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

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和离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分子,要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2)分子之间有空隙。(如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小于他们各自的体积之和)

(3)分子之间有吸引力和排斥力。(举例证明)

(4)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黄豆与芝麻的实验是模拟实验,用宏观现象类比微观结构,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

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

感受质量的大小: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

铅球的质量约为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

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码

盒、镊子。

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

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摇摆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①注意称量值不能超过量程(最大称量值)

②砝码不能用手直接取,应用镊子取,称后及时放回砝码盒,以免生锈。

③防止天平与潮湿、有腐蚀性的物体接触。

④加砝码时要轻放轻拿

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托盘天平使用方法:

①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游码归零),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

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归纳为“螺母反指针法”,也就是当指针向右偏,应将横梁上的(左或右)平衡螺母向左调,当指针向左偏,应将横梁上的(左或右)平衡螺母向右调(即偏右往左调,偏左往右调)

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一下被测物体质量后,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中依

次试加砝码,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退出这个最小的砝码又嫌小,这时应退出最小的砝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左物右码”

③读数:被测物体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

多少g)

④收好:测量完毕,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0”

知识点一:砝码的规格:100g,50g,20g,10g,5g,2g,1g(每种砝码最多两个)

知识点二:游码的量程=砝码中最小的砝码

知识点三:称量时,指针偏右,则减少砝码或游码向左移;指针偏左,则增加砝码或游码向右移

知识点四:称量时绝对不可用平衡螺母来调节平衡

知识点五:

在用天平测量时,造成测量值偏大的原因有:砝码磨损、砝码比标准量小,读数是指针偏右。

造成测量值偏小的原因有:砝码生锈、沾上灰尘或水、读数时指针偏左。

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开始没有调平,指针偏右,会造成测量值偏小;

指针偏左,会造成测量值偏大,

知识点六:若物体错放在了右盘,则物体质量=左盘所放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刻度值

例1:怎样测量1滴水的质量。写出实验过程和计算结果,并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

答: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在烧杯中滴入100滴水,称出总质量记为m2,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除以100就是一滴水的质量,(m2— m1)/100:

例2:如果在实验中需要50克的水,想一想,应当怎样用天平测量?

答:先用天平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天平的右盘中用镊子夹入50克砝码,在烧杯中加入略少于50克的水,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直至天平平衡,即得50克水。

例3:有一大盒的牙签,想知道总共有多少根。如何能快速地知道牙签的数量,写出实验过

程和计算结果。

答:先用天平测出所有牙签的质量,记为m1,然后数出100根牙签用天平测出质量,记为m2;用100根牙签的质量除以100得出一根牙签的质量,最后用所有牙签的质量除

以一根牙签的质量,即为所有牙签的个数。

公式:100 m1/m2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m/v (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

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米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kg/m3,g/cm3)

(2)两者的关系: 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3克/立方厘米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1克/立方厘米

4、密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ρ=m/v

(2)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刻度值V1

3.用细线将小石块拴住,缓缓放入量筒中的水里,并使之完全浸入,记下水面刻度值

V2

4.计算密度ρ=m/(V2-V1)

(3)测液体的密度(盐水)

1.将适量盐水倒入玻璃杯,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

2.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 计算密度ρ=(m1-m2)/v

或1.量筒量出液体的体积为V

2.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3.把液体倒入空烧杯中,称的总质量为M2

4.计算液体密度ρ=(M2- M1)/V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2)知道水的质量或是体积,就可求另一

个量(水的密度默认为已知量)(3)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

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高温物体放热,降温;

低温物体吸热,升温。

2、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用符号Q表示,热量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3、比热: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

意义: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

2、比热表的阅读:

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比热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反之则相反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3、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升温慢

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第五节 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

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① 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 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只是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水平直线。当

全部熔化完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象上是一

条倾斜上升的直线。(见图1)

说明:所有的晶体熔化的过程和图象都和上述类似,只是熔点不同

罢了。

②、观察松香的熔化过程:

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从开始加热直

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不断上升。

说明:所有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图象与松香类似。(见图2)

3、像硫代硫酸钠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像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

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

温度逐渐上升,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9、萘的熔点是 80℃,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 48℃。水的熔点是 0℃

