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2006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验已在我省全面铺开,迄今为止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回顾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经过全省高中物理教师们的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加上各级教研部门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和卓有成效的活动,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初步的成效。笔者结合我区实施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以来的工作实践,谈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跟初中刚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时出现的情况类似,高中新课程在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新教材不知该怎样“教”,同时学生也反映物理学科不知该怎样学,学生对物理学科有畏难情绪、学习的兴趣不高,作为物理教师有点不知所措,总觉得还没有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怕误导学生。从考试的情况来看,成绩也不理想,站在课改风口浪尖的物理教师,总觉得问题与困惑有很多。

1、对课标的理解还不透

从实施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到现在,虽然高中三年的教学时间已经过半,但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的高中物理教师只是初步了解新课标的要求,而身边的资源也较为有限,制约着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加上新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只能是凭经验摸着石子过河。

2、高、初中物理教材的“台阶”过大

比起初中物理教材来,高中物理教材在难度上突然提高且内容增多。从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存在三大“坎”。第一坎,从标量到矢量。如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力的合成。第二坎,从简单到复杂。如从二力平衡到力的平衡,从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从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第三坎,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阐述也是从通俗易懂到科学严谨。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也是力、热、光、电等部分,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也明显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解决物理现象和过程,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3、新教材缺乏跟其它学科间的沟通与整合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进度超前于数学,影响物理学科的教学。如在速度——时间图象一节课后的习题中就提到了加速度,而且要证明它就是斜率,但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尚未学习斜率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上一度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再者,在受力分析一节中,要求用到三角函数,但是数学学科的三角函数也是老大难,所以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加上语文理解能力的缺陷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非常吃力。另外,在高一物理求解合力和分力的问题时要用到余弦定理,而有关这方面的数学知识要到高二才会学习……

4、初高中教法、学法的差异

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较低、教学进度较慢,受学业考试(水平考试)的影响,教师讲课基本上以教材为蓝本(“教”教材),学生基本上以机械性的记忆和训练为主,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升到高中以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对知识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用”教材),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问题,学生就会明显地感觉到不适应。

初中阶段有很多的学生学习不得法,大多学生只会跟着老师转,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复习的习惯,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既要重视对知识结论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假设、推理、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学生应处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例如,针对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必须先经过审题,分析物理情景,这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物理模型,以及每一个物理过程都遵循什么物理规律?列出相应的方程,应用数学知识求解方程等。这些能力不是由初中进入高中前后不过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形成的。所以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如果没处理好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往往沿袭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跟不上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学习上逐渐有了欠帐,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感到高中物理枯燥、繁难,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的信心,越学越感觉到难。

另外,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导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存在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5、教学评价方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简称中考)是一种水平考试,考试评价是采用等级制的。具体地说中考物理科的考试成绩只要能考上85分(A级)就可以,也就是说85分跟100分一样,导致物理学科在初中学生(乃至教师、校长)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学科,因为这三个学科是按实际的成绩计入中考的总分。这无形当中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认识上产生消极影响,让他们安于现状、不求进取,造成初中物理教师有意识要提高能力训练,也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而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迫于高考的压力,高中教师只能按照高考“指挥棒”的要求进行教学,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都提高了,致使学生的负担加重。

另外,普通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按照普通高中学分管理的要求,物理学科只占6学分,比其他一些学科所占的学分少,导致学生认为物理学科比较不重要,未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从历年来的高考各学科的试题来看,物理试题的难度是最大的,而高中三年的教学时间,从实施物理新课程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半,但高考的方案尚未出台,也极大制约着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对策首先要从高、初中物理“台阶”过大的问题为切入点抓好衔接教学。

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学习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这是摆在当今高、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需要初、高中物理教师们的共同合作。如果初中教师能适当垫高“台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稍高一些,而高中的教师适当的降低“台阶”,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从低起点切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我想学生要跨过这道“坎”就不是什么特难的事了。

中学物理教师要认真学习高、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比较其中的联系与差异,做到有的放矢,衔接得当。初中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信息窗”、“加油站”、“迷你实验室”和“实践活动”等栏目,对这些栏目的功能加以利用,可以要求学生自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一些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或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教师也要了解初中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情作正确的判断,否则过多的重复将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真正到了上新课环节学生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反之,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一下子提得太高,学生也接受不了,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高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前科学概念要作出

