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问叶嘉莹:怎么才是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七问叶嘉莹:怎么才是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七问叶嘉莹:怎么才是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七问叶嘉莹:怎么才是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七问叶嘉莹:怎么才是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10月17日,叶嘉莹先生的迦陵学舍即将在南开大学揭幕,从漂泊到归来,这位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不倦的传道者一生心血终有一个完满的归宿。而叶先生亲力编选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也于不久前上市,为少儿读者亲近中国古典提供了经典的读本。活字今天所推送的叶嘉莹先生的“七问七答”,不仅重申了叶先生对于中国诗词的珍摄之情,也让渊源于周代的“兴、道、讽、诵”古典学习正途有了重现于世间的可能。叶嘉莹:古人教孩子读诗的四个步骤——兴、道、讽、诵

问:在中国,诗词教育自古以来就有很悠久的传统。您能不能解释一下“诗教”?小孩子学诗有什么好处呢?从您的亲身经历来说。

答:中国古代的私塾先从背中国的古典开始,中国古人讲究诗教,诗教按照《毛诗·大序》的说法是可以“感天地、动鬼神”,有一种教化作用。

人对于宇宙、人生要学习一种关怀,一种爱心,学诗就是对天地、草木、鸟兽,包括人的聚散离合,要有一种关怀的爱心。诗是感情的活动,人是感情的动物,离别的时候写诗是

写你的悲哀,欢聚的时候也写诗,那是写你的快乐,诗不是一个抽象的,莫名其妙的东西,是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的流露。

中国古典中有很多东西,要让青年人重新认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起来。我作的一些诗词讲演,都是让古人的诗歌活起来,去感动年轻人。

问:您说过真正的诗词研究不能靠具体哪本书,您一直提倡古诗唱游,如何学习吟诵?好像现在人们对吟诵存在很多误会。

答:吟诵从周朝就开始了,据记载,周朝太师(即老师)教卿大夫的小孩学诗都有一个步骤——兴、道、讽、诵。

兴,就是告诉你诗歌里诗人情感的兴发、感动的动力。我前几天读报纸,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说前些时候有人提倡读经,成立了好多学校,让小孩子背古书,不讲解也不认字,就像唱歌一样,老师也不讲,就是带着孩子们唱,孩子们跟着唱,连认字也不认,这样虽然孩子背了很多,但他们不懂其中道理,完全不理解。其实“读书当从识字始”,我们从小先要认字号,字号就是一个一个方块字,他们现在就只要背

诵唱歌就好了,连字都不认识就要背诵唱歌,误人子弟,这样是不可以的。老师教孩子读诗,首先让他们认识诗、认识诗歌里面的字,而且要告诉孩子们诗写的是什么,诗人是有感动来写诗的,诗人为什么感动?兴就是告诉你诗歌里面这种兴发、感动的动力。

道,在这里读作三声,引导的意思。第二步就是引领孩子,给孩子讲诗歌里面的知识。比如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先要让孩子认识杜甫,了解杜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怎么样到的四川,他过去有什么理想,有什么抱负,现在为什么来到巫峡?他是要坐船北上,可是因为路上不安定,他就滞留在夔州了。要让孩子理解,然后再跟他们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要去引导。

讽,即不开读,把书合起来背诵。还是以刚刚的《秋兴八首》为例,要跟孩子们讲杜甫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这八首诗,让孩子内心有种兴发感动,理解体会之后要能够不打开书就背诵下来。

最后是诵,以声节之,把诗读出一个声调来。如何吟诵可以参看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做过的一个录像《诗的故事》,教小孩一步一步来。现在的情况是老师都不懂,学生乱背,错

字别字都不通,背了有什么用?

叶先生吟诵孟浩然《春晓》

叶嘉莹:诗词要选择真的好的作品,不要看低小孩的智能

问:中小学生学古诗应不应该追求数量?怎样保持一个度或是平衡?

答:诗词要选择真的好的作品,我认为我们不要看低小孩的智能。你让孩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是骆宾王几岁时写的诗,这不是一首好诗,让孩子背下来对他们作诗一点好处都没有。不要看轻小孩子,让他们只背浅显的诗。只要老师讲明白,杜甫的《秋兴八首》,孩子一样会读,一样会背。

诗词不在多少,在于老师怎么样教,在于选择的是不是真正的精华之作。如果选得很多,都是糟粕,也没什么用处。如果选的是精华,老师能够把精华讲出来,目的才算达到,不是在于外表的形式。不见得多了就是好,欺人自欺。

问: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古诗词是不是比阅读现代诗词更

有价值?您如何看现代诗歌?是否也该考虑纳入中小学教材?

答:以我个人所受的教育,我觉得中国的古诗是经历几千年传下来的,它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的,那是经过大浪淘沙传下来的。现代诗也有的写出很灵巧的句子,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句子很巧妙,但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不见得能有什么体会。

现代诗是另外一种美感,现代诗也有很多种,从胡适之提倡的白话诗到后来的朗诵诗,再到后来顾城、舒婷的朦胧诗,各有各的好处,这不能一概而论,他们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

现代诗没有接受中国的传统,它接受的是外国的传统。现代诗常受外国诗风的影响,没有中国古诗发自内心的兴发的感动的力量,它是机智、技巧、安排、造作的。像胡适之的白话诗,如果你完全用白话说了,就没有诗的意思了,比如说“我今天很高兴”,如果直接说没什么意思,要变个花样,用个技巧说出来,制造出一些艰难。台湾的现代诗、中国的朦胧诗都要制造晦涩、制造不通,可是中国的古诗不然,古诗从古典角度说有它的意味,从白话的角度说也同样有它的意

味。

叶嘉莹: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

问:现在有很多读经班,教小孩子背《孟子》、《论语》什么的,您觉得小孩子背这些有没有好处?