10、晶体举例:金属、冰、水、海波等非晶体举例:松香、石蜡、玻璃、塑料、橡胶

第六节汽化与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或凝结。

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的。

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

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

温度上升,不沸腾(如图b气泡变小);

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沸腾(如图a气泡变大)。

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b继续吸收热量。

水沸腾时的现象: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沸点)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一般气压越高,沸点也随着增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沸腾之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并有气泡产生,这时的气泡中主要是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并有响声出现且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温度时,

开始沸腾,这时水底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汽释放出来,

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说明:要加快蒸发就必须尽量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要减少蒸发必须尽量避免上述条件,其中减少蒸发在农业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喷灌和滴灌,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水分在传输中的渗漏和蒸发。

5、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具有制冷作用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

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回到室温)

6、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

①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

②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但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还必须温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

如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体化的火箭的燃料液态氢和液态氧也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制得的。

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7、电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

冰箱外(散热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汽化

吸热,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

使之液化变成液体又流到冰箱内,再又汽化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循环,

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汽化吸热,在低端液化放热。

第七节 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干冰消失,冬季结冰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了变细。

凝华现象:针状雾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发黑的灯泡、霜的形成。

3、几种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 云、雪、雨、雾、露、霜

说明:它们基本上都是空气中水蒸汽形成的

云、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露、霜在地面。

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

雨,云中的小水珠越积越大,最后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雪,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从空中落下来就是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液化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

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

成霜。 知识点一:窗户哪边出现水雾的问题,哪边空气热就出现在哪边(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

知识点二: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时,可画温

度轴,先遇谁,谁先变

知识点三:白气,白雾为液态,水蒸气不可见

第八节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性质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别的物质的变化。一般来讲:物态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别的物质的变化,一般来讲:燃烧、腐烂、变质、生锈等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了别的物质(或新的物质)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可燃性、腐蚀性、

毒性、氧化性、酸碱性等属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颜色、

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延展性、可溶性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a.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性质通常用“易(不易)”、“能(不能)”、“可以”“会(不会)”、“难”等词来描述。如:铁能生锈,二

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易挥发等

c.变化时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一些现象发生。如:铁生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酒精挥发,盐酸使石蕊试液变红(变浑浊,变红,消失了等都属于化学现象)

如:判断下列那些属于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那些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铁生锈()铁能生锈()

金的颜色是黄色()水是液态的()

冰熔化成水()水在一定温度可以汽化(沸腾)()

木材燃烧()木材可以燃烧()

农药有毒()小张中毒了()

硫酸腐蚀纸张()硫酸可以腐蚀纸张()食物腐烂()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复习 一、物体的质量 质量及其特性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质量的特性: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只与物体内物质的多少有关,与位置、温度、形状、状态等无关。 质量的单位换算 质量单位:国际上的主单位是千克还有比它大的吨,比它小的有克,毫克。 换算关系为:1t=103g;1g=103g;1g=103g。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有: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生活中有:杆秤、案秤、电子秤、台秤等. 三、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表示物质本身特性的物理量。 表达式:ρ=/V

