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相关探究

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相关探究

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相关探究
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相关探究

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相关探究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应。1974 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中。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自此以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与压力相关的重要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 的研究最具代表性。1981 年,Maslach 等人进一步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低个人成就感(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倾向降低),并根据其理论结构编制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MBI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重测信度很好,与工作满意度、抑郁和焦虑等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

近年来,城管一线执法人员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争议一直不断,甚至被看作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压力大、难度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如果不能顺利应对职业压力,即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职业倦怠就会产生,影响日常一线执法工作。

2004 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人民网等媒体对国内4000 多名职场人员做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52.00%。

深圳是一个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在2012年1月刚刚结束的深圳市两会上,相关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深圳人口将突破2000万人。人口的剧烈增长,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而首当其冲的是城市管理,这是一线城管执法人员面临的挑战。

2009年以来,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与被执法者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甚至演变为流血事件,恶性事件也屡见不鲜,城管执法人员与街头小贩等的社会身份差异和部分城管执法者的粗暴执法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社会上渐渐形成对城管执法人员的印象恶劣,很多被执法者不配合工作,使城管队员的工作成就感降低,产生职业倦怠。

目前,关于一线城管执法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调查和研究还相对较少,此领域的探索还比较薄弱。为此,带着疑问进行考察,笔者深入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中,发放大量调查问卷,试图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和特征,以便为城管执法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城管执法队伍的良性发展,保证深圳城市环境持续优化。

城管执法职业倦怠和压力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为深圳市不同区域的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共117名。其中男性107名,女性10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42人(占36%),30~40岁之间的59人(占50%),40~50岁之间的14人(占12%),50~60岁之间的2人(占2%)。

其中工龄在1~3年的25人(占21%),4~8年的52人(占44%),9~15年的20人(占17%),16~25年的17人(占15%),26年以上的3人(占3%)。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有32人,占27%,大专或本科的有82人,占70%,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4人,占3%。

117名被调查者中职务在科员及以下的有79人,占67%,副科级的18人,占15%,正科级的16人,占14%,副处级的1人,占1%。

二、方法

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城管人员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婚姻状况、职称等个人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是职业倦怠量表MBI-GS,2002年经心理学者李超平修订为国内版MBI-GS。量表采用五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1-5分。1代表“从未如此”,2代表“每年几次”,3代表“每月几次”,4代表“每周几次”,5代表“每天如此”,分值越高则代表倦怠越强。

五点计分之平均值中间数为2分,2分以下者表示职业倦怠较低,2-3分者表示职业倦怠比较严重,3分以上者表示职业倦怠非常严重。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Cynicism)和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去个性化分量表包括5道题,成就感低落分量表包括6道题(为反向计分),整个问卷共16道题。

第三部分是城管人员压力问卷,共12题,问卷主要从工作压力、经济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社会压力、职业本身等层面进行设计,编制而成,最后第13题为开放式问题。采用五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1-5 分。1代表“从未如此”,2代表“每年几次”,3代表“每月几次”,4代表“每周几次”,5代表“每天如此”,分值越高则代表压力越大。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F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是五点自评方式,五点计分的理论中数为2分,2分以下者表示职业倦怠较低,2-3分者表示职业倦怠比较严重,3分以上者表示职业倦怠非常严重。此次调查数据表明,有5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减退或者没有成就感。

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倦怠各维度基本情况见表1。

一、不同年龄城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比较

在被调查的117名城管人员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42人(占36%),30~40岁之间的59人(占50%),40~50岁之间的14人(占12%),50~60岁之间的2人(占2%)。他们在各维度上的结果呈现如图1。

二、不同工龄城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比较

在被调查的117名城管人员中,工龄在1~3年的25人(占21%),4~8年的52人(占44%),9~15年的20人(占17%),16~25年的17人(占15%),26年以上的3人(占3%)。他们在各维度上的结果呈现如图2。

三、不同学历城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比较

在被调查的117名城管人员中,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有32人,占27%,大专或本科的有82人,占70%,研究生及以上的4人,占3%。他们在各维度上的结果呈现如图3。

四、不同职称城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比较

在被调查的117名城管人员中,职务在科员及以下的有79人,占67%,副科级的18人,占15%,正科级的16人,占14%,副处级的1人,占1%。他们在各维度上的结果呈现如图4:

五、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压力来源情况

根据之前对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的口头访谈,从工作压力、经济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社会压力、职业本身等角度列出他们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12条压力源,其中排名情况如下表2:

使用SPSS16.0软件包对MBI-GS总分与压力问卷总分做Pearson积差相关,相关系数r=0.259,p<0.01,有显著正相关,即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

结果相关讨论

研究发现,职业倦怠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退,20—30岁的一线工作人员刚开始工作,并未熟悉和适应工作环境,理想与现实情况不符合,得不到应有的职业尊重和理解,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职业倦怠感最强。

而30—40岁的人已处中年,对工作比较适应,但承担的家庭和责任感较重,压力大,希望有实现自身价值,城管工作并未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因此三个维度中30—40岁的人成就感最低,40—50岁的人群由于工作时间久,职业倦怠最严重。相反,50岁以后工作得心应手,感到轻松。

职业倦怠感随着工作时间逐渐增长,不断累积,在工作16—25年时达到顶峰,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都较高,属于一个工作的死亡期,心力俱疲,过了这个时期,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都逐渐减弱,职业倦怠感逐渐变小。

职业倦怠感在三个维度上都随着学历的增高逐渐加强。学历越高,其需要自我实现感,希望可以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和提升,然而城管工作由于难度大而成就感较低,因此高学历者在从事城管执法工作时可能会产生大材小用的感觉,进而逐渐自暴自弃,产生抑郁情绪。而低学历者可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工作中更能产生积极情绪。

科员及以下,副科级和正科级的职位的城管人员在三个维度上的差异不太明显,但副处级别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显著增强,说明职位越高,其承担的工作压力越大,思想压力越大,任务繁重,容易产生倦怠感。近年来,高级官员自杀的报道越来越多,高职位人员由于其长期处于领导职位,工作量大,又难以释放和舒缓心理压力,长期积累的心理问题严重,更值得关注。

在压力问卷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不被执法对象理解的压力、经济压力和晋升机会少的压力。其次是,对自己工作要求和期望高的压力和他人对本单位的评价较低的压力,排在末位的是与同事不能真诚相处的压力和能力不足,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压力。

由此看来,一线城管执法人员非常注重执法环境和执法对象的态度,如果执法对象对工作不配合或者产生敌意,或者因为来自社会异样的看法等,都会对城管执法人员造成巨大思想压力,他们非常希望社会能对城管执法工作有认同感和正确评价。

而调查人员在走访中也发现,很多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的思想包袱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城市环境的优化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受到城市行政主管领导的重视,而一线被执法者的不理解和不配合又给执法人员带来巨大的执法难度,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城管执法人员非常难做,加上来自社会公众

对被执法者的一线同情核对城管执法人员的低下评价,这些压力的集聚造成城管执法人员幸福感的急剧下降。

经济压力也是造成他们职业倦怠的来源之一,他们普遍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会逐渐产生对工作的厌倦感。大多数一线城管执法人员都是普通科员,而且占极大比例的一线执法人员是协管员,他们薪水比公务员低很多,而工作必须冲在前面,产生巨大心理落差。

还有就是从事几十年一线执法工作也得不到晋升的人员,晋升是对他们工作的激励和认可,可见,一个完整和公平公正的奖励制度和晋升体系是多么的重要。

总体来说,压力与职业倦怠有正相关,压力越大职业倦怠感也就越强,当身处巨大的压力之中时,是无法集中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的,而这也必然造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下降等。

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比较严重,很多人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职业倦怠感在40—50岁和工龄在16—25年之间最强,高学历和高职位者的倦怠感大于低学历和低职位者。

职业倦怠感与其所承受的思想压力等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不被执法对象理解的压力、经济压力和晋升机会少的压力非常影响一线城管执法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减轻一线城管人员的压力,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感,有助于一线城管执法工作的开展,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是刻不容缓的,必须引起相关负责人的重视,维护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

解决建议

通过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深圳市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的心理压力巨大,而且职业倦怠感已经可能影响到日常工作的执法工作,那么针对相关分析,一些必要的解决措施应该被实施和尽快落实,以缓解目前的窘境。

首先,尽快进行心理压力的缓解。心理压力太大就需要寻找舒缓的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咨询行业也发展起来,问题的重视是首要的,而后可以对症下药。如今,很多城管一线单位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正视此问题,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早在2007年1月,浙江宁波江东区就组织城管执法队员与心理专家面对面,讲出心中迷惑,解开心中症结。而在2008年4月,深圳市罗湖区城管局也举行了心理辅导讲座,重视心理减压,构建和谐团队。