答:我觉得有用吧,因为我开蒙的读本就是《论语》,而且我当时的背诵,我记得的《论语》里面的话,终生受用。比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要求自己严格,我管这种品格叫“弱德之美”,现在很多人都以强者为德,夫妻、朋友吵架,你凶,我比你还要凶恶,都以为自己要做一个强者才是好的,我小时候学习的不是如此。

弱德是一种德,需要坚强的持守。不是争取什么,而是我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的责任。我的一生不是很顺利,有很多坎坷,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

问:古人有古音古调,比如《诗经》,可能它原来的音调我们现在读不出来,读起来不朗朗上口,不像唐诗那样读得很顺畅。这些古音古调我们不知道,那我们如何处理?一定要

去了解古音古调呢,还是可以有一定的妥协?

答:这是可以有伸缩的。一般读诗,要注重平仄,平仄声一定要读对了,我们普通话里把很多入声字都念成平声了,这样就不合乎格律。要尽量把它念到正确,把格律声音念对了。像《诗经》和《离骚》,清朝的人有人写过《诗经古音考》,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做那样的工作,因为如果按照古音来读,现在根本读不下去。只要注意平仄就好,老师教的时候就应该把平仄教出来。

问:您觉得当代人写古体诗的水平怎样?

答:有写得很好的,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觉得知道一点平仄就去写诗,诗不在于写的多少,而在于你是不是真正的诗人,没有真正的感情与感动,拼拼凑凑,写多少诗也没用。有个人给我看他的诗集,他用诗写日记,每天都写一首两首的,我说你可以用诗写日记,但那不是诗。

以诗为日记古今第一人——爱新觉罗·弘历正确的打开方式来了

《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先生编选,活字文化策划,中信出版社刊行本文原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号:

ibookview),转载已获授权

_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作者:叶嘉莹) 温庭筠 篇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唐宋词。讲到唐宋词我就想起来,我是出生在北京一个很古老的旧传统的家庭。我小的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小朋友那样上什么托儿所啦、幼儿园啦、小学啦,对这些我都没有机会。我是在家里受的旧式的教育。我小的时候是念的“四书”“五经”一类,像《论语》、《孟子》等古书。我伯父、我父亲都喜欢古典诗词,所以从小的时候,就教我背诗,就像唱歌一样地背一些诗。我十一二岁以后,他们就教我学习作诗。我说作诗,没有说作词,因为中国旧传统有一个观念,认为诗里边所讲的是“诗言志”,诗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可以宣扬教化,是正当的,是应该教小孩子去学的。可是词这种东西,里边写的是什么哪?里边写的是男女的相思爱情,是伤春怨别,是这样的内容。所以我想我的家长,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那时候只教我读诗、作诗,没有教过我读词和填词。但是有些个美好的文学,它本身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被它吸引了,就被它感动了。我记得我在初中毕业给同学写的纪念册上,就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词句。我觉得这话说得很美,我们分别以后,相隔千里之远,但是我们共同对着天上的明月,借着月光我们就有一份感情交流,彼此怀念的这一种相联系的感觉。所以我小时候喜欢读词,但是没有人教过我读词和填词。后来我上了辅仁大学以后,开始读词了,那个时候我曾经跟随孙人和,即孙蜀丞老师学过词,也跟随顾羡季老师学过词。两位老师他们不但是教词,他们也创作、也填词。而我上大学的年代1941一1945年,那是北平(北京当时叫北平)沦陷的时期。那个时候,我们老师写作的词里边,常常流露有一份爱国的情思。所以前几年我回国来,见到我同班的老同学,曾经写了一首诗,里边有这样两句:“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我说我记得我们当年同班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正是乱离的战争的时候,北平沦陷的年代,所以说“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我们学写新词,而新词里边表面虽然写的是爱情,可是它们也寄托了爱国的感情在其中,有比兴的思想在里边。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思索的。在中国的韵文的各类的文学体式之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文以载道”,读诗也讲究诗教,说“温柔敦厚”是“诗之教也”。我年轻的时候,很不赞成这一套说法。文学就是文学,艺术就是艺术,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它载道呢?诗歌的本身,有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说诗是教化呢?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以为一般衡量文学,有两个不同的标准。有的人喜欢用道德和政治的尺寸来衡量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用美学的艺术的价值观念来衡量文学作品。一般说来,中国的散文是要求文以载道,中国的诗歌也讲求诗教。“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是重视它的思想内容,它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价值的。 词,我认为是在中国的文学体式之中一个非常微妙的文学体式,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为什么叫做词呢?其实只是歌词的意思。从隋唐以来,中国有一种新兴的音乐,这种音乐是中国旧有的音乐融汇了当时外来音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词就是配合这些新兴的音乐的歌曲来歌唱的歌词。所以词本来并无深义。词,就是歌词的意思。这种歌词,最早是在民间流行的,后来士大夫们这些读书人,他们觉得