单位:国际单位g/3;常用单位g/c3.1g/c3=1×103g/3探究如何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①鉴别物质; ②分别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③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④判断几个物体的ρ,,V的大小比较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比热容 A.课堂上采用的实验方案 取相等质量的水与沙子,采用相同的加热方式来加热沙子与水,观察水和沙子的温度变化情况。 取相等质量的水与沙子,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观察水和沙子所需要的时间是否相同。 通过方案,我们得出:相同质量与初温的沙子温度升高比水的温度要快。在方案二中,结论:等质量的水与沙子在升高想同的温度后,水加热时间长,即水吸收的热量多。为了反映物质吸热能力,我们引入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是反映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本领强,反之。 B.比热容的定义:质量为1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用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题浙教版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烟雾缭绕 B. 花香怡人 C. 雪花飘飘 D. 尘土飞扬 2. 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全部要放热的是() A. 凝固、升华、凝华 B. 凝华、液化、凝固 C. 熔化、汽化、升华 D. 熔化、汽化、液化 3.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山消融 B. 汽油挥发 C. 酿米成酒 D. 灯泡发光 4. 在铁水浇铸成零件的物态变化中,时间(横坐标)与温度(纵坐标)的曲线图应是() 5.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 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6. 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 气温持续在0℃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 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 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7.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 往右盘增加砝码 D. 往右盘减少砝码 8. 要使一个萝卜变咸,用“炒”的方法比用“腌”的方法快得多,这是因为() A. 在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较慢 B. 在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较快 C. 在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较快 D. 在不同温度时,分子运动得一样快 9. 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前的人比不用电风扇的人感觉更凉快是因为() A. 风把空气的温度吹走了 B. 风把人的温度吹走了 C. 风吹走了空气中的热 D. 空气流动加快,加速汗液的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量 10. 在表演文艺节目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白色的雾气,它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 A. 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雾气 B. 迅速升华后再蒸发而变成白色雾气 C. 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白色雾气 D. 迅速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为小水 滴形成白色雾气 11. 通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可以很容易压缩,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气体分子不断的运动 B. 气体分子是有体积的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和。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液体、固体都需要吸热,液体、气体、气体都需要放热。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是物质由变成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图甲为的熔化图像,其中AB段表示固体 阶段;BC段表示晶体阶段,此阶段吸热,但温度基本,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CD段表示态升温阶段。图乙为的熔化图像,温度不断,直至全部变为。 2、说出几种晶体、、。非晶 体、、、。 3、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BC、CD、DE、EF、FG段中。晶体处于固态的是段,处于液态的是,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段,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降低的是段,温度不变的是段,吸热的是段,放热的是段。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是物质由变为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和。两者有以下联系点:相同点:不同点:(1); (2); (3); (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具有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大量的热。 2、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有、、、。

加快蒸发的例子:。 减慢蒸发的例子:。 3、人能利用的蒸发来调控体温,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之间。正常体温是体内和维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医生给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使病人体温。 4、在水沸腾实验中,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只有98摄氏度的原因是:,在沸腾前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的原因是:,体积变化情况 是:,在沸腾时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体积变化情况 是。 5、沸点低的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冷冻疗法就是利用的特性,让其 在常温下迅速,而暂时失去痛感。 6、液化是物质从变为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比100℃的对人的烫伤要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成的小水珠。 7、要使液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是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过程。升华需要热,凝华会热。冬天衣服冻干是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水蒸气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2、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依次 是:,,,, ,。 3、试试看:说出物态变化的过程,并判断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练习 1.一个厚壁钢瓶内盛有油,对油施加高压后,虽然瓶壁没有裂痕,但瓶内的油会 从钢瓶壁渗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3.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 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 【 4-12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 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 4-12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4.人们发现,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的表面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 > 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 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 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 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难) ①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 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 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 ④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练习 1. 酱油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如图4-29所示是小明妈妈 刚从超市买来的酱油,瓶内酱油的质量__________500 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 面要压贴一层毫米的铝片。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 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 ! 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道理。 3. 小强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小强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 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并测出其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4-30所 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 则马铃薯的密度为多大 物质的密度(重、难) 1、密度定义: —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 (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4.1 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能判断并例举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明确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学会根据数据画出图像,并会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温度、物质状态,并会例举几种常见晶体与非晶体。会利用熔点和熔化吸热等知识分析解释常见生活现象。 理解熔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能说出海波和冰的熔点。 了解凝固与凝固点,明确凝固是与熔化相反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教学难点:实验的观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硫代硫酸钠和松香、手表、火柴、酒精温度计、石棉网、70℃左右的热水、牙签、学生探究报告。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 (1)水←→冰;液体←→固体(引入课题:熔化和凝固) (2)液体和固体的相互转变与温度变化有关。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 设问: (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呢? (2)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是一样的吗? <二>新授: 1、学生实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说明:第一、二大组做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第三、四大组做松香的熔化实验。其中每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1>实验前的指导 ①介绍实验的装置(水浴法如下图:) ②简单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③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水温比硫代硫酸钠或松香高5℃。实验中要注意搅拌,以使它们受热均匀。 ④注意人员分工、合作。(实验时甲、乙、丙、丁4人要有明确的分工:甲负责报时,每半分钟或一分钟报一次时间,乙负责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物质的状态变化,每听到甲的一次报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 ...物质的特性的是(C) A. 熔点 B. 沸点 C. 质量 D. 比热 2.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 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超过 ...(B) A. 9吨 B. 9千克 C. 9克 D. 9毫克 3.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B) A. 凝固点高 B. 凝固点低 C. 比热容大 D. 比热容小 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 ..的是(A) ,(第4题)) A. 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B. BC段时物质仍吸收热量 C. 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分钟 D. 该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为48℃ 5.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C) A. 升华 B. 凝华 C. 熔化 D. 凝固 6.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用手很难拉断钢丝,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7.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C) A. 分子质量增大 B. 分子体积增大