近年来,各级城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城管执法一线人员心理问题的重视,深圳市城管监察支队邀请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专家为一线人员进行心理讲座,而且表示开通心理咨询专线,为50余个基层执法队配备兼职心理辅导师。

当前急需在城管综合执法部门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干预城管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压力,构建和谐执法队伍。

对于城管一线执法人员来说,也应加强自身心理的调节,增强应对能力。当社会负面评价袭来时,更应正视这些评价,并从自身做起,努力去扭转这种评价,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日常人性化的执法态度可能是扭转社会评价的良方。

其次,应该呼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晋升体系。调查发现,很多被调查者的压力还来自于晋升机会少的压力,而这就需要相关负责部门体察民情,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建立一套合理的晋升体系,解决一线执法者的压力。

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一线执法者的业务水平,改善一线执法态度,这也有利于执法评价的提高,只有多条渠道提高自己,才能充实起来,提高工作热情和实现自我价值认同。

还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所谓上通下达,沟通为重。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巨大压力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沟通渠道的不畅,工作中的这种渠道堵塞容易积聚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和相关负责人员的沟通对一线城管执法人员非常重要,相关诉求的合理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而对执法负责人来说这也很重要,通过沟通可以了解一线的想法,获取来自一线的信息,进而更好地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再者,丰富工作人员业余生活。压力来自多处,充实可以使人振奋。一线执法人员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保持着高度的精神紧张,这就难免压力巨大,而业余生活的丰富应该对解决压力有一些效果。

例如结合一线城管执法工作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思想交流会等,应该都是可以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而且在丰富业余生活中可以转移执法工作压力,是执法人员获得自我价值认同和心理自我减压。(

总之,相关原因已经分析找到,而如何解决已经摆在面前,这不仅需要研究者提出良好建议,更需要一线城管执法人员自我思考,还需要相关单位负责人来研究。

当前,城管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到各个层面,社会关注度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者面临空前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剖析城管执法人员的心理现状,普遍存在着职业荣誉感缺乏,工作消极倦怠,社会角色冲突,存在胆怯心理,缺乏应有理智,挫折感强烈等心理问题。急需引入心理疏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有效缓

解城市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和谐,保证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城管执法人员天天在马路上巡逻,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理谩骂甚至暴力抗法,这也让他们背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城管执法队员日常工作常处在矛盾的交汇点,各种冲突时有发生,不少城管执法队员在工作中都背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城管执法人员履行职责,应对挑战,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整个社会开始

进入矛盾凸显期,城管执法人员天天面对违章者,由于其工作不可回避的特殊性,势必

触及复杂多变的利益群体,从而整日处在各种社会矛盾交汇点的风口浪尖。城管执法人

员普遍存在着心理疲劳、压力过大的症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城

监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急需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管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城管执法部门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一线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及相对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谩骂殴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笔者以广东省禅城区为例,通过分析执法队员心理压力的形成过程,拟找出心理压力增大的原因,提出释压办法。

一、执法队员心理压力的形成过程

(一)城管行政执法局成立初期,队员处于创业“兴奋期”。2004年3月,禅城区执法局执法队员正式上路执法。作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当时的禅城区市容市貌状况不容乐观,占道经营现象严重,无照经营者遍布大街小巷……执法队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十分辛苦。但他们普遍处于创业“兴奋期”,开展工作很有成就感。看到辖区市容市貌状况转好、占道经营现象减少、一桩桩投诉得到妥善处理,执法队员们莫不欢欣鼓舞,千方百计地去主动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能量。

(二)便衣执法及相对人暴力抗法对队员心理影响甚大,加上舆论压力,队员开始进入“困惑期”。2004年9月1日后,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一律脱“大盖帽”、脱制服,禅城区执法局开始进入一段便衣执法时期。着便衣执法有个直接的弊端,就是市民在很大程度上不认同城管执法。当执法队员向相对人亮证表明身份时,伴随而来的往往是“你是行政执法人员?”的怀疑,工作开展相当不顺利。执法地位和身份的不明确,让一线执法队员深感无奈。

而时有发生的恶性暴力抗法事件,对全体执法队员的影响更大。按照规定,城管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对违法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能像公安部门那样,配备警棍等器械协助执法。一旦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城管执法队员只能拨打110或找的警察协助。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队员束手无策,精神压力增大

在面对暴力抗法的同时,执法队员还承受着来自舆论的压力。部分乱摆卖者生活贫困,无其他经济来源,仅靠摆摊来维持生计,市民比较同情他们。执法过程中,执法队员要对乱摆卖者进行查处时,常常受到群众的非议。

就这样,执法队员一面辛苦的工作在城管执法一线,一面要承受暴力抗法的威胁,在舆论上又处于弱势地位,心中困惑日益加剧。长期的困惑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许多队员特别是年轻队员开始怀疑自己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苦干又到底是为了什么,思想上产生了动摇。

(三)“持久战”时期的队员心理状况表现在工作上有三种类型:急躁型、懈怠型、得过且过型。三年多来,禅城区执法局工作重点由前期的集中力量整治主要路段转变为全方位铺开执法工作。大量繁琐、重复的工作日益消磨了执法队员的工作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执法工作的深入,某些队员形成了一些不良工作方式方法。

急躁型。这类队员性格比较直,对待工作也有一定的热情,有急切地想把工作做好的念头。但过于把自己定位于管理者的角度,以一种管理者的姿态凌驾于相对人之上,缺乏必要的换位思考、真心交流,工作方法比较简单粗暴。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工作完成得不顺利,群众也不满意。

懈怠型。这类队员工作推诿、拖沓。执法工作的繁琐与反复消磨了一些队员的锐气,热情已退却,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敷衍就敷衍、能不做就不做。

得过且过型。这类队员的表现是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普遍抱着“大锅饭”的思想,认为进了执法部门,工作有保障,收入稳定,端上了“铁饭碗”。对待工作有气无力,领导催得急就快点做,领导不重视就慢点做,不会想着去主动工作,赶一下动一下。

二、执法队员心理压力增大的原因

(一)工作的辛苦、重复,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工作在一线的执法队员,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相对人,既有“弱势群体”的小商小贩,也有富裕起来的有车一族;既有表面应承背后耍滑头的店主,也有见执法队员查处就大发雷霆的商家。执法队员每天从早到晚乃至次日凌晨都要在路面巡查,以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如此周而复始,一天下来,队员们往往身心俱疲。若这个时候再给他压力,哪怕是一点点,都有可能难他造成极大影响。人通常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在满负荷工作状态下,一点点小事都能够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二)存在攀比思想。所谓攀比,在这里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人们在生活待遇上向高标准看齐,而工作上、贡献上向低标准看齐。在许多执法队员中存在攀比思想,既跟其他部门攀比,也与同事之间攀比。比如说看到其他部门待遇好、工作轻松,自己这么辛苦、待遇不好,就要骂娘,就觉得工作没意义,进而对待工作非常懈怠;再比如看到跟自己一起进来的同事升职了,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老觉得其他同事干的活比自己少、比自己轻松,领导安排给自己的活总是最多……长期存在这种思想的人必然“想不开”,怨天尤人,工作积极性提不起来,每天上班心不在焉,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排解不开。

(三)人员成分复杂。禅城区执法局人员有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有部队转业干部,还有从外单位转进来的,人员成分比较复杂。从不同渠道进来的人员,思想状况也比较复杂。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当风华正茂之年,有学识、有热情;转业干部人生阅历丰富,处理关系比较融洽;转进来的同志工作经验足,处理工作游刃有余。这种状况导致执法局内部竞争激烈,每位队员对待工作都有不同的看法、做法,如果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合作起来就有困难。长期合作不愉快,同事之间关系不融洽,很容易挫伤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舆论压力。毋庸讳言,城管执法部门承受的社会舆论压力是很大的。面对众口一词的声讨,整个城管行政执法系统可以说是舆论的“弱势群体”。在执法队员面前,一个小摊贩可能是弱者,舆论总是倾向于同情弱者。强大的舆论压力形成中助长了乱摆乱卖的风气,增加了城管执法的难度。城管执法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却受到大家一致的谴责,这种状况长期困扰着许多执法队员,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

(五)生活、家庭压力。执法队员实行轮班制、轮休制,每个月轮着几天晚上值班,轮着休息,作息时间不规律,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有些队员一年只休过几个周末,平时轮休又不一定安排在周末时段,因而难得与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来自家庭的压力,也是执法队员心理压力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缓释心理压力的办法

