画花鸟,一面刻字,或楷或隶,自成章法。其中一只刻有诗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据我推测,文革前,谭泉海还可能用过“云海”、“云波”二款,但没见到实物,不敢妄断。

文革开始后,红色浪潮,激荡澎湃,像其他众师兄弟姐妹一样,他也改名“红波”。因为“红泉”与“洪拳”同音,不雅;且“泉”乃泉水叮咚、涓涓细流,甚至波平如镜,毫无气势,与当时的豪情壮志、波涛汹涌的革命形势不合拍。“红海”,因海有潮起潮落,不符合一往无前、浩浩荡荡的革命形势,且西亚与北非之间有一内海,叫“红海”,与中国地隔悬远,毫不搭界。也可能起初偶尔用过“红泉”“红海”二款,但很快就改定用“红波”,取“红色的波涛”之意,完全符合当时波浪壮阔的革命形势。“红波”款紫砂陶刻作品存世相对较多,但多为陶刻精品(好砂、好工、好刻)。1968年12月28日任老去世,众徒弟纷纷用“小”“子”字起首作为艺名。谭泉海也曾用过“子波”落款,但较为罕见。

改革开放后,实事求是,返璞归真,像其他师兄弟姐妹一样,纷纷改为“石”字款,他开始用“石泉”。如果再接着文革时期的“红波”的“波”字,而叫“石波”就毫无意境了,而“石”“泉”连缀,让人想象到泉水叮咚,让人想起泉城济南趵突泉、淑玉泉那种泉、石相得益彰的画面,极富意境,故今日谭泉海先生还乐用此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谭泉海先生直接用其真

名“泉海”落款署名,以张扬个性,独创品牌。本人家藏近年谭泉海先生陶刻、鲁文英创做的笑樱壶,有谭泉海先生亲字用毛笔书写的证书。其陶刻风格与前期风格一贯,一脉相承。

谭泉海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求艺的态度,超越常人的书法、陶刻天赋,五十余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那份执着,成就了他的事业和英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既是国家授予的,也是人民授予的。其陶刻风格严谨而不拘谨,清秀而不清瘦。其作品凝聚了传统文化之精粹,并结合当代紫砂造型之美,所放射出的张力、灵动与神韵,远迈晋唐,毫不逊色于古代名碑名帖。本人以为,单从陶刻艺术上来看,谭泉海先生的陶刻技艺已是炉火纯青、臻于化境。整个宜兴,整个丁山,无出其右者。其人注定会不朽,一如邵云如、陈少亭、任淦庭,他在陶刻界代表了一个时代;其陶刻作品注定会传世,一如明清以来历代名家传器,她们是紫砂名家精心养育的宠儿,所以,他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陶刻水准的最高技艺。

十三、沈汉生

沈汉生(1946—)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959年入紫砂工艺厂,拜紫砂艺人谈尧坤、范泽林为师学习陶刻,1960年转到任老门下。1982年获轻工业部全国评比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984年获德国莱比锡国际金奖1项,2004年获太湖国际博览会大阿福金奖1项,2005年获杭州西湖博览会大师百花杯金奖1项。徐秀棠先生可能在学徒时期曾用过“云生”、“缶生”、“石生”诸款(因任老曾用石溪、缶硕等笔名,徐秀棠是建国后任老带的第一个徒弟,所以自称“云生”、“缶生”、“石生”。笔法与徐秀棠大师其他作品一致)。师兄束旦生姓名中也带一“生”字,所以没法再从“生”字上头取名。“汉生”,据我推测,最初的真名应该是“旱生”,乃“大旱之年所生”。高级农技师、江苏省绿保生态生防研究所所长王长军撰文曾说过,江淮地区的干旱,是有规律,有周期的。1945-1947年间,江淮地区曾出现过特大旱情,最严重的要数1946年。沈汉生先生就出生在1946年江苏宜兴。但“旱生”不雅,真名就改为“汉生”。旱灾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即便多年后还是很深刻的。为了图个吉利,1959年沈汉生师从谈尧坤和范泽林时,两位老师给取的艺名是“雨养”,因为只有雨水的滋养才能根深苗壮、花繁枝茂。1960年,

改师从任淦庭先生。因任老徒弟都是“云”字辈,所以取“云”“雨”二字,合起来艺名为“云雨”。本人家藏一个上圆三尺花盆,乃“云雨”刻。“云雨”使人想起“巫山云雨”,不雅。所以“云雨”款紫砂作品传世不多。因宜兴当地方言“雨”“如”不分,所以沈汉生还曾用过“云如”款。因“云如”乃邵云如之名讳,用之不妥。后来也不再使用。本人见过“云如”款紫砂签筒花盆两只,其陶刻风格一以贯之,是文革前作品,绝对不是民国时期邵云如先生本人作品。

文革开始后,像其他师兄弟姐妹一样,纷纷改为“红”字款,他也顺理成章地改为“红雨”。朱可心之孙朱新洪曾对本人说过:“红雨是我师傅沈汉生先生的笔名”。本人家藏一只1967年“红雨”刻鼓型盆,用“毛体字”刻的是毛主席诗词:“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期间还用过“虹雨”,因“红”“虹”同音。还用过“心雨”,因为“革命者的心是红的”。任老去世,众徒弟纷纷用“小”“子”辈落款,故他曾用过“小雨”款。后来朱可心之孙、朱泽华(艺名朱雨)之子朱新洪师从沈汉生学习陶刻。也曾用过“小雨”款。但刻工、砂料、做工都与沈汉生的作品差别很大。文革后期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纷纷改为“石”字款。顺理成章地改为“石雨”。使人想到“乱石如雨”,不吉祥。还曾用过“石声”。因为“石雨”“石声”,“雨声”由静态变为动态,比较富有诗意。后来将“雨”改为“羽”,变成了今天还在使用的“石羽”。卢纶《赛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另外,西方古代直至近代,都用鹅翎笔书写。陶刻刀就像鹅毛笔一样在坚若玉石的紫砂上书写。可以说“石羽”之名已经达到了极致,一如沈汉生先生的陶刻作品,臻于化境。文革前后,他还曾经用真名“汉生”落款刻紫砂花盆。本人见过一只署名“汉生”的紫砂盆。