C. 分子间隔变大 D. 分子个数增多 8.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B) A. 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 B. 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C. 用水给发动机冷却 D. 用铜丝做导线 【解析】A是利用塑料导热性能差,B利用塑料泡沫的密度小,C利用水的比热较大,D 利用铜丝导电性能较好。 9.下列关于天平的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称量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 B. 潮湿的物体可以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C.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D. 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只在左盘垫一张纸即可 【解析】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潮湿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否则天平会锈蚀;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应在左、右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以减小误差。 10.下列不随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D) A. 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B. 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 C. 酒精的蒸发速度 D. 酒精的沸点 【解析】沸点是物质的特性,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的大小,多次实验发现: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 操作及分析错误 ..的是(C)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2019-2020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有答案C卷

2019-2020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有答案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是温州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捣年糕B.扎纸人 C.捏米塑D.酿米酒 2 . 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错误的是() A.把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 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将小电动机接入电路中,发现电动机转动,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吸引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 3 . 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将a、b放入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a一定漂浮在水面上 B.物质b一定沉入水底 C.如果a与b体积相等,a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b D.如果a与b质量相等,a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b 4 . 下列科学量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 A.熔点B.比热C.密度D.质量 5 .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实线所示的图像。有关该图像说法如下:①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②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相应体积该固体的质量:③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④当该固体的体积为3厘米3时,它的质量为2克。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 实验室里几种仪器和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减少了 B.燃烧匙: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折弯了 C.无水硫酸铜:我好郁闷,不小心碰了水变成了蓝色 D.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大家带来光明 7 . 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厘米、横截面积50厘米2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秤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秤示数为4牛,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牛的拉力时伸长1厘米,g取10牛/千克。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厘米3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容器的横截面积为225厘米2 B.塑料块的密度为0.4×103千克/米3 C.弹簧秤的示数为1牛时,水面升高9厘米 D.加水400厘米3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2牛 8 . 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60厘米,这本书共有32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0.005毫米B.0.005厘米C.0.05毫米D.0.1毫米 9 .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0 . 转换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它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将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的科学量,转化为容易认识或容易测量的科学量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下列研究方法采用转换法的是()

ZXP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含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2)分子之间存在。(3)分子在不停的做。 (4)分子之间存在和。 3、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分子次之,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注意水特殊情况) 4、扩散现象说明:①;②。 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温度,分子运动越,物质扩散也就越。 6、若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毫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能否用黄豆芝麻混合实验证明? 7、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变化。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的区分:扩散、蒸发等现象是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运动的结果。 8、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 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不同,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物体所含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它不随、、、等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单位符号是。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等。 实验室中常用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图为托盘天平的示意图,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数字所对应的各部位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上。 ②调平:(区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称量前:将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 使。(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第二种情况:称量时: ③称量:物品称量值不能超过天平的。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由加到,并调节(游码以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直至天平平衡。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推荐文档

分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① 分子之间有空隙 ;②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3)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 ,物质扩散也就越 快 。 (4) 用分子观点解释: 若将 50 毫升水和 50 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毫 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空隙 。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克服其他分子对他的引力,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沸腾的微观解释:一方面处于 液体表面 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进入空气,另一方面,液体 内部气泡壁上的分 子也要离开液体。沸腾比蒸发 剧烈 得多的汽化现象,同时也认识到两者在本质上是 相同(一样) 的。 6、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 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 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 物理 变化 。 注意: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 是 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 体运动的结果, 不属于 分子的热运动。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 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质量是 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 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 Kg 。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106 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0g , 成人:50Kg —60Kg , 大象 6t ; 一只公鸡 2Kg ,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 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 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 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③ 称量: 物品称量值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1-4节测试卷)(池志荣)