针对前述执法队员压力增大的五个原因,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一)进行疏导,提高队员对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认识,增强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力进行思想疏导,让每一个队员明白城管执法部门是“谁的队伍”,权力是谁赋予的,城管执法是为谁服务的。城管执法部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为人民执法、为人民服务。城管执法队员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法为民,是每一个执法队员工作的每一要义。明白了这一点,队员们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务实。

城管执法工作关乎民生,责任重大。要想把工作做好,每一个执法队员都必须把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既胸怀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发拼搏,不断推动城管事业的发展。只有真正这种去身体力行,队员们面对繁琐、复杂的工作,才会少一点心虚、多一分信心,也才能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用正确的理想导航,克服个人主义,消除攀比思想。造成相互攀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受“一切向钱看”的影响和个人主义作怪。因此,必须大力开展思想教育,引导队员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信念,人们不可缺少理想。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就失

去了力量的源泉和前进的方向。有远大理想就具有牺牲精神,有远大理想就不会只为金钱而斤斤计较,远大的理想是抵制个人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为此,我们要用正确的理想导航,宣传城管行政执法系统不争名利争贡献、不为个人为社会的先进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并组织队员对照模范找差距,制定措施赶先进。每个队员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职业道德,把思想统一到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上来。

(三)关心队员,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增强队员的集体归属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团队,绝不是一个只有铁的纪律的、呆板的团队,同时也需要有人性化的管理机制,需要不断为团队注入新鲜的“活水”。在城管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管理者应尊重每个执法队员的民主权利、尊重每个执法队员的进步愿望、尊重每个执法队员的正当需求、尊重每个执法队员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发挥最大的工作热情;要接受执法队员的监督,听取执法队员的意见,关注执法队员的思想,解决执法队员的困难,为执法队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热情关心执法队员,发挥执法队员的主人翁作用,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体现人文关怀,为执法队员服务;积极争取政策,落实执法队员的政治待遇和执法保障,为执法队员排忧解难,想方设法为执法队员办实事,妥善解决其后顾之忧;在发生重大事件后,要及时安抚队员,可以尝试请心理咨询师借助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队员安全度过心理危机,促进队员的心理平衡,确保其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通过这样的人性化管理,营造城管执法队伍“大家庭”的氛围,达到增强执法队员集体归属感的目的,激励执法队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好务、做贡献。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执法工作透明度。宣传工作是城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起领导重视、吸引公众参与、降低执法难度、倡导文明新风、提高城管执法部门美誉度的必要手段。可以说,每一项城管工作的启动、实施都离不开宣传。城管执法工作涉及群众生活的多个方面,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城管执法部门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重点、难点、焦点、亮点,拿出来与市民一起探讨,共商对策。积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向市民宣传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流程、执法程序,让市民明白城管执法部门是“干什么”的、是“怎么干”的。宣传的目的就是获得市民对城管执法的认同感,从而减少日常执法过程中的阻力,营造宽松的执法环境。

(五)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养,提高执法效率。在执法过程中,执法队员处理问题的能力、技巧直接影响到执法效率和质量,因而开展岗位培训、加强业务学习就非常有必要。要争取做到使每一个执法队员都能独立完成一个案件从立案、调查、文书制作、处罚到告知、送达、结案的全部程序,都能精通一部或数部城管法律、法规,都能预测和发现、研究和探索综合执法的动态和方向,用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手段办事。具备了良好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队员执法时就会信心大增,处理问题也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来源:《城市管理》)

看如何有效疏导城管工作者心理压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城市管理工作者成长和进步的一条基本生命线。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者面临着空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急需将心理教育疏导的内容和形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这一大法宝的作用,促进城市管理工作者心理健康和谐,保证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一.城管执法人员的心理现状

1.职业荣誉感缺乏。调查发现部分执法队员不看好职业前景,50%以上的受调查者有过一次以上的因为职业身份而产生的自卑感,特别是跟公检法等执法人员相比,城管执法工作量大,辛苦有余,受气有加,而待遇、地位却相差很远,这些甚至导致部分城管执法人员产生怀疑工作价值、感到前途渺茫的心态。

工作消极倦怠。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而且往往取得的成绩未能被上级和社会认可,甚至遭到批评、非议,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工作上的消极倦怠。这种心理的表现形式是对城管工作丧失信心,缺乏兴趣,甚至厌烦,于是工作消极,不认真履行职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社会角色冲突。城管工作者扮演着多种期望各异的社会角色:作为执法者,城管执法人员代表国家执行公务,必须做到严格执法、铁面无私、秉公处理、决不姑息;作为城市管理者,群众要求其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环境,被管理者要求其对违章行为“睁一只眼、比一只眼”;而作为有血有肉的普通社会人,面对由农村打工者、下岗无业人员以及少数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为构成元素的执法对象,他们也抱有深深的同情。长期处于这种角色冲突状态下又得不到有效疏导,就会导致角色冲突,执法者内心就无法平静,甚至会出现焦虑、急躁、抑郁、失眠、食欲下降等身心症状。

3.存在胆怯心理。城管执法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管理对象形形色色,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执法工作涉及违章者的切身利益,势必会遭到部分违章者的威胁、恐吓,在拆违工作中遇到暴力抗法更是家常便饭。少部分执法人员面对着每天不可预知的工作环境,心存惶恐,怕遭到打击报复,进而姑息迁就、不敢碰硬,影响了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4.缺乏应有的理智。极少数城管执法者在面对违规者不服管理、无端指责、无理取闹甚至暴力抗法的时候,缺乏应有的理智,情绪容易失控,甚至会采取不恰当的工作方法,从而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

5.挫折感强烈。一方面“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工作反复性和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让城管人员感到无奈;另一方面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自身人格得不到尊重,这些会导致工作挫折感,影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挫折感在群体中的传播和蔓延,会影响到这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新时期城管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解析

1.从社会发展看,城管责任增大、工作要求提高。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早期的“管建分离”、“重建设轻管理”导致城市管理所处的阶段和水平大大滞后于城市建设;随着城市发展持续加快,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日趋明显,优化城市管理的要求更加紧迫;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孜孜追求,为全区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些因素要求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肩负更重的任务,履行更多职能,承担更繁重的责任,迎接更严峻的挑战。落实到具体

的城管工作人员身上,要签订责任书、缴纳责任金,完不成任务要承担责任,接受惩罚,如此种种使城管执法工作者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长此以往,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2.从行业现状看,执法体制不健全、保障不到位。从整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行业现状看,城管工作者常常是站在风口浪尖的一线进行执法,面临的问题极其琐碎复杂。在访谈中,执法队员形容,在一些强拆、占道经营整治工作中,经常要冒着砖头瓦片的“枪林弹雨”,胡搅蛮缠、刀棍相向、自残自焚或点燃煤气包欲与执法者同归于尽的现象也非常普遍。由于缺少必要的强制手段和防护装备,城管执法人员既没有人身安全保障,也缺乏执法权威。遭遇暴力抗法的情况时,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自我防卫;遇到激烈的暴力冲突,人身受到伤害在所难免。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环境下,一系列心理创伤就会慢慢滋生。

3.从舆论环境看,对抗情绪增加、社会支持缺失。城管队员面临的舆论环境也非常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从新闻媒体看,湖北天门城管队员打死拍摄其执法过程的市民,兰州城管队员将商贩打成骨折,深圳城管队员将女摊贩打得下体出血……城市管理工作负面新闻不绝于耳,野蛮执法个例被媒体无限放大;从网络舆论看,“百度”搜索引擎一度搜索城管的含义赫然呈现“暴力、邪恶势力”等字眼,热心市民为城管队员送水的行为引起网民集体声讨,城管执法工作在最为自由和开放的网络平台上饱受诟病;从社会氛围看,在人们的眼里,城管队员已经被贴上了“暴力”的标签,执法行为被无情指责,城管打人被看作恃强凌弱,城管被打被看作是罪有应得,各种争执最终演变为“最弱势群体”与“最委屈执法者”之间的是非恩怨。在这种环境下,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对抗情绪,而执法工作必需的认同、理解、支持和配合则严重缺失。

4.从思想教育看,形式内容陈旧、心理辅导乏力。长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负担的城市管理工作者迫切需要心理疏导,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却恰恰忽视了这一内容。当前对城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主要是大政方针解读、政策法规教育、理论规范宣讲,教育形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单向灌输。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微乎其微,双向深度的心理疏导少之又少。从而导致思想教育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心理疏导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城市管理工作者并没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思想问题,走出心理困境。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化解心理问题