文革开始时,沈汉生大师当时才20岁出头,他的陶刻天赋就已经展现出来。他陶刻的书画在当时已是出类拔萃的,尤其是书法,更是佼佼者。所刻字体无论楷书、行书,草书,还是隶书、篆书,都能运刀自如,陶刻风格是笔意纵横、淋漓酣畅、恢宏大气。故“红雨”款紫砂盆深受藏家欢迎。

本人推测,文革时期沈汉生先生与徐秀棠大师关系较好,他们一块研究毛主席诗词,用“毛体字”陶刻紫砂花盆,尤其是四方高筒盆和大鼓形盆,刻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毛主席诗句。有时还在一个紫砂花盆上两人创作,落两个人的名款。

十四、毛国强

毛国强(1945年6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终身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出身于宜兴紫砂世家(其父毛顺兴是著名的陶艺家、紫砂经销商)。1958年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任淦庭先生学习紫砂陶刻。后受书法家陈天然、沙曼翁等人指导。1982年作品《12件鼻烟瓶》(合作)获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展评一等奖,《五件紫砂挂盘》获二等奖;1994年作品《心经六条屏》获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二等奖。作品《狮象玉鼎》(合作)、《特大百寿瓶》陈设在中南海紫光阁。

1958年5月,与谭泉海、束旦生等一起入厂。起初,因为当时年仅13岁,在师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小,个头也不大,加之他姓“毛”,天边的云彩远看就像一片羽毛。于是,随着其他师兄弟姐妹“云”字辈起名,叫“小云”。“羽”“毛”经常连缀成“羽毛”,所以,他还用过“小羽”之名。“小”“少”二字音近、形近、意近,他还曾用过“少云”款。

后来文革时期,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改名“一束”,把每一根“毛”捆成“一束”,团结起来就是力量,就能“国富民强”,与其真名“毛国强”越来越在意义上贴近。后来觉得“一束”虽然代表“团结”和“力量”,但不甚雅致。且束凤英和师兄束旦生这对束氏姐弟都姓“束”,用之不妥。“毛”就是“细小”的意思,例如“毛毛细雨”,“九牛一毛”等等。所以后来改为“一粟”,取“沧海一粟”,“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意。国家强大要靠众人之力,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著名画家、书法家刘海粟先生之名,也是“沧海一粟”的缩略语。“一粟”比“一束”更有艺术性,含义也更为丰富。所以直至今日毛国强大师还在用“一粟”之名。

在正式用“一粟”笔名之前,毛国强还曾经用过艺名“一淑”。“淑”有“精湛”“美好”之意,但多指女性,例如“淑女”等。所以用之不久,即废弃不用。故“一淑”款传世作品不多。

其作品风格洗炼隽永、气势恢宏。既保留陶刻传统,又张扬个性。

本人家藏“小羽”刻大马槽花盆一件,一面刻花鸟,一面刻篆字,刻工精良。此外,家藏“一粟”款紫砂颜料盒一只,盖上刻石鼓文七字。盒体刻行草“凌云健笔意纵横”七字。其他诸款的紫砂花盆等本人也都见过或收藏。陶刻风格一致。

紫砂壶解说词

题目待定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画面:宜兴全景,大海报)宜兴有着7300多年的制陶历史,其中以悠久的紫砂文化享誉世界。(视频资料:紫砂在展厅的画面,主要以全景等大景别为主)宜兴紫砂,最早于南宋便有记载,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图片:史书记载,历史资料)。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喜共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句就是写紫砂壶的(后面是欧阳修等人的图片,文字资料,然后出现竖排字幕特效)。梅尧臣也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句赞美紫砂器皿(同上,字幕换成诗句)。紫砂器皿形制优美,颜色古雅,琳琅满目,(多种紫砂器皿的图片或者动态影像)其中数紫砂壶最为人称道,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向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之说。(大紫砂壶的动态画面) 如果我们给历代紫砂名人进行分代,那么明正德年间的第一位紫砂名人“供春”与明万历年间的时大彬、李仲芬,以及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四人就可以并称为第一代紫砂制壶高人(历史图片:古代紫砂艺术大师的画像及其紫砂作品的图片),尤其名声显赫的时大彬,其壶的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石大彬的作品展示,文字介绍等)。所以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近现代紫砂大家首推顾景舟,还有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等(视频资料,网上大师的各项资料)。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紫砂时长蒸蒸日上,文人雅士热衷品茗论壶,出现了茶壶同誉的繁荣景象。(展览馆的繁荣景象,现代人品茗评壶的热闹景象) 江南宜兴,东汣之畔(东汣湖及其周边的环境慢慢到宜兴的充满紫砂气息的街上),有一个民间文化艺术沙龙,叫八面来风堂(八面来风堂匾牌的拍摄及堂馆门面),八面来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特写八面来风几个大字),能够吹动人的身心。秋日周末的午后,带着几分慵懒,我们来到了八面来风堂,堂的主人笑阳,号一壶道人,自誉民间美术观察员(堂馆前台的工作人员到坐在办公室里面的笑阳老师)。品着笑阳先生烹制的武夷山茶大红袍,我们在谈着紫砂(笑阳老师用武夷山的大红袍泡茶的情景,招待客人)。所用器具,便是笑阳亲手制作的紫砂茶具(笑阳老师洗杯子,泡茶的过程)。浓浓的茶汁,在流出的瞬间,便散发出岩茶特有的香气,(倒茶的情景)加上紫砂温蕴出的特有的口感,那茶汤几乎收刮着舌上的味蕾,(品茶的情景,还有我们品茶时愉快的表情)让您深深体会着上品的茶,在上品的壶中体会浸润后的美妙(户外绿色的空场景)。 茶器的曼妙,幻化着茶文化的深邃(泡茶器皿包括茶叶的一一特写)。也许是吴越文化特有的魅力,也许是大炮轰鸣后的沉寂,让笑阳在官至中校的时候,迷恋上紫砂的文化,从而使他的军旅生涯戛然而止(笑阳老师当兵时候的照片,他在当兵时写的诗词作品等等)。不要说将军百战死,也不提壮士十年归,曾经的笑阳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军官,曾十余次受到各级嘉奖,驻站老山前线,荣立“三等功”三次,其中战功一次(依照顺序的各种荣誉证书,或者领导授予证书的资料照片,穿着军装的中篇的展示)。这套精美绝伦的紫砂茶竟然出自操控155榴弹炮之手,那惊天动地的炮声,与眼前这温文尔雅的人,这灵秀天成的茶具,你能想象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吗(专心在自制的陶壶上刻字以及制作紫砂杯的过程,以近景为主)?远离了疆场的铁骨铿锵,没有了军营里的晓风残月,笑阳先生还是那么军人气,谢绝了几个在别人眼中安稳舒适的机关工作的安排,决定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笑阳奔波在路上,和其他大师的合影切磋,耐心地为大家讲解创业或者紫砂文化的画面,比如在大学讲堂里的演讲,还有建立紫砂实践基地的资料)。 说起走自己的路,其实没那么简单。笑阳老师说要建立这样一个梦想之路首先必须得有文化阵地,他说:(插入采访的画面截取讲述建立阵地的那段视频)摸爬滚打、学练摹看、求闯贷借,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学艺、创业过程,一个集紫砂艺术、书画、古玩创作交流、收藏鉴赏为一体的“八面来风堂”文化艺术中心,在在圈内外小有名气,成为文人书画艺术交流与研究、以紫砂会友、以艺术养艺术的新文化实业的开拓者。(主要以堂馆里的各种壶的动态画面支撑,穿插拜访者的参观)笑阳老师又叫一壶道人,老师谈到:一把壶在道上行走,文如其人,壶如其人的意思,笑阳已经把紫砂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一边接触当代文化名流,一边寻访民间的陶艺制作者,这是笑阳老师对文化的特殊理解,他热爱民俗文化,所以不遗余力的创办八面来风堂,规模不大,但一定做好