新学期的正确打开方式(教师代表发言稿)

打开新学期之门的两把钥匙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王老师,很荣幸在今天这个美好的日子里站在这 里分享。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打开新学期之门的两把钥匙”。 新学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宝箱。它关乎成长、关于青春、关于希望和未来。在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两把钥匙,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把钥匙是:惜时! 关于“新学期”,我先来考一考同学们的记忆力?去 年春季开学是几月份?(生答:4月)没错,去年,也就是2020年的春天,4月7日,初三复学;4月13日,初二复学;4月20日,初一复学。也就是说,2020年的我们是在 家里学雷锋、也是在家里过植树节、愚人节的。而那个时候,校园里的花也都开好了,可是却无人欣赏。今天, 2021年3月1日,赏花的人们回来了,教室里的读书声响 起来了,我要大声的说一句,新的学期到来了,这一年的 春天,我们是——正常开学! 我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正常背后 都有超常的付出!”但我希望你能试着理解。比如:昨天, 正月十七正常开学。它的背后是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辛付出。他们包括你的父母,他们和原来一样为你置办好上学需要 的书本资料、床单被褥,并交上厚厚一沓生活费,而你永 远不会知道去年受疫情影响,父母的钱袋子瘪了多少?他 们包括你的老师,他们选择就地过年。不是因为不想回老

家看一看年迈的亲人,而是因为不能。一个学校要防控好疫情,老师必须带头拿到健康二维码。他们也包括了你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正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保护得很好,所以我们今天才能齐齐整整地、正常地举行开学典礼。他们是所有为了防控疫情付出努力的人。我们在学校里的每一秒都是十四亿国人用数倍的时间换来的,这样宝贵的时间,我们所能做的,难道不是倍加珍惜吗? 第二把钥匙是:奋斗! 先贤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说到:“力,形之所以奋也。”就是说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那同学们知道:骆驼祥子的三轮车、马致远的西风瘦马、邓稼先研究的原子弹,它们的动力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同样的道理,支持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又是什么呢?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家族兴盛?还是为了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有了非凡的动力,就会有非凡的行动。那我认为的真正的努力该是什么样子呢?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下:“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是上两节半晚自习,而天府七中是上四节晚自习,从18:10到22:00,近四个小时的晚自习时长或许就是优秀的一个注脚。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讽刺,因为我们除了努力,别无其它! 偶然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对于同学们来说,八九月的答案当然是成绩和升学了,而三四月要做的,只有——珍惜光阴、努力奋斗!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答案

《迦陵诗词稿》之咏荷(一) 1【单选题】叶嘉莹的《咏莲》写于()夏。 A 1962年 B 1956年 C 1940年 D 1938年 2【单选题】阴历的六月按照中国的传统是那种花的月份? A 栀子 B 桂花 C 荷花 D 蔷薇 3【单选题】“莲花何旖旎”中“旖旎”的意思是()。 A 颜色鲜艳欲滴的样子 B 随风摇摆的样子 C 娇美的样子 D 花瓣浓密的样子 4【单选题】《爱莲说》的作者是()时期的()。 A 南宋;朱熹 B 唐;韩愈 C 北宋;周敦颐 D 北宋,程颐 5【判断题】拟诗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6【判断题】《拟采莲曲》的湖云和湖水代表相思的双方。√ 7【判断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田田”二字用以形容荷叶茂盛。√ 8【判断题】中国乐府中的很多字常常是谐音字。√ 9【判断题】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莲”常常通“怜”字,即为爱的意思。√ 10【判断题】电影《云水谣》是改编自叶嘉莹的《水云谣》。× 迦陵咏荷.(二) 1【单选题】《尔雅》中解释荷花时将荷花的叶称为()。 A 薏 B 蔤 C 茄 D 蕸 2【单选题】“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节选自李商隐的()。 A 《赠荷花》 B 《登乐游原》 C 《夜雨寄北》 D 《暮秋独游曲江》 3【单选题】“何当百忆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句诗出自? A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B 《赠荷花》 C 《暮秋独游曲江》 D 《送臻师》4【单选题】叶嘉莹人生很曲折,几经飘零,最后定居在哪里? A 多伦多 B 巴黎 C 渥太华 D 温哥华 5【单选题】《木兰花慢·花前思乳字》中“愁听”的“听”是()。 A 仄声 B 平声字 C 入声字 D 韵字 6【单选题】《木兰花慢》的体裁是 A 赋 B 小令 C 散文诗 D 长调 7【单选题】下列诗句中,与荷花无关的是()。 A 出淤泥而不染 B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C 植本出蓬瀛 D 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生平 8【单选题】“枨触于心”中的“枨”字读音同()? A 畅 B 诚 C 帐 D 张 9【判断题】义山诗就是李商隐的诗。√ 10【判断题】《妙法莲华经》是道教的经典经书之一。× 11【判断题】叶嘉莹的乳名叫“荷”√ 12【判断题】叶嘉莹回国讲诗词是因为中国给的报酬很多。× 13【判断题】“珠泪暗中倾”中的“珠泪”指的是荷叶上的露珠。√