导致城市管理工作者心理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面对社会发展进程对城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只能迎难而上,勇于接受挑战;有些因素的克服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比如城管工作体制机制的健全、城管执法保障措施的到位和整体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支持;还有些障碍因素相对而言是可以在短期内化解的,这就是充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切实缓解城市管理工作者的心理压力。

第一,注重人文关怀,引入心理健康干预。城管队伍建设也要重视执法队员的心理和谐,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导入现代心理科学,启动“健心工程”,提高执法队员的心理素质。要特别重视创伤事件对执法者心理伤害的疏导,在重大暴力抗法或群众围观谴责事件后及时由心理咨询师对执法队员进行心理干预,借助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当事者安全渡过心理危机,确保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互助的方式,在同事之间开展心理互助,形成互帮互助的温暖氛围,进而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

第二,树立责任意识,增强职业荣誉感。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点加强对责任意识的培养。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着矛盾多、期望高、压力大、体制乱、投入少等多种新情况。执法者要勇敢面对和正视这些问题,将困难当作考验,将压力变为动力,继续保持一种舍我

其谁的工作责任,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切实树立起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大职业荣誉感的培养。职业态度是内部认同和外部认同的统一,执法者首先要认同自身的工作意义和价值,由衷的热爱城市管理工作,用满腔的热情来化解现实中可能滋生的消极懈怠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培养执法者对市容管理工作职业崇高性的认识,要求讲奉献、讲团结,从奉献和团结中寻求职业荣誉感。

第三,培养文明执法理念,养成理性执法习惯。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执法者对执法手段、方式重要性的认知,在严格执法与为民服务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既克服恐惧暴力执法所产生的畏难情绪,又能人性化的将工作做到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培养执法者的情绪控制力、自我调节力,养成理性执法的习惯。遇到暴力抗法或其他突发事件,能够稳定情绪,冷静面对,理智处理,文明执法。

第四,创新教育形式,有效开展心理疏导。针对城市管理工作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以往单纯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取集体授课与个别谈心相结合、专家讲授与模拟演练相结合、自我疏导和交流互动相结合、行动学习与实地体验相结合教育形式,从而满足多元、个性化的心理压力缓解和疏导需求。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提高心理疏导的有效性。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根据《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而形成的工作体制。1997年在北京市宣武区开展首家试点,2002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开,目前全国已有半数左右的城市实行了这种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过去那种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的问题,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另一方面,这一领域也暴露出了许多突出的问题,以至于“城管”成为近年来社会舆论频繁聚焦的热门话题。本报告以课题组最近开展的系列调研为基础,对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执法主体与执法对象之间的暴力冲突多发

近年来,城管执法队伍与执法对象之间发生暴力冲突的事件多有发生,实际上只有其中的极小一部分由于造成人员死亡而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仅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2009年一年中就发生暴力抗法事件143起,城管执法人员受伤达几十人,一名城管协管员被刺身亡。再如厦门市,近年来每年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都在400起左右。暴力冲突的多发不仅使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因素。

(二)执法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以上海的“钓鱼执法”和湖北天门城管队员围殴拍照者致死事件为代表,在一些地方,城管执法部门以违法手段执法、或在执法过程中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执法违法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处置得不好甚至会演变成民众与政府对抗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三)执法边界不清晰、随意性大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的规定,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范围主要包括市容环卫、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和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的城市管理领域的其他行政处罚权,通常被称为“7+X”。从各城市实际实施的结果看,“X”的最小值是0,最大值达到14。在我们实地调研的几个城市当中,福州市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共涉及148项行政处罚事项,广州市共涉及203项,厦门市涉及378条“法律责任”条款、592种违法行为。不仅执法范围在各城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而且许多城市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范围都经过多次调整,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在一些城市,综合行政执法的范围实际上是“市长说了算”。同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一般集中的是那些专业性技术性不强的事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事项并未集中,但专业性技术性与非专业性技术性的界限并不清晰,如何界定也大多是人为决定,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层面的执法边界不清晰。执法边界的不清晰和随意调整不可避免地使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影响。

(四)执法队伍的能力不能适应执法任务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员数量不足。许多城市在执法队伍组建时期是按总人口的一定比例(如广州市为万分之三)确定编制的,但近年来城市规划区面积和城市总人口均大幅度增加,特别在一些大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的幅度更大。但执法队伍的编制却难以增加,执法任务重与执法人员少的矛盾已经比较普遍。二是执法任务过于繁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虽然在不同的城市多寡不一,但少的也有十几部,多的达到几十部,要让执法人员对如此众多的法律规定都做到熟知,客观上很难实现。由此导致执法人员的业务很难精通,制约了城市管理执法水平的提高。

(五)执法队伍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目前,国家对城管执法队伍的设置没有做出统一要求,各地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有的是行政编制,有的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有的是自收自支的事业编制。即使是实行行政编制或“参公管理”的地方,由于执法人员数量的严重不足,大多聘用了大量临时工性质的“协管员”,有的地方协管员的数量甚至两倍于正式在编人员。这种状况导致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合法性遭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另外在很多城市,当城管执法人员与执法对象之间发生冲突而报警后,警方的做法是把双方当作民事纠纷的平等的当事人一起带走进行询问和笔录,使作为执法机构的城管执法队伍的处境十分尴尬。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和经济社会体制转型之中,多种矛盾交织,各种利益冲突凸显,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出现一些问题客观上难以避免。但是城市管理理念上的偏颇、执法体制的不健全、执法队伍管理的不到位、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缺陷、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社区自治功能的缺失等因素是造成问题多发和尖锐化的主要原因。

(一)城市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一些城市的领导者未能很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政绩压力之下,脱离国情和市情片面追求城市表面的整洁亮丽,对于流动商贩经营谋生的需求、居民就近廉价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乃至居民其他一些正常的日常生活需求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导致过高的管理目标与居民和流动商贩的合理需求之间产生严重的冲突,并最终体现为城管执法队伍与执法对象之间的冲突。

(二)执法体制不健全

目前,国家没有一个职能部门负责对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规范和指导,使得各地方自行其是,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人员编制等五花八门。特别是那些采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体制的地方,将罚没收入作为执法部门的经费来源,使执法部门的权力与自身利益直接挂钩,不可避免地导致执法权力的滥用。

(三)执法队伍管理不到位

事实上,许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引发的暴力冲突,都是由于执法人员采取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造成的。而江苏宿迁市城管局由于严格抓队伍管理,提出了“城管为公、执法为民”、“既要城市形象,又要队伍形象”、“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等理念,在全市政府部门行风评议中连续数年名列前茅,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这充分说明,加强执法队伍自身的管理对于减少执法过程中的冲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缺陷

一些城市在规划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没有考虑到市民和小商贩的实际需求,没有留出适于作为“自由市场”的空间;有的城市的城市规划在开发商利益的主导之下被不当修改,侵占了空地、绿地、商业门脸等公共空间,同样造成缺乏疏导渠道的局面。

(五)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由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均来自其他专业管理部门的移交,但行政许可权大多仍保留在专业管理部门内,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往往成为阻碍行政执法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如拆除违章建筑属于执法部门的职责,但认定是否属于违章建筑则属于规划部门的职责,从执法部门发现违章建筑的建造行为到规划部门认定其确属违章建筑之间往往费时过多,而这期间违章建筑已经建造完成,使得拆除工作遭遇更加激烈的抵抗。

(六)社区自治功能的缺失

很多属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范围内的事项,如社区周边的占道经营、社区内部的私搭乱建、乱倒垃圾、邻里之间的噪声污染等问题,原本都是可以通过社区自治、居民民主协商和自主管理加以解决的。但这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新住区的不断形成,老住区的社区自治功能被大幅弱化,新住区的社区自治功能大都未能有效建立,其结果不得不求助于公权力的广泛介入,这也是造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职责范围过宽、力不从心局面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产生是出于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这支队伍对于保障城市运行的秩序和市容市貌的整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由于这支队伍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对其主流加以否定,乃至提出要撤销这支队伍,既有失公允,也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正确的思路应当是,针对造成目前突出问题的原因实施恰当的对策,使这支队伍成为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的、维护城市社会秩序的生力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是城市主政者的管理理念的最重要的执行者,出现在前者身上的许多问题,其根子实际在于后者的管理理念。因此,城市主政者能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对于解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把城市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考虑城市管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整洁和亮丽而使城市成为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生活成本高昂、不宜居、不便利、甚至难寻立锥之地的场所。

(二)加强规范和管理,健全执法体制

实现执法队伍的规范化。所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都应纳入地方政府行政序列,部门运转所需全部经费由同级财政负责保障。彻底割断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自身经济利益之间的联系。

