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获得、保持、消失

7、运动负荷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因素构成的。

负荷量、负荷强度

8、有氧耐力的适宜心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70%

9、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须全部或部分服从以下科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

10、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四个阶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核心、是最主要的阶段,它的任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佳竞技阶段、创造优异运动成绩30、1888年,法国人__________首先倡议恢复奥运会。之后,第1届现代夏季

典林匹克运动会于_______________年在_____________举行。

皮埃尔·顾拜旦、1896年、希腊雅典

31、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________________是最主要的。运动训练

32、按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项群。

3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与对手的发挥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竞技状态、比赛条件

34、____________________是激励运动员长期、艰苦参加竞技运动训练的内部原动力。成功动机

35、系统训练原则的确立主要是基于运动训练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性。连续性、阶段性

36、训练方法的整体控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____________左右。75%

38、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实效性(结果)评价;合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

39、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负荷的特点不同,在专项提高阶段与最佳竞技阶段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年增加逼近极限、在高水平区间起伏

40、运动训练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______________及他的同事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

41、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__________是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运动员选材

42、竞技体育基本特点有___________、规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赏性和功利性。竞争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

4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44、、运动员在多年的系统训练过程中,要承受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双重的负荷。生理、心理

45、______________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是运动训练按预定的方式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46、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心率强度应该在_______________,长时间持续训练法的心率强度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170左右、150左右

47、无氧耐力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48、战术意识由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两个前后为序、紧密相连的部分所组成。战术信息选择、战术行为决策

49、在竞技能力上,运动员多年科学训练的目标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佳组合。

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

选择题

1、下列项目即属于命中类项群,又属于制胜类项群的是( )

A.篮球 B.网球 C.射箭D.柔道

2、依据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适合转为跳水运动项目是( ) A.跳高B.艺术体操 C.游泳 D.白行车

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在训练中要努力提高运动员的( )

A.糖酵解供能能力 B.无氧耐力

C.有氧氧化供能能力 D.A或C

4、为了培养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运动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应在训练中安排( )

A柔韧性练习 B球类练习

C舞蹈练习 D表象练习

5、目前,属于我国待发展的潜优势项目是( )

A.网球 B.竞技体操 c举重 D.乒乓球

6、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A.运动训练B.运动医学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7、在技能主导类项群中,射击、射箭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 ) A.心理 B.体能 C智力 D.战术能力

8、竞技体育比赛中,影响运动成绩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9、运动训练原则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在于( )

A.不同的训练原则适用于不同的训练项目

B.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C.运动训练原则是组织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冶则

D.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0、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称之为“法特莱克法习手段是一种( )

A.重复性练习手段B.间歇性练习手段

C.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

11、下列四种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素质的手段是( )

A.俯卧撑B.双摇跳绳 C负重蹲起 D.立定跳高

12、下列对于影响运动技术形成发展的因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技术的合理性依赖于于肌肉群的协调程度

B.动作幅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关节的结构

C.竞赛规则只对竞技战术起作用,与运动技术没有关系

D.运动员动作技能储存越多,越容易掌握新的技术动作

13、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产业,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绝大部分。这说明竞技体育可以( )

A.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显示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

C.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D.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14、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出竞技体育的特点是( )

A.竞争性 D.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15、在现代竞技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原有计划进行必要的变更。这反映的运动训练的特点是( )

A.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B.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C.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D.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16、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姑娘在0:2落后的情况下,仍能转败为胜,其中表现的战术思想是( )

A.攻守 B.奇正 c.虚实D.得失

17、优秀运动员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始终保高水平区间起伏的阶段是( )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18、对跳水、乒乓球、拳击等技术主导类项群中的表现难美性、隔网对抗性、格斗性项目,在难备时期的开始阶段,应将训练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 ) A.发展体能 B.发展新技术

C.巩固原有技术 D.发展新战术

19、在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周期训练理论 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

C.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D.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20、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运动技术起决定作用的项目是( )

A跳高 B.标枪c跳水 D.跨栏

21、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

A.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C.运动员在训练令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

D.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

22、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实施有效控制的必备条件是( )

A.制定训练计划 B激励运动员训练动机

C.提供社会保障 D收集训练信息

23、提高乳酸供能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 )