紫砂泥特点

紫砂泥特点 各种紫砂泥的特点 标签:杂谈 1.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本山绿泥 【泥料简介】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原矿色泽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烧成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4%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红茶,绿茶等 2.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底槽青 【泥料简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烧成窑温:约1200度/ 收缩比:约11%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3.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紫泥 【泥料简介】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 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4.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 【泥料简介】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採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豔,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複全手工的练製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收缩比:23% 【冲泡建议】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生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等。 5.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清水泥 【泥料简介】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特点:泥色醇和 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

紫砂壶名家何忍群介绍及作品

紫砂壶名家何忍群介绍及作品-紫砂之家 【何忍群】 高级工艺美术师 性别:男 出生:1968-12-02 【简介】 紫砂之家合作艺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大师沈汉生(石羽)、咸仲英(冰心)、毛国强(一粟),极擅“写意细刻”,主要形象为古代老生、美女、茶经人物等,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强烈推荐购藏! 【详细介绍】 何忍群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68出生于陶瓷世家,80年代初进紫砂工艺厂,88年师从冰心大师咸仲英,之后又拜沈汉生(石羽)、毛国强(一粟)为师,同时得到鲍志强、谭泉海等老师指导,善吸收传统精华,提炼创新。从艺二十几载,深谙紫砂的文化底蕴和制作技巧,并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有赖于深厚的书画功底,其作品以精湛的刻绘工艺见长,尤其擅于写意风格的人物刻绘,多以老生和美女为主,刻法凝练传神,极富韵味,备受业内人士及广大壶友的青睐。 紫砂之家共收录何忍群紫砂壶作品44个,更多何忍群紫砂壶作品访问紫砂之家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1194274.html, 【紫砂之家何忍群相关作品】 【合欢(一壶知】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231 泥料:原矿朱泥 容量:190cc 【汉宫秋韵】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179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410cc

【鱼乐】 作者:何忍群 编号:17180 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580cc 【龙鼎壶】 作者:何忍群 编号:16938 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700cc 【红山遗韵】 作者:何忍群 编号:15896 泥料:原矿清水泥容量:350cc 【三羊开泰(紫】作者:何忍群 编号:15713 泥料:原矿紫泥容量:630cc 【信钟】 作者:何忍群 编号:15174 泥料:原矿清水泥容量:500cc

教你如何辨别紫砂泥料

三招教你如何辨别紫砂泥料优劣 紫砂壶的原矿泥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紫砂壶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一:辨质感 原矿紫砂,精光内敛,温润似玉、色相沉稳、老气十足。好的泥料使用起来,不出十天半个月便能看出效果。而低档的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没多大变化,照样是干巴巴的。固然也能做出所谓的绿豆沙效果(也并不是所有的泥料都有绿豆砂的效果),但因为表面的玻璃相(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称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进,把玩的油脂也渗不进去,故这样的壶是养不出来的。现在有紫砂研究所已留意这个题目,已出产出表面不带玻璃相的化工泥,这类泥被用来做高档的仿名家壶,非常能欺骗人,没有将原矿泥与化工泥对比熟悉的,极轻易上当。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二:辨泥色 原矿泥料的颜色大多不会太艳,一是由于早期的紫砂良多是浅表层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风化。二是由于紫砂矿从地下被挖掘上来以后,要放置露天场地日晒雨淋一年半载,天然疏松变成小颗料后,再碾磨成粉,最后再经由锤打陈腐才能使用。经风化陈腐的原矿泥中的金属物质会发生氧化作用,泥色就会发暗、发沉、发旧,不会有新鲜亮丽的感觉。有些泥料会陈腐存放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才使用,故现在还会有少量清代、民国留存下来的老泥,但已弥足贵重稀少了。而化工泥是由高岭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属氧化物调制的,现调现用,加上金属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所以,泥色鲜、泥色艳,做出来的壶鲜亮无比就不希奇了。用这种超标色素的壶泡茶喝,对身体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原矿泥料的紫砂壶,壶体发色都比较沉、比较暗,尤其是使用过的壶尤为显著,有一种老气横秋,饱经岁月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讲的光彩。而化工壶是绝对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

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

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 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业史,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为了缅怀老一代艺术家,进一步弘扬紫砂文化、推动紫砂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地制作了专题——紫砂“七老”! 紫砂七老之王寅春:不识字的紫砂巨匠 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苏镇江,出生于宜兴川埠乡一个贫寒家庭,13岁在本村金阿寿家学习制壶技艺,满师后,先帮富户赵乾泰做小伙计,后做客师制胚。他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胚体圆而薄,下水平稳,出水爽,极为精巧,很快为他赢得声誉。起初是“福记”老板陈福寿请他做水平壶,盖“福记”印章,后来客商径自赶来请他做水平小壶。上海铁画轩也慕名前来定制水平壶,并包销所做,王寅春很快名扬大上海。 王寅春在1935年应上海古董商垄怀希之邀,去沪上专事紫砂仿古产品,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权、陈子珪、陈鸣远的作品。王寅春仿制的作品饱满生动,几无挑剔。 王寅春对紫砂陶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34年东洋生意兴起,日本人向吴德盛公司订购了300只小花盆,吴德盛公司把此任务交给了王寅春。他敏思苦想,率先做成了紫砂挡胚模