大学语文第三讲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坛1002

先秦文学: 一、诗歌《诗经》、《楚辞》 二、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及诸 子散文 三、小说的源头:神话、寓言 秦汉文学: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李斯 汉:1汉赋 2 散文:司马迁《史记》 3两汉乐府诗; 4东汉文人诗及《古诗十九首》

一、老师介绍相关知识: (一)、《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 (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P13--4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二、学生自学赏析《行行重行行》 三、《古诗十九首》阅读 一、老师介绍相关知识: (一)、《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 1《古诗十九首》(作者)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其风格相近,(成集和名称)梁萧统《文选》选入并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一直沿用这一诗题。(时间)大约写在东汉末年、建安以前。(成就)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 2 钟嵘《诗品》赞誉《古诗十九首》“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3 谢榛《四溟诗话》赞《古诗十九首》“格 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

人。” 4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 最高成就,同时标志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的新阶段,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5 《行行重行行》被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 (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P13--4 1、离愁别绪,彷徨失意。离人相思的作品特别多,包括夫妇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思,以及游子对故乡的怀念。如《去者日已疏》、《明月何皎皎》、《迢迢牵牛星》等。 2、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流露出浓郁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如《驱车上东门》、《去者日已疏》、《明月何皎皎》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到人,万古常新。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叶嘉莹:《行行重行行》

叶嘉莹:《行行重行行》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 行》,我先把它读一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首诗从开头到“越鸟巢南枝”的“枝”,押的是平声支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结尾就换了仄声韵。其中“远、缓、反、晚”四个韵脚都是上声,而“饭” 是去声。这是因为,古代没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饭”也可以读成fan 。我曾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所以你们看这里很妙:“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中国古代传统的习惯总是喜欢先把它确定下来,所以才有很多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这十九首诗确定作者。上次我说过,有人认为其中的好几首都是枚乘写的。那么枚乘既然是个男子,就可以确定这几首诗都是有寓托的,都是表示某种国家、忠爱之类的意思。可是现在我们最好先把这些都放下,只看诗的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所写的是男子说的话还是女子说的话,是行者说的话还 是留者说的话,结果反而给这首诗增加了许多的“潜能”。 “潜能”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作品中有一种潜存的

能力,或者说,它潜藏有很多使读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行重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那种质朴的特色。它没有很多花样,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是送行者说的也好,还是远行者说的也好,总而言之是两个人分离了。“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规定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因为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读起来缺乏韵律,所以必须写成平仄间隔的形式,读起来才好听。不过,在古诗里没有这种法则。而且,如果你的内容果然很好,你的声音果然能配合你的感情,那么即使没有这些法则也一样能写出好诗。“行行重行行”,就完全不符合格律诗的法则。首先,这五个字里有四个字是重复的;其次,这五个字全是阳平声,一点儿也没有声音的起伏和间隔。然而我说,正是如此,这五个字读起来才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这话真是很难讲清楚。那远行的人往前走再往前走,前边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而后边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就是往而不返,从这里边就使你感受到一种把两个人越拉越远的力量。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了。所谓“生别离”,可以有两种讲法,现在我们先说第一种。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呢?大家一定会说:当然是死别,因为生别还有希望再见,而死者是再也不能够复返了。但现在我要举

高中作文《佛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佛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像是上了发条,每天24小时如机器流水线一样运转。有的人拼出了一番事业,拥有了辉煌而万众瞩目的人生,但更多的是那些平凡的人和平凡的生活,于是“佛系”这个词语便出现了。有人因为实力配不上自己的理想,却自以为幽默地调侃,我是个佛系青年,转而心安理得地得过且过。 我想,这绝非“佛系”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有当你经历过人生的沧海桑田,尝过生活百味,当你觉悟人生的真谛,破除贪欲和执着,实现心灵的解脱,你才有资格谈“佛系”。 我们正当年少,也许莽撞却有敢拼敢闯的资本,也许稚嫩却有大把的时间与机会来供我们历练。奋力拼搏,努力向上,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哪怕拼得头破血流,也比无所作为要好。 努力拼搏,就是做好自己应当做的每一件事,尽善尽美;就是在繁忙而辛劳的工作中仍能找到小美好来取悦自己;就是在明知道这个目标遥不可及时仍不放,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走。心中有光的人永远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万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呢?

我们努力上进,是为了让自己成长的速度追上父母老去的脚步,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不会埋怨当初那个得过且过的自己。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我们也许误解了“佛系”的真正含义,那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一摊波澜不惊的死水,而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我们说要追逐梦想,努力上进,但这并不是在说,我们要过分计较每一次得失,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沿途的风景比终点更美丽。 我们正当青春,拼搏才是青春的代名词。追逐梦想,努力走好每一段人生旅程,不让它变成一个功利的过程。当某一天你已足够优秀,有足够的资本,再来谈及“佛系”,我想这才是“佛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经典唯美古典诗句诗词

中国经典·唯美古典诗句/诗词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3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2021叶嘉莹先进事迹材料作文