在中央层面设立指导部门。虽然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体上属于地方事权,但在目前的体制背景下,来自中央层面的指导和规范仍是十分必要的。应当在国家部委中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全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制定、经验总结与交流、立法推动等工作。考虑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历史沿革,以及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保留有归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的城建监察队伍的现状,建议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增设城市管理司来承担这项工作。

(三)强化队伍自身约束,规范执法行为

应大力推广宿迁市城市管理局等执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抓好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自我约束。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方式等都要作出明确规定。可通过制定《城管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对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二是要抓好执法队伍基础建设。把好入口关,严格按照公务员管理规定选拔、录用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将行政执法置于公众监督之下。通过行风热线、公布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形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3G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行政处罚网上运作、3G手机案源取证等工作方式,确保行政处罚程序的合法规范和执法廉政。

(四)多部门联动,在疏导上多下功夫

许多地方的实践说明,对于占道经营、乱摆卖等轻微违法违章行为,单纯依靠行政处罚手段“堵”并不能有效地遏制,只有主动采取措施进行疏导,才能从源头上化解问题。香港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香港虽然寸土寸金,但仍然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小贩的谋生出路问题,包括在新开发的住宅区尽量配置肉菜市场,在一些非主干道和车流量不太大的路段,规定时间允许设摊摆卖。颇有名气的香港旺角“女人街”,是很多到港的旅游者必去“淘宝”的地方,那里的商品被认为是价廉物美的。这个地方,就是香港有关当局专为解决小贩的生活出路而开设的。每天上午11时30分后供经登记审批的小贩进行摆卖,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摆卖者占地面积的大小,收取管理费和税费。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城市应组织建设、公安交管、城管、工商、环卫等部门共同协商,联手做好疏导工作。

(五)用好“数字城管”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

“数字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简称,是指在城市管理中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城市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而形成的城市管理新框架。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销售摊点信息、违章建筑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的查询,而且通过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可以解决现场执法中的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城市建立的由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指挥职能,负责对城市管理责任单位的管理责任进行界定并进行考评的工作机制,促进形成了城市政府各部门对城市管理工作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局面,值得借鉴和推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先后确定了三批共51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应及时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扩大试点规模,促进早日全面推开。

(六)强化社区自治,缩小公权力介入范围

推进社区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使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有效形式。社区自治的具体事项,主要包括社区的公共秩序、民意表达、诉求反馈、邻里关系、居民服务、矛盾调解,以及社区消防安全监督、卫生维护和治安维护等。有了有效的社区自治,很多事务就不再需要行政手段和司法程序等公权力的干预,而可以通过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民主协商和合作处理来解决。推进和实现城市社区自治,是当前公民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基层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应通过成立社区自治协调委员会、培养选拔社区自治带头人、加强各类社区自治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加强公民意识和市民素质培养等手段,大力推进社区自治的发展。

一、背景

“城管”一词在中国,不仅代表着一个政府部门、一份职业,更被视作一种特殊现象,其在网络、媒体中的受关注程度,远超一般政府职能部门。近年来,尽管文明执法的脚步在稳步前进,但轻易就被全国各地屡屡爆出的城管负面新闻盖过风头;公众对城管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执法内容本身的争议性往往又把城管这一群体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压力大、难度高、不讨好,使得城管这一职业成为当今社会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在这当中,男性青年是一线城管队员的主力军,以海曙区城管局为例,35岁以下城管队员占到一线队员总数的73%。他们的心理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也会影响到日常的执法管理工作。笔者根据城管工作特点,编制了一套调查问卷,试图通过客观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找出一些规律和特征,发现一些问题和隐患,以便为城管执法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城管执法队伍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宁波市海曙区城管局的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参与调查的人数为421名。其中男性387名,女性34名。平均年龄为31.9岁。其中,35岁(含35)以下的占73.2%。

从事城管工作2年以下(含2年)的占41.5%,3~5年的占23.8%,5年以上的占34.7%。本科学历的占29.9%,大专学历的占54.1%,高中学历的占16.0%。

在基本信息完整的360名被调查者中,在编执法人员有84名(其中普通执法队员58名,中队副职及正职26名),占23%,协管员276名,占77%。

(二)、方法

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从事城管工作的年限、学历、婚姻状况、职位等个人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缩编版,选取SCL90量表中的60道题目,采用五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1-5分。1

代表“没有”,2代表“很轻”,3代表“中等”,4代表“偏重”,5代表“严重”,(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十个方面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不适合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第三部分是城管队员压力问卷,共12题,问卷主要从职业性质、经济压力、社会压力、人际及自我期望的压力等层面进行设计,选项从城管工作的实际状况出发,汇集不同压力程度的表现,由轻到重依次编写,能较全面地反映一线城管队员所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最后一题为开放式问题,是对前12个压力源的补充。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F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心理状况总体分析

根据SCL-90全国常模2006年数据,我们换算得到问卷二的对比基准数据,并对参与调查的394份有效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总得分超过109分,提示心理可能有某种不适;超过136分,提示可能有中度心理症状;超过170份,提示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统计结果,394份有效卷中,有90份问卷超过正常人群的分值范围(占23%),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疾病。其中,34份问卷总分在109-136分(不含)之间,24份总分在136-170分(之间),32份总分在170分以上。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心理症状问卷总分和压力问卷总分做Pearson积差相关,相关系数r=0.259,p<0.01,有显著正相关,即压力越大,心理症状越严重。

(二)心理状况对比分析

1、不同年龄组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比较

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年龄小于28岁的149人,28~35岁的129人,35岁以上的102人。调查显示,28~35岁间的城管队员出现心理症状的比例最高,其次是36岁以上,28岁以下城管队员出现症状的比例相对较低。

结果提示,28~35岁之间正是由单身青年逐渐建立家庭、为人父母最为集中的一个时段,社会角色发生突变、家庭责任加重,如不能及时调整,就容易加剧心理症状的出现,而28岁以下多处于单身状态,生活压力相对较轻,出现心理症状的诱因也相对要少。

2、不同工龄组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比较

将受试者分为三组,从事城管工作工龄在2年以内的152人,3~5年的87人,5年以上的127人。调查显示,三组出现心理症状的比例整体差异不大,都占各自的21%左右。工龄在2年以内的城管队员以出现轻度和中度症状为多,而工龄在5

年以上的城管队员出现重度症状的比例则要明显高出其他两组。

结果提示:长年从事城管工作,可能会加重心理症状,城管的工作性质与出现心理症状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图表:不同工龄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不同职位组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比较

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协管员325人,在编人员89人(其中普通在编队员63人,中队长及副中队长26人)。调查显示,在编人员出现心理症状的比例比协管员略高,而中队副职及正职出现心理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人员。

结果提示:在编队员拥有执法权,工作中承担的执法任务往往较多,压力较协管队员相对要大。而中队领导出现心理症状显著减少,这与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也说明领导的心理素质普遍较一般队员要高。

4、不同学历组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比较

将受试者分为三组,本科学历的118人,专科学历的213人,高中学历的63人。调查显示,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城管队员出现心理症状的比例无明显差异,高中学历者在轻、中、重度心理症状出现的比例都显著低于大学学历者。

结果提示:学历越高,出现心理症状的几率越大。这与高学历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对工作预期更高有关。

四、压力讨论

(一)、城管队员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城管队员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性质及强度、社会环境和经济压力等三个方面。调查结果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经济压力、来自舆论环境的压力和职业前途的压力;其次是,不被执法对象理解的压力和来自工作强度的压力。(图表)

图表:一线城管队员主要压力排名

1、经济压力上,在编队员的经济压力普遍不大,选择经济状况满足或者可以维持生活所需的占到全体在编队员的81%。由于协管队员和在编队员在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有83%的协管员在经济上存在较大压力(勉强维持生活或者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弥补缺口)。而在一线的城管队员中,协管员占到全体城管队员数的77%之多,因此,他们的压力,也代表了城管队伍中的普遍情况。经济上的改善是他们最为迫切的需求。

2、社会舆论环境是与经济压力并列排在首位的压力源。可以说,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会同“城管”一样成为公众调侃戏谑的对象。舆论对城管工作不甚了解,存在偏见,甚至将城管妖魔化,对公众认知有严重误导。这些都造成城管队员在工作中缺乏执法自信、丧失执法威严,甚至成为被孤立的一方,加剧了城管执法的难度。在开放式问题中,不少队员表示,工作苦点累点还能承受,最怕群众不理解、干活还遭骂,极大地挫伤了队员的积极性。

3、职业前景是城管队员的另一思想包袱。在晋升渠道上,与机关相比,城管队员数量庞大,又无公安系统的警衔等级制度,职位提升和待遇提高的通道狭窄。而对于占一线城管队员总数77%的协管队员而言,职业前景更是无从谈起,即便付出再大努力,对绝大多数协管员来说仍然前途渺茫,以至于抱着随大流、混日子的想法,阻碍了队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激发。