型,开始了宜兴紫砂陶生产使用模具的先河,这也是紫砂工艺史的重大革新之一。王寅春同时还为销往泰国的产品,赶制过一批茶壶,有洋桶、线圆等。 1955年1月,王寅春参加了蜀山陶业合作社,成为56届的技术辅导员,为政府聘请的七大因人之一。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一些新品名作被中南海紫光阁和故宫博物院收藏。 王寅春为人忠厚,朴实而谦逊,行动稳重。两手虽粗,但特别灵巧,虽不识字,但极有经营头脑。其作品线条挺括清晰,口盖严丝合缝,既继承传统又能突破创新,有强烈的个性。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1194274.html,/baike/ 紫砂七老之顾景舟:身价最高的紫砂大师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瘦萍、武陵逸人、壶叟,宜兴川埠上袁村人。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 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

“原矿紫砂”其实是普通陶土添加色料而成 - 强国社区

“原矿紫砂”其实是普通陶土添加色料而成 人民网反腐论坛 2010年5月31日 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紫砂黑幕?调查报道,披露了一些生产厂家用普通陶土和化工原料加工假冒紫砂煲,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前日中午,该节目进一步揭开部分?紫砂壶?加工点的黑市制作工序。 江苏省宜兴原矿紫砂茶具既不夺茶香,泡茶又不容易变味,因而备受爱茶人的追捧。但由于宜兴市的紫砂矿破坏严重,当地自2005年起实施紫砂矿的?禁采令?。然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紫砂茶具的商家,仍然高声标榜自己的出品是?天然??原矿紫砂?。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紫砂壶其实是用泥巴加色素制成。 紫砂矿早已被封行内都用泥巴代替 ?原矿紫砂?是采用形成于几亿年前的纯天然紫砂矿料加工而成,不添加其他任何物质的紫砂。宜兴紫砂又称五色土,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泥料。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砂茶具,绝大部分宣称来自宜兴原矿紫砂。 不过,宜兴紫砂矿产早在5年前就被当地政府下令禁止开采。央视记者走访见到,被誉为?中国陶都?、紫砂陶器发源地的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双桥村和尹家村等地,经营

紫砂壶的店铺随处可见,大大小小有几千家,不少店铺都打着?原矿紫砂?的招牌。 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一处紫砂壶加工点的老板透露,如今黄龙山的矿已被封掉,行内都用泥巴制作紫砂。而在丁蜀镇双桥村和尹家村一带,就有十几家练泥厂专门生产紫砂泥。 所谓紫砂不过加工原料调色而成 央视记者在一家颇具规模的练泥厂见到,各种矿料在院子里堆成一座座小山。厂里负责人承认,这些矿料大多数都不是黄龙山的原矿紫砂,?真正原矿的没有了,都是放点‘色素’加工的。? 在该练泥厂的生产车间,一名工人将一些红色的粉末倒入水中搅拌、混合。据介绍,红色粉末称为?铁红?,全称?氧化铁红?,又叫?铁红粉?,是一种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涂料、橡胶、人造石等生产领域。 该工人承认,?铁红粉?一般用来加工?红泥?。厂里加工?红泥?所用的原料较差,为了模仿原矿紫砂,只好添加一些?铁红粉?增色。该练泥厂还添加?锰粉?、?(氧化)铬绿?等化工原料来生产?紫泥?和?绿泥?。 一些厂甚至用更特殊的?黑色素?生产所谓的紫砂泥。?黑色素?即一种陶瓷色料,用其进行紫砂调色比一般化工原料好。主要成分包括铬、铁、钴、锰、镍等。一名工厂负

各种紫砂泥料适合泡茶详解

紫沙泥料知识 [2010-01-12 11:57:55] 1.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本山绿泥 【泥料简介】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未几,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原矿光彩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4%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红茶,绿茶等 2.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底槽青 【泥料简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因为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200度/ 收缩比:约11%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3.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紫泥 【泥料简介】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松散器身显著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4.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 【泥料简介】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矿因为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收缩比:23%矿区:江苏宜兴赵庄山、黄龙山。 【冲泡建议】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生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等。 5.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净水泥 【泥料简介】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故以“净水泥”名之;乃作与赏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把握,不乱性高,黏性公道,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注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味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易与使用者产生共识,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冲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红润包浆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把握简朴,可轻松冲茗,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古穆端庄。窑温:1160度。收缩比:约12%。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写紫砂壶的作文6篇

写紫砂壶的作文6篇 一捧紫砂泥土,一碗清冷泉水,再经那双艺术之手几番精雕细琢,这原是散碎柔软的卑贱的东西,被交付烈火, 便幻化出浑然天成,宛若天工开物的一把紫砂壶一件凝聚着沧桑多舛的历史、文化与古人的血泪与烟火的珍宝于是, 简单的东西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壶的颜色,是那样古朴而傲艳。多么光滑无瑕,仿佛是在夜所绽放出来的一抹艳紫的盛唐美女,雍容华贵;又仿佛是涂抹上了浓厚的胭脂,承受着时光流水,用那亘古不变的脸谱,演绎着千百年来幻变的中国神话。 水是甜的,茶却是涩的,但壶不介意,那般神定气清地将那甘甜与苦涩一古脑纳入腹中;而后,在小巧的嘴里潺潺倾泻出的,竞是满盏的清新与素雅的香了。 人生路上,不会是永远的一马平川与甘甜美好。直挂云帆济沧海固然令人神往,但没有逆境的人生却是不完整的。逆境给我们带来阻挠和羁绊,但它也同时带来一笔无比丰厚的财富。周文王身陷牢狱写下《周易》;孔子仕途失意编下《春秋》;屈原流放创作了《离骚》;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可见,逆

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如这紫砂壶般一古脑盛下甘甜,也盛下苦涩,你能化腐朽为神奇! 紫砂壶硬是挺过来了。 历史和文化造就了壶的神奇与气度,但同时也造就了它的狭隘。茶因壶而有了精彩,壶因茶而有了神韵与灵魂。倘若世间没有了茶,那壶便如清末百无一用的书生了。 正因壶的完美与高傲,使它容不下除茶以外的任何东西这成了壶的悲哀。 篇二:紫砂壶 昨天风和日丽,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由于出来匆忙没有带保暖的衣裳,我心情有些沮丧。可是爸爸说:“雨中游江南水乡,也别有一番兴致。”我为之而兴奋起来,也想和爸爸体验一番雨中游水乡的意境。 早上,我们乘坐旅游巴士从上海出发,巴士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雨打在车窗上,路边的风景树在风雨中飘摇。透过罩了一层雾气的玻璃窗,我真的品味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烟雨迷蒙的味道。

紫砂壶泥料详解.