2021叶嘉莹先进事迹材料作文 叶嘉莹先进事迹1 叶嘉莹为她一生获得的学者、教师和诗人等众多名号排了个序,说大半生的时间都用于教学了,所以首先是教师,其他的都排在这后面。 “我天生来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 初回南开,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堂下座无虚席。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 诗词几乎是叶嘉莹生活的全部,尤其现在当她孑然一身迈入老年,给年轻人讲课成了她最愿意做的事。只要有人邀请,她都欣然前往。30多年来,她曾经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之多。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她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青年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青年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当被问及,为何在如此高龄,还要坚持推广普及古诗的吟诵时,叶先生这样说:“因为我觉得我对不起年轻人。以前我上课

大多是在讲批评啊讲欣赏啊,但是我没有教吟诵。近代之后,吟诵被认为是腐朽落寞的文化,逐渐不被提倡。离开台湾后,我觉得吟诵要是断绝了真的可惜。不留下正统的吟诵,我觉得对不起下一代的学生。” 古典诗词该用什么方式来传承?这是个讨论了很久的议题。 叶嘉莹的答案之一是吟诵,古人讲究“吟而成文”,中国古诗词由吟诵而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出自《周礼》,乐语是古代贵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的叶嘉莹强调: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所以他们把吟诵翻译成chanting,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因为chanting 其实是佛教做法事时的念诵,与诗歌的吟诵不同。 她对于吟诵非常“执着”,在《掬水月在手》里,能看到许多的吟诵镜头。叶嘉莹觉得,吟诵是“复活”诗人生命的手法,要读懂词人,就是要进入对方的语境中,过别人的人生。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精编版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我特别喜欢《唐宋词十七讲》的两点,一是从人划分出部分,在作者风格和词之演进历史上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但同时叶先生也使用了西方的理论来为我们讲述词之演变,作者的文化背景使得她的讲述很顺畅。在中国大的历史背景下,使用西方的理论来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方法很特别又非常容易理解。另一个是叶先生在为你讲述某一首词中的一个意象时她会引出这个意象在不同地方的用法,然后非常客观分析在这里应该是哪一个。引诗词以证诗词,也是叶先生的拿手讲法。这种讲法,不但让读者更容易识别一些中国诗词传统里的符码,比如“蛾眉”的含义。更容易在举一反三中,帮助读者握住中国诗词、语言文字的传承脉络。 中国古典诗词有一种很本土的美感,与现代诗和西方翻译来的诗歌都不一样。跟文言文比起来又少了一些死板与匠气,更加自由与写意。词在古代本身又是可以唱出来的歌词,它本身就会跟音乐有一定的联系;另一个方面来说,它的表现方式与中国画的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品读的过程中会在脑子里形成一些画面和曲调,我们也能联想到一些之前接触过的音乐美术作品,会帮助我们解读诗词中的意蕴。这样让我们读起来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而言应该是一种不必刻意的去学,我们与古诗词天然有着共通的地方。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之下生活,当文化底蕴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够打通诗词与个人的内心,就会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这种感受会在你接触越来越多的诗词之后更加明显,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讲求厚积薄发。从最开始接触文言文,古诗词,我是到没有了考试的压力之后才开始细细品味古诗词。在读到了足够多的古诗词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诗词的解读越来越准确,越来越能摸准这其中的脉络。看过了叶先生的解读,真正认识到要想把古诗词讲的这样透彻婉转动情,还是需要多年的修炼。 在第二讲中,叶先生提到“我觉得我们有时在讲到文学的时候,常常是先立定一个框架,然后把这些作品放到框架里去批评。”这真的是很现实的现象,之前有一段时间为了做诗词赏析而去赏析,为了快速高质量的完成,我自己尝试着总结出一套应对的规则,但发现这套规则对应的仅仅是题目,离开题目再去赏析文字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僵硬的怪圈,并不能真正理解词的意境。所以,做这样的研究应该是从源流开始。从文字本身出发,从词本身出发,任何的方法其实都可以赏析关键是能不能真正理解各个意象所代表的意义。 同样是在第二讲,叶先生用西方符号学的理论来解读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婉约含蓄是中国人说话的特点,古典诗词中尤其喜欢这样的表现方法。温庭筠的词总是用很多的意象去代指一种气氛,一种感受。不直接的点破,而是用引起联想的方式来表达。而在西方理论中,每一个意象其实都是一个语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之下,这些语码有不一样的意义。而他的词好也就好在,他对这样的语码的运用非常到位。一首看起来写女子梳妆的词表现的其实是展现了作者个人在政治上的怀才不遇。叶先生用这样的理论教我们怎么样去欣赏词,而不是仅仅是解释理解,而是把词放进一个文化谱系里,让我们可以在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文化中寻找词的坐标。在一个文化语境里去解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体味每一首词究竟是好在哪里,从源头去理解词人为什么使用这个意向,这个意象在这里代表的最终意义是什么。 叶先生在讲课时很喜欢讲词的内容时顺带说一些她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但是并不让人觉得跑偏,经常会从一首词讲到她的感悟又穿插一些其他诗词再回到这一首诗词本身上来,这样的讲法看似漫无目的,其实有它的内在逻辑。 叶先生在书中提到“我们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之中一定要载道,一定要给他们讲出来什么样的道德伦理上的意义和价值。你要知道,一个人‘哀莫大于心死’,只要你有活