A.重复性循环训练方法 B.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

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D.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24、“立定三级跳远”的这一练习手段属于( )

A.等长性收缩训练B.超等长收缩训练

C.等张性收缩训练 D.等动性收缩训练

25、下列对于影响运动技术形成发展的因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技术的合理性依赖于于肌肉群的协调程度

B.动作幅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关节的结构

C.竞赛规则只对竞技战术起作用,与运动技术没有关系

D.运动员动作技能储存越多,越容易掌握新的技术动作

26、为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能力,应更多的采用(

A.实战训练法 B.完整训练法

C.加难训练法 D.模拟训练法

27、运动员在竞技保持阶段训练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运动员( )

A.保持心理稳定性 B.参加大量比赛

C.提高专项技战术 D.学习训练理论

28、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里,训练准备期与竞技状态变化相对应的阶段是( )

A.获得阶段 B.相对稳定阶段

C.暂时消失阶段 D.恢复阶段

29、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若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其表现形式是( )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30、从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看,乒乓球属于的项群是()

A测量类 B得分类 C命中类 D制胜类

31、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作用,提出的训练学理论是( )

A.木捅理论 B高原现象

C.竞技能力均衡结构特征

D.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32、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机体部分的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支配容易按固定模式进行,为了打破这种定型需要采用( )

A.波浪式增加负荷B.跳跃式增加负荷

C.直线式增加负荷 D.阶梯式增加负荷

33、运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乳酸供能能力,若采用跑的手段其负荷常

用:( )

A.95%以上强度 B.80%—90%的强度

C.距离50米 D.距离100米

34、径赛运动员做高抬腿跑,小步跑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

A.速度 B.最大力量 C.耐力 D.灵敏

35、我国跳水界根据运动员少年时期体重轻、心理负荷小的特点,跃进式的发展难度技术,这是有效的处理了( )

A.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B.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的关系

C.规范化和个体差异的关系D.合理的内部机制和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36、运用模拟训练法时,尽量要求模拟训练的场馆大小相似于比赛场馆,这是追求( )

A.物理相似 B.模糊相似 C.数学相似 D.几何相似

37、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是( )

A.先天遗传 B.生活环境改变

C.社会发展D.运动训练

38、在大周期训练准备阶段的初期,运动负荷安排的重点应以提高练习的( ) A.密度为主 B.强度为主 C.难度为主 D.数量为主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从不同实践过程看,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部分

2、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答:(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

(6)诽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3、简要说明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4、简述身体形态在运动员体能中的重要意义?

答:身体形态在运动员体能中的重要意义在于:

(1)一定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

(2)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

(3)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5、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安排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全年训练负荷的量度是不断变化的,安排时力求在重要竞技性比赛时,运动员机体处于能表现出最高强度状态;

(2)全年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与安排,应与运动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

(3)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首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

(4)应高度重视负荷后的恢复,使训练负荷带给机体的疲劳及时得到消除,并出现超量恢复,以获得更大的训练效应。

6、简要说明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7、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1)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壶铃、哑铃等训练器械。

(2)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或坐、或卧、或立)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

故的发生。

(5)克服外部环境阻人的练习。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

(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报起、纵跳等。这类练习均由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

(7)电刺激。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电极置于肌肉的赵止端,电流是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经刺激后,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

8、怎样安排赛前训练?

答:(1)赛前安排得的目的应是促使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等训练水平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而不是把训练重点放在“补缺”上;

(2)防止“求低”带来的不良影响;

(3)赛前强度可体现在专项辅助性练习上现在专项比赛性练习上;

(4)应把训练重点放在技术质量上,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5)推各活动、结束整理活动等一般性练习可以做多样化的安排;

(6)对有经验的老队员,绝不能脱离实际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要针对不同的比赛进行训练,尤其不能违法预定的训练计划;

(7)绝不能受一二次测验、非正式比赛成绩的影响,产生错误判断,打乱原定安排。

9、现代竞技体育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那些特点?

答: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现代竞技体育表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2)竞技体育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台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10、简要说明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11、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化的关系;

(4)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念的关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7)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12、如何确定训练大周期的时间?