紫砂壶泥料详解(图) 现如今紫砂文化风横扫大江 南北 ,紫砂爱好者日益增加;由于本人也非常喜欢紫砂文化,经常和朋友在一起沟通紫砂文化的魅力,但是真正的了解紫砂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买到一把紫砂壶,看到的只是一个壶而已,壶以外还有更有意义的东西。曾在茶余后谈起一个话题:喜欢紫砂壶的朋友都是怎么样喜欢上紫砂壶的,回答都很简单,很多都是由于喝茶引发的爱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紫砂本质,本文收集了紫砂泥料的一资料,供博友们学习! 《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 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 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底槽青 底槽青成品 黄龙山石黄 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 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8% 适

合冲 泡: 乌龙 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黄龙山石黄原矿 黄龙山石黄成品 《黑铁砂》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 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 普洱茶各种系列 黑铁砂内含矿物 黑铁砂

老一厂紫砂壶介绍

老一厂紫砂壶介绍 老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州、蒋蓉七大老艺人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老一厂紫砂壶现在一般界定为1977—1997年原老一厂一车间生产的较高档的商品壶,当时多用于出口创汇,前后可分为: 1、椭圆绿标期(1977—1982年) 2、甲子泥无标期(1983—1987年) 3、方圆标期(1987—1992年) 4、镭射标期(1993—1997年) 老一厂紫砂壶所有泥料采用黄龙山4号井的泥料;造型更是前辈大师、名家定型定款;窑火也是当年烧重油的隧道窑,2002年因污染已经被打掉,所以老一厂紫砂壶以其“泥优型正窑火足,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而一直被紫砂爱好者们追捧。 老一厂紫砂壶究竟好在哪里? 泥料上乘 一般人,对宜兴壶的泥料有些茫然,其一大原因,因为目前市井中,最乱的除了造型,即是原料。先前最重要的泥料采集的黄龙山四号井,因灌进大水成了危矿,于上世纪末封矿。今日许多搞泥的,只得从外省去采购做壶料。郑板桥说“壶用宜兴砂”,宜兴壶如用了外地砂,其乱象可想而知。

泥料是宜兴壶的基础。至今为止,无论从美感及沏茶实用功能,任何其他地方的泥料,还未见有超过宜兴黄龙山一带优质泥料的。而一厂所用的料都是黄龙山四号井所开采的。即使四号井中,无论紫泥、红泥、段泥,都远比一般制日用陶土的泥料稀少。因此,本地人也将做壶的泥料称之为“泥中泥”。优质制壶泥如同木料中紫檀、黄花梨一样,是非常珍贵的。

紫砂内胆

紫砂内胆 紫砂内胆是由紫砂矿经过复杂的程序、按照特定的陶瓷工艺成型烧结而成的。紫砂内胆因紫砂的透气不透水、加热释放红外线等特点,烹煮食物味道与传统炊具有很大不同。 用紫砂内胆煲的汤,富含营养,细致柔腻内和脏腑外养容颜。从炎帝“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煮食原味鲜香的正宗紫砂精致内胆,能分解肉类的脂肪,同时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 用紫砂内胆煮的饭也有很大不同。饭养命,粥养生,据说“黄帝始煮谷为粥”粥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紫砂煲大幅度的保留了食物的营养成分,而且更健康、更环保。 一、什么是紫砂: ?紫砂是一种土矿。 根据地质学报告:紫砂是指矿石成分含二氧化硅(SIO?)、三氧化二铝(Al 2O 3)、 三氧化二铁(Fe 2O 3 )较高的陶土(混合物)。成份配成约为:二氧化硅(SIO?) 40%~75%;三氧化二铝(Al 2O 3 )14%~30%;三氧化二铁(Fe 2 O 3 )2.5%~18%。 国标定义:紫砂是高岭土、绿泥石、伊利石、石英及富含Fe的粘土。 ?紫砂是陶器里面的一个小分类。 根据紫砂陶器国家标准(GB/T 10816-2008),紫砂陶器是指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种粘土制成的,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较坚硬而透气性能好的无釉紫砂陶器。 ?紫砂是一种文化 紫砂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物料!紫砂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文化艺术及物质生活的发展,紫砂变成了一种生活用具,与生活紧密结合,无法分割,而由此开创了中华饮食文化一幅绚丽的篇章!

在历史上,紫砂除了用作茶具,也被用作炊具,很多文人雅士的诗作文章中都有对紫砂锅美味的赞誉,在今天,紫砂锅美食也是一些食府酒楼的特色菜式,甚至还有一些专卖紫砂锅靓粥、紫砂锅炖品的特色店铺。 紫砂原矿颜色有多种(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主要分成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可单独烧制成陶。因含铁量较高,烧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砂”。 三、紫砂分布 根据紫砂陶土原料在全国分布图来看,江苏宜兴、山西、江西、宁夏、福建、内蒙古、安徽寿县、山东淄博、广东粤东地区、湖南湘西等地,都分布存在。 四、紫砂是否很稀有? 紫砂矿是我国特有的矿产资源,大约成矿于三亿五千万年前,除江苏宜兴外,紫砂还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西、广西、云南、辽宁、福建、宁夏等地,目前,已探明的紫砂矿约3.5万亿吨以上,分布广泛、存量丰富,不属于稀有资源。 五、用紫砂内胆煲煮特点 1、汤,富含营养,细致柔腻内和脏腑外养容颜。从炎帝“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煮食原味鲜香的正宗紫砂精致内胆,能分解肉类的脂肪,同时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 2、饭养命,粥养生,据说“黄帝始煮谷为粥”粥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依立紫砂煲大幅度的保留了食物的营养成分,而且更健康,更环保。 紫砂壶的价值首先是来自其工艺师名声、手工工艺,最后才是材料价值。茶壶本身的材料价值并不昂贵,而是紫砂壶以纯手工制作为主,讲究的是工艺师的名气,多被视为工艺品、珍藏品,而紫砂煲是厨房用品,实现规模生产,注重的是紫砂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以实用为主。

