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保留与发展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保留与发展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保留与发展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保留与发展

 ?华侨与华人?《东南亚》2000年第2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保留与发展

,但战后的几十年中,

。惟有马来西亚是个例外,目,1282,60间,华文大专3间,建立起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在于:马来西亚华人把维护民族母语教育提高到维护民族文化高度。一再强调,我们的文化,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崇高的、圣洁的灵魂,必须受到极神圣的尊重。而我们文化的传递与发扬,必然寄托在华文教育的继续存在及发展的上面。①基于此种认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马华人坚决捍卫华文教育。

一、维护华文教育,就是捍卫华族的灵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政府、马来亚政府及马来西亚政府制订了多个教育报告书、教育法令。对华文教育,贯穿了打击、限制乃至消灭的政策。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在文化教育政策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语文”的单元文化政策,使华文教育处于国家教育体制之外。

消灭华文教育的计划是从巴恩教育报告书开始的。报告书于1951年6月10日正式公布,它提出:为了促进共同的国家意识,使学生把马来亚视为永久故乡与效忠对象,小学应建立一种新的“国民学校”,以英文及巫文作为教学媒介语文,而其它语文的学校逐步取消。也就是说,最终目的是要消灭所有华文学校与印度文学校,实现“教育马来亚化”。

巴恩报告书的内容震撼了全马华人社会,各社团纷纷集会抗议。1951年8月24日,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教师会在吉隆坡举行代表大会,发表了“全马华校教师会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巴恩报告书忽略学习原理,不切合实际,如果付之实施,很可能造成各民族间的疑虑与分裂。②1951年11月24日,又发表了“全马华校教师会代表大会呈联合邦政府备忘录”,提出了发展华文教育的要求和措施,强烈要求各民族学校获得平等待遇。

这一时期华人对政府实施的打击华文教育的政策还认识不足,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他们提出的备忘录中仍呼吁政府帮助发展华文教育,还提出允许从中国聘请教师,对政府的教育政策充满幻想。

然而,事实是无情的。巴恩报告书的主要内容为1952年教育法令所接纳,消灭华文教育的计划便以法令的形式被合法化了。教总(全国华校教师联合会总会简称“教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总会,简称“董总”。合称“董教总”。)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意见,要求将华文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制度,并且坚决反对有关法令条文。1952年11月,华社又发表了“马来亚联合邦华校董教及马华公会代表联席会议宣言”,再次表明了华社坚决反对教育法令的态度:一个民族有权利学习自己的语文,这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也是世界所公认的,而法令却取消华校津贴,使华校逐渐趋于“绝迹”,这损伤了华人的权利。同时严正指出:华人的文化,是世界伟大文化之一,此事实大为华人所珍惜,咸认为文化乃民族的灵魂,如果不使华人学生,好好的学习华文,有坚强的基础,可以发扬文化,即等于伤害华人的民族灵魂。宣言提出了华人对教育的建议:“马来亚联合邦的教育,中、英、印、巫四种学校,各以母语教授,一律平等待遇,各族的学校,均列英文为必修科,期可以英文为马来亚的共同语言”。

这篇宣言是由林连玉起草的,首次提出了“民族文化是民族灵魂”的口号。和以前的宣言或备忘录相比,华人对政府消灭华文教育的意图有了进一步认识,捍卫母语教育的态度更为明朗、坚决。

华人的抗争并未能改变政府的决策。1952年教育法令,由于实施起来需要庞大的经费支出,故未能兑现。联邦行政议会委任一个特别委员会,进行调查教育开支问题。这个委员会在1954年10月提呈一份白皮书。白皮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革母语教育,推行国民学校制。政府指责各语文学校的水平低落,只有在实行国民教育制后,才有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建议从1955年开始,政府在各语文学校里附设250个以英文为媒介语的班级。

对于白皮书提出的要在方言学校设立英文班级的建议,教总立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以渐进的方法,使方言学校变质,由局部而全体以至消灭。林连玉更形象地比喻,“巴恩氏报告书宣布将消灭华文教育,1952年教育法令宣判华文教育死刑,1954年教育白皮书计划则是挖掘其墓穴”。③

教总表示:在捍卫华人文化和母语教育的方面,教总决不会向政府妥协。并以“以死相拼”的决心于1954年10月18日,提出了“教总反对改方言学校为国民学校宣言”。此份宣言充满了“火药味”,表达了与民族母语教育共存亡的决心。宣言道:我们华人进入马来亚,成为马来亚的国民,是以尽义务、效忠诚为条件,不是以弃母语、毁文化为条件。……我们对于改方言学校为国民学校的企图,无论如何,坚决反对到底。④马华公会及其他华人社团一致支持教总的立场,雪兰莪华校董事联合会领导抵制在华校推行以英文为媒介语的班级的行动,各地华校纷纷响应。马华公会华文教育委员会也通过一项议决案,声言不能接受在华校设立以英文作媒介语的班级。在华社齐心合力的坚决反对下,殖民政府对此做出了让步,说设立英文媒介班级并非强制性的。

后人评价此事件道:“1954年67号教育白皮书的通过是本邦华校死刑的执行。林连玉先生见危受命,奋起力争,甚而托妻寄子,领导教总反对白皮书改方言学校为国民学校的建议,粉碎了消灭华校的计划,是从刑场上把华校的生命抢回来。”⑤反对一个已被立法会通过的法案是犯法的,有被当局即刻抓入监狱的可能。这种危险,教总及其领导林连玉等人不是不明白,而是知难而进,怀着为拯救民族教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以死相拼”。林连玉精神成了马华人维护华文教育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为教育平等而奋斗———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

华人在斗争中认识到,要获得教育的平等,必须争取列华文为官方语文。50年代以来,华人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提出列华文为官方语文的要求。

1953年第二届马华公会及华校教总、董总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了华人斗争的三大基本原则:(一)争取母语母文的教育。(二)各民族教育一律平等。(三)争取列华文为本邦官方语文之一。

1956年4月26日全马华人注册社团的1094个单位代表在争取公民权大会上,提出四大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各民族教育一律平等,列华文为官方语文之一。