七年级(上)科学第4章1—4节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 1.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科学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2.自从公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后,某同学就迷上了篆刻艺术。印 模经过专用工具的钻、磨、刻等工艺后,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印模 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科学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形状 3.小明妈妈从农贸市场买回质量为3.0×106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A.一头牛 B .一只鸭 C.一只鸡蛋 D.一粒米 4. 10月校园里,可以闻到阵阵桂花的清香,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A.较多的热量 B.较大的密度 C.较高的温度 D.较大的比热容 6.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密度。从表中可知4种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 A 7.一把汤匙的质量是18.4g,体积是8cm3,则根据如下密度表,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 料可能是( ) A.铝 B.铜 C.铁 D.陶瓷 8.以下四张图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B

9.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 秒后的现象如图 所示,该现象说明( )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 .热水有热量,冷水没有热量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冷水 热水 10.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 A .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 B .用塑料泡沫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C .用水给发动机冷却 D .用铜丝做导线 11.下列有关扩散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们能闻到香气,说明有扩散现象存在 B.红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C.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把天平放在水平的 桌子上出现的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 ( ) A .把平衡螺母向左调 B .把游码向左移 C .把平衡螺母向右调 D .在左盘中放入物体 13.根据密度公式ρ=V 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同时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14.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 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 水>ρ酒精,则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 A .硫酸、酒精、盐水 B .盐水、酒精、硫酸 C .酒精、硫酸、盐水 D .硫酸、盐水、酒精 15.一正方体金属块,其质量为21.6g ,其大小如图所示(同实物等大)。该金属块是由下表中的某一金属物质组成,请你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 A .金 B .银 C .铝 D .铁 1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 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D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越容易离开液面。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 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①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克)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右盘加砝码或是向右移动游码,如果是指针偏右,则要减砝码。 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⑤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向左移动) 思考:有位粗心的同学错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问,此时物体的质量如何求算? 将上述公式变为右盘物体质量=左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若砝码磨损了,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如果砝码生锈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 复习教案4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 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三态的相互转化 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 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 2、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3、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试试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题 学号姓名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2分×25=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 A、熔点 B、沸点 C、质量 D、溶解性 2 )A、水银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都可以 3、炎热的夏天,铺有沥青的路面会变软,这是因为() A、沥青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B、沥青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C、沥青是晶体,受热后它的硬度要降低,所以变软 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4、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烟雾缭绕 B、花香怡人 C、雪花飘飘 D、尘土飞扬 6、在足球比赛中常见:当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一种液体, 这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可能的是() A、12℃ B、32℃ C、40℃ D、100℃ 7、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敞开锅中烧水至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8、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以下说法:(1)都属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3)都发生在液体表面(4) 都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5)都是温度越高进行得越快。其中正确的是() A、(1)(2) B、(1)(2)(3) C、(1)(2)(4) D、(1)(2)(5) 9、下列操作中不会使汽水中已经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出来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使瓶内压强减小 B、搅拌汽水 C、加热汽水 D、冷冻汽水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高压锅爆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牛奶变酸 D、钢铁生锈 11、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 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12、喝开水时,人们经常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因为() A.吹气加快了蒸发,而蒸发要吸热,使水温降低得快一些;B、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的温度降低; C、吹气使水杯中热的水下沉,冷的留在上部; D、吹水的气把水的热量带走了。 13、下列关于课本用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难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14、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是() A、食醋 B、蔗糖 C、金龙鱼食用调和油 D、酱油

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的构成 这个单元主要分为8节:1、物质的构成 2、质量的测量3、物质的密度 4、物质的比热 5、熔化与凝固 6、汽化与液化 7、升华与凝华 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会以什么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其中一种状态转变成其他另一种状态。 4.1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例题剖析:1、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 2

说明这一固态物质有什么特点? 正解;固态物质中的分子扩散。 2、扩散在哪种状态的物质中进行得最快?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无法判断 正解:C 4、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排列和运动。 5、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2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

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 物体的质量。(重、难) ①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 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 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的平衡螺 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 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 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 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 内。 4.3 物质的密度(重、难)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4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及答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B端,热管中较冷的一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流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A.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B.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C.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D.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2 . 2018年冬天,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汽车的尾气排放对大雾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 . 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A.12 ℃B.32 ℃ C.40 ℃D.100 ℃ 4 . 如图所示的甲图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摩擦力,则可算出该石料的密度为() A.2.8×103kg/m3B.2.3×103kg/m3C.0.6×103kg/m3D.3.2×103kg/m3 5 . 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 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B.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 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6 . 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