紫砂壶与南泥壶的介绍及鉴别

紫砂壶与南泥壶的介绍及鉴别 一、紫砂壶的特点紫砂壶既是注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在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获得极高的肯定。 (一)紫砂壶的实用性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所以,选购时不妨先就其实用的功能加以考量。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顺畅,让品茗沏茶得心应手。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考量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因为,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 (二)紫砂壶的工艺性紫砂壶的工艺性是指制作的技术水准,也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泥”紫砂壶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性。所以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质。虽然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的差异,与其使用的功能无关。 但就使用的习惯而言,紫砂壶藉泡茶品茗不断地抚摸,透过—2—手感的舒服,则可达到愉悦心灵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所以,选购紫砂壶应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形”即壶的形象,也就是形状样式。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其间蕴藏了丰富多彩的完美器形,汇集了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赞誉。至于选择何种形状样式的壶为佳,则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难论定。不过,因紫砂壶属于整个茶文化组成的部分,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古拙素雅”与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壶的造型考量应以能表现“古拙”气氛的为优选。“款”即壶的款识。紫砂壶的署款,素来非常讲究。它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自属图章戳记式的格局。因壶艺的韵致格调和书法绘画艺术同传,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鉴赏紫砂壶款有两个意义: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一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金石篆刻)。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讲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艺之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给每一位壶艺爱好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功”是指壶艺的功能美,有别于实用功能的诉求点。这些年来大陆市场逐渐开放,台商大举介入紫砂市场,遂使砂壶市场蓬勃发展,砂壶产品屡有新作问世。只是紫砂艺人创新作品,徒讲造型的形式美,却忽视了功能为用的美。盖有些艺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砂壶功能的发挥,相—3—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过程,有的砂壶已然出现“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谨及出水流畅四个方面。按目前台湾家庭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聚饮,宜采用容量350毫升为佳,无论手拿手提都只需举手之劳,所以人称“一手壶”。 (三)紫砂壶的艺术性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 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完美的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一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一:辨质感 原矿紫砂,精光内敛,温润似玉、色相沉稳、老气十足。好的泥料使用起来,不出十天半个月便能看出效果。而低档的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没多大变化,照样是干巴巴的。固然也能做出所谓的绿豆沙效果(也并不是所有的泥料都有绿豆砂的效果),但因为表面的玻璃相(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称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进,把玩的油脂也渗不进去,故这样的壶是养不出来的。现在有紫砂研究所已留意这个题目,已出产出表面不带玻璃相的化工泥,这类泥被用来做高档的仿名家壶,非常能欺骗人,没有将原矿泥与化工泥对比熟悉的,极轻易上当。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二:辨泥色 原矿泥料的颜色大多不会太艳,一是由于早期的紫砂良多是浅表层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风化。二是由于紫砂矿从地下被挖掘上来以后,要放置露天场地日晒雨淋一年半载,天然疏松变成小颗料后,再碾磨成粉,最后再经由锤打陈腐才能使用。 经风化陈腐的原矿泥中的金属物质会发生氧化作用,泥色就会发暗、发沉、发旧,不会有新鲜亮丽的感觉。有些泥料会陈腐存放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才使用,故现在还会有少量清代、民国留存下来的老泥,但已弥足贵重稀少了。而化工泥是由高岭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属氧化物调制的,现调现用,加上金

属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所以,泥色鲜、泥色艳,做出来的壶鲜亮无比就不希奇了。用这种超标色素的壶泡茶喝,对身体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原矿泥料的紫砂壶,壶体发色都比较沉、比较暗,尤其是使用过的壶尤为显著,有一种老气横秋,饱经岁月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讲的光彩。而化工壶是绝对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三:辨工艺 因为现代制作工艺规范、效率极高,所做出来的壶周周正正、乖巧精道,让很多初学者非常喜欢。而手工做的壶没有同一的模具,只凭艺人心灵手巧,凭积累的经验,胸有成竹的按自己的要求喜好而制作。故统一形制、统一规格的壶都会在身筒的外形、壶口直径以及壶嘴、壶把的安装位置,粗细高低有所不同,不会有完全相同外观、规格的壶泛起。加之原矿紫砂本来就很少、很贵重,根本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泥料大规模的机械化、模具化批量出产。所以,分辨传统工艺仍是现代工艺,这也是判定泥料是否隧道的一个方面。