1957年,联邦宪法明确“国语是巫语”,但并未说是唯一的官方用语。进入60年代,政府着手通过立法把马来语列为唯一官方语文。这就使华人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的斗争进入决定性时刻。1965年11月4日华人社团联合提呈了“马来西亚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委员会为争取华文地位致首相备忘录”。备忘录包括争取华文地位的动机、目前华文所受的歧视、吾人绝对支持马来文为国语、争取华文地位之途径、争取华文地位的理由、吾人对华教的要求等十大部分,提出了华人要求使用华文的具体范围:11各级议会可用华语发言,并有华语翻译。21政府文告,宪报,议会记录,各业执照,广播电视,法庭审判,应有华语华文。31政府各机关名称,路牌,车站,地名,钞票,邮票,均应附加华文。41人民呈文,可用华文书写,当局亦应以华文回复。51用华文书写之账簿,会计,契约,各种表册,应受承认。政府公共集会,凡有华人参加,应有翻译,俾华人深切了解政府的意旨及集会的意义。⑥

这次运动初时本处于有利形势之下,不仅华人齐心协力,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理解,除马来政党巫统外,其他在朝在野的政党都表示支持。不幸马华公会主席受巫统的压力,在马华中央紧急会议中宣布开除领导这次运动的华人全国华团筹备会主席沈慕羽的党籍。使华人出现分裂。

政府不顾华人的强烈呼声,于1967年正式通过了“国语法案”,即国语(马来语)是唯一的官方语文。⑦尽管如此,华人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捍卫母语地位的决心对政府决不是没有影响的。1953年提出的“争取母语母文的教育、各民族教育一律平等、争取列华文为本邦官方语文之一”的基本原则为以后华人的一系列抗争奠定了基础。

三、捍卫民族文化之根———维护华校不变质

1961年教育法令重申马来语为国语。接受全面津贴的马来文小学为“国民学校”,其他源流小学则称为“国民型学校”;政府不承认华文中学的地位。1962年1月开始,只有已改为“国民型学校”(用马来语或英语授课)的中学,才可获得全面资助,拒绝改制的学校被排除在政府教育体制以外,不给予补贴;不改制的中学便成为“独立中学”,政府允许独立中学继续存在,但须受教育法令的约束。所有中学会考只以官方语文,即英文和马来文出题。法令提出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国家的团结……让接受国家支助的学校制度取代各语文中学,以确保各族学生都进入国民与国民型中学。”⑧

1961年教育法令颁布后,华文小学被纳入国家教育体制,获得了政府的津贴,但该法令同时又为改变华文小学的性质埋下了伏笔,法令的21(2)条文授权教育部长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把国民型(华文、泰米尔文)小学改变为以马来语文为教育媒介语的国民小学。也就是说,华小随时都有被取消的可能。这犹如悬在华文教育头上的一把剑,华人时时都在担心它会落下来。如果没有了华小,独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华文教育。因此,反对1961年教育法令的21(2)条文就成了华人长期的斗争。

从60年代至今,政府不断采取措施,试图改变华小的性质。

1969年3月25日,政府公布了“阿兹报告书”,要将各源流学校媒介语纳入英语和国语的轨道;欲把董事部改为学校发展局,否定华校董事部的主权;规定合格教师的最低资格须是剑桥或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而“不合格”(原已是合格的注册教师)的二万五千名教师须在三年内考取所需资格。如果此报告书实施,华校董事部丧失了雇佣及解雇的权力,董事部将名存实亡。不承认独中文凭,也就堵塞了独中生投入教育行业的可能。

1980年教育部宣布小学将实施注重读、写、算的3M新课程。在三M制下,华小除华文、数学用华文媒介外,其它科目均用国语编写,歌曲一半是马来歌,另一半是翻译华语歌。

1984年,联邦直辖区教育局通令区内华小举行一切集会如周会、结业典礼及运动会等都必须用国语进行。

1985年,当局又提出拟选18所学校推行“综合学校”试验计划,将华印小学并入马来学校。

1987年,调升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担任华小行政高职。等等。

对政府企图改变华小性质的做法,华人针锋相对。

1970年4月,教总提出了“教总研究阿兹报告书小组委员报告”,表示坚决反对阿兹报告书,并重申两个原则:(一)不得改变以华语为华校之教学媒介。(二)不得改变华校的本质。在华社的大力反对下,政府对阿兹报告书作了修正,华人的抗争获得了部分胜利。

为了更好维护华小,1977年,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小学工作委员会(简称华小工委会)成立。其宗旨是:11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21维护与发展全国华文小学;31争取国语教育平等。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协助争取保存以华语华文为华小之教学媒介,摈弃“一科主义”以确保华小永不变质。⑨这进一步表明董教总对维护华小不变质的重视与决心。

针对三M制,董教总与民政党、民主行动党等发表了多个联合声明,坚决反对在三M 制下使华小变质的措施。⑩三M制也引起了华人社会的恐慌,华社一致认为这是华小变质的前奏。有的地区及学校出现了家长不让子女去上课,以罢课来抗议当局改变华小性质。在董教总、华团、朝野政党的强烈反对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不得不设法平息这场风波。首相出面保证无意使华文小学变质。

针对政府提出的集会用语问题,华社群起抗议,雪隆华小三机构举行紧急联席会议抗议大会并向教育部长提呈备忘录。备忘录重申华小的教学、教材、考试及行政媒介和集会必须是华文华语,这是天经地义的,是丝毫不可妥协的。教总副主席陆庭谕针对有关事件在教育部静坐抗议。在华社的强烈反对下,有关当局宣布收回成命。

综合学校事件也引起了华文教育界的强烈反应,认为此举表面上是要让三大民族子女一起读书,一起活动,达到国民团结,实际上,综合学校的推行,将使华印学校变质而同化于无形中。于是,当年11月3日,召开全国华教大会一致拒绝接受这一计划。后来,此计划不了了之。

对政府派不懂华文的教师到华小任职,华人坚决抵制。10月11日,全国各地三千名华团和华裔政党代表聚集吉隆坡天后宫召开抗议大会。大会后第二天,便有一些家长发动罢课支持抗议行动。10月27、28日,政府援引内部安全法令,以“茅草行动”名称逮捕了多名华教领导人及百多名政界、文教界、宗教界的各族民权运动工作者。但被捕人士不屈不挠,正义凛然。他们的斗争终于换得保持华小现状。 λ?

