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1 与朱元思书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重点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资料链接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

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词语,朗读课文,翻译全文。

自主学习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初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缥( piǎo )湍( tuān )轩( xuān )邈( miǎo )泠( líng )

嘤( yīng )鸢( yuān )戾( lì)窥( kuī)柯( kē)

2.再读课文,积累下列文言词汇。

长春版语文七下《与朱元思书》word学案

21、《与朱元思书》学案 教师寄语: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的雄奇秀美!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感受和想象文章 描绘的美景。 3、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 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 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净 缥. ( )碧 急tuān___甚箭 经lún___ 世务 负势竞.( )上 泠泠. ()作响 kuī___谷忘fǎn___ 嘤嘤.( )成韵 鸢.( )飞戾. ()天 在zhòu___犹昏 互相轩.( )邈. ( ) 横kē___上bì___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天山共.色 ( ) 从. 流飘荡( ) 猛 浪若奔. ( ) 互相轩邈. ( ) 负 势竞.上( ) 经纶.. 世务( ) (2)、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_________ ,是 _______代_______家,字____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 窥谷忘反( )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答: 2、 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答: 3、 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 的,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答: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 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联系——(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课前助学: 1、关于作者: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 净缥.()碧急tuān_ __甚箭 经lún ___ 世务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_ _谷忘fǎn__ _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___犹昏互相轩.()邈.()横kē_ __上bì__ _ 学习过程: 一、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解释第一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一段大意。 风烟 ..:从.流飘荡: ..:俱.净.:共色 东西 ..:许.:独.绝.: 本段大意: 2、解释第二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二段大意。 缥碧 ..: ..:若奔 ..:碍.:急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合作探究 1、第一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5、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 6、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 7、“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1课 与朱元思书 问答题 答案

21.《与朱元思书》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与朱元思书”中“书”指的是书信,作者是吴均,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试着加以概括。 本文主要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 3.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总领全篇,点名“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第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 4.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6.第(2)段中,从侧面描写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文章第二段写富春江水,请概括其两个特点。 清澈;湍急。 8.第(2)段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文章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哪些景物? 文章写了风烟、天山、水流、游鱼、细石、急湍、猛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等景象。 10.第(3)段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把“水流、鸟鸣、蝉鸣、猿啼”四种声响都集中在一起,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11.本文第三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山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1)山的“奇”: ①山的高峻、秀丽:体现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句子中。 ②山的幽静:体现在“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句子中。 ③山上林茂荫浓:体现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水的“异”:

21与朱元思书

21 与朱元思书 课型:讲读课主备人:王军朝时间:2012-2-21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并会背。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二、自读(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水皆缥.( )碧急湍.()甚箭互相轩邈.( ) 泠泠.( )作响嘤嘤. ( )成韵千转.()不穷 鸢.( )飞戾.( )天窥.( )谷忘反 三、译读 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译加点词和文段)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 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练习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第二课时 一、理读 文章首段以“”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和“”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二、品读 1.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写景顺序上先“”后“,由及,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略写“”;写“水”的部分,详写态略写态;写“山”的部分,详写态略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 3.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7.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从侧面衬托出山水的夺人心魄的魅力,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课后反思: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_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信一般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 书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刻意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刻意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二)骈体文 骈体文又叫“骈偶文”,“骈文”是和古代散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骈体文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逐渐发展起来的,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几乎占领了所有文字领域,为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因此,骈体文对唐宋及其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对律诗,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它在语言方面有以下特色:(1)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偶。(2)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辞藻。骈体文注重形式整齐,讲究辞藻华美,注重对仗,讲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艺术优美感。但骈体文过分注重外在形式和技巧,内容表达受到束缚,并且晦涩难懂,这与文章的作用背道而驰,因骈体文逐渐走向末路,被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冲得七零八散,退出了文体的主舞台。 课前学习:自主研读(熟读课文、词义辨析、文句摘抄) 1.给下列字加拼音: 缥()湍()轩()邈() 泠()嘤()鸢()戾() 窥()柯()

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作业导航 1.深入感受山水的奇异之处; 2.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3.了解文章的体裁。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好鸟相鸣(hǎo)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4)这篇文章选自______朝梁文学家_______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阅读下文,完成4~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8.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9.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姓名: (第一课时) 一:回顾所学诗文,写出一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给加点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 ..()经纶.()嘤嘤.()鸢.()飞戾.()天窥.()谷横柯.()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奔”二字上。) 不好断句的是: 三、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第二课时) 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字词解释:(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 (3)任意东西 ..()(4)自.富阳()(5)一百许.里() 2、语段翻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①写景: ②叙事: ③抒情: 5、本段中与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字词解释:(1)水皆缥碧 ..()(2)猛浪若奔.() (3)急湍甚 ..箭()() 2、语段翻译: 3、这部分从态和态写出了水的、的特点。 4、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5、写异水这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

八年级语文下册21.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作者简介: 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 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含教学计划和答案)-教师用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曰记。 五、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 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 ______”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嘤嘤成韵() 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横柯上蔽() 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9)、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5)、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7)、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堂研讨】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 "来写; 第二自然段从和两方面描写异水,运用和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水、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的特征:作者从、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并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志趣。 【课后作业】 重点字词翻译: (1)风烟俱./净.俱:净:。(2)天山共色 ..共色:。 (3)从.流飘荡从:(4)水皆缥碧 ..缥碧: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湍奔: (6)负.势竞.上负:;竞:。 # (7)互相轩./邈.轩:;邈:。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息: (9)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反:。 (10)横柯.上蔽柯:;上:(11)在昼犹.昏犹:。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 最可爱的人(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96543精编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 ,是__________ 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 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嘤嘤成韵()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横柯上蔽()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込()。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精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优质文档)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提纲 第一单元 一、单元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多角度、多手法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中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句,领悟作品内涵。 德育目标:了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发现并感受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风情。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社戏》是一篇小说,课文通过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抒情散文。《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这个单元,应该学会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进而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学习时还应注意利用当地文化生活,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学习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四、学情分析: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有了提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学生对于此类主题的文章接触较少,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时要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两课时 第二课两课时 第三课一课时 第四课一课时 六、写作:《学习仿写》 (一)学习目标 1、可以模范范文的篇章结构。 2、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3、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二)内容:选择学过的一篇文章进行仿写。 (三)形式:写作修改并在班内展览。 七、口语交际:应对 (一)活动过程 1、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 2、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二)内容:口语实践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9) 1.社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德育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