教你怎样从各方面鉴别紫砂壶

教你怎样从各方面鉴别紫砂壶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紫砂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劣质壶,一类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 劣质壶的原料往往是沙锅泥、花瓶等低档泥料,它的颜色油亮,呆板,打碎后可以明显看出里外层的颜色不同。这类壶的价格往往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基本没有收藏价值。真正的紫砂壶所选用的泥料是产于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泥。紫砂泥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分上具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镜观察发现,紫砂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使紫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由于紫砂壶坯体不施釉,所以烧成后仍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气孔率。据测定紫砂茶壶的吸水率在1.6%-7.05%之间。因此,制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 如何辨别紫砂泥是否纯正? 过去有一种鉴别紫砂方法,说“拿一根火柴在壶身上划,只要能打出火来的就是真的,不然就是假的。”其实这不是一种鉴别紫砂的可靠方法,因为过去的火柴是用红磷为原料,红磷的燃点低,只需轻轻摩擦便会燃烧,在衣服上摩擦也会燃烧,现在出的安全火柴基本上都划不着火。 那么该如何鉴别紫砂的真伪呢?一是看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应具有玉石般的韵味,不论其自身是紫色、黄色、还是红色,其光质像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二听声音,在紫砂壶内放入茶叶,然后注入开水,紫砂壶发出沙、哑、沉的声音,声音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变味。如果注水后,发出金属声或者瓷器般的脆声,就可断定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三是闻其味,掺了化工原料的茶壶有异味,或是用铁观音入壶,泡一小时后,茶水变色或有异味,属假紫砂壶;四是凭手感,纯紫砂壶的手感应是光滑圆润、舒坦自然的,虽有颗粒但仍很圆润,通过传统手工加工碾磨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通过长时间的泡养,好的紫砂能显现出深沉、古朴、油亮的气质,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的壶基本上养不出来。 紫砂壶的手工制作与模具制作 很多壶友认为紫砂壶手工与否其实不必非常在乎,全手工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半手工的就不见得差到哪里,主要是泥料得纯、得正,不要掺有对身体有影响的添料在里面就行。因为价格上的高低悬殊,使得手工制作与否还是倍受关注的。就壶而言,手工与否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位壶友总结得非常有道理,他指出,手工制壶,经反复拍打泥片成形后,在外壁进行削、刮、整的工序,而且每个工序都相当费功夫。而模具制作工夫不在拍打上,基本成形后,为使泥与具吻合,工夫用在内壁上;手工制壶,坯体外表形成泥层,内层相对疏松,中间砂粒聚集形成泥砂坚骨,使紫砂特有的透气性能得到很好的保留。经过烧制后,质地收缩不一,泥砂层次不齐,外表粗粒凸现,使壶表面呈现出温润的质感和明快的光泽。壶内壁由于矿物结构疏松和砂粒堆积空隙,体现出内透外吸的本性功能,呈现出紫砂特有的性质。而模具制作的,泥质在均衡性、同一性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内、外壁缺乏立体性结构分层,烧成后表面失去质感效果,壶壁吸透率跌降至60%以上,紫砂特有的性能所剩无几。最突出的表现为:使用久了,往往出现灰暗死板等现象。在鉴别上,模具壶的鉴别有一个窍门,一般纯粹模具做的活,在壶的中间从壶嘴到壶把有一条细细的痕迹,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的。

紫砂小知识问答

1.黄龙山已经封矿,还有紫砂矿吗,市面上有真紫砂产品么? 宜兴境内已发现各类陶土矿床(点)102处,含有紫砂泥的甲泥矿28处,探明储量为5983万吨。这里是紫砂陶生产的大型原料基地。若按每年用量万吨计算,也可用百年以上。虽紫砂矿不可再生,会越用越少,但是紫砂矿没有了是危言耸听。政府封黄龙山矿,是为了更加合理的开采。 2.全手工的壶一定比半手工的壶好么? 壶一般都是手工的,只是分全手半手之说,全手半手不是很重要,只是成型方式不同,不影响价值和使用。不用刻意追求全手工。要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壶的价值 3.紫砂壶倒水时会留口水,是壶工艺不好么? 出水顺畅,断水利落是很多买家追求的。但是断水的概念买家有误解。断水是指按住气孔,立刻停止出水,这个叫断水。而不是,倒水的时候水从嘴部留下叫断水。留不留口水与嘴的形状,长度,开孔,装的位置都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的。 4.壶体薄,是不是舍不得用泥,做工不好? 壶体厚薄也是手工工艺的一种体现,不是舍不得泥料,这是一种娴熟的工艺体现。像供春壶,薄如纸,是价值非常高的一种壶。壶体的厚度一般是在0.2-0.3cm之间。 5.听紫砂的声音能否辨别出一把好壶? 有清脆铿锵或混浊迟钝之分。究竟清脆较好或是混浊声较佳,并无一定标准。不过,根据多数行家认为,声音较清脆铿锵的壶,较适合泡发酵,香气高的茶;声音较混浊迟钝的壶则适合泡重发酵,韵味低沉的茶。 6.紫砂壶三点一线是不是基本要求? 手工制作的壶不会绝对的笔直,只能说目测尽量笔直。用尺子等专业测量工具测量是否三点一线,是不合理的。手工制作的壶不像现代化机器下的标品,可以量化的。 7.紫砂壶有味道吗? 紫砂壶烧制出来之后,会有一股陶土的味道,或者是没有的。在开壶之后就会消去,不必担心。如果是紫砂壶里面有刺鼻的化学味道,就不正常了。 8.壶体表面有黑色的小点或白色的小点,这个是什么? 原矿紫砂中含有铁质,在高温下会有析出的现象,就是黑色的小点,不必担心,这种是正常现象,恰恰证明您买到的是好的紫砂壶。白色的是紫砂矿中含有的云母颗粒,这些都是紫砂矿中天然的东西。 9.各种泥料都适合泡什么样的茶? 紫砂泡茶,一般是都各种茶都可以泡的,但是要注意专壶专茶,就是一个壶最好泡一种茶,紫砂壶是双气孔结构,泡养时间长,会散发经常泡茶的茶叶的味道。泡的多了,容易混淆茶香的。 10.什么泥料好? 泥料并无好坏之分,泥料的因素在做壶工艺中占的比例是最小的。陈腐一点的泥料会略好,因为更容易养出包浆来。不用担心泥料的差别,找到自己喜欢的款是最重要的哦。

紫砂泥料的分类

紫砂泥料的分类 紫砂壶是由紫砂泥抟制而成,紫砂泥是一种含铁粘土质粉砂岩的统称,也被称为五色土,颜色变化丰富,有紫色,黑色,绿色,黄色,天青色,红棕色等等。喜欢紫砂的朋友们可能 经常听到“底槽清”、“本山绿”、“红皮龙”等等泥料名称,听着名字是熟悉,但是紫砂泥到 底是怎样分类的呢?且看善壶君一张图让你看懂! 总体而言,紫砂泥料传统的分类为:紫泥、绿泥、红泥三大类,缎泥为共生矿,一般未单独分类。紫泥、绿泥、红泥是根据矿岩的基本颜色或者烧成之后的颜色命名,这每一大类中又各有细分,色泽、泥性各有不同。

紫泥1.天青泥,号称泥中极品,古不多见,久已绝迹。2.底槽青,因通常处于紫泥泥层底部,故名有老嫩之分,矿料一般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有青绿色豆斑状(俗称“鸡眼”、“猫眼”),烧成后呈紫红色。3.清水泥,一般为紫褐色致密块状,有云母碎片,矿料上带淡绿色斑点、 斑纹状,烧成后呈紫棕红色,高温呈紫黑、暗青色,一般指单一矿料仅加石黄等练成的紫泥。 4.普通紫泥,一般指拼紫,为紫泥矿料添加少量氧化锰炼制而成。

绿泥1.本山绿泥,一般指黄龙山优质绿泥,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浅黄、米黄色,高温泛青绿色。2.芝麻绿泥,呈青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故称为“芝麻绿泥”,有白麻子泥、红麻子泥。3.墨绿泥,因矿料呈墨绿色,故称“墨绿泥”,烧成后呈米黄色、浅黄色,高温透青。

段泥缎泥(段泥),古称团泥,有人说黄龙山、青龙山之间有团山,产出泥料为团泥,也有人说团泥类矿烧成后多呈黄缎色,故称为缎泥。缎泥一般为共生矿,绿泥与紫泥共生矿,绿泥与红泥共生矿,烧成后有米黄色、棕黄色、赭灰色、褐紫色等,历史上的壶呈古铜、棕黄、冷金黄等色的均为缎泥。 不过,任何同种原矿泥料,经过不同的陈腐,不同的烧制方式、不同的窑温和烧制时间长短以及泥料的粗细都可以改变成品的颜色!