回顾马来西亚华人争取民族母语教育的历程,可以说华人的抗争是十分成功的,虽说现状与他们提出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他们保留并发展了华文教育,形成了华教体系。特别是1994年董教总教育中心成立,这更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几十年马华人争取母语教育的成果。首任教总主席林连玉的一段话或许向我们揭示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保留发展的原因:“民族平等权利的获得必然要经历许多困难曲折,然后可以实现的。我们要从高处往远处看,为整个大局着想。让我们以团结为力量,以合法为手段,以正义公理为立场,以国家利益为前提,逐步做下去吧。” λω多少年的斗争都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对于华人的奋力抗争,政府基本上是采取了强硬态度,但华人的斗争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华文教育政策。华人那种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的精神,政府是无法熟视无睹的。也应看到,马来西亚社会的法制为华人的抗争提供了活动空间。

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是此一民族区别于彼一民族的特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十分重要的性质。一个民族要存在下去,只有从整体上保持自己的文化上的独特性。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也就消失了。马来西亚华族的形成、发展印证了这一论断。 λξ

注 释:

①《教总33年》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1987年版,319、348页。

②《教总33年》301页。

③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出版,69页。

④《教总33年》348页。

⑤《华光永耀》,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联合会总会,1993年版,62页。

⑥《教总33年》485页。

⑦《华教导报》,1999年4月。

⑧《教总33年》593页。

⑨《华教导报》,1994年7月。

⑩华人坚持国民型华文小学必须继续以华文华语作为主要教学、考试及行政媒介语文,使华小的本质永久保持不变。1982年发表了“董教总与马华属下三组织就三M制问题联合声明”,提出了华人的四项基本要求:11华小所有教材及参考资料,除国文及英文科外,必须以华文编写。21除国文及英文科外,华小各科必须以华语、华文作为教学媒介及考试媒介语。31华小的人文环境,道德教育和音乐科必须反映华人的文化特征。41增加英文的教导时间。

λ? λω《华教导报》,1994年7月。

λξ强文勋等《民族文化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6—7页。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士录〕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大事记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⑤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大事记 (2006年1月-06月) 1月03日 1月05日1月06日 1月09日1月10日● 2006新学年,全国3所新华文小学启用:雪兰莪帝沙 再也二校,柔佛哥打丁宜育华小学,槟城北海中华二校。后两校为旧校迁址。 ● 董教总等九团体促请政府成立一独立委员会,全面检 讨英语教数理政策。 ● 尊孔独中正式推行“网上教学”和“多媒体英语教学” 改革计划。 ● 槟城地方法庭宣判巴东仙托新中华小必须拆除以供发 展商进行房屋发展计划;新中代表律师及时上诉槟城高等法庭,取得暂缓执行拆校的庭令。 ● 马华公会发表《马华九大政纲》,其中涵盖教育领域政 纲:“教育振兴”和“强化中文教育发展”。 ● 槟城州政府谴责发展商不顾学生感受与安危,蛮横拆 除新中学校食堂和厕所。 ● 董教总发表文告表示,今天新中华小面对拆校窘境, 槟城州政府和教育局在处理有关迁校工作上负有一定责任;同时谴责发展商不顾学生、教师的感受与安危的蛮横行为。 ● 新中华小新校舍动工兴建。 ● 首相发表声明谓新中风波事件已交槟州首席部长全权 处理,各造不要把有关事件种族化;希望新中新校舍早日建竣。

1月12日1月13日1月17日 1月22日1月23日1月24日1月26日2月01日2月03日● 华校教总与全国校长职工会代表访问新中华小。 ● 董教总发表文告促请教育部尽快解决华小马来教师和 不谙华语文教师超额问题,以免影响华小办学本质。 ● 教育部长表示,教育部将为国民小学重新编排和拟定 全套华文和淡米尔文课程,以吸引非土著学生报读。 ● 马华公会成立全国华小校地调查行动委员会,以进一 步收集华小校地资料,协助华小解决校地主权问题。 ● 槟城明德学校接获地主律师信,限期4月30日之前搬 迁。 ● 董教总全国独中工委会与数艺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书,以便在全国独中推广网络数学习题系统。 ● 前首相敦马哈迪表示,英语教数理政策适应当前知识 主导的时代,也为我国的未来发展优势奠定根基。 ● 教育部长表示,英语教数理政策是否违宪,可交法庭 裁决。 ● 华总、董总、教总、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大马校友 联总、留台联总、马来亚南大校友会联合向政府提呈《第九大马计划建议书》。内容涵盖社会、文化、教育、经济四大领域。 ● 教育部长表示,目前国内教师过剩6000人,主要是国 文教师;但华文、英文、淡米尔文、辅导、体育、特殊教育等教师仍短缺。 ● 教育部总督学阿里慕丁表示,教育部督学团将派华文 科督学到华小视察华文数理教学。 ● 安联银行与马六甲培风中学合作推出“安联银行独中 认同卡”,让持卡人刷卡消费之余,捐款支持独中。安联银行也将把“安联银行独中认同卡”推广到其它独中。