4、工作性质和强度是城管队员又一主要压力。城市管理涉及面广、摊子大,且经常有临时下派的任务,一线城管队员是这些工作的最终承担者,即所谓“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工作任务重、负荷大,从时间和强度上都消耗着队员的耐心和耐力,同时也使他们难以顾全家庭。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烦躁和厌倦等负面情绪。再加上不被执法对象理解、受到暴力抗法或人身伤害事件的影响,容易使队员感到心里苦闷和紧张。

(二)、缓解城管队员心理压力的措施

1、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和正面引导,让普通市民理解城管工作的必要性,有机会体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减少对城管的偏见和误解,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适当提高经济收入,使之“心无旁骛”,形成较强的职业归属感;由于城市管理的内容多与民生相关,执法对象很多是社会底层人员、弱势群体,在工作中,应当转变工作方式,化管理为服务,多些人性化执法,从而缓解公众与城管对立的局面。

2、关爱城管队员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减压。

在此次调查中,有高达23%的受试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障碍,值得领导部门引起重视。这些状况反过来又会对城管队员在工作中产生负效应,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那些已经出现某些症状的队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干预城管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状态。同时,应注重对一线队员思想动态的把握,关心队员的生活和情感、体恤队员的困难和委屈。通过交流、谈心、慰问等方式,使压力及时得以疏导。

3、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精选)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到行为都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时刻体现着社会道德。它是社会道德基本规范与职业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有社会的、时代的烙印。 今天或许人们更加关注职业人的职业道德,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自己工作岗位的爱,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经,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从业者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要求。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在职业活动中,却是了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遇。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语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业者之间以及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他们的职业差别只是所从事的工作不同,而不是个人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同时,职业的划分也不是为特殊的利益集团和个人创造谋取私利的机会,而是为了公平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办事公道,就要做事讲原则,无论对人对己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不挟私欲,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处事待人。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共组,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些诗我国各行业职业道德共同规范。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站稳脚跟,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动手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毕业生职业成功的基础,更是其通向理想彼岸的通行证。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适应职场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人的职业素养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而职业道德是正职业素养中必备的元素。 作为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要想使自己尽快成为一个职业人,除了提高职业道德以外,职业意识和职业形象的提升也是大学毕业生成功的基础。 职业意识的提升,职业意识,即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它反映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的统合,包括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它可集中地表现为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也自然地体现在从业者自我行为的规范、进取心和工作信条上。在职业素养的提升中职业意识的转变是决定性的,因为人的行为由意识来控制,只有意识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行为才能发生根本变化。因此要想真正具备职业人的素质,转变意识是第一位的。而转变职业意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升职业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把自己造就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必然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2、导航个人职业生涯

综合数字城管系统

综合数字城管系统 介绍方案 中国电信黑龙江分公司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四

目录 一、前言 (3) 二、系统简介 (3) 三、系统建设意义 (4) 四、总体建设目标 (5) 五、总体架构 (5) 六、数据平台 (7) 七、网络建设 (8) 八、软件系统 (9) 九、职能中心 (10) 十、考核机制 (10) 十一、系统特点 (11)

一、前言 随着政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以人为本服务市民意识的不断加强,建立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要的新型城市管理体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要求对城管实行空间立体、全过程、参与社会联动,面向市民、服务市民的网络化管理。 城市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和服务市民意识的建立与发展促使城管各级政府机构加强实行面向绩效的工作模式和作风,以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成倍数的城市管理压力,以及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城市管理要求。 二、系统简介 数字城管系统综合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GPRS无线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工作流技术、协同处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是一个技术先进、框架灵活、运转高效的分布式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结合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原有的城市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精确定位和监控,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现场数据采集,结合地理定位技术实现移动执法等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

数字城管系统的主要内容为: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两个中心,形成一套考核机制。一个平台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能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实现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分布应用,主要包括划分单元网格、开展城管综合信息普查、开发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两个中心是以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为原则,建立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个中心,实行监管分离。一套考核机制是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的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三、系统建设意义 通过建设包括城管局各分支节点、移动执法终端的统一网络平台,建设集中的城市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地面城市部件基础数据、万米网格规划数据、工作计划数据、执法指挥调度移动数据、执法处理、市政园林环卫管理、视频监控、公文等数据。通过集中的城市管理数据中心实现应用系统统一、数据结构统一、流程规范,实现城市管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保障体系,能够达到以下业务目标: 1、实现从城市管理工作规划计划到日常工作处理的全过程流程化管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共5篇

[标签:标题] 篇一:职业道德心得体会6篇 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一): 学习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规范我们从事工会事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从事工会人员素质,因此,就务必以工会事业的职业道德作为从事工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工会行业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我们既然选取了从事工会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我的位置,热爱事业工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透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爱工会工作,尊重职工会业,才能献身于事业工会的建设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会事业,发挥自我的才能,在工会做一番成绩,为社会进步做出自我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透过学习,下方有几点收获: 一、透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资料,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我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透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职责感,明了自我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我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潜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但觉得这次职业道德学习从浅引入,讲解深刻,结合实际,生动搞笑,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透过学习,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会发展,对工会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从事工会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我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要遵守工会的职业道德行为,要不断学习提高工会工作职业技能,在自我的工作岗位自觉树立工会事业的良好形象,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立志在本岗位多广大工人阶级, 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二):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中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讲,比如我们农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农行存在和发展的必需。农行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作为农行 人,为了农行的前途,为了农行的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 作为一个金融单位的职工更应以自我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路走得不对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难于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自我的事业,也就没有单位事业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我此刻正在从事农行工作,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唯一的职业,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向从事这项职业,也一向热爱这个职业,对农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一向是爱岗敬业的。只有爱岗敬业才是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讲求职业道德还务必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忠心耿耿,忠诚老实。所谓守信就是说话算

最新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简介【精选】精心总结

“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知识社会创新2.0的发展正在成为当 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并推动了城市发展形态以及政府管理服务方式的变革,也即智慧城市和政府2.0的发展。智慧城市强调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政府2.0则强调从管理视角向服务视角转变,强调以市民为中心、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模式转型。智慧城管正是在智慧城市、政府2.0两个变革浪潮推动下的产物。智慧城管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而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正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管的必然要求。 北京城管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时代机遇,依托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通过城管业务模式创新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建设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首都智慧城管。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由三大技术支撑平台和三大智慧城管业务新模式组成。三大平台分别为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云到端的基础支撑平台和智能融合的综合应用平台。三大智慧城管新模式分别为“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工作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 一、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情况

2012年9月,北京城管建成了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在党的十八大前投入运行,是北京市第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城管物联网平台包括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云到端基础支撑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三大平台架构。 (一)环境秩序和执法资源感知平台 1.建设目标 感知是实现城市精细管理的基础。在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整合各类信息化执法装备,实现全市环境秩序状态及执法资源的动态全面感知,实现环境秩序违法事件和城管执法队员、执法车的地理信息感知。 2.建设情况 整合了卫星定位(800余套执法车GPS终端、5000余部数字集群手台)、视频监控(21000余路公安视频、1000余路住建视频、400路3G探头、400路车载监控)、噪音监测、执法城管通(6000余部)、市民城管通等多元传感设备,实现对城管执法人员、执法车辆的定位,全面增强城市管理环境秩序感知能力。视频监控方面,共享了21000余路公安视频探头,实现了对政治核心区、主要商业街区、大型活动场所周边等重点地区的全天候监控;共享了市住建委1000余个施工工地视频探头,对在建的5000平米以上工地实时监控,强化了道路遗撒等突出问题的源头治理。另外,自建了400个3G视频探头、400余套3G车载取

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工作职能

工作职能、工作定位、工作职责 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中心是城市管理新模式单位,负责东丽区城区城市管理状况的监督与评价。城市管理工作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明确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中心的工作职能、定位与职责,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建设服务型数字城管的有效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城市监督指挥中心职能 1、负责受理采集员队伍、社会公众及媒体等反映的城市管理信息。 2、负责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专业部门及时进行派遣,协调重点、难点的综合治理问题。 3、负责组织城市管理信息传递系统、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电子档案。 4、负责“数字城管热线”的日常管理工作。 5、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城市监督指挥中心定位 1、为专业部门服务。通过对全区的城市管理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动态监控,为专业部门当好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收集准确情报的“耳朵”,建设信息化数字城管。 2、为城市发展服务,推动城市管理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对各专业部门处理城市管理相关工作事项的情况进行核查和综