紫砂壶名家王品荣介绍及作品

紫砂壶名家王品荣介绍及作品 【王品荣】 高级工艺美术师 性别:男 出生:1940-4-24 【简介】 号“云岩”,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紫砂七老“神刀篆刻”任淦庭老艺人,深得任老篆刻之道精髓。 【详细介绍】 王品荣,号“云岩”,紫砂之家签约艺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紫砂七老“神刀篆刻”任淦庭老艺人,深得任老篆刻之道精髓,将篆刻之道发扬光大,其装饰作品无不精湛夺目,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工艺美术师(无锡市职改办评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全国陶瓷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理事,1956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装饰,后调至宜兴青瓷厂设计室工作,1990年作品嵌《银丝百寿开片挂盘》获全国?等奖,获奖作品还有《万寿壶》、《紫光壶》等。 紫砂之家拥有王品荣紫砂壶作品85件,详情访问紫砂之家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1194274.html, 【紫砂之家王品荣相关作品】 【镶金半月(东】 作者:王品荣 编号:15777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300cc 【柿园(灵蛇)】 作者:王品荣 编号:15790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400cc

【镶金孢鳟(金】 作者:王品荣 编号:15779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270cc 【西施(辰龙)】 作者:王品荣 编号:17426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250cc 【包金柿园(韩】 作者:王品荣 编号:16397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400cc 【玉乳】 作者:王品荣 编号:16572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230cc 【柿园(镶金)】 作者:王品荣 编号:15774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400cc

【粮屯壶】 作者:王品荣 编号:15772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容量:300cc 本文档由紫砂之家-宜兴紫砂壶门户网站独家整理发布!

宜兴紫砂壶化工料与调沙泥料详解综述

宜兴紫砂壶化工料与调沙泥料详解 一、化工料 (1)伏东红泥适量加入铁红粉,调制成朱砂泥、大红袍泥、嫣红泥。 (2)白泥适量加入铁红粉,调制成朱泥。 (3)紫泥适量加入氧化锰,调制成深褐色。 (4)紫泥适量加入氧化钴及氧化锰,调制成黑泥。 (5)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铬绿,调制成菜茄泥、豆碧泥。 (6)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氧化钴,调制成墨绿泥。 (7)本山绿泥适量加入氧化钴,调制成绿泥。 (8)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铬锡黄,调制成枇杷**、葵黄泥、赤鳝泥、黄金桂花泥。 添加化料为了颜色艳丽,或者模仿名贵泥料再或者根本是以次充好。 二、调砂泥料 调砂是炼泥方法. Q:调砂有什么不好的吗? A:调砂的烧出来时候,比较好看,缺点是养壶慢,变化小,气孔少。 Q:那是不是调砂并不影响泥的本质呢?那为什么还能看到砂,难道不是气孔的标志之一吗? A:全砂料也可以调砂,浆的泥孔少了。打个比方:全砂料,可能是100码的颗粒组成,冲浆料就是200码,甚至有300码的,也就是一些所谓的紫朱泥。密度大了,看上去光洁,明亮。 Q:料的本质并不受影响吧? A:全砂的就不会,颗粒的折光使壶面出窑后不是很好看 Q:那如何分辨冲浆(调砂)呢?

A:阳光下,看壶面,要有一颗颗的颗粒,不要像是泥。紫砂不是泥,是由砂来组成的。原矿,自然的东西,不会是一个色的,会有泥料自己的变化。 三、段泥 段泥是有原矿的,是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人工拼配的段泥是本山绿泥添加紫泥。 四、化工泥问题 今天和朋友们谈论的话题是化工泥的问题。网上这类文章可能数不胜数,堂主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在里面,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许对您有用。我姑妄说之,您姑妄听之。无论您觉得对或者不对,都可以回个帖,但意见相左的时候,大家可以争论得脸红耳赤,但千万不要挖苦讽刺或者破口大骂。一方面是堂主爱面子,宁愿挨批,也不愿挨骂,另一方面是紫砂自古多争议,切莫轻言是与非!尤其是在社会诚信与礼仪廉耻丧失殆尽的今天,紫砂现状更加纷乱复杂,真伪难辨。人们对紫砂的看法都有出入,切莫“惟我观点独尊”,更不要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态看人!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关于化工泥问题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不敢多谈自己的主观看法,毕竟我不是泥商,他们干了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有数。而且这个话题也是一直存在争议的,不信各位自己上百度或者谷歌搜搜看。众说纷纭,恨不得打架。堂主从小受中庸思想影响严重,干脆两边都不得罪吧,随便谈谈。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化工壶。之前曾有朋友在旺旺里面向我请教过类似的问题:“堂主,请问化工泥和手工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听了这问题,我简直哭笑不得啊!这两个不xx的东西怎么能相提并论呢?肯定是概念模糊! 我比较认同的化工壶的定义是:非紫砂类陶土,或劣质紫砂泥料,或真正的紫砂原矿,人为掺入定量的“无机氧化金属物”作为增色剂,这样所制成的壶就是化工壶!(这个定义带有一个很长的定语部分,请大家仔细体会,别看的太快了。) 概念清楚了,那么我就想问问各位之中有没有人想知道为什么紫砂要加化工色素?我把我所赞同的网上高手们普遍的观点总结如下,供您参考:适当的添加一些金属氧化物,会对泥料的性质产生一定作用,诸如:改变颜色,使颜色更为丰富;控制温度,可以按额定的状态有效控制,并有效的抑制结晶形态!提高成品率,有可能降低一些在高温容易变形的泥料温度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