东南亚各国文化特色

東南亞各國文化特色 嚴智宏 東南亞現在有十一個國家,整體而言這十一個國家的文化複雜多元。他們深受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中國、印度、伊斯蘭、西洋–的影響;但他們對那些外來文化並未照單全收。實際上東南亞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目前東南亞各國的文化,是外來文化與各國在地文化交織、融合而成的。本文介紹東南亞七個國家的文化特色;這七國是我國「東南亞籍配偶」的主要來源國。 壹,過去的說法 近一百年來,西方學界經常認為,東南亞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本身卻沒有什麼文化可言: 一,在這四大文化體系中,印度最早對東南亞產生大規模影響。長期以來,西方學界盛行一種看法,即認為東南亞是「印度化」(Indianized)的區域。因為印度的宗教(尤其印度教、佛教)、藝術、語文、風俗習慣、法政等,在過去兩千年裡對東南亞產生既深且廣的影響。其中,印度教可分為濕婆派、毗濕奴派等。佛教則可分為南傳佛教(主要是上座部,Theravada Buddhism)、大乘、密宗等。 二,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較早時,主要是影響越南。因為西元前3世紀,秦始皇攻打越南北部,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政策。之後各個朝代也陸續對越南用兵。長期下來,越南受中國的影響頗深,尤其是法政、學術思想、社會制度、宗教及藝術、倫理、風俗習慣等。近代中國也影響東南亞許多國家;影響的方式之一是政治或武力,之二是經濟文化交流,之三是移民。 三,也有人說伊斯蘭(Islam)文化影響最大。島嶼東南亞(Island Southeast Asia)受伊斯蘭影響的範圍主要是在馬來半島、印尼群島(含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Borneo)、蘇拉威西(Sulawesi)、摩鹿加群島(Molucca,香料群島)等)、菲律賓南部等地方。伊斯蘭影響了信徒(稱為「穆斯林」,Muslim)的生活(包括食、衣、住、用等等),尤其是「五功」、1不碰豬肉、不拿香拜拜等。 四,更有人主張西洋文化的影響最大。除了泰國之外,整個東南亞自16、17世紀起漸漸淪為西洋列強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菲律賓;葡萄牙殖民東帝汶(East Timor);荷蘭殖民印尼;法國殖民越南、柬埔寨/高棉、寮國;英國殖民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Brunei)。近代,西洋藉由政治力、跨國資本、各式傳播科技等,深入東南亞多數地區;西洋的價值觀動搖了東南亞的傳統思維。 1五功,指伊斯蘭信徒的五種功課,就是念(真主阿拉)、拜(每日於五個時段禮拜)、齋(齋戒)、課(課捐濟貧等)、朝(朝聖)。

第十一届(2015 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田径锦标赛竞赛简章及细则

第十一届(2015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田径锦标赛 竞赛简章及细则

(三)道次:预赛由竞赛组编排。决赛则依据预赛成绩分配道次, 前四名依 序安排于第4、3、5、6跑道,后四名则依序安排于第1、2、7、 8跑道。 十六赛程表:此表为预定赛程,正式赛程待报名注册截止后,依注册参赛人数再编排赛程表。有关调整将以不调动比赛项目顺序为原则。 十七资格赛、 报到、 各项会议:(一)资格赛:2015年 8 月 24 日(一)地点:待定 (二)报到:2015年 9 月 19 日(六)(10AM至4PM) 地点:宽中古来分校 (三)各校报到时须出示运动员身份证正本供大会审查,赛会不接受身份证影印本;无法提供者,则取消选手资格,不得持异议。 (四)领队与教练会议:2015年 9 月 19 日(六) 时间:下午五时正地点:宽中古来分校 (五)第11届全国独中体育交流会:2015年 9 月 21 日(一)时间:晚上八时正地点:宽中古来分校 十八比赛办法:(一)比赛规则:依据国际田径总会(IAAF)颁定之最新规则 (二)竞赛制度:依据大会竞赛简章及细则办理。 (三)比赛细则: 1.2张号码布须分别佩挂于胸前与背后,否则不准参加比赛。跳高项 目者,则允许佩挂其中1张即可。 2.运动员背心下半段必须塞进裤内。不听劝告者,取消参赛资格, 并勒令离场。 3.参加各项比赛之运动员,出场比赛时必须携带选手证报到,以备 随时检验,未带证件者,不得出场比赛。 4.运动员须于每项比赛完毕后(包括田赛项目未进入决赛者),退出 比赛场地,不得逗留在场内。 5.田赛与径赛项目冲突时,有关运动员须向田赛裁判主任或该赛项 裁判员请准后,先参加径赛,才回头参加田赛。 6.径赛比赛中不得陪跑,否则立即取消该选手之参赛资格,成绩亦 作废。 7.各队职员和非参赛者不得进入比赛场地范围内,不听劝告者,取 消参赛资格,并勒令离场。 8.凡正式注册运动员皆可代表该校参加接力赛。若晋级决赛,则须 保留最少2名在预赛有下场比赛之选手,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希腊风俗及禁忌(商务交流)

学生实践报告 (文科类) 课程名称:商务交流(双语)专业班级: M10会计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指导教师: 20 12 ——20 13 学年第 1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践报告书写要求 实践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

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践报告书写说明 实践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践目的和要求;实践环境与条件;实践内容;实践报告。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践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践报告批改说明 实践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践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践报告装订要求 实践报告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践项目的实践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践大纲。

实践项目名称:各国风土人情实践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实践地点: 实践日期:实践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指导教师评阅: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1、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各国的文化、风土人情及交流禁忌,以增加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认识,为跨文化沟通做准备。2、要求 1.理解掌握相关理论的知识。 2.口齿清楚地在同学们面前演讲。 3.演讲完成以后,上交演讲稿。 二、实践环境与条件 教室