答:以成功参加l—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方法,以主要比赛日期为标定点,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和比赛时期,以及完整的训练大周期。

论述题

1.试述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意义。

参考要点:2001年7月,北京成功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

办权,这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对推动中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国际地位都将产生深远的

影响。具体到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

(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2.论述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过程中的“木桶原理”“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参考要点:

(1)“木桶原理”原指木格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木桶的最高一块木板,而是决定于最低一块木板。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过程中,依“木桶原理”来形容如果运动员竞技能力某一决定出素(如体能、技能、心理中的某个要素)训练水平偏低.就会限制其总体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发挥。

(2)竞技能力的“补偿效应”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3)“木桶原理”主要强调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全面均衡的发展,尤其是在运动员基础训练、专项提高阶段尤为重要;竞技能力的“补偿效应”更多地强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的特长,通过运动员高度发展的特长弥补竞技能力结构中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优秀运动员更为重要o

3.如何理解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关系?

参考要点: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即在竞技运动中表现运动能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病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竞技能力结构中具有的整体性:尽管不同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侧重,不同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各有优势与缺陷,但是不论哪一个项目、哪一名运动员,其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人、心智能构成,即竞技能力结构具有整体件。

(2)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相对于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结构特征而自,每一个运动项目、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发展都呈不平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3)竞技能力结构非衡特征的补偿效应:各项目运动员的主导竞技能力及次要的竞技能力,各以适当的发展水平、相应的结构协调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同时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上,即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具有补偿效应。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406349 学分:2分 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 适应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体、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掌握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高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掌握技术、战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各类运动训练计划结构和组织及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学时)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二)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2学时) 1、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 2、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 3、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 (三)运动员选材(2学时) 1、明确运动员选材的任务; 2、了解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3、掌握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实施。