中华诗词之美论文

浅析清代诗歌的部分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形式,她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系、文化结构、思维模式、品格智慧、艺术审美以及终极价值等等。中国之所以有诗国之称,足以说明诗歌在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在众多个朝代中,我最欣赏的是清代的诗歌。 由于时代的沧桑巨变,清初学人遭遇着空前的情感错位,士大夫强烈的自尊与异族入主中原的对比促成了以名节相标榜的风气,表现在文论中便是强调诗品与文品的统一,诗文表现个人的真实感情成为当时许多人的共同诉求。就辞赋创作而言,一如当时的诗文创作,取径多方,不拘故常,赋作以古体为主,各体赋作兼有。由于创作主体的遗民身份,其抒发家国之痛、故国之思的作品蔚然中兴,律体赋作的数量则不是太多,即使偶有为之者,也多是寄感慨于笔端,抒郁愤于言外。严格说来,清初二三十年间的赋血是以遗民的有关理论为重心,遗民文论虽然在诗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在赋学方面却没有太多的理论建树,清初学人对于拘于格律、板滞呆重的律体赋多持否定意见。 清初赋学就其发展的脉络而言,可以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科试赋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由骚情到博正醇雅,由明清之际的悲切、激婉渐趋于雅正平和。清代立国之初二三十年间的赋论以抒情写意的骚体赋等古体赋为主要评价对象,重情感、崇风骨,是由时代剧变及创作主体的遗民身份所制约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学风貌。这既是由文学发展的外部语境所规约的,同时也是文学更生的必然要求。就文学理论而言,这一时期,清廷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事业上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无与伦比的成就,也是清朝最为繁盛的时期,俗称为康乾盛世。与此相适应,在文化政策和审美取向上,各体文学也都提出了以“雅正”为主的文论主张,如诗学方面有“王士祯”的“神韵说”,强调诗歌的兴与境会、情与景合,追求一种清幽淡远、自然浑成的境界。此时的辞赋作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辞赋作品,由于康熙帝及其词臣没有刻意提倡律体赋的创作,因此各种赋体无不具备。这其间虽然也有许多歌颂谀赞之辞,但总体而言,其他体类的赋作更为繁盛。 文学史发展到清代,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地域性特别显豁起来,对地域文学传统的意识也清晰地凸显出来。理论上表现为对乡贤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尊崇,创作上体现为对乡先辈作家的接受和模仿,在批评上则呈现为对地域文学特征的自觉意识和强调。以地域文学为对象的文学选本,也许是清代总集类数量最丰富、最引人注目的种群,而其中最主要的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会

《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会》 在《古诗十九首》中,有些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表达了一种不十分正当的感情。然而我以为,看一首诗,切忌只看它的表面。杜甫写过《曲江二首》,那是在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肃宗刚刚回到长安时写的,诗中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许多人对此很不以为然,杜甫怀有“致君尧舜”和“窃比稷契”的理想抱负,何以竟在朝廷百废待兴之时写出这种及时行乐的话来?然而如果你根据这两首诗就说杜甫把理想抱负都放弃了,想要及时行乐了,这是你不了解杜甫!因为人性本来就有软弱的一面,你说你从来就没有过任何软弱或失望的时候,你说你自己永远是一个高大完美的形象,那是骗人!如果你总是说这种虚伪的话,形成了骗人的习惯,那么你就堕落了。如果整个社会都染上这种虚伪和说谎的风气,那么整个社会也就都堕落了。真正伟大的诗人从不避讳说出自己的软弱与失意。比如杜甫,他眼看着肃宗朝廷的腐败和唐朝国力的衰落,自己不但无可奈何而且不久也就被贬出京,他怎能不产生失望的情绪?《曲江二首》实在是表现了诗人那时心中十分复杂的感情。如果大家想更详细地了解这两首诗,可以参考我写的《迦陵论诗丛稿》一书中的《谈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古诗十九首》中有的诗也是如此。现在我们就来看《昭明文选》中排在第二首的《青青河畔草》。我曾说过,《古诗十九首》善用比兴,这首诗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写的是春天到来时的景色。“青青”,是草木的颜色;“郁郁”,是草木盛多的样子。这两句是感发的起兴,就如同《诗·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样,也是由大自然中的生命与人类生命间相近似之处引起共鸣,因而产生了由物及心的联想。春天,是花草树木一生中最美好的季节,当你看到这些美好的生命如此欣欣向荣,就会在内心之中也产生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之情。我可以再举另外的一个例子。唐朝的王昌龄有一首《闺怨》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这个年轻女子本来不懂人世间的忧愁,可是当她春日登楼远望,看到路边杨柳那青青的颜色,忽然就思念起外出求官的丈夫,心里就产生了忧愁。这种忧愁,是由春意的感发而引起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也是如此,这两句写的是楼外的景色。接下来就引出了楼里的人——“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是形容这个女子的仪态之美,而“皎皎”则是形容这个女子的光彩照人。另外你还要注意这“窗牖”两个字:楼外景色如此美好,楼上女子也是如此美好,而当他写到“当窗牖”的时候,这两种生命的美好蓦然之间就打成了一片。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之善用比兴——把感发一点一点的引出来,然后再一下子使它们结合。下面他说,“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个女子不但长得美,梳妆打扮也很美。“娥娥”,也是美丽的样子;“纤纤”,是说她的手指细长而洁白。而且你看,他所用的形容词“娥娥”、“纤纤”和前两句的“盈盈”、“皎皎”,都是叠字,因此进一步增强了那种美丽的姿态。同时你要知道:“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还不仅仅是写美丽的姿态,还有很多暗示在里边。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