马来西亚巴贡电站混凝土面板坝滑模(9月修改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03m为目前世界第二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位于堆石坝上游面,面板坡比为1:1.405 (EL210.8m以上为变坡),最大斜长为353.57m。 面板纵向每隔15m由坝底至坝顶设一道结构沉陷缝,缝上设两道止水,一道为” W 型铜止水,设在混凝土面板底部,此道止水在进行面板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另一道为表面止水,表面止水由底部? 50mn橡胶棒,波形橡胶止水带,GB嵌缝材料和GB复合三元乙丙盖板组成,此道止水待混凝土面板施工完成后再安装。 2、施工要求 混凝土面板分三期施工:一期施工由EL34. 4m-EL119.0m,面板坝厚度由884mrrr 600mm斜坡施工长度为144.67m,二期施工由EL119.0m^EL200.0m,面板坝厚度由500 mm- 387m 斜坡施工长度为139.69m;三期施工由EL200.0m- EL229.0m,面板坝厚度由387 mmr 300 mm斜坡施工长度为50.44m。面板混凝土采用无轨滑模施工,每一结构块为一施工单元,采用跳仓浇筑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 3、技术参数 3.1面板坝坡比:高宽比1:1.405(坝面倾角a =36°。〕 3.2混凝土面板厚度:884 mm?300 mm 3.3混凝土初凝时间:2.5?3小时 3.4混凝土坍落度:8?12 cm 3.5施工区域气温:白天30°?40°,晚上20°?30° 二、滑模系统 滑模系统由箱式顶模、抹面修整平台、提升机构、安全系统、侧模、混凝土运输系统等组成。 1、箱式顶模 1.1顶模尺寸的选定 长度:根据面板沉陷缝间距15m且端头考虑30 cm?50cm外挑长度的规定,顶模设计长度16m,其每端挑出侧模50cm,考虑运输方便,顶模由三节拼接而成,三节的长度分别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 一、基本理念 面对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科技和文化素养的个人。有鉴于此,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于2005年1月9日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以下简称《教改纲领》),确立“培养青少年成为健全的成人”为独中教育的主要目标。 美国健康教育体育休闲舞蹈学会(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AAHPERD)根据适能(fitness)的观点,对健康提出了整体性的概念,认为真正完整的健康应由五个安适状态(well-being)所构成: (一)身体适能(简称“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包括了解身体发展、身体照顾,发展正向身体活动的态度与能力。 (二)情绪适能(emotional fitness):包括思考清晰、情绪稳定、有能力调适压力,具备自制与自律的能力。 (三)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包括关心配偶、家人、邻居、同事和朋友,积极与他人互动和发展友谊的能力。 (四)精神适能(spiritual fitness):包括寻找个人生命的意义,设定人生的目标,拥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五)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包括对社区生活改造有贡献,能关注文化和社会事件与接受公共事物责任的能力。 这五个安适状态彼此相辅相成,才能达成全人健康(total well-being)。因此体育的目标显而易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适能,而非竞赛的胜利者而已;意即每位学生皆应有机会参与身体活动,并学会至少一项适合终身休闲的运动技能。因此,学校须确立“体育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部份”的观念,坚持按教育规律在每一个年级、每一班实施体育课,以达致《教改纲领》所提出“爱惜身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 (一)学会运动技能,提升体适能。 (二)体验运动乐趣,建立终身运动习惯。 (三)培养运动风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各个国家的习俗礼仪及禁忌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 1.日本 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日本商人还忌讳“2月”、“8月”,因为这是营业淡季。另外,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对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非常感兴趣。不吃松花蛋。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印章的边缘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苍劲。如果这样送给日本朋友,对方就会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这种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2.韩国 韩国是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1/3。 韩国人讲究礼貌,待客热情。见面时,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候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这些茶点客人必须接受。 韩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交换名片。韩国很多人养成了通报姓氏习惯,并和“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韩国人业务洽谈,往往在旅馆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大多数办公室都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的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前,举止合乎礼仪是至关重要的。韩国人注重服饰,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访著名对外汉语研究专家汪惠迪先生 有多少在读中小学生能够接受华语教育?华语教育从什么年级、学段开始? 马来西亚政府规定,所有政府中学(即官办中学)教学媒介语是马来语;小学则视源流而定:国民小学(即官办小学)教学媒介语是马来语,华族小学(华小)是华语,印度族小学是泰米尔语(新加坡叫淡米尔语)。马来语是所有中小学的必修课。此外,学生还要学习英语,所以马来西亚华族学生接受的实际上是“三语”教育——马来语、华语和英语。 马来西亚是否拥有独立的华语学校?如果有,大概有多少所小学、中学或大学? 马来西亚的情形是:“华小”,即以华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政府小学,除了马来语和英语外,其它科目都用华语进行教学。“华文独中”,即由华人出资创办的独立中学,目前在马来西亚有60所,其中37所 在西马,23所在东马。这60所华文独立中学1997年的学生总数为55143人。独立中学里也有非华裔孩子就读,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华文学院,即除了华文幼儿园、华文小学、独立中学和国民中学的华语母语班之外的屈指可数的高等华文教育机构,如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博特拉大学中文系、南方学院中文系(1996)、新纪元学院中文系(1998)和韩江学院中文系(2000)。马来西亚华人一直致力于创办一所独立大学,这一目标迄今还未实现,目前只有华文学院。 在马来西亚,华语教育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现在的华语教育处于怎样的地位? 马来西亚是个以马来人为主的国家,华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马来西亚的中国移民一但形成社区,就会有华校出现。由于国情不同,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仍保留着华校。华语都是华族学生必修的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中学毕业马来西亚的华人也都会讲华语,该国还有官方的华语规范委员会,由教育部副部长兼任主席。 马来西亚是否都有华文媒体?大概有多少家?这些媒体应用的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 有华文媒体,我仅介绍报纸。马来西亚全国的大型报纸有《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光明日报》《光华日报》《中国报》等,都在西马出版。此外,东马还有几份报纸。西马和东马都还有一些地方小报。马来西亚的华文报总数比新加坡多得多。新马两国的华文报都采用简体字。 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教材是由哪些人参与编写的?由什么机构进行审核批准?每个学段各有几套教材? 马来西亚独中的教材是由董教总(华校董事会和华校教师总会)自行编写的。随着语言环境和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变化,马来西亚的华语和中国大陆的华语之间,有哪些差异或出现了哪些变异?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大陆普通话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词汇上,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和政治的原因造成的。具体的差异请参考近年来我国大陆和新马两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今年8月,我在长春召开的汉语词汇学第二届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全国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新加坡华语词汇的风情与姿彩》中有较详细的论述。在华语桥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1725442.html, 或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1725442.html,)上也可搜索到有关的论文。笼统地说,它们之间的

加拿大礼仪与禁忌

加拿大礼仪与禁忌 一、国名渊源 “加拿大”一词,是葡萄牙语中“荒凉”的意思。还有人说是印第安语中的“棚屋”的意思。传说法国探险家卡蒂埃到此地,在询问当地易洛魁部落酋长“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时,这位酋长答道:“加拿大”。卡蒂埃误以为他的这一回答是指整个的国土。其实,酋长告诉他的是指附近的一个由棚屋组成的村落。但这事却弄假成真,“加拿大”从此便被讹传成了国家的名称。 二、地理位置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北半部。东北隔巴芬湾与格陵兰岛相望,西北与阿拉斯加接壤,南界美国、东临大西洋,北滨北冰洋。 三、主要概况 加拿大全国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1987年)。英裔居民占43%,法裔居民占26%,意大利、德国、乌克兰等后裔占28%,土著人占3%。 加拿大全国划分为10个省,2个地区。首都渥太华。货币为“加元”。官方语言是英语,通用法语。 四、社交习俗