合考核评价,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和运行向精细化转变。 3、为全区人民服务,通过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达到改善全区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城市和谐发展为己任”的观念,构建数字城管系统。 三、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职责 1、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安全保密等工作。 2、负责对分类应办的案卷,依据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指挥手册进行派遣、协调和督办。 3、负责对责任主体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做好与各专业部门的沟通处置工作。 4、负责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的整理、分析,对城市管理现状及各区域责任人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5、负责对我区城市管理采集员队伍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6、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设与推进,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飞跃发展。创建数字城管要抓住时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城市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而奋斗。

数字城管系统项目概述

数字城管系统项目概述 1.1系统概述 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整体管理”。从内容看,包括城市自然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四个方面。城市管理的职能可概括为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 目前,城市管理主要存在信息沟通不及时,管理被动滞后;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突出问题。 城市管理信息化(以下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依靠法律、行政和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进行城市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抓手,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数字城管”能够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2005年7月,建设部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探讨数字化城市建设,“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号召在全国推广,并确定上海、南京、杭州、扬州、烟台等10个城市为先期试点。2006年,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17个试点城市名单,2007年公布了第三批24个试点城市。在这样的基础上,全国各地都开始推广该项目。 建设部于2007年1月27日发文,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提出2005年-2007年为试点阶段,2008年-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 建设XX“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转变政府职能、化解管理疑难,提高XX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 本方案以建设部相关文件为指导,结合XX城市管理实际情况,为XX数字城管项目领导小组提供一整套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改变城市管理流程的技术设计方案。本方案通过揭示城市管理行政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分析城市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联系,以及有关业务数据的共性和个性,并立足于城市管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本职能,突破传统的划分业务部门的思路,根据XX城市管理的工作特点规划系统建设。

(精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讲:王永利时间:4月13日、4月27日、5月11日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 ;“广”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1)起点高。(2)精神价值凸显。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1)社会现实。(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如皋数字城管“智慧城管”调研报告定稿

管窥互联网时代“智慧城管”建设 “互联网+城管”课题组 (2015年10月) 为积极呼应“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我市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步伐,课题组对宁波、杭州、南通等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考察学习,牵头住建、民政、交通、公安等部门,围绕“智慧城管”建设进行研讨与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智慧城管”的提出背景、内涵及管理目标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各类设施等管理要素快速增加,城市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阶层群体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增多、社会形状愈加活跃,群众的诉求不断提升,群众的维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因此,在城市管理各类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不但要积极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深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研究,将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和高性能数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努力推进数字城管的下一代应用――“智慧城管”的建设,即实现城市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各业务单元的协同联动、快速反应和精确管理,全局统筹指挥、独立全面过程监

督考核,面向行动、支撑一线,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 内涵:智慧城管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融合、网络通讯、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监督管理精细化,业务职能协同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执法手段人性化,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智慧化。智慧城管”是“数字城管”的拓展与升华。智慧城管概念的提出,是在已有“数字城管”建设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与全新城市管理和运营理念的融合,从而推动城市管理上台阶,城市公共服务上水平,为创新城市运营模式提出新方法、新思路。“智慧城管”是“智慧平台”和“智慧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构建一个智慧的信息平台,让管理对象更具智慧。提高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管理信息更全面、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 目标:建设“智慧城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决策、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要素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努力实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服务型、开放型、效能型、智能型、和谐型城市管理。 二、当前国内智慧城市管理的模式与发展现状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xxx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集约型模式 建设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xxx分公司 2011年12月

目录

1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1.1项目建设背景 xxx位于重庆南部,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全县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辖3个街道、17个镇。 xxx是重庆主城的卫星城市.xxx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县城处在重庆“二环”与“三环”之间,是重庆南部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重庆近郊休闲避暑养生的最佳目的地;是重庆最重要的煤化工、机械、冶金、能源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是渝湛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目前,xxx市政府坚持高标准、大手笔、大气魄做好城市规划,着力把xxx建设成为45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特色、水城神韵”的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全力打造重庆主城卫星城。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管理模式和理念却显得落伍和滞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脱节的矛盾在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并日益突出,相关业务处理部门权责不明、方式粗暴等现象日渐凸显,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造成人与人、人与城市直接的和谐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xxx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2项目建设必要性 根据国家建设部批复的《关于在远郊区县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示范建设的请示》(渝市政委交[2008]120号)文件的指示,并在重庆市市政委

自选动作给我们加了分—深圳数字城管建设经验谈

自选动作给我们加了分 ——深圳数字城管建设经验谈 同为建设部授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深圳数字城管项目却是十个试点城市中数字化城管覆盖面最大的;不仅如此,在去年10月份通过建设部验收时,建设部对深圳数字城管建设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系统更完善,功能更强大;系统自主创新最多;系统运行最规范。深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副主任龚友夫这样解释原因:“那是由于我们不仅完成了数字城管的'规定动作',还完成了'自选动作',正是这些'自选动作'给我们加了分。” 借“城市管理年”东风 2006年3月22日,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这个口号的提出不是没有先兆,在此之前,深圳城市管理已经遇到了一些硬伤。 首先是城市配套设施功能与城市发展进程不协调。深圳现有人口1000多万,在短短的26年里增长了十几倍,人口的增加导致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增大,人流、物流运转速度的加快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较大损坏,导致城管成本增大;其次,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建设水平发展不平衡。由于一些规划和建设的不合理以及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的阶段性和时限性,给城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另外,市民整体素质与城市文明发展程度不适应。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城市人口结构呈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制约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借“城市管理年”活动的契机找到一些创新的建设思路? 深圳给出的答案是: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2005年7月中旬,深圳向建设部申报并被批准成为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截止到2006年6月28日,特区内包括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四区在内的一期项目建成并开通试运行、10月20日完成验收;2007年第一季度,完成宝安、龙岗两个区的二期工程建设。 取得成果不辱其名 作为深圳“城市管理年”三大工程之一,深圳数字城管建设取得的成果不辱其名:一是在数字化城管所覆盖的部件和事件中,涉及市级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共30个,“大城管”的管理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发现问题增多。据统计,从2006年9月1日至10月15日,全市日均立案2664宗,现在一天立案数等于过去的52天。三是处置问题的能力增强、周期缩短。案件平均处理时间由试运行时的4天缩短为现在的13.2小时。四是监督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有立案案件中,97.3%是由监督员发现上报的。五是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据统计,数字化城管实施后,城管信访量比过去下降了24.6%。 四大特色诠释“自选动作” 深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副主任龚友夫告诉我们,其实深圳数字城管选取的“自选动作”没有什么玄妙之处,操作起来很简单,也容易效仿。 1是在系统平台建设上实现“统一接入、分步受理、分级处置”。可以这样解释,所谓统一接入,和其他以区一级建设城管系统的城市不同,深圳是采用全市统一平台实现市、区两级管理。也就是全市的城管数据实现一个入口,其他部门只需要共享数据;所谓分步受理,也就是市级和区级分别建立监督指挥中心,受理城管案件,目前除市级监督指挥中心没有分别设立之外,4个特区分别建立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监督中心负责城管案件执行方面的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案件的执行,由于宝安和龙岗地域广泛,它们虽然建立了区级监督中心,但是

职业道德与个人素养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与个人素养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一个行业的信誉,也就是 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行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 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 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 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 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 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 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 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 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 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 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 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 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 在职业活动中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 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 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 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 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

如何提升员工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提升员工职业道德修养 最近在跟一些老板私下交流过程中,大部分企业老板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当前年轻员工的职业道德确实不尽人意。都在开始怀念10多年前自己的那些手下的员工,是那么忠诚、什么事情都会替老板着想,而现在的员工大部分只是想着自己的利益,不管老板的死活。据这些老板的埋怨中反映。现在年轻的员工,哪怕你付加班费,也不愿意加班。而且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困难。怎样解决员工的职业道德与企业凝聚力进行融合是这些老板当前的困惑之一。 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讲师都在探讨——员工道德讲的是什么?就是如何做人,就是人生立身出世的根本之道,就是要使员工从灵魂上认识自己与企业的关系,使他们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尽心尽力地工作。员工的道德底线,往往与企业的文化氛围有关,尤其是与企业家自身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在企业的道德“木桶”上,也会有那块最短的木板。道家始祖老子一生唯一的一部著作就取名道德经,可见道德的妙用之不可思议。 职业道德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揭示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最为广阔的一种社会关系。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规范,是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的优良职业品质,它涉及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根据职业特点确定的,它是指导和评价人们职业行为善恶的准则。每一个从业者既有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又有自身行业特征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教师的有教无类,法官的秉公执法,官员的公正廉洁,商人的诚实守信,工人的质量与安全,医生的救死扶伤等,都反映出自身的行业道德特点。 著名服务营销专家梁芳老师表示,职业道德品质是通过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在社会和职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养成的,它是将从业者向善发展的职业道德意识、意志、情感、理想、信念、观念(即精神)固化的结果。这种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又是通过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以正确评价、选择和指导自身或他人的职业行为,达到协调人与人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健康发展。