即时的修正,学生的知识层面才能实现从初中向高中顺利过渡。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也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学部分,高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没形成,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二、高三物理的学习。因此,我认为要学好高中物理,完全有必要在高一阶段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帮助学生熟悉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新概念,使他们能够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次,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物理模型。这样一来,会使物理概念、模型变抽象,刚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不容易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把教材对章节在内容表述和研究方法上进行对比,使学生顺利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如:力的初步概念,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初步知识,同一直线上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等,属于复习性内容;对新知识,如物体受力分析,应先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对具体的力认识的基础上,对简单的受力情况作定量分析,对分析力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有所体会。又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我想只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即时修正学生的前概念中的错误观点,避免人为的“走旧路”、“走弯路”,将会有效降低了学习高中物理在教材方面的台阶。

作为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观察和分析每一位学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以教法促学法,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最大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以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而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作物理情境分析,乱套公式,那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帮学生理清公式的来龙去脉,重点强调各物理符号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为了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公式的运用,可以设置汽车减速几秒后求位移的例子,以便训练学生多因素、全面地考虑问题,

使学生懂得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并检验结果在生活中的可行性,扭转学生的定向思维习惯。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来改进学习方法。

第一,要重视预习和复习,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在听课时,能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上,提高听课效率,丰富感性认识,从而验证自己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为自己在课外少留疑难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

第二,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了解利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第三,要重视理解。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只剩下—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要在理解基础上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纵横联系,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对学生学习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掌握本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利用本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处理其它学科中与本学科有关联的问题。

第四,要勤动手,要重视练习。有部分学生上课时不认真,总认为自己这也懂、那也明白,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现实经常同这些眼高手低的学生开玩笑,他们在考试后经人一提醒,对出错的问题就能“恍然大悟”,而自己独立思考时,就不能做出来。“听一百遍,看一千遍,不如自己动手做一遍”。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还是有道理的。如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反之,如果勤动手,即使一时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能够顺其自然,正所谓柳暗花明。

再次,要改进教学评价体制,尽快出台跟新课标相对应的高考方案。初中的新课程改革早已一轮过去了,考试的评价机制也发生改变,即变实际分数为等级制。当然试题的命制也发生应的变化,如摒弃了纯机械性记忆的试题,加强了物理跟生活生产的联系,增加了探究性的试题等。高中新课程的实验虽然时间已经过半,但我省跟新课标对应的高考方案却尚未出台,导致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其实,上面的反思与体会主要都得益于我区开展的两项活动,一是我区开展了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专题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观摩活动,安排高、初中教师换位听课,了解高、初中教师的教学实际;第二阶段是研讨交流活动,要求全区中学物理教师写出本专题的书面交流文章,这些交流文章有的是站在高中的角度来看待初中物理教学,有的则是从初中的角度来探讨高中物理教学,都是针对高、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材方面、教学方法方面乃至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让高、初中教师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和课标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二是我区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全区性高中新课程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做到了“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人,收到很好的效果。

集体备课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研讨、分析教材重难点并确定突破其方法、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是一项集体性的教研活动。它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有利于缩小同年级、同水平班级的教学成绩的差距,从而整体性、大面积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执教意识,凝聚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在教学实践中为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使老师自身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当然,集体备课千万不能走进另一个误区——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教案。集体备课,更注重的是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因为各班学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课时教案也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在课标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设计。否则,将出现“千人一面”的被动局面,效果会适得其反。

集体备课能集思广益,兼多人长处,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提高效益。认真学习一位教师的备课、在大家的交流中生成教师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要比自己备一个水平有限的课有意义得多。把每位教师自己备课所花的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他人的长处和相互交流上,确实减少了教师的负担。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本教学班学生的特点,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魅力。通过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一轮课程改革被视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仅仅有专家学者的热情是不够的,仅仅有教育部门行政领导和各级教研人员的热情也是不够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千千万万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课程改革如果不能深入人心,就会陷入形式化、表面化的命运。如果说我们的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那么课程改革的实施就必须调动教

师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探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实施方法,这是课程改革真正能落到实处的保证。虽然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时间已经过半,但是展望未来觉得还是任重而道远。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小组成员分享,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不可否认新课标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既可使教师不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重复机械的、低效率的劳动中,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法、教材、学生等方面,而学生也能从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探究。去年九月份开始福建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改,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应该说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靠一线教师自己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机遇是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老教师间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方面更不能突显。当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作为教研员在近一年的听课调研中,也有不少感受和体会,下面就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教师方面:

(1)有些教师末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负担重等,加上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观摩学习的机会,因而还有一部分教师观念没有改变,穿新鞋走老路,还是回到教师“满堂灌”的老路上。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的深、广度把握不一定准确

(3)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对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自由度把握感觉比较难。

学生方面:

教学的主体――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学习状态中,要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换句话说学生还没完全达到有像新课标的要求――主动地探究学习。