加拿大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能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加拿大人很友好,性格坦诚心灵巧; 平易近人喜幽默,谈吐风趣爱说笑; 枫叶极为受崇敬,视为友谊与国宝; 白雪物别受偏爱,生活为伴离不了; 白色百合为丧花,“十三”、“周五”惹烦恼。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加拿大人生活习性包含着英、法、美三国人的综合特点。他们既有英国人那种含蓄,又有法国人那种明朗,还有美国人那种无拘无束的特点。他们热情好客、待人诚恳。他们喜欢现代艺术、酷爱体育运动,尤其是冬季冰雪运动。加拿大是世界上驰名的“枫叶之国”。枫叶点缀了加拿大的国土,加拿大人民对枫叶产生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他们视枫叶为国宝和祖国的骄傲;还把枫叶喻为友谊的象征。他们还偏爱白雪。他们视白雪为吉祥的象证。常用筑雪墙、堆雪人等方式来助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防止邪魔的侵入。他们特别喜欢客人赞扬他们美好的国家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加拿大因纽特人(爱期基摩人),性格乐观、慷慨大方、友善和气、喜欢说笑。他们异常好客,被喻为是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 五、礼节礼仪 加拿大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惯行握手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东南亚诸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和接触,带来相互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交流,可追溯至汉朝时期,其后历代均保持着频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虽然清朝初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其后海禁开放,两国之间的交流又再次活跃起来,及至民国时期,中马两国人民为抗日再并肩作战。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交往,早在汉朝开始。中国的陶瓷贸易开启了中印交往的大门,及至唐代,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明朝时,明成祖加强发展海外诸国联系,印度尼西亚也是朝贡国家之一。 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最早出现于唐代。及至宋代,文莱成为中国海外交通的枢纽区域,两国的官民船队经常往来,增进了两地的贸易交往。在明代,中国与文莱的交往更趋密切,两国之间存在着友好关系。 中国与越南交往,早在商周时期已有迹可寻。越南除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外,中越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是两国间主要交流的载体。明朝时期,中越双方更因与其他国家有战争而关系更为密切。近代越南的内战,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华人在当中也占了重要位置。 中挝官方交往最早的记载是三国东吴黄武六年,老挝堂明国王遣使来朝。到了唐代,文单国四次遣使,受到热情接待,唐皇赐以封号。中挝两国的文化渊源关系,可以从老挝有关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得到印证。 柬埔寨与中国的交往最早见于东汉至三国年期。南朝时,两国更发展至宗教文化交流。文化艺术方面也互有影响,“扶南乐”是扶南带有佛教色彩的宗教乐舞,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扶南乐署”,而这种音乐亦由当时传入中国,直至隋唐时盛行于宫廷内。 早在西汉年间,中国的航船就行驶到过泰国地区。及至宋元时期,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兴起,素可泰多次遣使访华,中泰的邦交变得非常密切。另外,旅居泰国的华侨将中国的医学带到泰国,而泰国的药物亦为中国医学所采用,令中国的医方中含有不少出自东南亚的香料成分。 中缅交往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当时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经已开通,两国交往开始频繁。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出现了重要转型,由于宋朝时北方的陆上交通受阻,因而开发了海上交通,令宋朝与缅甸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清期间,朱元璋曾派使者出缅,双方使臣频有往来,而当时的海上贸易亦有持续发展。

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初中统一考试

(JY06) 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初中统一考试 历史 考试纲要 (2011年实施) I 考试性质 初中统考历史科考试,目的在评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毕业生完成三年初中历史课程之后的历史科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通过校内发展性评量赋予教师评核学生学习过程与态度的权力。 II 考试目标 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制定,主要在考核: 一、认知层面 (1) 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掌握 (2) 学生对历史空间变化的认识 (3) 学生对历史事实和资料的理解 (4) 学生形成的客观历史概念 二、能力层面 (5) 学生能够解释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 (6) 学生能够陈述他对某一历史事实的理解 (7) 学生能够应用客观的历史概念回答问题 (8) 学生能够根据历史资料对历史事实作解释 (9) 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做成报告 三、情感态度层面 (10) 学生具备真诚善良、积极进取和负责任的品格 (11) 学生能初步联系历史概念与其自身生活之间的关系 III 考试形式 初中统考历史科测试分为两份试卷: 试卷一:作业报告20% (*注:属于发展性评量) 试卷二:统一考试80% (*注:属于总结性评量) 考生必须完成试卷一和试卷二。若无试卷一的分数,则有关考生因没有完整作答而得零分,成绩等级为“E”。 - 1 -

试卷一、作业报告 1.说明 历史科是华文独立中学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其课程目标包括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的 培养。初中统考历史科为有效考核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特设属于发展性评量的作业报告。 通过作业报告,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吸收,也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同 时通过发展性评量,在师生互动下,教师可以掌握更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促进师生关 系。 本试卷属于校本评量,所提呈之分数除须符合行为目标,也将反映各独中教师对各自学生 的要求及期待。 2.行为目标 根据考试目标制定作业报告的行为目标: (1) 学生能够按选择的主题收集资料 (2) 学生能够适当摘取和整理资料,组成报告内容 (3) 学生能简单陈述对主题的认识 (4) 学生能完整、条理的呈现报告 (5) 学生作报告过程中的态度 3.形式 作业报告是学生整理某一课题资料的呈现。考试局将在学生应考年前一年4月发布一个范 畴,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客观因素,从范畴中择定课题(主题、题目),于指 定日期内完成报告。报告内容不超过3千字,教师根据评分准则评分,于学生应考年的6 月呈交成绩于考试局。 4.评分准则 作业报告按行为目标要求,分两大项评分:(I)作业报告,占12%;和(II)学生态度, 占8%;两项目总计20%。每大项又分三或二项按等第评分,细则如下: 注:1)等第即为每项之分数,教师根据准则评分。 2)每个项目只能打一个等第的分数,三个项目最高分合计12%。 - 2 -