运动训练学答案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4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7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8遗传度: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9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2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4模式训练: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程序训练: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6重复训练:多次重复同一种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7间歇训练: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9变换训练: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0循环训练: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1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 22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 23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24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5运动技术:既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26运动智能: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27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个素质组成。 28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29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30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就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与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就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与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就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就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与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就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就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环节,完整地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 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 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就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就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就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就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就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她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要点: 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 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 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 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 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 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 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 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 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力量训练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点事项。(A、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B、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C、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D、儿少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理论训练。)在训练实践中,贯彻适宜负荷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通过练习的速度、远渡、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三、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有哪些?客体因素有哪些?答:主体因素有: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欲协调能力。3.感知觉能力。4.动作机能的贮存数量。5.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客体因素有:1.竞赛规则。 2.技术环境。 3.设备与场地。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哪几类?举例加以说明。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理反馈等。在组织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2.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合性的专项准备活动。3.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4.安排作用于同一机能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破浪型的变化。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怎样增加运动负荷?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1、负荷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2、练习一段,保持一段。每增加一次负荷,几乎要 保持一周的时间。3,、随着运动 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继续增加 体能在整个训练手段应力求与 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 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 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 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 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 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 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 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 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 燥。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答;单次(组)练习的 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 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 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 步。在战术训练中,模拟训练法 有哪几类?答:目标模型、检查 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1、 模式训练具有信息化特点2、 模式训练具有定量化特点。依训 练理论研究,该理论所涵盖的领 域可分哪几个层次?答:1、一 般训练理论。2、项群训练理论。 3、专项训练理论。建立训练目 标在训练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有两点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 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 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 依据。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 重要依据有:(使得训练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每次训练活动和比 赛都围绕着目标状态的实现而 全面进行和展开。从而为在训练 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训练计 划和比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 供了依据为何专项竞技需要具 有特异性?答:不同的运动项目 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 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构 成运动员经济能力的体能、技 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 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 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为什么 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答:运动 员在训练中承受了一定的运动 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 效应。但并非只要施加了负荷, 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 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的 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机体对适 宜的负荷承受适应,但如若负荷 过小,不能引起机体必要的应激 反应。而在过度负荷作用下则会 出现劣变反应。恢复手段有哪 些?答:1、训练学恢复手段。2、 医学、生理学恢复手段。3、营 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 段。如;水浴‘蒸气浴、盐浴、 珍珠浴、自我暗示、放松训练、 气功、生理反馈等。速度素质分 哪几类?答;1、反应速度。2、 动作速度。3、移动速度。负荷 变换训练法方法的应用特点是 态的原因。6、对运动训练过程 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 指令。7、改进训练各种,使训 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 标。论述题。1.试述用重复跑 手段发展移动速度素质训练的 负荷量度。答:1、提高移动速 度由两个途径:一是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 度,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 习。1、赛跑运动员进行快速力 量训练时,不同练习内容对练习 的组数及每组重复次数有不同 的要求。如;卧推、下蹲等。2、 超等长力量练习,如立定跳远、 三级跳远等3、在训练实践中, 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 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 时当训练负荷减少以后,才有提 高,叫延迟性转化。如何做好中 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答: 一、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 对待。对在集训钱一直坚持系统 训练的运动员,中短期集训应被 看做是系统的全年训练的一个 组成部分。他们在集训期间的训 练计划应力求保持与员年度训 练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二、 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区别对 待。中短期集训时间有限,因此, 应抓住短期内较有把握收到成 效。且对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的 方面集中加以训练。这样,不同 运动项目的中短期集训自然有 着不同的重点。试述以提高肌肉 内协调的方法发展相对力量训 练的负荷量度。答:发展相对力 量多采用提高肌肉内协调能力 的方法。这样既可使运动员的最 大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能限制 运动员体重的增加,从而发展运 动员的相对力量。(1)负荷强度; 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 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 强度都是大的,只是这样才能动 员更多的一点单位参与工作,也 可使肌纤维工作同步化的程度 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肌肉协调的 功能,使相对力量得到发展。(2) 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 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 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 的体重得到控制。试述运动技术 训练的基本要求。答:1、处理 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 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 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 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 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 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 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抓好技 术风格的培养。7、处理好“学 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试 述速度障碍产生的主观原因及 克服方法.答:1、过早地片面发 展绝对速度。2、基础训练不够。 3、技术动作不合理。 4、训练手 段不合理。5、训练手段单调、 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6、负荷 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 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 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 予以克服。怎样发展糖酵解无氧 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答:提高糖酵解无氧代谢功能的 无氧耐力训练的强度为百分之 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 酵解供能状态,其强度为百分之 80-90。发展糖酵解无氧代谢供 能的无氧耐力训练,一次练习的 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 以跑位训练手段时,其距离应控 制在300-800米之间,一般以 400米为宜。若以游泳为训练手 段时,其游程可控制在100-200 米之间。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 项群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有哪 些?答:1、技术训练。全队技 术训练强调提高整体攻守效能, 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2、 战术训练。由于攻守的配合速度 明显加快,快速反击战术在进攻 打法的训练中占重要位置。3、 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等素 质是身体训练的重要任务。4、 心理训练。围绕保持运动员高度 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 情绪,以及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和 得失的心理品质组织相应的训 练。

运动训练题集汇编1000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 A、耐力性; B 、对抗性; C、周期性; D、速度性。 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 用。 A、负荷和身体; B、负荷和心理; C、负荷和恢复; D、身体和心理。 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B)是进行下 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C)。 A、方法; B、手段; C、本领; D、途径。 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灵敏。 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B)岁。 A、7-10; B、11-13; C、14-17; D、18-21。 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C)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D)。 A、300米计时跑; B、150米计时跑。 C、200米计时跑; D、60米计时跑。 10、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C)的各种运动方式。 A、短时间、大强度; B、短时间、小强度; C、长时间、中小强度; D、长时间、大强度。 11、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B)之一。 A、作用; B、特性; C、方法; D、手段。 12、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系统不见断性。 13、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 A、40-60%之间; B、60-80%之间; C、80-90%之间; D、90%以上。 14、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D)。 A、途径; B、方法; C、手段; D、基础。 15、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练习方式; D、练习方法。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A)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负荷组数; D、负荷次数。 17、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B)之一。 A、特点; B、条件; C、要求; D、能力。 1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A)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 A、中枢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循环系统; D、运动系统。 19、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D)。 A、重量大、练习次数多; 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 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 D、重量大、练习次数少。 20、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B)。 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21、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A)是进行 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22、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23、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A)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24、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A)的特征。 A、竞技体育; B、群众体育; C、学校体育; D、大众体育。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 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 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