(1)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学生的实验素质差,对物理没兴趣,思维简单化,学习方法多为死记硬背,独立思考能力差,依赖性强,看课本不耐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把信心建立在分数上,有碍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2)由于学生程度不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只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呆坐,坐

久了就会开小差,学习时间久了,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就会拉大造成两极分化。

(3)不少学生还习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的前提下是不会学习的,只有当有外来压力的时候才会被动地学习。

2、教材不完善,教材与配套的练习脱钩问题

(1)高一新教材,是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对教材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但是教材由于编辑匆忙,难免会出现些问题,有些不够科学严谨。如必修1中P28练习题第3题中利用火车站中的列车时刻表求列车在某段间运行时的平均速度大小,其实只能求平均速率,而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两者是有区别的,还有P72实验与探究部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压力间的关系”中教材介绍的方法根本无法做到物块能匀速滑动,因为钩码的质量无法连续变化的,实际实验做不到。因此新教材有必要做进一步修订。

(2)教材与配套的练习有些脱钩,教材讲授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有些概念、方法介绍得不一定到位,特别是物理方法介绍得不是很系统。可是配套的练习却很难,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比较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要求也很高,综合性强,学生感觉难度很大。

3、课堂管理的问题

(1)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以往的安静的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讨论教师就处于较为尴尬、被动、孤立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许多教师则觉得课堂纪律被破坏了,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堂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

(2)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给学生机会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旧的经验结合,产生新的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能否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如果遇到教师本人也一时无法对答的情况应如果处理?(3)课堂上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键是教师,但大部分教师还欠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4)新课标较适合小班制的教学管理,但由于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学校还是大班制的教学管理。

4、如何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问题

(1)新课标既是试行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实施中不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么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应如何来评价教师。以往传统教学中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考试。新课标是否也是一考定“终身”?

(2)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考试的权威性长期存在,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实施中则不敢放开手脚。因此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则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而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于是,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5、探究课的时间问题:探究课时间严重不足,基本上要花两节课才能完成

6、模块课时问题:练习和评讲没时间,造成学得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巩固和应用,考试没时间,纠错机

会少。

7、教学资源问题:按现在网络上公布的新课程教案格式来备课,书写教案,教师的教学负担将很重,多媒体资源也较缺乏,设备也跟不上,种种客观原因也大大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8、高考与新课程教学是否兼容的问题:由于注重了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的难度适应性相对降低,再加没有充分的时间解决练习评讲,学生的考试水平相应降低。

二、教学建议

1、改变学习方式

(1)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尽快让更多的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如学习方式、教师的要求等。在高中,需要学生钻研课本、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开拓途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对于这些学习方式上的转变,高一学生根本未能改变过来。因此,就需要多向他们强调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并给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让他们课后相互讨论,共同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信息,并在下一节课中,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查阅到的内容,然后全班同学都共同分享每一位同学的成果。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或解决问题,旨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并增强处理和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友谊。教师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学习信息,如网络学习物理知识、讨论物理问题、探索物理新知、拓展物理视野、开拓物理思维的网址;介绍好的参考资料、科普刊物、科学名著、科幻读物、科学小发明启蒙读物等等。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做统治者,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甚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3)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在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和掌握知识而取得成功。同时不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结论的认识,启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悟、体念知识的产生,发展进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就像赵保钢教授说的一句话:“传统的教学是把有问题的学生

教成没有问题,新课标的教学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训练成有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才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4)尽量创造条件,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能够自动探究,真正有所得。

2、转变教学方式

(1)倡导民主平等教学。

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民主。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的语气,目光等不经意的方面,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会体验到学习是种乐趣,才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去进一步感受学习。实施活动式、讨论式教学,只要我们教师放得开,相信学生,给予他们一个可以自由创作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式教学模式,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是愉快的。

(2)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上实验活动课和习题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创新设计新的实验。不要局限于一般的常规常法,不拘泥于形式,不墨守成规,要求新求异,以敢于批判的头脑,广开思路。

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我们都应及时用言语赞扬,用行动热情地扶持,并积极引导。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那怕是小发现、小制作、小发明,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甚至升华。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不能只凭教材的课时数来设置模块学习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知识、方法所需的时间,阶段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所需的时间,还有探究教学过程因不同水平学生完成课程所需的不同时间。

(4)建议采取同一备课组教师分工备课,资源共享,以解决教师的过重负担

(5)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应为高考的能力要求铺设一定的基础,不宜将教学要求和能力要求定位过低,因为能力的发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应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当然,高中新课改的成功,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高考指挥棒的明确指向,社会评价的正确导向。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放开手脚,勇于创新,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新课程教学,加强理论学习,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这样,在课改的道路中就能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功。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究。