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利益与禁忌

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禁忌与谈判风格 国际商务谈判者来自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文化、经济背景,其价值观、立场、风俗习惯、礼仪禁忌、传统各不相同,表现出不同的谈判风格。一个称职的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应该既了解对方的谈判风俗又了解自己的谈判风格,能够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投其所好,因势利导,以取得谈判成功. 一、日本谈判风格、礼仪与禁忌 1、日本商人的谈判风格 (1)重视个人关系,初次交往喜欢面谈,不喜欢书信。偏爱熟人介绍,并先行进行礼节性拜访,不能直接进行生意洽谈。 (2)喜欢深入探讨中国历史、哲学,如果有较好的儒家文化素养,会给谈判营造良好气氛。 (3)注重团队精神,讲究相互配合,谈判人员较多,并希望双方派员相等。 (4)等级观念严重,尊老倾向明显。 (5)女性一般不直接参与谈判。 (6)彬彬有礼,深藏不露,坚毅固执,决不轻易妥协。 (7)谈判态度圆滑,不直接表示相反意见,模棱两可,善打蘑菇战。 (8)擅于以小利软化对方立场,以小恩小惠换取对方好感,以便获取大利。常常在谈判打折扣之前先行提价,在谈判中给自己留出降价的余地。 (9)刻苦耐劳,善于连续作战、废寝忘食。 (10)对合同文本审查高度重视、仔细,履约信誉较好。 2、日本商人的谈判礼仪和禁忌 (1)初次见面不谈工作 (2)宴会上有急事不做告别,悄然离去 (3)有较强时间观念,切勿迟到。 (4)去他人家做客时,为女主人带花,为孩子带点心和糖果。 (5)送礼形式比内容重要,重视包装,不用暗灰、黑白、红色包装纸,最好用宣纸(不扎蝴蝶结) (6)忌讳数字4、9,不喜欢绿色、荷花、金色的猫、狐狸和鹮 (7)忌送梳子,陶瓷、玻璃等易碎物品 (8)不送菊花(皇室专用) 二、美国谈判风格、礼仪与禁忌 谈判风格 1、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和优越感,热情、坦率、外向,办事干脆,不兜圈子。 2、不介意双方发生纠纷,直截了当,但有些咄咄逼人。 3、重视效率,喜欢速战速决。 4、法律意识较强,对法律条款一般不会轻易做出让步。 5、注重大局,善于通盘考虑。喜欢先总后分,先定总的交易条件,再谈具体条件。 6、既重视商品质量,也重视商品的外包装。 礼仪与禁忌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外国学者一般把“东南亚分成两个主要文化区域:一是法国学者所称的‘外印度’,印度的影响在这一区域占了优势;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占婆王国的覆亡,中国的影响便在这区内居于支配的地位。” 然而,东南亚各方面的固有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或中国的文化附属物,而各自具有极为显明的个性,在吴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国曾开放灿烂奇葩的艺术和建筑,与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相比,都有显著的区别。” 不可否认,“也正是在印度和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东南亚自身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就。” 东南亚建筑文化 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是一个超越原有政治及地理区划的概念,它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即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以南直到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南端,东起中国南海沿岸、西至缅甸伊落瓦底江这一广阔区域;另一部分则是东南亚岛屿部分,包括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及苏门答腊,甚至还可延伸至琉球群岛及南太平洋的部分岛屿。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划分,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范围广阔的大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共享的文化特质,将它们置于同一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各个局部地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东南亚的特殊文化构成也反映在建筑上,从而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在总体特征上应该归属于东方建筑文化系统,但它与该系统中其他几个区域性建筑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同时受到中印两大古老文化的夹击,而其固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又赋予它以明显的个性。不过,在它的身上,仍然残存着一些中国早期建筑的影响痕迹。 东南亚饮食文化 东南亚菜肴多取以天然可食植物为原料,烹调出色、香、味型具佳的菜系。如越南菜则有美容保健菜肴之美称。新马泰、印尼等国菜肴则多配以当地盛产的丰富的椰子、香茅、肉桂、豆蔻、丁香等香料植物为配料,使其菜肴色味浓郁,风味独特。 东南亚菜可以说是一种受东西方影响较重的菜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长期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华人的大量聚居,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所以形成了汇合集东西方文化和当地习俗融为一体的独具魅力的东南亚饮食文化。 常言道:无鸡不成宴。各酒楼、宾馆烹制出的各种鸡肴就有百余种。其中某“东南亚风味餐厅”的“咖喱鸡”就颇有名气。现在标榜着专营咖喱风味食品的食肆,不下十数家,供应着各式南洋食品的餐馆也不在少数,以咖喱为代表的东南亚饮食对我国饮食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据资料考证:“咖喱”一词源出泰米尔语,意为用辣香料制成的调味品。咖喱起源于印度。原来印度人视牛为神,自然不敢吃。于是印度人改吃羊肉,然而,羊肉有膻味,不好受用。据说,释迦牟尼教人用香辣植物的枝叶、果皮之类,捣成佐料,与羊肉同煮以驱除膻味。这就是咖喱的开始。