数字化城管

、数字城管系统概述及背景 城市的迅速发展对城市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岀了更高的要求,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城市管理更多的是着眼于城管的独立型业务,缺乏整体考虑,从而导致了城管业务之间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问题,并且也加大了跨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困难。而数字城市管理理念的变革,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及城市部件、事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给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创造了基础条件。 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精髓是将城市划分为一个个单元网格,并确定唯一的责任人负责管理网格,将城市的部件、事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并纳入网格范围,使城市管理责任清晰,分工明确。 百纳九洲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是基于业务部门的通用数据交换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城管业务,并加强了纵向和横向的连接,形成的完善的基于BNGIS的三维数字城管信息平台。这一在城 市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将成功的满足各级城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业务要求和可视化需求,在数字城管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散据且| :空问数孺席11 支料蠡亦由] 业务独抓呼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可通过电信网络、移动终端与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应急处理和治安维稳的整体业务解决方案。 系统总体框架建筑在层次模型之上。底层是物理层和基础支撑层,是支持系统运行必要的系统硬件和环境;数据层包含了本系统的数据库群;业务应用层实现了数字城市管理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监督员、监督指挥部门、各专业单位、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 展示层提供给各类用户的直观展示和使用界面。业务流程和相关规范是本系统建设、运行的必要保障。 1.空间数据库包括: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 (第14、15期) 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 2006年10月16日 领导讲话 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为政府充分发挥主导协调职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着引领当代数字化城市新潮流的作用。新模式充分体现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执政与管理理念,在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拓展空间,为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的应急系统提供了经验,对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长远的意义。(10月8日,国务院参事、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闪淳昌与民盟中央、东城区城管监督中心同志谈话记录。 扬州数字化城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10月16日,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成为全国通过建设部验收的第一个实行数字化城管的中小城市,该市独创的“四级”城市管理模式对全国中小城市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徐学军,扬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桑光裕以及建设部验收专家组崔俊芝院士等专家出席了验收汇报会,江苏省南京市等16个城市的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城管局局长等领导及扬州市各政府有关部门100多人列席了会议。 专家组通过考察验收,认为:扬州市创造性提出并实现了适合中小城市的“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及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管理、指挥和处置原则,并在视频监测资源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整合、

社区信息化系统和社区管理系统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若干创新,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过去的1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将“人民城市人民管”落实到了实处,对全国中小城市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作用。 最后,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充分肯定了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尤其对试点工作中的创新部分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她还希望与会的江苏省其他各城市要借鉴北京东城区、南京鼓楼区以及扬州市的数字化城管经验,提高对数字化城管的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推动江苏省数字化城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建设部首个数字化城市管理培训在江苏省举行 10月17日,江苏省建设厅在扬州市召开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广培训会。全省13个地级市和部分县级市的分管市长或秘书长、城管(市容)局长,扬州市各区分管区长、城管局长以及城建、工商等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观摩了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演示并集中参加了培训。培训会专门邀请建设部专家组崔俊芝院士、蒋景瞳研究员、黄金屏处长等专家为大家作专题培训辅导。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发展及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中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城市部件管理、两个“轴心”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再造、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以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标准宣贯。这次培训是建设部自新模式推广以来,以省建设厅为主举办的首期培训会。 本刊述评 十月金秋,硕果累累。在迎接建设部即将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前夕,就一年多来新模式在全国推广的具体情况,本刊编辑部采取多种手段,广泛搜集推广情况,理顺推广进程,提炼特色做法,总结成功经验,形成综述如下:

职业道德素质

本课程适合: 基层员工、中高层管理者等 主办单位:广西艾凯迪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广西艾肯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广西培训与管理咨询界高质量品牌的航母,专业为各类型企事业单位和服务行业提供管理培训、管理咨询、认证咨询服务。本公司于2008年7、8月,分别在南宁/柳州/桂林承办了多场由华人首席管理学家,曾经创造过中国培训界“四个第一”的培训大师余世维博士的公开课。“AKD (艾肯迪)管理咨询” 品牌已经被广西各行各业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服务行业所肯定和认同。 一、从诚信谈起 1、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 2、中国传统“诚信” 3、为何“诚信为本”传统的中国商业严重的诚信缺失? 4、现代企业利润获取的来源和强弱,依赖于制度化的市场信用体系 5、案例:奶行业之殇 6、案例:诚信让企业渡过危机 游戏:“重庆号”巡洋舰的危机 通过培训使员工从思想观念发生质的转变,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人总是要在一定的职业中工作生活: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的需求。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条件。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做不好人和工作。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员工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员工的整体道德素质。员工的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的最重要的途径。 Φ 强化提高员工的忠诚,敬业精神以及工作责任心 Φ 了解并理解诚信、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使命感等内容 Φ 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心态和工作原则,提高职业素质 Φ 增强企业凝聚力,促使员工遵章守纪,养成自律品质,完善职业操守 Φ 明确职业操守的特质,提高员工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认识 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课程纲要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管数据采集策略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管数据采集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城市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 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受到了影响,并出现了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失衡、社会稳定等问题。然而,智慧城管在整体上全面地体现了智慧城市整合、民主、创新与智能化等理念,更加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管;数据采集 前言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自动数据的应运而生。其数据的累计增长速度已经是空前绝后,进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在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管,主要依托智能协作、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和互联网等 重要的技术,积极地对城市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将管理的范围进行拓宽,促使平 台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城市管理的监管方法进行积极优化,最终提升我 们政府的服务质量,促使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方向进行一种良好地转变。在城市 管理中,大数据非常重要,在政府服务以及决策过程中,大数据是其核心技术。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非常快,在智能城管中,主要依托的技术是智能 感知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对城市的环境卫生以及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进 行全面收集,然后将采集到的这些数据迅速地传入到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再通 过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重要的技术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这样就形成了大数据 资源。 1现代城市复杂性及其系统建模挑战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 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应对现代城市运行及其管理的复杂性面 临诸多难题,涉及市、区、街道直到城管员多级管理和多部门跨行业(巡查、执法、监督等政府职能及水、电、气、热、交通、环境等企业权属单位30多类),分治体系复杂,协调联动困难;数百万计的各类城市部件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难 以精确巡查,每天数以千计多种城管事件层出不穷难以及发现;问题发现一处置 调度一监督评价过程复杂,需要多专业部门快速响应、动态调度和协同处理;需 要分析海量城管事件时空规律,提高科学预见性,合理调配有限的城管资源,加 强事前防范,实现管理关121前移;需要扩大广大市民参与度,完成从政府管理 为主到公共服务、社会共治为主的理念模式与机制体制转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 粗放、条块职责不清、专业分治,政府大包大揽、有效监督缺失,手工作业方式 手段落后、效能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与运行服 务平台研究与建设项目启动之初,中国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管 理已完全不能应对城区和人口快速扩张而巨增的负荷,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瓶颈。亟需依托数字城市信息技术,针对上述复杂系统需求,再造城市管理模式与数字 化流程,打造先进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与技术装备,强化城市运行复杂性管理及 多方协同共治能力,集大成、成智慧,亟待构建能够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行服务精 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的综合集成信息系统模型。 2智慧城管的内容 智慧应急:以GIS、物联感知、智能控制为技术支撑,建立区、街道、巡查 人员三级监管指挥体系,实现多源监管数据与专业实时数据展现相结合,全面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概述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专业名称叫“万米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这缘于2004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推出的“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这种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再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将路名牌、井盖、垃圾站、城市雕塑等城市部件逐一编码后,定位在每个大致1万平方米的单元网格中。手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监督员在各自负责的网格单元内巡查,发现问题或接到居民举报即可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监督中心利用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精确定位、快速处置和对城市监督员的科学管理。 “数字城管”业务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终端应用软件)和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管理和预警的整体业务解决方案。 1.1.2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1. 2.1指导思想 1、整个系统符合相关标准、规范。遵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规范,以及数字城管总体规划,并结合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全国其他城市成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 2、信息化作为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部门监督协调、规范运作、各司其职、市民广泛参与、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高标准设计,分步骤实施。 高标准设计:一是指按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二是指按照数字城市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目前应用在城管,将来随时可应用在交通、治安联防等各方面;三是指按照市区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