07年九月份开始我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改,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应该说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靠一线教师自己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机遇是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老教师间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方面更不能突显。当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近两年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少感受和体会,下面就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教师方面:

(1)有些教师工作负担重,加上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观摩学习的机会,而还有一部分教师观念没有改变,穿新鞋走老路,还是回到教师“满堂灌”的老路上。

(2)面对焕然一新的教材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的深、广度把握还不是很准确。(3)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对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自由度把握感觉比较难。

(4)由于工作分工和教学活动的影响以及师资配备中的个体差异,教研活动还没有很难全面有效的开展。(5)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的单一性“分数”评价,教师们在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免顾虑重重,严重影响了新课改前进的步伐。

学生方面:

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学习状态中,要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换句话说学生

还没完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主动地探究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验素质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思维简单化,学习方法多为死记硬背,独立思考能力差,依赖性强,阅读课本不耐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有碍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2)由于学生来源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只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呆坐,坐久了就会开小差。久而久之,使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逐渐拉大造成两极分化。(3)不少学生还习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的前提下根本不会学习。

2、教材不完善,教材与配套的练习脱钩问题

(1)对新课程教材,教师们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但是教材由于编辑匆忙,难免会出现些问题,有些不够科学严谨。如必修1中P18练习题第2题中利用火车站中的列车时刻表求列车在某段间运行时的平均速度大小,其实只能求平均速率,而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两者是有区别的,还有P58滑动摩擦力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规律,而不应该直接给出结论。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修订。

(2)教材与配套的练习有些脱钩,教材讲授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有些概念、方法介绍得不一定到位,特别是物理方法介绍得不是很系统。可是配套的练习却很难,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比较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要求也很高,综合性强,学生感觉难度很大。

3、课堂管理的问题

(1)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以往的安静的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讨论教师就处于较为尴尬、被动、孤立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许多教师则觉得课堂纪律被破坏了,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堂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

(2)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给学生机会,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旧的经验结合,产生新的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能否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如果遇到教师本人也一时无法对答的情况应如果处理?(3)课堂上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键是教师,但大部分教师还欠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4)新课标较适合小班制的教学管理,但由于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学校还是大班制的教学管理。

4、如何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问题

(1)新课标的试行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实施中不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么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应如何来评价教师呢?现行的评价体制还是以往传统教学中评价体制,即一考定“终身”。

(2)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考试的权威性长期存在,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实施中则不敢放开手脚。因此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则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而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于是,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5、探究课的时间问题:探究课时严重不足,基本上要花两节课才能完成。

6、模块课时问题:练习和评讲没时间,造成学得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巩固和应用,考试没时间,纠错机会少。

7、教学资源问题: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明显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课程标准及教材上所强调的教学方式,对实验管理人员及老师的需求量较大,对实验设备需求大,可我们老师大部分超工作量、满负荷,每周上20多节课,有的甚至30多节课,个别教师还跨年段教学,疲于奔波,无暇顾及课堂设计等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我校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学校又进行了重建,在教学设施和硬件建设上在全市均属一流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贫困的农村中学,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困境就可想而知了。

8、高考与新课程教学是否兼容的问题:由于注重了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的难度适应性相对降低,再加没有充分的时间解决练习评讲,学生的考试水平相应降低。

二、教学建议

1、改变学习方式

(1)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尽快让更多的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如学习方式、教师的要求等。在高中,需要学生钻研课本、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开拓途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对于这些学习方式上的转变,高一学生根本未能改变过来。因此,就需要多向他们强调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并给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让他们课后相互讨论,共同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信息,并在下一节课中,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查阅到的内容,然后全班同学都共同分享每一位同学的成果。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或解决问题,旨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并增强处理和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友谊。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做统治者,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3)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才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4)尽量创造条件,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能够自动探究,真正有所得。

2、转变教学方式

(1)倡导民主平等教学。

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民主。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是在传播知识时,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的语气,目光等不经意的方面,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会体验到学习是种乐趣,才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去进一步感受学习。

(2)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洞悉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不能只凭教材的课时数来设置模块学习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知识、方法所需的时间,阶段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所需的时间,还有探究教学过程因不同水平学生完成课程所需的不同时间。

(4)应采取高中三个年段为同一备课组,教师分工备课,集体修正和完善,做到资源共享,以解决教师的过重负担。

(5)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应为高考的能力要求铺设一定的基础,不宜将教学要求和能力要求定位过低,因为能力的发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应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当然,高中新课改的成功,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高考指挥棒的明确指向,社会评价的正确导向。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放开手脚,勇于创新,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新课程教学,加强理论学习,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这样,在课改的道路中就能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