古诗十九首

中国是诗的国度,相对于叙事诗而言,抒情诗更占优势。这和西方文学以史诗开端,沿着叙事文学创作的道路发展截然不同。中国诗歌其中一源头《诗经》是透过情感来认识世界,主要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①的形式流传在人民口头的闾巷歌谣,《诗经》就此奠定了中国诗歌基本上是一个抒情传统。另一源头《楚辞》则是文人士大夫创作的,她将一腔悲愤之情以奇幻形式喷涌而出,从一开始,就将恋情、亲情、忠君爱国之情、感叹个人怀才不遇、从容于时的悲愤之情等情感流动于诗中,使她产生永久的迷人魅力。到了汉代,《古诗十九首》的问世,使得中国诗歌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其作者拥有较高的文化教养,杰出的诗歌创作才华,和统治阶级的高级文人有别,熟悉民间文学,因而使其作品既具有一切民歌的基本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有具有较高的文化气息。汉代五言诗的发展,使民间歌咏和文人创作到了东汉末年高度结合起来,《古诗十九首》正是民歌与文人创作结合的代表作品。它出现以后,受到历代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②,钟嵘誉之为“一字千金”③,胡应麟叹其“天工神力,时有独至”④,王国维赞其“写情如此,方为不隔”⑤。有人甚至把它与《诗经》、《楚辞》相提并论。 一、抒发人类情感的“基型”或“共相” 抒情艺术,先从情感谈起。情感是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情感是一种冲动,又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反应,是有机体的一种复合状态,并且以特殊的方式来表现心理活动的东西。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没有情感便没有文学作品。文学是抒情的艺术,经典的文学作品多是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或是将这种人人体验的感受,但无法言说或不敢说的情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古诗十九首》便是这样的典范。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这三类感情都是人生愁苦的最基本的感情,叶嘉莹把它们叫作人类感情的“基型”或“共相”。《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都是青年人或中年人,围绕着他们的无非是爱情,事业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正如爱情是永恒的话题,这些也是古往今来是成年人的人生困惑。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生离或死别的经历;每一个人都会因物质或精神上的不满足而感到失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意思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意思 篇一:大学语文答案第一至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2019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AD)是不可分的。 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 B )。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AD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C )。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A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 AC )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四言为主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 D )。 A.士兵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 ABE )。 A.《荀子》 C.《庄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BC )。B.《论语》D.《墨子》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 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D)。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 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 A )。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B )。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以李白为例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到处是产生诗歌的理想土壤。放眼望去,每座山每处水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篇篇精美的诗章。放眼望去,慢慢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说起汨罗江,谁都会想到五月端阳,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等;说起古浔阳,谁都会想到枫叶芦花,看到琵琶声中白居易湿透的青衫;说起黄河,谁都会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万里黄河绕黑山……忆秦汉,说唐宋,游长城,渡乡关,饮美酒,唱幽情,抒抱负,谁都会看到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歌,“靖康耻,犹未雪”时的岳飞冲起的帽冠,水调歌头苏东坡多情的婵娟,王维渭城客游时青青的柳……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体,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形成了一种大美诗体。其意境之深邃,思想之丰富,情感之深切,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普及之广泛,流传之久远,影响之巨大,是世界许多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所难以比拟的。下面我以诗仙——李白为例,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之所在。 一、美在感染力和说服力上。有人概括说诗美在形象上。诗是情感的象征性图画,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形象的可感性。通过物象的塑造,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再心灵上达到共鸣。《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心雕龙》中也有“神与象通、神与物游”的主张。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形象思维者,三李也。这三李即为李白、李商隐、李贺。其中李白的形象塑造更是出神入化,例如:“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郢门秋怀》)运用不同空间的山衔落日、江汉晚天烘托秋景,又把洞庭湖上的游客与南飞的大雁映衬对照,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漂泊的孤苦情怀。犹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蜀巴。”子规鸟又名杜鹃,而映山红因杜鹃啼叫时开放而名杜鹃花,诗人巧妙的将不同性质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两地相思,委婉动人,给人以尺幅千里之感,意蕴深远。 二、美在情感上。黑格尔说过“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他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诗的本质是抒情,是思想感情的抒发。“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精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可以看出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能感受到诗人坚定不移的冲破重重阻碍的意志。 三、美在风格上。中国诗词有直与曲,露与藏的风格之分。直露型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质朴,其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其诗以阳刚美取胜。曲藏型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委婉曲折,其诗风往往是含蓄细腻,以阴柔美取胜。当然,无论是阳刚美的诗,还是阴柔美的诗,其风格审美效应是可以并存于一体的,古今往来的一些诗人也往往做到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兼济互补,实现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风格的完美统一。如豪放派代表人物李白写了不少美诗,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洒