初中华文课程纲要-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学平台资源站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2000年修订) 华文课程是民族母语教育课程。华语言文字是马来西亚华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马来西亚通用的语文之一。世界上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人口超过十三亿。学好华文课程,不但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将来继续学习和从事工作也有所助益,而且对参与二十一世纪的国际交往,特别是亚洲地区的交往,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中学的华文课程是小学华文课程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学生: 1. 能有效地学习语文,使用规范的语文进行听、说、读、写。 2. 具备语文思维能力,能应用华语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智力。 3. 认识我国多元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着重了解华族文化的渊源和传统,并加以 继承与发扬。 4. 具有和友族和谐共处、热爱祖国的意识。 5. 具备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6. 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文艺鉴赏能力。 7. 能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能自觉地学习语文。 8. 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听话能力 ◆养成耐心和专注听讲的习惯。 ◆听清楚并理解讲述的内容。 ◆把握讲话的中心和重点。 2.说话能力 ◆能以规范和流利的华语说话、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做到 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得当,态度自然。 ◆养成说话有礼貌的习惯。 3. 阅读能力 ◆掌握略读、精读的方法。 ◆养成默读的习惯,注意阅读的速度。 ◆能朗读和背诵课文一些精彩片断。 ◆阅读一般文章,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 ◆阅读文言文,能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文。 ◆对各种文学样式,能有基本的欣赏能力。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_廖新玲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廖新玲(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东南亚华文教育历史悠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东南亚华文教育比之过去,都有相当大的进步。东南亚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华文教育发展的措施,华文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东南亚;华文教育;现状;趋势[中图分类号]G74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25(2009)01-0054-06[收稿日期]2008-11-10;[修回日期]2009-02-10 [作者简介]廖新玲,女,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华侨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06HSK012009年3月第1期八桂侨刊 Overseas Chinese Journal of Bagui Mar .2009No.1 东南亚各国由于地缘、血缘、业缘和文缘的原因,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关系。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1]。从1690年印尼华侨创办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学校———明诚书院起,经过萌芽、发展、繁荣、受挫、复兴等数百年的发展,东南亚地区已逐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作为一门相当实用的外语,得到了东南亚各国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它正在或逐渐融入华侨华人居住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一、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文化融合、经济发展、区域合作是当前东南亚地区社会变革的主题,也是发展华文教育和华语教学的契机[2]。进入21世纪以来,东南亚各国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华文教育发展的措施,“汉语热”在全社会范围内日益高涨。(一)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印尼华文教育过去有过一段黄金时期。二战结束后10年,华文学校迅速复办,华人学生激增,华文教!!!!!!"!" !!!!!!" !"华文教育

东南亚文化尔雅考试答案

一、在泰国,宗教的旗是(B)的。 二、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殖民东南亚时期进行东南亚贸易的重要的港口的是(D) 三、下列选项中,未在泰国仙人洞所发现植物种子之列的是(D)。 四、下列选项中,未体现传教士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作用的是(D)。 五、菲律宾现存古老的石构建筑是(A)。 六、马来西亚姓名中,男子的姓和名之间用(C)隔开。 七、大皮影是用较好的(C)做的。 八、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主要在(A)。 九、英国对东南亚的研究开始是以(A)为基地的。 十、除东帝汶之外,(D)是亚洲仅有的天主教国家。 十一、藤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最早起源于(A) 十二、在爪哇,对寺院的特定称谓为(B)。 十三、东南亚高脚屋的形状不包括(D)。 十四、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民俗的是(A)。 十五、板顿是一种手法类似中国(B)的印度尼西亚民间歌谣。 十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口头民俗的是(D)。 十七、荷兰东印度公司(B)年解散。 十八、华富里美术兴起于(C)。 十九、(A)是铜鼓中出现最早和最普遍的纹样 二十、伊斯兰教在如下哪个东南亚国家的政治性相对较弱?(D) 二十一、藤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最早起源于(A) 二十二、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C)的交界处。 二十三、柬埔寨的原住民主要是(A)。 二十四、(A)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海峡,从此葡萄牙开始了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二十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铜鼓鼓腰特点的是(D)

二十六、越南人把长(D)米的漂稻称为魔鬼稻。 二十七、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C)的交界处。 二十八、(D)被缅甸人称为“妈妈河”。 二十九、学者们一般认为最初到达东南亚的宗教是(C)。 三十、吴哥寺顶层主体塔群是如何排列的?(C) 三十一、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东南亚史书中成书最晚的书籍?(D) 三十二、(B)语系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的西南部、南亚和东南亚。 三十三、“印尼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初的文化,较多的受到中南半岛的东山文化的影响”是(B)的观点。 三十四、安雅辛文化分布于缅甸的(B)流域。 三十五、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清代航海笔记的是(D)。 三十六、高脚屋的主要缺点是(B)。 三十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对东南亚历史研究发展期的重要书籍的是(B)。三十八、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集中在(B)。 三十九、西方国家殖民东南亚之前,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教育主要是靠(A)来完成的。 四十、在东南亚诸国家中,(C)的穆斯林最多。 四十一、东南亚伊斯兰面临的问题不包括(D)。 四十二、扎本族旧石器文化位于(A)。 四十三、老挝的老族是属于(C)语系的民族。 四十四、东南亚古文化中,(D)为越南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创造了物质前提,奠定了越南古代文明的基础。 四十五、文莱杰米清真寺是由(A)修建的。 四十六、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佛教建筑是(C)。 四十七、茉莉香米是(A)最着名的大米出口品种。

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探析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1725442.html, 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探析及启示 作者:牟瑛陈明辉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6期 [摘要]马来西亚华人普遍具有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本文主要对这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马来西亚华人多语能力的养成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启示。 [关键词]多种语言能力;国家教育政策;家庭语言环境;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TT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120- 03 凡是到过马来西亚的人,想必都会对当地华人的语言‘能力印象深刻。笔者在马来西亚T 作了近两年,这期间也往往折服于当地华人在交谈过程中多种语言使用之间的无缝连接。对大多数当地华人而言,华语、英语、马来语是必备语种。除此之外,他们也能用广东话、福建话、潮州话、客家话,甚至是海南话等地方方言与人交流,有些人还能够听懂淡米尔语。而与华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国土上的马来西亚其他种族的人在这方面却逊色很多。占人口大多说的马来人除了会说马来语外,很多人甚至都不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谈。当地华人是天生具有超常的语言天赋还是环境使然呢?每每与当地华人谈及此话题,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自豪,而是有些许无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呢?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在全国的30多个种族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种族。其中,马来人约占67%,华人约占24%,印度人 约占7%。马来人的母语为马来语,华人的母语为华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标准语被称为华语),印度人的母语为淡米尔语。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马来语为国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由于其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所以在马来西亚英语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而华语是当地华人沟通的共同语,淡米尔语则主要用于印度裔人群之间的交流。 为了推行马来语,马来西亚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在教育上致力于实现“单元化”语言目标,强化马来语的地位。 在小学阶段,占主体的国民小学(简称“国小”)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即使是在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简称“华小”),马来文也是必修课,而且学时不能低于政

相关文档