SCI-HUB的正确打开方式

SCI-HUB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叫骨头,是实验室的菜鸟,最近遇到的问题是,网上下载不来论文了……我也用SCi-Hub,但是老登不上去……到底要怎么打开呢? 杀姐姐:这个很简单啊,首先你要有代理,会翻墙。我一直用的是天行,之前莫愁也介绍过的,我就不多说了。对,就是下面这个,注册一下,反正我注册完没付过费,一直在用。接着打开Google,对,打开速度还挺快,然后搜SCI-Hub。红框里的就是现在还可用的链接了。点一下就进去了:但我要知道是不是会有更多SCI-Hub的后门。那就需要点蓝框和绿框里的,分别是SCI-Hub的Facebook:SCI-Hub的Facebook 里,标明了基本上还能用的SCI-Hub的链接(上面这图写了SCI-Hub.io挂了,可以登录另一个后门)。当然,评论里也有:SCI-Hub的推特也是我们要看的,其实有实时动态,比如6月2号宕机了,然后第二天才修复,所以你要是暂时登不上SCI-Hub,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实时动态。我就随便打开了一个SCI-Hub的备用网址(看不清?那就对了,自己去找去,都告诉你们该怎么整了,别那么懒):然后去PubMed上随便找了篇文献,找到文献的DOI号:Bia进去:就出了全文,不要在意上面的懒人科研的插件,只不过显示了一些这篇文献的大概信息,还有是否有可以下载的pdf版本或者全文那

些信息而已。然后点击下载:就能进入到pdf页面,不要在意旁边的Ferret插件,只是用来分析文献词频,方便看文献用的。这些之前都介绍过了。好了,你们应该会随意下文献了吧。 …华丽丽的分割线… 李莫愁博士:文献下载不难,其实用我们之前推荐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小工具就可以完全做到了。什么懒人科研啊,Ferret 啊,天行啊……又简单又轻松地解决文献下载问题,再也不用低声下气地去什么文献分享群求文献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好了,今天就策到这里吧。

中国诗词之美答案

选择题(60分) 个人答案,供参考,咱80分 1、“一晌”在中国的诗词里边是什么意思? (1.00分) ?A.短暂 ?B.一上午 ?C.一夜 ?D.一天 2、“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出自? (1.00分) ?A.李煜 ?B.叶嘉莹 ?C.李商隐 ?D.李白 3、关于《人间词话》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形式 ?B.白话形式 ?C.“境界说” ?D.最早是零碎的 4、“词”所配合宴乐吸收哪个? (1.00分) ?A.胡乐 ?B.法曲 ?C.清乐 ?D.都对 5、关于韦庄的《菩萨蛮》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有一个系统 ?B.第三人称 ?C.美女与爱情 ?D.致思唐之意

6、《花间词》没有收录南唐作品的原因不是 (1.00分) ?A.时代限制 ?B.地域限制 ?C.风格不同 ?D.作者名气不够 7、周邦彦的“似梦里泪暗滴”的韵律是 (1.00分) ?A.仄仄仄仄仄仄 ?B.平平平仄仄仄 ?C.仄仄仄平平平 ?D.平平仄平平仄 8、“弄妆梳洗迟”中的“弄”是什么意思? (1.00分) ?A.观赏 ?B.同梳 ?C.摆弄 ?D.照 9、“可作中兴露布读”,就词论,则非高调。”是谁说的 (1.00分) ?A.陈同甫 ?B.陈元龙 ?C.陈廷焯 ?D.王国维 10、晚清四大词人中谁轻视王国维没有传统 (1.00分) ?A.朱祖谋 ?B.文廷式 ?C.况蕙风 ?D.王鹏运

11、关于《浣溪沙》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为南开马蹄湖的荷花而做 ?B.“荷花凋尽我来迟” ?C.“云天字字写相思” ?D.“来送黄昏一抹红” 12、叶嘉莹觉得欧阳修的《采莲曲》中真的让人心动起来的是? (1.00分) ?A.“暗露双金钏” ?B.“照影摘花花似面” ?C.“离愁引著江南岸” ?D.隐隐歌声归棹远” 13、“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是谁写的? (1.00分) ?A.李之仪 ?B.欧阳修 ?C.王国维 ?D.叶嘉莹 14、屈原作品中的美人代表的是 (1.00分) ?A.自身 ?B.美好的理想 ?C.美女 ?D.才德美好 15、南唐的词人不包括? (1.00分) ?A.冯延巳 ?B.李璟 ?C.李煜 ?D.温庭筠

古诗十九首(叶嘉莹)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失意、人生的无常。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的传统中,男子生命的价值就是得到别人的知赏和任用,很多人终生都在追求这个理想,包括像太白那样不羁的天才。而女子一生一世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就在于得到一个男子的赏爱,所以女子的化妆修饰都是为赏爱自己的人而做的。“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个女子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而这种做法也就暗示了她的心中有一种对感情的追求。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只追求感情上的满足,而有的人宁可忍受感情上的孤独寂寞,所要追求的乃是理想上的满足。 渊明也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伟大诗人。他之所以耐得住寂寞,是因为心之中有自己真正的持守。他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在乎那些世俗的名誉地位,不在乎别人对他说些什么,甚至也不在乎生活的贫穷潦倒。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都需要有一种勤勤恳恳和甘于寂寞的精神。但有些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为了早日取得名利地位,往往不择手段地去表现自己,所谓“尽快打出一个知名度来”,而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有时候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所以,这一首诗所写的乃是人生失意对你的考验,当然这也属于人生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轲长苦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